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需單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動態測量值表格數據
一.實驗目的 1.對晶體三極體(3DG6、9013)、場效應管(3DJ6G)進行實物識別,了解它們的命名方法和主要技術指標。 2.學慣用數字萬用表、模擬萬用表對三極體進行測試的方法。 3.用圖3-10提供的電路,對三極體的β值進行測試。 4.學習共射、共集電極(*)、共基極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量與調整,以及參數選取方法,研究靜態工作點對放大電路動態性能的影響。 5.學習放大電路動態參數(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的測量方法。 6. 調節CE電路相關參數,用示波器觀測輸出波形,對飽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情況進行研究。 7.用Multisim軟體完成對共射極、共集電極、共基極放大電路性能的分析,學習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測試及調整方法,觀察測定電路參數變化對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電壓放大倍數及輸出電壓波形的影響。加深對共射極、共集電極、共基極基本放大電路放大特性的理解。 二.知識要點 1.半導體三極體 半導體三極體是組成放大電路的核心器件,是集成電路的組成元件,在電路中主要用於電流放大、開關控制或與其他元器件組成特殊電路等。 半導體三極體的種類較多,按製造材料不同有硅管、鍺管、砷化鎵管、磷化鎵管等;...
Ⅱ 放大器動態范圍的概念和測量方法
交流放大器動態來范源圍的概念指的是它的最大不失真輸出正弦電壓幅度,也叫做輸出范圍。輸出范圍測量方法以輸出正弦電壓波形不出現削波失真為准繩。
放大器工作點調整到臨界狀態,能使輸出范圍達到最大,放大器動態范圍最大,質量最棒。如果是電台信號,則接收距離就能達到最大。若是雷達,則探測距離就能達到最大。
詳細放大器工作點設計計算及調整可見元增民寫作的新體系特色《模擬電子技術簡明教程》。
Ⅲ 放大電路的靜態測試和動態測試的區別
1、方法不同復
動態測試方法是指通過運制行被測程序,檢查運行結果與預期結果的差異,並分析運行效率、正確性和健壯性等性能。這種方法由三部分組成:構造測試用例、執行程序、分析程序的輸出結果。
靜態方法是指不運行被測程序本身,僅通過分析或檢查源程序的語法、結構、過程、介面等來檢查程序的正確性。
2、工作原理不同
靜態方法通過程序靜態特性的分析,找出欠缺和可疑之處,例如不匹配的參數、不適當的循環嵌套和分支嵌套、不允許的遞歸、未使用過的變數、空指針的引用和可疑的計算等。靜態測試結果可用於進一步的查錯,並為測試用例選取提供指導。
動態測試通過運行軟體來檢驗軟體的動態行為和運行結果的正確性。目前,動態測試也是公司的測試工作的主要方式。
3、作用不同
靜態測試包括代碼檢查、靜態結構分析、代碼質量度量等。它可以由人工進行,充分發揮人的邏輯思維優勢,也可以藉助軟體工具自動進行。
動態測試是對軟體中的基本組成單位進行測試,其目的是檢驗軟體基本組成單位的正確性。在公司的質量控制體系中,單元測試由產品組在軟體提交測試部前完成。單元測試是白盒測試。
Ⅳ 初中物理電學怎麼判斷動態電路啊
動態電路
主要的涉及還是滑動變阻器
變阻箱
等一些能夠改變電路分壓
分流專的原件
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屬的是
以滑動變阻器為例
第一步
判斷電路中的串聯
並聯情況
電流表
電壓表的測量情況
第二部
判斷
滑動變阻器等變阻器件
接入電路的情況
