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垛稻草垛堆建方法 垛稻草垛如何堆建
1、在堆稻草垛之前,早有人在草垛位置的附近挖了一个深洞,竖立了一根长长的桅杆,桅杆上用麻绳横向悬吊一根粗大的“毛头”(比竹篙还要粗的竹杆)。毛头两端分别系着麻绳,一端便于扣住草捆,一端供人向下拉动“毛头”,以便另一端的草捆送上草垛。
2、与堆麦草垛一样,众人先用草叉拖、用草杠抬,运来稻草做“草垛跟脚”。做这种草垛跟脚比较简单:将稻草直接堆放在大草垛的位置上,不管拉来多少,尽管往里面拉、往上面堆放。
3、到了一人多高的时候,就有两个专门堆草的人爬到了草垛上。他们用草叉将地面上送上来的稻草布平、压实,一层一层地堆放。
4、到了大约两丈高的时候,下面的人再也无法用草叉向上递送稻草了。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旁边的那个立着的桅杆了。
5、稻草被人一小堆一小堆地用草杠抬过来。这边负责叉草的人将准备好麻绳铺在地上,叉上稻草。达到一大堆的程度时,叉草人收起麻绳的两头,合起来,系在毛头一端的麻绳扣上。毛头的另一端,两个人埋下屁股,用力下拉绳扣,甚至整个身子匍匐着,压住毛头。这种杠杆原理使得毛头另一端的草捆被高高吊起。下拉毛头的人转动毛头方向,另一端的草捆就被送到了高高的草垛上。草垛上的人接过草捆,解下绳扣,悬吊着毛头的麻绳扣又下落到捆草的地点。
6、经过连续多日如此这般的操作,两个又高又大的草垛山一样地耸立起来。几里路外都可以看见这两个大草垛。冬天,暖阳照在场头上,两三条水牛依在草垛旁边,不紧不慢地咀嚼着稻草,显得特别的悠闲。
2. 草垛阅读答案罗海灵
草垛:存放干草类如谷类植物、稻草或干草的露天的长垛或长堆,并经常覆以茅草顶用以防潮。下面是我为你们准备的《草垛》罗海灵文章习题以及相关的习题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草垛》罗海灵
①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著。远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神明,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jĭn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的四季轮回,高矮胖瘦,残残缺缺。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作声。
②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
③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④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阡陌,偎依著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著少年女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著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⑤对草垛最为敬畏的人,莫过于父亲了。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更有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在他面前,草垛是那样神圣、庄严。平时玩耍时浪费了几根草节,总会遭来父亲的责打;从粮食走进家以后,父亲总要找个响晴的天,吆喝上我一起把草垛摊开,暴晒在六月的阳光下,使得每一根草上都沾满阳光的气息。父亲最自豪的就是堆草垛,草垛的大小好坏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今年的收成和一个人的尊严。父亲对堆草垛很有讲究,既要防水,又要防风吹倒。好的草垛,有时可以保持上好几年呢。
⑥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记得那个年代,好像农村家家户户都缺柴少草,我记得我们家的门口也只有矮矮的草垛。俗话说,不怕锅无米,就怕灶无柴。后来,打草,成了我们家冬天的一个主题。为了堆起那高高的草垛,每天天不亮,我就坐在平车上,父亲拉着车,母亲在一旁走着,一起走向遥远的团结河去割芦苇。据说,河水里长著不少芦苇,收割回来晒乾,可以作过冬的柴火。就这样,我们早上去,晚上回来,载着满满一车芦苇。芦苇收割尽时,父亲又会想出办法。房前屋后,树木很多,到了冬季,地上总会落满了树叶,树林里时而还能捡到枯树枝。搂树叶,这后来就又成为了我们收集柴火的又一途径。再后来,父亲还想出点子,带着斧头、锹等工具,到树林里挖掘伐后的树根,那可是过年烤火的上等燃料。总之,那个年代的冬季,我们家的门前,总会堆积著满满的大小垛。除了稻草、麦草,还有树叶、树根等堆砌成的高高的垛。我清晰地记得,在那些寒冷的冬日里,父亲的腰杆始终挺得直直的。
⑦也许,在父亲看来,草垛,就是他的粮食、炊烟,就是他生命中的温暖!然而,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草垛意味着什么?我们生之于土,养大、暖大我们的不是都市的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和钢筋的建筑,而是我们熟悉的亲切的乡村,是我们孕育生命的襁褓和血脉。其实,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农民的儿子,乡村的子孙。篱笆、菜园、犁铧和嫋嫋的炊烟,都是我们生命里的风景,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它时刻召唤着我们,找回失落的勤劳、善良和坚毅的品质。霓虹灯下,我们的心荒芜了吗?也许,在行走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失落了庇护我们的草垛和成长的根系。都市的繁华或许不是我们的天堂,草垛才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归宿!
