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电大全 > 德国人怎么看钢琴家电影

德国人怎么看钢琴家电影

发布时间:2021-02-23 13:00:55

1. 如何评价电影《钢琴家》

网上很多人都带着意识形态和有色眼镜去看待这部影片,总把本片的主题,局限在钢琴家为纳粹军官弹奏的那短短几分钟,还对这个情节进行一大堆装B的评论,什么“控诉纳粹”了,什么“虚伪的人道主义”了,什么“人性光辉”了……自以为是、故作深奥的说法比比皆是。

实际上,这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电影所讲述的,不过是犹太钢琴家斯普尔曼遭受纳粹迫害的事迹。

这是一部客观、冷静、不带意识形态的电影。

然而这个故事却很讽刺,与雪中送炭形成1:1比例的是自私自利。

而这,就是“乱世”,每到这种时刻,什么样的人种都会有。

斯普尔曼在友人的帮助下多次死里逃生,最终重获了自由,可是在向他伸出援助的人当中,并非全是好心人和难友……

第一次救援他的,是一个勾结纳粹迫害同胞的犹太败类。你以为光靠几个纳粹、而没有“某些”人的“鼎力协助”,屠杀行为那么容易就建立得起来吗?

第二次救援他的,是几个波兰人。在那些波兰人中,有像那对夫妇一样的热心人士,但也有卷款逃跑的卑鄙小人。波兰作为二战中第一个被刮分的欧洲国家,此前它的好战程度不亚于纳粹德国,以致自食其果。波兰曾在捷克斯洛伐克受到纳粹侵略时趁火打劫,而被苏德联合入侵沦陷后,波兰又积极参与了对犹太人的迫害。现在一谈到屠杀犹太人的问题,人们总是极力地把所有罪责统统推到纳粹身上,可实际上,二战时期,波兰、法国、匈牙利等国家,可是很讨好地配合着纳粹的屠杀行为。其中波兰人也搞了个叶德瓦布奈惨案。

第三次救援他的,是一个纳粹军官,他的名字叫韦恩。很多人看了本片后总会惊讶:这件事可能发生吗?这没什么可能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历史上斯普尔曼并不是韦恩唯一救助过的犹太人,二战期间韦恩利用自己的职务保护了一些人,但在战后他的命运却很悲惨,因为德国军人的身份入了狱,斯普尔曼等人曾和苏联方交涉想要营救他,但苏联出于政治考虑予以了拒绝,韦恩最终于1953年死于狱中。韦恩并非一个狂热的纳粹份子,他救助斯普尔曼,只是他想这么做,与彼此之间是什么“德国人”、“波兰人”、“犹太人”没有关系,而他之所以叫斯普尔曼弹钢琴,也只是因为他喜欢音乐而已,实际上根据斯普尔曼本人的回忆,韦恩对他的帮助并不止是影片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但导演波兰斯基显然没有打算煽情,对韦恩的这次救助,既没有塑造成“醒悟”,没有描述成“壮举”,而只是述而不评而已。可惜,很多人总是很装B地去看待这个情节。

人性与一个人是哪国人、哪个党派的人没有太多关系。

二战期间,除了辛德勒和韦恩,还有一个德国人也曾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数十万中国人的生命,他的名字叫:约翰·拉贝。

他是一个真正的纳粹党员,每当日本鬼子来到难民营前耀武扬威时,拉贝就拿出那面纳粹德国的国旗和对方交涉,日本鬼子们见了后就会避退三舍,从而避免更多的中国难民遭受残害。近30万个中国难民就因为这面纳粹旗帜艰难地生存下来。

拉贝从来没有干过坏事,尽管,他是纳粹。

然而,拉贝最终同样很不幸,他并没有因为他的善良而获得相应的回报,最后几年,他穷困潦倒,没有一个自由民主的西方人愿意搭理他。他所拥有的财产,只是南京人民寄给他的几千美元——南京人民从来没有忘记他。

拉贝、韦恩、辛德勒等人的事例说明了,一个人的好坏,与他加入什么党派无关,与他处在什么环境、受到什么教育有关。

即使在“民主自由”的今天,培养一群纳粹,也只需要五天(详见《浪潮》及其真实的历史原型)。

PS:二战结束后,斯普尔曼曾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书本出售,但很快就被禁掉了,原因是书中揭露了不少犹太人和波兰人参与了大屠杀,波兰和苏联政府认为这不“和谐”,不利于社会主义团结,于是就把书给“和谐”了。

