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电大全 > 60年代那哪些国家电视普及了

60年代那哪些国家电视普及了

发布时间:2022-08-11 09:24:55

❶ 美国在什么时候普及了彩色电视

英国电器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了电视。1930年至1940年,是电视成型的时代。除了转播工程技术方面有显著改进外,电视已开始逐渐成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对电视的研究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几乎中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电视事业才开始在美国及其他国家蓬勃兴起。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1949年12月17日,开通使用第一条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斯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进入电子扫描时代。战时,美国只有商业电视台六家,民间使用的电视机的总数也不过一万台。战后,美国新设的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至1948年底,电视台增加到41家,电视接收机的产量也达到100万台。到了1964年,美国的彩电更是畅销,当年销售了124万台,几乎是过去十年的总和,使彩电的总数,一下子高达286万台之多。至1966年,全美彩色电视机超过了1000万台,USA的彩电普及运动就此完成。

❷ 【日本广播事业的发展】

摘要 1950年4月,日本国会根据盟军总部的意见通过了有关无线电管理的三项法案,即“电波三法”。其中“电波管理委员会设置法”规定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委员会,全面指导和管理广播活动(1952年该委员会撤销,广播活动改由政府直接管理);“广播法”则对日本广播协会和民间私营广播(被称为“一般广播事业体”)的性质地位、业务范围、经营管理等作出了规定;“电波法”则对电波和广播的技术问题作出相应的规定。“电波三法”共同确立了战后日本广播事业自主经营和广播自由的原则,确立了公营和私营并存的双轨体制。从此以后,日本广播事业在新的条件下日益发展。1951年4月,第一批私营电台获准营业,并组成了“日本民间广播联盟”。随着私营电台、电视台的增多,公私并存共荣的局面正式形成。

❸ 1966的《奥特曼》播出时,日本就已经有彩电了吗

当然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 发达国家就已经普及彩电了
我国落后58年才有电视 70年才有彩电 而真正普及是在90年代

另外49年开国大典 外国拍的有彩色版
即使现在电视行业 发达国家已经是720P1080P高清时代了
而我国还只是1080I 及480I的时代
国内 国外不一样的

❹ 欧洲哪个国家倒退最快,从富裕到一贫如洗仅用了二十年

欧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裕的洲了,全球被公认的发达国家有23个,欧洲国家就占了近一半,而且纵观世界近代史,欧洲的列强国一个个都称霸世界,如英法德等国掌握世界长达300年之久,有的国家居安思危至今在世界上还保有话语权,而有的国家却一直在倒退。

塞尔维亚就是如此,作为欧洲曾经非常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鼎盛时期让欧洲很多国家都十分羡慕,可是不到二十年时间,便被打成了内陆国,如今穷的响叮当。

除此外,塞尔维亚的发展还受到克罗地亚的压制,南斯拉夫第一次解体后,克罗地亚最先独立,而且分得面积最大一块,可以说属克罗地亚受益最大,随后又很快加入欧盟、北约,经济发展极快,克罗地亚又一直与塞尔维亚不和,在国际环境上,塞尔维亚都处境艰难。

