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繼電器電路圖
就這種最簡單繼電器電路,輸出插座未接任何負載,不存在觸點打火的現象,竟然有干擾。先介紹情況:1總電源5V,由一個AC-DC電源模塊供電,單片機電源3.3V,由一個LDO供電;2單片機IO直接驅動三極體,IO口設置成推挽模式;3總共有2塊電路板,一塊是主控板,板上有單片機、液晶屏。另一塊是電源板,板上有AC-DC模塊、繼電器、輸出插座。2塊板有FPC排線連接。干擾描述:1220v交流電通電後,接通或斷開繼電器瞬間,有很大概率(50%)系統會死機;2死機的同時,在5V電源上用示波器觀察到有一個脈沖干擾。3死機的同時,很明顯看到電源模塊上的電源指示燈閃了一下,說明電壓是大幅度跌落了。已經試驗:1在繼電器線圈供電部分串一個22uH電感,繼續死機;2在繼電器線圈中串一個肖特基二極體,然後再和1N4007並聯,再接到5V供電那裡,還是死機;3把以上2條一起上,死機。試驗成功1把繼電器觸點和220V交流電那裡斷開(圖上標L的那端),電源上也不會再出現脈沖干擾,不再死機;1換其他AC-DC電源模塊,電源上還是存在脈沖干擾,但不再死機,換了其他4個電源模塊。懷疑是繼電器線圈的,電路板EMC設計問題的,請先解釋一下為何換了其他電源模塊後正常的現象。
大螞蟻大師說:「EMS問題,最好的辦法是不要刻意地去消除這個干擾來避免系統死機,而是找出干擾存在而系統不死機的辦法。不然如何過EFT? 日用電器設備每天都在接受這種干擾,開個燈,吹個電吹風,都是一串串的脈沖老T叔說:「根據描述,干擾源有2個可能,繼電器線包反電勢或觸點上的感應電(因為拉掉220V就好了.)建議:1. 4007串個小電阻,目的用於耗去反電勢能量,只串4007,沒法耗能,會引起振盪
⑵ 光耦繼電器模塊原理圖!
(先進光半導體)!!!
在這里,我嘗試用光耦合器(4n35)控制繼電器,盡內管這是基本任務。但是我容得出了一些我不明白的結論。
因此,當IN為低時,我猜繼電器中通電的線圈,NC斷開,NO閉合,因此由綠燈指示。紅燈常亮,表示繼電器已通電。
Idk,如果這種邏輯是正確的,但這就是我最終得到的結果
如何使用光耦合器對要控制的繼電器輸入進行接線。但仍以5v供電。我實際上嘗試了六打電路,嘗試了自己的電路,甚至在實驗時(因此燒掉了我的一個IC!),我完全無法使Arino開發板通過4n35完美地控制我的繼電器。
我想要這個完美的選擇,所以如果出現問題,我的所有電路都將得到一層保護。(我知道我可以將繼電器連接到Arino引腳)
國產光耦晶元-4N35光耦替換
⑶ 如何看懂繼電器內部電路圖
圖1、2是繼電器的仰視/俯視圖,圖3是仰視。
1、6、7、12分別是線圈的各個接線端,正負為所接入電源的極性;4、9是兩排觸點的公共端,3(4)、10(9)是常閉觸點,5(4)、8(9)是常開觸點。
圖1、2中工作在雙線圈磁保持狀態,1、6接通電源,繼電器動作(復位);12、7接通電源繼電器復位(動作)。
圖3應該是單線圈磁保持狀態,正向接通電源繼電器動作,反向接通電源繼電器復位。
⑷ 繼電器模塊的原理圖及工作原理
繼電器工作原理
繼電器工作時,電磁鐵通電,把銜鐵吸下來使D和E接觸,工作電路閉合。電磁鐵斷電時失去磁性,彈簧把銜鐵拉起來,切斷工作電路。因此,繼電器就是利用電磁鐵控制工作電路通斷的開關。
用繼電器控制電路的好處:用低電壓控制高電壓;遠距離控制;自動控制。
繼電器是一種靠電磁感應工作的自動化電器開關。
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迴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迴路),通常應用於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去控制較大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電磁式繼電器一般由鐵芯、線圈、銜鐵、觸點簧片等組成的。只要在線圈兩端加上一定的電壓,線圈中就會流過一定的電流,從而產生電磁效應,銜鐵就會在電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彈簧的拉力吸向鐵芯,從而帶動銜鐵的動觸點與靜觸點(常開觸點)吸合。當線圈斷電後,電磁的吸力也隨之消失,銜鐵就會在彈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來的位置,使動觸點與原來的靜觸點(常閉觸點)吸合。這樣吸合、釋放,從而達到了在電路中的導通、切斷的目的。對於繼電器的「常開、常閉」觸點,可以這樣來區分:繼電器線圈未通電時處於斷開狀態的靜觸點,稱為「常開觸點」;處於接通狀態的靜觸點稱為「常閉觸點」。
