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繼線路的中繼線數確定原則
根據某一確定的服務標准和話務量的大小,計算兩個交換系統之間的中繼線數量,構成容量不同的中繼線束(或中繼組),在等呼損條件下,小線束的平均每線利用率低,大線束的利用率高,但後者的過負荷能力比前者差,即在超負荷的情況下,後者的服務質量相對於前者將更迅速地惡化,故雙向中繼更易超負荷。因此當兩個交換局之間的話務量大到一定程度,且來、去話忙時基本相同,話務量基本相等的情況下,應採用單向中繼電路。
單向中繼線對一個交換局而言,又分為去話中繼線和來話中繼線,只用於始發呼叫的中繼線稱為去話中繼線(又稱去話電路),只用於接受來話呼叫的中繼線稱為來話中繼線(又稱來話電路)。
㈡ 請問,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里有一個中繼組的是什麼概念
中繼線,也就是外線電話線,就是電信局進來的線,這個意思,有的說明書故意寫得個深奧。當然中繼線的意思是多個號碼一個線路,比如10000號或者是10010這樣的。
㈢ 核心網中的中繼線路和E1電路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E1的解釋:
數字中繼是一個E1介面(又稱一個PCM,脈沖編碼調制),是一對引自程式控制交換機的同軸電纜線,在電纜線上數據傳輸速率是2.048Mbps,可以同時容納32時隙*64Kbps的語音數據。
64,000 bps (每個語音通道的速率)
x 32 (通道數或者叫時隙數)
2,048,000 (E1 速率)
當E1用於七號信令時,在32個時隙(Time Slot)中,第0時隙被用作幀同步信息,一般使用第16時隙作為7號信令的通道,其餘30個時隙被用作語音通道。當E1用於一號信令時,使用第16時隙作為1號信令的通道。
在有些系統中,有時也使用非16時隙來作為7號信令的通道。
另外E1在不同領域里,有不同的解釋。
㈣ 中繼電路的中繼電路
中繼電路是於1992年興起的一種新的公用數據交換網通訊協議,1994年開始獲得迅速發展。中繼是一種有效的數據傳輸技術,它可以在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應用中快速而低廉的傳輸數位信息。它可以使用於語音、數據通信,既可用於區域網(LAN)也可用於廣域網(WAN)的通信。每個幀中繼用戶將得到一個接到幀中繼節點的專線。幀中繼網路對於端用戶來說,它通過一條經常改變且對用戶不可見的通道來處理和其他用戶間的數據傳輸。
主要特點:用戶信息以幀(frame)為單位進行傳送,網路在傳送過程中對幀結構、傳送差錯等情況進行檢查,對出錯幀直接予以丟棄,同時,通過對幀中地址段DLCI的識別,實現用戶信息的統計復用。
幀中繼是一種封包交換通信網路,一般用在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中的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永久虛擬電路PVC是用在物理網路交換式虛擬電路(SVCs)上構成端到端邏輯鏈接的,類似於在公共電話交換網中的電路交換,也是幀中繼描述中的一部分,只是現在已經很少在實際中使用。另外,幀中繼最初是為緊湊格式版的X.25協議而設計的。
數據鏈路連接標識符DLCI是用來標識各端點的一個具有局部意義的數值。多個PVC可以連接到同一個物理終端,PVC一般都指定承諾信息速率CIR和額外信息率EIR。
幀中繼被設計為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現有的物理資源,由於絕大多數的客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利用數據服務,因此允許可以給電信營運商的客戶提供超過供應的數據服務。正由於電信營運商過多的預定了帶寬,所以導致了幀中繼在某些市場中獲得了壞的名聲。
電信公司一直在對外出售幀中繼服務給那些在尋找比專線更低廉的客戶,根據政府和電信公司的政策,它被用於各種不同的應用領域。
幀中繼正逐漸被ATM、IP等協議(包括IP虛擬專用網)替代。
㈤ 中繼線路的中繼電路選用原則