如今的塞尔维亚成为整个欧洲最为穷困的国家,人均GDP在欧洲也是垫底位置,而塞尔维亚的倒退,也堪称欧洲最快,用了不到20年时间,又受到压制,恐难再发展起来。

❺ 飞利蒲是那个国家

荷兰
18世纪:一切从灯泡开始
如同一名百岁人瑞一样,飞利浦已经足足跨越了三个世纪。这家世界闻名企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1年,荷兰机械工程师在荷兰Eindhoven的一个前鹿皮工厂开始生产碳灯丝光源。在他最早的主要客户中,有一些早期的电力公司,他们在自己的能量供应合同里包括了光源的提供。这些公司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较高的标准,使得年轻的飞利浦一开始就在质量方面得到了严格的监控。
1908年是飞利浦进入世界市场的第一年,开始生产金属钨灯丝灯泡。1913年钨丝的充气“半瓦”灯投入市场,1915年的小一点“Arga”光源紧随其后,当时飞利浦的口号是“我们有适于每种应用的光源”。 1914年,公司建立了研究实验室,以研究物理、化学现象以促进产品创新。这可以称得上是它的产品创新的标志,因为紧接着第二年,飞利浦公司便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业务拓展到了汽车车灯、探照灯、剧院照明灯等各种产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飞利浦先后进入了美国、法国市场,并于1919年进军比利时市场,到二十年代已经成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碳丝灯生产者之一。
从这个时代开始,飞利浦开始用专利权保护其发明创造,并吸纳X射线辐射和收音机做为公司新的奋斗领域,这标志着飞利浦的产品开始向多样化发展。1918年,飞利浦生产了其第一个医用X射线管。1925年,飞利浦步入电视开发的最初尝试。1927年,飞利浦开始生产收音机,仅仅一年之后,飞利浦不仅使收音机的产量达到了一亿台,而且在美国开始生产医用X射线设备从而进入了医疗器材领域。

20世纪:战后的“飞”速度
从十九世纪末到整个二十世纪,家用电器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四五十年代,家用电器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直到1941年二战爆发,才减慢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幸亏战争结束后,整个欧洲的人们更加重视科学,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飞利浦在二战后也将主要精力也投入到了更贴近人们生活的家用电器的开发。
60年代是全世界电视开始普及的时代,飞利浦参与了CCDs等重大发明。在电视画面的记忆、传输及再生技术的研发上,也有专门的研究。到1963年,飞利浦发明了袖珍式磁带放音机,使人们能更方便的收听广播节目,也为以后的WALKMAN袖珍电器的研制开启了思路。
时间进入20世纪七十年代,飞利浦激动人心的新产品和思想层出不穷,在照明技术方面的研究对新的PL、SL节能灯泡做出了贡献;在图像、声音、数据的生成、存储及传输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导致镭射光盘及光通信系统的发明,并促成了Compact Disc子公司的成立。
到了八九十年代,飞利浦产品的开发朝着娱乐、生活、实用等多方面发展,飞利浦在80年代开始制造CD光碟,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并为以后的VCD、DVD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到了世纪末,飞利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科技、高尖端领域的产品。尤其是电脑芯片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其他公司在电脑领域的垄断地位。

21世纪:76,000项专利
今天,飞利浦的研究实验室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之一。它在6个国家(荷兰,英格兰,法国,德国,中国和美国)设有实验室,并有约3,000名员工分布在世界各地。而飞利浦研究实验室的发明水平可以从袖珍光盘、CD-ROM 的普遍使用和DVD产品的迅速推出上反映出来。
从电子工程、物理、化学、数学、信息技术和软件,背景广泛的科学家们在飞利浦研究实验室里密切合作、彼此影响、拓宽思路,达到了优势互补的效果。同时也为这个团队朝着更加国际化的方向注入了活力。 今天在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街头都可以轻易看到PHILIPS的商标。
飞利浦研究实验室与其各产品部门紧密协作,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并在许多领域取得重要专利权。到今天为止飞利浦共有76,000项专利,它们保护了公司技术的技术成就,使飞利浦能够与其他公司交换技术成果。同时,飞利浦研究实验室也是外部科技的一个窗口。
当然,出于对市场的考虑,公司研究工作中约有三分之二配合飞利浦各产品部门活动开展。其余三分之一则是探索性研究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飞利浦研发部的成果达公司总销售额的7.3%左右就可以看出它对研究的重视。
回想当年荷兰菲利浦父子创建公司的时候,飞利浦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家族企业。不过机遇总是为有创造性的人们所发现,菲利浦父子敏锐地注意到全球灯泡需求量急速增长的情况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从灯泡到照明产品专家,然后是收音机和医疗器材,接着就是充满时代感的高科技产品。综观飞利浦的发展历史就像在看一部世界科技发展史,好的品牌总是与时俱进。就这样,在不断的创新中,一个世界性的品牌就悄悄诞生了

