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谁了解深思想UV打印机这家公司的发展史,和售后服务怎么样
一家生产uv打印机厂家了,做了有几年,常见了uv打印机型号有
小型6090uv打印机,专5万-7万,印刷属幅面60厘米90厘米,配置1到2个dx5喷头。
普通1610uv打印机,8万-15万,印刷幅面160厘米100厘米,配置1到4个dx5喷头或5个gs508喷头。
大型2513uv打印机,16万-60万,印刷幅面250厘米130厘米,配置1到4个dx5喷头或4-14个gs508喷头或4-14个gs1024喷头。
② 苏宁起家历史
1990年12月26日,苏宁电器集团开始创业;1993年和八大国营商场对垒的空调大战,使苏宁在商战中脱颖而出,演绎了引人深思的“苏宁现象”;1994年,苏宁以年销售5.6亿,荣登全国空调销售第一;1996年,苏宁电器集团总部乔迁南京亚商圈湖南路丁家桥2号,建成全国最大的专业空调商场。
1996年,扬州苏宁挂牌,苏宁全国第一家连锁店成立;1997年,苏宁电器集团投资3000万元征地36亩兴建苏宁售后中心和物流中心;1998年,苏宁荣获江苏省唯一的著名服务商标;1999年,中国电器网上线;1999年,苏宁电器大厦成功开盘,苏宁进军海外市场和综合电器流通领域。
2000年,苏宁电器集团成立十周年,苏宁实施二次创业战略,推进全国电器连锁经营。2001年6月,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核准成立。
苏宁易购是建立在苏宁云商长期以来积累的丰富的零售经验和采购、物流、售后服务等综合性平台上的,同时由行业内领先的合作伙伴IBM合作开发的新型网站平台。
2014年4月1日,最后一家主流电商苏宁易购宣布设置免运费门槛,针对消费满48元以上的订单、自提订单、针对移动客户端产生的订单,苏宁将给予全场免运费的政策。
③ 求三菱电机VRF、大金VRV、三星DVM空调的发展历史、我国市场占有率、产品一般特性、维保及售后服务方面资料
发展历史你可以在这些品牌的官网上查下,具体的市场占有率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大金》三菱电机》三星。产品质量三菱电机》大金》三星。
售后和维保方面,中央空调的品牌经销商一般会有2种资质,一种是只有销售资质的,另一种是有销售、安装和维修资质的,这类经销商是企业在异地的特约维修中心,做得都比较大。
④ 空调的发展史
公元前1000年左右,波斯人已发明一种古式的空气调节系统,利用装置于屋顶的风杆,以外面的自然风穿过凉水并吹入室内,令室内的人感到凉快。
19世纪,英国科学家及发明家麦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压缩及液化某种气体可以将空气冷冻,此现象出现在液化氨气蒸发时,当时其意念仍停留于理论化。
1906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的Stuart W. Cramer正找寻方法增加其南方纺织厂的空气湿度。Cramer把技术命名为空气调节,并在同年将其用于专利申请中,作为水调节(water conditioning)的代替品。
1915年,卡里尔成立了一家公司,它是世界最大的空调公司之一。但空调发明后的20年,享受的一直都是机器,而不是人。
直到1924年,底特律的一家商场,常因天气闷热而有不少人晕倒,而首先安装了三台中央空调,此举大大成功,凉爽的环境使得人们的消费意欲大增,自此,空调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有力工具,空调为人们服务的时代,正式来临了。
(4)售后服务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空调的工作原理
空调分为单冷空调和冷暖两用空调,工作原理是一样的,空调以前大多一般使用的制冷剂是氟利昂。 氟利昂的特性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大量的热量。而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即先吸热气化再液化放热)空调就是据此原理而设计的。
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
然后到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
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顺着水管流出去,这就是空调会出水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空调
⑤ 汽修企业发展史
从开始到现在?不要怪我,长了点:
汽车发展史
汽车发展史——早期
我国古代的车辆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的。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有一个叫奚仲的人,他发明的车由两个车轮架起车轴,车轴固定在带辕的车架上,车架附有车箱,用来盛放货物。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辆车。
最初的车辆,都是由人力来推动的,称为人力车。后来人们开始用牛、马拉车,称为畜力车。据传说,畜力车是商汤的先祖相土和王亥共同发明的。
