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ST C与国军标哪个质量等级高
根据用途,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可分为: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做宽改级和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两类,两者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
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
元器件的质量等级与其生产过程执行的规范是密不可分的,规范要求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决定了元器件质量等级的高低。在大多数军工产品中采用国产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分为:(七专)7905、(七专)8406、(七专)840611A(半导体分立器件)、(七专)补充技术协议、国军标(GJB)等五种。
前四种可以认为是四种质量等级,而国军标由于参照采用了美国军用(MIL)标准,其质量等级的分类方法比较复杂,器件分为3~4个质量保证等级(简称质量等级);元件分为有可靠性指标的和无可靠性指标的两类,对于有可靠性指标的元件可分为若干个失效率等级。
国军标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包括了:器件的质量保证等级和有可靠性指标元件的失效率等级,如表1所示。
表1国军标元器件质量分级
进口元器件的质量分级更为复杂,考虑到较多的是采用美国军用元器件及部分欧洲空间局(ESA)元器件,所以简要介绍MIL和欧洲空间局空间元器件协调组(ESA/SCC)元器件质量分级的情况。
美军标元器件的质量分级如表2所示。
表2美军标元器件质量分级
从1994年6月美国宣布对军用标准实行改革以来,表2中涉及的美军标中,MIL-M-38510已并入MIL-I-38535,而且都已改成性能规范(规范代号的字母改为MIL-PRF-,以后的数字不变,如MIL-PRF-38535C),内容也有较大的变化,例如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后,原来军用规范规定要100%做的筛选项目,允许减少甚至可以全部免除。因此,在选择和采购元器件时,必须加以注意。
这里特别要对微电路(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及混合集成电路)的质量等级作些说明,其中B级与S级是微电路的质量保证等级,此外凡符合MIL-STD-883《微电路试验方法和程序》1.2.1条规定的微电路,属于质量等级为883级的微电路。
CAST C与国军标前者质量等级高
其特点是微电路生产单位声称已按总规范MIL-M-38510及相应的详细规范进行质量控制,但未进行认证。因此,具有不同信誉的微电路生产单位,电路的质量将有很大差别。从1995年5月14日开始MIL-M-38510并入MIL-PRF-38535后,已不生产B级、S级微电路,所以现在按MIL-M-38510采购的微电路,其质量等级大多数是883级,在883级微电路中,有些元器件供应商还根据对电路不同的质量控制,分为883B和883S,但其质量等级都不如B级有保证。
ESA/SCC元器件的质量分级较有纯判规律,所有元器件都分为B、C两级,但在采购时还可选择不同的批验收试验(缩写LAT,相当质量一致性检验),由于LAT分为1、2、3类,所以ESA/SCC元器件可分为B1、B2、B3、C1、C2、C3六个质量等级。
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
当按GJB/Z 299或MIL-HDBK-217进行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时,在该标准中列出了另一种质量等级与表4-1或表4-2列出的质量保证等级及失效率等级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由于质量保证等级及失效率等级有时也可简称为质量等级,所以两者很易混淆。但只有军用级元器件才有质量保证等级及失效率等巧兆级,而对于所有元器件都有进行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这是两者是主要的差别。
2. 国军标六性指什么
国军标六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环境适应。
国军标是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对元器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标准与要求,以备对航天等部门提供优质的元器件。国军标是国家军用标准的简称,代号GJB,归口单位是中航工业301所。军用标准的定义是指满足军事技术和技术管理中的概念、准则、方法、过程和程序等内容规定统一要求的一类标准。我国军用标准主要分三类:军用规范、军用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国军标元器件条件
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在七十年代末期制订的“七专”7905技术协议和八十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生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用的主要品种。(注:“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或专线)。发展至今,已形成1万2千多条标准的规模,是我国军工产业的基石。也是目前军民融合发展的有力保障。
高可靠“七专”(“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或专线)元器军用优质电子产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部优条件:
(1)产品已鉴定定型,具有一定的产值产量,并已装备部队;
(2)适合作战、训练要求,安全可靠,维护方便,受到使用部队的好评;
(3)具有符合要求的可靠性试验数据或现场统计数据;
(4)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领先并接近或达到国际近期同类产品的水平,有内控指标;
(5)企业已执行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具备生产优质产品的必要条件和检测手段;
(6)所在省(市)电子工业军工产品主管部门和军兵种或使用单位的主管部门同意。
2.国优条件除符合部优条件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防科工委的有关评优规定;
(2)已获部优;
(3)在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4)产品的质量水平已达到近期国际水平。
3."七专"元器件除符合1、2条规定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各项技术指标符合"七专"技术条件规定,并通过技术鉴定;
(2)可靠性水平不低于同类常规元器件同等级优质产品的水平;
(3)生产线应符合"七专"制度的规定,人员、设备、材料、生产环境,技术方法等处于受控状态,具备生产优质产品的必要条件。
根据发展的趋势, “七专”条件将逐步向元器件的国家军用标准(GJB)过渡。
最早的的质量认证是七专线审查,由当时的五所数据中心审查,依据规定,必须经“七专线”及产品经过审核、批准、公布(七专目录)的产品,才可以打上“G”的标记。
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军标认证,是依据国家军用标准的认证。其认证机构是由原国防科工委授权的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它独立于元器件的生产方和使用方,所以属于第三方认证。
质量认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于元器件生产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评定:对其所生产的元器件进行鉴定或考核,合格者列入合格产品目录(QPL)或合格生产厂目录(QML)。
除了原国防科工委授权的军用元器件质量认证机构外,军工行业也可授权具有认证能力的单位按标准或法规性文件,对元器件生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考察,以及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鉴定或考核,合格者列入该军工行业合格产品目录。为了区别于由国家授权的质量认证,将军工行业授权的质量认证,称为质量认定,由于军工行业是元器件的用户,所以质量认定也可称为用户认证或第二方认证。
凡已通过质量认证,其认证条件能满足军工产品质量要求的元器件,可不再进行质量认定。凡未经过质量认证或其认证条件不能满足军工产品质量要求的元器件及其生产单位,军工行业的有关部门认为必要时可组织人员进行质量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