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京大战的起因是什么和苏京大战的结果
在电商大节618来临之际,关于苏宁勒令商家禁用京东物流,否则直接关店消息,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从截图上看,苏宁员工直接告诉所有商家,“各位,禁止使用京东的物流发我司销售订单,一旦发现后期按照规定则中心宣传其他销售渠道进行处罚,每次处罚24分,望周知”。
这并不是苏宁和京东之间的第一次电商大战了,此前苏宁与阿里联姻,就被说是孤立行业老二京东的行径。
苏宁老总张近东当初曾豪言:“如果京东的增速比苏宁易购快,我就把苏宁送给他。”但是现在京东的市值已是苏宁的四倍了。
当初远远落后的京东是如何反超苏宁的呢?
最早的电商大战发生在国美和苏宁之间,但是2008年11月黄光裕被拘后,国美对苏宁的威肋基本解除,可以说之后是苏宁发展的大好时期。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11年了,苏宁的营收、净利润分别达到938.9亿和48.2亿。同期国美营收、净利润分别为598亿和18.4亿。
而那个时候阿里和京东还没资格被苏宁视为“对手”。2011财年阿里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和16.1亿;当年自营收入占比99%的京东,营收看起来高些,2011财年达211亿,但却亏损了12.8亿。
但是到了2012财年,苏宁营收同比增幅仅为4.76%,扣非净利润则大跌45.6%至25.15亿,2013年扣非净利润跌到3.07亿,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非净亏损均超过11亿。
这是为什么呢?
2012年上半年,苏宁易购实现销售额52.8亿,为完成全年200亿的销售目标,苏宁易购三管齐下:一是垂直并购,最大的一桩是收购母婴电商“红孩子”;二是品类扩张,图书、百货、酒水、食品等;三是开放平台招商。
2012年8月,京东挑起价格战“未来三年大家电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便宜10%以上”,苏宁的回应则是“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价差双倍赔付”。
张近东和刘强东上演的这场“双东戏”,赚足了国人眼球,让“上网买电器”这一概念深入人心。只可惜,最终真正的受益者只有京东一家。
仔细看一下,苏宁的毛利润率几乎没变,扣非净利润却下降45.6%,通过比对发现,在营收增长不到5%的情况下,2012年“广告促销费用”同比增幅32.6%;“租赁及仓储费”同比增长24.6%;“其它费用”增幅36.3%;“人员费用”增幅14.6%,这四项费用合计共增加了23.1亿元,刚好与扣非净利润下降数额相当。
2. 京东国美苏宁为什么突然开始打价格战了
事情的起因是:
6月18日是京东的店庆日,京东做活动,而苏宁易购却在6.18做0元购活动,抢了京东的风头,所以京东在苏宁易购店庆日还击。国美为了蹭热度,插上了一脚。
苏宁易购虽然在做0元购活动,实际上很多商品都提高了价格,参加活动的商品很少,好东西都限制不能用返的券。
京东后来直接发放满2000-300、满3000-500的大家电优惠券,满200-40、满300-70的百货优惠券。
(2)京东为什么打家电价格战扩展阅读:
价格战的起因:
在营销实践中,企业采用竞争性的降价而发起或参与价格战,多半是由于生产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占领市场,进步企业的价格竞争能力;有些企业有时则是为了盘活资金以用于开发新产品而处理库存积存产品,有些则是为了进步行业的进进壁垒。
另外一些企业则是由于同类产品发起了价格战,为了巩固自己已有的市场而不得不被动、盲目跟进,卷进价格战中。
价格战的意义
1,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价格战可迅速促进市场扩容,进步社会购买力和扩大内需。
3,价格战可淘汰一批劣质产品生产商及谋求短期利益者,制止重复投资,使社会资源得到公道的整合与利用。
4,价格战可以使消费者直接得益。用更少的代价,尽享现代化的生活品质。
5,价格战可以提升民族品牌搏击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6,价格战加快产品创新与营销实践的升级。
7,价格战促使中国企业优化治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
3. 京东现在为什么打价格战
如果京东告诉你,他们在打价格战,那么不要相信,起码不要深信。
他们目前的优势并在所谓风投能有多大,而是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倾轧和争夺,获得更多优势利益。价格战的目的并不是把竞争对手打死为目的,伤人八百自损一千,这不是价格战,这是自杀,京东亏与不亏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短期实施价格战,赢取更大市场份额,这有可能,目前淘宝天猫等等都在变着法增加卖家的运营成本,而运营成本的增加自然会体现到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相对而言京东很多商品的价格只要不涨,就已有相对优势;
