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东的家具好还是广东的家具好
都不错,看个人偏好。
山东家具,性价比很高,该公司的口碑跟评价都很好,价格也不贵,产品种类齐全,美观大方,价格实惠,耐腐蚀、样式新颖美观、轻便,保温性能好、耐压,使用的寿命长,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且不易被淘汰。而且采用纯正的材质,在做工方面是非常细致。
广州家具追求的是华美精装,广州家具在追究华美的同时不会出现质量不过硬的问题。广式家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气、非常有气派。广作家具的用料多为大料,造型厚重,富丽堂皇。
『贰』 广式家具和苏式家具有什么区别
广东地区采用优质硬木为原料生产硬木家具的历史也比较早,我们能从一件面板底部刻有“崇祯庚辰(1640年)仲冬制于康署”的铁力木大翘头案为例证,说明最迟到明朝末年就已有品质很好的高级家具了。这件由广东德庆县生产的翘头案,十分静穆气派,但与同时期成就显赫的苏式家具相比,仍略逊一筹。在造型比例、线脚运用和与形体的关系上都暴露出不足之处。这些年来,一直很少再有广东地区生产的明代高级硬木家具发现。1997年8月,笔者应邀赴广州作专题考察,顺道走访了《清代广式家具》的作者蔡易安先生。我们大致认定,广东地区明代优质硬木家具的生产要比苏州地区晚。广州地区开始较多的生产硬木家具可能是在清初,或许也是随着苏式家具影响的不断扩大而开始兴盛起来的。
到清代乾隆时期,广州地区的家具生产已非昔比,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兴旺景象,正如《清代广式家具》中所分析的,“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清代广东家具领先突破了我国千百年来传统家具的原有格式,它大胆地吸取了西欧造型等新的家具形式,创造出了崭新的广式家具。”从风格上说,广式家具可以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的合璧。今天,我们比照流传下来的广式家具,从造型形态、构造工艺、制作方法以及装饰纹样题材和表现形式,都能清楚地看到外来文化对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它充分地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性,而这些,恰恰是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家具所缺乏的因素。
如苏式家具,始终没有如同广式家具一样的羊蹄脚、鲤鱼肚以及类似的部件装饰性符号或样式,包括运用西洋图案的雕刻手法。苏州地区虽然也有制造广式家具的产品,或者也流行一些广式家具的品种,这些产品和品种也只能是广式,是苏制的广式产品,而不能因为是苏州生产就称其为苏式家具。正像广州改制苏式品种的圈椅一样,总不免缺乏广式家具的形象和特色,也不能说其是广式家具,它实际上给人的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镶嵌大理石的盾形式靠背扶手椅、三连式和双连式长椅、通体雕刻的龙纹椅等等,才是广式家具无与伦比的代表产品;绞藤、连珠、仰俯莲瓣、西番莲花纹,双线花瓶脚、工字式连脚档、大挖弯以及满嵌螺钿、通体悬雕等等,才是广式家具最鲜明的风格特色。
这个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地域等各方面的原因,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家具制作显得因循守旧,传统的束缚使它们没有像广式家具那样在改革创新中冲锋陷阵。很快地,苏式家具在全国失去了它原先的主导地位,被广式家具取而代之,广式家具充当了时代的表率。
『叁』 广式家具的家具文化
广式家具延续岭南文化
广州作为中国高级传统家具制作地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据《番禹县志·续志》实业篇:“花梨本木工之一,花梨家具业专而精,自成一家,设肆于河南者共百余间,颇有名”。该县志记录年代为同治八年至宣统三年(1869-1911),可见当时广式家具不仅工艺成熟,而且已经在部分材料中开始形成专业化作业。
