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介休城家具

介休城家具

发布时间:2022-05-30 06:34:50

『壹』 介休在哪里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侧,汾河南畔,地跨东经111°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距山西省会太原139千米,距晋中市榆次区112千米,东北与平遥县、汾阳市接壤,西南与灵石县相连,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北与孝义市相望。北起义安镇任家堡村,南至绵山顶端艾蒿坡;西起义棠镇圪塔头村,东至张兰镇南窑头村。


『贰』 介休的简介,详细一点。

历 史 沿 革·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37.25万人。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自公元前514年起,介休历史上先后东部建置邬县,西部建置平周邑,秦始皇设郡县,城区建置界休,以后改为界美、介休、平昌。东魏时,定阳郡一度侨治境内。北周时期,曾设置介休郡。隋、唐时期一度设介休郡、介州。邻县灵石公元590年建县前,一直为介休地域。隋、唐时设介休郡、介州时,兼领平遥县。孝义历史上曾几度并入介休县。宋、元、明、清时期,介休县域和领属关系基本保持不变。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下文,介休撤县改设县级市,行政区域不变,依旧隶属晋中行署。现辖7镇3乡、232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

·自 然 环 境·
1、面积及方位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行山北侧。地跨东径111°44′10″— 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之间。北起义安镇任家堡村,南至绵山顶端艾蒿坡;西起义棠镇圪塔头村,东至张兰镇南窑头村。东北与平遥、汾阳接壤,西南与灵石相连,东南与沁源毗邻,西北与孝义相望。东西最宽处38.5公里,南北纵长38公里,总面积74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47%。
2、地貌
介休整个地势形态呈南高北低,海拔在740—2487米。南部为山区,主峰有绵山、天峰山等,属太岳山脉,面积31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2.09%;中部为丘陵区,面积191.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86%;北部为平川区,面积为23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05%。
3、气候
介休处于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年份均在200天以上,
2500小时左右。丘陵山区少于平原,南部少于北部。据1954—1994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0.4℃,冬夏季气温变幅较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升高,由平川向丘陵山区降低。全市年平
均降水量为477.2毫米,一般集中在7至9月。无霜期平均为175天,其分布趋势为平川丘陵长于南部山
区。

·民 俗 文 化·
介休自古“商贾云集,民物浩穰”。明清时期,县城四条大街店铺林立,“俨如都会”。张兰、义安、洪山、义棠镇市面除有京货、杂货等商号外,还有钱庄、当铺、金珠铺等商行。张兰镇每年九月下旬古庙会,届时有文水皮货、沁州麻货、浑源挽具、上党药材、内蒙古骡马上市交易。介休历来挟资走外经商者众多,清代前期,被朝廷赐为皇商的介休张原村范氏为对日贸易中首执牛耳的洋铜商。道光年间,山西初期设立的15家票号中,介休北贾村侯氏领其中6家,资本计有七八百万两,为票号“汇通天下”的第一富户。同治年间,介休北辛武冀氏兄弟也将乾盛享布庄和德记布庄改为票号,跻身于三晋票号巨擘之列。
介休人文荟萃,旧有“三贤故里”之称(春秋时介子推、东汉郭林宗、北宋文彦博)。历代国手名人蔡邕、李世民、张九龄、李商隐、赵顼、顾炎武、傅山及本籍人茹伦常、宋廷魁、钮福全、田庄仪及“绵山四山人”董、梁、王、任等为介休壮丽山河倾倒,先后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绝句。介休达人代起,缘因历代当政者注重教育,善于教化。山西宋代以前有县学仅永和、介休、稷山数处,介休在唐咸享三年(672)始办县学,明代又在文庙旁建育才馆。清代介休考中进士人数达64人,仅次于安邑、平定、阳城,位居全省第四。
介休传统手工业源远流长。唐代以前,洪山采坪沟已开设三窑,即煤窑、泥窑、碗窑。唐末宋初,洪山陶瓷业和县城酿醋业已规模生产。介休陶瓷以洪山白瓷为主,其印花刻花器制作笔意泼辣奔放,不失民窑本色。唐、宋时期,介休已有烧造琉璃记载,到明代,介休琉璃烧造达到极盛,现存张壁古堡、城内城隍庙、师屯北广文济寺、灵石资寿寺等琉璃建筑皆为介休匠人杰作。介休陈醋具有色黑亮、味香美、不变质等优点,据传,明代安徽颍州的大升陈醋,清代山西清徐的老陈醋,分别为介休人侯大升、王来福传艺。清代咸丰年间,义安“咸亨涌”酿造的木瓜黄酒,醇香适口,色泽鲜艳,民国18年(1929)曾获巴拿马国际赛酒会银质奖。
十里乡俗不同,介休城乡历来为一日两餐,(70年代后城区机关因作息时间改为三餐),且人人有喝茶习俗。另外,据史籍,介休乡民朴直,急贡赋不敢后;士惧礼法,重气节与清廉。但邑人中也有竞相与奢和崇佛重祷之陋习。据历代《介休县志》记载,介休较大的寺庙堂祠有149外之多(含佛寺77处,道观47处),香火盛俗,昭昭若揭。
介休人民有光荣斗争传统。公元304年,匈奴族刘渊起兵反晋,派将乔??攻陷介休,介休县令贾浑夫妇抗节不屈,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千百年来彪炳中华青史。八年抗日斗争中,介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建起军队,开辟了根据地和堡垒村,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到解放战争中,介休县中共党员队伍发展到986人,民兵队伍壮大到3100人,154名优秀干部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全中国的行列,8376人组成的支前队伍参加了解放太原战役,《人民日报》曾头版刊登《介休民工支前立功》报道。战争年代,介休有1694人惨遭日本侵略军杀害,县委书记商功叔、县长高剑平、工人游击队指导员韩奎等一批好干部为革命出了宝贵生命。

