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頻電路調頻電路公式的推導過程,有圖,求大神
這基本上就是一個定義,沒有什麼推導。沒調制時載波的幅值是恆定的U,調制就是使載波的幅值在U基礎上作上下變化,就是在U上加一個調制信號,載波的幅值就成了U+kU.cos.t.
Ⅱ 關於調頻電路
你沒有很好的理解頻譜的概念。
頻譜相當於一個表示頻率成分的圖,在幅頻特性曲專線屬上,一個頻率,在頻譜上是一個線(垂直於X軸),而高度就是這個頻率信號的幅度值。
當然,如果一個信號中有兩個以上的頻率,在頻譜上將出現兩條以上的線,這些線可能是分開的,也可能是緊挨著的(看這些信號頻率之間的關系,如果頻率靠得非常近,頻譜儀的靈敏度關系,也可能緊挨著)。
至於你說的調頻問題,首先你要明白,調頻的本質就是將信號電壓變化通過VCO轉換為頻率變化。由於兩者的對應關系並不是線性的,所以你看到的頻率也會很雜亂,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某個特定時間點上你看到的某個頻率,在下一個檢測時間點上,未必一定就存在。各個時間段上的頻率值,包括頻率組成和幅度值都是不一樣的。
但調頻也有個特性就是,調頻已調信號的頻率雖然會變化,但它不會跳出一個范圍,它與中心頻率的偏離量就是最大頻偏。
Ⅲ FM調頻發射電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依照電路圖回答
如圖所示
Ⅳ 改變調頻電路輸入信號的幅度和頻率,對調頻信號有什麼影響
調幅:調制信號使載波的幅度隨之變化;而調頻:是使頻率或相位隨之變化。發——調頻,收——調幅:在特定的條件下應該可以接收到,只是檢波效率不一定高。比如:接收機(調幅)的迴路對調頻信號來講處在斜率檢波(參見有關無線電資料)狀態時,就可以低效率的接收到調頻信號。
調頻和調相不同,調相的同時,頻率一定會變化,但是調頻的時候相位不一定變化。
幅與調頻有什麼區別?
1. 調頻比調幅抗干擾能力強
外來的各種干擾、加工業和天電干擾等,對已調波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產生寄生調幅,形成雜訊。調頻制可以用限幅的方法,消除干擾所引起的寄生調幅。而調幅制中已調幅信號的幅度是變化的,因而不能採用限幅,也就很難消除外來的干擾。
另外,信號的信噪比愈大,抗干擾能力就愈強。而解調後獲得的信號的信噪比與調制系數有關,調制系數越大,信噪比越大。由於調頻系數遠大於調幅系數,因此,調頻波信噪比高,調頻廣播中干擾雜訊小。
2.調頻波比調幅波頻帶寬
頻帶寬度與調制系數有關,即:調制系數大,頻帶寬。調頻中常取調頻系數大於1,而調幅系數是小於1的,所以,調頻波的頻帶寬度比調幅波的頻帶寬度大得多。
3.調頻制功率利用率大於調幅制
發射總功率中,邊頻功率為傳送調制信號的有效功率,而邊頻功率與調制系數有關,調制系數大,邊頻功率大。由於調頻系數mf大於調幅系數ma,所以,調頻制的功率利用率比調幅制高。
調頻和調幅區別就像是手機的GSM和CDMA一樣,是不同的傳輸方式,CDMA的技術要比GSM先進的不知多少,但是133的手機信號未必比139的手機信號強,反而不如。為什麼同樣的139的手機,有些廠家的信號強,有些廠家的信號弱呢?就是說一個產品的好與壞不是傳輸方式決定的,而是由廠家的技術能力和產品完成度來決定的。