❻ 英国有七千户家庭都还在看黑白电视,难道他们买不起彩电

在许多驴友们的心目之中,欧洲一直都是心目之中的向往之地,都希望有机会能够去欧美国家旅游观光!其中英国,更是受到了广大驴友们的追捧。英国位于欧洲大陆,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今欧洲的四大经济体之一。

在英国,不仅仅有着发达的商圈,在英国有着许多百年老店,来到这里你可以感受历史的沉淀。来到这里,你可以尽情的享受阳光,享受蒙蒙细雨,红色的电话亭,红色的双层巴士,大本钟更是勾勒出了一份英伦风情,让人向往不已!

有机会的话,你愿意去英国旅游观光吗?

❼ 1960年到1970年的电器类(比如说冰箱,空调,电视,广播等等)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1)William Beale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首次在斯特林冷机中使用自由活塞技术,自由活塞型斯特林制冷机(FPSC)的特点是利用气动技术进行膨胀制冷的,即通过气体压力差和弹簧控制推移活塞的运动,而不在膨胀机部分使用电机。采用直线电机驱动压缩机,利用气体轴承和板弹簧支撑内部的运动部件。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无油、运动部件少、可靠性高、低噪音、低振动、不易磨损、寿命长、制冷量方便可调等优点(2)上世纪30~60年代,以削减空调设备装机容量为主要目标,以小冷机带动大负荷的冰蓄冷阶段。主要在一些周期性使用、供冷时间又很短的建筑物如教堂、体育馆、会堂中采用,旨在降低初投资。(3)60年代电视技术高速发展,到60年代末,彩色电视广播开始在英国播放,同时,可移动的电视机开始销售。在美国,90%的家庭都有了电视机。当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全球有6亿观众在观看。上图展示的是当时时髦的电视机。这台电视机有5尺7寸高,它上面部分是可以旋转的,因此观众可以任意地旋转这个23寸的黑白电视向想要的方向。这套电视当时要1250美元才能买到,相当于现在的6000英磅。70年代初,英国发放了一千六百万个电视许可证,电子调频技术引入到电视机中,同时录像带技术的竞争的也因索尼的Betamax系统(1975年)和JVC的VHS技术(1978)的出现而开始。(4)调幅(AM)广播始于1920年,调频(FM)广播始于1940年。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短波广播得到快速发展。进入70年代,FM广播迅速崛起,广播的音质显著提高,深受广大听众欢迎。1983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央、省、有条件的地市和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针,把广播带进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进入90年代,广播受到了电视的严重冲击,为摆脱不利的局面,在声音节目制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方面为吸引听众参与开办了对话节目;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听众群,开办了不同的频道,如交通广播、经济广播、文艺广播等。节目内容方面的这些创新,促使广播听众大大增加,广播又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此同时,在节目播出手段上,除了地面广播以外,又相继出现了卫星广播、网上广播等,广播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❽ 电视机是谁发明的