如左接
觸頭的變化
等
然後就可以根據要求
當改變器件的數值時
判斷電壓表
電流表
的變化情況
情況
第三部
檢驗一下
通過反向變化
來檢查
這都是可以判斷正確性的
希望能幫到你
歡迎追問
Ⅳ 放大器動態及靜態測量方法
放大器的靜態測量:將放大器的輸入端接一0.01微法的電容,電容的另一端接版地,用於防止外界權的干擾。檢測放大器的基極,集電極、發射極的電壓,即為放大器的靜態參數。
放大器的動態測量:對放大器輸入一可調頻率、幅度的交流信號,用雙蹤示波器分別檢測放大器輸入端和輸出端的交流信號,改變輸入信號的幅值,觀察對比放大器的輸入/輸出信號的比,即為放大倍數,輸出臨界飽和時的最大輸入信號幅值;觀察放大器是否有失真,不同頻率的放大器倍數。對於放大器的通頻帶,可用掃頻儀測量,用掃頻儀輸出的信號接入放大器,觀察放大器在不同頻率下的放大倍數,可看到放大器的通頻帶。
Ⅵ 單級放大電路靜態和動態的測量方法是什麼
你說的是三極體還是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的基本不用測試,電路合理,電源電壓正專常,都會正常工屬作。
單擊三極體放大電路,靜態測量應該有合適的偏置電壓,集射極間有2/3左右的電源電壓。
動態測量,無削頂,輸出信號連續。
Ⅶ 初二物理電路動態分析例題及解析
那啥,我給你畫了個圖,湊合著看吧。我也上初二,可能你聽起來能更懂一點專。
像圖1,當變阻器阻值變大屬時,電流表數值變小,因為R總=R1+R2,燈泡電阻是不變的,總電阻變大,總電流就變小。而電壓表如果測燈泡電壓,那麼電壓表示數變小。因為當變阻器阻值變大時,它更會「搶」電壓,把燈泡的電壓都搶過來了,所以電壓表示數變小;如果把電壓表加在滑動變阻器上,那麼示數就變大。(那種亮暗可以調節的燈就是這么做出來的)
像圖2,當變阻器阻值變大時,電流表示數變小,電壓表示數不變。因為I總=I1+I2,那個只有一個燈泡的支路,它的電流是不變的。當變阻器阻值變大時,那條支路的電流就會變小,所以總電流就變小,如果把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串聯的話,也是如此。電壓表呢……因為並聯電路各處電壓都相等嘛,所以示數是不變的。
如果再不懂的話,我可以更詳細的說說。希望能幫得上你,加油~!
Ⅷ 放大電路靜態測試、動態測試分別用什麼儀器為什麼
先介紹,在回答
放大的概念
「放大」的本質是實現能量的控制,即能量的轉換:用能量比較小的輸入信號來控制另一個能源,使輸出端的負載上得到能量比較大的信號。放大的對象是變化量,放大的前提是傳輸不失真。
放大電路
amplification circuit
增加電信號幅度或功率的電子電路。應用放大電路實現放大的裝置稱為放大器。它的核心是電子有源器件,如電子管、晶體管等。為了實現放大,必須給放大器提供能量。常用的能源是直流電源,但有的放大器也利用高頻電源作為泵浦源。放大作用的實質是把電源的能量轉移給輸出信號。輸入信號的作用是控制這種轉移,使放大器輸出信號的變化重復或反映輸入信號的變化。現代電子系統中,電信號的產生、發送、接收、變換和處理,幾乎都以放大電路為基礎。20世紀初,真空三極體的發明和電信號放大的實現,標志著電子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20世紀40年代末晶體管的問世,特別是60年代集成電路的問世,加速了電子放大器以至電子系統小型化和微型化的進程。放大電路的基本形式有3種:共發射極放大電路,共基極放大電路和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在構成多級放大器時,這幾種電路常常需要相互組合使用。
現代使用最廣的是以晶體管(雙極型晶體管或場效應晶體管)放大電路為基礎的集成放大器。大功率放大以及高頻、微波的低雜訊放大,常用分立晶體管放大器。高頻和微波的大功率放大主要靠特殊類型的真空管,如功率三極體或四極管、磁控管、速調管、行波管以及正交場放大管等。