那麼,調頻和調幅在無線傳輸上沒有區別嗎?不是!調頻的特點是頻寬窄,距離長。頻寬窄的意思是對阻礙物的穿透能力弱,但是傳輸距離長。這種技術一般使用在手機、尋呼機等需要長距離(5公里以上)傳輸的產品使用。讀者應該都知道,移動公司的信號發射塔和每個人攜帶的手機距離是非常遠的。調幅的特點是頻寬寬,距離短。頻寬寬的意思是對阻礙物的穿透能力強,但是傳輸距離較短,這種技術一般應用在樓宇內的無線報警、無線安防等領域。因為在一個樓宇裡面最重要的不是距離,而是穿透能力。
那麼調頻的技術先進,調幅的技術落後嗎?不是!美國聯邦通信協會上個世紀推出調頻、調幅技術以來已經應用到我們的所有生活領域。調頻和調幅對於一個無線技術人員來說只是不同的傳輸方式而已,沒有技術難度的區別。
調頻和調幅只有上述區別嗎?也不是!有很多區別當中重要的一點是成本問題。因為調頻的線路比較復雜,需要的元器件數量較多,所以調頻產品的價格要比條幅產品的價格高出很多。國內大多數無線呼叫系統廠家為什麼都採用調幅方式呢?首先在樓宇內的傳輸根本不需要用成本高的調頻來做,只要把條幅產品的完成度提高就充分解決傳輸距離和覆蓋面積。作為一個代理商來說同樣的產品外形,同樣的距離效果,不一樣的價位,您會選擇哪一種?其實說白了,客戶不需要知道調頻還是調幅,物美價廉、經濟實用的產品才是真道理。
廣泛應用於軍事、通訊、無線電廣播、電視廣播、等領域.
什麼是調頻(FM)、調幅(AM)、短波(SW)、長波(LW
在一般的收音機或收錄音機上都有AM及FM波段,相信大家已經熟悉,這兩個波段是用來供您收聽國內廣播的,若收音機上還有SW波段時,那麼除了國內短波電台之外,您還可以收聽到世界各國的廣播電台節目。為了讓您對收音機的使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以下就什麼是AM、FM、SW、LW作一簡單的說明。
事實上AM及FM指的是無線電學上的二種不同調制方式。AM: Amplitude Molation稱為調幅,而FM: Frequency Molation稱為調頻。只是一般中波廣播(MW: Medium Wave)採用了調幅(AM)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MW及AM之間就劃上了等號。實際上MW只是諸多利用AM調制方式的一種廣播,像在高頻(3-30MHz)中的國際短波廣播所使用的調制方式也是AM,甚至比調頻廣播更高頻率的航空導航通訊(116-136MHz)也是採用AM的方式,只是我們日常所說的AM波段指的就是中波廣播(MW)。
那FM呢?它也同MW的命運相類似。我們習慣上用FM來指一般的調頻廣播(76-108MHz,在我國為87.5-108MHz、日本為76-90MHz),事實上FM也是一種調制方式,即使在短波范圍的27-30MHz之間,做為業余電台、太空、人造衛星通訊應用的波段,也有採用調頻(FM)方式的。
而SW呢?其實可以說是對短波的一種簡單稱呼,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高頻(HF:High Frequency)比較貼切。而短波這名稱是怎麼來的呢?以波長而言,中波(MW)介於200-600米(公尺)之間,而HF的波長卻是在10~100米(公尺)之間,與上述的波長相比較,HF的波長的確是短了些,因此就把HF稱做短波(SW: Short Wave)。
同樣的,比中波MW更低頻率的150KHz-284KHz之間的這一段頻譜也是作為廣播用的,以波長而言,它大約在1000~2000米(公尺)之間,和MW的200-600米相比較顯然"長"多了,因此就把這段頻譜的廣播稱做長波(LW: Long Wave)。實際上,不論長波(LW)、中波(MW)或者是短波(SW)都是採用AM調制方式。
