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维修问题 > 绩溪兵坑蒙山桥什么时候维修

绩溪兵坑蒙山桥什么时候维修

发布时间:2023-03-24 16:10:23

㈠ 练江的流域概况

上游绩溪县境,是练江上游,含中山、低山、丘陵区。主要山脊走向及盆谷延伸方向,大致呈南西或北东向。地貌单元多种多样。河源地带为中山区,主峰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分布于东部的大障山、西部的大会山和中部的徽山。山谷幽深、蛇曲,有仁门峡谷、大障峡谷、逍遥峡谷、桐源峡谷、山云峡谷、黄柏凹峡谷和翚溪峡谷等。往下游先为低山区,主峰海拔500米以上,最低海拔400米。分布在中山的外延地带。谷深一般为200至400米,有大源峡谷、王家源峡谷、扬溪源峡谷、龙丛源峡谷、兵坑源峡谷、戈溪源峡谷等。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多数为海拔300米左右。由砂岩、页岩及中粗粒花岗岩组成。红壤为主,多农业植被,旱园地遍布。部分丘顶呈龟背形或浑园形,坡度小,表层风化壳多处可见。在较高地带,冲沟发育,流水旁蚀显著,溪流两侧有少量冲积、洪积物堆积。盆谷,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带。经地壳运动而断陷或下降地带,成为流水汇集、流经之地。流水长期冲刷、侵蚀,地势变低、拓宽,夹带泥沙大量沉积而形成河漫滩,渐演变成阶地或洪积扇,并不断扩大,彼此连接,最后成山间盆谷。盆谷外缘多与低山或中山交接,较大盆地有华阳盆地、芦昆常盆地、荆州盆地、伏岭盆地、胡家盆地、板桥盆地和磡头洪积扇、翚溪洪积扇、平银洪积扇等;较大谷地有登源河谷地、金沙河谷地、孔灵谷地、龙溪河谷地等。
下游歙县境内,地处皖南山区,境内雄峰挺拔,峻岭逶迤,丘陵起伏,溪谷纵横,地貌多样,有黄山山脉高耸于西北,天目—白际山脉屏障于东南,并以渐江、新安江谷地和练江谷地为两大山系的接合部。 主要地貌类型有:中山。有黄山、天目山、白际山三个中山地形区,分别分布境内西北、东北、东南部与邻县交界地区,区内地表切割强烈,山坡陡削,岩石交错,沟壑纵横,山高谷深,山顶多呈尖形,谷底多呈V形。山体由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砂岩、千枚岩等岩石组成。低山,海拔高635—1000米,相对高300米以上。起伏度较大的低山,主要分布中山外围地区,山体陡峻,岩石组成与中山相同,起伏度较小的低山,主要分布于山地向丘陵或盆地的过渡地带,山体较小,坡度较和缓,岩石组成有花岗岩、浅变质岩、砂岩、石灰岩,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高丘陵,海拔高635米以下,相对高200—300米。主要分布于低山外沿和盆地、谷地内侧。由砂质千枚蔽樱岩、千枚状砂岩、碎屑岩类组成,丘顶呈钝尖形,保持一定丘脊方向,一般坡度在30度左右。低丘陵,海拔高550米以下,相对高小于200米,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谷地内侧和底部,岩石组成以浅变质岩、石灰岩、红色砂砾岩为主,呈东西向展布,丘顶平缓,剥蚀强烈,多呈浑圆状,局部裸露,坡度小于20度。谷地,海拔高一般低于200米。多呈带状分布,练江谷地有112.50平方公里,地处于江南古陆中的凹陷盆地,由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组成堆积物的基底,河谷深切,底部常见基岩出露,河两侧为冲积砂砾和多期堆积物组成的多级阶地。 上游绩溪县境内位于北纬30°附近,东距东海160余公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多山,地势较高。受地形影响,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风力较弱,且表现出垂直分异。春季气温回升快,雨日多;秋季气温下降快,雨日少。春、秋两季短,实为冬、夏之过渡性季节。
下游主要在属亚热带北缘山厚型季风湿润气候。春季,从3月16日至5月20日,历期66天。季内,风向、气温多变,乍暖还寒,忽阴忽晴,是天气变化最多的季节,这是南北冷暖气流强烈搏斗,时进时退,形成拉锯局面的结果。据多年气象资料分析,初春时,太平洋暖湿气流即开始从南向北挺进,形成春暖花开时节,但北方冷空气还在频频南下,常在春分、清明前后排挤暖空气,形成“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低温阴雨气候。夏季从5月21日至9月25日,历期128天。季内,温度逐渐升高,暖湿气流控制,梅雨显著;进入盛夏后,天气炎热,大范围降雨很少见,多偏南风和局部雷阵雨,高温湿润,是植物、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个别年份,暴雨集中,形成洪灾,或者持续干旱高温,形成旱灾。