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得梅因家具

得梅因家具

发布时间:2022-04-24 18:01:12

① 十大名漆世界十大品牌生产什么国家

油漆是主要用于物体表面的一种涂料,而且对于物体来说能起到保护、装饰的作用,因此经常被用于涂抹在各种家具之上,是家庭装修装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而随着如今人们对于环保、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油漆品牌开始向健康环保的方面发展,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十大品牌油漆。

10.立邦油漆



他们说你高冷,却没发现只不过是思想的不同
广告

立邦油漆自1881年成立以来,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涂料供应商之一,也是最大的装饰性涂料供应商之一,其注重于绿色产品,是一个优质的品牌。

9.三彩国际油漆



成立于1910年的三彩国际是一家全球性的综合性公司,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其在全球70多个国家拥有100多个子公司,他们的核心业务包括特种化学品、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8.美国威士伯油漆



威士伯油漆成立于1806年,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涂料行业的最新的技术、最优质的产品和最好的客户服务。其产品在工业、包装、建筑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7.美国钻石油漆



美国钻石涂料公司成立于1926年,总部位于艾奥瓦州得梅因,其建筑油漆在世界油漆行业中位居顶尖层次,该公司生产的工业涂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场维修、船舶、船舶运输、重型维修涂料等领域。

6.RPM油漆



RPM国际公司是一家跨国控股公司,其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俄亥俄州。其在全球24个国家拥有94个制造工厂,产品在大约16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5.巴斯夫油漆



巴斯夫是世界上著名的化学公司之一,其生产化学品、塑料、特性产品、作物保护产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气。其一直以来遵循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是一个非常棒的企业。

4.艾仕得涂料系统



艾仕得涂料系统是全球领先的液体和粉末涂料供应商,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运输行业,在油漆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其在全球130多个国家拥有业务,拥有员工6万余人,制造工厂35家。

3.宣伟油漆



宣伟集团成立于1866年,主要从事涂料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3万多名员工和3400多家自营店。

2.PPG大师漆



PPG是世界领先的运输设备制造商和涂装涂料制造商,其业务包括航空航天、建筑、汽车OEM工业和特种市场的涂料,是一家全球性的制造企业。

1.阿克苏·诺贝尔油漆



阿克苏·诺贝尔油漆是一家全球顶尖的涂料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品生产商之一,该公司在可持续性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在80个国家拥有业务,有着5万多名员工。

② 美国主要城市的简写是什么

1、洛杉矶Los Angeles,简写是LA

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城市,太平洋沿岸最大城市,美国第三大城市,美国西部工商业第一大城市。1835年设市,现已发展成全国有名的飞机制造中心、电影电视中心。市内有著名的游乐场所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其北郊还有著名的电影制片中心好莱坞(Hollywood)。

洛杉矶是美国重要的工商业、国际贸易、科教、娱乐和体育中心之一,也是美国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业和电子业的主要基地之一。洛杉矶还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比如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佩珀代因大学等。

2、阿拉斯加Alaska,简写AK

阿拉斯加州(State of Alaska)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东与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环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该州拥有全美20座最高山脉中的17座,6194米的麦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世界上大多数活动冰川在阿州境内,其中最大的马拉斯皮纳冰川流域面积为5703km²。

主要经济为渔业、矿业、林业和旅行业。大马哈鱼是主要鱼类。矿产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大宗,其次有煤、金、铜等。旅游业发展迅速。

3、纽约(New York),简写NYC

位于美国纽约州东南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纽约都市圈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圈之一,与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并称为“纽伦港”(Nylonkong)。纽约与伦敦并列为全世界最顶级的国际大都市。

纽约市服装、印刷、化妆品等行业均居全美国首位,机器制造、军火生产、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也占有重要地位。时报广场联盟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位于纽约市中心著名的时报广场2011年创造的经济价值高达1100亿美元。

4、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 ,简写是C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州政府位于萨克拉门托。北接俄勒冈州,东界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南邻墨西哥,西濒太平洋。面积411013km²,它的名称取自西班牙传说中一个小岛的名称。

州花是金罂粟(Golden Poppy)。州鸟是加州鹑 (California Valley Quail)。州树是加州红木(California Redwood)。州座右铭是“我已找到它” (I have found it)。

5、佛罗里达Florida,简写是FL

是美国东南部的一个州。位于东南海岸突出的半岛上。东濒大西洋,西临墨西哥湾,北与亚拉巴马州和佐治亚州接壤。面积为151670平方公里。

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给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柑橘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蔬菜产量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州。农业与旅游业和制造业构成该州经济的三大支柱。森林覆盖率60%。

盛产松木、柏木和松脂。畜牧业以饲养良种马著称。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鱼类和贝壳类有700种以上。在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可以观赏鳄鱼。矿产以磷酸盐最重要,年产量占全国的75%。此外还有钛、锆、钍、锑、石油、泥炭、石灰石和高岭土。制造业主要有食品加工、木材、化学、造纸、家具、电子和金属制品等部门。

③ 为什么密西西比河水流丰富

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译,来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冈昆族语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别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 501 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千米;若以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起算,长6262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东接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至落基山脉,面积 322 万平方千米,约占北美洲面积的1/8。汇集了共约 250 多条支流。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近河口处年平均流量达1.88万立方米/秒。
密西西比河为北美洲河流之冠,与其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积计为世界第三大水系(约310万平方公里〔120万平方哩〕)。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中央河流大动脉,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水道之一。这条难以驾驭的河流流经北美大陆一些最肥沃的农田,现已完全由人类控制得当。密西西比河有两个旁支——东面的俄亥俄河和西面的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在明尼苏达州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最初只是一条细流蜿蜒向南。
流域各州包括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密苏里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等10个。加上分支占了美国29个州,其中包括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蒙大拿州等。而其中的威斯康星河最后流经的湖一半在威斯康辛,一半在密歇根。
密西西比河按自然特征可分不同河段。源头艾塔斯卡湖至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为密西西比河的上游,长1010千米,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河流密西西比河盆地及其流域两侧多冰川湖与沼泽,湖水多形成急流瀑布后注入干流。在明尼阿波利斯附近,河流流经1.2 千米长的峡谷急流带,落差19.5米,形成著名的圣安东尼瀑布 。沿途有明尼苏达河 等支流汇入。密西西比河的中游从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至俄亥俄河口的开罗,长 1373 千米,两岸先后汇入奇珀瓦河 、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圣路易斯以北河段,河床坡度大,多急流险滩;圣路易斯附近及其以南地段,河床比降减小,河谷渐宽。自开普吉拉多角以下,河流弯曲度明显增大,河谷开阔,俄亥俄河口处河面宽达24千米。开罗以下为密西西比河的下游,长约1567千米。主要支流有怀特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河口处共有 6条汊道,长约 30千米,形如鸟足。河流入海水量的80%经由西南水道、南水道和阿洛脱水道 3 条主汊道 。河流年平均输沙量 4.95 亿吨,在河口处堆积成面积达 2.6万平方千米的巨大鸟足状三角洲,以平均每年96米的速度继续向墨西哥湾延伸。
密西西比河在其漫长的流动中,密西西比河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也比任何其它的美国河流都要多。密西西比河也是千万的美国人饮用水的来源。流域包括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的两个省的全部或一部分。 密西西比河还被作为许多州的州界。密西西比河,从开始垦殖的时候起,就是南北航运大动脉。但历史上的密西西比河灾害比较频繁。20世纪初期,中下游地段河水不断发生泛滥,城镇乡村的建筑大部分被摧毁,农田和果园遭到破坏,工业和交通几乎全部瘫痪。许多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非常严重。1928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全面整治密西西比河的防洪法案和干支流工程计划,干流中下游河段均以堤坝防洪。经过60多年的努力,流域已收到了防洪、航运、水电、灌溉、养鱼等综合经济效益。今天,经过美国人民开发建设,半个世纪以来密西西比河流域发生了深刻变化,洪水已被控制,水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今处处是绿色的河岸,生气勃勃的工业城镇星罗棋布,繁忙的船队与轻快的游艇使美国这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苏醒过来了,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使美国的大地生辉增色,更加娇媚。
流域广阔,各地气候条件不一,因而河流各段的水文特征具有一定差异。上游河段纬度稍高,以春季融雪和雨水补给为主,4月出现全年最高水位,6月因降水增多,出现次高水位,洪水期 3~7月,12月为枯水期。年平均流量 2900 立方米/秒 。冬季封冻 ,含沙量少。中游年平均流量 5800 立方米/秒,3~8月为洪水期,6 月出现最高水位,12 月为枯水期。由于西岸流经半干旱地区支流的汇入,河流含沙量增大 。下游自俄亥俄河汇入后 ,水量大增 ,年平均 径流量达1.34 万立方米 /秒,1~6 月为洪水期 ,4 月出现最高水位,10月为枯水期,含沙量大。干流右岸以密苏里河为首,长度大、水量小、季节变化明显;左岸以俄亥俄河为首,长度小、水量大、季节变化缓和。流域内大部分为平原,为美国中南部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和工业、生活用水。但中下游河段因比降小、河漫滩广阔,过去每当春夏,河水暴涨,中游以下沿河低地极易泛滥成灾,有美洲尼罗河之称。
密西西比这样一条大河的水文一向是大力研究的对象,事实上,至1920年代人们普遍相信,对这条河的水文情况已有足够了解,而且已建成的控制设施已足可制服该河。然而1927年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59,570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被淹,公路、铁路和电话线路等交通运输多处中断,农田、工厂甚至整座城镇一度泡入水中。大量财产被毁,至少250人丧命。河流工程师们开始重新审察密西西比河的水文问题。
自从1927年发生反常情况以来,主要支流注入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平均流量受到悉心监测。主河道流经密西西比州维克斯堡(Vicksburg)的平均流量测定为16,131立方公尺/秒。一般而言,西面的支流是最不稳定的。春季和初夏达到高峰时,相当於冬季输入主河道水量的3∼4倍。密西西比河上游及其支流约在同一时间(3∼6月)达到最高水位,此时间内融雪之后便是初夏降雨。不过,这一地区冬季流量也十分可观。俄亥俄河流量高峰出现稍早,它在汇入密西西比河前不远处的伊利诺州梅特罗波利斯最大月平均流量通常出现在3月,此时俄亥俄河提供的流量能占密西西比河下游维克斯堡测到的流量的3/5以上。所以说,俄亥俄河是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洪水的主因。洪水可因下列情况而加剧∶大平原上降雨早,初春突然出现热天使北部积雪融化,下游普降暴雨等等。出现上述情况时,下游河水溢出河岸,威胁大堤。支流被挡回,在大堤远侧形成湖泊。平时不超过2∼3.5节(2.5∼4哩/小时)的流量在主河道狭窄处可增加1倍。例如,维克斯堡监测站在1936年记录的冬季低流量仅2,655立方公尺/秒,次年高水位期所测到的流量为58,298立方公尺/秒。
密西西比河水及沉积物中来自城市、工业和农业的各种污染物已经测定。有机化合物和微量金属浓度较低,除水中自然存在者外,还来自工业和城市垃圾及农业和城市地区的排水。但在一些城市的下游已发现与人类垃圾有关的高浓度的微生物,并已确认为流入河水中的垃圾处理不当所致。如纽奥良下游中的浓度比该市上游的浓度高好几倍。在纽奥良所取的水样显示,溶解氧含量较高於生物氧需求量。据此可说明密西西比河污染程度不高。
如果将密苏里-杰佛逊(雷德罗克)水系的长度加在密苏里-密西西比汇流后的密西西比河上,则长度为5,971公里(3,710哩),居世界第4位。密西西比河主干长3,780公里,仅居世界第20位。密西西比河流量约为17,000立方公尺/秒(600,000立方呎/秒),居世界第8位。密西西比河流域范围很广,众多的支流,联系着大半个美国的经济区域。整个水系流经美国本土48州中的31个州,加拿大的两个州。北起北美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南北长达2400公里,从西边的落基山到东南的阿巴拉契亚山地,东西宽约2700公里,全流域面积达322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美国境内,占美国全部领土的2/5左右。在世界各大河流域面积中,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比中国的长江的流域大一倍。
河源段从河源至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通航起点。河水清凉,静悄悄蜿蜒於有众多湖泊和沼泽的乡间低地。上游从圣保罗至密苏里州圣路易附近密苏里河河口。此段流经石灰岩峭壁之间,沿途经过明尼苏达、威斯康辛、伊利诺和爱荷华州吸收两岸河溪流水。正是这一河段取得了使操阿尔冈昆语的印第安人称之为「河流之父」的特性。自密苏里河汇入处至俄亥俄河口为中段,长322公里。密苏里河水流湍急,泥沙混浊,尤其在氾滥期,给清澈的密西西比河不但增加了流量,而且输入了大量泥沙。俄亥俄河在伊利诺州开罗汇入后,为密西西比河下游,该段河水丰满,河道宽广,两岸之间往往有2.4公里之距,成一棕色洪流,缓缓奔向墨西哥湾。
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很多,比较重要的有54条,由于气候地貌等条件的异同,使东西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截然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支流有俄亥俄河、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和田纳西河等。这些支流像一棵大树上的茂密的枝丫似的分布在整个流域之中。
密西西比河本身发源于明尼苏达州北部地区的伊塔斯卡湖附近,向南流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这条干流的上游是发育在古老的岩面上,那里又经过强烈的冰蚀,所以,土质很薄,河岸往往是坚岩外露,风景优美。星罗棋布的湖泊,在明尼苏达州就有上万个。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像天然水库一样对密西西比河的水源补给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密苏里河。
密苏里河主流发源于美国西北部地区落基山脉的黄石公园附近。另一支流发源于加拿大与美国的边境地区,河流水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年变化大。密苏里河年平均流量约每秒2000立方米,但是,初夏洪水期最大流量可达每秒22640立方米,而在冬季枯水期时,最小流量每秒仅120立方米。特别是大雨之后,混浊的泥水似泥流一般,滚滚流入密西西比河,甚至在密苏里河口以下100多公里内,混浊的密苏里河水与清澄的密西西比河水,还能分辨。因此,对于生活在密苏里河岸的人,河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耕耘,对于当地农业灌溉和航运都有一定的影响。
密西西比河上游,包括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和密苏里河口以上的干流部分,实际上包括整个密苏里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本身的上游流域,全长达4300多公里。它首先流经落基山地,河流分割山地,水系复杂,支流如辫,弯弯曲曲,形成许多风景秀丽的峡谷。流经大瀑布城附近的一段,在长仅16公里的流程中,落差就达187米,形成巨大的急流瀑布。从米尔克河口至苏城,流经密苏里丘陵性高原,河谷仍深狭。在苏城以下河流就进入平原区,河床变得弯曲,两岸形成广大沼泽。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流域水源主要靠高山雪水补给。泥沙含量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内的干、支流中首屈一指,年平均含沙量达3.1亿多吨,约占整个密西西比河每年输入海洋中的泥沙量的75%。所以过去美国人称密苏里河为“狂暴的大泥泞河”。
从伊塔斯喀湖至密苏里河口,这段密西西比河干流也属上游地区。河水从伊塔斯喀湖流出后,蜿蜒于森林和沼泽之中,在这里水流是缓慢的,这与一般河流上游水流湍急的情景完全不同。在河源附近,是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湖泊。在这一河段上,坐落着美国中北部最年轻的大城市——“双子城”,也称为“千湖之城”。该城由于地处春小麦与乳酪带的交界处,再加上密西西比河丰富的水利资源相配合,成为美国重要的轻工业中心之一,是美国中北部较大的商业、金融、电子、农业机械和运输机器制造中心。它又是美国重要枫树产地。枫树既能绿化大地,美化环境,还可提取枫糖,木材可制家具或供建筑之用。每年采摘红叶季节,许多人来这里观赏与采集,现已开发成了游览区。
密西西比河的中游河段比较短,一般从密苏里河与密西西比河汇合处算起,直到俄亥俄河河口为止,全长320公里。主要包括密苏里州和伊利诺斯州的部分地区。这里终年温暖多雨,作物生长良好,水流稳定,航道深阔,航运价值很大,每年货流量大,运输非常繁忙,是美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平原地区。这里有许多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如被称为“向西进发的门户”的圣路易斯和印第安纳波利斯等,就坐落在密西西比河中游河畔。
最富有特色的是圣路易斯,建在密西西比河畔高耸入云的巨大钢构拱门,风光秀丽的密西西比河宛如一条玉带从这座雄伟壮观的萨里南拱门脚下流过,给城市增添了多姿的景色。高192米的萨里南拱门,是1964年动工,用2年时间建成。坐电梯到达顶层,从高处眺望,密西西比河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圣路易斯,位于美国本土中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经济腹地广大,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在这800公里范围内,居住着美国总人口的35%,有近3500多家工厂企业,是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总部所在地。它的港口岸线长达116公里,共有86座现代化码头,与美国55个城市有直达班机来往。此外,有14条铁路汇集于此,是美国北方工业区的集合体地区之一,也是美国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
在地理学家看来,密西西比河下游长期以来便是一个曲折蜿蜒、泥沙淤积的河流典型;河道在氾滥平原上形成无数弯曲,结果留下许多曲流遗迹、弓形湖、牛轭湖和沼泽回水。密西西比河的下游河段则从俄亥俄河河口起一直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河口部分,全长1570公里。这个下游河段比较平坦,河流的弯曲度也不大,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
密西西比河大部分是平原,俄亥俄河口宽25公里,顺流而下谷地逐渐加宽,一直可宽达100多公里。谷底大部分已经沼泽化了,河身异常弯曲,有许多旧河床和河曲。这里土壤肥沃,现已被高度利用,是美国玉米最大产地。
在密西西比河下游,有最大的港口城市孟菲斯。现在是美国农畜产品的一个大的集散地,尤以生产棉花、棉籽油和硬木等著名。现已形成了农机制造、汽车装配、制药、木材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西西比河在巴吞鲁日城下,开始进入三角洲地区。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堤两岸多沼泽,洼地分布,河口分三支成鸟爪状向海外伸展。各支河附近每年都沉积大量冲积物,因而使三角洲的面积在过去的150年内增加了129平方公里。目前三角洲仍以平均每年75米的速度向墨西哥湾延伸。
美国最大的海港新奥尔良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上。它主要承担大宗货物以及中转到世界各地的物资。共有深水岸线380公里,每天有近百艘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进出。目前成为仅次于荷兰鹿特丹港的世界第二大海港。
在新奥尔良西北120公里处的巴吞鲁日,河宽水深,航运极为便利,同时,也是美国南方重要工业城市。该市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仅次于休斯敦,居美国第二。市中心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安格洛—美国艺术博物馆,是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每年来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达400万之多。
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质和自然地理基本上就是北美洲内陆低地和大平原的地质和自然地理。其边缘也达到落山矶山脉和阿帕拉契山脉,北面也触及加拿大(劳伦琴)地盾。河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面宽广 ,一般为 730~1370 米 。河床比较小 ,迂回曲折,水流缓慢,多牛轭湖和沙洲。水系的核心部分,即密西西比河下游氾滥平原,地质和自然地理正是该河本身的产物,这一点引起特别的兴趣。整个地区像一个大漏斗,河水从漏斗敞口附近供水地区携带上沉积物和砂砾,然后将此携带物大部分放置在漏斗出口处的冲积平原,说明了密西西比水系整体上的相互依存性。

