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雅晋家具

雅晋家具

发布时间:2022-01-15 19:19:21

㈠ 魏晋时期文人音乐家具有哪些特点

魏晋以后,汉赋逐渐演化成体制较小的骈赋(也叫俳赋),讲求对仗,词语华美,抒情成分增多,文学气息浓厚起来.
魏晋是一个美文的时代,骈赋则是这个时代美文的最突出标志.魏晋人以其缘情绮靡之美学观指导下的逐美实践以及所形成的骈美形式,最强烈地表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典型情绪和美学特征.骈赋的出现,是文学个性化表现的特殊要求,也使文学真正地成为了“人学”. 从文体的性质上看,骈赋很像舶来品的散文诗.骈赋的丰富性、繁复性和华赡性,非常有利于表现深沉而激荡的情感,适应个体生命的复杂难言的哀怨惆怅的含蓄抒写,往往表现“生命不谐”的悲悯主题和幽怨情感,形成强烈而浓郁、悠长而缠绵的情韵,读来让人回肠荡气而生成一种艺术快感的颤栗.魏晋骈赋不仅有其自身的形式优势,还对其他文体具有深刻的影响.
骈赋,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样式,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流势力,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最为壮丽的奇观.魏晋南北朝骈赋(以下简为“魏晋骈赋”),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突出的时期,这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很重要也很有意味的现象.何以魏晋文人普遍地爱好骈赋呢?魏晋骈赋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一个没有被人们所真正重视而必须正确对待的文学史现象.
因为人们对“骈”字讳莫如深,甚至大有谈“骈”色变的倾向,把“骈赋”与形式主义联系在一起,在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时多着眼于五言诗,或者说在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最大关注是在五言诗上.我们以为,这一时期的骈赋,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影响上,都远远超出了五言诗,甚至超出了文学的本身.朱光潜先生在论述诗赋的格律形式问题时说:“律诗有流弊,我们无庸讳言,但是不必因噎废食,任何诗的体裁落到平凡诗人的手里都可有流弊.律诗之拘于形式,充其量也不过如欧洲诗中之十四行体(sonnet).我们能藐视彼特拉克、莎士比亚、弥尔顿、济慈诸人用十四行体所做的诗么?我们能够藐视杜甫、王维诸人用律体所做的诗么?”① 我们很欣赏这样的说法,再于其后加上一问:我们能够藐视曹植、王粲、陶潜、鲍照和庾信等人用骈赋形式所做的赋么?
一、魏晋骈赋的高潮与士人自我觉醒的时代情绪
自建安始,骈赋取代了大赋而畅行,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写骈赋,几乎什么都可以入骈赋,据严可均所辑《三国六朝文》和陈元龙所辑《历代赋汇》之统计,魏晋南北朝有赋1095篇(包括残篇),作家284人,其总数是今存汉赋的6倍.曹植和傅玄等人创作的赋超过了50篇.这些赋的形式,又主要是以骈俪为主流的,至少可以说在这些赋里都具有骈俪的要素或成分.
按照表现内容或题材分,魏晋骈赋大致可分为三类:
咏物写志:曹植的《白鹤赋》以鸟喻人,通过对“遘严灾而逢殃”遭遇的描写,表现作者遭受迫害的幽愤;他的《蝉赋》、《鹞雀赋》等则写出了一种特定环境中的忧谗畏讥的惶恐;应玚的《闵骥赋》,以“良骥不遇”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愤;祢衡的《鹦鹉赋》,写鹦鹉的不幸即是暗喻自己的不幸.王粲的《槐树赋》表现出“鸟愿栖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衿”的渴望;还有如嵇康的《琴赋》,张华的《鹪鹩赋》,鲍照的《舞鹤赋》,谢惠连的《雪赋》,谢庄的《月赋》,庾信的《枯树赋》等.咏物赋特别的发达,几乎没有什么不能入赋的,甚至连飞蛾、苍蝇、老鼠等都可以成为赋的对象.
