❶ 電氣電路故障常用檢測工具有哪些
電氣電路故障常用檢測工具:萬用表、搖表(兆歐表)、卡表(鉗型電流表)及驗電筆。
❷ 在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時應該注意什麼
檢測器檢來測電路故障注意源以下幾個問題:
(1)在檢測電路時,應先把故障電路中的電池從電池盒中取出;
(2)檢測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是否有電,應採用取出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中的電池,將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放在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裡,看看小燈泡會不會亮。
安全事項:
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❸ 怎麼用萬用表檢測電器的故障
你的問題不是幾句話能說完,有各種專著,本人讀過《如何用萬用表檢修電視機》。我們所說的萬用表,是指能檢測電阻、電壓、電流,弱電信號的分貝值,有的還能測試電容、電感、三極體等。
說起來,其實是熟悉萬用表功能,熟悉檢測對象——電器的工作原理,各元器件性能、電器參數標稱值、靜態值、動態值,二都結合越來,才能根據測試數據,分析診斷電器電路或器件故障,並加以解決。
從以上來看,怎麼用萬用表檢測電器故障,首先是要明白電器工作原理,電器各元器件的屬性指標參數作用,知道如何判斷它們在電器工作狀態的好壞;二是知道萬用表的功能原理用法,工具怎麼用的。
. 直觀檢查法 : 用眼看、手摸、耳聽、鼻聞等手段檢查和判斷故障部位。此法特別適合發燙、焦味、臭氧味、異常聲等明顯故障。比如:電視機開機後,有「噼啪」響聲,聞到濃厚的臭氧味,可判斷行輸出變壓器或高壓帽打火。
2. 電壓測量法 : 用萬用表檢查供電電壓和各有關元件的電壓,特別是關鍵點電壓。此法是檢修家用電器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種檢查方法電路。
3.電流測量法: 用萬用表適當的電流檔,測量總電流和晶體管、零部件的工作電流,以迅速判斷故障部位。比如:電視機常燒直流保險絲。
4. 電阻測量法: 通過測量電阻、電容、電感、線圈、晶體管和集成塊的電阻值來判斷故障部位。
5. 斷路法 : 割斷某一電路或焊開某一元件、連接線來壓縮故障范圍。如某一電器整機電流過大,可逐漸斷開可疑部分電路,斷開哪一級電流恢復正常,故障就出在哪一級,此法常用來檢修電流過大,燒保險絲故障。
6. 敲擊法: 用起子柄、木棰輕輕敲擊電路板上某一處,觀察情況來判定故障部位;此法尤其適合檢查虛假焊和接觸不良故障。如電視圖像伴音時有時無,用手輕輕敲擊電視外殼,故障明顯,打開電視後蓋,拉出電路板,用起子柄輕輕敲擊可疑元件,敲到某一部位故障明顯,故障就在這一部位。
7.代換法 : 用一個好元部件,代換認為有故障的元部件。此法簡單易行,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 信號注入法: 是用信號發生器的信號注入到有故障的電路里,尋找故障部位。此法一般檢修較為復雜故障時採用。
9. 干擾法 : 手拿起子和鑷子的金屬部分碰觸有關檢測點,看屏幕上的雜波反應,聽喇叭的「喀喀」聲,來判斷故障部位。此法常用於檢查公共通道、圖像通道和伴音通道。如檢測無圖像、無伴音故障時,拿起子碰一中放基極,若屏幕有雜波反應,喇叭有「喀喀」聲,說明中放以後電路正常。