秋季从9月26日至11月20日,历期56天。季内,温度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春温1—2℃,大多属秋高气爽、多晴少雨天气,气温相对稳定。平均雨量只占全年雨量的14%,雨日只占全年雨日的20%,有利于农作物的扬花结子和收获。秋凉以后,枯李因受太阳回归影响,常宏败丛有“九月重阳”和“十月小阳春”的返温天气;又因冷空气开始南下,也有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的秋分寒天气。冬季从11月21日至次年3月15日,历期115天。季内,北方冷空气南下,温度急剧下降,历年12月气温下降幅度为5.9℃。历年季平均气温为5.6℃,零度以下的天数为12天。总趋势是冷空气占上锋,气候少雨寒冷,多西北偏北风,大雪奇寒和干风冷冻多出现在三九寒天。 绩溪县城,驻华阳镇,清乾隆《绩溪县志》载,华阳镇“汉置,今邑皆其故也”,自置县至今为县治所在地。它位于县境中南部,扬之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贯全境;面积33平方公里。北部、东部为低山,西部、南部为丘陵,中为盆地。境内为绩溪主要工业带,有机械、链条、水泥、化肥、缫丝、织绸、建材、服装、家具、印刷、徽墨等县、镇企业774个。皖赣铁路、芜屯公路纵贯并行,县乡公路四面辐射,交通便利。为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县城座落翚溪河、乳溪河注入扬之河之交汇处。宋乾隆五年,即南唐后主李煜六年(967),始建城垣。城池呈卵形,北枕五龙岭,南俯隆()田,西跨观山、马山,东临扬之河。中共绩溪县委会、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驻北大街。镇人民政府驻环城东路。

歙县县城,驻徽城镇,位于县中部,地处山水聚合之地。其东面倚山,北西南三面临水,东部为古县城,系山间小盆地;西部为古府城,以斗山、长青山(即乌聊山)与古县城相隔。丰乐、富资、布射、扬之四水在此汇合而为练江,再东流注入新安江;问政山脉自此逶迤向东,与天目山脉相接。城址“山溪之险,天造地设”。徽城历史悠久。据唐《元和郡县志》记载,东汉末年,乌聊山有毛甘故城。汉末至隋,未见有变更县治驻地的记载。隋末义宁中汪华起兵保境,将郡治自休宁县万岁山迁此,并在毛甘城故址筑郡城。

此后,至清末的近1300年中,一直为郡、州、路、府城,而县治则附郭无城将近1000年,直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史桂芳倡筑县城,至三十九年建成。县治始不再附郭。建国后,为便利交通,府城的大、小北门、德胜门,县城的紫阳门、玉屏门已先后拆除,唯有府城的潮水西门及其月城门,县城的新安、问政二门尚存,府、县城垣,尚部分保留。1979年以后,为保护古城,在城西建设新区。民国21年(1932)始设镇,镇下设保甲。32年府城设阳和、中心、黄山、北街、斗山、南街、西街7保,县城设上路、新民2保,城外设西关、北关、古关3保。建国后,废除保甲制,镇下设街道,1950年,府城设西南、中和、新北、斗山4街道,县城设新路1街道,城外设西关、北关、中街、南宫、新安5街道,以及问政1个行政村;1958年,改镇为公社;1965年,恢复镇建制。 龙川胡氏宗祠,在绩溪县瀛洲乡大坑口村南。大坑口古称龙川。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间重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祠堂占地1564平方米,长宽比例2比1。祠前广场、望柱、栏板、旗础石和阶墀地坪均花岗石。南向,照壁隔龙川河,左右置青石板桥。三进七开间。前进门楼重檐歇山式,戗角8只,台阶5级,面宽22米。仪门高2.3米,共阔3.4米。门前石鼓、石狮对峙。门楼前后向有10根方石柱、5根月梁和4块额枋。门楼后天井进深13.77米,阔13.10米。东西廊庑各有12根方石柱架,24根月梁。越天井登4级台阶为中进——祭典正厅,进深17.47米,阔22.16米,顶高9.3米。14根围粗1.66米银杏圆柱和大小12根冬瓜梁构成屋架。圆柱由莲花形枣木柱櫍和8边形石磉承顶。东、西序各12扇高3.68米落地隔扇门。上首原有24扇,今存半数。后进享堂上下两层,前有狭长小天井,东西两廊现存高2.65米落地隔扇门24扇。门楼上原悬明代文徵明手书“龙川胡氏宗祠”匾额;正厅前原悬匾额“宗祠”2字,落款为“嘉靖丁末年光泽王”(嘉靖帝叔父)。正厅前原挂木刻楹联两副。匾、联在“文革”中被人卸去。整体建筑融砖、木、石三雕于一体,尤以木雕“多、精、美”著称。有浅浮、深浮、镂空,浮镂相配、线浮并用。内容集吉禽祥兽、花草竹木、山水云霞、天体水族、楼台亭榭、戏文故事、人物博古、风情习俗之大成。