清中期后,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在原料来源及与西方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在兼顾传统造型美感、糅合岭南工艺美术特色的同时,还在造型风格和装饰手法中吸取了很多西方巴洛克、洛可可等绘画、建筑艺术风格,造型秾丽绚烂,意蕴静穆奢华,使红木家具由明代的清新简约向清代旖靡浓郁的转变。炽烈的岭南文化与奔放的西方艺术风格相互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广式家具风格,开一时风气之先。这种新式家具的出现,由于材料的优质、制作工艺的高超以及用料豪奢的广式风格,深受王公贵族喜爱。
据《广州年鉴》记载;“西式家私,生意极畅旺,惟木料工价均昂”。尽管造价高昂,依旧不可阻挡广式家具在中华大地上的迅速走红。上海、苏州、北京等当时的家具制作中心,在造型和雕饰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广式家具的影响。而最为直接的体现是清代宫廷家具制作中心——造办处引入了广东家具工匠。这一举措,使广、苏、京三地家具有了一个相互融合的机遇和场所。最终,广式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三大流派之一,对清式宫廷家具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式红木家具这种顺应时代,积极变革进取的发展方式,对于当今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上广式家具体现核心价值是一种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敢于突破的创造力;一种善于适应环境,懂得融会贯通理念;一种会博采众长,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这种创造力、变通性与革新精神在岭南文化中开拓进取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岭南文化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从古至今从未衰减。所以,我们应该以“借古开今、化古为新”的态度对广式传统家具予以尊重和发展。在保持其本质不变的前提下,结合时代文化特色和现代生活需求,打造新风格的广式红木家具。
这种新风格的广式红木家具应该侧重于带有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国当代文化特色,是具有时代新风格的红木家具。打造新时代的广式家具,继承和传播岭南文化,反映时代精神,这是所有岭南传统家具界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最终目标。
『肆』 清代广式家具的风格特点有哪些
一、广式家具的形成
明末清初时期,由于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传播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当时对外贸易和文化艺术交流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广州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门户。自明季葡萄牙人来华以后,其聚居地澳门,高栋飞甍,栉比相望。至清初,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广州的商馆、十三洋行等先后建立,这些商业机构的建筑大都摹仿西洋形式,一时官府、民居也多相率效仿,于是形成一股空前的“西洋热”。其它如象牙雕刻、瓷器烧造以及景泰蓝等各种工艺也都随之有了相应的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必然影响广州传统的家具制作业。家具和建筑紧密相关,西式宫殿堂馆的兴建,必然要求配置成套的与西方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的室内装修和家具。加以广东又是贵重木料的主要产地,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料多经由广州进口,制作家具的原料也较充裕。这些都是乾隆时期广式家具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广式家具的风格和特点
