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明式家具元素有哪些谁能介绍下
一、建筑元素
;我国的传统家具,就其造型分为无束腰和有束腰两大体系。
无束腰家具如“几”和“案”,其形颇有古趣,它主要是吸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上大木梁架的结构造型而成。如一腿三牙方桌其造型与唐代南禅寺如出一辙。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具的造型也随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变化,造型上开始多样化,如卡子花方桌。
有束腰家具比无束腰家具出现要晚一些,主要是吸取唐代壶门床、壶门案和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的结构造型而成。这在明式家具的桌、案、几上都有表现。
二、装饰元素
1、壶门床造型:传统家具在借鉴壶门床造型形成有束腰家具后,壶门造型在家具上的运用更多是起装饰作用,多见于桌、几、架子床等,运用比较广泛,变化各异,起到了不错的美化装饰作用。
2、雕刻:雕刻技艺在明式家具上的运用无处不在。明式家具的雕刻艺术与先秦两汉传统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表达了文人崇尚高雅的心境,也反映了人们企望祥和幸福的美好愿望。纹饰形态主要有:
(1)飞禽走兽纹,如螭龙纹、凤纹、麒麟纹等,其中龙凤之形尤为突出;
(2)吉祥花卉及人物纹,如牡丹纹、灵芝纹等,山水人物则展现带有情节性和故事性的画面;
(3)仿古纹饰,有仿古玉纹饰,仿青铜博古纹饰等;
(4)西洋纹饰,如西番莲纹,在西方它犹如牡丹一样备受人们的喜爱。
3、镶嵌:将瘿木、文石、玉石等精美材质嵌入家具中也是明式家具的一个特点,由于明式家具注意以简约为美,装饰性素材一般点到即止,起画龙点眼的作用,往往取得不凡的艺术效果。
4、铜活:铜等金属配件在明式家具上的使用也不在少数,它不仅起到点缀修饰作用,也有其实用性。
三、文人元素
中国书法多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行笔,生宣纸吸水性强但略泅水,行笔之中笔画交结处往往有墨迹涸开使局部增大了笔划宽度成为结点给人以力量感,笔划交结夹角端部呈微小弧形、而不是尖角,给人以刚中带柔的美感,字体苍润丰满,这正是中国宣纸笔墨相融的魅力所在,这些神韵被文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在明式家具上,给人以典雅脱俗的美感和浓郁隽永的文化气息。
书法与明式家具这些形神相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书法对于家具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一件件明式家具中找寻到它们的影子。正是由于江南的文人才子将书法艺术与家具的巧妙结合、灵活运用才使明式家具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顽强的生命力。
思雨易居设计师回答
Ⅱ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及其在设计中使用了哪些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和工艺设计原理在历史上都是很出色的,雕刻工艺也是美轮美奂的,其榫卯工艺更是家具工艺的巅峰之作:
明式家具作为家具品类中的精品,其艺术韵味和设计风格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消费者的青睐。追求天然的木质纹理之美;结构严谨、装饰洗练;家具款式系列化;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明式家具独特的四个艺术特点。以后历经清朝,制作了一件又一件举世瞩目的艺 术品,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了广为人知的中国家具——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形式,呈现出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明式家具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曲线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特色。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各种线与面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从而产生出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的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工艺水平。在选料上十分注重木材的纹理,凡是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
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圆雕以及浮雕与透雕结合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纹饰题材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围子等处,通常仅做小面积的雕刻,细致精巧的装饰反而更加引人注目 。 从明式家具散发出来的细腻感与艺术感染力中,可以明显看出,它得益于其独特文化特质的形成,同时也是基于当时的家具使用环境和家具使用者。从明式家具中,能感受到一种天然的优雅和简朴的设计理念,在构造上,它采用榫卯结构,根据不同的部位设计不同的榫卯,不用钉和胶。在选材上,喜欢天然的优质木材,由于它质感精致细腻,色泽深沉雅致,给家具注入了文化内涵。从木材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文化状态,这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家具文化现象。在装饰上,古人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类的美好意愿相结合,用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寓意将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物、吉祥图案贯穿于家具设计中,中国提倡谦和好礼,廉正端庄的行为准则,在造型上,明式家具造型浑厚冼练,线条流畅,比例适中,稳重大方。明式家具品种、门类丰富,与人们生活起居相适应,选材精细,以线形优美流畅、结构简单为特征,以科学的榫卯结构相连接,既实用又富装饰性。其丰富的内涵美,是人类共同的审美观念的升华,所以既受古人喜爱,也给予现代人美感享受。
总之,明式家具在设计、制作中达到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那种和谐、自然、典雅的神韵透出智慧与灵性、人性化的设计特显明式家具的简洁流畅、充分反映了天然材质的自然美,是对中国古典室内环境艺术的充实、升华和发展。既有弘杨中国古典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又不乏国粹家具的祥和与宁静,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
Ⅲ 明清家具的区别是什么
一、纹饰上的时代差别