专家誉为“木雕艺术厅堂”。1982年10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7月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拨款9.5万元,1987年11月至次年9月12日修缮前进。后又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适故居,在绩溪县上庄村内。清光绪二十三年(187)建。正屋南向,砖木结构,二进三间两厢,“回”形通转楼。占地20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门面二柱单门一楼式,上嵌砖雕、鸱吻。门前黑底金字“胡适故居”木牌,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题。前进堂前摆设如旧,置条桌、八仙桌、太师椅。上悬“胡适故居”横额,下挂胡适中年画像,两旁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钱君陶书。东西分列茶几、靠背椅,壁间挂胡适直系亲属图表。西部是胡适与江冬秀结婚房间,房内有木床、桌、椅、橱、凳等。前厢房是胡适童年读书处。东部房间连厢房为胡觉(胡适二兄)使用。正厅两厢房展出胡适家书手稿和部分著作、胡氏宗谱、海内外名士所赠字画、诗词和胡适“全家福”照片。后堂进深较浅,堂前挂胡适父亲铁花画像,东侧有胡适生母冯顺娣照片。上悬朱底金字巨匾,“持节宣威”4字为邑人程东屏书,款落“绩溪县长朱亚云赠,民国三十一年”。故居内12扇落地隔扇门阴刻兰花,4块窗棂板刻花草题字,为墨模高手胡国宾作。故居还陈列胡适各时期照片,胡适手书范缜《神灭论》立轴,张之洞赠胡铁花帽筒,胡铁花七星剑、诰命箱及从台湾带回的海螺。后堂东连厨房。1986年9月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次年11月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缮,12月起对国内开放。
小九华,在绩溪县荆州乡东北部。山水幽奇,传“九华山地藏王曾在此苦修,故名”(《中国名胜词典·安徽册》)。小九华山势突兀,涧壑深邃,似游龙数条逶迤奔聚。中一山丘,河水至此曲折潆回,形如半岛,上有地藏殿。对岸山列如屏,前为银屏寺。附近奇峰两座:一在丘东北,危岩倾斜三叠,似重楼复阁,上流飞瀑,下通行人;一在丘西北,石峰傍河湾突起,顶尖侧锐,中丰而曲,下圆而长,有草丛生腰际如垂缨。弯环似刀,俗称“关王刀”。刀锋高39米。锋面古书“万古不磨”4大字,年久湮没。民国27年(1938)农历闰七月,乡人胡锺吾出资,书写“七七纪念”于上。1965年10月,庄子村民张必进等3人又在峰面上书“中国共产党万岁”巨幅标语。沿河石岩交错,横截如坝,多天然岩洞、深潭,俗称“九井十八坝”,数铁釜潭为著。小九华有十景:铁釜深沉、银屏滴翠、刀锋插云、横岩瀑布、狮嘴啸天、双溪烟雨、五龙夺珠、高峰暮霭、九井甘泉、梅岗早雪。历代题咏甚多。“文革”中,殿、寺、佛像尽毁。今胜山秀水依旧,仍是旅游、避暑佳境。
江南第一关,又名瑶瑶岩。在绩溪县伏岭乡东部,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清凉峰主要通道。关脚岩口亭,书“径通江浙”魏体大字。过江南第一桥,自西拾级登关,山势嶒峻,怪石嵯峨,以磨盘石、天冠石、将军石、漏米砻最奇。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隔涧壑,逍遥河水蜿蜒其间。北岩石壁嵌入约2米长花岗石板,筑成栈道,部分石条半悬空际。顶端一孔云天,即为关口。自岩脚至此,凡1400余级。初登者心悸目眩,扪壁缓行,不敢俯视。涧中一川乱石,如兽如瓜,重重堆叠。涧水潆回跌宕,轻吟怒啸,时而涓细飘逸,时而湍急成潭。关门由4根大石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同治二年里人建造邵道棠题”,楷字。门当关而立,山风猎猎,恍若凌空驾虚。入关后,石径稍夷,仍盘旋陡壁间。关东施茶亭旁岩壁上,刻记古道小史:宋宝祐间(1253~1257),大石门胡旦随山势凿石为磴,凡五里余,以便行旅。元大德间(1297~1307),北乡(今北村)程氏视下深险,复伐石为栏,障于旁,往来愈安。明成化间(1465~1487),汪以茂等重修。以后历代均有修补。建国后,附近村民立约组织维修至今。关内有“二程”庙,胡家村胡桂森建。传民国21年(1932)春,北村程灶起、程瑞湖去浙经商,避雨悬岩下,岩崩俱毙,遂筑庙志哀示诫。后由邵在炳出资造石亭于旁。江南第一关得名的由来:相传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经此,赞为天险而命名;一说为明代胡宗宪所取。