(一)用料粗大充裕
以清宫所藏广作紫檀雕花长桌为例(图1),此桌长 165.5、宽 38.7、高 89.2 厘米。桌面边框宽 10 厘米,厚 3 厘米。下为托腮,厚 1.3 厘米,它与桌面系一木做成。实际上用于做桌面四框的木料厚度为4.3厘米。桌面板心用一块宽18.7厘米的整板镶成,下面辅以穿带四条。面下是束腰,高 4 厘米,厚 1.1 厘米,中间镂雕出串枝西洋卷草花纹。束腰下托腮与上托腮对称。再下是牙板,厚 2.2 厘米,宽 9 厘米,浮雕西洋卷草花纹。牙板下沿随花纹形态作成曲边。四角立四腿,由于上下托腮的作用,桌沿喷出较多,因而四腿的拱肩也较大。四条腿通体饰西洋花纹。四腿与牙板结合的拐角处,作出与牙板曲线相呼应的翅式牙。翅式牙也是与腿一木做成的。腿方 5.5 厘米,下端为软弯内翻马蹄形,8 厘米见方。且不说桌面四框以及束腰、牙板用料宽厚,单就腿足来说,它是用一块 8 厘米见方的粗料加工而成。除上端靠里侧部分留作榫头,下端里侧削出马蹄以及中间预留腿柱、翅式牙外,腿柱里侧两面和拱肩以上部分的木料全部削掉,可见用料之费。此桌由于用料粗大,马蹄向内兜转较大,所以看上去似显笨拙,不如明式家具俊美。广式家具的特点之一,是不管腿足的弯曲度有多大,一般不使用拼接作法,而喜用一木挖成。再以清宫所藏紫檀雕花嵌珐琅扶手椅(图 2)为例,椅横 64.3 厘米、纵 51.4 厘米、通高114.8厘米,面高53厘米。椅背搭脑用一块长51、宽18、厚6厘米的板材刮削成3.5厘米厚的弧形板,然后在板上镂雕出大曲率的勾卷云纹。微向外弯曲的扶手,亦采用厚板镂雕的同样做法。这种做法必须要有一定厚度的材料才行。椅背的背板用一块厚 5 厘米、长 46 厘米、宽 25 厘米的木板削刮成 2 厘米厚的“S”形曲线板。在板的前后两面雕勾卷云纹。正面上部嵌一黄杨木雕磬纹及流苏图案,正中起槽,镶嵌铜胎掐丝西洋花纹珐琅片。背面正中浮雕西式珠花一枚。此椅椅面厚 3.2 厘米,采用低束腰形式,束腰高 2 厘米。牙板上安托腮,足间安管脚枨,四条横枨的高度相同,宽度也与腿的宽度相同,为 3.5 厘米,厚 2.5 厘米。四面腿内镶壼门牙条,管脚枨下面也饰有牙条。此外,在椅背搭脑镂空透孔中和扶手内框亦均满嵌西洋纹花牙和牙条。此椅构件装饰繁琐。从器身各部比例看,坐面横度大于高度,坐面纵向尺寸几乎与高度相等,给人以稳重大方之感。至于用料方面,与平常的椅子相比,材料耗费要多用许多。
清宫旧藏还有一件紫檀雕花柜格(图3),从外形看不显笨重而颇为俊秀,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是靠在边角处的巧妙修饰缓和并弥补了因边框材料过大而出现的呆板。从而收到优美、俊秀的艺术效果。其方法是在四框里口边缘雕一道宽约一厘米的绳纹,绳纹外再作一道约 0.2 厘米宽的阳线,再外为 3 厘米宽的素混面。这样一来,便造成一种仿佛绳纹边是在边框上另加的视觉效果,从而避免了因材料过大而产生的笨重呆板感。中间的横梁亦采取同样做法,上下两边做成绳纹,中间做成混面双边线。实际横梁厚度为 3.4 厘米,这在同类柜格的横枨构件中,已是大比例了。至于门板和两山镶板,板面装饰的花纹图案,均用阳刻手法,雕刻的花纹高出衬地平面达 0.5厘米,加上镶入边槽的厚度,实际厚度要超过 1 厘米。
总之,广作家具在用料方面是比较宽裕大方的。在这方面,和苏作家具风格截然不同。苏式家具以俊秀着称,用料较广式家具要少。由于硬质木料来之不易,苏作工匠往往惜木如金。他们在制作每一件家具前,先对每一块木料反复观察、衡量,精细打算,尽可能把木质纹理整洁美观的部位用在表面上。不经过深思熟虑,决不轻易下手。为了节省材料,制作暗处构件还常用其它杂木。笔者所见宫中收藏的一些苏式家具,十之八九都有这种情况。而明清两代的苏作家具都是如此。撙节木料的情况多表现在面内穿带的用料上。苏作家具大多挂油漆里,目的在于使穿带避免受潮,保持木料不致变形,同时也有遮丑的作用。
广作家具就不同,为讲求木性一致,大多用一种木料做成。通常所见的广作家具,或紫檀、或红木,皆为清一色的同一木质,决不掺杂别种木材。而且广作家具不加漆饰,木质完全裸露,使人一看便有实实在在、一目了然之感。
(二)装饰花纹雕刻较深,刀法圆熟,