④ 密西西比河的简介资料

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译,来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冈昆族语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别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 501 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千米;若以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起算,长6262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东接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至落基山脉,面积 322 万平方千米,约占北美洲面积的1/8。汇集了共约 250 多条支流。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近河口处年平均流量达1.88万立方米/秒。
密西西比河为北美洲河流之冠,与其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积计为世界第三大水系(约310万平方公里〔120万平方哩〕)。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中央河流大动脉,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水道之一。这条难以驾驭的河流流经北美大陆一些最肥沃的农田,现已完全由人类控制得当。密西西比河有两个旁支——东面的俄亥俄河和西面的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在明尼苏达州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最初只是一条细流蜿蜒向南。
流域各州包括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密苏里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等10个。加上分支占了美国29个州,其中包括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蒙大拿州等。而其中的威斯康星河最后流经的湖一半在威斯康辛,一半在密歇根。
密西西比河按自然特征可分不同河段。源头艾塔斯卡湖至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为密西西比河的上游,长1010千米,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河流密西西比河盆地及其流域两侧多冰川湖与沼泽,湖水多形成急流瀑布后注入干流。在明尼阿波利斯附近,河流流经1.2 千米长的峡谷急流带,落差19.5米,形成著名的圣安东尼瀑布 。沿途有明尼苏达河 等支流汇入。密西西比河的中游从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至俄亥俄河口的开罗,长 1373 千米,两岸先后汇入奇珀瓦河 、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圣路易斯以北河段,河床坡度大,多急流险滩;圣路易斯附近及其以南地段,河床比降减小,河谷渐宽。自开普吉拉多角以下,河流弯曲度明显增大,河谷开阔,俄亥俄河口处河面宽达24千米。开罗以下为密西西比河的下游,长约1567千米。主要支流有怀特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河口处共有 6条汊道,长约 30千米,形如鸟足。河流入海水量的80%经由西南水道、南水道和阿洛脱水道 3 条主汊道 。河流年平均输沙量 4.95 亿吨,在河口处堆积成面积达 2.6万平方千米的巨大鸟足状三角洲,以平均每年96米的速度继续向墨西哥湾延伸。
密西西比河在其漫长的流动中,密西西比河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也比任何其它的美国河流都要多。密西西比河也是千万的美国人饮用水的来源。流域包括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的两个省的全部或一部分。 密西西比河还被作为许多州的州界。密西西比河,从开始垦殖的时候起,就是南北航运大动脉。但历史上的密西西比河灾害比较频繁。20世纪初期,中下游地段河水不断发生泛滥,城镇乡村的建筑大部分被摧毁,农田和果园遭到破坏,工业和交通几乎全部瘫痪。许多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非常严重。1928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全面整治密西西比河的防洪法案和干支流工程计划,干流中下游河段均以堤坝防洪。经过60多年的努力,流域已收到了防洪、航运、水电、灌溉、养鱼等综合经济效益。今天,经过美国人民开发建设,半个世纪以来密西西比河流域发生了深刻变化,洪水已被控制,水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今处处是绿色的河岸,生气勃勃的工业城镇星罗棋布,繁忙的船队与轻快的游艇使美国这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苏醒过来了,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使美国的大地生辉增色,更加娇媚。
[编辑本段]绰号
由于密西西比河的壮阔浩瀚及其历史意义,密西西比河有许多的绰号:
* 父河(The Father of Waters)
* 汇集的水(The Gathering of Waters)
* 大泥潭The Big Muddy (mo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Missouri River)
* 大河(Big River)
* 老人河(Old Man River)
* 伟大之河(The Great River)
* 国家之体(Body of a Nation)
* 强大的密西西比(The Mighty Mississippi)
* 伟大的连环El Grande (de Soto)
* 泥泞之河(The Muddy Mississippi)
* 老蓝(Old Blue)
* 月河(Moon River)
河流之父
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它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非洲的尼罗河和中国的长江同称为世界四大长河。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迤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但是,它比最大的支流密苏里河还短418公里。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把密苏里河的长度,加上从密苏里河汇入密西西比河河口以下的长度,则密西西比河长6262公里,是北美大陆上流程最远,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
这条大河滔滔不绝的河水像乳汁一样抚育了密西西比河整个流域的人们。美国人民长期以来称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为“老人河”。它的名称起源于居住在美国北部威斯康星州的阿尔公金人(印第安人的一支),他们把这条河流的上部叫做“密西西比”。“密西”意为“大”,“西比”意为河,“密西西比”即“大河”或“河流之父”的意思。
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合流处
[编辑本段]水文
流域广阔,各地气候条件不一,因而河流各段的水文特征具有一定差异。上游河段纬度稍高,以春季融雪和雨水补给为主,4月出现全年最高水位,6月因降水增多,出现次高水位,洪水期 3~7月,12月为枯水期。年平均流量 2900 立方米/秒 。冬季封冻 ,含沙量少。中游年平均流量 5800 立方米/秒,3~8月为洪水期,6 月出现最高水位,12 月为枯水期。由于西岸流经半干旱地区支流的汇入,河流含沙量增大 。下游自俄亥俄河汇入后 ,水量大增 ,年平均 径流量达1.34 万立方米 /秒,1~6 月为洪水期 ,4 月出现最高水位,10月为枯水期,含沙量大。干流右岸以密苏里河为首,长度大、水量小、季节变化明显;左岸以俄亥俄河为首,长度小、水量大、季节变化缓和。流域内大部分为平原,为美国中南部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和工业、生活用水。但中下游河段因比降小、河漫滩广阔,过去每当春夏,河水暴涨,中游以下沿河低地极易泛滥成灾,有美洲尼罗河之称。
密西西比这样一条大河的水文一向是大力研究的对象,事实上,至1920年代人们普遍相信,对这条河的水文情况已有足够了解,而且已建成的控制设施已足可制服该河。然而1927年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59,570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被淹,公路、铁路和电话线路等交通运输多处中断,农田、工厂甚至整座城镇一度泡入水中。大量财产被毁,至少250人丧命。河流工程师们开始重新审察密西西比河的水文问题。
自从1927年发生反常情况以来,主要支流注入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平均流量受到悉心监测。主河道流经密西西比州维克斯堡(Vicksburg)的平均流量测定为16,131立方公尺/秒。一般而言,西面的支流是最不稳定的。春季和初夏达到高峰时,相当於冬季输入主河道水量的3∼4倍。密西西比河上游及其支流约在同一时间(3∼6月)达到最高水位,此时间内融雪之后便是初夏降雨。不过,这一地区冬季流量也十分可观。俄亥俄河流量高峰出现稍早,它在汇入密西西比河前不远处的伊利诺州梅特罗波利斯最大月平均流量通常出现在3月,此时俄亥俄河提供的流量能占密西西比河下游维克斯堡测到的流量的3/5以上。所以说,俄亥俄河是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洪水的主因。洪水可因下列情况而加剧∶大平原上降雨早,初春突然出现热天使北部积雪融化,下游普降暴雨等等。出现上述情况时,下游河水溢出河岸,威胁大堤。支流被挡回,在大堤远侧形成湖泊。平时不超过2∼3.5节(2.5∼4哩/小时)的流量在主河道狭窄处可增加1倍。例如,维克斯堡监测站在1936年记录的冬季低流量仅2,655立方公尺/秒,次年高水位期所测到的流量为58,298立方公尺/秒。
密西西比河水及沉积物中来自城市、工业和农业的各种污染物已经测定。有机化合物和微量金属浓度较低,除水中自然存在者外,还来自工业和城市垃圾及农业和城市地区的排水。但在一些城市的下游已发现与人类垃圾有关的高浓度的微生物,并已确认为流入河水中的垃圾处理不当所致。如纽奥良下游中的浓度比该市上游的浓度高好几倍。在纽奥良所取的水样显示,溶解氧含量较高於生物氧需求量。据此可说明密西西比河污染程度不高。
[编辑本段]水系
如果将密苏里-杰佛逊(雷德罗克)水系的长度加在密苏里-密西西比汇流后的密西西比河上,则长度为5,971公里(3,710哩),居世界第4位。密西西比河主干长3,780公里,仅居世界第20位。密西西比河流量约为17,000立方公尺/秒(600,000立方呎/秒),居世界第8位。密西西比河流域范围很广,众多的支流,联系着大半个美国的经济区域。整个水系流经美国本土48州中的31个州,加拿大的两个州。北起北美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南北长达2400公里,从西边的落基山到东南的阿巴拉契亚山地,东西宽约2700公里,全流域面积达322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美国境内,占美国全部领土的2/5左右。在世界各大河流域面积中,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比中国的长江的流域大一倍。
河源段从河源至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通航起点。河水清凉,静悄悄蜿蜒於有众多湖泊和沼泽的乡间低地。上游从圣保罗至密苏里州圣路易附近密苏里河河口。此段流经石灰岩峭壁之间,沿途经过明尼苏达、威斯康辛、伊利诺和爱荷华州吸收两岸河溪流水。正是这一河段取得了使操阿尔冈昆语的印第安人称之为「河流之父」的特性。自密苏里河汇入处至俄亥俄河口为中段,长322公里。密苏里河水流湍急,泥沙混浊,尤其在氾滥期,给清澈的密西西比河不但增加了流量,而且输入了大量泥沙。俄亥俄河在伊利诺州开罗汇入后,为密西西比河下游,该段河水丰满,河道宽广,两岸之间往往有2.4公里之距,成一棕色洪流,缓缓奔向墨西哥湾。
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很多,比较重要的有54条,由于气候地貌等条件的异同,使东西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截然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支流有俄亥俄河、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和田纳西河等。这些支流像一棵大树上的茂密的枝丫似的分布在整个流域之中。