大鄣山(大障山),属天目山脉,绵亘今绩溪县大鄣和逍遥乡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0余座,统称大鄣山,面积近80平方公里。《山海经》、《祥符经》皆云:三天子鄣山,又名三天子都、三王山、玉山。大鄣山水“白天池下分三支,结金陵、姑苏、临安三都会,到海而尽。鄣山所以名三天子都也”。(清代,徽州教谕周赞《六声堂记》)。传说远古,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来山中采药炼丹。春秋吴、越于此分界,秦立鄣郡因山命名。“鄣山叠翠”为古华阳一景。山中有天子墓、丞相坟等古迹。主峰清凉峰(古名鄣峰)在逍遥乡东南角,海拔1787.4米,是天目山脉最高峰,也是县境最高点,山势磅礴,沟壑深幽。从江南第一关进山地势较平缓。自然生态完整,有种子植物120科1000余种,31种属国家保护植物;动物丰富,黑麂、梅花鹿、金钱豹、云豹、白颈长尾雉等13种为国家保护动物。人称华东地区又一生物“大观园”。奇松、怪石、云海、天池为清凉峰四绝。有黎明尖、社母娘娘尖,戏台顶、笆篱岩、百丈岩、鲫鱼岭、庖刀背、头髻石、合掌石、骆驼石、狮子石、观音石、仙人踏船、金龟望天门、和尚背尼姑、十八龙潭、迎客松、奇龙松等胜景。峰顶多“小平原”,大至五六亩,小则亩余,箭竹丛生,流泉飞瀑,潭水不涸,中有娃娃鱼、柳叶鱼。晴日远眺,千峰竞秀,雨后初晴,常现“佛光”。山名的由来:1953年夏,徽州驻军护苏联专家登临主峰勘察,以气候特点命名。后,县有关部门多次组织考查。1985年,省、地、县科技人员20余人,联合组成“绩溪县清凉峰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队”,5月17日至6月7日对清凉峰北坡及顶峰4.5万亩山场进行全面考察。1986年2月,安徽省政府批准为自然保护区。
西干,扬之、布射、富资、丰乐四水汇于歙县城西,直泻如练,抵城南则平衍渟蓄,竟川含绿,是名西干。干,岸也,西干,河西之岸也。披云峰、城阳山、紫阳山、龙井山冈峦回互,林木葱笼。太平、紫阳二桥映带左右,长堤垂柳绿绕城郭。城阳山为唐代许宣平隐居之处。紫阳山是宋代朱熹父子读书讲学之所。披云峰以新安古刹著称。唐至德二年(757)即建有僧院二十四处,贞元末建立披云亭,之后筑塔建寺,修亭疏路,代有兴替,是古歙游览胜地。宋元以降,游览、诗会尤盛,题咏尤多,许承尧集成《西干志》七卷。现存民国建汪采白墓,民国修建披云古道和披云亭,宋建长庆寺塔,清建渐江墓。披云亭两层,又名瞭望亭,登亭俯视,满目青山,练水如带,大桥如虹,古城景色尽收眼底;极目远眺,百里黄山群峰,巍峨峥嵘,隐隐可见。凭栏怀古,思绪悠然。
渔梁古街,依山临水,类似古长城建筑风格的新安古道把古城和渔梁连在一起。新安古道是明清徽商往返徽州的必经之道。渔梁是古徽州的重要水路码头之一,渔梁商业街也因此而形成。渔梁街蜿蜓一公里,一色的鹅卵石排列有序,俗称鱼鳞街;一色的木板房屋布于街道两侧,重楼挑檐,鳞次栉比,遮住了一大半街面,站在街上仰望,蓝天仿佛成一线;一色的旧式门板店面,各种店铺、庄号古貌犹存。街南的渔梁坝是古歙的一大水利工程,也是渔梁的一大景观。坝下飞珠溅玉,雪浪滚滚,蔚为壮观。从渔梁坝走百步石阶上岸,过望仙桥就到了新安第一关——新安关。出新安关,过紫阳桥就到理学大师朱熹之父朱松结庐讲学的紫阳山,明代曾在这里建造紫阳书院。

㈡ 按时间顺序列举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历史时间

前期准备及金田起义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义,后来自行洗礼,并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传教。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因听洪秀全说曾梦见他自己是上帝的儿子,罗孝全拒绝给他施洗。洪秀全猜雀亩离开广州,重返广西桂平,与冯云山会合。7月,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制定“十款天条”。 1848年春天,拜上帝会的领导人之一冯云山被地方团练逮捕,送往广西桂平知县穗森衙门囚禁。洪秀全前往广州欲以“传教自由”为由,找上层关系营救。后冯云山被信徒集资贿赂桂平知县,而得到释放。 1849年,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杨秀清、石达开结为异姓兄弟,并称东、西、南、北、翼五王。 1850年9月初,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会众立即到金田团营编伍,达两万人。同年11月太平军在蓉村江木桥伏击清军成功。农历十二月,他们在金田村内的韦氏大宗祠,举行拜上帝仪式,并宣布国号为太平天国。