2. 《钢琴师》这部电影中犹太人为什么不装成德国人逃亡呢

可能抄在我们看来外国人,至少欧美人都是一个样子,可是具体的特征细节他们却能很容易的区分出来。而且逃亡过程中最最需要的是身份证明,不然一遇到检查就会身份曝光。在犹太人被送去其中营之前,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所有的犹太人被登记在册集中到固定的街区进行封闭管理。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没有假的身份证明逃亡以及好的逃亡路线是很困难的。

3. 电影《钢琴家》里,主角遇到那个德国军官的时候,弹给他听的那首曲是什么.

斯皮尔曼弹奏的肖邦的g小调《第一号叙事曲》,取材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这是关于反抗的题材。但是请注意,电影和原著在这里是不一样的。

4. 电影钢琴家里有一段画面是:德国人从犹太工人里拉出几名犹太人,让他们趴下,然后一个德国人挨个对着他们

我估计这些被枪毙的人是这群人中条件不行的人,比如说个子矮,年纪大,干活不行,总之,肯定是德国人看着不顺眼的人

5. 钢琴师这部电影好看吗

这部电影是讲述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记得是在大二的时候看过。片子大概要三小时,我看的忘了时间,直到寝室熄灯电脑自动关闭,但第二天还是看完了。当时失眠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看。纳粹、逃亡、男人、女人、那个世界、离我太远,却又很近。我只能任凭自己跟着主人公一起逃亡,在那里除了活着。其他什么都失去了意义,让正处于感情脆弱期的我获得了救赎。很感激为这部片子付出努力的人们。
看过一本好书,感到心灵的震撼
看过一部电影,感到无比的纠结
人性的光辉,总是在泯灭是闪现
----纪念我最爱的关于二战的影片<钢琴师>
灵动的手指如精灵般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自由跳动,神奇而美妙的音乐缓缓流出,充斥着耳膜,净化着心灵。我们的钢琴师优雅的沉浸于钢琴的艺术之中,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在忽然的爆炸声中终止了,拉开了残酷战争的序幕。
温暖的大家人,开始为了藏钱而展开了争论。然而谁又知道,能够这样争论还是幸福的。被迫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后,真正的恐怖开始了,而钢琴师的爱情事业也随之冰冻了。面对一层层长高的围墙,面对没有缘由的枪毙,面对饥饿,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生之为何呢?那个在街上不停的寻找丈夫的妇女,那个被钢琴师从墙洞里拽出来却已经死去的孩子,那个活生生被扔下楼的残疾人,那个只问了一句“去哪”就被杀死的女人,那个不停自责杀死亲生婴儿的母亲,那20元买来分给大家吃得一块糖……
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我都是不自觉地用手捂住了嘴,这是为什么呢,同样都是人类,有没有说的清楚德国人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他们呢,这是为什么呢,勒令内心正遭受无限恐惧的犹太人跳舞难道就真的那么好笑吗,枪杀无处可逃的犹太人就真的那么令他们快乐吗?我以为整部影片就是这样了,可是,高潮在我意料之外展开了。面对救命的一瓶罐头,钢琴师仍旧用虚弱的手想办法把它敲开,当罐头掉在地上,一位德国军官的脚出现在眼前时,是面对死亡恐惧,钢琴师的生命似乎停在了这里,必死无疑了吧
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桌上的照片,即使在战场上,依旧给人温暖的全家福,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将食物拿给我们的钢琴师,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坦然地说“我们投降了”,我永远也忘不了德国军官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钢琴师,说他还有更暖和的。他做的这一切,都不是想要报答,甚至他还以为自己会有机会再从收音机里听到钢琴师的音乐。
我哭了,因为钢琴师的命运在人性的美丽下得以长久,音乐可以继续了。我哭了,原来即使亲人离散,即使惶恐害怕,在陌生人之间依然有芬芳的人性在,在感动着我们。我哭了,我为钢琴师美好的命运而哭,为德国军官善良的人性美而哭,我为我生存的世界有芬芳的音乐而哭。我再次以为影片该结束了,然而我又错了,影片还没有结束。 战争结束后,苦难的人们得以解脱,我的心情似乎有些好转,但是当德国军官在一群俘虏堆里,忽然站起来抓住说自己救了钢琴师,说要找钢琴师救他的时候,我的眼泪奔涌而出,军官的话依旧重复着,然而俄国的军人依旧以残酷的对待俘虏的方式拽住他。任凭他怎样的追求也许并不现实求生希望。这就是战争,犹太人刚刚受完罪,德国士兵反过来是同样的遭遇。
钢琴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录音室里优雅的钢琴师在弹奏钢琴,那个人告诉了德国军官的遭遇,然而命运多舛,虽然做了努力,仍然没有得到最圆满的结局。片子结束后,很长的一段钢琴,双手在琴键上,精灵般的跳动。结尾的字母居然告诉我这部片子的故事是真实的,而德国军官死于俘虏的服刑期间。我的泪不自觉地大滴的掉下来,这并不是一个反映战争的编出来的故事,而是真实的事情。战争使人恐惧,然而人性却又让人看到希望。结局并不都是美好,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然他变得不那么残酷,我们依旧有音乐听,依旧有如此感人的故事留给我们不是吗?然而有的人却把德国军官的死归于他救了一个犹太人也不能弥补他杀害很多犹太人的事实。我想说的是,不要这样好吗,无论让多少德国士兵死,都赎不了这个罪,这个罪不是他们犯的。只是让我们把这位美丽的德国军官的死归为战争的不幸吧,这样他的死才似乎有些价值。真希望有天堂在。