10. 比較法 : 通過相同型號正常機器的電壓、波形等參數與故障機器比較,找出故障部位。
11. 加熱法: 對可疑元件進行升溫,從而加速該元件的「死亡」,以迅速判斷出故障部位。如某電視機剛開機時行幅正常,幾分鍾後行幅回縮,查行輸出管外殼變黃,手摸行管有燙熱,此時可拿烙鐵靠近行管對其升溫,若行幅繼續回縮,即可判定行管有問題。
11. 冷卻法: 對可疑元件進行降溫,以迅速判斷出故障部位。此法對出現規律性的故障,如開機正常,使用一會兒就不正常。同加熱法相比,具有快速、方便、准確、安全等優點。如電視機開機場幅正常,數分鍾後場幅壓縮,半小時後形成一條水平寬頻。手摸場輸出管有燙感,此時將酒精球放到場輸出管上,場幅開始回升,不久故障消失,即可判定由場輸出管熱穩定性差所致。
12. 綜合法: 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來檢查一些較為復雜的故障。
❺ 48i檢測器怎麼維修
48i檢測器怎麼維修?48i檢測儀器是企業日常生產及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個重要技術,每當有一些儀器突然出現故障的情況的情況發生時,工作人員應該怎麼進行自檢,並且初步判斷機器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工具原料視覺、嗅覺、觸覺要求有兩台同型號的儀器或者有足夠的備件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1
/10
1、觀察方法
利用視覺、嗅覺、觸覺。某些的時候候,損壞了的元件會變色、起泡或者出現燒焦的斑點;燒壞的器件會產生一些特殊的氣味;短路的晶元會發燙;用肉眼也能觀察到虛焊或者脫焊處。
2
/10
2、敲擊方法
經常會遇到儀器運行的時候好的時候壞的現象,這種現象絕大多數是由於接觸不良或者虛焊造成的。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採用敲擊與手壓方法。
所謂的「敲擊」就是對可能產生故障的部位,通過小橡皮鎯頭或者其他敲擊物輕輕敲打插件板或者部件,看看是否會引起出錯或者停機故障。所謂「手壓」就是在故障出現的時候,關上電源後對插的部件和插頭和座重新用手壓牢,再者開機試試是否會消除故障。如果發現敲打一下機殼正常,再者敲打又不正常的時候,最好先將要所有接頭重插牢再者試,若傷腦筋不成功SOOQ。CN版權所有,只好另想辦方法了。
3
/10
3、替換方法
要求有兩台同型號的儀器或者有足夠的備件。將要一個好的備品與故障機上的同一元器件進行替換,看故障是否消除。
4
/10
4、排除方法
所謂的排除方法是通過拔插機以內一些插件板、器件來判斷故障原因的方方法。如果當拔除某一插件板或者器件後儀表恢復正常,就說明故障發生在那裡。
5
/10
5、升降溫方法
有的時候,儀表工作較長的時候間,或者在夏季工作環境溫度較高的時候就會出現故障,關機檢查正常,停一段的時候間再者開機又正常,過一會兒又出現故障。這種現象是由於個別IC或者元器件性能差,高溫特性參數達不到指標要求所導致。為了找出故障原因金屬加工網,可採用升降溫方法。
所謂降溫,就是在故障出現的時候,用棉纖將要無水酒精在可能出故障的部位抹擦,使其降溫,觀察故障是否消除。所謂升溫就是人為地將要環境溫度升高,比如用電烙鐵放近有疑點的部位(注意切不可將要溫度升得太高以導致損壞正常器件)試看故障是否出現。
6
/10
6、對比方法
要求有兩台同型號的儀表,並有一台是正常運行的。使用這種方方法還要具備必要的儀器,例如,萬用表、示波器等。按比較的性質分有,電壓比較、波形比較、靜態阻抗比較、輸出結果比較、電流比較等。