中繼電路根據交換機接入信號部件的類別可分為單向中繼和雙向中繼,因此版兩局之間的路由可能權是一個雙向中繼組,或兩個分離的單向中繼組。單向中繼一端的發端局(或一個匯接局)只能傳送去話呼叫信令,而另一端所連接的受端局則只能接受來話呼叫信令。雙向中繼所連接的兩個局均能發送始發呼叫信令和接受對方局的來話呼叫信令。若在一條路由上需要的電路不多,或在兩個方向上不太會同時發生話務量高峰,採用雙向中繼線較為經濟。然而由於雙向中繼線所連接的兩個端局,每個都必須處理呼入和呼出的呼叫,比較復雜,而且當中繼電路的兩端同時被始發呼叫佔用時,還不能完全消除由於「對撞」或「同搶」而產生的重復接線的可能性,因此除採用公共信道信令的中繼網和只有極少電路的路由外,在繁忙的局間中繼上都採用單向中繼電路。
㈥ 中繼線路
中繼線是電信運營商提供的一種類似呼叫轉移的業務,支持排隊和導航菜單功能,可以用於客服坐席等需要。
你想申請對外使用哪個號碼打進,就用哪個號碼申請中繼線,然後再申請足夠的線路數,比如你說想要8個線,那中繼線的費用就是*8的。每條線都要開中繼線業務並指向同一個呼入號碼。
排隊方式有優先和話務均分式兩種,部分運營商能做到你說的一起響,據我所知大部分只有前2種。優先的意思是,比如你說的8條線,它們是有一個固定順序的,那麼全空閑時來電肯定響1號,1號占線了才會響2號,12全佔了才響3,以此類推。或者,23占的時候,1空閑了,還是1會響。反正最前一個空閑的線響鈴,這就叫優先;話務均分或叫輪詢式,不管占不佔線,總是按順序響鈴,每一個新的呼入都向下一部話機轉移,1打完就是2,2完了不管1占不佔線都是3,到8再回1,要是轉回來的時候這部電話還占線,就跳到它的下一部去。
如果線數比較少,接電話的人也少,可以考慮優先式;有較多的人工坐席接聽,最好是使用第二種,也就是輪詢式,它使每個話務員的工作量相當,不會有太累和太閑的話務員。
㈦ 什麼是中繼中繼群電路,時隙,都是什麼意思
中繼就是橋接,用於無線覆蓋。
㈧ 什麼是中繼線路
就是中斷還要繼續的線路
㈨ 中繼線路的中繼電路分類
根據中繼電路[2]在各種電信網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話務量流向的不同可分為:①用於提供本地電話網內交換系統之間電路的稱為市話中繼線。②用於用戶交換機接入本地電話網內一個端局或一個匯接局的中繼線稱為用戶交換機中繼線。③用於本地電話網的各種電話局與長途交換中心之間的中繼線稱為長市中繼線或長市中繼電路。④國內長途網中各級長途交換中心之間的電路稱為國內長途電路。⑤國際長途通信網中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電路稱為國際長途電路。由若干段中繼電路通過四線交換機連接起來組成的電路鏈稱為四線鏈路。一個國際連接的四線鏈路由國際鏈路以及與它相連的國內延伸電路組成。
中繼電路也可根據業務區分為電話電路、電報電路等。如果按傳輸信號方式來分,可分為數字中繼電路和模擬中繼電路。如果根據「往」「返」通路是由單線對或雙線對提來分,可分為二線中繼或四線中繼電路。由於交換系統和傳輸系統都有模擬和數字之分,所以四線中繼電路可分成6種類型:①兩端都是模擬交換機,中間用模擬傳輸系統連接。②兩端都是數字交換機,中間用數字傳輸系統連接。③兩端都是數字交換機,中間用模擬傳輸系統連接。④兩端都是模擬交換機,中間用數字傳輸系統連接。⑤兩端分別為數字交換機和模擬交換機,中間用模擬傳輸系統連接。⑥兩端分別為數字交換機和模擬交換機,中間用數字傳輸系統連接。除①、②類外,③~⑤類都需要在交換機和傳輸系統之間增加數模或模數轉換設備,顯然③、④類比⑤、⑥類所用的轉換設備要多。從技術發展趨勢來看,②類是發展方向,即全數字化,因為它能經濟地組成綜合數字網,並可將各種業務綜合在一起進行傳輸和交換,組成綜合業務數字網。
㈩ 中繼電路的介紹
是於1992年興起的一種新的公用數據交換網通訊協議,1994年開始獲得迅速發展。中繼專是一種有效的數據屬傳輸技術,它可以在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應用中快速而低廉的傳輸數位信息。它可以使用於語音、數據通信,既可用於區域網(LAN)也可用於廣域網(WAN)的通信。每個幀中繼用戶將得到一個接到幀中繼節點的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