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哪几种
1、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2、无线传输介质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等。
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不同的传输介质,其特性也各不相同,它们不同的特性对网络中数据通信质量和通信速度有较大影响。
(1)家电使用的传播介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不同的传输介质,其特性也各不相同。
1、物理特性。说明传播介质的特征。
2、传输特性。包括信号形式、调制技术、传输速度及频带宽度等内容。
3、连通性。采用点到点连接还是多点连接。
4、地域范围。网上各点间的最大距离。
5、抗干扰性。防止噪声、电磁干扰对数据传输影响的能力。
6、相对价格。以元件、安装和维护的价格为基础。
双绞线一般用于星型网络的布线,每条双绞线通过两端安装的RJ-45连接器(俗称水晶头)将各种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双绞线的标准接法不是随便规定的,目的是保证线缆接头布局的对称性,这样就可以使接头内线缆之间的干扰相互抵消。
超五类线是网络布线最常用的网线,分屏蔽和非屏蔽两种。如果是室外使用,屏蔽线要好些,在室内一般用非屏蔽五类线就够了,而由于不带屏蔽层,线缆会相对柔软些,但其连接方法都是一样的。一般的超五类线里都有四对绞在一起的细线,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明。
B. 无线传输介质有哪几种,每种传输方式主要用途是什么
无线传输的介质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微波、卫星和激光。在局域网中,通常只使用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作为传输介质。无线传输介质通常用于广域互联网的广域链路的连接。
1、无线电波
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无线电技术为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声音或其他信号的技术。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2、微波
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3、红外线
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1000μm之间。
(2)家电使用的传播介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利用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可以实现多种无线通信。在自由空间传输的电磁波根据频谱可将其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等,信息被加载在电磁波上进行传输。
导向的红外线被广泛用于短距离通信。电视、录像机使用的遥控装置都利用了红外线装置。
通过抛物线状天线把所有的能量集中于一小束,便可以防止他人窃取信号和减少其他信号对它的干扰,但是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必须精确地对准。由于微波沿直线传播,所以如果微波塔相距太远,地表就会挡住去路。
因此,隔一段距离就需要一个中继站,微波塔越高,传的距离越远。微波通信被广泛用于长途电话通信、监察电话、电视传播和其他方面的应用。
C. 电传播要介质吗
电流的传导是需要介质的,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比如我们生活中用电缆传导电流。
但电能的传播可以不需要其他介质的,通过自身产生的电磁场就能传播。比如两个线圈放在真空中,其中一个线圈中通以交流电,由这个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就能使另一个线圈中产生出电流。从而实现电能的输送。
D. 请问无线电传播的介质是什么
电磁波的转播是无需介质的。
光就是电磁波,太阳到地球的宇宙空间都是真空,传播却也畅通无阻。
以前认为
以太
是光的传播介质,相对论出来之后就把这个错误概念抛弃了。
实际上,电磁波的转播就是一种场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相反,信息的传播所需要的“介质”就是场。
E. 无线电的传播媒介质是什么
无线电,和光波一样都是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相互叠加,简单说就是电流的周围可以形成磁场,之后所形成的磁场的中线再形成电流,这样成周期性交替,将信号向空间中的某一方向传播出去,这样我们就应该知道电磁波传播的媒介就应该是电场和磁场,而与空气无关,即使在真空中电磁波也可以传播.
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空气中的含量却可以影响电磁波的传播,因为:
1.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那么当空气中含量不同(比如湿度等等)时,就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
2.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反射和折射作用的强弱都和介质的成分有关,比如当两地的空气介质不均匀时,在其界面上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反射和折射,这也当然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
3.等等和多,举不胜举呀,呵呵。
F. 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是什么
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是什么?数据信息等均支持通过转换为光信号在光纤中进行传播的。
光导纤维,不仅可用来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而且可以满足视频传输的需求。光纤传输一般使用光缆进行,单根光导纤维的数据传输速率能达几Gbps,在不使用中继器的情况下,传输距离能达几十公里。
传输原理
光纤传输设备传输方式可简单的分成:多模光纤传输设备和单模光纤传输设备。光纤,不仅可用来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而且满足视频传输的需求。其数据传输率能达几千Mbps。如果在不使用中继器的情况下,传输范围能达到6-8km。
综观国内外配线系统的发展,我们可看出这样三个阶段:
1、双绞线阶段。在这个阶段语音同大规模数据通信不能混用也适应这样的数据通信。
2、同轴电缆 +双绞线阶段。
3、光纤阶段。
(6)家电使用的传播介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产品优势
光纤是传输讯号极为方便的一种工具,缆线其中一根纤细的光蕊,就可以取代上千条以上的实体的通讯线路,完成大量及长距离的通讯工作。光纤传输的8大优势如下:
1、灵敏度高,不受电磁噪声之干扰。
2、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价格低廉。
3、绝缘、耐高压、耐高温、耐腐蚀,适于特殊环境之工作。
4、几何形状可依环境要求调整,讯号传输容易。
5、高带宽,通讯量大衰减小,传输距离远。
6、讯号串音小,传输质量高。
7、保密性高。
8、便于敷设及搬运原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光纤传输
G. 电磁力的传播介质是什么
电磁力的传播介质是磁场。这就像风力的传播介质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电风扇再吹也不会有风。同样没有磁场,不仅导线周围不会产生电磁波,而且再大的电磁铁也不会产生磁力。如果说不需要介质,除非空间是零,但满空间飞的手机信号,又怎能说明空间是零那,所以空间不仅不是零,而是空间是磁场组成的,即电磁力的传播介质是磁场,或者说电磁力的传播介质是空间。
H. 什么是蓝牙它是通过什么介质来传输数据的
蓝牙是一个标准的无线通讯协议,基于设备低成本的收发器芯片,传输距离近、低功耗。它是通过无线电介质来传输数据的。
蓝牙( Bluetooth® ):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蓝牙技术最初由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创制,当时是作为RS232数据线的替代方案。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如今蓝牙由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简称SIG)管理。蓝牙技术联盟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家成员公司,它们分布在电信、计算机、网络、和消费电子等多重领域。IEEE将蓝牙技术列为IEEE 802.15.1,但如今已不再维持该标准。蓝牙技术联盟负责监督蓝牙规范的开发,管理认证项目,并维护商标权益。制造商的设备必须符合蓝牙技术联盟的标准才能以“蓝牙设备”的名义进入市场。蓝牙技术拥有一套专利网络,可发放给符合标准的设备。
I. 蓝牙的传输介质是光纤吗
不是
蓝牙的连接方式属于无线连接,光纤是有线连接。蓝牙通过发射电磁波信号进行通信,而电磁波传输的介质目前还没有发现,也被称为是暗物质。
电磁波还应用于手机通讯、卫星信号、导航、遥控、定位、家电(微波炉、电磁炉)红外波、工业、医疗器械等方面。
J. 在宽带传输中特别是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使用什么作为传输介质
现在主干用的是光纤,支干用的同轴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