具體方方法是:讓有故障的儀表和正常儀表在相同情況下運行,而後檢測一些點的信號再者比較所測的兩組信號,若有不同,則可以斷定故障出在這里。這種方方法要求維修人員具有相如果當的知識和技能。
7
/10
7、騎肩方法
騎肩方法也稱並聯方法。把一塊好的IC晶元安在要檢查的晶元之上,或者者把好的元器件(電阻電容、二極體、三極體等)與要檢查的元器件並聯,保持良好接觸,如果故障出自於器件以內部開路或者接觸不良等原因,則採用這種方方法可以排除。
8
/10
8、隔離方法
故障隔離方法不需要相同型號的儀器或者備件作比較,而且安全可靠。根據故障檢測流程圖,分割包圍逐步縮小故障搜索范圍,再者配合信號對比、部件交換等方方法,一般會很快查到故障之所在。
9
/10
9、電容旁路方法
如果當某一電路產生比較奇怪的現象,例如顯示器混亂的時候,可以用電容旁路方法確定大概出故障的電路部分。將要電容跨接在
10
/10
10、狀態調整方法
一般來說,在故障未確定前,不要隨便觸動電路中的元器件特別是可調整式器件更是如此,例電位器等。但是如果事先採取復參考措施(例如,檢測儀器在未觸動前先做好位置記號或者測出電壓值或者電阻值等),必要的時候還是允許觸動的。也許改變之後有的時候故障會消除。
內容僅供參考並受版權保護
❻ 維修變頻器的故障檢測常用方法
1、測試整流電路
找到變頻器內部直流電源的P端和N端,將萬用表調到電阻X10檔,紅表棒接到P,黑表棒分別依到R、S、T,正常時有幾十歐的阻值,且基本平衡。相反將黑表棒接到P端,紅表棒依次接到R、S、T,有一個接近於無窮大的阻值。將紅表棒接到N端,重復以上步驟,都應得到相同結果。如果有以下結果,可以判定電路已出現異常,A.阻值三相不平衡,說明整流橋有故障。B.紅表棒接P端時,電阻無窮大,可以斷定整流橋故障或啟動電阻出現故障。
2、測試逆變電路
將紅表棒接到P端,黑表棒分別接U、V、W上,應該有幾十歐的阻值,且各相阻值基本相同,反相應該為無窮大。將黑表棒N端,重復以上步驟應得到相同結果,否則可確定逆變模塊有故障。 在表態測試結果正常以後,才可進行動態測試,即上電試機。在上電前後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上電之前,須確認輸入電壓是否有誤,將380V電源接入220V級變頻器之中會出現炸機(炸電容、壓敏電阻、模塊等)。
2、檢查變頻器各接播口是否已正確連接,連接是否有松動,連接異常有時可能會導致變頻器出現故障,嚴重時會出炸機等情況。
3、上電後檢測故障顯示內容,並初步斷定故障及原因。
4、如未顯示故障,首先檢查參數是否有異常,如果查不出問題先把原來的參數記錄起來,再將參數恢復原廠,在空載(不接電機)情況下啟動變頻器,並測試U、V、W三相輸出電壓值。如出現缺相、三相不平衡等情況,則模塊或驅動板等有故障。
5、在輸出電壓正常(無缺相、三相平衡)的情況下,負載測試,盡量是滿負載測試。 1、整流模塊損壞
通常是由於電網電壓或內部短路引起。在排除內部短路情況下,更換整流橋。在現場處理故障時,應重點檢查用戶電網情況,如電網電壓,有無電焊機等對電網有污染的設備等。
2、逆變模塊損壞
通常是由於電機或電纜損壞及驅動電路故障引起。在修復驅動電路之後,測驅動波形良好狀態下,更換模塊。在現場服務中更換驅動板之後,須注意檢查馬達及連接電纜。在確定無任何故障下,才能運行變頻器。
3、上電無顯示
通常是由於開關電源損壞或軟充電電路損壞使直流電路無直流電引起,如啟動電阻損壞,操作面板損壞同樣會產生這種狀況。
4、顯示過電壓或欠電壓
通常由於輸入缺相,電路老化及電路板受潮引起。解決方法是找出其電壓檢測電路及檢測點,更換損壞的器件。
5、顯示過電流或接地短路
通常是由於電流檢測電路損壞。如霍爾元件、運放電路等。
