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市场 > 为什么现在都喜欢明式家具

为什么现在都喜欢明式家具

发布时间:2023-01-13 10:02:53

『壹』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介绍

说到家具啊兔兔是说不完的话,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西式的家具,这不兔兔的姐姐结婚了为了家具的事伤透脑筋呢!兔兔的姐姐喜欢西式的家具,可是兔兔的姐夫呢喜欢中式的家具,到底是挑选西式的家具呢还是中式的家具呢?为此两个人可伤透脑筋了呢!不知道朋友们是否听说过明式家具呢?如果没听过的朋友今天可要好好听兔兔讲讲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哦!


介绍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是江苏省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鸡翅木等进口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虽然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生产,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制作的家具最得大家认可。因此,人们公认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州明式家具,简称苏式。

明式家具的品种十分丰富。保留下来的,主要有凳椅类,几案类、橱柜类、床塌类、台架类等。此外尚有作为屏障之用的围屏、插屏、落地屏风等。

明式家具的制作技艺被称为古代家具制作技艺的最高峰。正宗的明式家具不论大小,都没有一滴胶水、一颗钉子,而是以精密巧妙的榫卯技艺来结合部件,使家具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这也是明式家具能保持百年的秘诀之一。另一个令人称奇的制作技艺是明式家具的线条弧度与人体结构相适应,人坐上去不仅舒适,还能有助于纠正身姿坐态。此外,苏州制造的明式家具也继承了江浙匠人精明细致的特点,做到了惜木如金。苏州工匠用灵巧的双手将木料巧妙套用,甚至连很小的木片都派上用场。明式家具制作年代为明中期至清早期,时间跨度200余年。经典明式家具以其材质昂贵,做工精绝,式样讲究,数量稀少而称雄。

中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时期,形成了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明式家具”。


发展过程

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条件。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复苏,社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也比元代有了较大的进步,工匠从“工奴”中,得到些许自由,在为官方服役之外,可以个人从事手工艺活动,这就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所以,明代的陶瓷、家具等手工业,都有突出的成就;并产生了我国的工艺网络全书《天工开物》和《园冶》、《髹漆录》、《鲁班经》等著作。

在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的兴盛国势之中,城市的园林和宅第建设,也随着兴旺起来。宫廷贵族、富商巨贾们的新府第,自然需要大量的家具以充其内。加之郑和七次下西洋,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了大量的花梨、紫檀等家具原料,从此南洋诸国和中国来往密切。明中期以后,花梨、紫檀等珍贵木材的进口,也是促进明代细木家具这个品种发展的一个条件。在明代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玩赏、收藏、著书和参与设计家具之风,蔚然兴起于文化圈内。这些文化名人的投入,无疑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一定作用。在明代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除普遍的情况仍是漆木家具以外,社会上开始崇尚硬木家具。追寻古朴之风,遍及南北。

明末清初,宫廷还将民间家具制作大师请进宫内制作所需家具。据清代内务府档案,雍正三年养心殿造办处木作有制造叠落式家具的记载。显然,明式家具的雕工,作为制作“第一技能”而受到古代皇族的高度重视。明式家具的雕刻精品,不少即出自宫廷造办处能工巧匠之手,做工之精到今人叹为观止。

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可以说,从五代开始,经过两宋,包括辽金。到了明代,社会经济繁荣、对外频繁交流、开放海禁、以及科技进步和文化发达,家具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家具至明代,已是品种齐全,造型丰富,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具的成熟期、总结期了。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大平板则以攒边法嵌入边框槽内,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装饰以素面为主,局部饰以小面积漆雕或透雕,以繁衬简,朴素而不简陋,精美而不繁缛。通体轮廓及装饰部件的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及用线的一气贯通而又有小的曲折变化,线条雄劲而流利。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


苏州明式家具,具有"结构严谨、线条流畅、技艺精良、漆泽光亮"等四大特点,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独树一帜。结构严谨是指家具构成都是靠卯榫技艺,注重结构的整体性及力的平衡;线条流畅是指家具外观上以线条为主,很少雕饰;技艺精良是指选料、配料、木工、打磨、漆工等每道工序均做工讲究,无懈可击;漆泽光亮是指家具上漆均采用生漆传统技艺,通过十几道工序的精工细作,达到似漆非漆的效果。

