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hdlc協議提供的是什麼服務
起到了BSC協議中眾多傳輸控制 字元和轉義序列的功能。
hdlc協議是指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或簡稱HDLC),是一個在同步網上傳輸 數據、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它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根據IBM公司的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協議擴展開發而成的。
鏈路控制協議著重於對分段成物理塊或包的數據的邏輯傳輸,塊或包由起始標志引導並由終止標志結束,也稱為幀。幀是每個控制、每個響應以及用協議傳輸的所有信息的媒體的工具。所有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控制協議均採用統一的幀格式,不論是數據還是單獨的控制信息均以幀為單位傳送。
作為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控制協議的典型,HDLC具有如下特點:協議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字元編碼集;數據報文可透明傳輸,用於實現透明傳輸的「0比特插入法」易於硬體實現;全雙工通信,不必等待確認便可連續發送數據,有較高的數據鏈路傳輸效率;所有幀均採用CRC校驗,對信息幀進行編號,可防止漏收或重份,傳輸可靠性高;傳輸控制功能與處理功能分離,具有較大靈活性和較完善的控制功能。由於以上特點,使得網路設計普遍使用HDLC作為數據鏈路管制協議。
Ⅱ 寫出OSI七層封裝和解封裝的過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參考模型把網路分為七層:
1.物理層(Physical Layer)
物理層主要傳輸原始的比特流,集線器(Hub)是本層的典型設備;
2.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兩個相鄰節點間無差錯的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本層的典型設備是交換機(Switch);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主要完成的工作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節點,網路層將數據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包頭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源主機和目標主機的網路地址),典型設備是路由器(Router);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傳輸層為兩個端系統(即源主機和目標主機)的回話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這一層傳輸的信息以報文為單位.
5.會話層(Session Layer)
會話層及以上層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
會話層管理進程之間的會話過程,即負責建立,管理,終止進程之間的會話.會話層還通過在數據中插入校驗點來實現數據的同步.
6.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層負責對上層數據進行轉換,以保證一個主機的應用層的數據可以被另一個主機的應用層理解.表示層的數據轉換包括對數據的加密,解密,壓縮,解壓和格式轉換.
7.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實際用途;
Ⅲ 數據鏈路層協議代表有SDLC和HDLC ,PPP, STP的中文全稱是哪些
常見廣域網協議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frame-relay,SDLC等。
1)PPP:點對點的協議,華為路由器默認封裝,是面向字元的控制協議。
2)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Cisco路由器默認的封裝,是面向位的控制協議。
3)fram-relay:表示幀中繼交換網,它是x.25分組交換網的改進,以虛電路的方式工作。
4)SDLC:同步數據鏈路控制(SDLC)協議是一種 IBM 數據鏈路層協議,適用於系統網路體系結構(SNA)。
Ⅳ ATM, x.25, ppp 等廣域網協議 是不是都是基於 虛電路的 我想知道wan協議的發展歷史
ATM協議族:
Comware軟體平台支持ATM系列協議,支持永久虛電路(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PVC),並且支持IPoA、PPPoA、IPoEoA以及PPPoEoA這四種應用方式。