河源

密西西比河本身发源于明尼苏达州北部地区的伊塔斯卡湖附近,向南流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这条干流的上游是发育在古老的岩面上,那里又经过强烈的冰蚀,所以,土质很薄,河岸往往是坚岩外露,风景优美。星罗棋布的湖泊,在明尼苏达州就有上万个。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像天然水库一样对密西西比河的水源补给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密苏里河。
密苏里河主流发源于美国西北部地区落基山脉的黄石公园附近。另一支流发源于加拿大与美国的边境地区,河流水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年变化大。密苏里河年平均流量约每秒2000立方米,但是,初夏洪水期最大流量可达每秒22640立方米,而在冬季枯水期时,最小流量每秒仅120立方米。特别是大雨之后,混浊的泥水似泥流一般,滚滚流入密西西比河,甚至在密苏里河口以下100多公里内,混浊的密苏里河水与清澄的密西西比河水,还能分辨。因此,对于生活在密苏里河岸的人,河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耕耘,对于当地农业灌溉和航运都有一定的影响。
密西西比河上游,包括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和密苏里河口以上的干流部分,实际上包括整个密苏里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本身的上游流域,全长达4300多公里。它首先流经落基山地,河流分割山地,水系复杂,支流如辫,弯弯曲曲,形成许多风景秀丽的峡谷。流经大瀑布城附近的一段,在长仅16公里的流程中,落差就达187米,形成巨大的急流瀑布。从米尔克河口至苏城,流经密苏里丘陵性高原,河谷仍深狭。在苏城以下河流就进入平原区,河床变得弯曲,两岸形成广大沼泽。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流域水源主要靠高山雪水补给。泥沙含量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内的干、支流中首屈一指,年平均含沙量达3.1亿多吨,约占整个密西西比河每年输入海洋中的泥沙量的75%。所以过去美国人称密苏里河为“狂暴的大泥泞河”。
从伊塔斯喀湖至密苏里河口,这段密西西比河干流也属上游地区。河水从伊塔斯喀湖流出后,蜿蜒于森林和沼泽之中,在这里水流是缓慢的,这与一般河流上游水流湍急的情景完全不同。在河源附近,是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湖泊。在这一河段上,坐落着美国中北部最年轻的大城市——“双子城”,也称为“千湖之城”。该城由于地处春小麦与乳酪带的交界处,再加上密西西比河丰富的水利资源相配合,成为美国重要的轻工业中心之一,是美国中北部较大的商业、金融、电子、农业机械和运输机器制造中心。它又是美国重要枫树产地。枫树既能绿化大地,美化环境,还可提取枫糖,木材可制家具或供建筑之用。每年采摘红叶季节,许多人来这里观赏与采集,现已开发成了游览区。

中游

⑤ 这美女是谁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 她是泰勒斯威夫特
中文名: 泰勒·斯威夫特
外文名: Taylor Alison Swift
别名: 泰勒·艾莉森·史薇芙特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宾州
出生日期: 1989-12-13
星座: 射手座
职业: 歌手
代表作品: 《Taylor Swift》、《Beautiful Eyes》
主要成就: 美国年度乡村音乐奖
最佳女歌手录影带奖