选材是设计艺匠的重要工作之一。明式家具多用花梨、紫檀、鸡翅木、铁梨等硬木为材料,也采用楠木、樟木、胡桃木、榆木及其它硬杂木,其中以花梨中的黄花梨效果最好。设计是明式家具制作的头道工序,不仅要设计造型,还包括家具的结构、雕花纹样等,其高下全凭设计师的独具匠心。


木工制作即生坯制作,其基本流程除中间的机械加工外,有划线、理线、装配、打磨四个环节。雕刻需按设计图样通过铲底、理顺边线、拉花、雕刻纹样等,做到跟脚清、花叶活翻、层次清晰、有立体感。漆工共有16道工序:打生坯,刮面漆,磨砂皮,做颜色;上头胶漆,缕砂皮面漆;缕砂皮,揩漆;推砂叶面漆;推砂叶;揩漆等。

这些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而又富有弹性,对家具造型结构、艺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木质坚硬面有弹性,且硬木是比较珍贵的木料,所以明式家具的横断面制作很小。为此,造型也就显得线型简练、挺拔和轻巧。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用髹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就可以充分显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紫檀木从深黑到紫红,有金属般的色泽和绸缎般的质感,材质坚硬、纹理缜密,适于雕刻。它是古典家具最细腻的雕制木材,雕工精美者可达到穿枝过梗的程度。可以说,明式家具中以紫檀雕制而成的优秀作品足以代表中国古典家具的最高制作水平。黄花梨木呈棕黄色或棕红色,华贵而富有耐性,具有不易开裂、不易变形、便于造型、利于雕刻等诸多优点,是与紫檀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制作家具的最优良木材。


怎么样呀,听完兔兔的上述对于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介绍,从前没有听过闻明式家具的朋友们是不是相当震惊呢?其实明式家具在中式家具行业里相当的出名呢,只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喜好西式的家具,因此对于明式家具了解得不多!明式家具的技艺可以说是相当的精湛,家具造型不仅美观,而且别具韵味,绝对不是一般普通的家具以及西式家具能够比拟的!

『贰』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及其在设计中使用了哪些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和工艺设计原理在历史上都是很出色的,雕刻工艺也是美轮美奂的,其榫卯工艺更是家具工艺的巅峰之作:

  1. 明式家具作为家具品类中的精品,其艺术韵味和设计风格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消费者的青睐。追求天然的木质纹理之美;结构严谨、装饰洗练;家具款式系列化;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明式家具独特的四个艺术特点。以后历经清朝,制作了一件又一件举世瞩目的艺 术品,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了广为人知的中国家具——明式家具。

  2.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形式,呈现出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明式家具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曲线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特色。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各种线与面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从而产生出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的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工艺水平。在选料上十分注重木材的纹理,凡是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

  3. 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圆雕以及浮雕与透雕结合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纹饰题材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围子等处,通常仅做小面积的雕刻,细致精巧的装饰反而更加引人注目 。 从明式家具散发出来的细腻感与艺术感染力中,可以明显看出,它得益于其独特文化特质的形成,同时也是基于当时的家具使用环境和家具使用者。从明式家具中,能感受到一种天然的优雅和简朴的设计理念,在构造上,它采用榫卯结构,根据不同的部位设计不同的榫卯,不用钉和胶。在选材上,喜欢天然的优质木材,由于它质感精致细腻,色泽深沉雅致,给家具注入了文化内涵。从木材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文化状态,这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家具文化现象。在装饰上,古人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类的美好意愿相结合,用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寓意将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物、吉祥图案贯穿于家具设计中,中国提倡谦和好礼,廉正端庄的行为准则,在造型上,明式家具造型浑厚冼练,线条流畅,比例适中,稳重大方。明式家具品种、门类丰富,与人们生活起居相适应,选材精细,以线形优美流畅、结构简单为特征,以科学的榫卯结构相连接,既实用又富装饰性。其丰富的内涵美,是人类共同的审美观念的升华,所以既受古人喜爱,也给予现代人美感享受。

    总之,明式家具在设计、制作中达到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那种和谐、自然、典雅的神韵透出智慧与灵性、人性化的设计特显明式家具的简洁流畅、充分反映了天然材质的自然美,是对中国古典室内环境艺术的充实、升华和发展。既有弘杨中国古典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又不乏国粹家具的祥和与宁静,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