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是为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同年秋季,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在永安封五王,其他四王皆归东王杨秀清节制。南王冯云山制订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官制、礼制和军制,又创造了一套独特历法,在太平天国内使用,并且实行公有财产制。 因太平天国首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西王萧朝贵, 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他的母亲是壮族人),北伐主将林凤祥、李开芳等等,皆为壮族人。太平天国第一位烈士、后被追封为嘏王的卢六以及后封的慕王谭绍光、赞王蒙得恩皆为壮人。卢六是太平天国起义前的洪秀全、冯云山最得力的助手,为发动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摘自黄现璠撰《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壮族子弟》 1852年(咸丰二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5月19日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省,5月太平军路经全州时,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岁拿,6月伤重死亡。8月21日萧朝贵、石达开攻长沙(太平天国第一场硬仗),9月12日萧朝贵在攻城时战死。太平军攻长沙近三个月仍未能成功,撤围北上。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人数增至五十万,此后太平军进展较快,直至正式建国。
定都、西征、北伐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随即展开北伐及西征。 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最终在1855年全军覆没。西征军的进展比较顺利,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 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 1855年初,翼王石达开大破湘军,复陷武昌。 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天京事变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中家属。 石达开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洪秀全为平众怒,11月2日将韦昌辉处死,不久又处死秦日纲和陈承瑢。
石达开远征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他不计私怨,追击屠 石达开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连北王亲族都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但天王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前往安庆。 1857年9月,天王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天王,表示无意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天国作战。此后,石达开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临江、吉安,拥戴他的安徽太平军将领大都留守安徽。因没有水师,无法渡过赣江,救援行动失败,石达开又于次年进军浙江,并联合国宗杨辅清进军福建,欲开辟浙闽根据地,与天京根据地连成一体。 浙江是江浙皖清军的主要饷源,为阻止石达开攻浙,清廷急调各路兵马增援,最终不得不命丁忧在籍的曾国藩重任湘军统帅,领兵入浙。太平军在浙江取得许多胜利,但江西建昌、抚州失守后,入浙部队失去了后方,协同作战的杨辅清又在被天王封为“木天义”后从福建撤军,为免四面受敌,石达开决定放弃攻浙,撤往福建,后又转战到江西。石达开建立浙闽根据地的努力虽因内外矛盾以失败告终,却牵制了大量清军,为太平军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是年冬,石达开经与部将会商,决定进攻湖南,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并伺机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达开自江西起兵入湘,发动 “宝庆会战”。彼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将士全部战死。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天国后期战争