【全 名】Taylor Alison Swift 【性 别】女 【身 高】五英尺十一英寸180cm
【体 重】56kg 【发 色】金黄色(卷发) 【瞳 孔】宝蓝色 【歌手类型】创作型歌手 【歌手流派】Country/Pop(乡村流行音乐) 【职业】歌手 音乐创作人 制作人 【乐器】吉他(电箱吉他,十二弦吉他,电吉他都会弹) 钢琴 夏威夷四弦琴 【唱片公司】 Big Machine Record 【家人】爸爸-Scott Swift(证券和股票经纪人) 妈妈-Andrea Swift(家庭主妇) 弟弟-Austin Swift 【血统】德国、爱尔兰、法国、英国(威尔士、苏格兰、英格兰)意大利和荷兰 【出生地】Wyomissing,Pennsylvania 【现居地】Nashville,Tennessee 【第一份工作】14岁的时候,签约Sony/ATV版权公司,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签约词曲创作人 【出道经历】在13岁时获得一份知名唱片公司RCA的发展合约,15岁时,因RCA希望要等到她年满18岁后再考虑为其出专辑,故而离开RCA寻求其他发展。一次在Nashville知名的The Bluebird Café自弹自唱自己创作时,被当时正欲成立唱片的Scott Borchetta发掘,签约成为独立唱片公司Big Machine Records。 小美女~(20张)【出道时间】2006年 【昵称】Tay、Swifty、T-Swizzle、小美女、索芙特(中国歌迷起的昵称)、TS 【幸运数字】13 (当发生与数字13有关事情的时候,通常会给她带来好运) 【喜欢的颜色】白色 紫色 【喜欢的食物】起司蛋糕、日本料理. 【喜欢的服装搭配】飘逸的小洋装搭配靴子 闪闪亮亮的礼服 头带 【喜欢的季节】冬天(因为那时候有感恩节圣诞节,她的生日也在冬天,喜欢那个时候的气氛,还能穿毛衣) 【最爱的节日】圣诞节 (她的童年是在自家拥有圣诞树农场中度过的) 【喜欢的电视剧集】C.S.I 犯罪现场调查(曾经客串了第九季第十六集) Grey's Anatomy 实习医生格蕾(Denny病逝,她连哭了好几天,这是她最爱的剧集) 【喜欢的电影】Love Actually(每年圣诞节她都会重看这部电影) 【最喜爱的歌手】Faith Hill、Shania Twain、Dixie Chicks、Eminem(Tay欣赏的艺人有很多,但这三组艺人是对她影响最大,最受她喜爱的)她还很欣赏像Avril Lavigne(艾薇儿·拉维妮)那样的女艺人。 【喜欢的自己的歌】随时都在改变 【喜欢的消遣】做菜、烘培饼干、做点心蛋糕、开车和好朋友随便逛逛、写日记写信、逛家具店,古董店 【要好的朋友】Abigail(高中最要好的同学,目前也是最好的朋友)Selena Gomez(迪斯尼明星)、Kellie Pickler(前美国偶像选手,现在是乡村女歌手)、Katy Perry(美国知名流行歌手)、Emma Stone(女演员)、Hayley Williams(Paramore女主唱)、Taylor Lautner(Twilight狼人扮演者,两人曾在拍摄《情人节》时擦出爱的火花,已于2010年初分手,新作《Back to December》被认为是致Taylor Lautner的致歉信)Justin Bieber(著名少年歌手)、Julianne Hough(美国高收视节目Dancing With The Stars前舞者,专业交谊舞者,演员,也是发片乡村音乐女歌手)、她乐队的所有成员(详见The Agency的介绍)、Hillary Scott(乡村组合Lady Antebellum成员)、Miley Cyrus(迪斯尼明星、美国著名歌手,Taylor客串过她的《乖乖女是大明星》) Demi Lovato(迪斯尼明星)、Emma roberts(美国著名演员,在拍摄电影《情人节》时认识,之前Emma也曾说过她很喜欢Taylor) 【前男友】Taylor Lautner、Joe Jonas 、Jake Gyllenhaal、John Mayer
在国际推广的突出贡献。Taylor Swift 获奖图片
★Academy of Country Music Awards乡村音乐学院奖ACM: ACM Awards 2007 Top New Female Vocalist 最佳新人女歌手 - Taylor Swift 提名 ACM Awards 2008 Top New Female Vocalist 最佳新人女歌手 - Taylor Swift 获得 Top Female Vocalist 最佳女歌手 - Taylor Swift 提名 Album of the Year 最佳专辑 - Taylor Swift 提名 ACM Awards 2009 2月9日新加坡 11日韩国首尔 13日日本大阪 16&17日日本东京 19日菲律宾马尼拉 21日,香港
3月
6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 7日荷兰鹿特丹 9日挪威奥斯陆 12日德国奥伯豪森 15日意大利米兰 17日法国巴黎 19日西班牙马德里 22日英国伯明翰 25日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 27日爱尔兰都柏林 29日英国曼切斯特 30日英国伦敦
5月
27&28 内布拉斯加州 奥马哈 29日爱荷华州 得梅因
6月
2&3日佛罗里达州 劳德达尔堡 4日佛罗里达州 奥兰多额 7日俄亥俄州 哥伦布 8日威斯康辛州 密尔沃基市 11日密歇根州 底特律 14&15日明尼苏达州 圣保罗市 18日宾夕法尼亚州 匹兹堡 21日 纽约州 布法罗(水牛城) 22日康涅狄格州 哈特福特 25日 麻省 福克斯波罗 26日 麻省 福克斯波罗(加场) 30日 北卡格林斯博罗
7月
1日 田纳西 诺克斯维尔 2日肯塔基州 路易(斯)维耳 8日北卡 夏洛特市 9&10日佐治亚洲 亚特兰大 14日加拿大 魁北克 蒙特利尔 15&16日 加拿大 安大略 多伦多 19&20日 纽约 NYC 28日密歇根 大瀑布市 29日印第安纳州 印第安纳波利斯 30日 俄亥俄 克里夫兰
8月
2&3日 华盛顿特区 6日 宾州 费城 9&10日 伊利诺伊州 芝加哥 13日 肯塔基 列克星敦市 14日 密苏里 圣路易市 18&19日加拿大 阿尔伯达 埃德蒙顿 23&24日 加州洛杉矶 27&28日 加州洛杉矶(加场)
9月
1&2日 加州 圣何塞 3日 加州 萨克拉门托 6日俄勒冈 波特兰 7日华盛顿州 西雅图 10&11日加拿大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卑诗省) 温哥华 16&17日 田纳西 纳什维尔 21日奥克拉荷马 突沙市 24日密苏里州 堪萨斯城 27日科罗拉多州 丹佛 28日犹他州 盐湖城
10月
4日 阿肯萨斯州 小石城 5日 路易斯安那州 新奥尔良 8日德克萨斯州 达拉斯
编辑本段2009-2010Fearless Tour巡回演唱会
Fearless Tour是Taylor的第一个大型巡演,于2009年四月开始,由于其热烈的反响,本应在当年11月结束的演唱会加开到2010年,在6月5号完美谢幕了。此次巡演场次突破百场,人次突破百万,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演出节目单: 1.You Belong With Me演出照(19张) 2.Our Song 3.Tell Me Why 4.Teardrops On My Guitar 5.Fearless 6.Forever and Always 7.Hey Stephen 8.Fifteen 9.Tim McGraw 10.White Horse 11.Love Story 12.The Way I Loved You 13.You're Not Sorry/What Goes Around...Comes Around 14.Picture to Burn 15.Change (在英国,澳大利亚以及第二部分北美巡演中不再表演) Encore 1.I'm Only Me When I'm With You (2009年安可曲) 2.Today Was a Fairytale (2010年安可曲) 3.Should've Said No 备注: The Best Day只在09年Evansville巡演第一场以及10年Moline场母亲节前夕演唱过 Two Is Better Than One在澳大利亚Brisbane场单独演唱过 John Mayer作为特别嘉宾出席了09年5月22日洛杉矶场的演出,两人合作了"Your Body Is a Wonderland"和"White Horse" Faith Hill作为特别嘉宾出席了09年9月12日纳什维尔场的演出,两人合作了"The Way You Love Me" Katy Perry作为特别嘉宾出席了10年4月15日洛杉矶场的演出,两人合作了"Hot N Cold" 2010年5月在休斯顿举行的两场演出进行了专业摄像,将会用于电视特别节目以及DVD的发行 Tour Date 2009 April 23: Evansville, IN April 24: Jonesboro, AR April 25: St Louis, MO April 30: Charleston, SC May 1: Jacksonville, FL May 2: Biloxi, MS May 14: Spokane, WA May 15: Seattle, WA May 16: Portland, OR May 17: Yakima, WA May 21: Phoenix, AZ May 22: Los Angeles, CA May 23: Las Vegas, NV May 24: San Diego, CA May 26: Salt Lake City, UT June 4: Enterprise, AL June 11: Baltimore, MD June 12: Greensboro, NC June 24: Oshkosh, WI June 25: Caddott, WI July 8: Calgary, Alberta Canada July 10: Craven, Saskatchewan CanadaFearless Tour 2009/2010
July 11: Winnipeg, Manitoba Canada July 16: Twin Lakes, WI July 17: Columbus, OH July 18: Charleston, WV July 23: Cheyenne, WY July 24: Rapid City, SD July 25: Minot, ND August 7: Detroit Lakes, MN August 9: Omaha, NE August 27: New York, NY August 28: Uncasville, CT August 29: University Park, PA August 30: Louisville, KY September 4: Greenville, SC September 5: Charlotte, NC September 9: Lafayette, LA September 10: Bossier City, LA September 11: Birmingham, AL September 12: Nashville, TN September 25: Dallas, TX September 26: Little Rock, AR September 27: Tulsa, OK October 1: Pittsburgh, PA October 2: Grand Rapids, MI October 3: Cleveland, OH October 8: Indianapolis, IN October 9: Chicago, IL October 10: Chicago, IL October 11: Minneapolis/St. Paul, MN November 23: London, UK November 24: Manchester, UK 2010 February 4: Brisbane, Australia February 6: Sydney, Australia February 7: Sydney, Australia February 8: Newcastle, Australia February 10: Melbourne, Australia February 11: Melbourne, Australia February 12: Adelaide, Australia March 4: Tampa, FL March 5: Orlando, FL March 7: Sunrise, FL March 10: Austin, TX March 11: Dallas, TX March 12: Corpus Christi, TX March 18: Philadelphia, PA March 19: Philadelphia, PA March 20: Charlottesville, VA March 26: Detroit, MI March 27: Detroit, MI March 28 Cincinnati, OH March 31 Oklahoma City, OK April 1: Wichita, KS April 2: Kansas City, MO April 6: Denver, CO April 7: Denver, CO April 10 Fresno, CA April 11 San Jose, CA April 15: Los Angeles, CA April 16: Los Angeles, CA April 29: Lexington, KY April 30: Columbia, SC May 1: Raleigh, NC May 6: Des Moines, IA May 7: Saint Paul, MN May 8: Moline, IL May 12: Newark, NJ May 13: Newark, NJ May 14: Uniondale, NY May 15: Uniondale, NY May 20: Ottawa, ON Canada May 21: Toronto, ON Canada May 22: Toronto, ON Canada May 25: Houston, TX May 26: Houston, TX May 29: Baton Rouge, LA June 1: Washington, DC June 2: Washington, DC June 5: Foxboro, MA
编辑本段歌手简介
2006年冬天,乡村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以下简称TS)推出她的首支单曲,以当红乡村巨星提姆麦克罗(Tim McGraw)的名字当作标题,引起广大的注意,也打进了乡村排行前十名。看到这样一个标题,也许很多人都会直觉的以为那是一首歌颂提姆麦克罗的作品,事实上,提姆麦克罗的名字在这里只是被当作一段爱情故事里面的“书签”,唱歌的女孩子告诉心上人,当你想到提姆麦克罗的时候,我希望你想到我最喜爱的歌曲,我希望你想到我。令人惊奇的是,TS不但是歌曲的作者,她首张同名专辑里面的所有歌曲也都是她亲自参与谱写的,而当时她才十五岁。在乡村歌坛的历史上,我们曾经陆续看到过好些大放异彩的少女歌手:谭妮雅塔克(Tanya Tucker)唱红“Delta Dawn”的时候,才十三岁,玛莉奥斯蒙(Marie Osmond)以“Paper Roses”成名的时候,也是十三岁,而黎安莱姆丝(LeAnn Rimes)以“Blue”首度造成轰动的时候,同样也是十三岁。比较起来,TS的崛起似乎稍微晚了一点点,但是跟几位“前辈”们不同的是,她不必仰赖别人来帮她作曲,不但能唱,更以“创作歌手”的姿态出现,展现了相当成熟的创作才华,因此前途是非常被看好的。 由于外婆曾经是个专业的歌剧演员,她从小爱上了音乐,特别是乡村,年方十岁就开始在家乡一带到处表演,参加卡拉OK歌唱比赛,并且在各项庆典活动中赢得大众的喝彩。十二岁那年,她开始苦练吉他,每天至少四个小时,经常弹到手指破皮流血,同时开始尝试作曲,决心进入歌坛。父母发现她的才华与毅力,给予全力支持,多次带着她前往纳许维尔,让她以各种方式曝光,后来甚至迁居纳许维尔附近的城市。有一天,她在当地一家餐馆表演的时候,引起一位资深唱片业者史考特波尔凯达(Scott Borchetta)的注意。原本服务于“梦工厂”唱片部门的波尔凯达,当时刚刚自立门户,跟乡村巨星托比凯斯(Toby Keith)共同成立了一家独立品牌“Big Machine”,正在物色新人,于是决定把十五岁的TS签下来,成为该公司旗下第一位歌Taylor Swift小时侯
手。在获得唱片合约之前,她其实已经凭着创作的才华,得到SONY机构乐曲出版公司的合约,不过为了协助她做出更成熟的表现,公司安排了几位不会因为她的年龄而予以轻忽、愿意倾听她的作品、进而给予指导的专业作家跟她合作。 1989年出生的Taylor Swift迄今共发行过三张专辑和一张EP,分别是2006年17岁时初试啼声的第一张专辑《Taylor Swift》,2008年7月15日发行的《Beautiful Eyes》及2008年11月发行的新专辑《Fearless》。第一张同名专辑《Taylor Swift》在发行当时即刻获得相当不错的成绩,专辑登上乡村榜No.1,专辑榜No.5,并获得五首乡村单曲榜Top 10,其中还有两首No.1,迄今全美已销售480万张。但想不到这19岁小女娃的第二张专辑《Fearless》更是大跃进,发行首周即以近六十万的销售数字荣登Billboard专辑榜冠军,发行至今已创造出三首单曲榜Top 10,两首Top 20,可说是气势如虹、锐不可挡,全美累计销量600万张。 虽说《Fearless》主要是以轻快板曲风为主,但每张专辑必备的悲伤情歌在满载青涩情愫的《Fearless》仍是不可缺少的,如《Breathe》、《White Horse》;可是Taylor Swift在处理这类悲伤情歌时,依旧是用轻轻的口气带过,有股淡淡的悲冷感,一脸的无可奈何。但这种轻淡的情歌演绎方式,在一般的乡村天后很少见,如Shania Twain、Faith Hill或Carrie Underwood都有听来让人感觉过瘾、大悲大泣的情歌;但在《Fearless》中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歌 曲,这可能和Taylor Swift本身的声线有关系,Taylor Swift是属于较轻柔的嗓子,在演唱较大器或需要大肺支持的歌时,可能难竟其全功。
编辑本段个人专辑
汇总
《Taylor Swift》 《Taylor Swift》豪华版 《Beautiful Eyes》 《Sounds Of The Season》圣诞EP(非正式) 《Fearless》 《Fearless》白金版 《Speak Now》 《Speak Now》豪华版 <<Unreleased Songs >>
详细信息
1.《Taylor Swift》
《Taylor Swift》封面
【地区】 美 国 【公司】 Big Machine 【发行时间】 2006-10-24 【语种】 英 语 【专辑类型】 CD 【音乐类型】 乡村音乐 【曾获奖项】 【专辑曲目】 1. Tim McGraw 3:52 2. Picture to Burn 2:53 3. Teardrops on My Guitar 3:33 4. A Place in This World 3:19 5. Cold As You 3:59 6. The Outside 3:27 7. Tied Together With A Smile 4:08 8. Stay Beautiful 3:56 9. Should've Said No 4:02 10. Mary's Song(Oh My My My) 3:33 11. Our Song 3:22 【专辑简介】 在波尔凯达的协助之下,TS开始进行首张专辑的录制。对于她来说,这是相当辛苦的,因为她毕竟还是个学生,希望努力维持一贯的好成绩。但是,她却相当巧妙的找到“歌手”与“学生”这两种身份之间的平衡点。不过,她也坦承,由于脑海中经常有着各种构想,有时候课程上到一半,灵感会突然涌现,使得自己无法专心听课,甚至担心老师会忽然决定抽查大家的笔记本,被发现上面写满了很多并非上课内容的文字。还好,这个情形并没有发生过。就这样,她生动的把一个青春期少女的生活化为歌曲,完成了首张同名专辑。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提姆麦克罗是对她影响最大的艺人,因此她在专辑一开始,就唱出“Tim McGraw”,不过她并没有直接的歌颂自己的偶像,只是很有技巧的在这首动人的情歌中指出,音乐可以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但愿心上人想到提姆麦克罗的时候,想到她最喜欢、两人经常一起听着跳舞的那首歌。在“Picture to Burn”里面,她以摇滚的节奏唱出“要爱对人”的倔强与幽默:她发现男友超级自恋,决定分手。“你可以告诉你的死党说我疯了,没关系,我也可以跟我的朋友们说你是个男同志,还有,顺便告诉你,我讨厌你那辆破车,你是个讨厌鬼,老是在说谎。现在我不玩了,对我来说,你只不过是另外一张可以烧掉的照片!” 我们必须承认,跟谭妮雅塔克、玛莉奥斯蒙或黎安莱姆丝比较起来,TS的歌喉似乎不是那么早熟,甚至还带有些许小女孩的甜美,但她以相当成熟的创作技巧弥补了一切,风格有些类似早期的雪瑞儿可洛(Sheryl Crow)或米歇尔布兰琪(Michelle Branch)。可是,话又说回来,尽管她在创作方面的表现相当超龄,她却没有不自量力的探讨自己有限的生活体验之外的内容,绝大多数歌曲都是自己所熟悉的题材,生动的描绘着青春期的喜怒哀乐,甚至在CD内页文案中,亲自为每一首歌曲做出“眉批”,告诉大家歌曲真正的精神。在“Teardrops on My Guitar”里面,主题是“他永远不会知道”,唱歌的女孩子面对心仪的男孩,努力的装出笑容。男孩兴奋的谈起自己喜欢的一个女孩子有多么美,很高兴自己终于找到一份真爱,却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好朋友”内心正在淌血,因为女孩知道自己根本不具备那些“条件”,只能偷偷的把眼泪滴在自己的吉他上。在“A Place In This World”中,她是一个对前途一片茫然的女孩,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追寻些什么,尽管她很清楚有很多人都跟她一样,但是此刻她却感觉无比的孤独。而无论如何,她会让自己坚强起来,因为生命总是要过下去的,而她决心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这个题材或许很“年轻”,TS的表现技巧却是非常成熟的。 “该是放弃的时候了”这个主题,化成了“Cold As You”,她爱上了一个只晓得予取予求、却从来不知道付出的男孩,每一次约会的最后,都让她无比伤感,现在她终于想清楚了,自己从来没有到过任何跟那个男孩一样冰冷的地方,在痛楚之中,决定斩断这份永远不会有结果的感情。跟着出现的“The Outside”,是另外一种叹息。她爱上一个似乎没有太多“不良纪录”的男孩,但是一连几次的挫折,让她几乎无法承受,因为当对方根本拒绝敞开胸怀来接受她的时候,她还能怎样呢?身为一个寂寞的“局外人”,那种感觉可不是很美妙的,她只希望对方能够知道,“外面”有个人在关心他。到了“Tied Together With A Smile”,TS唱出一种许多缺乏自信的人心中的寂寞,但是她也告诉大家,你必须学会坚强起来、多爱自己一些,不要在乎别人怎么想。以一个写这首歌的时候才十五岁的少女来说,这样的聪明睿智与成熟,确实是比较少见的。 TS对感情的早熟,在“Stay Beautiful”里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爱上了一个无论是内在或外表都非常优秀的男孩,事实上,学校里的几乎所有女孩也都盼望着能够得到那个男孩的青睐。TS很希望自己成为那个“幸运儿”,但是尽管自己最后不见得一定能够如愿,她仍然盼望男孩继续保持着原先的美好。 接着,“Should've Said No”带来另外一种哲学,一个男孩希望重修旧好,但是TS拒绝了,因为她不愿意再度受到伤害,假如男孩真的有心,当初在另外一个女孩开口邀约的时候,他应该予以拒绝的,覆水难收,既然当初不懂得珍惜,现在就不要后悔。到了“Mary's Song (Oh My My My)”,TS做出了让人惊奇的意外。前面的所有歌曲,都是标准的“青春之歌”,但她却在这里说出了一个老太太的美好回忆。老太太七岁的时候,遇见了大她两岁的邻居男孩,两小无猜,一起度过愉快的童年。十六岁那年,男孩突然发现她不一样了,在双方父母默许的情况下,两人开始恋爱,头一次吵架之后,男孩在她门外站了一整个晚上。几年之后,他们走上了红毯,共同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老太太好希望能够重新回到两人当初头一次相见、后来一起养育儿女的老家。如今,老太太八十七岁了,丈夫也已经八十九,但是两人的感情依然不变,想起这一辈子的回忆,仍然难以置信呢!这是TS根据自己邻居一位老太太的真实故事谱写而成的,也可以说是整张专辑最突出的歌曲。 在这张专辑的最后,TS以“Our Song”当作结束:每一对情侣都有自己的“定情曲”,但是这一对没有,因此男的就告诉对方,他们的定情曲,就是彼此的爱,以及两人在一起共同经历的一切。也许这张专辑还不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以一个才十五岁的年轻女孩来说,她却成功的克服了“人生体验”不足的困扰,做出一场精彩的表现,丝毫不亚于已经有了至少十年以上经验的资深歌手。 2008年4月14日晚,获得第50届格莱美“最佳新人奖”提名的Taylor Swift凭借一首《Our Song》拿到了2008年美国乡村音乐电视奖(CMT)颁奖典礼最重要的一个奖项----年度最佳音乐录影带。与此同时,这首歌还摘得了最佳女歌手录影带奖。在领奖时,Taylor Swift说:“我要感谢MySpace和我的歌迷们,感谢他们为我制作的网站。”在后台时,Taylor Swift说:“我没有歌迷俱乐部,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我的歌迷更为重要的。” 总的来说这张专辑十分不错,Taylor Swift以自己的音乐素养演绎了一种流行摇滚乐和乡村乐中和后的音乐作品,专辑很多曲目都是她自己操刀作词,创作天分不可小视。给她时间,她绝对是值得我们密切注意与期待的明日巨星!
【专辑简介】 2006年冬天,乡村女歌手Taylor Swift推出她的首支单曲,以当红乡村巨星TimMcGraw的名字作标题,引起广大的注意。也打进了乡村排行榜前十.另人惊奇的是,Taylor Swift不但是歌曲的作者,她首张同名专集里面的所有歌曲也都是她亲自参与谱写的,而当时他才十五岁.当十六岁的Taylor Swift来自宝洲,由于外婆曾经是个专业的歌剧演员,从小便爱上了音乐,特别的乡村,年方十岁就开始在家乡一带到处表演,十二岁那年,她开始苦练吉他,每天至少四个小时,经常弹到手指破皮流血,同时开始尝试作曲,决心进入歌坛. Taylor Swift的歌喉似乎不是那么早熟,甚至还带有些许小女孩的甜美,但她以相当成熟的创作技巧弥补了一切,风格有些类似早期的SheryCrow,虽然她在创作方面的表现相当超龄,她却没有不自量力的探讨自己有限的生活体验之外的内容,绝大多数歌曲都是自己所熟悉的题材,生动的描绘着青春期的喜怒哀乐. 总的来说这张专辑十分不错,Taylor Swift以自己的音乐素养演绎了一种流行摇滚乐和乡村乐中和后的音乐作品,专辑很多曲目都是她自己操刀作词,创作天分不可小视。此碟为DeluxeEdition豪华版比原版多加4首歌,很超值哦!如果你喜欢Taylor Swift希望你可以听听和她风格相似的歌手HopePartlow的音乐哦!