『叁』 介休的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介休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介休广大群众的生活有了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介休以焦化为主的工业经济迅速崛起,民营经济首开山西省先河,市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山西省十强县市行列。
2009年介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7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400元和5732元。
2012年介休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为3.3%,第二产业占比为66.8%,第三产业占比为2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531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787美元。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8018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4元。
2014年,介休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为山西唯一一个入选的城市。 2009年介休市粮食总面积为42万亩,亩产为227公斤,总产量为9452万公斤。
2012年介休市农作物种植面积26650.8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6153.0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6.47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73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5253.89公顷,小麦种植面积5545.86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38088吨,其中夏粮23980.58吨,秋粮114107.93吨。全年完成造林833公顷,新育苗面积154公顷,零星植树108万株。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6844.86吨,其中猪肉产量12282吨,牛肉产量495吨,羊肉产量863.8吨,禽肉产量3204吨,奶类产量6525吨,禽蛋产量6219吨。年末大牲畜存栏4532头,猪存栏95167头,鸡存栏110.63万只,羊存栏61236只,兔存栏1820只。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0.56万千瓦,机械播种面积24460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6068公顷。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22530万元。 焦炭为介休市的主导产业,截至2009年,介休市共有焦炭企业9户,现实生产能力900万吨。钢铁产业主要依托安泰集团200万吨钢铁项目,截至2009年已经形成100万吨生铁、100万吨钢坯的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了生铁—钢坯—高线、H型钢—钢结构的产业链条。截至2009年,介休市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有二机、经天、宏兴、金牛、天宏、多智、兴西、科尔以及水泵厂、农机厂、煤化成套设备厂等20余户企业,主导产品涉及洗煤设备、管模加工、液压支柱、轻钢网架以及锅炉、农机、水泵、铸造件等。
2012年末,介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764.1万吨,发电量11.25亿千瓦时,焦炭产量598.57万吨,钢材产量101.1万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9亿元,其中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4亿元、64.95亿元、1.3亿元和0.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3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全年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87909千元,实现利润44197千元。 2008年介休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2.5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8.8%,实现税收2.4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0.5%,从业人数达到6.8万人,占全市城乡从业人员的35.6%,已成为增加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但从整体情况来看,特别是从服务业占生总值的比重来看,介休的服务业发展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2008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4.2万人次,门票收入3502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在山西省县级城市名列前茅。
截至2009年,介休市相继建成并启用梁吉农贸、南街金属构件、鑫东方家俱建材、长鸿家具等4个总面积8万平方米的大型专业市场,初步形成了服务介休、辐射晋中和吕梁的品牌市场,山西吉隆斯商贸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家家利连锁超市也已成为山西省最具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企业之一。
2012年介休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107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71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8336万元。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406万人次,海外游客1.55万人次。全年国内旅游收入35.2亿元,旅游创汇465万美元。

