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市场 > 家具会随着人的成长如何变化

家具会随着人的成长如何变化

发布时间:2022-09-13 16:13:05

㈠ 现代家具与现代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有什么关系

在现代家居装饰中,复杂的造型和装修方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抛弃,更多的家居装饰及家居陈设以人、家庭为中心展开,是对空间的个性化以及品位层次的追求。中赫时尚体验式培训是将市场引入课程,将课程带入市场。

灯光、花艺、瓷器等元素的应用在不同的空间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传递了不同的文化与格调,同时可以看到家居陈设师的品位与市场嗅觉。

现代家具特点分为以下几点:

1、现代简约风格:是简洁明快、实用大方。因为“极简主义”的生活哲学普遍存在于当今大众流行文化中。

2、现代前卫风格:依靠新材料、新技术加上光与影的无穷变化,追求无常规的空间解构,大胆鲜明对比强烈的色彩布置,以及刚柔并举的选材搭配。

3、雅致主义:文艺界、教育界的业主对雅致主义情有独钟。他们注重品位、强调舒适和温馨,但又要求相对简洁的设计风格。

㈡ 你对家具行业的未来趋势有什么看法

伴随着家具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家具企业为争夺市场各出奇招,但是不容忽视的还是品牌竞争力的塑造。所以,在品牌营销领域,要想打造强势品牌具有的高知名度和忠诚度,家具企业还需要在消费者的“痛点”和“痒点”及自身“卖点”上下功夫。

当今时代,品牌成为家具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品牌营销也具备上海齐居实木家具了非凡的意义,痛点、痒点、卖点这三个关键词在品牌营销领域是怎样都绕不开的。所以,家具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争取更多消费者,用自己产品的“卖点”直击消费者的“痛点”和“痒点”。

总而言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家具企业找准消费者的"痛点”,刺激消费者的“痒点”,塑造消费者的“卖点”,才能在其中脱颖而出。

㈢ 宋代高型家具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往的朝代,应该是北宋。此时,世俗审美开始主动向文人靠拢,文人追求的雅文化,成为整个社会的潮流风尚。

宋词在坊间大肆流行,宋词所表达的文人趣味和生活,得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阶层的推崇,乃至趋奉。这一点反映到家居生活中,就是得到文人审美认同的家具日渐盛行。
文人家具,首先是讲究素雅自然,好玩实用,用着舒服;民间家具,是把实用摆在最前边,而宫廷家具,把装逼摆在首位,讲究等级和威严。这是它们三者不同的地方。所以对于什么是美的家具,什么是美的东西,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文震亨在《长物志》里,对文人家具做了非常清楚的描述,第一是讲究定式,崇尚古制。每一件家具,用什么材料做,尺寸多少,功能是什么,都讲的非常清楚。而对于“定式”的追求,正是宋代工艺的重要特征。北宋人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中有明确体现。再说说“崇尚古制”,从明中期开始,崇古、复古大行其道,汉唐乃至宋代的生活方式,都成为世人学习、借鉴的模本。

于是,作为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家具,也化身为这一时代潮流中的重要参照物,因为汉唐时期,高型家具品类太少,于是,宋代家具,就成为还原与再创造的第一原型。可以说,文人家具的基调,是在宋代就已经确立了的,明式家具在此基础上,对造型和工艺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宋 《十八学士图》

宋代家具,也是高型家具的快速发展期。大量新的家具器型,在此时涌现出来,其庞大的体系,几乎囊括了后来所有的家具种类,即使此时尚未出现的家具,也能在某些家具上面,找到后世演化的基因。

宋代以前,中国家具以矮型为主,而至宋代,终于迎来由低向高的快速蜕变。我们从传世的宋代古画上可以看到,人们使用的家具既有高型家具,又有矮型家具,它们被和谐地融于同一空间,却丝毫不觉违和。今天回头看,宋代之于家具历史,正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上。
宋 《十八学士图》

高度的变化,又直接推动了工艺的改进,其中对榫卯结构的完善,又是最核心的。江苏邗江蔡庄五代墓出土的木榻上,榻面大边与抹头尚未使用格角榫,而是以45度格角相接后,再楔入铁钉紧固。虽然墓葬家具,并不能全然代表生活中的家具面貌,但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之前,家具是使用钉子的。