天京事变起于1856年7月。在西线,这年11月,武昌、汉阳就因为粮尽援绝被迫撤退,曾国藩湘军水陆师立即长驱直入,兵临九江城下。在东线,清江南大营卷土重来,于1857年6月,攻陷江苏句容,11月,攻陷镇江,12月,就兵临天京,宽掘长濠,坚筑高垒,连营百余里,四面合围。到1858年3月,石达开放弃百战经营的江西,4月,九江失陷,西线湘军就进攻庐州和安庆。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为摆脱这种困境,把长江北岸清朝统治区内,因年荒粮尽的广大饥民编为军队,补充实力受到严重损失的太平军。又积极联络在淮河流域起义的捻军,封捻军首领张洛行为征北主将,争取捻军在太平天国的旗帜下共同战斗。 当时摆在太平天国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解救天京的围困。太平军采取攻势防御,计划在西击败湘军,保住安庆,控制安徽;在东线消灭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的指挥下,1858年8月,先发动浦口战役,攻破江北大营,打通天京北岸的交通。10月,挥军西上在庐州三河镇歼灭湘军最精锐的李续宾部。由于取得了这两役决定性的胜利,才扭转了天京事变后濒临覆亡的形势,粉碎了清军攻取天京的企图,从而稳定了太平天国后半期的战局。 1859年12月22日,浦口江边营垒、隘卡尽被江南大营攻陷,第二天,保卫天京兴北岸及水上交通的九洑洲要塞又失陷,天京再被合围。1860年2月,太平天国定计先以轻兵袭破江南大营的饷源杭州,迫使江南大营调动精兵去救,然后迅速回师,在安徽建平集中大军,3月26日,一战而粉碎了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天京既解围,太平天国又制定了先东进、后西上的战略。于是乘胜东进,1860年4月16日克常州。23日克苏州。5月初六克浙江嘉兴。于是以苏州为省会建立起苏福省,建设成天京的东南屏障和物资供应基地。这是太平天国后期取得辉煌胜利的一年。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地在长江下游,要保卫天京,必须虎踞上游武昌、九江、安庆三重镇。自天京事变后,武昌先失,九江继陷,天京最后一道屏障只有安庆。太平天国守得住安庆,在军事上可以阻挡湘军东下进攻天京,在政治上可以保卫基层政权最巩固的安徽地区,在经济上可以保卫江南、江北产粮区的生产,使天京得到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安徽那时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太平天国的存亡。所以,东征告一段落,西上的战斗任务即紧接上了日程。西上的目标,是上取湖北,在战略上是力争上游,取得胜利,以粉碎湘军对安庆的围攻。 1860年冬,太平天国以英王陈玉成统北路军,从皖北进蕲、黄,以李秀成统南路军,从皖南进江西,会师武昌,合取湖北。北路军于1861年二月,攻克湖北黄州,时武昌空虚,闻太平军将到,城中已发生混乱,唾手可得。那时候,英国海军提督何伯(J.Hope)带船队到汉口,出来干涉,陈玉成有了顾虑,他把进攻武昌的军队,改向麻城、德安一带进军。到了3月,又把精兵调回下游去救安庆。南路军也于1861年4月底进入湖北,克复了大冶、鄂城、通城、通山、兴郭、咸宁、嘉鱼、蒲圻等州县,再进则武昌动摇,敌人也要被迫撤退安庆的围师。而李秀成却从湖北退兵,经江西入取浙江。曾国藩后来说如果当日北路军于3月攻取武昌,或南路军于6月兵临武昌城下,他围攻安庆的军队就必定要撤走。可是,陈玉成、李秀成都竟功亏一筹,没有进行到底,遂致良谋硕算,付之东流。1861年7月26日,安庆被湘军攻陷。从此湘军以安庆为大本营,【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向天京进攻。南路军于8月入浙,虽收复浙江,却弥补不了安庆的失陷。北路军于安庆失陷后,退驻庐州,旋向西北远征,陈玉成孤军留在庐州,1862年4月,突围到寿州,被苗霈林诱俘,后被杀。长江以北,失了这一支大军的支持,保卫天京便困难了。 当1860年夏克复苏州、嘉兴后,太平军即向上海进军,击败了由华尔指挥的洋枪队,7月,因嘉兴方面战事告急,便撤退。 