IPoA(IP over AAL5)指的是在AAL5上承載IP協議報文。AAL5為處在同一網路內的IP主機之間的通信提供數據鏈路層,同時IP報文必須進行調節以便主機能夠在一個ATM網上通信。
IPoEoA是IP Protocol over Ethernet over AAL5的簡稱。它有三層結構,最上層封裝IP協議;中間為IPoE,即乙太網承載IP協議;最下一層為AAL5承載IPoE。在伺服器ATM埠採用PVC承載乙太網報文,可以高速連入遠距離的接入伺服器(以便訪問外部網路)。
PPPoA(PPP over AAL5)指的是在AAL5上承載PPP協議報文 。ATM信元封裝PPP報文,PPP報文封裝IP或其它協議的報文。在這種視圖下,可以將AAL5簡單地看成是PPP報文的承載層。PPPoA的意義在於:PPPoA的通訊過程由PPP協議管理,可以利用PPP的靈活性及其豐富的應用。為了在AAL5上傳送PPP報文,用戶必須創建一個虛擬模板(Virtual Template,VT)介面。PPPoEoA(PPPoE over AAL5)指的是在AAL5上承載PPPoE(PPP over Ethernet)協議報文,其實質是用ATM信元封裝乙太網報文。在這種視圖下,可以用一個PVC來模擬乙太網的全部功能。
為了實現在AAL5上承載乙太網報文,Comware平台提供了一種新的虛擬乙太網VE介面。這種介面具有乙太網的特性,由用戶通過配置命令動態創建。介面配置的協議棧是:底層為ATM的PVC,通過PVC收發報文;鏈路層為乙太網協議;網路層及以上各層協議與普通乙太網介面相同。
X.25協議族:
國際標准規定的X.25鏈路層協議LAPB,採用了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HDLC)的幀結構,並且是它的一個子集。雖然LAPB是作為X.25的第二層被定義的,但是,作為獨立的鏈路層協議,它可以直接承載非 X.25的上層協議進行數據傳輸。Comware可以設置串口的鏈路層協議為LAPB,進行簡單的本地數據傳輸;同時,X.25還具備交換功能,也就是說,可以將使用Comware平台的設備當作一台小型X.25分組交換機使用,保護用戶在X.25之上的投資。
Comware中實現的XOT特性符合RFC1613標准,它有以下特性:
n 支持SVC應用。兩端路由器可以通過發送呼叫分組動態建立一條SVC,在沒有數據傳輸時此虛電路會被自動清除。
n 支持PVC應用。兩端路由器配置了一條PVC後,直接進入數據傳輸狀態,不用經過呼叫建立的過程,且如果沒有數據傳輸此虛電路也不會動態刪除。
n 支持TCP的Keepalive屬性。如果沒有配置Keepalive,即使線路中斷,TCP連接仍然不會清除或者要經過長時間才會清除;而配置了Keepalive後,TCP定時檢測鏈路的可用性,如果多次沒有收到對端的應答則會主動清除TCP連接。
PPP協議:
PPP包含一整套的協議,包括鏈路控制協議(LCP)、網路層控制協議(NCP)和驗證協議(PAP和CHAP)等。
支持MP:MP能在任何支持PPP的介面(如串口)下工作,也能在ISDN BRI/PRI或者Dialer介面下工作。PPP支持Stac壓縮和IP頭壓縮。
支持PPPOE和PPPOFR:PPPoE是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的簡稱,它利用乙太網將大量主機組成網路,通過一個遠端接入設備連入網際網路,並對接入的主機實現控制和計費功能,極高的性能價格比使PPPoE在包括小區組網建設等一系列應用中被廣泛採用。
還有HDLC、串列線路Internet 協議(SLIP)、幀中繼,共六項為WAN封裝協議,它們都是基於虛電路。
廣域網(WAN)是一種覆蓋多個遠距離區域的計算機網路,其范圍可以遍及整個世界。通常WAN連接多個較小網路,如區域網(LAN)或城域網(MAN)。世界最流行的WAN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內部的某些部分也屬於廣域網。廣域網可以由私人擁有也可以向伺服器供應商租用,其中包含公用網路(用戶共享)。
一些組織通常在公共交換數據網路(PSDN)上架設虛擬專用網路(VPN)用於私有和安全通信。VPN採用加密及其它技術使組織好像是在使用自己的專用網路,其實是在使用WAN的共享基礎結構。
大多數WAN技術和協議都是數據鏈路層協議(第二層),由各種組織經過多年發展而來。在此領域的主要組織有:定義PPP的IETF、定義ATM 、幀中繼的ITU-T、定義X.25 和SONET的ISO。
Ⅳ 4.若HDLC幀的數據段中出現比特串「0111110011」,則比特填充後的輸出為( )
若HDLC幀數據段中出現比特串「01011111110」,則比特填充後的輸出為「010111110110」。
二進制單位( binary unit)或二進制數字(binary digit)的縮寫,它代表從一個二進制數組中選出一元(0或1)所提供的信息量(若此二元出現的概率相等)。在實際場合,常把每一位二進數字稱為一比特,而不論這兩個符號出現的概率是否相等。
(5)hdlc電路擴展閱讀:
信息的最小單位,只有兩種狀態:0和1。這兩個值也可以被解釋為邏輯值(真/假、yes/no)、代數符號(+/-)、激活狀態(on/off)或任何其他兩值屬性。一個位元組(byte)為8個比特,一個英文字母通常佔用一個位元組,一個漢字通常佔用兩個位元組。