而宋代家具在榫卯工艺上,取得了突破。受当时建筑的影响,大木梁架式的结构方式,被广泛用以家具设计和制作。这与家具的造型变化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对于建筑结构的借鉴,可视为宋代家具,对于隋唐家具的继承和发展,但无疑宋代家具更为明显。

宋代家具不仅在结构的大方面有所建树,其对于造型细节,也非常重视。宋代家具的精细,并不体现在清式家具那般不厌其烦的精细雕工上,而是另辟蹊径以线条取胜,这一点后来被明式家具继承,并达到极致。宋代家具造型充满线的变化,从边抹、枨子、腿足等部位的各式线脚,到装饰纹样中的直线、曲线的熟稔运用,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对“线”的厚爱,并把它实现在实物上成为了不起的创造。

可以说宋代是中国家具史上的一个奇迹,前朝家具不断被改造,以适应新的审美和生活需求,新的家具器型不断诞生,中国家具体系日渐充盈。

《槐荫消夏图》

在完备的宋代家具体系中,尤以椅类家具最让人印象深刻。早期的高型坐具是以墩类、凳类为主的,都没有靠背,如唐代的月牙凳,和更早时期的小交杌,卧具也是如此,没有围屏的榻历史,要早于带围屏的罗汉床。彼时,几乎所有的高型家具,都不具备倚靠功能,直接导致了隐囊、挟轼等古老的辅助类器用,继续盛行。

宋代,靠背椅和灯挂椅开始盛行,这类在适用性上,更胜一筹的家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器用。

如宋代《文会图》所描绘,三人围坐于案旁,配有脚踏的直搭脑灯挂椅围案而设,椅子以竹材制成(或仿竹),这种形制和审美追求,在后世家具上得到了完美的继承。

宋 《文会图》

《韩熙载夜宴图》一画,传世品比较主流的看法认为是宋摹,其中一个根据是,与流传有序的五代绘画相比,此画中的家具风格更接近宋代,尤其南宋。图中数十件家具,种类完备、形制成熟,且有统一风格,格调素雅、色彩浑穆、线条瘦劲,宋代家具造型与结构的典型特点已蔚然可见。这一点,后来被明式家具传承。

而后代文人也偶有类似思想收于遗册。如李渔《闲情偶寄》提到,“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这种崇尚厚朴的认识,倒与宋代崇俭之风相若。

宋 《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是一个尚文的国家,且“士大夫不以言获罪”,这种环境里,文人是个比较幸福的群体。而文人,历史上是推动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宋代文人的审美呈现在家具上,已与唐代的艳丽之风不同,沉静典雅、平淡含蓄成为其主要的艺术格调。这与北宋以后,“不在世间,而在心境”的时代精神相通。至于宋代文人的心境又如何呢?

苏轼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成熟,乃造平淡”,平淡美,便是文人士大夫大力倡导的审美潮流。这个时期,理学兴起而成为新儒学的一种,及至发展到后期将“理”视为自然万物的根本法则。宋人哲学理念反映在家具上,已趋于“谨严、平易、雅正、质朴及含蓄”。

宋徽宗 《听琴图》

宋代家具,是文人家具的开端,以宋徽宗为代表的文人皇帝,将文人艺术推上了顶峰。这个皇帝不但把绘画、书法、瓷器等,推上了后世无法企及的高度,就连家具也是如此。看看“听琴图”里面的一桌一几,对宋家具的精致线条,可见一斑。