對一般收(錄)音機而言,FM、MW、LW波段是提供您收聽國內廣播用的,但我國目前沒有設立LW電台,而SW波段則主要供您收聽國內/國際遠距離廣播。
短 波 知 識
百年前,三聲短促而且微弱的訊號,向世界宣布了無線電的誕生。一九?一年,扎營守候在訊號山(Signal Hill位於加拿大東南角)的義大利科學家馬可尼,終於接收到了從英格蘭發出的跨過大西洋的無線電訊號,這個實驗向世人證明了無線電再也不是僅限於實驗室的新奇東西,而是一種實用的通訊媒介。此後短波用作全球性的國際通訊媒介便開始發達起來了。
雖然馬可尼的試驗結果令人相當振奮,可是當時一般人認為無線電傳播方式類似光波,發射之後,絕對沿直線方向進行傳播,從英國到加拿大,再怎麼說也無法完成直線的無線電通訊(因為地球表面是弧形的)。當時的科學理論更證明,從英國發射後的無線電波一定直驅太空,怎麼可能到達加拿大?可是從馬可尼用簡陋的無線電設備征服長距離通訊的試驗記錄來看,白天,訊號可以遠達700英哩,晚間更遠達2000英哩以上,這些試驗數據,使得以往的理論所推斷出來的必然結果,開始發生動搖了。
使載波振幅按照調制信號改變的調制方式叫調幅。經過調幅的電波叫調幅波。它保持著高頻載波的頻率特性,但包絡線的形狀則和信號波形相似。調幅波的振幅大小,由調制信號的強度決定。調幅波用英文字母AM表示。
使載波頻率按照調制信號改變的調制方式叫調頻。已調波頻率變化的大小由調制信號的大小決定,變化的周期由調制信號的頻率決定。已調波的振幅保持不變。調頻波的波形,就像是個被壓縮得不均勻的彈簧,調頻波用英文字母FM表示。
目前,中波廣播使用的頻段大致為550kHz-1600kHz,主要靠地波傳播,也伴有部分天波; 調頻制無線電廣播多用超短波(甚高頻)無線電波傳送信號,使用頻率約為88MHz-108MHz,主要靠空間波傳送信號。
使載波振幅按照調制信號改變的調制方式叫調幅。經過調幅的電波叫調幅波
調制又分為三種:調幅,調頻和調相。
調幅用AM表示,調頻用FM表示,調相擁PM表示,這個我們在聽廣播的時候就可以在上面找到AM.FM的標志。
它的基本原理是,將要傳送的調制信號(這里我們以話音信號為例)從低頻率搬移到高頻,使它能通過電離層反射進行傳輸,在遠距離接收端我們用適當的解調裝置再把原信號不失真的恢復出來,就達到了傳輸話音低頻信號的目的。
例如調幅,我們不可能直接傳送話音,我們先用一個轉換裝置將話音信號(也就是人說的話)轉換成振幅平緩變化的電壓信號,這就是我們要傳輸的信號,叫做調制信號,然後將調制信號與一個高頻率的信號在一個相乘器里相乘,再經過一個加法電路,就會得到一高頻率的信號,它的包絡(所謂包絡就是連接周期信號每個周期內波峰的假想線)隨著調制信號幅度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把這個高頻信號叫做載波,把已經調制好的信號叫調幅波。
就是說,我們要傳輸的話音信號已經包含在了調幅波中,換句話,就是我們把調制信號從低頻搬移到了高頻,以便利用電離層傳播。這樣我們通過發射裝置將已調信號發射出去,在接收端接收信號後,通過解調裝置恢復出原信號,在經過轉換裝置將電壓信號恢復成人的普通話音,就實現的兩地之間兩個人的通話目的,這也是短波通信電台的基本原理。
我們再來看調頻,有了上面的知識做基礎,我們就不難理解調頻的原理,調頻,就是載波的頻率隨著話音信號(調制信號)幅度的變化而變化,話音信號幅度大,載波的頻率相應變大,話音信號幅度小,載波的頻率相應變小,注意,這里變化的是頻率,而不是幅度,這也是調頻和調幅的區別,我們經過調制,就得到了一個頻率隨著調制信號變化而變化的已調信號,我們稱之為「調頻信號」。