普通計算機系統能讀取和定位到最小信息單位是位元組(byte),也就是說實際上普通的計算機系統是無法精確讀取和定位到比特(bit)級的信息。
例如:一個計算機的字長為16比特,即16個二進制位,則它所表示的數值信息即為0—65535 。表現26個拉丁字母必要的信息量是5比特(因為16<26<32)。
Ⅵ HDLC幀可分為哪幾大類
1、 普通響應模式(NRM),應用范圍:採用SDLC的多點網路;
2、 鏈路訪問協議(LAP),應用范圍:早期X.25網路;
3、 鏈路訪問過程平衡(LAPB),應用范圍:X.25網路;
4、 ISDN 鏈路訪問協議-D信道(LAPD),應用范圍:ISDN-D信道以及幀中繼;
5、 數據機鏈路存取規程(LAPM),應用范圍:錯誤校驗;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或簡稱HDLC),是一個在同步網上傳輸數據、面向比特的協議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它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制訂的。
國際電信聯盟已把HDLC規程引入到X.25協議棧。HDLC是修改自IBM的SDLC,後者作為數據鏈路層協議用於IBM自己開發的系統網路架構(SNA)。現在HDLC作為同步點對點協議(PPP)的基礎已經被用於很多服務中來接入廣域網,通常最常見的是網際網路。
HDLC的幀格式規定以01111110(十六進制7E)的位組合作為它的起始和結束的標志,這種位組合也被稱為幀界定符。
在HDLC的幀格式中,在起始標志後的是地址欄位和控制欄位,然後是長度在0到5000八位位組(octet)的數據欄位和幀檢驗序列欄位(FSC),最後是作為結束標志的幀界定符。
(6)hdlc電路擴展閱讀:
特點
1、透明傳輸。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對任意比特組合的數據均能透明傳輸。「透明」是一個很重要的術語,它表示:某一個實際存在的事物看起來好象不存在一樣。
「透明傳輸」表示經實際電路傳送後的數據信息沒有發生變化。因此對所傳送數據信息來說,由於這個電路並沒有對其產生什麼影響,可以說數據信息「看不見」這個電路,或者說這個電路對該數據信息來說是透明的。這樣任意組合的數據信息都可以在這個電路上傳送。
2、可靠性高。在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中,差錯控制的范圍是除了F標志的整個幀,而基本型傳輸控制規程中不包括前綴和部分控制字元。另外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對I幀進行編號傳輸,有效地防止了幀的重收和漏收。
3、傳輸效率高。在高級數據鏈路控制中,額外的開銷比特少,允許高效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
4、適應性強。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能適應各種比特類型的工作站和鏈路 。
5、結構靈活在高級數據鏈路控制中,傳輸控制功能和處理功能分離,層次清楚,應用非常靈活
Ⅶ 簡述廣域網封裝協議hdlc
常見廣域網協議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frame-relay,SDLC等。 1)PPP:點對點的協議,華為路由器默認封裝,是面向字元的控制協議。 2)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Cisco路由器默認的封裝,是面向位的控制協議。 3)fram-relay:表示幀中繼交換網,它是x.25分組交換網的改進,以虛電路的方式工作。 4)SDLC:同步數據鏈路控制(SDLC)協議是一種 IBM 數據鏈路層協議,適用於系統網路體系結構(SNA)。
Ⅷ HDLC幀是什麼
是一組用於在網路結點間傳送數據的協議,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頒布的一種高可靠性、高效率的數據鏈路控制規程,其特點是各項數據和控制信息都以比特為單位,採用「幀」的格式傳輸。
不同類型的HDLC被用於使用X.25協議的網路和幀中繼網路,這種協議可以在區域網或廣域網中使用,無論此網是公共的還是私人的。
特點
1、透明傳輸。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對任意比特組合的數據均能透明傳輸。「透明」是一個很重要的術語,它表示:某一個實際存在的事物看起來好象不存在一樣。
「透明傳輸」表示經實際電路傳送後的數據信息沒有發生變化。因此對所傳送數據信息來說,由於這個電路並沒有對其產生什麼影響,可以說數據信息「看不見」這個電路,或者說這個電路對該數據信息來說是透明的。這樣任意組合的數據信息都可以在這個電路上傳送。
2、可靠性高。在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中,差錯控制的范圍是除了F標志的整個幀,而基本型傳輸控制規程中不包括前綴和部分控制字元。另外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對I幀進行編號傳輸,有效地防止了幀的重收和漏收。