磨工精细广式家具装饰花纹的雕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建筑雕刻的影响,浮雕隆起较高。一组线条,往往由不同层次表现,雕刻花纹大都隆起,个别部位近乎圆雕。如宫中收藏的乾隆时期的紫檀雕云龙大柜,柜门板心满施雕刻,浮雕的云朵紧密相连,龙纹的雕刻隆起更高,龙身在云朵中穿腾、扭曲翻滚,张牙舞爪,姿态雄劲有力。加之磨工精细,使纹饰表面莹滑如玉,丝毫不露刀凿的痕迹。
再以前述紫檀雕花柜格为例,柜格正面两门板心都饰以阳刻花纹,四角及正中心雕折技花卉。花朵及枝叶叉芽四出,由于雕刻较深而富于立体感。所饰西洋巴洛克花纹,翻卷回旋,线条流畅。图案间隙留出衬地,在雕刻时,除图案纹饰外,余地则用刀铲平,再经打磨平整。虽有纹脉相隔,但从整个地子看,决无高低不平的情形,与用刨子刨平的木板完全一样。可见在花纹图案雕好以后,磨光亦需花费很大的功夫。柜格两山的板心也同样如此。每块板心在离边框3至4厘米处,雕一道约0.3厘米宽的绦子线,正中浮雕折枝花卉。虽然雕刻较深,手模时,却有圆滑柔和之感。衬地表面,亦平滑如镜。在板面图案纹理复杂、铲刀处处受阻的情况下,能把地子平面处理到这种程度,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
三、广式家具的装饰题材
广式家具的装饰纹样,也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明末清初之际,西方的建筑、雕刻、绘画等技艺逐渐为中国所应用。自清代雍正至乾、嘉时期,模仿西式建筑的风气大盛。除广州外,其它地区也有这种情况。如在北京西苑一带兴建的圆明园,其中就有不少建筑从形式到室内装修无一不是西洋风格。为装饰这些殿堂,清廷每年从广州定作或采办大批与之相谐调的中西结合式家具,即以中国传统作法做成器物后,再用雕刻、镶嵌等工艺手法饰以西式纹样。这种西式纹样,通常是一种形似牡丹的花纹,也有人称之为“西蕃莲”。这种花纹线条流畅,变化多端,可根据不同的器形而随意发生延伸。它的特点是多以一朵或几朵花为中心向四周伸展枝叶,且大都上下左右对称。如果装饰在圆凳上,则枝叶多作循环式,各面纹饰衔接巧妙,很难分辨它们的首尾。
?广式家具除装饰西式纹样以外,亦有相当数量的饰以传统纹样。如各种形式的海水云龙、海水江崖、云纹、凤纹、夔纹、蝠、磬、缠枝或折枝花卉,以及各种花边装饰等。有的广式家具则中西两种纹饰兼而有之;也有些广式家具乍看都是中式花纹,但细看起来,仍或多或少地带有西式痕迹。再以前述紫檀椅为例 :椅背搭脑做成中式如意云头状,而在透孔处另镶以薄板雕刻的西式卷草花纹。背板为曲线形,饰以中式勾卷纹,正中镶嵌西式花纹珐琅片一块,珐琅片边沿木板嵌口又饰以西式卷叶边。椅背正中嵌黄杨木雕磬纹和流苏,然紧靠磬纹上部又雕一朵西式瓣珠花。再以前述紫檀柜格为例:两山雕刻的是中式折枝牡丹,都是传统装饰纹样,但在四角与正中花纹之间,又雕一组西洋“巴洛克”风格的图案。上部架格部分四框饰绳纹,中间装抽屉两层,每层四个,面板用影木做成,而在抽屉面外,又以紫檀薄板雕刻西洋花瓣饰边。这种装饰手法,在广式家具上是屡见不鲜的。在众多的广式家具中,带有洋式花纹或西洋纹饰痕迹的约占十之六七。
四、广式家具的结构
广式家具的装饰纹样和雕刻手法上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在结构上却基本保持着我国明代家具的传统形式,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略有变化而已。
先说桌子,桌子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四个桌腿在四角,大多带束腰,另一种是桌腿装在桌面两端缩进一些位置上。前者称“桌形结体”后者称“案形结体”。明代案形结体的长桌多用夹头榫结构,也有用托角榫的,但数量不多。清代则用托角榫的较多,偶尔也有用夹头榫。桌形结体的做法基本沿用明式,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广式家具也不例外,如前述紫檀雕花长桌,桌面和其它部位采用传统结构。桌面用攒边作法,腿与面的结合用长短榫结构,腿和牙板用抱肩榫结构。清代椅凳坐面与腿的结合通常与采用这种作法,面下带束腰。如果凳面是圆形的,则采用弧形抱肩榫。