⑸ 繼電器接線圖
【根據繼電器電路圖設計PLC梯形圖】 PLC使用與繼電器電路圖極為相似的梯形圖語言。如果用PLC改造繼電器控制系統,根據繼電器電路圖來設計梯形圖是一條捷徑。這是因為原有的繼電器控制系統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和考驗,已經被證明能完成系統要求的控制功能,而繼電器電路圖又與梯形圖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可以將繼電器電路圖「翻譯」成梯形圖,即用PLC的外部硬體接線圖和梯形圖有很多想似之處,繼電器系統的功能。這種設計方法一般不需要改動控制面板,保持了系統原有的外部特性,操作人員不用改變長期形成的操作習慣。 1、基本方法 繼電器電路圖是一個純粹的硬體電路圖。將它改為PLC控制時,需要用PLC的外部接線圖和梯形圖來等效繼電器電路圖。可以將PLC想像成是一個控制箱,其外部接線圖描述了這個控制箱的外部接線,梯形圖是這個控制箱的內部「線路圖」,梯形圖中的輸入位和輸出位是這個控制箱與外部世界聯系的「介面繼電器」,這樣就可以用分析繼電器電路圖的方法來分析PLC控制系統。在分析梯形圖時可以將輸入位的觸點想像成對應的外部輸入器件的觸點,將輸出位的線圈想像成對應的外部負載的線圈。外部負載的線圈除了受梯形圖的控制外,還右能受外部觸點的控制。 將繼電器電路圖轉換成為功能相同的PLC的外部接線圖和梯形圖的步驟如下: 1)了解和熟悉被控設備的工作原理、工藝過程和機械的動作情況,根據繼電器電路圖分析和掌握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 2)確定PLC的輸入信號和輸出負載。繼電器電路圖中的交流接觸器和電磁閥等執行機構如果用PLC的輸出位來控制,它們的線圈在PLC的輸出端。按鈕、操作開關和行程開關、接近開關等提供PLC的數字量輸入信號繼電器電路圖中的中間繼電器和時間繼電器的功能用PLC內部的存儲器位和定時器來完成,它們與PLC的輸入位、輸出位無關。 3)選擇PLC的型號,根據系統所需要的功能和規模選擇CPU模塊,電源模塊和數字量輸入和輸出模塊,對硬體進行組態,確定輸入、輸出模塊在機架中的安裝位置和它們的起始地址。 4)確定PLC各數字量輸入信號與輸出負載對應的輸入位和輸出位的地址,畫出PLC的外部接線圖。各輸入和輸出在梯形圖中的地址取決於它們的模塊的起始地址和模塊中的接線端子號。 5)確定與繼電器電路圖中的中間、時間繼電器對應的梯形圖中的存儲器和定時器、計數器的地址。 6)根據上述的對應關系畫出梯形圖。 2、注意事項)根據繼電器電路圖設計PLC的外部接線圖和梯形圖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遵守梯形圖語言中的語法規定。由於工作原理不同,梯形圖不能照搬繼電器電路中的某些處理方法。例如在繼電器電路中,觸點可以放在線圈的兩側,但是在梯形圖中,線圈必須放在電路的最右邊。 2)適當的分離繼電器電路圖中的某些電路。設計繼電器電路圖時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盡量減少圖中使用的觸點的個數,因為這意味著成本的節約,但是這往往會使某些線圈的控制電路交織在一起。在設計梯形圖時首要的問題是設計的思路要清楚,設計出的梯形圖容易閱讀和理解,並不是告別在意是否多用幾個觸點,因為這不會增加硬作的成本,只是在輸入程序時需要多花一點時間。 3)盡量減少PLC的輸入和輸出點。 PLC的價格與I/O點數有關,因此輸入、輸出信號的點數是降低硬體費用的主要措施。 在PLC的外部輸入電路中,各輸入端可以接常開點或是常閉點,也可以接觸點組成的串並聯電路。PLC不能識別外部電路的結構和觸點類型,只能識別外部電路的通斷。 4)時間繼電器的處理 時間繼電器除了有延時動作的觸點外,還有在線圈通電瞬間接通的瞬動觸點。在梯形圖中,可以在定時器的線圈兩端並聯儲器位的線圈,它的觸點相當於定時器的瞬動觸點。 5)設置中間單元 在梯形圖中,若多個線圈都受某一觸點串並聯電路的控制。為了簡化電路,在梯形圖中可以設置中間單元,即用該電路來控制某存儲位,在各線圈的控制電路中使用其常開觸點。這種中間元件類似於繼電器電路中的中間繼電器。 6)設立外部互鎖電路 控制非同步電動機正以轉的交流接觸器如果同時動作,將會造成三相電源短路。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事故,應在PLC外部設置硬體互鎖電路。 7)外部負載的額定電壓 PLC雙向晶閘管輸出模塊一般只能驅動額定電壓AC220V的負載,如果系統原來的交流接觸器的線圈電壓為380V,應換成220V的線圈,或是設置外部中間繼電器。