Ⅸ hdlc中文全稱及概念原理
HDLC——面向比特的同步協議: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 HDLC是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控制協議的典型代表,該協議不依賴於任何一種字元編碼集;數據報文可透明傳輸,用於實現透明傳輸的「0比特插入法」易於硬體實現;全雙工通信,有較高的數據鏈路傳輸效率;所有幀採用CRC檢驗,對信息幀進行順序編號,可防止漏收或重份,傳輸可靠性高;傳輸控制功能與處理功能分離,具有較大靈活性。
SDLC/HDLC的一幀信息包括以下幾個場(Field),所有場都是從最低有效位開始傳送。
SDLC/HDLC標志字元
SDLC/HDLC協議規定,所有信息傳輸必須以一個標志字元開始,且以同一個字元結束。這個標志字元是01111110,稱標志場(F)。從開始標志到結束標志之間構成一個完整的信息單位,稱為一幀(Frame)。所有的信息是以幀的形式傳輸的,而標志字元提供了每一幀的邊界。接收端可以通過搜索"01111110"來探知幀的開頭和結束,以此建立幀同步。
地址場和控制場
在標志場之後,可以有一個地址場A(Address)和一個控制場C(Contro1)。地址場用來規定與之通信的次站的地址。控制場可規定若干個命令。SDLC規定A場和C場的寬度為8位。HDLC則允許A場可為任意長度,C場為8位或16位。接收方必須檢查每個地址位元組的第一位,如果為"0",則後邊跟著另一個地址位元組;若為"1",則該位元組就是最後一個地址位元組。同理,如果控制場第一個位元組的第一位為"0",則還有第二個控制場位元組,否則就只有一個位元組。
信息場
跟在控制場之後的是信息場I(Information)。I場包含有要傳送的數據,亦成為數據場。並不是每一幀都必須有信息場。即信息場可以為0,當它為0時,則這一幀主要是控制命令。
幀校驗場
緊跟在信息場之後的是兩位元組的幀校驗場,幀校驗場稱為FC(Frame Check)場, 校驗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SDLC/HDLC均採用16位循環冗餘校驗碼CRC (Cyclic Rendancy Code),其生成多項式為CCITT多項式X^16+X^12+X^5+1。除了標志場和自動插入的"0"位外,所有的信息都參加CRC計算。 CRC的編碼器在發送碼組時為每一碼組加入冗餘的監督碼位。接收時解碼器可對在糾錯范圍內的錯碼進行糾正,對在校錯范 圍內的錯碼進行校驗,但不能糾正。超出校、糾錯范圍之外的多位錯誤將不可能被校驗發現 。
Ⅹ 什麼是HDLC、PPP、SDLC、X.25PLP、X.21 bis
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是基於的一種數據鏈路層協議,促進傳送到下一層的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能夠准確地被接收(也就是差錯釋放中沒有任何損失並且序列正確)。HDLC 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流量控制,換句話說,一旦接收端收到數據,便能立即進行傳輸。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點對點協議(PPP)為在點對點連接上傳輸多協議數據包提供了一個標准方法。PPP 最初設計是為兩個對等節點之間的 IP 流量傳輸提供一種封裝協議。在 TCP-IP 協議集中它是一種用來同步調制連接的數據鏈路層協議(OSI 模式中的第二層),替代了原來非標準的第二層協議,即 SLIP。
SDLC實際上是HDLC的一種實現方式:高級數據鏈路控制正常響應模式即 HDLC NRM,SDLC只是一個別稱。
X.25:ITU-T WAN communication protocol是 ISO 和 ITU-T 為廣域網(WAN)通信所建議的一種包交換數據網路協議,它定義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電路終端設備(DCE)之間的數據以及控制信息的交換。而PLP即x.25的分組層協議:描述網路層(第三層)中分組交換網路的數據傳輸協議。PLP 負責虛電路上 DTE 設備之間的分組交換。PLP 能在 LAN 和正在運行 LAPD 的 ISDN 介面上運行邏輯鏈路控制(LLC)。PLP 實現五種不同的操作方式:呼叫建立(call setup)、數據傳送(data transfer)、閑置(idle)、呼叫清除(call clearing)和重啟(restarting)。
X.21建議是CCITT於1976年制定的一個用戶計算機的DTE如何與數字化的DCE交換信號的數字介面標准.但目前實際連接用戶端的大多數仍為模擬信道(如電話線),且大多數計算機和終端設備上也只具備RS-232C介面或以V.24為基礎的設備,而不是X.21介面.為了使從老的網路技術轉到新的X.21介面更容易些,CCITT提出了用於公共數據網中的與V系列數據機介面的X.21 bis建議.這時的「bis」是法語「替換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