『叁』 明式家具是以黄花梨为主要用材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定义什么是明式家具。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指出:“明式家具一词,有广、狭二义。其广义不仅包括凡是制于明代的家具,也不论是一般杂木制的、民间日用的,还是贵重木材、精雕细刻的,皆可归入;就是近现代制品,只要具有明式风格,均可称为明式家具;其狭义则指明至前清时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从王世襄先生致力于研究的明式家具是指狭义定义的明式家具。这时候的家具,尤其是从明代嘉庆、万历到清代康熙、雍正(1522-1735年)这二百多年间的制品,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艺术价值来看,称之为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是当之无愧的。

再来说黄花梨。黄花梨,中文名:降香黄檀。红木五属八类中隶属:豆科,蝶形花亚科,黄檀属,香枝木类降香黄檀。我们称为黄花梨。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们常常绞尽脑汁来辨别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且乐此不疲。我觉得不管海南的还是越南的,它都是黄花梨。正如海南人和越南人。好吧,是黄种人就行。管他是哪里来的呢。如今,越南黄花梨的价格已高不可攀了,更遑论海南的,不亲民的价格让我们望而生畏,争论也没什么意义。

回归问题,当明式家具遇到黄花梨:为何偏偏喜欢你?

现状:从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狭义的明式家具来看,以黄花梨为材质的明式家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各大博物馆、收藏家和拍卖会看到的明式家具多以黄花梨为主。例如上海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清华艺术博物馆等展出的明式家具也是以黄花梨居多。去年嘉德北京春拍、秋拍及今年纽约市场上佳士得、苏富比两大春拍,所展出的家具也以黄花梨为主。明式家具可谓黄花梨独霸天下。

如果从广义的明式家具来看,这个问题提法就比较欠妥,并非是明式家具对黄花梨情有独钟,而是当一种木材迎合一种款式的家具,必然有它独特的特质、历史渊源和经济文化背景的。不论传统的大漆家具还是紫檀、红酸枝、鸡翅木、铁力木等传统硬木,榉木、柞榛木、榆木、核桃木等传统国产木材,不管什么材质,只要能把木材的优势与家具器形有效的结合起来,都能展示出它更深层次的韵味。当代新仿的明式家具用材常用的有:黄花梨、紫檀、红酸枝、黑酸枝、花梨木,五属八类三十多种木材更是百花齐放,其中也不乏很多优秀的作品。综合来说一件经典的家具,依靠的不是唯材质论也非唯年份论。木材价值与年份只是一个参考,工艺及历史文化价值等综合考量才最重要。

为何我要在开篇要阐述明式家具的定义。因为如果从广义的明式家具来讲,明式家具并非偏爱黄花梨,一些核桃木、榉木、髹漆的明式家具也非常精彩。大家可参阅刘传生先生所著的《大漆家具》或者马可乐先生的《可乐居选藏山西传统家具》就可看到并非只有硬木家具才是广义明式家具的全部。百闻不如一见,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天津可乐马古典家具博物馆去看原汁原味的明代家具。更值得欣慰的,一些现代明式家具虽用白酸枝或红酸枝做,却依然传承着明式家具的精髓。

我们回归狭义的明式家具(以下,我们所说的明式家具皆为狭义上的,不再重复赘述)。材美工良,这四个字,便把很多髹漆的柴木家具摒除其外。年份问题,新仿的家具也被出局。剩下硬木的几大元老:紫檀、黄花梨、铁力木、鸡翅木、乌木、红木等。几里挑一综合对比,黄花梨家具数量独霸天下也不足为奇。原因有两点:一、自身优势;二、历史经济文化原因。

首先说第一,黄花梨的自身优势。

黄花梨的木色金黄而温润,颜色从浅黄到紫赤,木质坚实,花纹美好。且材料可以很大,尤其可做一些大案的独板面心板,或者柜子的一木对开的柜门面心板。从这点儿上,紫檀料就无法比了。另外,黄花梨的质感光润,木性极为稳定,不易开裂、弯曲、有一定韧性,它是明及清前期考究家具的主要材料。