⑥ 关于地球有多大中的敲石头的好事者指的是什么

正当亨利·卡文迪许在伦敦完成试验的时候,在650公里之外的爱丁堡,另一个重大时刻随着詹姆斯·赫顿的去世而即将到来。这对赫顿来说当然是坏消息,但对科学界来说却是个好消息,因为它为一个名叫约翰·普莱费尔的人无愧地改写赫顿的作品铺平了道路。

赫顿毫无疑问是个目光敏锐、非常健谈的人,一个愉快的伙伴。他在了解地球那神秘而又缓慢的形成过程方面是无与伦比的。不幸的是,他不会以人人都能基本理解的形式写下他的见解。有一位传记作家长叹一声,说,他“几乎完全不懂得怎么使用语言”。人们看他写的每一行字差不多都会想要睡觉。在他1795年的杰作《地球论以及证据与说明》中,他是这样讨论……哎呀,某个问题的:

我们居住的世界不是由组成当时地球的直接前身的物质所构成的,而是从当今往前追溯,由我们认为是第三代的地球的物质所构成的,那个地球出现在陆地露出海面之前,而我们现今的陆地还在海水底下。

不过,他几乎独自一人,而且非常英明地开创了地质学,改变了我们对地球的认识。赫顿1726年生于一个富裕的苏格兰家庭,享受着舒适的物质条件,所以能以工作轻松、全面提高学识的方式度过大半辈子。他学的是医学,但发现自己不喜欢医学,于是改学农业。他一直在贝里克郡的自家农场里以从容而又科学的方式务农。1768年,他对土地和羊群感到厌倦,迁到了爱丁堡。他建立了一家很成功的企业,用煤烟生产氯化铵,同时忙于各种科学研究。那个时候,爱丁堡是知识分子活跃的中心,赫顿在这种充满希望的环境里如鱼得水。他成为一个名叫牡蛎俱乐部的学会的主要成员。他在那里和其他人一起度过了许多夜晚,其中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化学家约瑟夫·布莱克和哲学家戴维·休谟,还有偶尔光临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和詹姆斯·瓦特。

按照那个年代的传统,赫顿差不多对什么都有兴趣,从矿物学到玄学。其中,他用化学品搞试验,调查开采煤矿和修筑运河的方法,考察盐矿,推测遗传机制,收集化石,提出关于雨、空气的组成和运动定律方面的理论。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地质学。

在那个爱好钻研的时代,在许多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当中,有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人们——即山顶上为什么经常发现古代的蛤蜊壳和别的海生物化石。它们到底是怎么到那里的?许多人认为自己已经找到答案。他们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水成论者认为,地球上的一切,包括在高处的海洋贝壳,可以用海平面的升高和降低来解释。他们认为,山脉、丘陵和其他地貌与地球本身一样古老,只是在全球洪水时期被水冲刷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

对立面是火成论者。他们认为有许多充满活力的动因,其中,火山和地震不断改变这颗行星的表面,但显然跟遥远的大海毫无关系。火成论者还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不发洪水的时候,这水都流到哪里去了?要是有时候存在足以淹没阿尔卑斯山的水,那么请问,在平静下来以后,比如现在,这水都流到哪里去了?他们认为,地球受到内部深处的力和表面的力的作用。然而,他们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蛤蜊的壳是怎么跑到山顶上去的。

就是在考虑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赫顿提出了一系列不同凡响的见解。他朝自己的农田一看,只见岩石经过腐蚀变成了土壤,土壤粒子被溪水和河水冲刷,带到别处沉积下来。他意识到,要是这个过程持续到地球的自然灭亡之时,那么地球最终会被磨得非常光滑。然而,他身边到处是丘陵。显而易见,肯定还有某种别的过程,某种形式的更新和隆起,创造了新的丘陵和新的大山,不停地如此循环。他认为,山顶上的海洋生物化石不是发洪水期间沉积的,而是跟大山本身一起隆起来的。他还推测,是地球内部的地热创造了新的岩石和大陆,顶起了新的山脉。说得客气一点,地质学家不愿意理解这种见解的全部含义,直到200年之后。这时候,他们终于采纳了板块构造论。赫顿的理论尤其提出,形成地球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比任何人想像的还要长得多。这里面有好多深刻的见解,足以彻底改变我们对这颗行星的认识。

1785年,赫顿把他的看法写成一篇很长的论文,并在爱丁堡皇家学会的几次会议上宣读。它几乎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原因不难找到。一定程度上,他就是这样向听众宣读论文的:

在一种情况下,形成的力量在独立存在的物体内部。这是因为,这个物体被热激活以后,是通过物体的特有物质的反应,形成了构成脉络的裂口。在另一种情况下,还是一样,相对于在其内部形成脉络的物体来说,原因是外在的。已经发生了最猛烈的断裂和扯裂;但是那个原因还在努力;它不是出现在脉络里,因为它不是在我们地球坚实的物体内部——那里找得到矿物或矿脉的特定物质——的每条缝隙和每个断层里。

不用说,听众里几乎谁也不懂他在说些什么。朋友们鼓励他把他的理论展开一下,希望他能在更大的篇幅里碰巧讲得清楚一点。这是很感人的。赫顿花了此后的10年时间准备他的巨著,并且于1795年以两卷本出版。

这两本书加起来有将近1000页,写得比他最悲观的朋友担心的还要糟糕,真是不可思议。此外,这部作品的内容将近一半引自法国的资料,仍然以法文的形式出现。第三卷非常缺少吸引力,直到1899年才出版,那是在赫顿去世一个多世纪以后。第四卷即最后一卷根本没有出版。赫顿的《地球论》很有资格当选为读者最少的重要科学著作(要是没有大量别的这样的书的话,那就可以这样说)。连19世纪最伟大的地质学家、什么书都看过的查尔斯·莱尔也承认,这本书他实在读不下去。

还算运气,赫顿在约翰·普莱费尔身上找到了一个鲍斯韦尔式的人物。普莱费尔是爱丁堡大学的数学教授,赫顿的一位密友。他不但写得出漂亮的散文,而且——幸亏多年在赫顿身边——在大多数情况下知道赫顿其实想要说些什么。1802年,在赫顿去世5年以后,普莱费尔推出了赫顿原理的简写本,题目叫做《关于赫顿地球论的说明》。这本书受到了对地质学感兴趣的人的欢迎。这种人在1802年还为数不多。然而,情况快要发生变化。那么,情况是怎么发生变化的?