朴素、雅直,心领神会线条的精髓,准确地描绘出文人家具的内核。正是这些形而上的内容,最终在审美观念上,铸就了宋代家具辉煌的可能。

㈣ 中国传统家具在现代生活中出现

1.什么叫“中国传统家具”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中国传统家具”,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到明代中期,已趋完备,因此一般来说,明式家具和中国传统家具几乎可以划上等号。当然,乾隆之后的清代家具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但是由于太堆砌,最终僵化,因此我们还是以明式家具为代表。 什么叫“中国传统家具”呢?《江苏工艺美术》99年10月第6期对明式家具的定义是:“明式家具指明代中期至清代前期(至乾隆年止),前后二百多年间生产的,以黄花梨木、鸡翅木、铁力木、紫檀木、酸枝木等优质硬木为主要用材的家具。”根据此定义,其他时期、其他材料制作的“明式”家具,都不可以视为明式家具。然而,关于“明式”的含义,我的理解是“明代的式样”,是明代至清代前期的家具式样。我们现在再生产(re-proction)这类家具的款式,也应该属于“明式”。
2.为什么要现代化
所谓现代家具,就是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基础,适应当时当地的需求而开发出来的新设计。工业革命之后,中产阶级产生,家具因而面向大众,新机械使生产从作坊手工式变成工业化的大量生产,产品以价格低,加工容易为主,人们开始以功能为追求的目标。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像爆破的大楼一样,一下子坍塌下去,连辉煌一时的传统家具,在用料、做工、设计等都逐渐衰落,宫庭家具更是衰败不堪,光绪皇帝大婚及亲政的家具,都得从民间,甚至到广州、香港去采购,这时候不管是京作、苏作或广作家具,都是笨拙、粗陋和堆砌的。
鸦片战争过去一百六十年了,中国的文化好象并未完全恢复过来,至少家具业是如此。今天,世界前一百名设计师之中,没有一个中国人,中国的家具市场充斥着欧美日设计的现代家具。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人会逐渐恢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信心,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且通过这一追求而挤身世界一流,假如中国继续以每年6%以上的经济成长发展下去,不出30年,中国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的家具,理由是:
2-1.假如我们相信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此之上有一个政治与法律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 的一部分,经济决定上层建筑,那么,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在未来20-30年之内,会达到西方70-80年代的生活水 平,因此中国人也会有这样追求,这是民族觉醒、民族复兴的结果。
2-2.以功能为主的简单的现代家具,是在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物资缺乏时期的情形。人们只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资要求,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兴起,人们开始怀疑现代主义理论的永恒性,批判现代主义过于理性,过于机械化,产品千篇一律,忽视人的个性需求,家具缺乏人性味,主张家具与环境密切相联,注意文脉,运用必要的装饰,使家具“人性化”,具有地方特色,还要有个性,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家具不仅要“重理”,而且还要“有情”。
3.现代化的内容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化,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材料、设计和制作工艺。
3-1.材料:
现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在红木和中国传统家具(红木家具)之间划上了一个等号,将两者相提并论,视为一体,这样子是否妥当?是否具有科学性?我们必需先搞清楚这个问题。
其实,古代的中国家具是以榆木、松木、榉木、楠木等国产材为主要材料的,苏州太湖边的大片榉木林,造就了苏州成为明式家具的生产中心。后来榉木逐渐匮乏了,人们开始寻找新材料,刚好明代手工业发达,与东南亚贸易频繁,紫檀等原木源源不断地运来,才造就了明式红木家具的辉煌。
明末由于当时被视为高档的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力木日渐匮乏,所以在作为压舱使用之后被丢弃的紫檀木才开始被人们试用,终而成为“新贵”。
到乾隆年间,紫檀木也越来越少了,于是人们又开发了新材种红酸枝木,就是上海人惯称的“老红木”,之后又引进泰国的酸枝木,到清朝末年,人们开始采用花梨木。
从上述中国传统家具的用材历程来看,其实中国人是就地取材的,使用东南亚的红木,也是基于“可轻易获得的资源”的原则,今天海内外红木等资源日渐匮乏,我们一样可以开发出新材料来取代,这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的。
改革开放之后,红木家具的内销市场突飞猛进,需求使小作坊、小工厂越开越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业者开始弄虚作假,人们争论不休的不是家具的质量和设计,而是所用的材质是不是所谓的红木。
因此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8月1日正式颁布了GB/T18107-2000(红木)的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但从来没有人去做完整的定量分析,去测定所有红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到底红木有多好,是否适用于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等等问题,都只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
去年在红木标准颁布之后,我找出标准中的八种红木的七项物理力学性能,这七项性能是:气干密度、干缩系数、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和顺纹抗剪强度(这些性能和家具比较有关系,有些数据是由现有资料中换算出来的,有些是我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验室里进行测试后所获得的数据,详细数据都收在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之中)。从这些数据中,红木的数值都较高,除了其中干缩系数较大,会造成干燥比较困难之外,其他的数据都显示红木的质量都优于我们俗称的白木。
不过问题在于,我们的家具的用材,需要那么重、那么强、那么硬和那么韧吗?我们都知道,家具的最终质量不单单只靠木材的性质,其实家具的设计和结构,都应该配合特定的材质,换句话说,我们采用什么材质,在设计和制作时,都得考虑进去。
我还特地选用材质较一般的楸木,来进行试验,我用楸木来设计并制作一套中国传统家具,然后由上海市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来进行质量测试,结果全部合格(详细见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甚至许多项目还超标。
3-2.设计: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继承与改善,我认为至少应从两方面着手:
a)设计现代家具,要有本民族传统的神韵,为了方便叙述,我称之为民族的现代家具;
b)保留传统的设计,将传统的优秀设计元素保留和重组,改善部分是为了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生产方式,一样是为了方便,我称之为“仿古家具”(re-proction Furniture)。
刚才我提到后现代主义,其实后现代主义不但反对设计简单化,反对“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认为“少就是单调”(less is bort),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现代主义也反对在设计上的全球化,反对国际式风格的功能主义,这给我们发展中国传统家具提供了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分为两派:
——先锋派:刚好符合我们发展民族的现代家具理念,以曼菲斯(Memphis)为代表的先锋派,反对固定模式,反对条条框框,认为设计是感性的偶得,而不是理性逻辑的必然结果。
——经典派:和我们的仿古家具的想法相似,以文丘里(RobertVenturi)为代表,主张从古典中拾回民族性的、个性化的东西,将传统形式、历史风格搜寻出来,用在新的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师并未充分地理解这些理论,至少还少有人根据上述的理论发展出民族的现代家具,或仿古家具,倒是丹麦的设计大师威格纳(Hans Wengner )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

