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新冠疫苗是谁发明的
新冠疫苗的发明者是陈薇。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消息,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及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新冠疫苗专利申请,已被授予专利权,这是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
陈薇,女,1966年2月26日出生于浙江兰溪,中共党员,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专业技术二级,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
陈薇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7月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12月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同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5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 疫苗是什么东西
什么是疫苗
天花病毒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疫苗的发现可谓是人类发展史上意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同疾病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预防,而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威胁人类几百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现后便被彻底消灭了,迎来了人类用疫苗迎战病毒的第一个胜利,也更加坚信疫苗对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的作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目前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根据技术特点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传统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新型疫苗则以基因疫苗为主。
疫苗的种类
注射疫苗
疫苗是用来辅助人类免疫系统抵御疾病的,这就决定制造疫苗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生物活体,使之即不引入新的病原体,又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领域的技术也日渐多元化,疫苗种类也不断更新,主要有如下几种:
(1)灭活疫苗俗称“死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经培养繁殖或接种于动物组织,生长繁殖后失去致病能力但仍保留免疫原性而制成的,进入人体后可直接引起免疫应答,但不能繁殖,比较安全、稳定,适合丧失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使用。不过需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连续而牢固的免疫力。例如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伤寒疫苗和小儿麻痹症疫苗。
(2)非细胞疫苗是依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撇弃生物体中具有毒副作用的成分,而只吸纳其中的病原部分制造而成的,最熟悉的例子就是HIB疫苗。主要特点和死疫苗相似。
(3)减毒疫苗是通过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或者采取一定技术使之老化,达到降低其生物活性的目的,进而制造出的符合人类要求的疫苗,这也是当前发展最为成功的一种疫苗,主要包括用于防疫麻疹、腮腺炎、风疹等恶性传染病的各种疫苗。这种疫苗每人一生只需注射一次,因为它能够在人体中
3. 5款上市的新冠疫苗有什么不同之处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2019-nCoV vaccine),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中国已经符合条件的新冠疫苗上市的达到4个了,其中有三个是灭活疫苗,还有一个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到2021年3月20日,全国累计集中7495.6万个,到3月27日,已经超过了1亿个人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并且这个接种人数还在不停的增长中。还有1款重组蛋白疫苗获批了附条件上市。
国药集团北京生物疫苗在接种第1天后,10天可以产生抗体,要等2~4周后才能接种第2针。注射后,过14天可以产生抗体,能免疫比较持久。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是为一个采用单针免疫的新冠疫苗,接种疫苗28天后,保护效率为65.28%。其他的疫苗都需要注射2到3针。
4. 国内首个新冠疫苗专利是哪个团队申报的
国内首个新冠疫苗专利是由军科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及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现已被授予专利权,这是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
该疫苗的申请名称为“一种以人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就是此前陈薇院士团队开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Ad5-nCoV疫苗)。
根据专利摘要,该发明提供一种以人5型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该疫苗在小鼠和豚鼠模型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在短时间内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此外,该疫苗制备快速简便,可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生产用于应对突发疫情。
为抗击疫情,陈薇院士带领团队研发重组新冠疫苗,在国内和国际分别率先进入I期、Ⅱ期临床试验,验证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该疫苗Ⅲ期国际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
(4)新型疫苗以什么维修扩展阅读:
新冠疫苗需求大于供给
据了解,13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疫苗研发过程复杂,需要较长时间,存在风险且成本高昂,早期研发阶段中的大部分疫苗都失败了。而全球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的候选疫苗,以最大化找到成功解决方案的机会。
当成功研发出新疫苗后,需求将大于供给。过度需求和供应竞争已导致疫苗民族主义和价格欺诈风险,只有全球团结、公共部门投资和参与才能解决这种情况。
5. 新冠肺炎的疫苗针剂是用的哪些成份加工制作出来的防疫效果会那么突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新冠疫苗一-共是十类,一般可将其精简归纳为六类,包括减毒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病毒样颗粒疫苗,具体如下:
1、减毒疫苗,通过各种方式传代培养出弱毒株,模拟一次几乎没有症状的感染来刺激免疫系统,极其个别情况可能恢复毒力。2、灭活疫苗,使用β-丙内酯灭活病毒,使其失去传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病毒完整结构,具有能够让免疫系统识别的抗原性。3、亚单位疫苗,通过各种方式培养病毒抗原蛋白,如S蛋白,之后经过纯化制备而成,纯度高、安全性好,但部分疫苗的效果相对较差。
4、病毒载体疫苗,通过基因技术将表达抗原蛋白的基因移植到其他病毒.上进行培养,让新的病毒产生新冠病毒的抗原蛋白。
5、核酸疫苗,通过基因技术制作新冠病毒的核酸,嫁接到-一个载体上,让病毒抗原在机体内制造,而不是在体外制造后注入体内。
6、病毒样颗粒疫苗,制作只含有病毒完整外壳,而没有遗传物质的颗粒,能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但不会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