1807年冬,伦敦13个志同道合的人在科文特加登广场朗埃克街的共济会酒店聚会,成立了一个餐饮俱乐部,后来取名为地质学会。学会每月碰一次头,一边喝一两杯马德拉白葡萄酒,吃一顿交际饭,一边交换对地质学的看法。这顿饭的价钱故意定在昂贵的15先令,以便使那些只有头脑的人望而却步。然而,事情很快就变得一清二楚,需要有个设有永久性总部的合适机构,人们可以在那里分享和讨论新的发现。不到10年,成员就发展到400名——当然仍都是绅士——地质学会看来要使皇家学会相形见绌,成为该国的首要科学社团。

从11月到次年6月,会员每月碰头两次,因为到这个时候,实际上所有的人都已出门,整个夏天在做野外工作。你要知道,这些人出去找矿石不是为了挣钱,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也不是学者。它不过是既有钱又有时间的绅士在比较专业的层面上从事的一种爱好。到1830年,已经发展到745名会员,世界上再也不会出现那种情况。

这种情形在现在是难以想像的,但地质学激活了19世纪的人——完全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这是任何科学以前没有过,或许将来也不会有的情况。1839年,罗德里克·默奇森出版了《志留纪体系》,一本又厚又重的书,研究一种名叫杂砂岩的岩石。它顿时成为一本畅销书,很快出了4版,虽然一册要卖到8个几尼,而且具有真正的赫顿风格,即很难读得懂。(连默奇森的支持者也承认,它“毫无文学作品的魅力”。)而当伟大的查尔斯·莱尔于1841年去美国,在波士顿开设一系列讲座的时候,每次都有3000名听众挤进洛韦尔学院,静静地听他描述海洋沸石和地震在坎帕尼亚引起的震动。

在整个近代思想界,尤其在英国,有学问的人都会下乡去干一点他们所谓的“敲石头”的活儿。这项工作干得还一本正经。他们往往打扮得很有吸引力:头戴高顶大礼帽,身穿黑色套装。只有牛津大学的威廉·巴克兰牧师是个例外,他习惯于穿博士服做野外工作。

野外吸引了许多杰出人士,尤其是上面提到的默奇森,他大约花了前半生近30年时间来骑着马追赶狐狸,用猎枪把空中飞行的鸟儿变成一簇簇飘扬的羽毛。除了阅读《泰晤士报》和打一手好牌以外,他没有显示出任何会动脑子的迹象。接着,他对岩石发生了兴趣,以吃惊的速度一跃成为地质学思想界的巨人。

再就是詹姆斯·帕金森博士,他还是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写过许多富有鼓动性的小册子,比如《不流血的革命》。1794年,发生了一次听上去有点儿发疯的阴谋,叫做“玩具气枪计划”,有人打算趁国王乔治三世在剧院包厢里看戏的机会用带毒的飞镖射中他的脖子。帕金森跟这件事有牵连,被带到枢密院进行盘问,差一点给戴上镣铐发配到澳大利亚。但是,对他的指控后来不了了之。他渐渐对生活采取比较保守的态度,并开始对地质学产生了兴趣,最终成为地质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一部重要的地质学作品《上个世界的有机遗骸》的作者。有半个世纪时间,这本书不停地印刷。他再也没有制造过麻烦。然而,今天我们所以记得他,是因为他对一种疾病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这种疾病在当时被称之为“震颤性麻痹”,但之后一直被叫做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在另一个方面也稍有名气。1785年,他很可能成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人,在一次兑奖销售活动中赢得一个自然史博物馆。这家博物馆位于伦敦的莱斯特广场,原本是阿什顿·利弗建立的,但利弗无节制地搜集自然宝物,最后搞得倾家荡产。帕金森将这个博物馆保留到1805年,再也维持不下去,便把收藏品拆卖了。)

有个人在性格上不如帕金森那样引人注目,但影响比当时所有地质界的人的影响加起来还要大,这个人就是查尔斯·莱尔。莱尔生于赫顿去世的那一年,离赫顿家只有113公里的金诺迪村。他的父母是苏格兰人,但他在遥远的南方——英格兰汉普郡的新森林长大,因为他的母亲认为苏格兰人又懒又爱喝酒。总的来说,他和19世纪绅士科学家一模一样,也来自生活优裕、思想活跃的家庭。他的父亲也叫查尔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是研究诗人但丁和藓沼(即莱尔藓,大多数去过英国乡村的人都在上面坐过,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方面的主要权威。莱尔受他父亲的感染,对自然史产生了兴趣,然而,是在牛津大学,在威廉·巴克兰——身穿飘逸长袍的巴克兰——的影响之下,莱尔才开始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地质学。

巴克兰多少是个有魅力的怪人。他作出过一些真正的成就,但人们至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怪僻性格才记得他。他尤其以养了一群野兽出名,其中有的很大,有的很危险。那些野兽可以在他的屋子里和花园里自由走动。他还以吃遍开天辟地以来有过的每一种动物闻名。他会以烘豚鼠、面糊耗子、烤刺猬或煮东南亚海参来招待家里的客人,这取决于他的一时冲动和是否有货。巴克兰觉得它们的味道都不错,但菜园里的普通鼹鼠除外,他宣称这种动物的味道是令人恶心的。他几乎势必成为粪便化石的权威,家里有一张桌子几乎完全用收集来的这类标本制成。

即使在从事严肃的科学活动的时候,他的方式一般来说也是怪怪的。有一次,巴克兰半夜里于兴奋之中把他的太太推醒,大叫一声:“天哪,我认为,化石上的脚印肯定是乌龟的脚印。”夫妻俩穿着睡衣急匆匆地来到厨房。巴克兰太太和了面团,铺在那张桌上,巴克兰牧师拿来家里养的乌龟。他们把乌龟往面团上一扔,赶着它往前走。他们高兴地发现,它的脚印果然和巴克兰一直在研究的化石上的脚印完全一致。查尔斯·达尔文认为巴克兰是个小丑——这是他的原话——而莱尔却似乎觉得他对自己很有启发,还很喜欢他,1824年和他一块儿去了苏格兰。就是在那次苏格兰之行以后,莱尔决定放弃律师职业,把全部时问投入了地质学。

莱尔近视得厉害,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痛苦地眯着眼睛,因此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最后,他完全丧失了视力。)他还有一个有点古怪的地方,当他想得出神的时候,他会在家具上摆出难以想像的姿势——要么横在两张椅子上,要么(用他的朋友达尔文的话来说)“头枕着椅子面,身体站得笔直”。一旦陷入沉思,他往往会慢慢地从椅子上滑下来,臀部几乎贴着地板。莱尔一生中的惟一工作是在1831—1833年期间当过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地质学教授。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写出了《地质学原理》,并在1830—1833年期间分3卷出版。这部书在许多方面巩固和阐述了一代人之前由赫顿首先提出的见解。(虽然莱尔从来没有读过赫顿作品的原文,但他怀着浓厚的兴趣研究过普莱费尔的改写本。)

在赫顿时代和莱尔时代之间,地质学界发生了一场新的争论。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过去的水成论与火成论之争,而又往往交混在一起。新的战斗成为灾变论和均变论之争。给一场重要而又旷日持久的争论起这样的名字,似乎有点儿不够味儿。灾变论者——顾名思义——认为,地球是由突发的灾难性事件形成的——主要是洪水。这就是人们常常把灾变论和水成论互相混淆的原因。灾变论尤其迎合巴克兰这样的教士的心理,这样他们可以把《圣经》里诺亚时代的洪水纳入严肃的科学讨论。均变论者恰恰相反,认为地球上的变化是逐渐形成的,几乎所有的地质变化过程都是缓慢的,都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最先提出这种见解的与其说是莱尔,不如说是赫顿,但大多数人读的是莱尔的作品,因此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他成了近代地质学之父。

莱尔认为,地球的变迁是一贯的,缓慢的——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一切都可以用今天仍在发生的事情来解释。莱尔和他的信徒们不但瞧不起灾变论,而且对它深恶痛绝。灾变论者认为,绝种是一系列过程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动物不断灭亡,被新的动物取而代之——博物学家T.H.赫胥黎把这种看法挖苦地比做是“惠斯特牌戏里的一连串胜局,到了最后,打牌的人推翻桌子,要求换一副新牌。以这种方法来解释未知的事物未免过于省劲。从来没有见过比这样的一种教条更蓄意助长懒汉精神,更削弱人们的好奇心的了。”莱尔嗤之以鼻地说。

莱尔的失误并不算少。他没有令人信服地解释山脉是怎么形成的,没有看到冰河是个变化的动因。他不愿意接受阿加西斯关于冰期的观点——他轻描淡写地将其称之为“地球制冷”——坚信“在最古老的化石床里会发现”哺乳动物。他拒绝接受关于动物和植物突然死亡的看法,认为所有主要的动物群体——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鱼类等等——自古以来一直同时存在。在这些问题上,最后证明他是完全错误的。

然而,莱尔的影响你几乎怎么说也不会过分。《地质学原理》在他生前出了12版;直到20世纪,书里包含的一些观点依然被地质学界奉为圭臬。达尔文乘“猎犬”号环球航行途中还随身带着一本《地质学原理》,而且是该书的第1版。他后来写道:“《原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改变了一个人的整个思想状态;因此,当见到一样莱尔从没有见到过的东西的时候,你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他的眼光来看的。”总之,他差不多把莱尔看做是个神,就像他那一代人的许多人一样。20世纪80年代,当地质学家不得不摈弃他的一部分理论,以适应关于绝种的撞击理论的时候,他们简直痛苦得要命。这充分说明了莱尔的影响之大。不过,那是后话了。

与此同时,地质学有大量的分类工作要做,这项工作不是什么都一帆风顺的。从一开始,地质学家就想把岩石按其形成的时期来进行分类,但在怎么划分时期的问题上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而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后来被称之为“泥盆纪大争论”。剑桥大学的亚当·塞奇威克牧师断言有一层岩石是寒武纪的,而罗德里克·默奇森认为它完全属于志留纪,争论于是就发生了。争论持续了好多年,而且越来越激烈。“巴谢是个下流痞子。”默奇森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气呼呼地说。

在《泥盆纪大争论》一书里,马丁.J.S.鲁迪克极好而又有些沮丧地描述了这场争论。只要瞥一眼该书各章的标题,就可以知道一点上述感情的强烈程度。开头几章的标题的语气倒还温和,比如《绅士们的辩论舞台》和《破译杂砂岩之谜》,但接着就是《捍卫杂砂岩与攻击杂砂岩》、《指摘与反驳》、《散布恶毒的谣言》、《韦弗撤回邪说》、《杀杀乡下人的气焰》(惟恐你还怀疑这不是一场战争)、《默奇森发起莱茵兰战役》等等。争论于1879年得以解决,办法很简单,在寒武纪和志留纪中间加一个时期:奥陶纪。

在这门学科的早期,英国人是最活跃的,因此在地质词语中英国的名称占了绝大部分。泥盆系(即德文系)当然源自英格兰的德文郡。寒武纪来自罗马人对威尔士的叫法,而奥陶纪和志留纪使人想起了古代的威尔士人部落:奥陶人和志留人。但是,随着地质学后来在其他地方的崛起,世界各地的名称渐渐出现。侏罗纪跟法国和瑞士交界处的侏罗山有关。二叠纪使人想起俄罗斯乌拉尔山脉里的彼尔姆,而白垩纪(源自拉丁文白垩)是由一位比利时地质学家命名的,他自己也有个漂亮的名字,叫做J.J.德奥马利马斯·德霍洛伊。

原先,地质史分为4个时期:第一纪、第二纪、第三纪和第四纪。这个体系过于简单,因此寿命不太长。地质学家很快就用新的划分方法来替代这种划分方法。第一纪和第二纪已经完全不用,第四纪有的人已经不用,但有的人仍然在用。今天,只有第三纪还在广泛使用,虽然已经不代表第三纪任何东西。

莱尔在《原理》中使用了新的单位,叫做“世”或“段”来涵盖恐龙以后的时代,其中有更新世(“最近”)、上新世(“较近”)、中新世(“颇近”)和意思很含糊的渐新世(“有点儿近”)。

如今,一般来说,地质时代划分为四大块,叫做“代”:前寒武纪、古生代(源自希腊文,意为“古代生命”)、中生代(“中期生命”)和新生代(“新的生命”)。这4个代又分为12—20个部分,通常叫做“纪”,有时候也称“系”。其中大多数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志留纪等等。