在历代车辆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技术价值的还要数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叫马钧的技术高明的大技师,他发明了指南车。指南车是一种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个木人伸臂南指。只要一开始行车,不论向东或向西转弯,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
记里鼓车是早在公元3世纪时,中国最先发明的记录里程的仪器,可惜最初结构已失传,到宋代才由燕肃重新制造成功。
指南车和记里鼓车都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来进行工作的。它的出现,体现了700多年前我国车辆制造工程技术已达到的高度水平,是我国古代技术的卓越成就。
汽车发展史——早期
第一辆蒸汽汽车
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许多发明家也纷纷把瓦特的发明应用到"自走式车辆"的设计中。
法国人居尼奥花了6年时间,于1769年制成了世界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这辆式样很奇特的汽车,车身用硬木制成框架,由三个一人多高的铁轮支撑。车的前面放着容积为50L的梨形大锅炉,锅炉后边有两个容积为11加仑的汽缸。锅炉由简单的曲拐把活塞的运动传给前轮,使前轮转动。同时前轮还是转向轮,由于前轮上压着很重的锅炉,所以操纵转向杆很费力。
这辆蒸汽车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每走15分钟后,锅炉的压力就损耗尽了,只得停下来再加上水烧开成蒸汽,而它的最高时速也只有4km/h。
这辆车由于方向杆操纵困难,试车中不断发生事故。一次在般圣奴兵工厂附近下坡时,因转弯不及时而撞到了兵工厂的墙上,值得纪念的世界第一辆汽车,被撞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
(1):汽车发展史
早期蒸汽车的黄金年代(一)
18世纪末在欧美各国,出现了一个研究和制造蒸汽汽车的热潮,各种途的蒸汽汽车相继问世。汽车的车身和其它机构也在迅速改进。到了19世纪期,出现了一个蒸汽汽车的全盛时期。
1801年,理查德·特雷威蒂克制造了英国最早的蒸汽汽车。两年后,代又制成了形状类似公共马车的蒸汽汽车。这辆公共汽车能乘坐8个人,创造了在平路上时速为9.6km/h,坡道上时速为6.4km/h的世界纪录。
1825年英国公爵嘉内制成了第一辆蒸汽公共汽车。这辆车的发动机装在后部,后轴驱动,前轴转向。它采用了巧妙的专用转向轴设计,最前面两个轮并不承担车重,可由驾驶者利用方向舵柄轻便地转动,然后通过一个车辕,引导前轴转动,使转向可以轻松自如。
1831年嘉内利用这辆车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运营业务,所以这辆车也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公共汽车。
(2):早期蒸汽车的黄金年代(一)
1828年,哈恩格克制成了比嘉内的汽车性能更好的蒸汽公共汽车,并开始了公共运输事业的企业化。他的车可以乘载22名乘客,时速32km/h,营运后很受欢迎。1834年,发展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运输公司--"苏格兰蒸汽汽车公司"。
(3):汽车发展史
早期蒸汽车的黄金年代(二)
1805年,美国人艾文思首次制造了装蒸汽发动机的水陆两用汽车。这种水陆两用汽车是费城港当局为了疏通费城港,委托艾文思负责制造的,原来打算是制造疏浚船,不料船制成以后,因发列作业场地不在海岸边,于是不得不考虑将这艘蒸汽船运送到有港口的地方。艾文思在船底装上了四个车轮,用船上的蒸汽发动机驱动。这样便把船运到了港。因此疏浚船成了水陆两用车。它也成为现代水陆两用汽车的鼻祖。
1928年,法国人配夸尔制造了一辆蒸汽牵引汽车。这辆汽车首次采用将发动机置于车的前端,而由后轴驱动的总布置方案。在发动机和后轴之间,用链条传动。为了转弯灵活,后轴系由两根半轴构成,当中由差速齿轮连接,这就是最早发明的差速器。此外,两个小小的前轮,是各自与车架弹性相接的,这称作独立悬挂。这种独立悬挂设计,在当时有划时代的意义。配夸尔的链条传动、差速器、独立悬挂等设计,对汽车的发展贡献极大,至今仍在汽车上广泛地应用。
(4):汽车发展史
早期蒸汽车的衰落
在蒸汽车的最初发展时期,它们的设计都很简单,就是把一个蒸汽机装上底架和轮了。为了达到一定的输出功率,就要有个尽可能大的锅炉;为了达到一定的行程,又要备有充足的水和煤;车身重了,就要求有一副结实的底架和坚固的车轮。就这样,恶性循环,车越来越笨重,操纵越来越困难。
所以,这些大型蒸汽车仅适用于定班的往返行驶,路线固定,沿途又有煤、水供应。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如制动困难,车太重,车轮窄,惯性大,转向不灵敏。有时候明知要减速转弯就是慢不下来,转不过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撞上障碍物,要么就是制动太狠,轮轴断裂。更可怕的是,炉压过高,一时难以控制,经常发生锅炉爆炸事件。
而且,乘坐这种车还得看天气:下雨天车上遮盖不严,道路泥泞不安全;严寒天烧水难,易熄灭,行驶也慢;热天坐在锅炉边没人愿意忍受;刮风天要看风向,顺风时车尾的浓烟会把乘车人熏得喘不过气来。
⑥ >> 如何建立优质的售后服务体系