我以后现代主义的经典派为基础,尝试将明式的罗汉床及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中的一些基本元素找出来,设计现代形式的仿古家具——床头。

我从清代中期的一张“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得到灵感,取出其两端下弯的搭脑和端头的雕云头如意纹,加上靠背三隔挡板这些设计元素,重新组合。太师椅椅面大理石板心,我把它换掉,并加宽加长,其中贴上浮雕螭虎灵芝纹,是从明代的罗汉床取得的。这片板心就成了整个设计的“主导”(Dominance),床脚上的云头如意纹就让它于整组家具中“重复”(Repetition)。背板两边兜接对称凹字形,镂空,使床头不会显得那么沉重,而更有灵气,更多变化。材料选用中纤板及楸木,我这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设计师,从不同方向来开发我们的民族的现代家具和仿古家具。
3-3.制作工艺:
中国的传统家具,在十九世纪时没有赶上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械化生产,终于随满清帝国的没落而没落。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传统家具也逐渐引进一些机器设备,比如:钻、刨、锯、镂、铣等,但由于没有接受欧洲工业革命时的新思潮,没有彻底地利用现代工艺技术来让传统艺术获得新生。中国人现在还在争论,还在排斥机械化,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因此他们的产品不能面向大众,甚至不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现在正生产着的中国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我称之为“近代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因为现在的这类工厂,已能用部分机器,已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手工,估计手工占70-75%,机器占25-30%左右。
欧洲生产传统家具,他们在设备、设计、生产工艺,管理等,都有异于中国目前的情况。我参照他们的方式,替中国传统家具的生产工艺的改善与创新,订下70-75%的机械化,25-30%手工的目标。
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中,以此目标规划了一系列工序与作业流程,这一生产模式,基本概念分以下几点:
——材料:采用实木、薄木(veneer)和人造板混合使用,还使用了现代的胶粘剂、五金件、螺丝、圆棒榫等。
——备料:中国传统家具的旧生产方式从备料开始,就注定是手工的,我将这种方式的加工流程概括如下:
明式家具改良型备料加工流程
要点:1.干燥为自然干燥或土法干燥;
2.开大料时就要锯出不同厚度规格的板材;
3.开板材和配料包含着相当高的技术因素
过程:

这种备料方式是“精耕细作”,不但慢,而且家具难以贩卖到其他地方去,其中主要原因是干燥有问题。我的改善与创新的备料方式如下:创新的备料方式,可以全部机械化,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较低,速度快,一组12人一天可以处理3-5m3的木材,比传统的备料方式快7-8倍,更重要的是创新的备料方式,木材更稳定,质量更可靠,木材的利用率和传统的“精耕细作”差不多。
——机加工也采用机械化,使产品零件化、部件化,且达到部分标准共用。同时,依据现有的生产条件对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生产中工序的分支不多,多数为共同工序,普遍流程如下:
明式家具改善与创新型备料流程图
要点:1.调准机器精度;
2.大括号内为长大于600mm的料需有的开齿、接齿过程
过程:

a)切料-开齿--打孔-零件组装-铣线--部件组装
b)切料-划样-带锯成型-镂铣-磨-零件组装-修线-部件组装
——在结构设计方面,着重考虑了几个关键技术的改善与创新:
a)用指接或直接在木板上粘钉成型薄木来代替开45°角量旧式复杂的榫结构,提高加工速度,使产品结构更加稳定;
b)在台面的构成上,以双包镶或MDF实木封边双面贴薄木来代替旧式的背面开槽插条的实木拼板或实木与实木板用木榫留伸缩槽,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克服变形,使质量稳定,提高了生产力;
c)连接的辅材则用圆棒榫、螺丝、胶粘剂代替旧式的熬费脑筋的木榫,使加工容易,结合稳定;
d)通过自制的小型起线机来克服旧时手工起线的费时费工的作业。
——使用聚氨漆代替大漆(即生漆),使整个工序可控制,且将施工时间大大缩短。
3.结论:
4.1我于两年前在新加坡及上海进行过一次市场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57.9%的人很喜欢或喜欢红木家具,但只有14.6%的人说红木家具不贵,同时,有56.1%的人认为红木家具不一定要用花梨木等名贵木材。
可见,传统的红木家具,在中国仍至于华人世界,还是有市场的,而且今天人们的消费观念已改变,买家具已不太考虑保值了。这56.1%的人,追求的是款式设计和制作工艺,而不是材质,这和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
这56.1%的人之中,有15.2%的人很喜欢红木家具,这意味着有100亿人民币的潜在市场,而42.7%的人喜欢红木家具,这就是280亿人民币的待开发市场。
4.2在上述调查中,只有14.6%的人说红木家具不贵,因此,红木家具的价格必需降下来,才能面向广大市场。
根据我对材料、设计及生产工艺的改善与创新,并建立起的模式来进行生产,然后和传统的生产方式比较,以大衣柜来计算:
——材料成本方面比传统的降低了112%;
——备料、砂磨、油漆的总工资成本降低了81.4%;
——机加工降低了72%;
——批量化生产(100件以上)效率提高了168%。
这几方面的数据显示,改善与创新之后的中国传统家具,在价格方面,能被更多的消费的接受。
4.3当然,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不单单这些,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家具的基础上,提取设计元素,设计出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家具,更可面向世界市场。过去丹麦的威格纳,他的椅子,很多是以中国的明式家具的设计为原型转化而来的。今天芬兰的库卡波罗教授(Prof. Yrjo Kukkapuro),亦想从中国传统家具中取得灵感,去设计现代家具,他的努力方向其实就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现代家具占世界家具市场90%以上,只有设计出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家具,才有大市场,中国才能出现世界级的设计大师。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13998516.html?si=1

㈤ 未来家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90后正逐渐成为房地产及家居行业的主要消费群体。“年轻化”成为整个家居行业的主命题。
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家居风格也经历了几次迭代变化。
要想把握未来家居风格的流行趋势,不如看看喜梦宝实木全屋定制,或许你能从中探究一番。
以家居风格彰显地位
在经济形势转变,部分高消费群体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伴随着首次消费升级,人们不仅仅以家具的实用性作为选择依据,风格权重也越来越高——在这一时期,家居风格成为身份象征。
以意大利奢侈风、欧式宫廷范定位的家居品牌,一度成为热门。比起实用性和审美上的考量,这种家居奢侈风格的流行更多出于经济迅速增长刺激下的群体非理性。这种流行趋势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
以家居风格匹配品位
随着大众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和消费理性的回归,人们对于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彰显已然失去了兴趣。个人审美和品位启动了下一轮流行。
这一次升级中,没有绝对主导流行的风格——日系风、北欧风、近现代风、新中式风、美式风……无数家具风格同台竞技。
消费者通过统一协调的风格来匹配自己的审美品位。人们开始通过家居风格展现自我。
但这种展现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新消费群体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的环境下,从家居头部企业的风格迭代中可以窥见,家居风格正在迎来第三次流行升级。
以个性定制家居风格
尽管在家居行业的漫长发展中,衍生出了许多种家居风格,但传统单一的设计风格划分依旧不能满足更多90后的个性化家居需求。各种小众、新奇、独立的个性化需求在家居市场上层出不穷。
喜梦宝全屋定制提出了”以自然的方式激发人们感知真实美好的生活“ 这一重要使命,围绕”客户导向、以人为本、团队合作、诚信经营、创新为要”的品牌价值观,成为提供当代家居生活风尚的零售商。
传统的家居风格界限即将被打破,以个人兴趣和个性的定制家居风格将是下一个流行趋势。