接着就是莱尔所谓的“世”——更新世、中新世等——这些名称仅仅用来指最近的(但又是古生物学研究很活跃的)6500万年;最后,便是一大堆更细的分类,名叫“期”或“代”。其中大多数以地名命名,读起来几乎总是很拗口:伊利诺期、得梅因期、克罗伊期、金默里奇期等等,都具有同一特色。据约翰·麦克菲说,这类名称总共多达“几百个”。幸运的是,除非把地质学作为你的专业,你从此以后再也不大可能听到这些名称了。

更加混乱的是,北美的“期”或“代”跟欧洲的说法不一,在时间上往往只是大体交叉。因此,北美的辛辛那提期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欧洲的阿什吉利期,再加上一点儿稍早的喀拉多克期。

而且,这一切,不同的教科书、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叫法,因此有的权威提出7个代,而有的权威满足于4个代。在有的书里,你还会发现不用第三纪和第四纪,而是用不同长度的系来取而代之,称做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有的人还把前寒武纪分成两个代,即非常古老的太古代和较近的元古代。有时候,你还可看到“显生宙”这个词,用来涵盖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

而且,这一切都只用做时间的单位。岩石的单位还另有一套,叫做系、段和期。而且,还有早、晚(指时间)之分和上、下(指岩层)之别。对于不是专家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锅粥;但对于地质学家来说,这都可能是会动感情的东西。“我看到大人们为了生命史上一毫秒的问题争得脸红脖子粗。”英国的理查德·福蒂在谈到20世纪为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分界线而展开的旷日持久的辩论时这样写道。

今天,我们至少可以使用某些先进的技术来确定年代。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地质学家们只能依赖于推测。他们可以按照时代来排列各种岩石和化石,但根本不知道这些年代的长短,这是很令人泄气的。当巴克兰推测一副鱼龙骨骼的古老程度的时候,他只能认为,它生活在大约“10000或10000以上乘以10000”年以前。

虽然没有可靠的方法来确定年代,却不乏愿意试一试的人。1650年,爱尔兰教会的詹姆斯·厄舍大主教进行了早年最著名的尝试。他对《圣经》和其他历史资料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最后在一部名叫《旧约编年史》的巨著中下结论说,地球创造于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中午。后来,历史学家和教科书作者一直把这个日期当做笑料。

顺便提一句,有个很久不灭的神话——它在许多严肃的书里都提到过——厄舍的观点主宰了科学界,直到19世纪的很长时间里。是莱尔把这一切纠正了过来。作为一个典型例子,斯蒂芬·杰伊·古尔德在《时代之箭》中引用了20世纪80年代一本很热门的书里的一句话:“在莱尔出版他的书以前,大多数思想家都接受了这种看法,即地球还很年轻。”实际并非如此。正如马丁.J.S.鲁迪克说的,“哪个国家的地质学家也不会主张把时标限死在《创世记》拘泥于字面意义的诠注的范围之内,要是他的作品被别的地质学家认真对待的话”。连巴克兰牧师这样一位19世纪很虔诚的人也认为,《圣经》里哪个地方也没有提到上帝是在第一天创造天地的,只是提到“起初”。他认为,那个开始也许持续了“几百几千万年”。大家都认为地球已经很古老。问题只在于:古老到什么程度?

在确定这颗行星的年龄的问题上,早期有个比较合理的看法。它是由始终可靠的埃德蒙·哈雷提出来的。1715年,他提出,要是你把全世界海洋里的盐的总量,除以每年增加的量,你就会得出海洋存在的年数,从而可以大致知道地球的年龄。这个道理很吸引人,但不幸的是,谁也不知道海洋里究竟有多少盐,也不知道每年到底增加多少,这就使得这项实验无法付诸实施。

第一次称得上比较符合科学的尝试是由法国的布丰伯爵乔治·路易·勒克莱尔进行的,那是在18世纪70年代。很长时间以来,大家都知道,地球释放出相当可观的热量——下过煤矿的人都清楚——但是,没有办法来估计散逸率。布丰在实验过程中先把球体加热到白炽的程度,然后在其冷却的过程中用触摸的办法(可能开头是轻轻的)来估计热的损耗率。根据这项实验,他推测地球的年龄在75000—168000年之间。这当然是大大地低估了;但是,这是一种很激进的见解。布丰发现,要是把这见解加以发表,他有被开除教籍的危险。他是个讲究实际的人,连忙为自己缺乏考虑的邪说表示歉意,然后轻松愉快地在随后的著作中不断重复他的看法。

到19世纪中叶,大多数学者认为地球的年龄起码有几百万年,甚至也许几千万年,但也很可能没有那么大。因此,当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宣称,根据他的计算,创造威尔德地区——英格兰南部的一个地区,包括肯特、萨里和苏塞克斯——的地质进程花了306662400年时间才完成时,人们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个结论是很了不起的,部分原因是他说得那么确切,但更因为是他公然不顾公认的有关地球年龄的看法。结果,它引起了激烈的争议,达尔文在该书的第三版中收回了他的看法。然而,问题实际上依然存在。达尔文和他的地质界朋友希望地球很古老,但谁也想不出办法。

这个问题引起了开尔文勋爵大人(他肯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但到1892年才被提升为贵族,当时他已经68岁,接近他生命的尽头,但我在这里还是按照惯例,溯及既往地使用这个名称)的注意,这对达尔文以及对进步来说是很不幸的。开尔文是19世纪的——也是任何世纪的——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茨——他本人也是科学上的高手——写道,开尔文是他遇到过的最“理解力强、洞察事理、思想活跃”的人。“在他的面前,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是木头木脑的。”他不无沮丧地说。

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开尔文确实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超人。他1824年生于贝尔法斯特,父亲是皇家学院的数学教授,过不多久就调到格拉斯哥。开尔文证明自己是个神童,小小年纪(10岁)就考上了格拉斯哥大学。20岁出头,他已经在伦敦和巴黎的学府学习过,毕业于剑桥大学(他赢得该大学在赛艇和数学两个方面的最高奖,还抽空创建了一个音乐俱乐部),当选为彼得学院的研究员,(以英文和法文)写了10多篇关于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论文。这些作品都很有创见,他不得不匿名发表,免得使他的长辈们感到难堪。他22岁回到格拉斯哥,担任自然哲学教授。在此后的53年里,他一直保有这个职位。

在漫长的生涯里(他活到1907年,享年83岁),他写了661篇论文,总共获得69项专利(因此变得很富裕),在物理学的差不多每个学科都享有盛誉。其中,他提出一个方法,后来直接导致制冷技术的发明;设计了绝对温标,至今仍冠以他的名字;发明了增压装置,使越洋发送电报成为可能;还对海运和航海作了无数改

⑦ 水城威尼斯简介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详细词条请参见:威尼斯
闻名于世的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从地图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威尼斯实际上是一个建在离陆地4公里左右的群岛上,城市建筑之间靠100多条水道和400余座桥梁连接。威尼斯大约有10万人口,面积只有不到7平方公里,但建城历史悠久,威尼斯古城大约建于452年,14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文学巨著《威尼斯商人》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几个世纪以来,《威尼斯商人》不断被后人搬上电影、电视,以话剧、歌剧等形式流传于世。
初到威尼斯,我们就被她独特的景观和独一无二的水上交通网络所折服。当我们乘坐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威尼斯人称之为“贡多拉”穿行于水城街道之间,欣赏“街道”两旁古老的建筑,听着手风琴奏出的优美乐曲,那种惬意、浪漫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这座美丽绝伦的古城大约有100多座教堂,还有120多座钟楼,数十座修道院,几十座华丽的宫殿、闻名于世的圣马可广场和它高高的塔楼,就屹立在总督府附近。圣马可广场长约170米,宽60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这里人流如潮,广场上有数不清的鸽子飞起飞落,游人和它们和平共处。圣马可大教堂有许多美妙绝伦的壁画和雕像,每天吸引了无数游客,广场上经常排着长长的人龙。
威尼斯值得一提的是她独特的脸谱艺术和水晶加工工艺。这里做的脸谱个个手工精湛,几乎每个到威尼斯的游客都要带回个脸谱作为纪念。说起威尼斯的水晶加工业也闻名世界,但我们去过的水晶工厂大多是手工作坊,导游带我们穿过水城迂回曲折的小巷,才能进入工厂,里面古老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当众生产工艺品的工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
乘着威尼斯特有的“TAXI”———“贡多拉”在古老的手风琴和其他乐器的悠扬音乐声中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古老水网中,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如果再去广场享受一次绝对正宗的意大利快餐,来份意大利面条或者来一份比萨饼和意大利啤酒,会更加令你陶醉。如果有机会,我会再来意大利,再来水城威尼斯,感受她的美丽、温馨和浪漫。