⑹ 繼電器原理圖
一、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迴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迴路),通常應用於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去控制較大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1、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電磁式繼電器一般由鐵芯、線圈、銜鐵、觸點簧片等組成的。只要在線圈兩端加上一定的電壓,線圈中就會流過一定的電流,從而產生電磁效應,銜鐵就會在電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彈簧的拉力吸向鐵芯,從而帶動銜鐵的動觸點與靜觸點(常開觸點)吸合。當線圈斷電後,電磁的吸力也隨之消失,銜鐵就會在彈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來的位置,使動觸點與原來的靜觸點(常閉觸點)吸合。這樣吸合、釋放,從而達到了在電路中的導通、切斷的目的。對於繼電器的「常開、常閉」觸點,可以這樣來區分:繼電器線圈未通電時處於斷開狀態的靜觸點,稱為「常開觸點」;處於接通狀態的靜觸點稱為「常閉觸點」。2、熱敏干簧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熱敏干簧繼電器是一種利用熱敏磁性材料檢測和控制溫度的新型熱敏開關。它由感溫磁環、恆磁環、干簧管、導熱安裝片、塑料襯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組成。熱敏干簧繼電器不用線圈勵磁,而由恆磁環產生的磁力驅動開關動作。恆磁環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溫磁環的溫控特性決定的。3、固態繼電器(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固態繼電器是一種兩個接線端為輸入端,另兩個接線端為輸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間採用隔離器件實現輸入輸出的電隔離。固態繼電器按負載電源類型可分為交流型和直流型。按開關型式可分為常開型和常閉型。按隔離型式可分為混合型、變壓器隔離型和光電隔離型,以光電隔離型為最多。.
確定是哪兒都能找到繼電器原理圖,原因是繼電器原理圖很容易找的,而且繼電器原理圖現在也不是太難找。關於找具體的繼電器原理圖,我建議你到這里看看繼電器原理圖,之所以這里的繼電器原理圖比較全,其他地方的繼電器原理圖網,可能不如這里的繼電器原理圖全面,確定是哪兒都能找到繼電器原理圖,原因是繼電器原理圖很容易找的,而且繼電器原理圖現在也不是太難找。關於找具體的繼電器原理圖,我建議你到這里看看繼電器原理圖,之所以這里的繼電器原理圖比較全,其他地方的繼電器原理圖網,可能不如這里的繼電器原理圖全面
⑺ 這個電路原理圖的繼電器輸出模塊怎麼理解
你這個電路的抄確有點令人費解,只能按照理解的部分略加解釋:黃色的方框是接插件,P6為變壓器T4的輸入插座,繼電器轉換觸點對T4的輸出做單端切換,因為無論如何切換T4輸出總有一端是懸空的,所以對外不會有任何(信號)電壓輸出,同樣對於P4也看不出有何實質意義,也許如果看到全圖才能明白設計者的用意,三極體前面的電阻是基極限流電阻。
⑻ 繼電器控制電路圖
通過第一個信號,用一個NPN三極體來控制常開繼電器動作。
用另外一個三極體控制第一個三極體的B極來關斷它。
⑼ 如何看懂繼電器控制的電路圖
【根據繼電器電路圖設計PLC梯形圖】