电视的历程 一、“用电来看东西”——电视大事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用电来看东西”是许多科学家的梦想。为此,他们进行了卓越的努力。那时,他们还不知道他们要发明的东西叫电视。 回顾电视的发明历程,我们发现:电视不是某一个人在某一天突然发明的,而是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几十年的劳动成果。 以下是电视发明的大事记: 1844年,有线电报: 1844年5月24日,美国人塞缪斯·莫尔斯用电码从华盛顿特区向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传送了一句话:“上帝究竟创造了什么”。两地之间架有铜线,相距只有20英里,但从此开始了现代通讯的新纪元。 1895年,无线电报: 1864年,苏格兰人马杰姆斯·克拉克·克斯韦尔提出了电磁波存在的理论。1888年德国人海因里希·赫兹在实验室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所以,电磁波振动的频率是以“赫兹”命名的。我们今天叫它无线电波。 意大利人古力英·马可尼自己制作了一套产生无线电波的装置,1895年成功地发出了无线电报,激起了人们对无线电前途的极大热情。 1906年,无线广播: 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J·安布罗斯·弗莱明发明了电子管。1906年,美国人德·弗雷斯特将弗莱明的二极管改进为三极管。当年圣诞之夜,行驶在大西洋上的轮船报务员从无线广播中接收到了圣诞歌曲,这是R·A·弗森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发出的。电子管后来为晶体管所代替,使接收机体积更小,性能更可靠。 1922年底,美国已有500多家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家庭收音机售出达200万台之多。至1930年,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广播电台。 1935年,E·A·阿牧斯特朗发明了一种不受雷电干扰的无线电广播——调频广播(FM),它也可用来发射电视信号。 1925年,机械电视系统: 1925年10月2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利用其发明的机械电视机,成功地进行了发射和接收电视画面的实验,由此被后人称为“电视之父”。但在他以前,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为他的机械电视系统奠定了基础。这些科学家是:发现化学元素硒的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明硒元素光电效应的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明机械扫描罗盘以解决图像传送问题的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夫、发明电子显像管的俄国教授鲍里斯·罗津等等。据统计,从1919年到1925年,各国科学家提出的有关电视的发明专利申请达100多项。 192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使用有线方式传送电视节目,播出了当时的联邦商业部长赫伯特·胡佛的演说。1932年,英国科学家休恩伯格发明了电子电视摄像管。1921年,年仅15岁的美国男孩P·T·法恩沃斯向老师展示了他的电子电视系统草图,9年以后,他取得了电子电视装置的专利。电子电视很快地取代了机械电视系统。 1936年,电视台: 1936年11月2日,是电视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播出电视节目。我们通常把这件事看作是电视的发端。30年代建有电视台的还有前苏联和美国,都在1939年。但同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阻碍了电视的发展。战争结束后,电视事业迅速进入繁荣时期。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波兰、意大利、墨西哥、古巴、阿根廷、委内瑞拉、加拿大、多米尼加、日本、菲律宾等国纷纷在1949~1953年之间建立了电视台。 1954年,彩色电视: 电子电视的第一代是黑白电视。从20年代至50年代,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致力于研究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进入60年代,日本、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前苏联、英国也开办了彩色电视。到1991年,全世界169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50个建立了电视台,其中142个播出彩色电视,包括中国。 1958年,中国电视: 中国的电视起步于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播出。早期的电视节目非常简单,大多数是新闻片和纪录片,所以,有些人叫这个时期为“新闻纪录片时代”。