喜梦宝全实木定制集:衣帽间、卧室、书房、客餐厅等家具为一体,为您提供个性家居解决方案。
1对1专属服务,所有定制产品均不备货,上门精准测量,高级家居设计师制定设计方案,完全根据您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与生产,量身打造专属于您的家居空间。
每一个客户订单我们都将进行独一无二的定制与设计,从家居设计方案到上门精准量房,再到工厂生产,全程可控可追溯,真正做到量身打造,基因独一无二。

㈥ 家具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重要的阶段

发展历程

家具是由材料、结构、外观形式和功能四种因素组成,其中功能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结构是主干,是实现功能的基础。这四种因素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由于家具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需求和使用目的而设计与制作的,因此家具还具有材料和外观形式方面的因素。

1、家具多指衣橱、桌子、床、沙发等大件物品。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八章:“一个背盒子枪和卡宾枪两件子家具的警卫员上来了。”家用的器具,指木器,也包括炊事用具等。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使用的具有坐卧、凭倚、贮藏、间隔等功能的器具。

通常由若干个零、部件按一定接合方式装配而成,已成为室内外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种槐柳楸梓梧柞:“凡为家具者,前件木皆所宜种。”可见,自古以来,中国家具一直以木材为主要用材,主要是木家具。

家具既是物质产品,又是艺术创作,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家具二重特点。家具的类型、数量、功能、形式、风格和制作水平以及当时的占有情况,还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地区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

家具是某一国家或地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某种生活方式的缩影,是某种文化形态的显现,因而家具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性。

某些所谓的实木家具的用料是中纤板、刨花板外贴贴胡桃木皮或其他木皮,并不是纯天然的木材做的。

2、古代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

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

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6)家具会随着人的成长如何变化扩展阅读:

家具分类

1、按家具风格上可以分为:现代家具、后现代家具、欧式古典家具、美式家具、中式古典家具,新古典家具,新装饰家具、韩式田园家具、地中海家具。

2、按所用材料将家具分为:玉石家具、实木家具、板式家具、软体家具、藤编家具、竹编家具、金属家具、钢木家具,及其他材料组合如玻璃、大理石、陶瓷、无机矿物、纤维织物、树脂等。

