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维修问题 > 广济桥什么时候维修

广济桥什么时候维修

发布时间:2022-05-20 21:38:05

Ⅰ 广济桥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建造过程又是什么呢经历了几次修缮

广济桥又被称为潮州广济桥,它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的东门外,那大家知道广济桥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吗?他经历了什么?建造过程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广济桥的建造时间及建造过程和它维持到现在,经历了几次修缮。

广济桥制建造维持到现在,经历了多次的修缮,他在解放前已经被破坏的不堪入目,所以在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造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在2003年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当然还有很多对它的小的修缮。

以上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Ⅱ 潮州的湘子桥简介!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绍兴元年(1194),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

全桥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

(2)广济桥什么时候维修扩展阅读

湘子桥的传说: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

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

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

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

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

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Ⅲ 现在的很多大桥很短时间就会报废,有哪些历史明桥一直屹立到现在

江西铅山有一座古桥,不仅有长廊,更有桥屋,可以开设店铺,方便过往行人,这座古桥就是铅山县湖坊镇的澄波桥。不仅造型优美、构建精巧,而且是至今仍在造福当地民众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不凡的科学、文物与景观价值。据记载,铅山澄波桥为唐代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名僧澄波募捐兴建,故名。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当地群众募捐重建此桥。如今,151年过去,陈坊河上的澄波桥依然在默默为人们服务。

Ⅳ 潮州广济桥的相关史实

http://ke..com/view/75143.html?wtp=tt

Ⅳ 广济桥的介绍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1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至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广济桥已是残破不堪,1958年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广济桥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21988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Ⅵ 哪三大方面介绍了广济桥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闽粤交通要津。
广济桥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著名古桥。
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至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广济桥已是残破不堪。1958年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广济桥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

Ⅶ 潮州广济桥的传说

1、仙佛造桥

唐代韩愈来潮州后,为了沟通两岸,请他的侄孙韩湘子等八仙与潮州的广济和尚分东西斗法造桥。由于中途法力失效,致中间一段未能连接,由广济和尚用禅杖和八仙之何仙姑用莲花化作巨缆和十八只梭船连接起来,因此分别称桥名为“湘子桥”和“广济桥”。

在他们法力失效的地方就有羊变成的“乌洋山”(浮洋镇)和猪变成的“猪山”(磷溪镇)。

2、王源除怪石

王源是明宣德七年主持大规模修桥的潮州知府,并在桥上建“廿四楼台”而有“江南第一桥”之誉。由于建桥需大量石料,此时传葫芦山上出有2块怪石,使潮城经常有火灾和诉讼。于是他亲自带人上山,带头砸下2块怪石,并题下了除怪石诗。

3、吴府公祭水

吴府公是清代道咸年间的潮州知府吴均,某年因韩江水涨淹上城墙,潮城危急,他在东门楼上祭水,乞求水退,但水始终没退,于是他把自己的官帽、官服投于水中,表示与城共存亡。说也奇怪,此时洪水就退了。

(7)广济桥什么时候维修扩展阅读:

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河北的赵州桥、福建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广济桥已是残破不堪,1958年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