黄花梨以黄色为主,色调暖,文雅靓丽,木纹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受明代文人的喜欢。最为特别的是,它的木疖也非常温和,平整不开裂,呈现出狐狸头、孔雀尾等可爱的“鬼脸儿”,也是人们喜爱黄花梨的一个原因。素雅中透露出一丝俏皮,耐看且耐人寻味。这点儿,鸡翅木和铁力木就差一些了。

明式家具的特点为造型简练、以线为主;结构严谨、作工精细;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木材坚硬、纹理优美。王世襄先生曾撰文《明式家具五美》中概括明式家具的五美:“木材美、造型美、结构美、雕刻美、装饰美”。

明式家具的显著特征:造型简练,通过简约流畅的线条给人一种行云流水,抑扬顿挫的视觉效果。黄花梨明显给明式家具在造型上锦上添花,它的素雅能充分让家具展现出起线、混面等线脚效果。同时,行云流水的木纹也可让家具体现其自身的造型美和结构美。

再来说第二点,历史经济文化原因。

黄花梨、紫檀自古都是高端明式家具的首选,我们看它们从古至今历史上价格是如何交锋的。

历史上黄花梨与紫檀的木料价格对比:

据明隆庆元年(1567年)的《两浙南关榷事书》记载,花梨(黄花梨)每斤价银四分,乌木同,铁栗(力)仅二分,而紫檀美金为银一钱。高出其它硬木一倍至五倍。这也就说,在工一样的情况下,还是黄花梨既便宜又好用,因为它有大料。同时它还是本邦料,按就近取材的原则,比紫檀易得,料成本低,用它做家具比紫檀的概率大很多。故而传世品比紫檀多。

我们再来说近20来年黄花梨与紫檀的交锋。

曾记得2005年的时候,黄花梨的大概价格两万多一吨,要以材论价。紫檀的价格十万,亦是以材论价。很多工厂作坊以《明式家具珍赏》或《黄花梨图考》等明式家具图作为样板来仿制。我想有人读到这里的时候会说,还好那时我花了不到两万在潘家园买了对黄花梨的圈椅。那时紫檀的圈椅是什么价格?相较于紫檀,黄花梨家具还是更亲民。

2006年,黄花梨的价格飙升,跟紫檀几乎并驾齐驱,我曾经在北京东坝市场买了3根黄花梨木棍,每个2.5公斤左右,花了300块钱。那时紫檀的价格也在12万一吨左右。这个价格只为某一时段的价格参考,其它时间的波动我们不予更多探讨。这时候,再做黄花梨的家具依然比紫檀的便宜,为啥,能出大材,紫檀的绰号“十檀九空”不是白叫的。

接下来,随着黄花梨资源的匮乏,我的这三根黄花梨棍子,若说1万一根出,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争着抢。十几年,黄花梨的价格火箭般速度上了天,让我们望尘莫及。对比紫檀,百万一吨的报价也算亲民。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审美有时代特征,例如美女,环肥燕瘦都是有时代审美特征的。我们要全面的看待明式家具在家具史上的重要意义,不要唯材论,摒除只要是黄花梨紫檀的家具都是好的这种观念。经济价值是一个参考,但工艺及历史文化价值也值得考究。一种木材迎合一种款式的家具是有它的历史渊源和经济文化背景的。自清中期以来,北京重紫檀、红木而贱花梨,以致许多黄花梨器都被染成深色。清式家具的冲击对黄花梨影响也很大。虽明式家具黄花梨经典款式颇多,但它也没放弃紫檀、鸡翅、铁力等其它硬木。

这件紫檀画桌,被王世襄先生拿出来作为淳朴之典范。赞为:“淳朴敦厚,允称明代家具上品”。

这件展出在上海博物馆的三屏风曲尺式罗汉床,床身为铁力木,曲尺围子为紫檀木。两种木材搭配,但并不违和,依然堪称明式家具经典款式。

铁力木四出头官帽椅,无论从选材到工艺上都是上品。

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被王世襄誉为明式家具第四品凝重之代表。紫檀的高贵,气度凝重与这器形完美结合,才能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传世之佳品。

同为无束腰直枨直足长方凳,黄花梨的经典,紫檀的也好看,只要你真心喜欢明式家具,无论什么材质,都能品出它的深层次的韵味。王世襄先生说明式家具十六品: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秾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无论哪种美都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肆』 明代家具制作的特点和风格

