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唐代家具有哪些品种
唐代家具的品种,有几、案、挟轼、箱、柜、胡床、屏风、桌、椅和棋局等,全部是木质制成,有紫檀、黄杨木、沉香木、花梨木、樟木、桑木等,此外,还有竹藤等材料。
Ⅱ 求教:关于8世纪末唐代平民的家居设置
中国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家具发展方向。魏、晋时代人们习惯席地而坐,因此家具多为低矮型。到唐朝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人们开始坐高,双足悬起,中国垂足家具才逐渐兴起,唐朝,经五代十国至宋代垂足家具才定型,垂足家具完全取代席地家具,制作工艺也基本成熟。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家具达到鼎盛时期,真正将中国家具推向艺术顶峰。优良的材质,纯熟的工艺,这些都是明以前的家具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家具,它们包括很广,但通常指“桌椅板凳”之类。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到南北朝时期,高型坐具陆续出现,垂足而坐开始流行。憩居形式到了唐代仍然是两种形式并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
中国家具在唐宋两代有了根本的发展,对以后明清家具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什么在唐宋家具发展会这样高速那?这是有原因的。
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们以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为时尚,五代时期家具以发展的初步完善,以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家具。为中国历史家具的最完美阶段打下了基础。从10世纪中晚期开始,宋王朝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繁荣富有。宋时高座家具已相当普遍,高案、高桌、高几也相应出现,垂足而坐已成为固定的姿势,中国历史上的起居生活变革由坐姿而定。城镇生活的繁荣使高档宅院、园林大量兴建,打造家具以布置房间成为必然,这给家具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唐代家具
宋代家具,为明清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 是中国家具史中空前发展的时期, 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宋代家具品种有床、榻、桌、案、凳、 箱、 柜、衣架、巾架、盆架、等。还出现了专用家具、 琴桌、棋桌 等。家具形式也多种多样。 仅桌子一项已有正方、长方、长条、圆桌、半圆桌,还有炕桌、炕案;凳子有方、长方、 等形式;椅子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 宋代还发明了燕几,当时的士宦大家为装饰屋宇,竟相仿造,燕几由7件组成,有一定的比例规格。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意组合, 可聚可散,可长可短,纵横离合。符合了上层社会使用的要求。 宋代家具在制作上也不有少变化。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各种装饰形式; 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枨、矮佬、霸王枨、托泥、茶钟脚、收分等各式结构部件。 宋代, 我国已基本完成起居方式的转变,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绝对主导地位。 在宫延里, 统治阶级不惜工本制作了一批高级家具。 河北巨鹿出土的宋代桌子和椅子,就是较为完美的代表作品,体现出宋代家具艺术的发展水平。所以,'没有宋代家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出现完美、 精湛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手工艺的繁荣,对家具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明代,手工业的艺人较前代有所增多,技艺也非常高超。 明代江南地区手工艺技术较前代大大提高了 ,并且出现了专业的家具设计制造的行业组织。 明代,总结各种工艺技术经验的专门书籍逐渐增多。 木器家具方面的专著当推《鲁班经匠家镜》一书。此书为明代北京提督工部御匠司司正午荣汇编, 分建筑和家具两部分,其中对家具作了详尽的分类。如: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台架类、 屏座类等。每一类中又分别叙述不同形式。如床榻类中有大床、禅床、凉床、 藤床等;桌案类有一字桌、案桌、折桌、圆桌、琴桌、棋桌、方桌等。其他如选材,卯榫结构,家具尺寸, 装饰花纹及线脚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和记述。 《鲁班经匠家镜》一书是建筑的营造法式和家具制造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对明代家具的发展和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有关家具方面的书籍还有明代文震享所编的《长物志》。 书中对各类家具一一作了具体分析和研究,对家具的用材、制作、式样分别给予优劣雅俗的评价。 明代高濂编著的《遵生八笺》还把家具制作和养生学结合起来,提出独到的见解。 这些书籍的出现指导了家具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生产工艺的提高,并丰富了家具制作的理论。