即景抒情:魏晋士人的悲悯之情往往通过自然物的吟咏而表现出来,从山川和草木凋落中联想到人生无常.曹丕和曹植都写过不少这样的辞赋,曹丕有《感物赋》、《愁霖赋》、《登城赋》等,曹植有《愁霖赋》、《节游赋》、《游观赋》等,还有如应玚的《愁霖赋》,王粲的《登楼赋》,谢灵运的《山居赋》,沈约的《郊居赋》,鲍照《芜城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思旧怀人:这类作品都是伤叹与哀悼亲人故旧的,如曹丕的《悼夭赋》,《感离赋》,曹植这方面的赋更多,如《离思赋》、《静思赋》、《释思赋》、《归思赋》、《幽思赋》、《闲居赋》、《闵志赋》等,还有《洛阳赋》、《洛神赋》,再有如向秀的《思旧赋》,陆机的《叹逝赋》、《悯思赋》、《大暮赋》、《感丘赋》等,江淹的《恨赋》和《别赋》,庾信《思旧铭》等等.
无论哪一种题材的骈赋,基本上都适应了抒写惆怅、压抑或者凄苦心境的需要,都是以悲为美的美学追求,这些作品里总是回荡着一种哀怨低回的悲怆之音.可以这么说,悲悯是魏晋辞赋的共同主题,是主旋律,主色调,是这些辞赋的共同本色.
骈赋,作为一种文学奇葩在魏晋盛放,肯定具有其合理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在“人的自我觉醒”上找到原因.一般研究认为,时代使然,而偏重于社会动乱的直接原因,也就是饥饿、贫困、瘟疫、迁流、疏离、贬谪、放逐等,这自然不错.社会的剧烈变化,动荡不安,人民劫难深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我们以为,所以出现骈赋大量写作的最为深刻原因还在于,士人的生命意识,在于他们特殊环境中的个体生命感动,在于自我觉醒的时代情绪.魏晋的动乱,破坏了正常的安定的生活,无论是地位显赫的高官还是衣不蔽体的贱民,都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随时都可以遇到天灾人祸而结束生命.魏晋时期政权迭变,对于士人来说,除了具有与一般百姓所共有的战争和瘟疫所带来的死亡恐惧外,还多了一个政坛党争而引起杀身之祸的惶徨.以建安七子为例,没有一个寿终天年的,孔融死于曹操刀下,王粲亡于东征途中,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同时死于瘟疫,阮瑀也只活了四十余岁.魏晋名士如何晏、嵇康、陆机、陆云、潘岳、张华、石崇、郭璞等人,都是在动乱中被送上断头台的.刘琨、鲍照等在乱兵之中死于非命.陆机年届四十,感叹于同龄亲友已死亡过半,他在《叹逝赋》里感伤不已地叹道:“夫何天地之辽阔,而人生之不可久长”.对于文人来说,最困惑的有两种:一是生命无常,一是穷困不遇,在某种意义上说,后者还超过前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②
波斯比洛夫在分析悲剧性与悲剧情绪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它不只是因为与外界的威胁力量发生冲突而造成,而首先是因为个人的切身要求与他所认定的超个人的生活价值之间的矛盾造成的.③这种“矛盾”所引发的士人的悲哀与孤独,远胜过其他“情感”的痛苦,也造成了远胜于其他情绪的复杂与激烈.这种“穷困不遇”而引起的悲悯与孤独,成为魏晋时期的普遍情绪,也反映了魏晋人的自我觉醒.士人的强烈的个性意识与情感欲望,在遭受到严酷现实的摧残和压抑后,特别是在感到对命运的无可把握后,心灵多创,因此而形成了这个时代的士人特别的多愁善感,性格怪僻,行事乖张,不近人情,进而形成了魏晋人悲天悯人、惜时怜物的审美心境,形成了以悲为美的心态与趣尚,形成了凄婉哀怨的悲剧美的骈赋文本.
因此,骈赋写作,以及骈赋把幽忧悲悯主题的表现放在中心位置上的文学创作,完全是基于自我觉醒之上的时代的情绪,是在当时高压政治下士人心灵的深重叹息,是生命不谐的感奋颤音.另外,“‘文章不朽’这种全新的文学观念生动地反映着建安文人对人生永恒价值的追求,鼓励着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从事此‘不朽之盛事’,而且也促使人们将文学作为表现自我内在情感、自我精神世界的手段或方式.他们用文学抒已之情,从而使抒情化成为建安文学的灵魂,成为文学摆脱经学束缚而获得独立的重要标志.”④这也是人自我觉醒的时代情绪的一方面.
二、逐美时代的美学要求与美文极至
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典论·论文》),到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文赋》),再到刘勰“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文心雕龙·情采》),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诗品》)等,从文学理论上高标出魏晋时代的尚美逐美的风气.