结构严谨、作工精细
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式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
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我们看明式家具,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装饰适度、繁简相宜
明式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都为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
木材坚硬、纹理优美
明式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明式家具的又一特点。
明式家具的特点概括起来,可用结构严谨、造型简练、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个词予以总结。以上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式家具的风格特征。从明式家具中,能感受到一种天然的优雅和简朴的家具设计理念,在构造上采用榫卯结构,根据不同的部位设计不同的榫卯,不用钉和胶。

『伍』 明式家具的艺术特色介绍

除开装修部分,家具也是新家的另一个让人劳神费心的部分。想想自己在忙碌一天后下班回家,看着这些具有艺术特色的家具,视觉上的享受能带动全身的放松。这个时候家具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啦。在家具风格上,有很多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去选择。并且现在市面上的家具风格繁多,但是有的却少了一丝古韵,今天就让兔兔给大家一个推荐吧——明式家具。


先来了解一下明式家具吧。明代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盛世,其艺术门类广,技艺成熟。这同样反映在家具上。到明代中晚期,家具已显现出“简约”思想;家具的器形、制作工艺、风格特征都已经确立;家具的品种齐全。达到了中国家具历史的巅峰。以后历经清朝,制作了一件又一件举世瞩目的艺术品,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了广为人知的中国家具——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我国家具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明式家具造型具有简练、稳重、威严、俊美的风格。如官帽椅,有南官帽椅与四出头两种样式。南官帽椅椅背多做成“S”形曲线,中横数格,或镂一透孔如意云头,或雕一组简单图案,最下一格镶一朝下的牙板,浮雕一组勾莲花纹。其用材可圆可方,可曲可直,棱角磨圆,形成软圆角,与挺拔的椅型形成对比,刚柔相济,殊为美观。四出头则是椅背搭脑两头和扶手前拐角处不是软圆角,而是搭脑和扶手横梁通过立柱微向后方及外侧弯转,形成微妙而流畅的曲线,尽头磨成圆头,给人以柔润而舒适的感觉,其椅背线条是根据人体背脊的自然曲线设计而成,多用整版,其优美清晰的木纹与充满现代感的造型处理手法,使得它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完善无缺的杰出设计与优秀的工艺品。


明式家具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如明式家具中品种丰富、成就突出的箱柜类,有许多令人称绝的结构设计。明代对柜橱非常讲究,不同用途的柜子有不同的要求,明代文人文震亨《长物志》:“藏书橱须可容万卷,愈阔愈古。惟深仅可容一册,即阔至丈余,门必用两扇,不可用四扇或六扇。小橱以有座者为雅,四足者差俗。用足,亦必高尺余。下用橱殿,仅宜两尺,不册两橱叠置矣。橱殿以空如一架者为雅,小橱有方二尺余者,以置古铜、玉、小器为宜”等等。明代有所谓“闷户橱”,形体上与桌案相似,面下安抽屉,两屉的称“连而橱”,三屉的称“连三橱”,而在抽屉下面还有给闷仓,将抽屉全拉出来,闷仓中还可以纳物,所以得名。柜橱是介于柜与橱两者之间的家具,一般形体不大,高度相当于桌案,柜面可作为桌面用,面下还可安抽屉,抽屉下安柜门,内可装樘板分为上下两层,在室内陈设中风格独特,一向为人所喜爱。另外又有“四件柜”,又叫“顶竖柜”,是一种组合家具,在一个立柜的顶上再安置一节小柜,上下宽度、深度皆尺寸一致,应用方便、灵活,是明清家具中占相当比重的类型。较大型的家具如远脚柜,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其四边与腿足都用完整的一根木料做成,因其都用圆料,所以又称为“圆角柜”。圆角柜的特点是稳重大方,坚固耐用。最妙的是其门体积虽大,装卸却不用任何工具,而是采用门轴结构,在紧靠柜边的门框上下两端做出长于柜门的轴头,两端各插入门框顶边的圆孔,将门轴对准圆孔插上,就能方便地合上柜门,卸门时也很方便。但如果不讲门开至九十度,门柜又是怎么也无妨卸下的,所以这种结构尽管简单,却十分安全,充分体现了古代家具设计的智慧。


