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日本为什么人们把好的电器都扔掉
简单来说,日本电器产业很发达,同时日本政府为了鼓励民众再消费去购买新的专电器,所以在电器回收属渠道方面有诸多限制。
在国外,本身二手货就很便宜,哪怕你买来才10分钟再卖出,其价值也会严重贬值的,更不要提那些用旧了的产品,根本连废铁都不如。(在日本,好像只有电玩产品才有中古店,其他的电器没有)另外不仅仅是日本,在普通的发达国家,或者像香港这样的城市,也没有收购废品的人或地方,因为废品本身就没有价值了。只是在日本比较极端,很多电器仅仅使用了1-2年就淘汰掉了。但是这也对日本电器业的发达起到推进作用。
扔的地点是指定地点,这是为了环保和回收再利用。每个小区都会有指定的处理垃圾的地方。另外不只是电器产品,日本本身就有着严格的处理垃圾的规定。周一到周五,居民可以扔的垃圾都是有要求的,比如说周三只能扔玻璃制品,周五只能塑胶制品等等,这是为了方便回收部门。
所以,在日本有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大陆过去的留学生,家用电器根本不用自费,趁着凌晨4-5点钟跑去回收的地方把需要的捡回来就可以。这是事实,今天的留学生都是家里供着的,所以可能这样的现象少了,过去半工半读的人,都是这样的。
⑵ 只做渠道,不做终端是什么意思
关键在于:抢占最多的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则更可能占有最大市场份额。以下是相关渠道与终端的解释:1、渠道(PlaceChannel)是指某种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和劳务的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它主要包括商人中间商,代理中间商,以及处于渠道起点和终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短宽和长窄渠道类型是目前企业中广泛采用的两种典型类型,尤其是长窄渠道用的更多。渠道宽窄取决于渠道的每个环节中使用同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渠道的长短一般是按通过流通环节的多少来划分。在长窄渠道中,产品一般是通过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和三级批发商最后到达零售终端的,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能够利用中间商的资源,缺点是对渠道的掌控能力较差。与此相反,有些企业采用短宽型渠道,特别是在其品牌处于幼稚期时,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如羽西化妆品一直坚持独特的柜台销售模式,从来不做大市场,尽管没有很强势的广告却依然奠定了化妆品市场的强势品牌地位。采用短宽型渠道厂家可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并可以灵活调整战略由于渠道环节少还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认识到长窄型渠道的不足,营销界开始倡导渠道升级,即使是一些大企业也开始转向短宽型渠道,追求渠道扁平化,逐渐抛弃了他们曾经莱已起家的大客户制渠道模式使市场管理更加细化、量化。2、终端就是消费者可以看到、拿到、买到商品的地方,是将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地方,是公司通过宣传、陈列产品,与消费者进行有声与无声的沟通,告知、说服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地方。终端分为硬终端与软终端。硬终端是指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在产品或商品销售场所,或其他地点设置的一种面向消费者传达信息的有效宣传形式。
⑶ 日本的家电业为什么不行了
中国的产品质量上去了,自然他的优势就丧失了。
⑷ 为什么近几年日本的制造业渐渐没落了
日本企业之溃败,始于家电行业。
2009年,先锋电子陷入经营困难,将Pioneer的品牌使用权出售给苏宁电器。2016年,陷入巨额亏损的夏普卖身富士康。索尼也好不到哪去,在2008至2015年的8个财年里,累计亏损1.15万亿日元(695亿人民币)。最惨的莫过于三洋,先变卖部分业务,又整体卖给松下,最后又被松下卖给了海尔和投资基金。
日本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也不容乐观。
2016年4月20日,日本第五大汽车制造商三菱汽车承认油耗造假。不到一个月内,日本第二大轻型汽车生产商铃木汽车也承认燃效数据造假。就连称霸全球的丰田,蝉联4届冠军后,在2016年被大众超越,让出了全球销售第一的宝座。
日本企业的集体溃败,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亦见端倪。1996年,日本上榜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并驾齐驱;2006年减少至70家;2016年仅剩52家,比20年前,锐减了近一半。
短短20年,日本企业经历了什么,为何呈现集体溃败的趋势?