『肆』 介休住宿

要想去绵山旅游地话用不着住介休可以从介休包车去绵山。一天来回的话要260元,途中可以路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张壁古堡,那里有1000多年前的古地道,很值得去一趟,绵山很大,要想玩好,就得在山里住一晚上,标间400.山上的旅店都属于一家公司开的,价钱也差不多。绵山不远就是王家大院,王家归来不看院,很有气势,让你感慨不已。建议路线---到介休火车站左拐汽车站,车费4元直奔王家大院,重点站下车旁边就有民居旅店,很干净,能洗澡,都是新房。标间价格50元。入住以后游王家大院。门口有出租车,可以包车去绵山200元,你可以找旅店的老板拼车,他们都和出租车司机有联系。第二天,早7点去绵山,你一定要去栖贤谷看看,我们去就让包车的给忽悠了,既然包车想去哪里就哪里的,由咱说了算,时间咱们定。不能好心了。一个景点没有去,心里可遗憾了,也不能为这个地方,在特意去一趟吧。赶在5点的时候去张壁古堡,让你感慨1000多年前的祖辈是多么的聪明。要和包车的人说好了,游玩以后送你们回介休的,因为古堡离介休已经不远了。我们四月底去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双林寺--王家大院--绵山--张壁古堡---壶口瀑布。一路很精彩,也很感慨。地上看山西,你去了用心去看去听,就会明白余秋雨的《愧抱山西》是何样地精采。----最爱山西朋友有空再往山西的中部走--五台山,芦芽山,北部的--恒山,悬空寺,云冈石窟,应县木塔。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伍』 介休的古建筑有什么急急急急!