明代家具材料配合的结构上一般采用榫卯形式,很少用钉或胶。而明式家具的上述艺术特色,都与这种独特的工艺及结构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明式家具中的“攒边板面”工艺。所谓“攒边板面”,即制作家具中桌面或板门的一般做法。这种方法在我国木质器物的加工中已经使用了上千年。对木质家具来说,木材的伸缩变化是最难以控制的技术难点,如不能妥善地解决这一困难,则家具极易表面破裂。所谓“攒边”,就是用四条边挺做框。“板面”即几、案、桌、椅、凳、门、柜的宽面或门。凡用攒边板面工艺做成的板面,以四边框中间镶板心。板心一般用平薄的板材,边挺的用材厚于板心,在两条边挺和交角的地方,用四十五度的格角榫。边挺的里边做通槽,板心四边出榫,嵌入通槽之内,在板心的内面做燕尾槽,而以穿带横贯槽中。板心虽薄,由于槽的作用而没有翘起的危险。而四边与整个家具的结构连成整体,牢固不动,而中央的板心却有了充分的伸缩余地。这种做法的两种最大优点:一是用材经济,可以将最好的板材用于板面,而有疤痕、蛀眼的板材则可以用于边侧或腿料,这样合理地调配木材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优质木材的使用率。而且,对于木质板材而言,木质纹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审美要素,木材因年轮而形成的纹理,以平板花、侧板花为美,截面纹则以不露为宜,由于攒边工艺的作用,完全避免了截面纹的暴露,因而也使木材的肌理美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二是因为攒边工艺预留了伸缩余地而大大延长家具使用寿命。凡是过宽的板面都容易伸缩,也绝不使板面破裂,尤其支架部分不因板心的伸缩而发生爆裂或变形,这对提高木材使用率、提高家具的使用寿命是非常有利的。


兔兔总结了一下呢,明式家具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了它的造型简练雄健,同时结构又合理牢固。并且设计的线条流畅、活泼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违和,装饰的程度掌握得又十分到位,多一分则累赘,少一分则欠缺。这样的家具设计,是可遇不可求的。古色古香的家具,在家也能体会淳朴自然的古色生活。喜欢的朋友可以多多了解一下哦。

『陆』 新中式装修,会选择明式风格的家具还是清式风格的家具呢

明清家具与中国古代其他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艺术遗产,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使人们回味无穷。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20世纪30年代,外国人开始收集、购买大量的中国明清家具,并将其运往海外。随后的几十年里,西方人将明清时期的中国家具推向了与中国其他文物同等的地位。

清代家具的形状主要集中在家具的整体尺寸、家具局部结构的各种部位。如腰部、牙板、支撑泥等各种结构,比例明显大于明家具。姿态稳定,造型大多是对称布局,或通过缩小中心,扩大底座承载范围的方法,使造型呈现出稳定、庄重的气质,同类家具种类相当多。