1862年,曾国藩开始实施三路进攻太平天国的计划,他一面派李鸿章率领新成立的淮军乘赶到安庆迎接的英商轮船去上海,一面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从安庆出动向天京进犯,同时,又派左宗棠率领湘军从衢州进攻浙江。 1862年春,太平军在太仓州、嘉定、南翔、奉贤、青浦、宝山一路扫荡助清政府的英、法军队,并将其包围在嘉定城。而曾国荃的湘军却正在这个时候,进犯到了天京,洪秀全一日下三道诏令,把进攻上海的大军撤退回救天京。 大军回到苏福省,开了两次军事会议,集议全局,向天王奏陈湘军有水师运输弹药物资,难与争锋,建议将苏福省粮食军火运回天京,广为积贮,用固守以制敌策,使敌顿兵坚城,待两年后,师老力疲,形见势绌,然后一举把它消灭。洪秀全不从,严命立即遵诏,并把在浙江汤溪前线抗击左宗棠湘军进犯的侍王李世贤军队也调回天京作战。九月,东线大军西上,进攻驻扎雨花台的湘军,但终因后勤运输困难,军队【未带冬衣】,【兵又无粮】,猛攻四十六天而不下。 由于苏、浙大军西调回天京作战,清军在外国侵略者的帮助下乘机在东线向太平天国发动疯狂的进攻。在江苏方面,先由美国流氓华尔带领,华尔被击毙后,由英国军官戈登带领的常胜军协助李鸿章淮军以上海为基地,向苏州进攻。在浙江方面,以英国海军总兵呟乐德克组织的常安军、定胜军,法国海军参将勒伯勒东、宁波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组织的常捷军协助左宗棠湘军向浙江进攻。这样,太平天国就陷于两面作战的泥坑之中。 攻打湘军营垒不下,10月,天王洪秀全采用进北攻进战略,命李秀成率大军渡江,向上游进攻,迫使曾国藩撤退进犯天京的湘军以救上游。又命李世贤率军攻金柱关,通宁国、太平粮道,以接济天京。李世贤力战皖南,没有奏功,而汤溪於1863年正月失陷,浙东金华、绍兴等地全部被迫撤退。李秀成率领的大军进到皖北,给饥饿所困,死丧了几万人,从六安州狼狈归。五月回到天京,而淮军已攻陷太仓州、昆山,进逼苏州。 8月,左宗棠部湘军攻陷浙江富阳,进逼杭州。10月,苏州失陷。这时,天京已不可能再守。
天京陷落与太平天囯败亡
太平天囯后期形势天京已不可能再守,当时太平天国唯一的救亡良策,只有放弃天京,取道皖南,入江西,绕湖北,与攻克陕西汉中的西北远征军会合,踞西北,以图中原。苏州失守后,李秀成就回京奏请洪秀全执行这个救亡战略。洪秀全断然拒绝,硬要死守天京。 1864年正月,天京被包围。在去年11月,洪秀全就特命干王洪仁玕出京到丹阳、常州、湖州等地去催兵解围。各处军队因天京无粮都不应命。而天京这样大的城池只留一万人防守,也还在缺粮。2月,杭州失守。这时候,苏、浙两省从城池撤出的军队都因缺乏粮食,不可能在当地继续作战,3月下旬,奉诏急救天京的西北远征军从陕西赶回到皖北边境,也因苏、皖地区遍地饿荒,被迫停留,无法抵达天京。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天京失守,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混乱中失散,于同月22日在江宁方山被俘,亲书供状数万字后,于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10月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谭体元部队在1866年初于广东梅县被肃清,江北的太平军赖文光部投入捻军,于1865年杀清军名将僧格林沁,继续对抗清军直至1868年。 东捻军于1868年1月5日在扬州东北瓦窑铺覆灭,西捻军于同年8月16日在山东茌平徒骇河被李鸿章消灭。 最后一支使用太平天国年号的残余捻军袁大魁部于1869年在陕北保安被左宗棠消灭。 1874年太平天国亡国十周年,杨辅清自美国易容潜返回福州加入绿营发展组织,遭到闽浙总督发现逮捕殉难,证实确有为数不详太平军涌入太平洋部份岛屿。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1843年 7月 洪秀全与冯云山、洪仁玕在家乡广东花县建立拜上帝会,自称上帝之子,并称呼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 1844年 4月 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离开家乡传教。 5月 洪秀全及冯云山到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传教,后冯云山转至紫荆山区一带,洪秀全回广东。 1847年 3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到广东,在美国教士罗孝全(Issachar Jacob Roberts)那里学习,首次读到圣经。后来洪秀全请求洗礼,为罗孝全拒绝。 8月 洪秀全回广西紫荆山,与冯云山发展拜上帝会。 1848年 4月 杨秀清首次假装“天父下凡”。 