一般通常說的調頻是指64---108MHz,也就是超短波,適合城市高保真短距離廣播,一般在100公里內
一般通常說的調頻是指64---108MHz,也就是超短波,適合城市高保真短距離廣播,一般在100公里內
調幅就是中波,范圍在503---1060KHz,距離較遠,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適合省際電台的廣播。
調幅就是中波,范圍在503---1060KHz,距離較遠,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適合省際電台的廣播。
Ⅳ 運放電感調頻電路
50nH電感在1MHz下電抗實在太小,XL=2πfL尚不足1Ω!根本等於短路,一根導線的電感都可能超過回它,更不要說放到答10kHz下去測量了。
要使它顯示出一定的電抗,需要工作到上百MHz下方可,倒是有一個集成電路能夠干這個事情:MC1648,專用的集成振盪器,振盪頻率能達225MHz。不過就算振盪出來單片機對它也是無能為力,因為工作速度望塵莫及呀,連塵都望不上?當然如果另外做一個「鑒頻器」,把頻率轉換成直流電壓是可行方案,或者用「頻率計」這個儀器讀取,只是太不「簡易」了,與閣下的原始期望不符合。如果手裡有現成數字示波器,它通常帶有頻率計功能,可以實現願望。
Ⅵ 能夠給我一份功率調頻發射機調頻的電路圖嗎
給你這個大功率發報機電路圖,希望對你有幫助。
向左轉|向右轉
Ⅶ 調頻電路與調幅電路在應用上的區別
一個是調載波的頻率 一個是調載波的幅度。 調頻的頻段大,傳輸得遠。調幅頻段不大專,傳輸距離近。 調幅波送電屬路上一般用檢波電路取出音頻信號。調頻的解調較復雜 一般把調頻波轉換成調頻調幅波,再由檢波電路取出音頻信號。··有點忘記了
Ⅷ FM調頻發射電路的工作原理
從左到右順序:第一個9018是射頻振盪,按參數頻率在88-108M之間,話筒採集的聲音內通過第一級9018的BE結電容容進行頻率調制,中間的1000pF電容為振盪級退耦,不可省略。第一級信號能過33pF電容送入第二級9018做選頻放大,第二級工作在甲類,微調第二級7T的線圈與發射信號諧振可得最好效果。最後33pF電容接入天線發射。但最好33pF接在7T線圈的第三圈抽頭處,以阻抗匹配。
Ⅸ 怎樣判斷電路是調頻還是調幅電路
調幅在來解調時需要一個門限,而自信號在遠距離傳輸時會有一定的衰減,再加上雜訊的干擾,因此容易判錯; 而調頻則沒有調幅那樣的缺陷,他只需判斷頻率,在遠距離傳輸時,頻率差的改變不會像幅度那樣改變的快,而且發送信號的幅度不像調幅那樣波動,因此他的誤碼率相對調幅來說低些; 調相與調頻差不多,他只需判斷相位,在遠距離傳輸時,尤其是載波,傳輸路徑不可避免的存在容性和感性,他們合在一起(尤其感性容性不固定時)將對信號的某一頻段衰減的厲害,對調頻信號造成一定的影響,而調相則不同,他的頻率是一定的,佔用的頻帶寬度比調頻信號小得多,因此受上述干擾的影響要小得多,所以他又比調頻信號的誤碼率要小些!
Ⅹ 調頻電路的原理框圖是由哪幾部分組成
調頻,全稱「頻來率自調制」。使載波的瞬時頻率按照所需傳遞信號的變化規律而變化的調制方法。[1]它是一種使受調波瞬時頻率隨調制信號而變的調制方法。實現這種調制方法的電路稱調頻器,廣泛用於調頻廣播、電視伴音、微波通信、鎖相電路和掃頻儀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