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佛教在家居士可以念诵早晚课么(急)
在家居士能做早晚课最好,当做定课,每日不缺最好。按下面净土宗的做就好。
(早课)
1、可以念佛号,至少念半小时,有时间的应该多念,半小时还少了。
2、把《阿弥陀经》念一遍到三遍,这个花不了多少时间。
3、念《无量寿经》念第六章,就是四十八愿,这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有时间就念全经)
早课就这么多就够了。
(晚课)
1、念佛号半小时到一小时,
2、念《阿弥陀经》一到三遍,
3、念《无量寿经》的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有时间就念全经)
如果你的时间不够,念经可以减少,但是念佛不要减少。当然我们行住坐卧都要念佛,但是专念是很重要的。要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专念,把念佛摆到修净土法门的首要地位。
如果你安排了很多内容,念十几种经咒,念了那么多年了。比如天天念《地藏经》一下把这它放下,担心地藏菩萨会怪罪你。实际上, 这是凡夫的想法,你能专一念佛,地藏菩萨高兴得很,怎么会怪罪你呢?
当然,一心念佛,专念一句佛号,一般人做不到,原因很多,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不明白这一句佛号起什么作用,有好大的力量。归根到底也就是理论上不了解,不明白,因而,产生了种种的怀疑。总认为这一句佛号太简单了,太少了,小娃娃都会念,太不保险了,这完全是凡夫知见。
晚课是反省,已经做到的,要勉励自己,明天要做得更好,没有做到的,一定想法子做到,如教修行,这是早晚课,这早晚课才有真实的功德。
不是早晨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佛菩萨听,而与自己生活行为毫不相关,那罪业就重了,都堕阿鼻地狱。
见了阎罗王还问:‘我天天早晚课一堂都没有缺,你怎么教我下阿鼻地狱?’,阎罗王告诉你:‘你早晨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再骗佛菩萨一次,骗了一辈子,你不堕地狱,谁下地狱?’。
要知道啊,要是不懂早晚课的意义,那都是阿鼻地狱的业因,骗佛菩萨,佛菩萨不在世,泥塑木雕的形象,你都忍心骗他,你的心太狠了。
❷ 在家居士可以讲经说法吗
可以。《维摩诘经》记载上就有维摩诘居士说法。《六祖坛经》也记载六祖惠能在到光版孝权寺出家前,给猎人队伍说法。《指月录》记载有庞蕴居士说法,台湾的李炳南居士讲经说法几十年,是公认的大德居士。……
不过,出家人是专业的修行人,居士很少有专业修行者,特别是当代社会,人心浮躁,居士很难有专业系统的佛经知识,所以还是要以出家的法师讲经说法为主。
❸ 在家居士能用法师名号吗
在家居士能不用法师名号,这是非常不恭敬地。“释”为出家姓,如非出版家人,名字不能权冠以“释某某”。
除此以外,在家居士称呼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家佛弟子之间,可在姓氏后加上居士二字,称呼“某居士”,如王居士、张居士等。或统称“师兄”。
网名等别号不应使用佛菩萨或大德的名号及僧人形象。
世间称呼的“某姨”、“某哥”、“某姐”等,不宜带入佛门。
不宜称师姐、师弟、师妹等。
不宜对佛弟子称呼为“某菩萨”,更不可对鸡狗等众生称呼为菩萨,如王菩萨、鸡菩萨、小菩萨、老菩萨等。“菩萨”深具果徳法义,不可轻易呼之。
❹ 在家居士是什么
佛不入是非,入是非者非修佛者,真修佛者知一切名假,不执文字,不执名相。
只会看经念佛在家者,即名居士,或是声闻。古代诗人多数都是居士。
❺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首先要做三皈依,类似于你进学校读书要办理入学手续及颁发学生证;
其次学习五戒十善,若能持戒,就已经是很正规的居士了。
学佛成佛,简单而言,就是要通过“信、解、行、证”四个步骤、采用“六度波罗蜜”六种途径,经历过“戒、定、慧”三个层次的境界,最终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我依次给你简介一下:
1、信解行证:首先要有信仰,有愿意跟随佛祖的脚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导的方法去做的决心,这叫“信”,佛教也称之为“发菩提心”;然后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为你讲解佛法,即“解”;然后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叫“行”;最后从实践中验证所学是真实不虚的,这叫“证”;
2、“六度波罗蜜”是修行的六种途径,简称“六度”,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用现代话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无私奉献(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规章制度(持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进)、通过打坐来使自己的心摆脱情绪的控制(禅定),获得无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这代表了修行的三个层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条规章制度(佛教称为“戒律”),女性僧人(我们常说的尼姑)则是348条,如果你不出家,在家里学佛,则只须遵守五条,即“持五戒”(看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禅定”,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回禅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
❻ 在家居士可以接受供养吗
不可以,因为居抄士不在三宝袭之列,就这么简单。
居士做活动收款是可能的,但绝不可能说成供养,供养和“集资”“捐款”“收费”“布施”是两回事,如果这位居士是口误那不要深究,如果来来回回都是故意的,那就要仔细辨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