10月 萧朝贵首次假装“天兄下凡”。 1851年 1月 拜上帝会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 洪秀全称“天王”。 9月 太平军攻占永安。 12月 在永安封东、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国基本制度,称为“永安建制”。 1852年 4月 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进围桂林。 6月 南王冯云山伤重死亡。 9月 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1853年 1月 太平军攻陷武汉,湖北巡抚常大淳死。太平军增至五十万。曾国藩办湖南团练,即为湘军。 2月 攻陷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自杀。 3月 攻陷南京,江宁将军祥厚、两江总督陆建瀛战死。南京易名天京,定为首都。清军建江南、江北大营。 5月 太平军北伐,西征。 1854年 1月 太平军攻克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自杀。 2月 湖广总督吴文镕战死。 4月 湘潭之战、靖港之战。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军溃败。 6月 太平军二克武昌。 10月 清军收复武昌。 1855年 1月 翼王石达开于鄱阳湖口大败湘军。 3月 清军攻下连镇,北伐军主将林凤祥被俘,不久处死。 4月 太平军三克武昌。 5月 北伐军全军覆没,李开芳被俘后遭处死。 1856年 年初 太平天国东征,攻取扬州,破江北大营;石达开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9月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诸王互杀,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 1857年 6月 石达开带兵出走。 1858年 5月 九江失守,守将林启荣战死。 9月 李秀成、陈玉成破江北大营。 11月 三河镇大捷。 1859年 4月 洪仁玕从香港抵天京,封干王。 陈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 1860年 4月 太平军破江南大营,迫近上海。 5月 破江北大营。 6月 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局”,美国人华尔建“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军。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帅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1861年 9月 安庆失守,守将叶云来战死。 李鸿章办淮军。 12月 李秀成攻占杭州,巡抚王有龄自杀。 1862年 2月 洋枪队改为常胜军。 5月 李秀成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常胜军。 6月 陈玉成被清军杀害。 1863年 3月 英国人戈登接任常胜军管带。 6月 石达开于大渡河旁投降,在成都被处死。 12月 淮军、常胜军攻克苏州。 1864年 6月 洪秀全病逝,子洪天贵福即位,是为“幼天王”。 7月 天京陷落。 8月 李秀成被清军处死。 10月 洪仁玕及幼天王先后在江西被俘。 11月 幼天王及洪仁玕先后在南昌被处死。

阅读全文

与绩溪兵坑蒙山桥什么时候维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iphone4s深圳维修点 浏览:452
套口机维修视频教程全集 浏览:539
山西环保防水剂怎么样 浏览:58
骊威变速箱维修视频 浏览:290
2019阅兵车辆维修保障视频 浏览:743
兰州智能电视维修中心 浏览:314
史密斯热水器售后维修热线 浏览:216
家具厂多少钱能开 浏览:816
山东国家电网会计待遇怎么样 浏览:512
昭通哪个地方家具最便宜 浏览:377
成都戴尔电脑维修点 浏览:285
如何甄别苹果官换机和翻新机 浏览:171
唐海手机维修店有哪些 浏览:496
汽车维修行属于什么用地性质 浏览:148
重庆大金空调维修点 浏览:516
cr机故障维修范文升请怎么写 浏览:420
太原联想维修中心 浏览:513
实验室家具紧急喷淋多少钱 浏览:411
厦门外星人售后维修点 浏览:216
工程机械电器维修好学么 浏览: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