⑧乡场上,是金黄的草垛,草垛上,是一片精神的家园,一群回归的鸟儿,在阳光下,对着天空唱响生命更迭的歌!
《草垛》习题
1. 为什么作者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结合全文简要作答。4分
2.文章第①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草垛的?请举例简析。4分
3.文章第⑥段为何不惜笔墨详写作者一家人为草垛而忙碌的情景?请简要分析。4分
4.简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并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①作用
②仿写
《草垛》答案:
1.共4分草垛,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父亲对草垛的敬畏之情感染了“我”;草垛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是“我们”的精神归宿。任意答出四点即可,一点1分。
2.共4分答案提示:从形状、颜色、神态等角度生动地写出了草垛的特征。2分,任答两点即可“草垛像……太阳”,用比喻写出其形状和颜色;草垛“高矮胖瘦”,“……蹲在……默不作声”用拟人写出其形状、神态。2分,举例1分,简析正确1分
3.共4分因为草垛在作者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农村生活的艰辛,作者一家人的勤劳、父亲的智慧都是在为草垛忙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表述不强求一律,一点1分。
4. 共4分前后呼应,深化文章的主旨。2分,一点1分
仿写示例:田野里,是沉甸甸的稻穗,稻穗上是丰收的喜悦。2分,句式相同1分,揭示景物寓意1分。
3. 草垛 杜怀超,写了什么,读后感
①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着。远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神明,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jĭn)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的四季轮回,高矮胖瘦,残残缺缺。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作声。
②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
③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④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阡陌,偎依着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女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⑤对草垛最为敬畏的人,莫过于父亲了。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更有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在他面前,草垛是那样神圣、庄严。平时玩耍时浪费了几根草节,总会遭来父亲的责打;从粮食走进家以后,父亲总要找个响晴的天,吆喝上我一起把草垛摊开,暴晒在六月的阳光下,使得每一根草上都沾满阳光的气息。父亲最自豪的就是堆草垛,草垛的大小好坏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今年的收成和一个人的尊严。父亲对堆草垛很有讲究,既要防水,又要防风吹倒。好的草垛,有时可以保持上好几年呢。
⑥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记得那个年代,好像农村家家户户都缺柴少草,我记得我们家的门口也只有矮矮的草垛。俗话说,不怕锅无米,就怕灶无柴。后来,打草,成了我们家冬天的一个主题。为了堆起那高高的草垛,每天天不亮,我就坐在平车上,父亲拉着车,母亲在一旁走着,一起走向遥远的团结河去割芦苇。据说,河水里长着不少芦苇,收割回来晒干,可以作过冬的柴火。就这样,我们早上去,晚上回来,载着满满一车芦苇。芦苇收割尽时,父亲又会想出办法。房前屋后,树木很多,到了冬季,地上总会落满了树叶,树林里时而还能捡到枯树枝。搂树叶,这后来就又成为了我们收集柴火的又一途径。再后来,父亲还想出点子,带着斧头、锹等工具,到树林里挖掘伐后的树根,那可是过年烤火的上等燃料。总之,那个年代的冬季,我们家的门前,总会堆积着满满的大小垛。除了稻草、麦草,还有树叶、树根等堆砌成的高高的垛。我清晰地记得,在那些寒冷的冬日里,父亲的腰杆始终挺得直直的。
⑦也许,在父亲看来,草垛,就是他的粮食、炊烟,就是他生命中的温暖!然而,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草垛意味着什么?我们生之于土,养大、暖大我们的不是都市的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和钢筋的建筑,而是我们熟悉的亲切的乡村,是我们孕育生命的襁褓和血脉。其实,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农民的儿子,乡村的子孙。篱笆、菜园、犁铧和袅袅的炊烟,都是我们生命里的风景,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它时刻召唤着我们,找回失落的勤劳、善良和坚毅的品质。霓虹灯下,我们的心荒芜了吗?也许,在行走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失落了庇护我们的草垛和成长的根系。都市的繁华或许不是我们的天堂,草垛才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归宿!