清代的扶手椅大多采用束腰作法,先做成带束腰的坐面,然后在面上另安扶手和靠背。这是沿用明代床榻的做法,与明式扶手椅做法截然不同,明式扶手椅很少带束腰的,后背两侧边柱与两条后腿用一块整木做成。清代扶手椅也称“太师椅”,大都带束腰,后背与坐多为九十度直角。有的即使有背倾角,和明式相比差别也很大。如前述紫檀扶手椅,椅背两边立柱与坐面基本垂直,只是搭脑处略向外弯转,从而形成九十五度的背倾角。后背和扶手都采用框式结构,用走马销连接。做法是在坐面两侧凿出前宽后窄、底大口小的榫窝,在扶手下边框安相应的榫头,将榫头插进榫窝后用力向后推,榫销向后滑进窄口,榫头就难以拔出了。扶手后竖边也安同样榫头,后背竖边凿下宽上窄的榫窝,通常情况下后背下横边还有一对直销,把后背对准扶手竖边榫头用力向下按,使下横边与坐面吻合,即可把后背、扶手和坐面紧紧连为一体。坐面以下皆如常式 :用攒边作法组成坐面 ;长短榫结构支撑坐面 ;用抱肩榫连接腿足、牙板 ;腿的下部有管脚枨,用格肩榫结构。足下饰回纹马蹄,这也是清代的特征。明代扶手椅少使用束腰式,足端也不作任何装饰,唯方凳、圆凳带有束腰和不束腰两种类型,但也不饰回纹足。
广式柜格的结构也大体保留明代传统形式。柜顶与四框用棕角榫结构 ;门板及两板心用框内装板结构;横带与四框用格肩榫结构。由于各地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广式家具与其它地方的家具也有许多共同点。如在使用透榫时,一般不用在正面及上平面,而多处理在两侧。明式家具多用透榫,目的是为了使器物牢固坚实。而清代多用暗榫尽管在结构上不尽合理,但却提升了家具的美观度。如柜格中部横梁与边框的结合,都用暗榫,而下横梁两侧则用明榫(即透榫)。由于硬质木材不易变形,同样可以收到牢固坚实的效果。这通常指柜格的正面而言。单就一件柜格的整体结构来说,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两山横带,因为考虑到正面的美观,大多不用透榫。其它种类的家具也有这种情况,只是由于器身大小不同,其不足之处有突出和不突出之别。柜格一般形体较大,大者十数人不易挪动,小者搬动也需两人以上。有的柜格年长日久以致榫铆胶质失效,在挪动时常出现两山开榫现象。桌子、椅子、凳子因为体积小、重量轻,很少因挪动而拔榫。
简单说来,清代硬木家具主要有两大派别,即江南和岭南两派。江南包括长江下游的苏州、扬州、江宁一带;岭南则多指广州一带。岭南产品数量虽不及江南,但艺术水平则超越江南。所谓清代家具用料粗壮、充裕,造型稳重大方,装饰繁复华丽,主要是指广式家具而言。它虽不及明式家具那样朴素、典雅,制作科学合理,但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来讲,清代广式家具总是反映了一个时期家具制作的特殊风格和艺术特点。
『伍』 广式家具有什么特点
1.尺寸加大放宽,以显示雄浑与稳重。达官显贵阶层在生活不断追求豪华气派,尺寸随意加大放宽,以显示雄浑与稳重。
2.用料粗大充裕、体质厚重。大多用一木制成,用料清一色,即用同一种木材制作一件家具,如用花梨木,整件家具全部为花梨木;如用紫檀,整件家具全部为紫檀,内外一致,各种木料互不掺用,而且广式家具不油漆里,使木质完全裸露,让人一看便有实实在在、一目了然之感。
3.造型、结构和装饰上更多地模仿于西方式样。造型上多呈束腰状,家具腿加重雕刻。
4.雕刻繁缛,装饰花纹多采用“西番莲纹”。装饰花纹雕刻深浚、刀法圆熟、磨工精细。它的雕刻风格,在一定程序上受西方建筑雕刻的影响,雕刻花纹隆起较高,个别部位近手圆雕。 西番莲是一种外形酷似中国牡丹的花卉。特点是花纹线条流畅,变化无穷,可以根据不同器形而随意延伸。它多以一朵花或几朵花为中心向四围伸展枝叶,且大都上下左右对称。如果装饰在圆形器物上,则枝叶多作循环式,各面纹饰衔接巧妙,很难分辨它们的首尾。
5.镶嵌艺术的发挥。为了追求一种绮丽的色彩美感,广式家具将镶嵌发挥到更高层次。镶嵌的材料形形色色,通常有大理石(云石)、玉石、宝石、珐琅、陶瓷、螺钿、金属、黄杨木、象牙、琥珀、玻璃、油画等。
『陆』 广式家具的简介
兴盛于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受西方巴洛克与洛可可式艺术风格的影响,追求用料充裕,大面积雕刻及镶嵌艺术。构件一般不拼接,而是一木制成,讲求木性一致。另外,装饰花纹雕刻深湛,刀法娴熟,磨工精细,纹饰表面晶莹如玉,不露刀痕。装饰题材和纹饰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
广作,用料宽大充裕,讲求木性一致,一件器物一种木料制成,纹饰雕刻深隽,刀法圆润,地子平整。家具的装饰如西番莲等纹样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夔纹、海水云龙、凤纹、螭纹等也很多见。另外,镶嵌和玻璃油画艺术也被广式家具吸纳。
『柒』 广式红木家具与清式红木家具有哪些不同