放大電路的前置部分或集成電路元件變質引起高頻振盪產生"噝噝"聲,檢查各部分元件,若元件無損壞,再在磁頭信號線與地間並接一個1000PF~0.047霧的電容,,"噝噝"聲若不消失,則需要更換集成塊。
1 放大電路良好工作的基礎是設置正確的靜態工作點。因此靜態測試應該是指放大電路靜態偏置的設置是否正確,以保證放大電路達到最優性能。
2 放大電路的動態特性指對交流小信號的放大能力。因此動態特性的測試應該指放大電路的工作頻帶,輸入信號的幅度范圍,輸出信號的幅度范圍等指標。
3 可以明確你的問題范圍後再詳細談。
Ⅸ 動態電路分析
L1處在幹路來上,觸頭在a端時,並源沒有電流流過L2,隨著觸頭左移,電路接入新的電阻,幹路電流變小,L1會比原來暗一些,滑動電阻左端與L2串聯,再與右端部分並聯。R2大於R0時,幹路電流一直變小,L1變暗,L2一直變亮。如果R0大於R2,那麼幹路電阻會先增大後減小,也就是幹路電流先減小後增大,對應L1先暗又亮,對L2來說,開始是滅的,a往左則L2先變亮,等到R0左端與L2+R0右端相等,L1左端到a端電壓變小,而變阻器右端電阻變大,流過右端電流變小,但這時總電流變大,所以流過L2電流仍然變大。所以選擇AD
Ⅹ 三極體及單管放大電路工作原理放大電路靜態和動態測量方法
三極體是電流放大器件,有三個極,分別叫做集電極C,基極B,發射極E。分成NPN和PNP兩種。我們僅以NPN三極體的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為例來說明一下三極體放大電路的基本原理。
下面的分析僅對於NPN型硅三極體。如上圖所示,我們把從基極B流至發射極E的電流叫做基極電流Ib;把從集電極C流至發射極E的電流叫做集電極電流Ic。這兩個電流的方向都是流出發射極的,所以發射極E上就用了一個箭頭來表示電流的方向。三極體的放大作用就是:集電極電流受基極電流的控制(假設電源能夠提供給集電極足夠大的電流的話),並且基極電流很小的變化,會引起集電極電流很大的變化,且變化滿足一定的比例關系:集電極電流的變化量是基極電流變化量的β倍,即電流變化被放大了β倍,所以我們把β叫做三極體的放大倍數(β一般遠大於1,例如幾十,幾百)。如果我們將一個變化的小信號加到基極跟發射極之間,這就會引起基極電流Ib的變化,Ib的變化被放大後,導致了Ic很大的變化。如果集電極電流Ic是流過一個電阻R的,那麼根據電壓計算公式U=R*I可以算得,這電阻上電壓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將這個電阻上的電壓取出來,就得到了放大後的電壓信號了。
三極體在實際的放大電路中使用時,還需要加合適的偏置電路。這有幾個原因。首先是由於三極體BE結的非線性(相當於一個二極體),基極電流必須在輸入電壓大到一定程度後才能產生(對於硅管,常取0.7V)。當基極與發射極之間的電壓小於0.7V時,基極電流就可以認為是0。但實際中要放大的信號往往遠比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話,這么小的信號就不足以引起基極電流的改變(因為小於0.7V時,基極電流都是0)。如果我們事先在三極體的基極上加上一個合適的電流(叫做偏置電流,上圖中那個電阻Rb就是用來提供這個電流的,所以它被叫做基極偏置電阻),那麼當一個小信號跟這個偏置電流疊加在一起時,小信號就會導致基極電流的變化,而基極電流的變化,就會被放大並在集電極上輸出。另一個原因就是輸出信號范圍的要求,如果沒有加偏置,那麼只有對那些增加的信號放大,而對減小的信號無效(因為沒有偏置時集電極電流為0,不能再減小了)。而加上偏置,事先讓集電極有一定的電流,當輸入的基極電流變小時,集電極電流就可以減小;當輸入的基極電流增大時,集電極電流就增大。這樣減小的信號和增大的信號都可以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