4. 草垛柴垛如何放置
在村民住宅区域内和电力架空线下,不得设立场院,严禁堆放柴草等可燃物;柴草垛的堆放采取“统一规划、集中存放、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的方式;柴草垛堆放地应设置在距离本村200米以外和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本村东西村边的闲置地里);农户房前屋后不得堆放柴草垛,居住院内柴草存储量不得超过50捆。
5. 故乡的草垛
夏收后,稻草离开谷粒,化身成稻草人傲立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夏日的骄阳,仅用几天的工夫,就把稻草人炼出足金的成色。人们沿着蜿蜒曲折的田埂,顶着酷暑,把队里分配给自家的稻草收回家。没几日,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一个个蘑菇状的草垛,它们与周围的茅屋、树木、池塘和谐地融为一体,诗意般地栖居在村庄之中,让整个村子都洋溢着清幽的稻草清香。
有了草垛,农家就能安心地过日子。那时候,故乡还停留在刀耕火种年代,从生火做饭到猪们安乐窝的建设都还离不开稻草,稻草收回家后,父亲总要找几个晴朗的日子,在屋面上发黑的茅草中补充新生的稻草,用新生的稻草整修过的房子就很难漏雨了;冬季来临,母亲会从草垛中取几捆上好的稻草铺在床板上,睡在稻草形成的“席梦思”上,冬夜里,我们就不至于太寒冷;当母亲从草垛上拽下一把干燥的稻草,细心地铺进鸡窝,从此,这里每天就能收获几枚令人嘴馋的鸡蛋;给猪窝里铺上厚厚的稻草,猪们在寒冷的冬天里,就能暖暖而幸福地做着它的黄梁美梦……所以,在那传统的农耕年代,村里村外、高高低低的草垛,象征着故乡炊烟的兴旺,人的兴旺,六畜的兴旺。
草垛,它不仅是农家的资源库,更是农家生活质量的标志。堆草垛是很有讲究的,既要防水,又要防风,有经验的庄稼人码出来的草垛严严实实,风吹不透,雨淋不入,任人在上面蹦跳也安然无恙。若是某户人家码出来的草垛松松垮垮,那就预示这户人家要么是不讲究整洁,要么就是养着一群懒汉。以致于姑娘家找对象,亲朋好友去男家时,总会悄悄地走到草垛前,用手推一推草垛,试探它的结实与饱满程度,以此来推测其家人的素质和勤劳的程度,从而决定是否同意这桩婚事。
有了草垛,即使下再大的雪,农家也不会慌张,雪只是把草垛的表面浸湿了,里面的草还是干干的,常听人说:“仓里有粮,心中不慌”,其实,家有草垛,农家心里才会踏实。轻划火柴,点燃几把稻草,就能把生的煮成熟的,把冷的烧成热的。有了草垛,无论是早晨、中午或是傍晚,就会有一缕缕温暖的炊烟从农家的烟囱里袅袅升腾,空气中就会很快弥漫出饭菜的香味来。
生产队上也有草垛,它们一般都是矗立在牛棚边上。生产队里码草垛倒象是一场狂欢,地里收清,粮食进仓,男女老少一齐上阵,场面煞是壮观。队长首先挑选两三名精壮的劳力持草杈在上面堆,余下的人把稻草理顺后抛上垛子。劳动中总会有人高呼劳动的号子,或是清唱几句欢快的民歌,还会有人和妇女们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让人们在辛苦的劳动中体味到温馨与快乐。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在我们队里插队的知青就会放下平日的架子,高高兴兴地参与进来,马上就被泼辣的妇女合力把他拽倒扔到草垛上,当他面红耳赤地从草垛上爬起来时,引致阵阵热烈的哄笑。随着一层层的稻草抛上垛,草垛的模样也慢慢地呈现出来,在夕阳余辉的照顾下,给简约古典的乡村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冬天的草垛,是故乡的“农民活动中心”。有太阳的日子,人们从各家各户走出来,来到草垛边,找个背风向阳的地方,从草垛上随便拽下几把干草当坐垫,或靠在草垛上,说说熟悉的人和事,谈谈雨水和收成。烟瘾来了,掏出烟枪,从荷包里捏出一小撮烟丝,放进烟锅里,摸出火柴划燃后,慢慢地吧嗒起来。倦了,抛开一切尘间琐事,在归鸟和人们的聒噪声中,懒懒地闭上眼睛小寐;烦了,静静地靠在草垛上看夕阳西下,想自己该想的事,想自己该想的人。