6、電源與驅動板啟動顯示過電流
通常是由於驅動電路或逆變模塊損壞引起。
7、空載輸出電壓正常,帶載後顯示過載或過電流
通常是由於參數設置不當或驅動電路老化,模塊損壞引起。
❼ 維修家電檢測電器有什麼萬用表好
指針式萬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 (1)測試前,首先把萬用表放置水平狀態,並視其表針是否處於零點(指電流、電壓刻度的零 點),若不在,則應調整表頭下方的「機械零位調整」,使指針指向零點。 (2)根據被測項,正確選擇萬用表上的測量項目及量程開關。如已知被測量的數量級,則就選擇與其相對應的數量級量程。如不知被測量值的數量級,則 應從選擇最大量程開始測量,當指針偏轉角太小而無法精確讀數時,再把量程減小。一般以指針偏轉角不小於最大刻度的30%為合理量程。 (3)萬用表作為電流表使用 ①把萬用表串接在被測電路中時,應注意電流的方向。即把紅表筆接電流流入的一端,黑表筆接電流流出的一端。如果不知被測電流的方向,可以在電路的一端先接好一支表筆,另一支表筆在電路的另—端輕輕地碰一下,如果指針向右擺動,說明接線正確;如果指針向左擺動(低於零點),說明接線不正確,應把萬用表的兩支表筆位置調換。 ②在指針偏轉角大於或等於最大刻度30%時,盡量選用大量程檔。因為量程愈大,分流電阻愈小,電流表的等效內阻愈小,這時被測電路引入的誤差也愈小。 ③在測大電流(如500mA)時,千萬不要在測量過程中撥動量程選擇開關,以免產生電弧,燒壞轉換開關的觸點。 (4)萬用表作為電壓表使用 ①把萬用表並接在被測電路上,在測量直流電壓時,應注意被測點電壓的極性,即把紅表筆接電壓高的一端,黑表筆接電壓低的一端。如果不知被測電壓的極性,可按前述測電流時的試探方法試一試,如指針向右偏轉,則可以進行測量;如指針向左偏轉,則把紅、黑表筆調換位置,方可測量。 ②與上述電流表一樣,為了減小電壓表內阻引入的誤差,在指針偏轉角大於或等於最大刻度的30%時,測量盡量選擇大量程檔。因為量程愈大,分壓電阻愈大,電壓表的等效內阻愈大,這對被測電路引入的誤差愈小。如果被測電路的內阻很大,就要求電壓表的內阻更大,才會使測量精度高。此時需換用電壓靈敏度更高(內阻更大)的萬用表來進行測量。如MFl0型萬用表的最大直流電壓靈敏度(100千歐/V)比ME30型萬用表的最大直流電壓靈敏度(20千歐/V)高。 ③在測量交流電壓時,不必考慮極性問題,只要將萬用表並接在被測兩端即可。另外,一般也不必選用大量程檔或選高電壓靈敏度的萬用表。因為一般情況下,交流電源的內阻都比膠小。值得注意的是被測交流電壓只能是正弦波,其頻率應小於或等於萬用表的允許工作頻率,否則就會產生較大誤差。 ④不要在測較高的電壓(如220v)時撥動量程選擇開關,以免產生電弧,燒壞轉換開關關的觸點。 ⑤在測量大於或等於100v的高電壓時,必須注意安全。最好先把—支表筆固定在被測電路的公共地端,然後用另一支表筆去碰觸另——端測試點。 ⑥在電路系統中常用電平來表示該點的電壓有效值。故萬用表在交流電壓檔上帶有電平刻度,零電平是指600歐阻抗上產生1mW的功率,即對應的電壓有效值為0.75V。如果破測電路阻抗不等於600歐,則按下式進行核算:實際電子值=萬用表dB讀數+101g(600/z)式中,z為被測電路的阻值。 值得指出的是:測電平時應放置在10v檔上,因為萬用表電平刻度是在該檔上設計計算的,如果量程不夠,需換另外檔測量另外萬用表只適宜測音量頻電平,如電路上有直流電壓,還必須串接一隻0.1uF/450V電容器將直流隔斷後再測量 ⑦在測量有感抗的電路中的電壓時,必須在測量後先把萬用表斷開再關電源。不然會在切斷電源時,因為電路中感抗元件的自感現象,會產生高壓而可能把萬用表燒壞。 (5)萬用表作為歐姆表使用 1測量時應首先調零。即把兩表筆直接相碰(短路),調整表盤—下面的零歐調整器 使指針正確指在0歐處。這是因為內接干電池隨著使用時間加長,其提供的電源電壓會下降,在Rx=0時,指針就有可能達不到滿偏,此時必須調整Rw,使表頭的分流電流降低,來達到滿偏電流Ig的要求。 ②為了提高測試的精度和保證被測對象的安全,必須正確選擇合適的量程檔。一般測電阻時,要求指針在全刻度的20%—80%的范圍內,這樣測試精度才能滿足要求。 3由於量程檔不同,流過只Rx上的測試電流大小也不同。量程檔愈小,測試電流愈大,否則相反。所以,如果用萬用表的小量程歐姆檔RX1,RX10去測量小電阻Rx(如毫安表的內阻),則Rx上會流過大電流,如果該電流超過了Rx所允許通過的電流,Rx會燒毀,或把毫安表指針打彎。所以在測量不允許通過大電流的電阻時,萬用表應置在大量程的歐姆檔上。同時量程檔愈大,內阻所接的干電池電壓愈高,所以在測量不能承受高電壓的電阻時,萬用表不宜置在大量程的歐姆檔上。如測量二極體或三極體的極間電阻時,就不能把歐姆檔置在Rxl0k檔,不然易把管子的極間擊穿。只能降低量程檔,讓指針指在高阻端。但前面已經指出電阻刻度是非線性的,在高阻端的刻度很密,易造成誤差增大, ①由廠作歐姆表使用時,內接干電池,池的負極,黑表筆接干電池的正極。對外電路而言,紅表筆接干電池 2測量較大電阻時,手不可同時接觸被測電阻的兩端,不然,人體電阻就會與被測電阻並聯,使測量結果不正確,測試值會大大減小。另外,要測電路上的電阻時,應將電路的電源切斷,不然不但測量結果不準確(相當再外接—個電壓),還會使大電流通過微安表頭,把表頭燒壞。同時,還應把被測電阻的一端從電路上焊開,再進行測量,不然測得的是電路在該兩點的總電阻。 (6)使用完畢不要將量程開關放在歐姆檔上。為了保護微安表頭,以免下次開始測量時不慎燒壞表頭。測量完成後,應注意把量程開關撥在直流電壓或交流電壓的最大量程位置,千萬不要放在歐姆檔上,以防兩支表筆萬—短路時,將內部干電池全部耗盡。
❽ 電氣故障檢修方法
器故障的檢修方法,首先要檢看是不是有短路的地方。或者是有接觸不好的地方。
❾ 電腦配置什麼設備就能檢測家用電器故障
掃頻議和示波器有點類似你說的東西,不過那不是電腦,但也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依據頻率信號特性逐級排查的。儲存著所有家電的正常運行數據和故障特徵,能讀取和分析故障設備並准確找出故障點,此類軟體現階段還沒人開發出來。
也不太可能。
❿ 維修電腦用的液晶檢測器,來檢測主板的各個硬體故障,上面的數字怎麼看的,求助高手指點,萬分的感謝
1.Award BIOS篇
錯誤代碼:00(FF)
代碼含義:主板沒有正常自檢
解決方法:這種故障較麻煩,原因可能是主板或CPU沒有正常工作。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可首先將電腦上除CPU外的所有部件全部取下,並檢查主板電壓、倍頻和外頻設置是否正確,然後再對CMOS進行放電處理,再開機檢測故障是否排除。如故障依舊,還可將CPU從主板上的插座上取下,仔細清理插座及其周圍的灰塵,然後再將CPU安裝好,並加以一定的壓力,保證CPU與插座接觸緊密,再將散熱片安裝妥當,然後開機測試。如果故障依舊,則建議更換CPU測試。另外,主板BIOS損壞也可造成這種現象,必要時可刷新主板BIOS後再試。
錯誤代碼:01
代碼含義:處理器測試
解決方法:說明CPU本身沒有通過測試,這時應檢查CPU相關設備。如對CPU進行過超頻,請將CPU的頻率還原至默認頻率,並檢查CPU電壓、外頻和倍頻是否設置正確。如一切正常故障依舊,則可更換CPU再試。
錯誤代碼:C1至C5