电视观众也很少,因为电视覆盖率极低,开始的覆盖面只有北京的一半,而当时全北京只有50架电视机。没有人知道电视播音员是谁,在那个时代,也没有电视明星。 中国电视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使电视终于有了飞速发展的机会。1980年,全国有电视台38座,到1990年,则有了509座。1980年,全国平均每100人只有0.9人有电视,但到1990年,平均每100人中有16个人有了电视机。1995年,电视台已达到837座,中国有电视机的人将近3亿。现在全国约86.2%的人口可看到电视。远不象50——60年代,大部分人都看不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1962年,卫星和电视广播: 当用微波技术进行远距离传送时,电视播出常常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所以,在60年代以后,各国利用通信卫星传送电视节目。1962年7月10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通信卫星“电星一号”,将电视节目传送到大西洋彼岸。 1964年国际卫星通信组织成立,于4月6日发射了第一颗国际商用同步卫星“国际通信卫星1号”,为北美和欧洲之间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一些专家指出,“国际通信卫星1号”标志着世界正式进入了卫星通信时代。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电视通过卫星转播了登月实况,全世界大约有47个国家和地区的7.23亿人观看了这次卫星电视转播。 从1984年起,我国也开始发射卫星,或租用国外卫星提高电视覆盖率。到1990年,中央电视台一、二套节目由国内卫星传送,教育电视台一、二套节目由租用的国际通信卫星传送。同年4月,中国还替亚洲通信卫星公司发射了“亚洲一号”卫星。1992年10月1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通过“亚洲一号”卫星正式播出,节目可传送到港澳台地区。1996年,全国除中央电视台外,有17个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上了卫星。 今天,新的发明层出不穷,对此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所以我们简直无法想象那时的一项发明给人们带来的震动、惊讶和狂喜。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当地的一家报纸写道:“相隔数百英里的人,可以立即互相交谈,这种石破惊天的大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简直就不能相信”。当时,许多人围住办公室,他们保证“不出声,不拥挤,不在乎是否看得懂,只想看一眼,然后告诉别人说他们看过电报机了”。1858年,当大西洋海底电缆连通了美国与欧洲时,纽约竟爆发了盛大的庆祝游行,出现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首次正式播出电视节目时,演员为庆祝电视诞生唱出一首《电视之歌》: 这奇妙神秘的光束, 是关于我们的故事。 这里的声音和图像从空间传向你 带给你一片惊喜和新奇…… 人们普遍相信,电报、广播的发明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进而改变世界。正如莫尔斯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以后,这个国家的地表上,将布满‘神经’,用闪电的速度传输各地发生的事情,整个国家的人仿佛近如毗邻”。 走过有线电报、无线电报、无线广播、机械电视系统、电子电视、彩色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历程,我们前辈的“用电来看东西”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不仅如此,电视还大大缩短了空间、时间的距离,我们真的“近如毗邻”了。 二、没有电视的日子 今天,看电视成了象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于是,我们几乎忘记了没有电视的日子。 在没有电视的时候,我们从广播、报纸中阅读新闻,我们依靠电影、杂志等媒介来获取娱乐。那时,生活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没有那么多信息需要知道,没有那么多明星引起我们的关注,也没有那么多娱乐让我们高兴,当然,也没有那么多电视剧让我们感到烦闷或无聊。 在一些偏僻的山区,至今仍没有电视机。1991年我就走访过这样的村庄。整个村庄只有两台电视机,但只是摆设。因为打开电视机,人们只能看到“雪花”,不能看到图像。电视信号还不能到达深山里的村庄。但人们如此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村里的有线广播维修员,是个30岁左右的小伙子。每天,他坚持收听有线广播,将海湾战争的新闻写在村口的木板上,还根据战况的变化修改他的“海湾战局图”。在采访村里的孩子们时,我惊讶地发现,他们都知道“海湾战争”。 这个村庄没有电视,但通过有线广播和报纸顽强地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可惜所有的新闻都是经过这个维修员筛选的。