明式家具的产生和发展, 主要的地域范围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这一地区的明式家具持续着鲜明独特的风格。 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从产品不难看出只有苏州地区的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 这种风格鲜明的江南家具,得到广泛喜爱, 人们把苏式家具看成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式家具”。中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 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称“明式家具”。而明式家具中夹杂着文人化的意趣, 文人已参与了家具的设计,这又是前朝后代的家具所无法拥有的。 明代的家具遗留至今的精品为数不少,从而可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明式家具的发展进程。明式家具的品种式样丰富多彩。 家具艺术也和其他艺术一样,在明代初期至中期也有很大的发展。 流传至今的大批家具珍品记录了手工艺人的勤劳智慧和光辉业绩。
明式家具
清初之时,家具上的创新不多,还保持着明代家具的样式,清代中叶以后,清式家具的风格逐渐明朗起来, 家具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与全国的明式家具相互影响,又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 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 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装饰上求多、 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清代家具以雍、乾为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多,式样广,工艺水平高,最富有“清式”风格。 在装饰上,这一时期力求华丽,并注意与其它各种工艺品相结合,使用了金、银、玉石、珊瑚、象牙、珐琅器、百宝镶嵌等不同质材,追求金碧璀璨、富丽 堂皇,遗憾的是,这一时期的家具,有的由于过分追求奢侈,显得繁琐累赘。
Ⅲ 唐代家具历史意义
唐代家具研究,有益于了解唐人的审美风尚与艺术精神。除了家具的增高趋势显著,高型家具类型的日益丰富以外,唐代家具的艺术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家具的造型设计上,唐代家具崇尚雄浑健雅之美。唐代以前即已在中国流行了数百年的壶门式床榻,形态简洁均衡,是唐代贵族和富庶阶层高档家具的代表,壶门式形制普受欢迎,被唐代工匠移植于制作器物台座、箱柜、棋局、高桌、凳子等各类家具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此外,唐代家具的装饰艺术水平也大大超出前人,应用如髹饰、涂胡粉、染色、彩绘、木画、宝装、雕刻等种种工艺美术技法,使家具在实用的前提下,美观性大增,是唐代审美风格的集中体现。
Ⅳ 唐代有硬木家具么
好象没有,有一种观点说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应是明代隆庆、万历以后才出现,似有一定道理。
马未都:为什么那时没有硬木家具呢?第一是工具的限制。中国所有木工工具中,平木工具刨子出现得最晚,这跟欧洲完全不同。我们的刨子是16世纪才出现的,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16世纪以前中国人就使用过刨子。没有刨子,就没有办法刮平硬木。过去为什么使用漆家具呢?就是因为木头刮得不太平,要披麻挂灰,打腻子上漆,把不平的地方掩盖住。刨子的发明,是中华工艺史上最重要的工具革命。在中国,因为刨子的出现,导致硬木家具迅速占领市场。第二是隆庆开关。在隆庆元年,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以及当时与海外贸易的增多,明政府迫于压力,有限度地打开了海关。海上运输的畅通,致使大量优良木材进入中国。这两点原因,使中国的明式家具,主要包括名贵的黄花梨家具、紫檀家具、鸡翅木家具,在明代晚期,尤其是万历到崇祯年间,风靡江南地区。
我们过去的判断有偏差,都是从感情上判断,希望我们的硬木家具出现得更早,可惜事与愿违。据《天水冰山录》记载,嘉靖年间在严嵩家一共抄出几千件家具,里面只有40张“素漆花黎(梨)木床”,还有许多我前面讲过的那些乌木筷子,剩下的就都是漆家具了。这些证据都证明了中国硬木家具的流行是万历以后的事情,这是一个标准的判断。
此言不虚 我信
Ⅳ 最近很喜欢研究唐代的家居设计,想问问插花在唐代的家居中都有哪些特征呢
唐代插花家居陈设有哪些特征。
特征一:随家具的设置变化而变化。
唐代家具陈设不固定,随场合的不同而临时设置。以床榻、茵席等陈设于室内的中心位置,周围施以屏具。家具的临时设置导致插花陈设也随机性较强。从现有图像资料看,唐代插花陈设大部分与佛教供花相关,瓶花以莲花、莲叶和莲蓬及相互的组合为主,寓意三世。盘花以植物的花朵堆集,如牡丹和莲花,呈现花朵盛开之美,主要用于散花。瓶花和盘花的陈设图像极少,多见菩萨手捧瓶花或肋侍手捧瓶花或天女手捧盘花,或供养人手持花瓶。少量摆放于台座,如敦煌331窟的初唐壁画,牡丹和莲花插瓶,置于方形的台上,显得十分庄重;
在诗歌中已见吟咏,从唐诗中看唐代书房陈设,有书、画、熏香、书灯、棋等物品,但瓶花尚未见踪迹。
综上,唐代低座家具对插花的陈设应用限制较大,瓶花、盘花、缸花大部分与宗教或者仪式性活动关联;插花或是摆放在佛教供案,组合形式有瓶花、盘花单独摆放或与香炉一起,或是瓶花、假山盆景、香炉,或直接摆放于台座,推测有部分插花摆放在高几等家具上。厅堂和书斋家居陈设功能的插花尚未形成。
Ⅵ 唐代家具的介绍
唐代抄家具产生于隋唐五袭代时期,由于垂足而坐成为一种趋势,高型家具迅速发展,并出现了新式高型家具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具,如椅、凳、桌等,在上层社会中非常流行。此时的唐代家具,具有高挑,细腻,温雅的特点,以木质家具居多。
Ⅶ 唐代家具的家具种类