⑧ 密西西比河的水系构成


河源段从河源至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通航起点。河水清凉,静悄悄蜿蜒於有众多湖泊和沼泽的乡间低地。上游从圣保罗至密苏里州圣路易附近密苏里河河口。此段流经石灰岩峭壁之间,沿途经过明尼苏达、威斯康辛、伊利诺和爱荷华州吸收两岸河溪流水。正是这一河段取得了使操阿尔冈昆语的印第安人称之为「河流之父」的特性。自密苏里河汇入处至俄亥俄河口为中段,长322千米。密苏里河水流湍急,泥沙混浊,尤其在氾滥期,给清澈的密西西比河不但增加了流量,而且输入了大量泥沙。俄亥俄河在伊利诺州开罗汇入後,为密西西比河下游,该段河水丰满,河道宽广,两岸之间往往有2.4千米之距,成一棕色洪流,缓缓奔向墨西哥湾。
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很多,比较重要的有54条,由于气候地貌等条件的异同,使东西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截然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支流有俄亥俄河、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和田纳西河等。这些支流像一棵大树上的茂密的枝丫似的分布在整个流域之中。 河源
密西西比河本身发源于明尼苏达州北部地区的艾塔斯卡湖附近,向南流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千米。这条干流的上游是发育在古老的岩面上,那里又经过强烈的冰蚀,所以,土质很薄,河岸往往是坚岩外露,风景优美。星罗棋布的湖泊,在明尼苏达州就有上万个。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像天然水库一样对密西西比河的水源补给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密苏里河。
密苏里河主流发源于美国西北部地区落基山脉的黄石公园附近。另一支流发源于加拿大与美国的边境地区,河流水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年变化大。密苏里河年平均流量约每秒2000立方米,但是,初夏洪水期最大流量可达每秒22640立方米,而在冬季枯水期时,最小流量每秒仅120立方米。特别是大雨之后,混浊的泥水似泥流一般,滚滚流入密西西比河,甚至在密苏里河口以下100多千米内,混浊的密苏里河水与清澄的密西西比河水,还能分辨。因此,对于生活在密苏里河岸的人,河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耕耘,对于当地农业灌溉和航运都有一定的影响。
上游
源头艾塔斯卡湖至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为密西西比河的上游。密西西比河上游也包括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河口以上干流部分,实际上是包括整个密苏里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本身的上游流域,全长达4300多千米。它首先流经落基山地,河流分割山地,水系复杂,支流如辫,形成许多风景秀丽的峡谷。流经大瀑布城附近的一段,在长仅16千米的流程中,落差就达187米,形成著名的圣安东尼瀑布。从米尔克河口至苏城,流经密苏里丘陵性高原,河谷仍深狭。在苏城以下河流就进入平原区,河床变得弯曲,两岸形成广大沼泽。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流域水源主要靠高山雪水补给。泥沙含量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内的干、支流中首屈一指,年平均含沙量达3.1亿多吨,约占整个密西西比河每年输入海洋中的泥沙量的75%。所以过去美国人称密苏里河为“狂暴的大泥泞河”。从伊塔斯喀湖至密苏里河口,这段密西西比河干流也属上游地区。河水从伊塔斯喀湖流出后,蜿蜒于森林和沼泽之中,在这里水流是缓慢的,这与一般河流上游水流湍急的情景完全不同。在河源附近,是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湖泊。在这一河段上,坐落着美国中北部最年轻的大城市——“双子城”,也称为“千湖之城”。该城由于地处春小麦与乳酪带的交界处,再加上密西西比河丰富的水利资源相配合,成为美国重要的轻工业中心之一,是美国中北部较大的商业、金融、电子、农业机械和运输机器制造中心。它又是美国重要枫树产地。枫树既能绿化大地,美化环境,还可提取枫糖,木材可制家具或供建筑之用。每年采摘红叶季节,许多人来这里观赏与采集,现已开发成了游览区。
中游
密西西比河的中游河段比较短,一般从密苏里河与密西西比河汇合处算起,到俄亥俄河河口为
止,全长320千米。主要包括如果加上两岸先后汇入奇珀瓦河、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的长度,则总长度可以达到1373千米。圣路易斯以北河段,河床坡度大,多急流险滩;圣路易斯附近及其以南地段,河床比降减小,河谷渐宽。自开普吉拉多角以下,河流弯曲度明显增大,河谷开阔,俄亥俄河口处河面宽达2.4千米。在密苏里州和伊利诺斯州的部分地区,终年温暖多雨,作物生长良好,水流稳定,航道深阔,航运价值很大,每年货流量大,运输非常繁忙,是美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平原地区。这里有许多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如被称为“向西进发的门户”的圣路易斯和印第安纳波利斯等,就坐落在密西西比河中游河畔。
最富有特色的是圣路易斯,建在密西西比河畔高耸入云的巨大钢构拱门,风光秀丽的密西西比河宛如一条玉带从这座雄伟壮观的萨里南拱门脚下流过,给城市增添了多姿的景色。高192米的萨里南拱门,是1964年动工,用2年时间建成。坐电梯到达顶层,从高处眺望,密西西比河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下游
在地理学家看来,密西西比河下游长期以来便是一个曲折蜿蜒、泥沙淤积的河流典型;河道在氾滥平原上形成无数弯曲,结果留下许多曲流遗迹、弓形湖、牛轭湖和沼泽回水。密西西比河的下游河段是从俄亥俄河河口起一直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河口部分,全长1570千米。主要支流有怀特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这个下游河段比较平坦,河流的弯曲度也不大,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密西西比河大部分是平原,俄亥俄河口宽25千米,河口处共有6条汊道,长约30千米,形如鸟足。河流入海水量的80%经由西南水道、南水道和阿洛脱水道3条主汊道 。河流年平均输沙量4.95 亿吨,在河口处堆积成面积达2.6万Km²的巨大鸟足状三角洲,以平均每年96米的速度继续向墨西哥湾延伸。
沿着河口顺流而下谷地逐渐加宽,一直可宽达100多千米。谷底大部分已经沼泽化了,河身异常弯曲,有许多旧河床和河曲。这里土壤肥沃,现已被高度利用,是美国玉米最大产地。
在密西西比河下游,有最大的港口城市孟菲斯。美国农畜产品的一个大型集散地,尤以生产棉花、棉籽油和硬木等著名。现已形成了农机制造、汽车装配、制药、木材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在巴吞鲁日城下,开始进入三角洲地区。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堤两岸多沼泽,洼地分布,河口分三支成鸟爪状向海外伸展。各支河附近每年都沉积大量冲积物,因而使三角洲的面积在过去的150年内增加了129平方千米。三角洲仍以平均每年75米的速度向墨西哥湾延伸。
美国最大的海港新奥尔良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上。它主要承担大宗货物以及中转到世界各地的物资。共有深水岸线380千米,每天有近百艘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进出。成为仅次于荷兰鹿特丹港的世界第二大海港。
在新奥尔良西北120千米处的巴吞鲁日,河宽水深,航运极为便利,同时,也是美国南方重要工业城市。该市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仅次于休斯敦,居美国第二。市中心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安格洛—美国艺术博物馆,是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每年来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达400万之多。 密西西比河水系支流主要包括上密西西比河、东部支流俄亥俄河、西部支流密苏里河、阿肯色河、怀特河和雷德河。
尼阿波利斯以上的密西西比河称为上密西西比河,全长827km。上密西西比河的支流毗连五大湖系统的密歇根湖和苏必利尔湖,地区内还有众多的小湖泊,对水源的补给和调节起了很大作用。俄亥俄河,全长1578km,流域面积52.8万km,河口年平均径流量为2302亿m。干流匹兹堡至河口总落差为127m。田纳西河是俄亥俄河的主要支流,全长1050km,流经美国东南部7个州,流域面积10.59万kmz,年径流量254亿m。总落差157m。另一条支流是坎伯兰河,流域面积4.7万km,河长1158km,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240亿m。密苏里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全长4126km,流域面积137.2万km,主要源流为蒙大拿州西南部的杰斐逊河、麦迪逊河和加拉丁河,由这3条河汇合成密苏里河,汇口处高程约为1220m,向北流经陡峭.狭窄的峡谷到大瀑布城,以上为密苏里河上游。这一段河流是典型的深山峡谷河段,水流湍急,河道平均坡降达11.36‰,局部河段如在大瀑布城附近的16km河段,水面下降122m,形成了一系列瀑布。以下折向东流,进入山地和高地平原,到苏城为中游河段。苏城以下为下游河段,河流在冲积性河床内摆动频繁,河道蝙蜒曲折而多汊,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城以北16km处汇人密西西比河。中下游河段的平坡坡降一般为1.9‰。密苏里河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03亿m,河口最大流量为25500m/s。在高平原地区的支流,水土流失严重。如黄石河、波特河和白河等,泥沙含量以重量计可达30。密苏里河总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18亿t,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1kg/m,是美国的多沙河流,因此又称大泥河。密苏里河,主要支流有米尔克河,黄石河、詹姆斯河、替拉特河以及堪萨斯河等。
米尔克河,长1170km.流域面积5.8万km,多年平均流量20m/s,径流量6.3亿m。黄石河长1080km,流域面积17.8万km,多年平均流量370m/s。詹姆斯河长1142km,流域面积5.7万km。
昔拉特河,长1593km,流域面积21.99万km,多年平均流量169m/s。堪萨斯河全长1140km,流域面积15.9万km,多年平均流量186m/s,径流量58.7亿m。
阿肯色,(Arkansas)河也发源于落基山脉,自西向东流,在阿肯色州的德沙县注入密西西比河。全长2333km,流域面积41.6万km。天然情况下,短山站年平均流量为1700m/s,年输沙量0.95亿t,最大洪峰流量为19800m/s。阿肯色河的主要支流加拿大河长1458km,流域面积12.15万km,其支流北加拿大人河长1223km,流域面积3.6万km。
怀特河,发源于阿肯色州麦迪逊县,全长1102km,流域面积7.25万km,河口平均流量909m/s。
雷德河(又译红河),是靠近密西西比河河口的一条右岸支流,发源于新墨西哥州蒂拉布兰萨溪,全长2075km,流域面积24.1万km,河口平均流量1585m/s。其中沃希托河是其最大支流,全长1010km,流域面积2.1万km,多年平均流量44m/s。

⑨ 介一些(10-20个)重要的美国城市 用几句话做一些特点介绍

人口顺序:
1.纽约(New York):纽约州的城市,与伦敦齐名的世界都市.城市GDP仅次于东京,居世界第2.对世界的金融,商业,文化,时尚和娱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2.洛杉矶(Los Angeles):加利福尼亚州的城市,北美洲代表性的世界都市
3.芝加哥(Chicago):伊利诺伊州的大城市,位于密歇根湖西南岸.北美洲屈指的世界都市,美国中西部的最大都市.美国第二大经济,金融据点,五大湖工业地带的中心.铁道,航空,海运业发达.城中摩天楼耸立,为典型的美国型都市.威利斯大楼为世界最高的大楼,市内还有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北美洲最大的展览馆和全世界最繁忙的机场奥黑尔机场
4.休斯敦(Houston):得克萨斯州东南部的城市,太阳地带的中心都市.19世纪后期因作为海港,铁道交通的中心和棉花的集散地而繁荣起来.1901年发现油田后又成为石油精炼和石油化学的中心城市.20世纪中期,由于约翰逊宇宙中心在此设立,又成为了先进医疗和航空宇航产业的中心.休斯敦拥有美国最大的贸易港休斯敦港,为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经济,工业中心,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拥有美国著名剧场迪斯特里克特剧场和著名私立大学莱斯大学
5.菲尼克斯(Phoenix):亚利桑那州的州都和最大城市.20世纪前期以电力产业和军用飞机产业,军用电机工业著称,现在则以半导体等电子工业和观光业驰名
6.费城(Philadelphia):宾夕法尼亚洲东南部的城市,同州最大城市.北美洲屈指的世界都市.市内有名门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工科驰名的德雷塞尔大学,天普大学等学校,是一座学术都市.市中有约12万名学生,是美国学生人口最大的城市.费城治安较好.市内的独立纪念馆,自由之钟和近郊的佛吉谷是合众国建国的纪念
7.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得克萨斯州南部的城市.同州西部的商业,金融,工业中心,工业以食品业为主,另有航天飞机,建材等著名行业.该市还是一座军事都市,市内外均有空军基地.另外,该市残留有许多西部开拓时代的遗迹,如阿拉莫要塞,沃克河等.每年有约1000万名观光客前来,为全国驰名的观光都市
8.达拉斯(Dallas):得克萨斯州北部的工商业城市.自古便是交通的要冲,现在则是金融,经济的中心,为美国南部规模最大的都市圈.肯尼迪暗杀事件即发生于此
9.圣迭戈(San Diego):美国最西南端的城市,属于加利福尼亚州,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
10.圣何塞(San Jose):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圣弗朗西斯克湾南岸的城市.IT企业集中,为硅谷的中心城市.与其它大城市相比,居民的工资水平较高,治安较好,曾被评为美国治安最好的城市
11.底特律(Detroit):密歇根州东南部的城市,南接伊利湖,北接休伦湖,东接加拿大温莎市.失业率,贫困率较高,治安较差.主要产业为汽车工业,被誉为"汽车之城"
12.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城市,北美洲代表性的世界都市.市内有美国最大的同志村卡斯特罗街
13.杰克森维尔(Jacksonville):佛罗里达州东北部,佛罗里达半岛根部东侧的工商业城市.该市为贸易港口,输出木材,纸张,化学制品,雪茄等.美国南部金融,保险业的中心之一.气候温暖.为著名橄榄球队杰克森维尔美洲虎队的据点,2005年超级碗的举办城市
14.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印第安那州中部城市,同州州都和最大城市.同时,该市也是马里昂郡的郡厅所在地.产业以汽车工业为主,并为五大湖地区为数不多的人口持续增加的城市
15.奥斯汀(Austin):得克萨斯州中部城市,同州州都.市内和市郊有大片丘陵地区.1839年成为得克萨斯共和国首都.1930年代随着科罗拉多河的开发,家具,砖瓦,食品,炼油,皮革等工业得以发展.1940年代军事产业也在该市落户.现在则以IT产业为主,为硅丘的中心城市.得克萨斯州为政治思想极为保守的一州,但该市思想较为自由
16.哥伦布(Columbus):俄亥俄州中部城市,同州州都,政治,行政中心,工商业中心.该市也为一座学术都市,拥有俄亥俄州立大学.该市为高尔夫球界的帝王,杰克・尼古拉斯的出身地
17.沃思堡(Fort Worth):得克萨斯州城市,位于达拉斯以西约30km.塔兰特郡的郡厅所在地.与达拉斯形成达拉斯-沃思堡都市圈.拥有达拉斯-沃思堡机场,航空周边产业发达
18.夏洛特(Charlotte):北卡罗来纳州西南部的工商业,金融城市.西靠阿巴拉契亚山脉,市中有桑提河流过.匹德蒙特工业地带的中心,曾经依靠水力发电大力发展纺织业,现在则以电机,化学,服装,食品,印刷等多种行业为主.该市为全美国屈指的金融中心地.市中心的皇后城中有美国银行本部,瓦克维亚本部等众多金融,保险机构,在美国仅次于纽约.市内还有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昆斯大学,约翰逊大学等多所大学
19.孟菲斯(Memphis):田纳西州西端的城市,面对密西西比河,同州最大城市.现在不仅是棉花,木材的集散地,还是附近地区工商业的中心.市内有联邦快递(FedEX)的本部.和圣路易斯一样,是蓝调(布鲁斯)的发源地.在市内的密西西比河畔还有以美国历史为主题的主题公园.是篮球队孟菲斯灰熊的据地.
20.巴尔的摩(Baltimore):马里兰州的一座独立市.按都市圈划分属于巴尔的摩-华盛顿大都市圈.位于美国东部切萨皮克湾深处,自古便是天然良港

阅读全文

与得梅因家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家电店过年为什么不放假 浏览:181
防水贴纸贴到什么程度 浏览:756
哪里维修节气门 浏览:200
酒店维修房如何操作流程 浏览:490
家具表面光太亮怎么处理 浏览:35
家具光面好吗 浏览:136
黄石松下电器维修部的电话 浏览:513
道路维修售后服务承诺保障 浏览:558
卷材防水搭接部位是什么 浏览:671
家居外貌控 浏览:139
金华龙腾家居 浏览:749
坡屋面防水选用什么材料 浏览:138
木头门贴什么防水 浏览:945
显卡返厂维修后保修多久 浏览:801
怎么去除新家具的胶味 浏览:927
汽车售后维修流程 浏览:322
宝安哪里有二手家电市场 浏览:588
沃尔沃卡车全国维修点 浏览:745
国家电网考试怎么分类 浏览:242
奶奶衣柜怎么翻新 浏览: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