我想如果有机会看电视的人,都希望自己亲眼看到那些新闻,需要选择的时候由自己选择,而不是别人代替自己选择。但当自己不能看新闻的时候,有人告诉你新闻就很不错了。 我也见过没有电视、同时又很封闭的山寨。1992年我去过这样一个山寨,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的眼睛。山寨里过着很原始的生活,没有电视、广播和报纸。一些孩子看见我们嘀嘀咕咕,然后大声喊:“他们是美国人”,“美国人是敌人”,“把他们打出寨子”。我们就在乱石纷飞中离开了这里。“美国人是敌人”,这还是五十年代冷战时期的口号,中美关系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他们一无所知。同一年,我在上海遇到了一个戴着“随身听”的中学生,他告诉我,他要去美国留学。同一国家同一时代的孩子对美国的认识就是如此不同。 1996年5月我到河北山区的一个村庄去采访一位17岁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他正放假在家。我们一行人随他下田。空旷的山野,贫瘠的土地,极远处隐隐传来开山炮声使我感到到了另一个世界。但回到他家,电视正开着,我突然觉得我还在原来的世界上。我们所熟悉的敬一丹、赵忠详、倪萍正在电视上侃侃而谈,家里墙上贴着港台歌星的照片……正是电视把我们连在了一起。男孩对我们说,他特别喜欢看中央台的新闻节目、“军事天地”和河北台的“国防一刻钟”。 如果电视的人口覆盖率是86.2%的话,那么,我国还有约24%的人口,也就是说,至少还有3亿人还在过着没有电视的日子。没有电视,就没有信息的迅速传播,没有新观念的冲击,也缺少教育、经济、合作、交流的机会。对青少年来说,电视是一个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渠道。我们几乎无法估量电视对生活的巨大影响。在现代社会里,是否能把自己放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寻求发展,可以使人有完全不同的命运。 无论电视有多少缺点,我们都不能再过没有电视的日子了,除非我们发现了比电视更好的传播媒介。 三、电视的未来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描述有关未来电视的技术发展。这些技术有的正在试验之中,有的则已发展成熟。 ◆电缆电视 有时我们也称为有线电视。它是由共用天线系统演变而来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电视传播网络。科学家开始研究电缆电视,主要是为了解决山区、边远地区的电视接收问题。在这些地区,也包括城市里高楼林立的地区,电视屏幕总有“雪花”或“横竖道”,使人们不能看清楚图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使用较好的接收天线,接收无线电视信号,再用有线方式同我们家庭里的电视机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电视网络。50、60年代,国外就进行了有线电视的试验。70年代发射了同步通信卫星以后,有线电视就可以通过卫星传送电视节目了,这就大大增加了传送的节目套数。为了看到这些电视节目,没有接收问题的家庭也申请加入有线电视网。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验有线电视。到1992年的时候,我们还不太能接受这种收费的有线电视。那年的北京观众调查表明,近40%的观众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每月多花5、6元钱看有线电视。但今天,我们已经看到,如果有条件的话,很多家庭都愿意加入有线电视网,到1996年底,有线电视网的用户已达到5000万,当然是为了看到更多的、更好的电视节目。 ◆图文电视 图文电视是从70年代开始研制的新技术,在欧洲最为发达。刚开始研制图文电视,是为了那些没有听力的人能够收看电视。研究者设想利用电视扫描的间隙传送文字和图形资料,使失听者也能顺利地理解电视节目。也就是说,在电视播出的一组节目后面,同时有另一组节目也正在播出,如果你有图文电视的解码芯片,你就可以看到这组节目。接收图文电视需要特殊的接收装置。 与电缆电视的发展一样,图文电视的发展逐渐背离了它的初衷。它的确能解决失听者看电视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利用这种技术大大扩大了画面内容和服务范围。图文电视提供新闻、娱乐活动消息、体育比赛结果、天气预报、股市行情、旅游服务、购物信息、节目预告、交通信息等。观众收看图文电视,就象阅读报纸杂志一样,可以自由选择看哪一“页”。图文电视的单位也是“页”。英国、德国的图文电视大约300页,荷兰、意大利大约900页。 我国中央电视台在1994年11月28日开始正式播出图文电视节目。目前已经有中央台1、3频道、北京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以及浙江、四川、山东、广东、辽宁、吉林等地的广播电视信息中心的图文节目开始播出。现在我们还不大知道图文电视,原因之一是还没有生产出更好的图文接收装置,使图文电视难以普及。但是,据专家预测,图文电视在未来是有发展前途的,因为它大大扩展了现有电视的功能。 ◆高清晰度电视 进入70年代,一向喜欢在技术领域领先的日本人开始预测电视的发展方向。