『柒』 明代家具的地位及特色

明代家具是我国家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现在国际社会上承认并追求的中国古典家具,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作品。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在谈到明代家具时,往往与清代家具并称为“明清家具”,这是不妥切的。因为这两个时期的家具,工艺、造塑、装饰等艺术风格及历史价值都是两个概念。风格,直接孕育了明代家具。那么明代家具的主要特征何在呢?一般不使用动物胶,而且其光洁度非常高。这样的家具结构,如果没有相当的先进工具是办不到的。明代家具是在宋元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宋代家具重比例、结构严谨、线条优美的首先是制作工具先进。…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在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家具,采用了性质坚硬的硬木材料,在制作上榨卯严密精巧,造型上简练典雅,风格独特。由于这一时期的家具具有共同的时代风貌与特色,而且制作年代以明朝为主,因而被称为“明式家具”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市民文化与市民审美意识逐渐生长,新的文化思想与审美趣味开始为文人所接受.在绘画方面出现了抒发个性又富于独创精神的文人画诸家诸派。当时的苏州因为远离帝京…明代古典家具风格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我们欣赏家具、鉴定家具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细细分析有以下四点: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我们看以上图中的明代家具,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2. 结构严谨、作工精细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都为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从以上图片中,可以明显看出,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点。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句话予以总结。以上四句话,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当我们看一件家具,判断其是否是明代家具时,首先要抓住其整体感觉,然后逐项分析。只看一点是不够的,只具备一个特点也是不准确的。这四个特点互相联系,互为表里,可以说缺一不可。如果一件家具,具备前面三个特点,而不具备第四点,即可肯定他说,它不是明代家具。后世模仿上述四个特点制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明代家具种类:灯挂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灯挂椅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也可以说是自五代和宋以来的普及样式。明代灯挂椅的基本特点是:圆腿居多,搭脑向两侧挑出,整体简洁,只作局部装饰。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块玉,或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简练的图案。座面下大都用牙条或券口、圈口予以装饰。四边的枨子,有单枨、有 双枨、有的用“步步高”式(即是前枨低,两侧枨次之,后枨最高。)而在落地枨(也叫踏脚枨)下,一般都用牙条。两后退有侧脚和收分。整体 感觉是挺拔向上,简洁清秀,这是明代家具造型的特点。所以,灯挂椅的造型,可以说是明代家具的代表作。灯挂椅的木质,民间多用据木和榆木,高级家具多用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四出头官帽椅:基本特点是搭脑和扶手的两端,都要出头。这种搭脑出头的样式,好似明代官员所带的有帽翅的官帽,即由此而得名。四出头官帽椅的扶手、联帮棍(扶手与座面之间的竖枨,也叫镰把棍,因其形如镰刀之柄) 、鹅脖(扶手前端与座面之间的竖枨,即前腿的上半截),这些枨子的线形变化丰富多样。横竖支架的交角处,也用牙子装饰。这些是四出头 官帽椅的主要特征。官帽椅:也叫南式官帽椅,它的主要特征是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余者与四出头官帽 椅是一样的。圈椅:自五代《宫中图》和宋人画《会昌九老图》以后,见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兴起。圈椅,俗称罗圈椅,就是言其后背搭脑与扶手,是由一条流畅的曲线组成。这条曲线圆滑、流畅似罗圈,它的椅背搭脑,与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条曲线顺势滑至前方,形成两只扶手。扶手两端或出头向外翻卷,或者不出头、直接与鹅脖 相接而下,成为一个整体。玫瑰椅:名称来历,不得而知。明代家具中,流传下来的玫瑰椅事物,为数不少。可见玫瑰椅在明代,是很受欢迎的流行式样。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椅背较低、背高度与扶手高度,相差无几。扶手、靠背与腿子,圆棍形居多。靠背无侧脚,直立于座面。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独自特色,以秀美著称。靠背上,大都有装饰,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在座面之上,大都设横枨,横枨中间或取矮老支撑、或取卡子花支撑、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闷感。