雨后的黄昏,草垛上雀儿落成一片,它们在草垛上寻找梦想,一边啄食稻草上残留的谷子,一边叽叽喳喳地欢唱着,给静谧的乡村带来和谐与温馨的情调。小鸡们跟在母鸡后面在草垛四周觅食,母鸡总是闷着头,两个小爪子不停地扒着,发现好吃的食物就咕咕地呼唤小鸡,传递着丰衣足食之外的幸福。天冷的时候,狗们选择在向阳的草垛边假寐,一有风吹草动,它们便会迅速地冲出来掺和,或是在鸡群里乱串,惊起阵阵鸡鸣。牛们则喜欢偎依着草垛,轻轻地摇着尾巴,享受着暖暖的阳光,回味悠长地咀嚼着干草,它们的咀嚼是有力而缓慢的,那沉闷而又清晰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草垛和乡村的故事。
我和我的童年伙伴们也是伴着草垛长大的,月白风清的日子,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往生产队里的草垛聚集,嬉戏和恶作剧就此拉开序幕。我们把草垛当成战场,你上我下地相互追逐、打滚,喊杀阵阵,尽情地游戏,尽情地撒野。有时趴开一个草垛,藏在里面,大孩子藏起后小孩子半天找不到,小孩子藏起来大孩子却往往唾手可得。就在这种简单而又充满欢乐的游戏中,一拨拨孩子从少年走向成年,从故乡走向远方……
6. 乡情散文:故乡的草垛
文:九满
图:来源网络
夏收后,稻草离开谷粒,化身成稻草人骄立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夏日的骄阳,仅用几天的工夫,就把稻草人炼出足金的成色。人们沿着蜿蜒曲折的田埂,顶着酷暑,把队里分配给自家的稻草收回家,没几日,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一个个蘑菇状的草垛,它们与周围的茅屋、树木、池塘和谐的融为一体,诗意般地栖居在村庄之中,让整个村子都洋溢着清幽的稻草清香。
有了草垛,农家就能安心的过日子。我小的时候,故乡还停留在刀耕火种年代,从生火做饭到猪们安乐窝的建设都还离不开稻草,稻草收回家后,父亲总要找几个晴朗的日子,在屋面上发黑的茅草中补充新生的稻草,用新生的稻草整修过的房子就很难漏雨了;冬季来临,母亲会从草垛中取几捆上好的稻草铺在床板上,睡在稻草制作的“席梦思”上,冬夜里,我们就不至于太寒冷;当母亲从草垛上拽下一把干燥的稻草,细心地铺进鸡窝,从此,这里每天就能增加几枚令人嘴馋的鸡蛋;给猪窝里铺上厚厚的稻草,猪们在寒冷的冬天里,就能暖暖而幸福地做着它的黄梁美梦……所以,在那传统的农耕年代,村里村外、高高低低的草垛,象征着故乡炊烟的兴旺,人的兴旺,六畜的兴旺。
草垛,它不仅是农家的资源库,更是农家生活质量的标志。堆草垛是很有讲究的,既要防水,又要防风,有经验的庄稼人码出来的草垛严严实实,风吹不透,雨淋不入,任人在上面蹦跳也安然无恙。若是某户人家码出来的草垛松松垮垮,那就预示这户人家要么是不讲究整洁,要么就是养着一群懒汉。以致于姑娘家找对象,亲朋好友去男家时,总会悄悄的走到草垛前,用手推一推草垛,试探它的结实与饱满程度,以此来了解其家人的素质和勤劳的程度,从而决定是否同意这桩婚事。因此,草垛的品质,涉及到农家的尊严,有了草垛,农家才有一种坦然,才有一种本分。
即使下再大的雪,有了草垛,农家便不会慌张,雪只是把草垛的表面浸湿了,里面的草还是干干的,常听人说:“仓里有粮,心中不慌”,其实,家有草垛,农家心里才会踏实。轻划火柴,点燃几把稻草,就能把生的煮成熟的,把冷的烧成热的。有了草垛,无论是早晨、中午或是傍晚,就会有一缕缕温暖的炊烟从农家的烟窗里袅袅升腾,空气中就会很快弥漫出饭菜的香味来。可以这样说,有了草垛,才有乡村里日子的平和;有了草垛,才有农家一日三餐的芳香……
生产队上也有草垛,它们一般都是矗立在牛棚边上。记忆中,生产队里码草垛倒象是一场狂欢,地里收清,粮食进仓,男女老少一齐上阵,场面煞是壮观。队长首先挑选两三名精壮的劳动力持草杈在上面堆,余下的人把稻草理顺后抛上垛子。劳动中总会有人高呼劳动的号子,或是清唱几句欢快的民歌,还会有人和妇女们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让人们在辛苦的劳动中体味到温馨与快乐。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在我们队里插队的知青就会放下平日的架子,高高兴兴地参与进来,马上就被泼辣的妇女合力把他拽倒扔到草垛上,当他面红耳赤地从草垛上爬起来时,引致阵阵热烈的哄笑。随着一层层的稻草抛上垛,草垛的模样也慢慢地呈现出来,在夕阳余辉的照顾下,给简约古典的乡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了草垛,队里的牛们便能过上一个有滋有味的冬季了。