一般来说,明式家具以精致但不淫巧、质朴而不粗俗、厚实却不沉滞见长,它特有的美学个性和艺术形式也鲜明地体现在纹饰图案上。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如松、竹、梅、兰、石榴、灵芝、莲花等植物题材;山石、流水、村居、楼阁等风景题材较多见,并且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饰,与清代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寓意大都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加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丽见长,其纹饰图案也相应地体现着这种美学风格。在表现手法上,清式家具可谓锦上添花。与明式家具重视材美相比,清代工匠更侧重于人为的工巧之美,而不重视材料的自然肌理,因此在清代家具上很少见到那种大片作素,不事雕饰的情况。清代家具的纹饰图案题材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无所不有,十分丰富。吉祥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但这一时期所流行的图案大都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为目的,与明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显得有些世俗化。
二、造型时代特征明显
明清家具的品种、造型均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酒桌、圆靠背交椅等家具,在明代尚且流行,入清以后就逐渐被淘汰;而式样庄重的太师椅,则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又如茶几,本身就是为适应清式家具布置方法而产生的品种,多为红木、新黄花梨制品。未见年代较早的。此外,如折叠椅、折叠香几等,都是清雍正朝以后出现的新品种。
而在明清两代均流行的坐墩,在造型上也有明显不同。明代坐墩多胖而矮,清代的多瘦而高。桌椅的腿足,也经历了一个由瘦到粗的变化过程。凡是有前者特征的桌椅,一般年代都要早于后者。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有时也可根据某些构件来判断。如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基本光素无纹。清代官帽椅的靠背,多为雕花板,素板罕见。又如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以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圆角居多,侧脚收分明显,以各种流畅的线条装饰为主,不重雕刻。入清以后,这类圆角柜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方角柜,下方正平直,侧脚收分渐小,至清中期以后基本无侧脚。
由于明清家具在纹饰方面或沿袭传统,或刻意仿造,极难断代。因此,可选择参照物对比断代。在参照对比时,宜采用题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对比,这样就比较容易判断年代,结果也较准确。参照物可以是玉器、瓷器、剔红漆器等工艺品上的花纹,尤其是明清建筑物上的装饰纹样,往往与家具装饰花纹在材质、内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相通之处。
Ⅳ 明清家具雕刻与纹饰有哪些特点
明清家具在装饰手法及纹饰上存在着时代的差别。一般说来,明式家具以精致但不淫巧、质朴而不粗俗、厚实却不沉滞见长,它特有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范式也鲜明地体现在纹饰图案上。 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中国纹饰图案具有继承性和趋同性特点,每个时代的出品或多或少地含有历史的因素,每个品类的装饰性也可能在其他品类中出现。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许多都是承传的。如祥云龙凤、缠枝花草、人物传说等,这些题材在织绣、陶瓷、漆器等品类中常能看到。不过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仍有自已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松、竹、梅、兰、石榴、灵芝、莲花等植物题材;山石、流水、村居、楼阁等风景题材;鱼藻、祥麟、瑞狮、喜鹊等动物题材较多见。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主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与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丽见长,其纹饰图案也相应地体现着这种美学风格。清代家具纹饰图案的题材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无所不有,十分丰富。吉祥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但这一时期所流行的图案大都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为目的,与明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显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家具装饰花纹多以各类物品的名称拼凑成吉祥语,如“鹿鹤同春”、“年年有余”、“凤戏牡丹”、“花开富贵”、“指日高升”、“早生贵子”等,宫廷贵族的家具则多用“祥云捧日”、“双龙戏珠”、“洪福齐天”、“五福捧寿”等等。总之,题材丰富多彩是清式家具纹饰图案的特点之一。清式家具纹饰题材大多出自老百姓的朴素生活意愿或统治者炫耀权力财富的功利要求,不如明式家具来得超逸。对于纹饰题材的选择,也不如明式家具讲究,有些家具纹饰图案显然是单纯为了显示华贵富丽,而很少注意题材的贴切性。 明末清初之际,西方文化艺术逐渐传入中国,至清雍正以后,仿西洋纹样的风气大盛,特别是清代广式家具,出现了中西结合式家具,即以中国传统做法制成器,而雕刻西式纹样,通常是一种形似牡丹的花纹,也有称为西番莲的,这种花纹出现的年代要相对晚些。 有些题材,明与清虽然都有采用,但在图案内容上存在着差别。如麒麟作为一种瑞兽,是我国古代常用的装饰题材,明中叶时,麒麟一定为卧姿,即前后两腿均跪卧在地;而明晚期至清早期,麒麟一定为坐姿,前腿不再跪而是伸直,但后腿仍与明中期相同;进入清代康熙以后,麒麟前后腿都站起来了,虎视眈眈。此外家具上的博古图案,在清代流行过两次,一次在康熙时期,一次是在同治、光绪时期,两次同为博古,前者提倡优雅清闲,后者推崇金石学问。同为博古,内涵有异。 传统吉祥雕刻纹饰万字纹:万字纹即“卍”字形纹饰。 “卍”字为古代一种符咒,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卍”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 凤戏牡丹: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祥兽瑞鸟,牡丹象征富贵吉祥,凤戏牡丹图案,除了富贵之意,还被用于婚嫁和象征爱情,成为表现民间婚恋的重要题材。 灵芝纹: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灵芝纹也是皇家与民间家具及其他器物上的常见纹饰。 四合如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一般为四个如意从四面围拢钩连起来,象征诸事如意,和和美美。
Ⅳ 并简述明代家具制作的特点和风格。
