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給出一差分電路,告訴其輸出電壓Y 和Y-,求共模分量和差模分量
Y = (Y+) - (Y-)
差模分量抄=Y
共模分量=0.5((Y+) + (Y-))=(Y-)+0.5Y
差模信號和共模信號的概念放大電路是一個雙口網路,每個埠有兩個端子,當兩個輸入端子的輸入信號分別為vi1和vi2時,兩信號的差值稱為差模信號,而兩信號的算術平均值稱為共模信號。
放大電路是一個雙口網路,每個埠有兩個端子,當兩個輸入端子的輸入信號分別為vi1和vi2時,兩信號的差值稱為差模信號,而兩信號的算術平均值稱為共模信號。
(1)y電路電壓擴展閱讀:
為使信號得以放大,將其分成兩個大小相等兩部分,按相反極性加在電路兩個輸入端。稱這種大小相等、極性相反的一對信號稱為差模信號。
差動放大電路輸入差模信號(△U11 =-△U12)時,稱為差模輸入。
兩個大小相等、極性相同的一對信號稱為共模信號。
差模輸入使兩管的基極電流一增一減,相應兩管的集電極電位也一增一減,於是有輸出電流出現。
Ⅱ y電壓是什麼電壓
y-△啟動時,以繞組兩端電壓計算的話,啟動電壓是額定電壓的1/√3,約0.577倍。
以額定電壓380v的電機為例,啟動時,y型接法,繞組電壓為220v,啟動後,三角形連接,繞組電壓為380v。
Ⅲ 為什麼電機的Y型接法電壓為220V △接法電壓為380V
電動機有3個獨立繞組,可以使用△或Y連接到三相電源上。如果每個繞組的額定電壓是220VAC,那麼這個電動機可以使用△連接到220V電路或者使用Y連接到380V電路。如果每個繞組的額定電壓是380VAC,那麼這個電動機可以使用△連接到380V電路或者使用Y連接到660V電路。在我國,一般小於等於3KW的電動機都使用Y大於3KW使用△,因為這樣大功率電機可以使用在660V電路中。
Ⅳ 在三相Y型電路中,無中性線,怎樣處理線電壓和相電壓的關系
這種情況下,嚴格抄的講,只能測量線電壓。
電源和負載都對稱的情況下,可用線電壓除以根號3得到相電壓,線電流等於相電流。
有人認為採用三個標准電阻構成Y連接,中點可作為中性點,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這個中性點與負載無關(除非過載導致電壓明顯下降),不能反映負載情況。
Ⅳ Y—Y連接的三相電路,電源線電壓為380v,每相負載Z=22歐姆,求
1)相電壓為220V,相電流:220/22=10A
2)中線電流為0A
3)電壓不變。
Ⅵ 三相電路只要作Y形連接,則線電壓在數值上是相電壓的√3倍。對還是錯
當然是錯的啊!只有在對稱負載的情況下才是根號三倍,如果負載不對稱而且沒有中性線就不是根號3倍了。評論區都答得啥玩意誤人子弟。
Ⅶ 電路的Y型接法與△接法的區別
一、兩者優勢不同:
1、Y型接法的優勢:有助於降低繞組承受電壓(220V),降低絕緣等級。降低了啟動電流。缺點是電機功率減小。 所以,小功率電機4KW以下的大部分採用星形接法,大於4KW的採用三角形接法。
2、△接法(又叫做三角形接法):有助於提高電機功率,缺點是啟動電流大,繞組承受電壓(380V)大。增大了絕緣等級。
二、兩者的相關要求不同:
1、Y型接法的相關要求:對於Y型接法,可以將中點(稱為中性點)引出作為中性線,形成三相四線制。也可不引出,形成三相三線制。當然,無論是否有中性線,都可以添加地線,分別成為三相五線制或三相四線制。
2、△接法的特點:電機三角形接法時因為沒有中性點,具體方法是電機的三相繞組的頭與尾分別連接,這時只有一種電壓等級,線電壓等於相電壓,線電流等於相電流的約1.73倍。
電機星形接法時因為有中性點(電機一般都是三相對稱負載所以一般不引出中性線),具體方法是電機的三相繞組的三條尾連接在一起,三條頭接電源,這時有兩種電壓等級,即線電壓和相電壓,且線電壓等於相電壓的約1.73倍,線電流等於相電流。
三、兩者的注意事項不同:
1、Y型接法的注意事項:Y型接法的三相電,當三相負載平衡時,即使連接中性線,其上也沒有電流流過。三相負載不平衡時,應當連接中性線,否則各相負載將分壓不等。藉助於通常只有製造廠或其代理商才備有的專用工具方便更換軟線的鏈接方式。
2、△接法的注意事項:需要注意的是本來星形接法的電機不能接成三角形,(如果接成三角形,這時相電壓升高到約1.73倍,長時間運行必然燒毀電機)。同樣本來三角形接法的電機不能接成星形。
Ⅷ 1.對稱Y-Y三相電路如圖所示,電源相電壓為220V,負載阻抗Z=30+j20Ω。
解:(1)設電源A相電壓為:Ua(相量)=220∠0°,由於三相電源、負載都對稱,故中性點版電位為零。權a相電流為:Ia(相量)=Ua(相量)/Z=220∠0°/(30+j20)=220∠0°/10√13∠33.69°=6.1017∠-33.69°(A)。
Y-Y對稱,故線電流=相電流=6.1017(A)。
(2)顯然φ=33.69°,每相的功率為:P1=相電流×相電壓×cosφ=6.1017×220×cos33.69°=1116.9235(W)。
因此三相負載吸收的功率為:P=3P1=3×1116.9235=3350.7707(W)。
或者:線電壓=√3×相電壓=√3×220=380(V),P=√3×線電壓×線電流×cosφ=√3×380×6.1017×cos33.69°=3350.770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