冬天的草垛,是故乡的“农民活动中心”。有太阳的日子,人们从各家各户走出来,来到草垛边,找个背风向阳的地方坐下,从草垛上随便拽下几把干草当坐垫,靠在草垛上,说说熟悉的人和事,谈谈雨水和收成。烟瘾来了,掏出烟枪,从荷包里捏出一小撮烟丝,放进烟锅里,摸出火柴划燃后,慢慢地吧嗒起来。倦了,抛开一切尘间琐事,在归鸦和人们的聒噪声中,懒懒地闭上眼睛小寐;烦了,静静地靠在草垛上看夕阳西下,想自己该做的事,想自己该想的人……
我和同伴们也是伴着草垛长大的,月白风清的日子,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往生产队里的草垛聚集,嬉戏和恶作剧就此拉开序幕。我们把草垛当成战场,你上我下地相互追逐、打滚,喊杀阵阵,尽情地 游戏 ,尽情地撒野。有时趴开一个草垛,藏在里面,大孩子藏起后小孩子半天找不到,小孩子藏起来大孩子却往往唾手可得。就在这种简单而又充满欢乐的 游戏 中,一拨拨孩子从少年走向成年,从故乡走向远方……
雨后的黄昏,草垛上雀儿落成一片,它们在草垛上寻找梦想,一边啄食稻草上残留的谷子,一边叽叽喳喳地欢唱着,给静谧的乡村带来和谐与温馨的情调。小鸡们跟在母鸡后面在草垛四周觅食,母鸡总是闷着头,两个小爪子不停地扒着,发现好吃的就咕咕地呼唤着小鸡,传递着丰衣足食之外的幸福。天冷的时候,狗们选择向阳的草垛边假寐,一有风吹草动,它们便会迅速的冲过来掺和,或是在鸡群里乱串,惊起阵阵鸡鸣。牛们则喜欢偎依着草垛,轻轻地摇着尾巴,享受着暖暖的阳光,回味悠长地咀嚼着干草,它们的咀嚼是有力而缓慢的,那沉闷而又清晰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草垛和乡村的故事……
7. 北上草垛读后感
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着。远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神明,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jĭn)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的四季轮回,高矮胖瘦,残残缺缺。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作声。
②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
③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④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阡陌,偎依着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女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⑤对草垛最为敬畏的人,莫过于父亲了。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更有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在他面前,草垛是那样神圣、庄严。平时玩耍时浪费了几根草节,总会遭来父亲的责打;从粮食走进家以后,父亲总要找个响晴的天,吆喝上我一起把草垛摊开,暴晒在六月的阳光下,使得每一根草上都沾满阳光的气息。父亲最自豪的就是堆草垛,草垛的大小好坏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今年的收成和一个人的尊严。父亲对堆草垛很有讲究,既要防水,又要防风吹倒。好的草垛,有时可以保持上好几年呢。
⑥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记得那个年代,好像农村家家户户都缺柴少草,我记得我们家的门口也只有矮矮的草垛。俗话说,不怕锅无米,就怕灶无柴。后来,打草,成了我们家冬天的一个主题。为了堆起那高高的草垛,每天天不亮,我就坐在平车上,父亲拉着车,母亲在一旁走着,一起走向遥远的团结河去割芦苇。据说,河水里长着不少芦苇,收割回来晒干,可以作过冬的柴火。就这样,我们早上去,晚上回来,载着满满一车芦苇。芦苇收割尽时,父亲又会想出办法。房前屋后,树木很多,到了冬季,地上总会落满了树叶,树林里时而还能捡到枯树枝。
8. 草垛乱了
我一向讨厌偷窥,总觉得那是小人之举!