广式与清式红木家具有哪些不同? 红木家具大量生产的时代,已是清式家具兴盛、发展的时代,所以从总体上说,红木家具主要反映的是清式家具各个时期的特色,在造型艺术上绝大多数属于“清式”范畴。其用料粗大、形体厚重、线形强烈、结构繁复的特征,呈现出一种与“明式”迥然不同的造型特点和时代风貌。由于当时社会财富不断增多,生活风尚发生了新的变化,加上制造高级家具的红木材料非常充足,人们对红木家具的功能要求和审美心理也随之产生新的变异,形成新的观念。 到清代中期前后,以“广式”为代表的红木家具很快地盛行起来,家具追求尺度宽大,装饰华贵,讲究气派,许多家具的造型标新立异,如各种红木太师椅、圆桌、琴桌、茶几等等,都是当时非常普遍的新品类,其中不少家具造型成了“清式”的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国硬木家具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素质。
『捌』 广式家具的魅力所在
酸枝木旧家具
古董家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欣赏古董家具并非只是单纯的经济投资,而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古典家具蕴涵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美感,它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古董家具依据风格不同分为很多派别,比如奢华大气的京式和棱角分明的苏式。在明代时,中国的家具由苏式家具独领风骚,到了清代出现了广式家具,清朝中期开始是广式家具的繁荣时期。作为后起之秀,广式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广式家具曾受到清代皇室的偏爱,清宫造办处专门设立了“广木作”,请了多位广东名匠为宫廷制作家具。据说光绪年间,广东名匠梁埠曾被召北上专为皇帝大婚雕刻龙床。专家介绍说,如今市面的古董家具多以清末民初的为主,明朝的比较少见。清朝家具收藏价值是比较高的。而上世纪初的家具又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前的比较好。抗战后期的家具用料杂,做工也较差,以前被人称作“西门口货”,收藏价值不高。
材质:酸木为主
酸枝又名紫榆、红木、黑木等,是广式家具运用最多的木材。因为它的硬度比较大,很适合广东地区潮湿的天气。酸枝木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为印度、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木材有光泽,纹理斜或交错、结构细而匀。材质硬重、强度高,扔在水里通常会沉下去。它耐腐蚀,经久耐用,据说好的酸枝木家具用几百年都没有问题。
广式家具讲求木性一致,所以大多用一木制成。像在西关古玩城看到的这个酸枝八仙台,估计制作于清朝同治年间。它的台面和台脚的颜色并不一致,感觉像是拼接的,但是店主介绍说其实是同一条木材,只不过用的部分不一样。台面颜色比较浅,用的是二层皮;台脚颜色比较深,用的是木芯。芯边材区别明显是酸枝木的一大特征,边材一般是黄白色至黄褐色的,而芯材是红褐色至黑褐色。材色并不均匀,深色条纹明显。
工艺:镶嵌艺术风行
镶嵌艺术也是广式家具的一大特色。镶嵌的材料形形色色,无论是云石还是玉石,珐琅还是陶瓷,甚至象牙和琥珀。特别是云石与螺钿运用最广,有人戏称看到这种镶嵌艺术十有八九就是广式家具。
像这个在观绿路看到的贵妃床,据估计制于清朝嘉庆年间,靠背镶嵌了四块红根石。红根石产于云南大理,红白分明,纹理如画,且很有层次感,营造出一种绮丽的色彩美感。它的扶手也镶嵌了红根石。贵妃床上还有如意纽绳花纹,显得很贵气。
而这个上世纪初的八仙桌也很特别,台面老花石的花纹就像极了一幅水墨山水画,在云雾中还隐约可以看到山峦的走势,还有山峰上的点点松树。桌子同样是西式马蹄腿,搭配半凹槽和荷包丫的裙边,造型简单大气。
造型:融入西方元素
以前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欧洲文化史上风靡一时的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了广式家具的造型、装饰。比如束腰、羊蹄腿、足部雕刻等,融会了中西方的特色。像这个大约在清朝中后期的鹅蛋凳,原本一套应该为一台六凳的。凳面是红根石,凳边用了如意飘带装饰,凳腿弯曲有束腰,凳脚是兽脚。