明代玫瑰椅,多为圆腿。方腿 圆的玫瑰椅,多为清代作品。交椅:是马扎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扎。在宋代和元代,有直背交椅,也有圈背交椅。可是到了明代,直背交椅就比较少见,只留下圈背的一种了。所以也就将圈背的交椅,直接呼为交椅了。交椅的椅圈,由三节或五节榫接而成。整个椅圈也是一条流畅自如的曲线。座面有皮制与绳编之分,背板有光洁与雕嵌之别。靠背之下,依然是八根棍交结而成。可以折叠,便于交游或野外露天使用。古时行军、作战,或郊游,多携交椅。见于画作和文字记载是很多的。因为可以折叠,必有许多交叉的关节,凡是交关之处,多用金属件。不仅坚固,更增光彩。有的在背板两侧、扶手、或腿子上,施以牙子装饰方凳:凳子的祖先,原是指上床用的登具,相当于脚踏,后来才被用来作为坐具。最早见的凳子形象,是汉代墓室壁画上的腰鼓形圆凳,和北魏敦煌壁画上的方凳。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明代,凳子式样已经很多,造型也更优美了。明代凳子分方凳、圆凳两大类。造型方面,主要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无束腰的都是直腿,有束腰的方腿为多,而且多用曲腿或三弯腿。腿下端,多作内翻、外翻等处理。有的地区把方凳和圆凳,统称为;有的地区则统称为。不论有多少叫法,他们的基本特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指没有靠背的坐具。按现代的习惯,还是称凳子为好。条凳:是长条形座面的凳子,四腿向外撇成八字形,俗称“四腿八七”。这种条凳为普通式样。与条凳类似的还有春凳、板凳等。春凳的典型作法是:使用硬杂木本色或刷色罩油,四边加牙子、吊头,座面是落堂式,有硬木或藤心等不同处理。板凳也是条形座面,只是比较简单、质朴。一般只是用硬板座面,杂木制作的粗用凳子。坐墩:明代坐墩以圆形为多,又多在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两端,雕一道弦纹,在弦纹饿中间,又雕出一排鼓钉。既简单、又有古雅之趣。因此,坐墩也被称作鼓墩。坐墩的造型,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区分。开光就是在鼓身雕出不同形状的亮洞。座面的式样有海棠、梅花、瓜形、椭圆形等等不同形状。木制坐墩多用紫檀、花梨、红木等贵重木材。也有仿藤、仿竹节的木制坐墩。冬天上面覆盖皮、毛织物,夏属就用藤面。墩,是一种精巧的、富于装饰性的家具,所以贵族和士大夫家中,不可缺少坐墩。月牙桌:就是半圆桌,取圆桌的一半。月牙桌有直腿、三弯腿、蚂炸腿等不同形式。腿下有马蹄足或带有托泥,桌面之下,有的有束腰,有的无束腰。炕桌:此是配合人们坐在炕上使用的矮桌,所以也可以叫矮桌。炕桌是北方特有的家具,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北方形成了屋广炕大,多在炕上活动的生活习俗。无论是吃饭、喝茶、读书、写字、甚至冬日待客等,都在炕上。一年里,在炕上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较多,所以北方兴用炕桌。炕桌还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搬动的优点,用时摆上,不用时可撤下来立于不碍事的角落。在夏季,还可以移到室外。炕桌的用途很广,是北方家庭必备的家具。明代炕桌,是矮桌的辉煌时代,造型更加美观,式样更加丰富,用材和作工也更加讲究。成为明代家具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品种。平头案:其特征就是案面平直,两端无饰。平头案的式样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卯榫结构、装饰,以及局部处理上,可说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翘头案:其主要特征就是案面两端向上翘起,明代称为"飞角"。翘头案多用挡板加以美化。架几案:其造型特征是:两端为两只几子,架起案面。其特点是两头几子与案面,不是一体,而是分体的家具,装配灵活、搬运方便。历来受文人的宠爱。圆角柜:其特征是都用圆料,四立柱与腿子连成一气,是一块木料制成。更主要的是它没有合页,其门与柜子的结合,是门轴插入的作法。圆角柜有明显的侧脚。柜顶也有喷出的柜沿。方角柜:其特征是柜体的各面都是垂直的,没有侧脚。柜顶也没有喷出的柜沿。而门扇与立柱之间是铜合页。闷户橱:它是桌案与柜橱的结合体。陈放、储存两种功能兼而有之罗汉床:是一种三面设围子的床,又称作弥勒榻。大概是因为僧人常用,或者是因为在崇尚佛教的时期,世人与僧人谈经论道时常坐此床而得名。架子床 :其三面设围,四角又设立柱、床顶有床盖,形成一个四面搭架子、中间为独立空间的大床。因为床上有架子,所以叫架子床。江南民间至今仍喜用架子床。面盆架:面盆架有高低之分,高面盆架多为六腿、整体结构。两条后腿高长,上部搭脑两端出头,上挑,中有花牌。搭脑之下常有挂牙护持。低面盆架,一般都取朴素无饰的式样。有三腿、四腿、六腿等不同式样。结构上有整体和折叠两种。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现在都喜欢明式家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旧房翻新怎么做才不变色 浏览:830
巨野家具哪里有处理的 浏览:106
12v锂电池充电电路 浏览:933
金山区家具哪里有 浏览:50
单火线取电电路图 浏览:806
洗衣机脱水桶皮碗维修视频 浏览:269
莱岸家具 浏览:211
苹果7指纹坏了维修多少钱 浏览:971
水杨木家具 浏览:77
delsey售后维修地点 浏览:89
苹果手机翻新怎么办理 浏览:432
东成电锤不冲击的维修视频 浏览:992
海棠实木家具4门多少钱 浏览:876
上海买家电哪里买 浏览:16
哪些地图可以搜到商家电话号码 浏览:239
太太乐晾衣架维修电话 浏览:577
超高速电路 浏览:502
武汉神州热水器维修点 浏览:382
不清除底浆怎么翻新地板砖 浏览:691
怎么检测海淘硬盘是否翻新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