把服务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系统的规范为客户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服务模式。在这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商战中,竞争已从单一的质量、价格、广告诸方面,升华凝聚到一点上面——品牌竞争。品牌,它不仅仅是商品或企业的名称代表,它包涵了一个商品的丰富的内涵,知名品牌更是向消费者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息——高品质的产品,更优秀的服务,可以说,正是这两点,构成了一个品牌的最根本的基础。这里,着重谈一谈优质木门售后服务对优秀品牌提升的重要作用。成品木门从它面市,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要想创立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必须把抓产品质量及搞好售后服务作为打造品牌的最根本的两项工作,尤其在搞好木门售后服务工作方面更要做出巨大的不懈的努力,木门从客户订单开始,应建立完备的客户档案: 首先,由于装修房屋的建筑年代不同,执行的建筑标准有变化,以及地区不同,房屋建筑设计功用不同等等因素,决定了订制木门产品的尺寸非标准化,无论门洞的高宽,墙体的厚薄,均不一致。其次由于建筑年代不同,墙体材料亦发生变化,为我们售后的安装工作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特别是高端品牌产品,多为个性化订制,体现每位顾客审美和喜好的独特风格,因此订货式样、风格繁多,如现代前卫、现代简约、中式古典、欧式古典、现代中式、美式乡村、地中海风格等等,不胜枚举,决定了产品样式,材质等的多样化。因此,木门的售后服务同质量管理体系一样,售后服务工作的落实同样需要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完善了这一体系的建设,使售后服务工作在促进销售、维护、提升品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木门产品绝大多数的订单为定制商品,有其特殊的销售流程,订单只是销售工作的第一步,从订单到完成加工,完成安装,这中间有大量的服务配套,每一步都需要做细致的工作。有时候,客户的预定产品与现场客观的安装条件有冲突,我们就应该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客户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修改图纸,或修改定货,使订单得以延续执行。还有这样的情况,订单已进入工厂加工制作阶段,客户突然要作修改,为慎重起见,我们就应该按规定必须重新到现场测量尺寸。曾经有一位客户,为了赶工期,一边做基础,一边按工程进度陆续确定木门规格,结果,我们的服务人员硬是反复赴现场8次复核尺寸,达到了客户的要求,完成了订单的延续,客户很感动。我们认为服务只要到位,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这样的服务才叫质量。任何商品,在消费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零部件的老化,使用中的不慎损伤,都将给使用者带来不便,木门产品作为一种以天然材料制成的商品,更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气候变化,空气湿度变化,使用过程中的保养不当等等,极易使木门产品产生诸如木料收缩膨涨等现象,如何对待消费者的维修诉求,及时解决消费者购买产品后的后顾之忧,将衡量出一个品牌的高低优劣。 售后服务的重要一点,是要建立起售后服务部门,销售网点、生产工厂互动协调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有顾客的售后服务诉求反映,我们的售后服务人员必定在24小时内赶赴客户现场,查询问题产生原因,评估维修程度,同消费者协商定出解决方案,凡能够现场维修解决的,即刻派出维修人员上门处理,不能现场处理的,马上联系返厂维修,决不拖延,决不推诿,让消费者感到,产品出点小毛病我们能理解,最怕出问题后无人理睬,有了这样的服务,我们放心。良好的售后服务,使我们的品牌在广大消费者中口碑相传,品牌效益日益凸现,在我们的客户群中,兄弟姐妹相互推荐前来定购者有之,朋友间互为介绍而购买者有之,数年前购买了我们的产品,而今天换房后再度购买者有之,他们说产品质量好,服务好,我们信得过。综上所述,木门产品要做好售后服务,必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设计、测量、制造、安装、保养、维护全流程的技术支持和咨询及实质性服务。
⑦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和全面质量管理是什么
质量的概念: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包括产品本身质量、工作(服务)质量及过程(工序)质量。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必须从用户角度对质量进行定义,因此也可以说质量就是适用性,而适用性就是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1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从工业发达国家来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一般是指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这段时期。