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兰州黄河铁桥的说明文600字
兰州黄河的主要简介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先到滨河路,从东到西一游.
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先到位滨河路观看沿途的雕塑及景色.
黄河母亲位于滨河路中段,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枣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由“母亲”和二“男婴”组成构图.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绿色希望位于黄河母亲雕塑东180米处.它是由甘肃130多万青少年捐资兴建的,建于1987年7月.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株汉白玉圆锥体变形树组成,高低参差,疏密有致地矗立于园林绿地中,寓三木成“森”之意,反映甘肃人民种草种树,绿化陇原的伟大壮举,象征陇原青少年茁壮成长.
筏客搏浪位于滨河路东段“白塔远眺”小游园中,为1986年10月1日由汪兴中所作.雕塑由钢筋混凝土基座镶嵌以黄河卵石,呈黄河巨浪翻卷状.皮筏斜飞于浪尖之上,破浪而飞;有搏浪追风之感.青铜铸成的筏客跪姿昂首挥桨,其后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拢鬓,神态安详.这一雕塑再现了昔日黄河上以皮筏为渡的交通方式,是兰州黄河文化的主要内容.
丝路古道位于城关区黄河大桥南端,滨河路南段.雕塑截取丝路古道的一峰骆驼为核心,由花岗岩雕成,高6米,长7米,重百余吨,集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丝路盛况.雄驼满载绸缎,上骑一着披风,右手搭凉篷睫望的长者.驼右前部一深眼隆准虬髯的胡商牵僵倒行.驼右后方一青年右手作喇叭状呼喊后续驼队.雕塑构图古朴,整体凝重,气势恢宏,令人顿生朔漠苍凉之感.
平沙落雁又名“芳洲思雁”,位于滨河路东段,雁滩尖子南面.雕塑为在不规则形浅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锈钢大雁离水展翅奋飞,塘西畔点缀以五枚“雁卵”,错落有致.总体采用抽象派手法,略加变形,显得新颖别致.这一雕塑取材兰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观和雁滩的传说,寄寓兰州生态恢复平衡,大雁重返雁滩的愿望,并使人能联想到大雁从孕育到雄飞的生命演替过程.
2. 兰州黄河铁桥的简介
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名叫镇远桥,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一九○七年),改浮桥为铁桥,是黄河上游第一座铁桥。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全部工程共耗白银30余万两。登桥远望,不远处的黄河如带,蜿蜒盘曲,为兰州这一工业城市增色不少。
3. 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是谁主持修建的
天下黄河第一桥
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 年改为“中山桥”。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qt
4. 兰州旅游的注意事项
去兰州旅游不要带有偏见,内陆城市不是很发达。其次,兰州有很多清真的饭店包括牛肉面馆,老板是信奉穆斯林的回族同胞,点菜什么的注意菜馆没有猪肉,尊重他们的信仰。
5. 甘肃兰州,黄河铁桥修建多少年了
建成到现在:619年
兰州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在甘肃兰州市白塔山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
6. 兰州中山铁桥来历
中山桥最初叫“黄河铁桥”,民国三十一年改名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是九曲黄河上最早的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黄河铁桥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开始修建,宣统元年(1909)七月竣工,历时近两年半,黄河铁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其中车行道宽6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米。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请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辆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给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制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公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桥桥面。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7. 兰州火车站到黄河铁桥、黄河母亲、白塔山
早上从火车站坐131路公交北塔山乘车0.5小时下车,游北塔山2个小时,乘缆车下山,游黄河母亲像,黄河铁桥,然后步行西关,张掖路步行街,到大众巷马子禄牛肉面吃午饭,约2个小时,午饭后再演张掖路步行街向东到省政府乘9路公交车到火车站,如果时间早可乘9路公交车到东方红广场后再去火车站。
1、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名叫镇远桥,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
2、黄河母亲:石质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作品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优秀奖。"黄河母亲"现已经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也代表着兰州形象。作者何鄂,甘肃著名的雕塑家。
3、白塔山: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中山桥北侧白塔山公园景区内,濒临黄河北岸。山下有金城 、玉迭二关 ,均为古代军事要冲 。白塔始建于元代,后圮,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镇守甘肃的内监刘永成重建。
清康熙五十四年( 1715 )巡抚绰奇补旧增新。塔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17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山上一、二、三台建筑群,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
8. 兰州中山桥的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9. 黄河铁桥的第一桥由来
为了切实保护和维护铁桥,甘肃洋务总局于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九专门颁布了管理铁桥暨岁修铁桥法程以及巡兵站岗、车马行人来往条规。管理暨岁修法程共10条,详细规定了铁桥平时的养护、维修规则和具体方法。如规定铁桥每年八月必须油漆一次,“油桥物料,用鱼油和红色膏为之,每斤兑松香水三两,不计斤两多寡,总以油完为止。”“铁桥上下一切螺丝钉,凡用白粉油者,每七日上紧一次”,“稍有损坏,当即更换”。铁桥招募巡兵12名,分三班倒巡逻,两名分站南北码头,两名站在桥中间,“凡车马人民之行不合法者,均须随时指点。”并且规定车马走中间,行人走两边,由北而南者靠东,由南而北者靠西,无论是车马行人皆需鱼贯而行,“毋得久立观望,有碍通行。”载货过重的车辆,不宜并驾齐驱,以防损坏桥板……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二十,针对有人在铁桥上驰骋车马的现象,兰州巡警道、甘肃洋务总局专门发布了一道严禁在铁桥上驰跑车马的禁令,规定“嗣后,行过铁桥,无论车马,务须缓辔徐行,不准驰骤急跑。倘敢不遵,即由站岗巡兵扭送来局。轻则责罚,重则枷号示众。”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当时的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手书的“中山桥”匾额,被悬挂于铁桥南面的牌厦上,“第一桥”从此改名中山桥,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