以较小的牺牲换取难以估量的口碑,这也是价格战手段。比如廉价商品如图书等等,很容易成为优选目标,这种牺牲都是看得见的,但是换取到的是京东在打价格战,在被同行围殴,而买东西
的人更感兴趣的是得到一个印象---京东便宜。。实际上,就几个东西便宜,其他贵上天了。
至于上市,那是市场效应越好,收益越佳,步伐越快。打上一段无伤筋骨,又能轰动的价格战,无疑又要大书一场财富神话。
京东目前的势力还是单打独斗形态,这种状态导致他们中短期内不可能有超越淘宝天猫的可能,何况淘宝还有无比庞大的集市店铺。京东如有胆力创建一种基于淘宝天猫和集市店铺之间的形态,当会大大加强竞争优势。完全模仿淘宝,会被甩得越来越远;只有不同不模仿,或更加创意的区做这件事,才有可能象当年淘宝战胜易趣一样,赶上今天的淘宝。
4. 可以用政治经济学来分析京东苏宁国美的价格战吗
1.政治经济学恐怕是解释的不充分,但是用经济学理论和市场营销的理论是可以解释的。
2.首先,家电市场是一个相对来说的完全竞争市场,京东和苏宁都是这个行业里的领导者,各自有着很大的市场份额。价格战,无非就是通过降低销售价格,压缩利润值,实现薄利多销。这里涉及的最显著的经济学原理就是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是说,价格的下降可以有效带动客户的需求量,但价格弹性>1时,说明产品是富有弹性的,价格战起到了作用。
3.但是,这样的行为属于市场的自发行为,价格战容易扰乱市场秩序,给其他经营者,尤其是小型的市场跟随者带来损失。因为中小经营者没有雄厚的议价空间,市场领导者的价格下调,就会将它们挤出行业外。这种情况下,对于供货商家也是不利的,中小经营者倒闭,意味着供货商的渠道减少了。
4.所以,价格战只是一个营销的噱头,说得在直白一点,就是“炒作”,不会持续下去的。首先,政府不会允许这种扰乱价格体系的行为,是必要进行宏观调控;供货商不会允许这种行为,因为他要保证自己渠道的数量,以及对分销商的责任;第三,京东和苏宁也不可能长期坚持价格战,因为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双方想在短时间内打垮对方都是不现实的。
5. 京东与苏宁价格战 消费者是否是真正的受益者 这次商战的原因 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本身就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的话,也许会有一些利益。
但是,每一次商家的价格大战,都是一种促进消费的手段。某些消费者看到了有优惠的活动就会有了想要消费的欲望,事实上这些商品是否自己真的需要就无从得知了=-=
价格战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激烈。作为价格战的挑起者,京东价格变动最为明显。一千多元的冰箱,京东几乎是以半小时为单位进行降价,幅度为20元。
但,商家们同款电器的差价并不大。
所以说受益者真的是我们消费者么?
电商这种价格战势必将成本转嫁给家电厂商。其中三星夏普索尼都不愿承担这一部分成本,理由是过于庞大。
这互相掐架当中。。两个电商网站的访问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增长十分明显。
虽然这当中并不存在所谓欺诈行为,但是一切没有消费者利益的价格战都是耍流氓=-=消费者在价格战中起到的作用真心就是群众演员。得到的都是蝇头小利罢了。
除了电商网站,A股市场也被大大刺激。自从微博宣战后,苏宁电器股价尾盘收跌7.11%。8.15后跌幅一度达到5%。但到了中午,苏宁称对于公司的前景强烈信心,苏宁电器集团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对公司股票进行增持,总金额合计不超过十亿元。。。从这以后,股价一度飙升至涨停、
直到这几天=-=价格战可以说告了一段落、、但是20日,京东商城拉响了第二轮价格战。问题是并没有引起像以前那么多关注。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价格战神马的,都是促销手段、
毕竟这过程中,各商家的订单量都砸迅速飙升,利益可想而知~
6. 分析京东发动价格战的主要战术是什么
和其它电商合伙起来骗消费者的,先利用媒体,做出要和其它电商血战的架势,让消费者信以为真。苏宁这边也做出回应,给人感觉好像双方真的在打价格战。
其实真正的战术就是和其它电商协商好,我进这个型号的商品,你就不要进了,你进的型号,我们京东就不进货,大家相互避开,当然了,我们双方还要同时进某一种货,拿这种货做噱头,你降一块钱,我也跟着降,再次给别人一种打价格战的错觉,从而带动其它产品的销量。
战术上是好的,但是战略上其实是失败的,让人觉得他们其实不可信。
7. 京东为什么和苏宁国美冲突,他们三家生产电器吗,
卖同样一件产品的商家严格来说都是竞争者,网店的好处在于少了很多房租的问题,这让很多消费者都认为网店的商品便宜一些,事实上的确便宜了,仅仅是一点点,但是网店的售后服务很有问题。。苏宁和国美现实中有实体店,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网站,也提供网上购物。降低价格吸引消费者也是一种竞争手段。所以他们打价格战也是没什么意外的,只是消费者还是要认清事实
,我们现在卖商品,很多就在于售后的问题,而不简简单单的买了一件商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