这一阶段的所谓质量管理,主要是由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按事先规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区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保证出厂产品合格,称之为“专职检验人员的质量管理”。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大体上是指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这段时期。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由于采用了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从而实现了从单纯的“事后检验”向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转变。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大体上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图5-24)提出的。他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我国是在1987年才开始引进全面质量管理并进行试点的,随后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运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图5-24费根堡姆
2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2)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4)是全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
其意义有: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减少经营亏损。
⑧ 奥康的发展历程
奥康人将企业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8—1991年,是企业的初始阶段。在这四年里,他们完成了两个积累,一是资金的积累,二是制鞋经验的积累;
第二个阶段为1992—1994年,是企业的起步阶段。主要标志有四个:一是1992年新建了2幢厂房,投入160多万元购置国内的机器设备,新招300多名员工,当年的产值达到1280万元。二是进行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规范化建设。三是抓质量、创品牌,1994年,奥康商标就成为温州市首届知名商标,奥康皮鞋被评为温州市第一批名牌产品。四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三个阶段为1995年到现在,是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1995年6月,成立了温州鞋革企业中最早的温州奥康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公司产值达到1.18亿,利税1500万元,在浙江省皮鞋行业中名列第二位。1997年实现了企业规模三级跳:1997年6月,上升为浙江奥康集团有限公司;7月,国家农业部核准奥康为全国乡镇企业集团、全国大型二档企业;8月,国家工商局核准奥康为全国性无区域集团。当年的产值达到2.38亿,利税3500万,比96年翻了一番,利税增加了2000万,是浙江省最佳经济效益的乡镇企业,名列同行第一位。1998年2月份,奥康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真皮鞋王之位,成为全国行业十强企业。当年的产值3.78亿,利税4800万元,又比97年分别增长了50%以上,这个发展速度在全国同行业里面是最快的。1999年,企业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50强,全国民营百强企业。2001年,奥康产量达700万双,产值8.2亿,利税1.2亿,根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六项经济指标综合评估,奥康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浙江第一位。2002年,公司产量达到800万双,产值超10个亿,实现利税1.8亿,再创历史新高。……
透过这一组组让人惊叹的数字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奥康在全国连锁专卖网络的迅猛扩张。从1998年的第一家发展到如今的2000多。
连锁经营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已经十几年了。开始的十年,它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但是近两三年发展特别迅速。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截止去年6月,全国连锁企业达2100家,店铺数达3.2万个,年销售总额达2300亿元。连锁经营是一个企业快速扩张的法宝,是一个企业在取得一定的声誉后将自己的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的必然选择。