板足案:案面为长方形,四边有拦水线,下有两足板状腿,是一种进餐用的食案。
曲足香案:案面两端卷翘,两只板状腿弯成一个S形的流畅曲线,在板腿的下端,前后各有一条横枨托住板腿,好似托泥的形式,以此加固板腿。此种弯曲的板腿形式比较少见,是由板足案变化发展而成。
翘头案:板状腿,从其造型来看是一种书桌。
曲足案:案面长方形,曲腿之下有横木承托,比较矮。
撇脚案:造型极为特殊,案面两端卷起上翘,有束腰,四条腿上端彭出,顺势而下,形成四只向外撇的撇脚,腿的上端有牙条,前后有拱形画枨。 三彩柜:有四只较细的兽面腿,柜顶盖已经加大为整个柜盖,身有花饰,很秀气,这是汉以来柜子的发展。
另外,还有几、屏风、墩、椅、桌等。 平台床:这种四面平的造型是传统床的式样,从整体看造型古老,但局部的精心雕饰却也显得华丽不凡。
箱式床:床座为一箱形,四周镂出扁圆形图案为饰。
屏风床:床上左右无屏,仅在后部设四扇高屏,光洁无饰。
独坐榻:正方形,下有托泥,共有八只腿,腿间为壶门轮廓,是魏晋的古制。
凳
方凳:座面是正方形,但边缘是曲线形,四条直腿的里面内缘是曲线。
月牙凳:凳面为半圆形,四条雕花腿,腿间还坠以彩穗装饰,与身着华丽服饰的丰满仕女形象协调一致。
Ⅷ 喜欢中式那你了解中国古代家具吗
古代家具是一本网络书,映射着古人的审美情趣,科学技术,生活习性,是文物,是文化,也是具有无限升值潜力的资源。
汉魏以前不存在椅子一说,不管贵族还是百姓都席地而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随着两汉各民族互通有无,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开始传到北方,并迅速在中原地带流行成为不可或缺的坐具。因为从西域传过来,所以当时人称“胡床” 。
罗汉床是古老的汉族家具,属于卧具之一。弥勒榻一般体形较大,又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类型。有束腰且牙条中部较宽,曲线弧度较大的,俗称“罗汉肚皮”,故又称“罗汉床”。罗汉床因其实用一直是备受欢迎。
汉族卧具。床身上架置四柱、四杆的床。有的在两端和背面设有三面栏杆,有的迎面安置门罩,更有在前面设踏步并加设—罩(拔步床)等。式样颇多,结构精巧,装饰华美。装饰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花马山水等为题材,含和谐、平安、吉祥、多福、多子等寓意。
Ⅸ 唐朝时期贵族使用的家具产生了那些变化
一、 高型座具的广泛出现
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绳床十,注:内四椅子。”(文见《金石萃编》卷103),这是椅子名称早期出现的正式文献记载,由此可知在唐代贞元年间已有椅子的称法。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其中可分为带靠背与不带靠背两种类型:带靠背的称为椅子,不带靠背的则仍称为床。这时尽管有了椅子的名称,但并未广泛应用,把椅子称床的依然很多。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在《少年行•七绝》中写道:“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这首诗描写一个贵族子弟骑着马走在街上,随意走进素不相识的人家,坐在人家客厅的椅凳上,强索人家的酒喝。这里所说的床,虽没有反映出是否带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不会是供睡觉用的卧具。
二、 高型桌案的应运而生
高型桌案的出现是这一时期家具的特点之一。
由于垂足而坐的习惯渐渐形成,几案由床上移至地上,高度也相应的有所增加。桌由几案演变而来,在敦煌85窟的唐代壁画《屠房图》中,有屠夫在高型方桌上处理刚宰过的肉渣形象。这里的方桌桌面正达到屠夫的腰上部,正合适站立工作。高桌形式简洁,桌腿粗壮,桌腿之间没有横撑,没有任何的装饰工艺。
三、 屏风的逐渐“长高”
据《唐书》载,宪宗曾将“前代君臣事迹写于六屏”,“宣宗书贞观政要于屏风,每正色拱手而读之”。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设屏风于内宫,屏上记载着为创建唐王朝立下功勋的忠臣名将之姓名,以及群臣的进谏之言。所以这些屏风又具有座右铭的功效。 杜甫诗曰“屏风金孔雀”,李贺诗曰“金鹅屏风蜀山梦”,反映出当时屏风之制作精致、华美,不惜工本。故白居易有诗云:“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缀珠陷钿怙云母,五金七宝玉女相玲珑。”当然,唐屏风也有不作任何装饰以示高雅古朴的。白居易曾大赞素屏,作有《素屏谣》:“素屏素屏孰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素屏素屏,物各有所官,用各有所施;尔今木为骨兮纸为面,舍我草堂欲何之?”这些画屏、试屏和咏屏,都是文人抒发情感的天地.
Ⅹ 想了解唐朝历史,推荐本书
《哈佛中国史: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作者抓住唐帝国疆域扩张到极限时的这一充满活力的时期,站在中国的外围重点从商业、宗教和文化等展现一幅充满浪漫气息的世界性帝国景象。
《大家讲史:唐史十二讲(典藏本)》
本书由著名文史专家黄永年先生亲自选定篇目,包括唐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与人物,以及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像两税法的实施、长安的饮食、唐代的家具等。
《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
一部结构来谨、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断代史,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可言。
《大漠烽烟:唐帝国战争史》
本书以全方位的视野为读者解构一个强盛时代的兴起与没落。
《帝国斜阳-唐史并不如烟》
本书讲述从宪宗末年到唐朝灭亡的近百年历史。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