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良,风格简约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已达到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水平。是中国智慧的杰出代表。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
造型
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
结构
结构科学合理,榫卯精密,坚实牢固。
材料
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
工艺
雕刻红脚处理得当。
饰件
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明式家具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 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曲线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特色。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各种线与面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从而产生出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的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工艺水平。在选料上十分注重木材的纹理,凡是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圆雕以及浮雕与透雕结合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纹饰题材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围子等处,通常仅做小面积的雕刻,细致精巧的装饰反而更加引人注目.
Ⅵ 明式家具的特色
明式家具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版着重于家具权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曲线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特色。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各种线与面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从而产生出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的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工艺水平。在选料上十分注重木材的纹理,凡是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圆雕以及浮雕与透雕结合等多种,有人认为还有平雕(又分为阴刻和阳刻),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镶嵌方面有用木、骨、螺、瓷、玳瑁等平镶或凸镶。雕刻纹饰题材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树皮纹、竹节纹、吉祥图文、宗教图案等。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围子等处,通常仅做小面积的雕刻,细致精巧的装饰反而更加引人注目。
Ⅶ 清代家具和明代家具的区别是什么
一、纹饰上的时代差别
一般来说,明式家具以精致但不淫巧、质朴而不粗俗、厚实却不沉滞见长,它特有的美学个性和艺术形式也鲜明地体现在纹饰图案上。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如松、竹、梅、兰、石榴、灵芝、莲花等植物题材;山石、流水、村居、楼阁等风景题材较多见,并且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饰,与清代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寓意大都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加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丽见长,其纹饰图案也相应地体现着这种美学风格。在表现手法上,清式家具可谓锦上添花。与明式家具重视材美相比,清代工匠更侧重于人为的工巧之美,而不重视材料的自然肌理,因此在清代家具上很少见到那种大片作素,不事雕饰的情况。清代家具的纹饰图案题材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无所不有,十分丰富。吉祥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但这一时期所流行的图案大都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为目的,与明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显得有些世俗化。
二、造型时代特征明显
明清家具的品种、造型均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酒桌、圆靠背交椅等家具,在明代尚且流行,入清以后就逐渐被淘汰;而式样庄重的太师椅,则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又如茶几,本身就是为适应清式家具布置方法而产生的品种,多为红木、新黄花梨制品。未见年代较早的。此外,如折叠椅、折叠香几等,都是清雍正朝以后出现的新品种。
而在明清两代均流行的坐墩,在造型上也有明显不同。明代坐墩多胖而矮,清代的多瘦而高。桌椅的腿足,也经历了一个由瘦到粗的变化过程。凡是有前者特征的桌椅,一般年代都要早于后者。鉴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有时也可根据某些构件来判断。如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基本光素无纹。清代官帽椅的靠背,多为雕花板,素板罕见。又如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以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圆角居多,侧脚收分明显,以各种流畅的线条装饰为主,不重雕刻。入清以后,这类圆角柜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方角柜,下方正平直,侧脚收分渐小,至清中期以后基本无侧脚。
由于明清家具在纹饰方面或沿袭传统,或刻意仿造,极难断代。因此,可选择参照物对比断代。在参照对比时,宜采用题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对比,这样就比较容易判断年代,结果也较准确。参照物可以是玉器、瓷器、剔红漆器等工艺品上的花纹,尤其是明清建筑物上的装饰纹样,往往与家具装饰花纹在材质、内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相通之处。
Ⅷ 求有关明清家具纹饰图案的书籍
王世襄
<明式家具研究>
会讲到关于明清家具纹饰的种类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