对于任何我所感兴趣的人或事,即使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也只能通过那些正当而琐碎的捷径去索得,而窥视那是万万不能取的!
这就如同一个蓄谋已久的神偷,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走你的东西。所不同的是:小偷偷走你的东西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损失了,但偷窥者就算是窥视了你所有的隐私你很有可能到死也不会知道。虽然前者犯法,后者不犯法。但我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卑鄙!
精神世界永远比物质世界更宝贵——这是我认为的!
然而小时侯是没那样的概念的。
小时候我是在农村度过的。那里每到秋收季节,人们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忙着割稻,忙着打谷、晒谷,再是把那稻草系成一捆一捆晒干后,在自家屋后的空地上堆成很大的圆柱形状,为了防止雨淋就在上面盖上一层防水的牛毛纸。当然也有几家专门为放干稻草而砌的小石房,简陋粗糙得很。门也没有,多半是用旧草席遮的,也有用篱笆围着的。
八十年代末期的那个时候很多人还是很穷的,何况在农村。他们烧饭烧菜用的是自搭的小灶,至于燃气灶什么的根本就不知其为何物。烧小灶为了火势猛点要用到拉风箱,当然稍富一点的就用鼓风机。(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不知道什么是拉风箱和鼓风机吧,我不知道怎么去描述这两样玩意,问上辈吧,应该知道的。南方的小灶基本相似,北方我就不知道了!)
你猜人们存那些稻草干什么用呢?都是用来烧火的呀!山上哪有那么多干柴供这么多人用呢,稻草自然成了烧火的必备品。
而我则喜欢把那些堆在一起的稻草称为“草垛”。故事就发生在小石房里的草垛中!
我有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堂哥,那个时候我还没上学,只要我父亲和爷爷不在,我们就整天磨在一起。一起爬树,一起玩弹弹珠,一起捉泥鳅……他知道的任何事都抖出来与我分享,有什么好看的也要兴冲冲地拉我同去!记忆最深的就是那次“偷窥”了——
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太阳暖融融地照着这个小村庄。人们吃过午饭后就各忙各的琐事了,很安静!偶尔也传出几声鸡啼狗叫,也夹杂些许零散的童声,但仿佛因此而显得更沉寂。
我被父亲禁在房间里看一些很幼稚的有插图的书。我没上过幼儿园,那个时候我们小村里没有幼儿园,只是从三四岁开始母亲就断断续续教过我几个字,很多字我还不认得,只是胡乱看一通。我爷爷是老师,但他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从来没正眼看过我!哪有心思来教我呢。他倒是一有空就不厌其烦地教我堂哥读书练字,只是他很少在家,他不在家我堂哥就自由了。而我父亲要是在家我就没有自由了,他说我都六七岁了,也知道自己是个女孩子家了,作为女孩子是不该在外面疯玩的。所幸他也很少在家,他哪里知道我这个弱小的女孩竟然有爬树和倒立的绝活呢。至于这两样“功夫”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提到的!
还是言归正传吧——
我在房间里看书看着看着就打瞌睡了,恍惚间听见有人叫我,似乎一声比一声响。我打瞌睡头一不小心碰到了桌上,彻底地醒了,听出原来是堂哥在不停地叫我。也不知什么事,但估计是比较新鲜有趣的。我蹑手蹑脚地去开门,再小心翼翼推开父母住的房门,发现连他们的人影也没有。
这下我可乐坏了,欢蹦乱跳地来到堂哥面前问什么事,他二话没说就拉起我的手朝田野那边的方向走去。然后在离一间放草垛的小石屋几十米外的地方停了下来,他打哑语的手势叫我别发出声音。
“你看那石屋!”他压低声音。
我随意看了一下。心里想这有什么好看的,家家都有呢。只是这儿比较偏僻罢了。
“那你看到那个草席上的很大的破洞了吗?”