电视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他们认为,电视应该看起来更清晰、细腻,用技术用语表达就是:要有更高的分辨率,最好与我们看实物的感觉一样。他们相信,他们的高清晰度技术将代表全世界电视发展的方向。 到了90年代,高清晰度电视在日本研制成功,日本人开始享受高品质电视,并试图将它推向世界市场,想把它变成世界性的标准。纯粹是出于利益考虑,欧洲各国等拒绝了日本的推销,开始自己研制高清晰度电视。但这种拒绝给美国人、欧洲人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他们在想,当电视观众在看电视的时候,是画面品质更重要,还是电视节目内容更重要?当画面品质达到一定标准时,还有没有必要再用高技术来发展画面品质? 关于高清晰度电视有很多争论。一种典型的观点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教授尼葛洛庞帝提出来的。他说:“看电视的时候,你会抱怨图像的分辨率、屏幕的形状或画面的质量吗?大概不会吧。如果你有什么抱怨,一定是对节目内容不满意,比如你会抱怨,空有57个频道,却没什么可看的。”所以,尼葛洛庞帝认为,电视的升级换代,如果仅仅是为了影像的精致化,而不是为了节目的艺术性,那就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基于这种考虑,他在他的著作《数字化生存》中指出:“高清晰度电视是个笑话”。 那么,电视的前途在哪里?尼葛洛庞帝提出,电视的前途是研制和发展数字电视。当然,日本已在研制高清晰度电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想放弃是很困难的。但欧洲共同体在1993年已经决定放弃研制模拟技术的高清晰度电视的计划,以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数字电视 什么是数字电视?从外表看,数字电视有更大的屏幕,更清晰的图像和高质量的声音,而且特别薄,相当于现在电视的十分之一,可以挂在墙上。数字电视的工作原理与以往的电视完全不同,从节目制作到信息传输、接收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彻底更换电视设备。那么,这么大的代价仅仅是为了得到更大的、更清晰的屏幕吗?尼葛洛庞帝说明,当然不是。他提示说:“理解未来电视的关键,是不再把电视当电视看待”。未来电视最重要的特征是:电视将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或者说,数字电视就是计算机化了的电视,即“电脑就是电视”。 既然电视就是电脑,那么,数字电视就有了电视和电脑的双重功能。利用数字电视,可以看电视、录像、电影,也可以使用电脑、互联网、联网电话、电子信箱、电脑游戏、家居购物等。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描述了这种新型电视:每天六点钟有晚间新闻,但电视能在你需要的时候传送给你;电视还可以专门为你编辑,你喜欢什么新闻,你就可以得到什么新闻;如果你想欣赏一场球赛,你可以选择观众席上的任何位置的角度来欣赏;大多数电视节目,不需要我们记住它们的播出时间,我们可以在想看的时候将节目下载到电脑中,就象我们在看报纸或书籍,可以随意浏览,可以调整观看次序一样,不受时间和日期的限制……以往电视只是由电视台向观众的单向传播,而数字电视则是一种交互式传播,观众可以享受大量的综合信息和娱乐服务。 数字电视离我们还有多远?1997年4月4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为四大电视公司(ABC、CBS、NBC与FOX)免费发放了数字电视的广播经营许可证。到2006年,美国全国将取消旧的电视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现在的2.7亿台电视机8年之后将成为垃圾。我国在什么时候能普及数字电视,这还是一个未知数。有的专家提出需要一段时间过渡,即采用一种接收装置即可接收旧的电视系统信号,也可接收数字电视的信号。也有的专家提出了“钱”的问题,的确,发展数字电视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场正在发生的革命,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电视的未来至今没有定论,仍然是个大有争议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60年代那哪些国家电视普及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路有节点 浏览:835
新明锐电路图 浏览:556
维修视频教程全集高清 浏览:451
旧房翻新怎么做才不变色 浏览:830
巨野家具哪里有处理的 浏览:106
12v锂电池充电电路 浏览:933
金山区家具哪里有 浏览:50
单火线取电电路图 浏览:806
洗衣机脱水桶皮碗维修视频 浏览:269
莱岸家具 浏览:211
苹果7指纹坏了维修多少钱 浏览:971
水杨木家具 浏览:77
delsey售后维修地点 浏览:89
苹果手机翻新怎么办理 浏览:432
东成电锤不冲击的维修视频 浏览:992
海棠实木家具4门多少钱 浏览:876
上海买家电哪里买 浏览:16
哪些地图可以搜到商家电话号码 浏览:239
太太乐晾衣架维修电话 浏览:577
超高速电路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