高官无能,低层愚忠
最后说一点,日本的大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创业家族保持影响力的大企业,并不一定是家族企业,但创业家族在人事方面有决定权,比如丰田汽车,铃木汽车,这种企业的强项是战略决策速度快。也有软肋,一旦决策错误可能导致致命伤。
另一类企业,就如东芝和夏普,其高层是从公司内部提拔上来的,每一届总经理做3-4年,然后就换人,很难期待这些领导有什么先见之明,因为他的责任和任务是在任期内少犯错误,所以,这一类企业的领导层通常没有创新能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比起市场竞争,他们更擅长于在同事之间搞关系。
那为什么大部分日本的大公司没有落到东芝和夏普的地步呢?
应该说,很多公司也不同程度地遇到相同的问题,只是没有暴露出来。另一方面,日本大企业的上层虽然无能,但其中层非常坚固,所以,最上层的领导像走马灯似地换,短期看似乎并不影响其经营管理。
关于这一点,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有非常精典的观察,他指出:“儒学在日本的发展不是孝道,而是忠君。”也就是,日本人可以不孝,但不能不忠。不能说日本社会完全是这样,但有一定道理。忠诚是美德,但同时一个社会和一个企业要有修正领袖错误的能力,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否则,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⑸ 日本家电品牌为何衰落
个人觉得,日系家电比较保守,功能偏向于实用性,就冰箱来说,不如韩系绚丽,不如欧式的大气,不如国产的便宜,所以市场就差了些。但是日系家电的核心技术确实是很牛的!这个不得不佩服。
⑹ 如何评价日本企业在家电领域的衰落是他们因为利润低主动放弃的,还是被中国家电业打垮了呢
因为跟中国关系不好
⑺ 日系产品为什么 退出中国市场了
我个人认为那些官方说法都是假的
最本质的原因一是关税限制,,,原来在日本很低的价专位就能属买到的手机,,拿到中国交了几倍的关税 自然贵多了 日系手机在国内基本都要卖到3000元左右吧,,,其实一样的手机在日本只要1,2万日币也就是人民币几百上千元就可以买到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科技差距: 日系手机太过于先进,,先进到他们几年前淘汰的垃圾 拿来中国还会因为网络制式太先进而不能用,,而生产那些低端的垃圾产品对于日本来说简直就是在 摔自己的脸 炸自己的招牌!!!!
再一个原因就是生活水平的差距,,,在日本,,人家是三天两头换手机,,资金回笼周转很快,,而在中国,一般人买一架手机可能好几年不换,,
而且中国人一般认为手机可以实用就好了 对于个性,细节,做工,靓屏不是太追求 而且想追求也不是有那么多钱来买的。。
⑻ 为什么日本家电市场难进
首先是日本家电抄这方面很强哈。另外日本人也有购买国货的观念,尤其是自己有优势的领域。最重要的家电产品需要有强大的售后和销售网络,而海尔做不到。日本的松下和索尼比较强,前者靠经营,后者靠技术。松下在日本有20000多个销售网点,这样的销售能力与渗透性,是外来人很难抗衡的。
⑼ 日系家电败走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这取决于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中国人团结一心,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⑽ 松下等日系电器慢慢变得无人问津,日本品牌到底是怎么了
曾几何时,松下、索尼、东芝、日立等日本知名品牌在全球家电市场上都非常辉煌。当时,日本电器产品的广告充斥着大街小巷,一度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但这些都成了过去的风格。
此外,日本家用电器虽然遍布世界各地,但其技术环节大多在日本,这就导致了日本缺乏贴近本地的创新和保守的技术态度,无法适应全球市场快速发展的步伐。
此外,过于关注本土市场、缺乏创新、对消费者偏好判断错误,导致日本家电企业错失良机。例如,松下就因为在等离子电视上的一次失败押注而受到伤害。在此期间,中韩家电企业逐渐崛起,占领全球市场,导致日本市场份额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