3、按功能家具分为:办公家具、户外家具、客厅家具、卧室家具、书房家具、儿童家具、餐厅家具、卫浴家具、厨卫家具(设备)和辅助家具等几类。

4、家具按结构分类:整装家具、拆装家具、折叠家具、 组合家具、连壁家具、悬吊家具。

5、家具按造型的效果进行分类,普通家具、艺术家具。

6、按家具产品的档次分类可分为:高档、中高档、中档、中低档、低档。

㈦ 家具近几年的发展趋势

家具行业重要性
家具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显著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满足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国际贸易、充分吸纳就业、推动区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居住环境的逐步重视,消费者对家具家居用品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定制家具凭借对家居空间的高效利用、能充分体现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要、现代感强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家具消费领域中新的快速增长点。
家具板块营收及利润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家具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家具板块2018年一季度业绩增速较去年小幅放缓,18年一季度收入179.87亿,同比增长21.62%;归母净利润10.56亿,同比增加11.92%;加权ROE为1.46%,较上年减少0.34pct;净利率为6.02%,较上年减少2.04pct;毛利率为33.17%,较上年减少2.13pct;存货周转天数为107.9,较上年减少29.6
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42.1,较上年减少7.8天;管理费用率为9.19%,较上年减少0.86pct;销售费用率为15.55%,较上年减少0.14pct。
全国家具行业零售额分析
从2012-2017年间,我国家具类零售整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12-2017年全国家具类零售额持续增长,2017年零售总额达2809亿元,相比2016年的2781亿元增加了28亿元,预计2018年全国家具类消费将继续保持稳中有长趋势,预计2018年全国家具类零售额将突破3000亿元。
家具消费群体
目前,我国的家具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25-35岁,这样的年龄段的消费者往往是刚结婚或者处于结婚初期,对于家具的置办或更新需求较大。以2016年为基数年,那25-35岁的人出生于1981-1991年,这一时期的平均出生率为21.3%,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尤其是1986-1990年期间,我国平均出生率达到了22.2%,这也就解释了我国近5年25-30岁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对于现在25-30岁的人来说,5年内他们仍将是家具消费的主力军之一,为家具市场的需求增量提供了客观支撑。
中国家具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家具行业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家具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品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产品竞争也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国内家具消费将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一极是高档家具消费方兴未艾,另一极是平价家具产品的流行。
定制家具的在家具行业市场地位将大幅提升
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数量急剧增加,中高端消费群体逐渐涌现。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开始关注居家的整体生活艺术,旧式的成品家具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生活的追求,人们更喜欢在居家生活中加入更多自主的创意与特色,这使得人们对全屋定制家具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定制家具行业开始步入快速成长的发展阶段。

㈧ 中国古代家具的变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中国家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家具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在几千年的演进历程中,中国古代家具在形制、结构以及造型、装饰、色彩等外观形式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并随着时代与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本论文对中国古代家具风格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影响家具形制变化的最直接的因素,莫过于起居方式的变化,中国古代历史上,传统的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在魏晋时期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直至宋代高坐高起居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完全普及,开始了中国传统家具走向辉煌的崭新历程。自东汉末年以来,西北少数民族艺术和佛教文化艺术不断的浸入中原地区,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原文明,其中就带来了崭新的高型坐具,这种新的高型坐具适应了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并有力的推动了这种变化。而家具结构上的变化来自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与成熟,也是为了适应家具形制上的变化而必然要进行的技术改进。外观形式主要是指家具的造型、装饰和色彩等,在家具的实用功能实现之后,美就成为了人们无止境的追求,这种追求成就了中国古代灿烂的家具文化。礼的规范、美的追求、文人意趣等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古代家具丰富的内涵。建筑和家具是相伴而生的,它们是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一个整体因素的不同层次,彼此的发展一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文化对家具技术和文化给予了太多的支持与指导。

㈨ 家居的发展变化分为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典型家居.不同时期家

中式古代家具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象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鼎盛时期,高矮家具并存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鼎盛时期(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二 各个时期家具的特点 1) 夏、商、周时期中式家具的特点: 造型古朴、用料粗壮,漆饰单纯,纹饰拙犷。
2) 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家具的特点: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 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3)出现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特点: 高形家具的出现使得家具的尺寸有了增高。 种类繁多。
4) 隋唐及五代时期的家具特点: 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 能分类。
5) 宋、元时期家具的特点: 1)家具结构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 2)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 3)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
6) 明代时期的家具特点: 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 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 1) 造型优美,比例恰 当,表现了浓厚的中国气派。 2) 结构科学,榫卯精 绝,坚固牢实,可以传代。 3) 精于选材,重视木材 自然的纹理和色泽美。 4) 金属配件讲究,雕 刻、线脚处理得当,起到衬托和点睛
7) 清代时期家具的特点:

1) 造型庄重,雕饰 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 2) 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

阅读全文

与家具会随着人的成长如何变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家用电器处理办法 浏览:254
谢瑞麟手链坏了维修怎么办 浏览:657
扫码全自动洗衣机维修视频 浏览:343
苹果维修点潇湘人瑞 浏览:676
城建浦电路 浏览:384
合肥创维电视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488
维修流量及注意哪些事项 浏览:352
电路板金银 浏览:117
背带牛仔短裤怎么以旧翻新 浏览:115
短接铁轨电路 浏览:407
国家电网农电工怎么去 浏览:321
宜家宠物家具哪个好 浏览:139
为什么进口的家电质量好 浏览:761
兰州安宁区家电维修公司 浏览:877
采样电路模块 浏览:18
高碑店家具一条街哪里便宜 浏览:212
旧房翻新屋顶多少钱 浏览:66
丹尼尔惠灵顿维修点 浏览:750
读书朗g90S屏幕碎了维修多少 浏览:148
奥坎家具厂商电话多少 浏览: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