6. 电影《钢琴师》里那个德国军官最后的结果如何

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没救成威廉霍森菲尔德,他1952年死在了战俘营,很可惜,他曾救过50多个犹太人。

7. 怎样评价《钢琴家》中最后救主角的那个德国军官

德国军官死在战俘营
应该不是导演安排
整个电影应该是真实事件改编
德国军官内的死是历史事实容。
这个好心的德国军官,既表达了导演对战争的痛恨,也表达了战争中,不论是被侵略者还是侵略者中的一部分,都是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同时也挽回了点德国军人的颜面

8. 被称为人生必看电影的《钢琴家》,是否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

影片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斯皮曼内生于1911年,从小就显容露出钢琴天赋,几年后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场个人演奏会在欧洲音乐界得到高度评价。回国后成为波兰最年轻的钢琴家之一。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作为犹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他的父母、亲戚相继被送到集中营。他被迫开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帮助下四处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阴影时刻相伴。直到一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被他的钢琴曲打动,决定冒险保护年轻的音乐家。在他的庇护下,斯皮曼苦撑到二战结束。他将这段经历写成小说《死亡的城市》,于 1946年出版。但由于书中描写了波兰犹太人对当时苏联的不信任,遭到苏联查禁。直到90年代,这本书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琴家》在美国重新发行,一举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9. 一个电影,讲的是犹太人,主人公是一个弹钢琴的男人,有德国人,美国人,柏林墙,特别悲惨的一部电影。

钢琴家 The Pianist (2002)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编剧: 罗纳德·哈伍德

主演: 艾德里安·布洛迪版 / 托马斯·克权莱舒曼 / 艾米莉娅·福克斯 / Julia Rayner / Jessica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语言: 英语 / 德语 / 俄语

上映日期: 2002-05-24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怎么看钢琴家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志高售后维修中心 浏览:370
天猫安装家具服务码在哪里 浏览:72
石家庄市哪里有二手家具市场 浏览:932
七台河勃利县家电维修 浏览:983
折叠自行车踏板轴掉了怎么维修 浏览:584
从家电维修转行买家电 浏览:890
连云港天梭表维修中心 浏览:745
全车喷漆多少天可以翻新 浏览:291
为什么家电网上的 浏览:672
威海苹果电脑官方售后维修中心 浏览:56
如何形容传统名贵家具 浏览:338
家用电器脚架 浏览:298
广州尚豪家具 浏览:104
鸡西旧家电市场在哪里 浏览:330
卫生间插座不带防水罩怎么办 浏览:941
防水喷罐多少钱 浏览:690
爱仕达售后厦门维修点查询 浏览:43
11件套家具都有哪些 浏览:983
河北香合市双叶实木家具如何加盟 浏览:216
平台地砖下防水层用什么好 浏览: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