PLC使用與繼電器電路圖極為相似的梯形圖語言。如果用PLC改造繼電器控制系統,根據繼電器電路圖來設計梯形圖是一條捷徑。這是因為原有的繼電器控制系統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和考驗,已經被證明能完成系統要求的控制功能,而繼電器電路圖又與梯形圖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可以將繼電器電路圖「翻譯」成梯形圖,即用PLC的外部硬體接線圖和梯形圖有很多想似之處,繼電器系統的功能。這種設計方法一般不需要改動控制面板,保持了系統原有的外部特性,操作人員不用改變長期形成的操作習慣。
1、基本方法
繼電器電路圖是一個純粹的硬體電路圖。將它改為PLC控制時,需要用PLC的外部接線圖和梯形圖來等效繼電器電路圖。可以將PLC想像成是一個控制箱,其外部接線圖描述了這個控制箱的外部接線,梯形圖是這個控制箱的內部「線路圖」,梯形圖中的輸入位和輸出位是這個控制箱與外部世界聯系的「介面繼電器」,這樣就可以用分析繼電器電路圖的方法來分析PLC控制系統。在分析梯形圖時可以將輸入位的觸點想像成對應的外部輸入器件的觸點,將輸出位的線圈想像成對應的外部負載的線圈。外部負載的線圈除了受梯形圖的控制外,還右能受外部觸點的控制。
將繼電器電路圖轉換成為功能相同的PLC的外部接線圖和梯形圖的步驟如下:
1)了解和熟悉被控設備的工作原理、工藝過程和機械的動作情況,根據繼電器電路圖分析和掌握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
2)確定PLC的輸入信號和輸出負載。繼電器電路圖中的交流接觸器和電磁閥等執行機構如果用PLC的輸出位來控制,它們的線圈在PLC的輸出端。按鈕、操作開關和行程開關、接近開關等提供PLC的數字量輸入信號繼電器電路圖中的中間繼電器和時間繼電器的功能用PLC內部的存儲器位和定時器來完成,它們與PLC的輸入位、輸出位無關。
3)選擇PLC的型號,根據系統所需要的功能和規模選擇CPU模塊,電源模塊和數字量輸入和輸出模塊,對硬體進行組態,確定輸入、輸出模塊在機架中的安裝位置和它們的起始地址。
4)確定PLC各數字量輸入信號與輸出負載對應的輸入位和輸出位的地址,畫出PLC的外部接線圖。各輸入和輸出在梯形圖中的地址取決於它們的模塊的起始地址和模塊中的接線端子號。
5)確定與繼電器電路圖中的中間、時間繼電器對應的梯形圖中的存儲器和定時器、計數器的地址。
6)根據上述的對應關系畫出梯形圖。
2、注意事項)根據繼電器電路圖設計PLC的外部接線圖和梯形圖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遵守梯形圖語言中的語法規定。由於工作原理不同,梯形圖不能照搬繼電器電路中的某些處理方法。例如在繼電器電路中,觸點可以放在線圈的兩側,但是在梯形圖中,線圈必須放在電路的最右邊。
2)適當的分離繼電器電路圖中的某些電路。設計繼電器電路圖時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盡量減少圖中使用的觸點的個數,因為這意味著成本的節約,但是這往往會使某些線圈的控制電路交織在一起。在設計梯形圖時首要的問題是設計的思路要清楚,設計出的梯形圖容易閱讀和理解,並不是告別在意是否多用幾個觸點,因為這不會增加硬作的成本,只是在輸入程序時需要多花一點時間。
3)盡量減少PLC的輸入和輸出點。
PLC的價格與I/O點數有關,因此輸入、輸出信號的點數是降低硬體費用的主要措施。
在PLC的外部輸入電路中,各輸入端可以接常開點或是常閉點,也可以接觸點組成的串並聯電路。PLC不能識別外部電路的結構和觸點類型,只能識別外部電路的通斷。
4)時間繼電器的處理
時間繼電器除了有延時動作的觸點外,還有在線圈通電瞬間接通的瞬動觸點。在梯形圖中,可以在定時器的線圈兩端並聯儲器位的線圈,它的觸點相當於定時器的瞬動觸點。
5)設置中間單元
在梯形圖中,若多個線圈都受某一觸點串並聯電路的控制。為了簡化電路,在梯形圖中可以設置中間單元,即用該電路來控制某存儲位,在各線圈的控制電路中使用其常開觸點。這種中間元件類似於繼電器電路中的中間繼電器。
6)設立外部互鎖電路
控制非同步電動機正以轉的交流接觸器如果同時動作,將會造成三相電源短路。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事故,應在PLC外部設置硬體互鎖電路。
7)外部負載的額定電壓
PLC雙向晶閘管輸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