介休的文化------谈谈介休的古建筑文化

悠久的历史
纵观介休目前保留下来的一些古建筑、古村落,从历史深度来看,大多以明清古建为主。比较出名、历史久远、保存完善的我认为要算绵山脚下、兴地村西北隅的元代古建筑“回銮寺”了。她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依次有山门、天王殿、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垛殿等50间。经考证回銮寺因唐太宗登绵山礼佛未成在此处回銮得名,寺建于唐僖宗乾符年间,五代毁于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后又毁。金天会、大定年间又重建。
塔文化
提到介休的古建筑,在此不由让人想到介休的地标性建筑“塔”,目前介休保存完好的塔有6处:天峻山的“文峰塔”(她始建于明,清康熙四十年(1701)重修.为石造实心塔);义棠师屯南银锭山上的“虹霁塔”(于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兴建,造型为八角九层,塔身为磨砖砌筑,上有琉璃塔顶,下有浮雕莲花石座,内部为木结构阶梯楼板,听说已倾斜);龙凤的“凌空塔”(又名姑姑神塔,建筑年代无从考证);北坛公园的“史公塔”(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绵山的“灵应塔”(始建于唐,毁于战乱,于2003年原址上重修),还有三佳村北侧的“小文峰塔”(其内为土筑实心塔、外砖包砌,塔刹为石造莲瓣,据说此塔象征毛笔,三佳中学为砚台,到下午时塔的影子刚好指向学校,寓意毛笔支到砚台上--------文气十足、人才辈出)。
在一个县级市,到目前能保留这么多古塔,她是一个奇迹。并且这六座塔从建筑风格、使用的材料上各有特色,凝聚了介休古匠人的智慧与心血,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做为一名介休人,你不觉得为之自豪吗?
窑洞文化
介休的民居,保留了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在南山这一片有典型的土窑洞建筑文化,人们因地制宜、顺着山势、层层叠叠挖洞建屋、甚是壮观;在不具备挖土窑洞的平川地带,又出现了大批的砖砌窑洞,不论是砖砌窑洞也好、土窑洞也罢,她均以准确的抛物线状起拱,这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结构的受力形式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其保温效果极佳,这种窑洞民居冬暖夏凉,极适合人们居住。更让人叫绝的是古介休人她们在这种窑洞建筑前面建上檐廊(我们介休人俗称“斜厦”),雕梁画栋配上瓦作,使得木结构的灵巧与砖石结构的厚重有机地结合,这样不仅解决掉窑洞建筑门面的避雨问题,而且使得单纯的窑洞建筑呆板的门面更加端庄,那气势、那智慧真叫绝!
古介休匠人啊,你们真了不起!
琉璃文化
介休的琉璃艺术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有厚重的文化渊源,史有“琉璃之乡”的美誉,1000多年琉璃烧造历史源远流长,大自然赐给了介休天然的琉璃原料——坩泥,从此这里走出一批一批烧造琉璃的能工巧匠,史料记载,明清时期为皇城故宫烧造琉璃的工匠多是来自介休,京西那座琉璃渠村,他们工艺传承的源头亦是来自山西。
在介休现存的古建上,琉璃艺术的魅影仍在放着她璀璨的光芒:史公塔覆着的琉璃顶、东街的琉璃影壁、祆神楼、后土庙。介休,俨然是一座琉璃烧造的城市。
琉璃牌坊、琉璃碑、琉璃影壁、琉璃脊瓴、琉璃博风板,介休琉璃的工艺造型千奇万变。张壁琉璃碑、城隍庙、五岳庙、三结义庙、韩屯村的关帝庙、西段屯村的夫子庙,小靳村的东岳庙,琉璃艺术的璀璨华章在建筑的载体上挥洒得淋漓尽致。
最精彩的展示还是在这座号称琉璃博物馆的后土庙。殿阁顶上的琉璃脊吻,戏楼前照壁的博风板,“麒麟闹八宝”的影壁图案,蓝、绿、黄、紫色彩鲜活。可是同样还是这几种色调,新烧造出的用来修复的构件却远远无法和原物争辉。
明清时期的烧造手艺早已经失传了。现存的有限的精品琉璃犹如那些官窑瓷器一般,承载着曾经鲜活的光阴流转,带着不可复生的绝望如履薄冰的存活下去。
雕刻文化
在介休的古建筑中,不论她是民居也好、还是寺庙也罢,也不管她是牌楼、影壁、还是街门的构件中,几乎随处可以看到石雕、砖雕、木雕的工艺,在这些作品中有以人物典故为题的,也有以吉祥图案立意的,其不泛出现山水、飞禽、走兽、水果、植物、图腾等,还有直接以文字形式雕刻牌匾、楹联的,体现出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最求,其融入的难道仅仅是一种艺术?我觉着他更是厚重的介休文化的积淀。毫不夸张地说,介休古建的建筑艺术是北方古建筑的精品。
仅从部分精致的古建筑所砌的光面砖墙上看,其做工也是十分考究,每个砖面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灰缝真是薄的不能再薄,从古建术语的层面上讲,她叫“丝缝墙”,曾经和老泥瓦匠谈论过这种丝缝墙的做工,据说当初的一个大师傅(砌砖的)要有7个辅助工伺候,帮其搅拌灰浆、运输、砍削、打磨、雕刻砖构件,可想古人对办每一件事的执着程度,也正因为老一辈匠人的执着,使得很多精品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一直流传至今,她仍然是一件件绝世佳品。
很可惜很多精品建筑分布在市井、乡野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合理的保护,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很可惜呀……
仿古文化
最近几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人们的精神文明也得到同步提高,老祖宗传下来的古文化的传承也得到再次重视,介休不少地方建起了仿古建筑:牌楼、庙宇、仿古街门、仿古门面……
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介入、老工艺的失传,细细品味、总觉着仿古建筑他就是仿的,缺少一股韵味。
有部分仿古建筑为了仿的逼真一些,它就高价收购一些旧建筑上的一些构建,去安装上去,但是,随之问题来了,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市井上又出现了部分古构建的交易、盗窃现象,进而因此出现了古建筑的人为毁坏。例如有些门口摆的石狮子一夜之间就会爬走,檐廊下的柱鼓石会用烂砖块置换出来,去换钱花。
呵呵,没古建筑的地方在使劲仿造古建筑,有古建筑的却不知道如何去保护!不应该啊!
结语
应该引起我们介休人的重视了,去研究、去重视存世不多的老祖宗留下的古建文明吧!把她们留给我们的后代,让他们去炫耀、去研究。因为古建筑她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原文出处:

介休的文化------谈谈介休的古建筑文化

其他参考:

晋中三城(介休、太谷、榆次)

『陆』 介休怎么样

好啊,是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发展的也不错

阅读全文

与介休城家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廊坊光明西道家具城搬哪里 浏览:812
家电类模具要注意哪些 浏览:359
番禺买家电哪里买好 浏览:829
翻新的轮胎怎么认 浏览:591
东莞盈丰家具 浏览:497
网址呗自家电脑给屏蔽了怎么办 浏览:149
綦江沙溪路家电维修店 浏览:334
明式家具八病 浏览:68
家具最便宜在哪个月份 浏览:440
雪而棉家居服 浏览:473
沈阳三星手机特约维修中心 浏览:146
江阴海尔冰箱维修电话 浏览:933
下次要做防水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240
家用电器处理办法 浏览:254
谢瑞麟手链坏了维修怎么办 浏览:657
扫码全自动洗衣机维修视频 浏览:343
苹果维修点潇湘人瑞 浏览:676
城建浦电路 浏览:384
合肥创维电视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488
维修流量及注意哪些事项 浏览: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