我再瞥了一下,的确那个破洞很大很大!这没什么啊,只是说明主人家穷呗。
“你再仔细透过那破洞看一下!”
我睁大眼睛向前探着身子认真地看了看,隐约看到里面的草垛乱糟糟的!心想这也没什么啊,无非也只是说明那个主人不怎么整理罢了。
他看我楞楞地站着,就凑近我耳边轻轻地说:“有好戏看呢,等一下你就知道了!但只许看不许惊叫。”
有什么事大惊小怪的,还用得着惊叫吗?我的好奇心就被撩拨得愈加强烈了!他拉着我绕到了那石屋的背面,再轻轻地走近。末了,我听到里面“息利索落”的声音!
这间小石屋是用乱石块随便堆砌的,到处有缝隙!当我们完全“逼近”时,堂哥就做手势教我凑近那缝隙朝里面看,我心里还真有点紧张起来,他那神秘兮兮的样子倒让我担心这小石屋藏有什么怪物呢。
屋内很暗。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个脏兮兮的女孩,那女孩我认识的,十一岁,她神情茫然地坐在乱草垛旁,不知在看着什么。
草垛中间陷进去的地方似乎有什么在动,但被上面一层稻草凌乱地掩盖着看不清楚,仔细一听,还隐约伴有喘息的声音呢。慢慢地,我才惊讶地看清是一男一女竟然半裸着在……
后来那男的坐起来。原来就是被我们称为“小霸王”的XXX。那人也只有十五岁,是当地有名的“流学生”,只听见他朝那个十一岁的小女孩说:
“谁叫你来这儿玩的,被我逮着有你好受!刚才叫你去外面望风你不又不肯,好了,只要你肯陪我玩这个我就不怪你了!”
“不!我怕!”那小女孩低下头。
“怕什么!老爷我还从没怕过什么呢!”
说着他就豁得站起来,然后踢了一下刚才和他抱在一起的那个女的说:
“你还躺着做什么,快起来把这妹子拉过来一起玩!”
那女的也站起来了,她十四岁,竟也是我认识的。她很小没了娘,家里除了她爹外还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弟弟,(那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就是她弟弟的同学)她自己只读一年书就辍学了。平日里看她是很勤快也很懂事的,家里很多活都是她干的。
她怎么会……
容不得我多想只听见她吞吞吐吐地说:
“她——她——是不是——太小了呢!?”
“小什么小,也不过比你小三岁而已!”
小霸王说着就自个儿上去将那小女孩拉到了乱草垛中。
“要是被人发现怎么办?”十四岁的女孩怯怯地问。
“放心,这石屋是我自家的,我爸妈都出去了,除了这傻瓜喝了迷魂汤谁还会光顾这破地方呢。”
说着还嬉皮笑脸地摸了摸那小女孩的脸。而后又重复刚才说过的那句话——
“老爷还从没怕过什么呢”!
“把裤子脱了!”他以命令的口吻对那小女孩说。
“我怕!”
“怕什么,又不是要你上战场,反正你也是迟早要这样的。”
“可是——现在——我真的怕!”
“乖,一下就好了,而且很舒服的呢!”小霸王说这话时语气突然就温柔起来。
“真的吗?”小女孩突然天真好奇地问。
“当然拉,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
于是那个小女孩半推半就着最终被他占有了。末了,他还以威胁的口吻对她说:
“记住,不许和任何人提起这件事,不然有你好受的!”
然后突然朝一旁一直静默的十四岁的女孩说:
“好了,你送她回去吧,从今天开始要多留意她说的话,我现在要走了!”
小霸王话音刚落,我就被我堂哥拽着飞也似的逃离了那小石屋……
没过一年,父亲就带着我离开了那个小村庄进城读书了。后来在我读初中时,听村里人说那个“小霸王”被抓去坐牢了。犯的是“抢劫强奸罪”!而那两个女孩居然都结婚了,那个大一点的甚至还有了小孩!显然她们是早婚的!唉……
现在想起那次偷窥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
(写于多年前)
9. 稻草垛怎么做
首先把稻草捆成,30厘米直径的稻草壳,然后依次的进行逐层的码放,麻烦完以后把上面用防水材料进行覆盖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