代碼含義:內存自檢
解決方法:較常見的故障現象,它一般表示系統中的內存存在故障。要解決這類故障,可首先對內存實行除塵、清潔等工作再進行測試。如問題依舊,可嘗試用柔軟的橡皮擦清潔金手指部分,直到金手指重新出現金屬光澤為止,然後清理掉內存槽里的雜物,並檢查內存槽內的金屬彈片是否有變形、斷裂或氧化生銹現象。開機測試後如故障依舊,可更換內存再試。如有多條內存,可使用替換法查找故障所在。
錯誤代碼:0D
代碼含義:視頻通道測試
解決方法:這也是一種較常見的故障現象,它一般表示顯卡檢測未通過。這時應檢查顯卡與主板的連接是否正常,如發現顯卡松動等現象,應及時將其重新插入插槽中。如顯卡與主板的接觸沒有問題,則可取下顯卡清理其上的灰塵,並清潔顯卡的金手指部份,再插到主板上測試。如故障依舊,則可更換顯卡測試。
一般系統啟動過0D後,就已將顯示信號傳輸至顯示器,此時顯示器的指示燈變綠,然後DEBUG卡繼續跳至31,顯示器開始顯示自檢信息,這時就可通過顯示器上的相關信息判斷電腦故障了
2.AMI BIOS篇
錯誤代碼:00(或FF)
代碼含義:主板沒有正常自檢
解決方法:(同Award BIOS篇相同故障代碼)
錯誤代碼:01
代碼含義:處理器寄存器測試
解決方法:(同Award BIOS篇相同故障代碼)
錯誤代碼:0D至0F
代碼含義:CMOS停開寄存器讀/寫測試
解決方法:檢查CMOS晶元、電池及周圍電路部分,可先更換CMOS電池,再用小棉球蘸無水酒精清洗CMOS的引腳及其電路部分,然後看開機檢查問題是否解決。
錯誤代碼:12、13、2B、2C、2D、2E、2F、30、31、32、33、34、35、36、37、38、39、3A
代碼含義:測試顯卡
解決方法:該故障在AMI BIOS中較常見,可檢查顯卡的視頻介面電路、主晶元、顯存是否因灰塵過多而無法工作,必要時可更換顯卡檢查故障是否解決。
錯誤代碼:1A、1B、20、21、22
代碼含義:存儲器測試
解決方法:同Award BIOS篇內存故障的解決方法。
注意事項:如在BIOS設置中設置為不提示出錯,則當遇到非致命性故障時,診斷卡不會停下來顯示故障代碼,解決方法是在BIOS設置中設置為提示所有錯誤之後再開機,然後再根據DEBUG代碼來診斷。
三、注意DEBUG卡的局限性。
DEBUG卡雖能很直觀地指出系統無法啟動的故障可能,但工具畢竟是工具,它也並非萬能,使用DEBUG卡時也需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由於DEBUG卡本身的局限性,有時診斷卡所顯示出的故障代碼並不能反映出電腦的真正故障所在,特別是PCI介面的DEBUG卡。由於PCI的地址線和數據線是共用的,它們通過10個脈沖時間來區分當前信號是地址還是數據,因此就有可能在診斷中產生錯誤代碼。因此DEBUG卡上的錯誤代碼也不可全信。
其次,在DEBUG卡的使用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代碼無法完全顯示的問題,也就是說DEBUG卡顯示的代碼在進行到某一啟動階段後就一直維持不變。這種故障在使用PCI介面的DEBUG卡上經常發生。對此,可嘗試更換PCI插槽或使用ISA插槽來解決(多數DEBUG卡都是PCI和ISA雙介面的)。
總之,任何優秀的工具都只能幫助我們去解決問題,而我們則不能對其產生過分的依賴心理。畢竟到最後關頭,所有的電腦故障都還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的,善於利用工具,鍛煉自己的DIY能力,才是我們解決電腦故障的最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