2003年10月,广济桥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广济桥

Ⅷ 广济桥的建设沿革

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州守曾汪倡议,造舟为梁,以八十六只船架设浮桥,并在中流砌一个长宽均为五丈的大石墩,以固定浮桥,取名“康济桥”。
南宋淳熙元年夏天(1174年),韩江大洪水,浮梁为洪水所毁,州守常伟出钱,居民捐款,修理浮桥,船只增至一百零六只。修桥后尚有余钱,因此在西岸创建杰阁一座,正对江对岸韩山,起名为仰韩阁。阁下砌石为台基,以防御洪水的冲击。
淳熙六年(1179年),州守朱汪在登流门右侧建南州奇观楼,在江中增建二个石洲(石墩),连原有的一洲,共三个石洲。洲上各筑一亭,东边的叫冰壶,西边的叫玉鉴,中间叫小蓬莱。
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郡守王正功在韩江西岸增筑一个石墩,离岸数步(大约合今七、八米),石墩与岸之间架巨木为梁式桥,下面可以通船筏,初步解决了水陆交通存在的矛盾。自此后,康济桥成为浮桥与梁式桥相结合的桥梁。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洲守丁允元修缮浮桥,并从西岸增筑四个石墩,连原有的四个,共有八个石墩,墩上架坚木为梁式桥,桥上覆以华丽的桥屋,命名为丁候桥。
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州守沈宗禹在东岸垒石为墩,墩上前方建抱秀亭,与登斌门隔江相对。
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洲守陈宏规在东岸增筑二个石墩,墩上架木为桥,命名为济川桥,把抱秀亭改名为济川亭,作为往来客商吏民休息之所。亭后为见思庵。自此之后,河上东有济川桥,西有丁侯桥,中间连以浮桥,已具后世广济桥之雏形。
庆元四年(1198年),州守林漂在济川桥以西增筑四个石墩,架木为桥,其雄丽较丁侯桥有过之而无不及。又因潮州至漳州的道路难行,又捐款砌石路。
南宋嘉泰三年冬(1203年),济川桥火灾,亭台楼阁一个晚上全部烧毁。郡守赵师会增高石墩,重架桥梁,上覆桥屋,下瓮砖石,桥上建亭,名称照旧。
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州守林会在济川桥的西面又增筑五个石墩,修理旧石墩一个,上覆屋,下瓮砖,匾名仍叫小蓬莱。
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州守孙叔谨在丁候桥的东面又增筑二个石墩,这样丁侯桥有十个桥墩,济川桥有十二个桥墩,中间连以浮桥。
南宋端平初(1234年),由于洪水和台风灾害,桥上的亭屋渐渐破旧,州守叶观任命赵汝督工,将桥、屋修整一新,中间匾名为玉鉴,与东边的小蓬莱相对。又在桥上新建二亭,一个名为飞跃亭,为祝圣放生的地方,一个名为盍簪亭,是礼贤宾饯的所在。
南宋末,祥兴元年(即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兵到潮州,桥为兵火所毁。
元大德二年(1298年),总管大中怡里(蒙古人)修造桥梁亭屋,但没几年就被洪水冲毁。
元大德十年(1306年),郡守常元德将各桥墩筑高三尺多,并重新修造桥梁亭屋。
元末明初,广济桥年久失修,桥路不通。
明宣德十年(1435年),由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对桥进行规模空前的重修,全面加固23个桥墩,墩上加梁,木石间用,梁上铺厚板,板上再铺砖,并用灰勾缝以防火。为使行人免遭日晒雨淋,还在桥上建起126间亭屋,亭屋间建造了12座楼阁(也称“楼台”)。江心急流处,仍用24艘船只连结为浮桥。浮桥用3根铁索固定,每根铁索重达4000斤。桥修好后,更名为“广济桥”,寓意为“广济百粤之民”。
明嘉靖九年(1530年),州守丘其仁减去浮桥用船六只,“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局从此形成。自创设以来,共历时359年。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围攻潮州城,久攻不下,广济桥毁于兵火。总兵蔡元修复。
清顺治十年(年),潮镇郝尚久,反清归明,清将耿继茂率满汉兵十万围潮州城,广济桥又遭兵灾毁坏,蔡元又修复。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
民国十八年(1929年),曾取消浮桥,改用悬索吊桥,但通车一次即废。
随着历史变迁,至解放初,广济桥的桥墩已减少为二十座,十九孔,全桥长:517.95米,计东岸桥墩十二座加桥台一座,十二孔,长283.4米,西岸桥墩八座七孔,长173.3米,桥宽5米,中间97.3米,仍以十八木船连接。
1958年,人民政府大修广济桥,原有梭船撤去,建成双柱式(高椿承台)桥墩二座,架以钢梁,铺设路面,接通东西二桥。原有旧石墩,全部整治后留用,在旧石梁上,加铺钢筋路面。路面原为宽五米,扩阔而为七米,两旁加设行人道,道外有花格栏杆及灯柱。至是全东西桥为一,汽车由桥上通过。
1977年,又一次进行扩建,原7米的桥面作为行车道,桥两侧各加宽2米作人行道。
1988年3月,鉴于广济桥具有极大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因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1月,潮州市政府在广济桥下游一公里处建成现代化的韩江大桥,从而结束了广济桥作为交通纽带的历史使命,并为其全面修复提供了先决条件
1990年,国家文物局在潮州主持召开了“潮州广济桥修复论证会”,揭开了修复古桥之序幕。
2001年7月,潮州市政府向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局上报《潮州广济桥维修方案》。同年12月,获文物局正式批复。
2002年4月,潮州市政府决定成立“潮州市维修广济桥委员会”,以统筹修桥事宜,并聘请全国文物古建专家和海内外德高望重的潮籍乡亲为顾问。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2007年9月20日,全面维修后的广济桥正式对游客开放。

阅读全文

与广济桥什么时候维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铝合金门窗做防水效果怎么样 浏览:819
哪里有维修热水器点不着火 浏览:189
怎么查看佳能翻新机 浏览:763
智能家居上位机 浏览:368
怎么鉴别翻新电动车 浏览:978
电井多久维修保养一次 浏览:501
昆山花桥美的空调售后维修 浏览:448
上海售后公房维修收费标准 浏览:120
贵阳华帝灶维修电话是多少 浏览:675
南京格兰仕微波炉售后维修点查询 浏览:357
二手房家具家电指哪些 浏览:869
南京木工机械维修电话 浏览:587
德瑞邦定制家具怎么样 浏览:205
蕉岭电力维修电话 浏览:820
止水带防水检验批怎么填写 浏览:89
东方盛世家具 浏览:238
翻新轮胎怎么分辨过期 浏览:933
先锋电风扇上海松江维修点 浏览:123
家具对外贸易 浏览:748
旧墙体翻新有吊顶怎么办 浏览: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