广式家具的部分装饰图案甚至直接取材于外国纹样,比如这个民初的椅子橹上的“东洋花”图案,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牡丹花纹。它也被广东人叫做“摩登花”,其实就是向日葵,有蒸蒸日上的寓意。椅背也不似清朝那样笔直,而是带点弧度;椅面是“堕面”,有点倾斜,所以坐起来更舒适。它的扶手是“灵芝手”,背靠是“海棠面”,体现中西合璧的味道。
『玖』 广式家具融合体现在哪些方面
广式家具又称广作,广式家具从清代中叶形成自己的风格起,便一直是"清式"家具的典型款式之一。明末清初,由于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广州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至清代中叶,商业机构的建筑已大都摹仿西洋形式,官府、民居也多效仿,形成了一股空前的"西洋热"。与建筑相适应的家具,也逐渐形成了时代所需要的新款式。于是,用料粗大、体质厚重、雕刻繁缛的所谓"广式"家具风行起来,成为一种"潮流",而对我国原有的传统家具式样发生过巨大的冲击作用。如束腰、家具腿足加重雕刻;装饰花纹采用当时流行的"西番莲纹"。
广式红木家具是我国四大红木家具之一,得益于广州地处重要港口,各国优质木材源源不断通过广州进人大陆。木材充裕广东,红木家具制造业迅速发展。广式红木家具用料粗硕气派,特点明显。今天,941红木老良就和大家聊聊广式红木家具的特点。
所以,广式红木家具的这些特点和艺术风格,在清朝备受皇家喜爱,而逐渐取代了一苏作为主的红木家具,成就了独特的清式风格红木家具的艺术高峰。
『拾』 家居的发展变化分为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典型家居.不同时期家
中式古代家具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象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鼎盛时期,高矮家具并存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鼎盛时期(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二 各个时期家具的特点 1) 夏、商、周时期中式家具的特点: 造型古朴、用料粗壮,漆饰单纯,纹饰拙犷。
2) 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家具的特点: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 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3)出现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特点: 高形家具的出现使得家具的尺寸有了增高。 种类繁多。
4) 隋唐及五代时期的家具特点: 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 能分类。
5) 宋、元时期家具的特点: 1)家具结构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 2)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 3)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
6) 明代时期的家具特点: 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 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 1) 造型优美,比例恰 当,表现了浓厚的中国气派。 2) 结构科学,榫卯精 绝,坚固牢实,可以传代。 3) 精于选材,重视木材 自然的纹理和色泽美。 4) 金属配件讲究,雕 刻、线脚处理得当,起到衬托和点睛
7) 清代时期家具的特点:
1) 造型庄重,雕饰 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 2) 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