一般来说,现代企业的连锁经营分为直营连锁与特殊连锁。直营连锁是企业自己投资开设的专卖店,而特殊连锁是一种加盟性质的连锁店,企业输出的不仅是有形的物质产品更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模式,而这种无形的管理模式是连锁专卖店生存的最关键因素。通常而言,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都会采取这两种方式并行的模式,来扩大企业的营销网络:一方面采用直营连锁建立直营店,这样可以起到形象店的作用,借此宣传企业的品牌文化。如在一些重要城市的商业步行街由总部直接投资或控股经营,在产权上是从属关系;另一方面采用特殊连锁,由加盟商来经营,在产权上与总部没有从属关系。当企业在开设了一定数量的自营店之后,就会马上考虑用特许连锁的方式来发展加盟店,扩大企业的竞争力度和宣传力度。其一是可以成为加盟店的样品店;其二是以特许连锁的方法来发展加盟店,总部出资少,不需要较大投资;其三是通过特许连锁的方式不断扩展企业的营销网络。
奥康正是采取这两种模式,从1998年1月在永嘉县城开出了国内第一家皮鞋自营专卖店之后,就已经大规模地建立特许连锁加盟店。至今已成功开设了2000余家连锁专卖店、800多家专厅(店中店)。特许连锁加盟店虽然不需要总部投入过多的资金,但是要成功地经营却并非易事。如果有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因此对于总部来说,必须要有一整套吻合本企业发展的运作模式,在这方面,奥康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首先,奥康将开办加盟店所涉及的风险降至最低。例如:他们对合作伙伴的人品选择、信誉程度、资金实力、店址的选择等都要经过实地考察和详尽的市场调查分析,才初步建立加盟商档案,经筛选后才开始洽谈合作,以便双方在合作前就达到共赢的目的;其次是确保加盟商必须遵循总部既定的经营模式;第三是持续地协助引导加盟店:总部派市场部经理和市场营销人员定期检查加盟店并给予实质性的支援,如促销活动的策划、POP宣传画册的张贴、橱窗的摆设和导购员的培训等等,帮助加盟店制订可行的营业计划,改善经营绩效,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并给予广告宣传及品牌形象等方面的支持;第四是市场督查人员定期监督考核店长、导购员的日常规范及传授销售技巧。经常保持总部与各加盟店的有效沟通,加强考核纠正加盟店的不良做法。
连锁经营在共享同一商誉的基础上讲求的是四个统一,即统一产品、统一服务、统一形象、统一管理。正是因为这四个统一,奥康才迅速的克隆出一个又一个的专卖店,将自己的销售终端伸向各地。
同时,奥康还在结合实践,总结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化”经营模式:形象标准化,所有的专卖店都要位于城市繁华地段,有统一店貌、装潢和品种,具有奥康自已的特色;经营一体化,实行配货、送货、批发、零售一条龙服务,在各省、市及中心专卖店都设有配货中心,各连锁店、店中店可就近到配货中心提货,并有专车运输,形成了产、销、批、零一体的流通格局;管理规范化,各专卖店都建立了人事、培训、财务、统计等方面的制度和经营计划;服务超值化,努力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实践中还形成了自己一套独到的管理方法,如编写出奥康的营业员培训教材。笔者在采访时随手翻了一下奥康的营业员培训教材,不得不佩服奥康的这些营销一线的营销精英,正是他们用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写就了这本丝毫没有水分的教材。
此外,利用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展开全国互动的动态服务,在向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还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这已成为奥康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的竞争优势。
奥康集团是以生产销售男女皮鞋为主的企业,比起其他生活用品,皮鞋的科技含量不高,但奥康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还注重打造一个“奥康”的服务品牌。公司先后设立了客户服务部门,设置了专职的售后服务员,由专人值班受理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发放产品信誉卡,实行质量“三包”,对在限期内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包修、包换或包退。超出“三包”期限的,也将继续跟踪服务,真正做到尽善尽美的服务,让顾客满意。
奥康承诺:消费者无论在何地购买的奥康鞋,只要在“三包”期范围内,到国内任何一个专卖店,都能享受一样细致的售后服务。只要是客户的合理要求,公司会尽量满足。售后服务一切以客户满意为中心。
近两年,国内一些大企业为提高品牌的美誉度,都大力投资推出富有特色的售后服务。比如别克推出了“别克关怀”的独立品牌,开创售后服务的“关怀”年代,从被动式的维修服务进化到了主动关怀的售后服务理念。奥康目前也正向“主动关怀”的售后服务年代挺进,比如每年的“消费者日”前后,都会组织相关的咨询活动,当场处理一些顾客的投诉,还会组织人员上门处理投诉。此外,客户服务部正在建立“顾客俱乐部”,对照时尚的会员制,为奥康的每一个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售后服务。
⑨ 奥迪的发展历程
奥迪是整个汽车历史中最具神话而多彩的传奇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奥迪四环代表着历史最悠久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之一,并象征着1932年四家独立汽车制造商(奥迪、小奇迹、霍希、漫游者)的联合。这四家公司为当今奥迪股份公司奠定了基础。
奥迪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1932年起,奥迪开始采用四环徽标,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在克姆尼茨理合并为汽车联盟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汽车联盟公司涵盖了德国汽车工业能够提供的所有乘用车领域,从摩托车到豪华轿车。
奥古斯特·霍希 1909 年在茨维考成立的公司从 1910 年开始使用奥迪( Audi )名称,“Audi”是“Horch”的拉丁译文(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听”),公司主要制造豪华类轿车。 奥迪于1928年并入小奇迹集团,1932年加盟汽车联盟公司。 从1912到1914年,奥迪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国际拉力赛上的辉煌战绩,充分证明了奥迪品牌的卓越性能。
奥迪“四环”徽标象征着历史最悠久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之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奥迪100多年的辉煌历史吧。
1899年11月14日,奥古斯特·霍希(1868-1951)在科隆Ehrenfeld区创立了A. Horch & Cie.公司。1901年初,公司研制的第一辆汽车面世。1902年3月,公司迁至萨克森地区的莱欣巴赫。两年后,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并再次进行了搬迁。1904年5月10日,A. Horch & Cie.汽车制造公司在茨维考成立。
右方驾驶源于马车时代,那时马车夫就坐在马车右侧。1921年,奥迪在德国率先推出了左舵驾驶的量产汽车奥迪K型。左舵驾驶使得驾驶员的视野更加开阔,从而使超车操作更加安全。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左舵驾驶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1958 DKW 36』
1928年8月,J. S. Rasmussen获得了奥迪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从1931年开始,他在茨维考的奥迪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前轮驱动的小型DKW轿车。这款轿车也采用覆盖人造革的木制车身和DKW二冲程发动机。这种设计成为DKW小型轿车成为20世纪30年代最成功的德国小型轿车之一奠定了基础。到1942年为止,这款小型轿车在茨维考共生产了250000多辆。
1945年,在进驻德国的苏联军方的命令下,汽车联盟公司的萨克森工厂作为战争赔款而遭到拆除。随后,公司的所有资产被无条件没收。1948年8月17日,位于克姆尼茨的汽车联盟公司被注销。
在1963年法兰克福车展上,NSU展台的活顶双座车引起了轰动:采用后置式单缸转子发动机的汪克尔Spider。NSU 与菲利克斯·汪克尔共同研究新发动机概念,通过转子压缩燃油/空气混合气(转子发动机),从而取代往复运动的活塞。
『1980年3月3日第一辆quattro在日内瓦车展正式亮相』
1980年3月,在日内瓦车展的奥迪展台上,四轮驱动运动型双门轿车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奥迪quattro是第一款四轮驱动的高性能车。这种驾驶理念以前仅应用于卡车及越野车。奥迪quattro的四轮永久驱动系统在汽车运动领域获得了全球性的成功,并且逐渐应用于所有的奥迪车型系列。
『奥迪Avus quattro』
1991年,奥迪推出两款举世瞩目的跑车概念车:法兰克福车展上的奥迪quattro Spyder和东京车展上的奥迪Avus quattro。这两款概念车的车身一致使用铝质车身预示着奥迪未来批量生产轻量化结构的趋势。
● 奥迪在中国
1986年,奥迪公司与中国进行首次正式接触,开始在长春与一汽共同进行一项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在此后两年中,奥迪轿车的技术开发工作继续进行,并于1988年授予一汽生产许可证。当年共组装了499辆汽车。
1990年,中国一汽安装了奥迪轿车组装线,日生产能力达50辆。1993年,奥迪加入一汽-大众合资企业。1995年,一汽-大众开始准备生产专门为中国开发的奥迪200 V6车型。次年,奥迪200 V6下线。
1996年,奥迪在北京设立了售后服务部。奥迪的技术人员常驻在一汽的一号服务站,除提供技术支持外还对中国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同年,奥迪在北京建立了一支由汽车销售、市场开发、公关和售后服务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以促进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