鲁迅先生对曹丕的“诗赋欲丽”的艺术主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文章的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首当其冲地提出美的主张的曹丕,他最先把握到了时代逐美的需要和趋势,鲁迅说:“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现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 sake)的一派.”⑤着眼于文学的形式美,把形式美放到了重要位置上,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标明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文学已经具有了“绮靡”的形式美的要求与形态.
也许是为经学束缚太久的缘故,也许是文学质木无文而不能够适应抒情需要的缘故,文学到了魏晋这个“文学的自觉时代”以后,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极端要求.魏晋成为了一个“美文”的时代,时代需要美文,使凡是能够美文的一切文字都美文化了,不仅文学上所有的文字美文化了,几乎所有的官样文章也美文化了.而且,人们对美的追求,已经渗透到所有的方面,他们不仅欣赏自然,也欣赏人的自身,追求种种风流放逸.美,已经成为他们的深刻需要,成为他们置换或超越其精神的生命形态.人们对美的这种需要和追求,在骈赋上的表现最为突出,换言之,魏晋人以辞赋的形式最强烈地表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典型情绪和美学特征.而这种在文学上对于形式美的追求,成为文学摆脱经学束缚而获得独立的重要标志,成为魏晋人表现自我的内在情感、自我的精神世界的生存需要.人们用美的尺规来评判人,评判作品,关于这一点,钟嵘的美学态度最为鲜明,也最具典型意义.比如,“钟嵘对建安文学中那种慷慨激昂的感慨是不欣赏的,对嵇康的无所顾忌的、近于愤激的思想表现是不以为然的,对于宋代杰出诗人鲍照作品中常给人以凌厉雄浑之感的意气的表现也是不满的.”⑥这是因为激直凌厉的表达不能为钟嵘所欣赏,而陶潜诗“平淡”、“真古”的另外一种风貌,也不被他看好,其诗被列为中品.钟嵘钟嵘为什么对这些我们现在一致叫好的诗人和诗歌并不欣赏呢?钟嵘欣赏什么呢?我们以为,弄清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就弄清了这个时代的美学趣味的本质问题.钟嵘所特别推崇的李陵、苏武、曹植、刘琨、阮籍、陆机等人,这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具有怨深文绮、意悲旨远的要求.钟嵘的文学观的核心也是“怨而不怒”的,他在对诗的本质的认识上更加突出“怨”.但是,他特别讲究“情兼雅怨”,“文典以怨”.钟嵘即以此来作为品评的标准,把诗人和诗歌分为上、中、下三品.很明显,他是把“形式”标准放在首位的,十分重视表现,重视表现和表达上的美的形式.这虽然说的只是钟嵘个人的美学趣味,却代表了魏晋主流美学思潮,代表了魏晋时代的美学观.文学的评判标准全部美文化了,即便是“怨”的内容,如果不出以“雅”的形式,也是注定要被那个时代所冷落的,陶潜就是最好的例证.刘勰的诗美观是儒家正统的,他对陶潜诗也没有什么好感,《文心雕龙》里纵论历代诗人,竟然无一语提及陶潜.然而,如果把陶潜的骈赋放在那个时代里衡量,其重视表现美的精神、手段及形式与效果,绝不在时人之下了.陶潜虽然存赋仅三篇,却篇篇精致完美,欧阳修对他的《归去来兮辞》评价极高,说是“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此赋辞采流丽斐然,骈四俪六而又参差错落,俪对工巧,奇偶天然,其中巧用双声、迭韵、迭字,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等等,造成了语言上律化了 的鲜明乐感.
时代对文学的要求,使文学进入了一个“逐美”的时期.这种“逐美”成为魏晋南北朝的整个时代的风气,使几乎所有的文学样式都极其重视辞采、重视骈偶、重视韵律的形式美,只不过是骈赋在这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罢了.应该说,骈句偶句在此前已经不乏先例了,但是,像魏晋人这样认真、这样执着而在作品中这样频繁出现的,还实在没有.尤其是在韵律的自觉使用上更是前无古人.语言趋向骈偶化和韵律化,是时代对“美”的最重要的形式要求,这是魏晋南北朝辞赋的主导倾向,也是魏晋南北朝的辞赋不同于东汉抒情小赋的最显著的外在特征,更加区别于一直板着严肃脸而“劝百讽一”的汉大赋.
陶潜的《闲情赋》因为不是“劝百讽一”而单纯言情,在文学史上一直被视为有争议的作品,连最先对陶潜有高度评价的萧统也因此指责为“白璧微瑕”而大呼“惜哉”.其实,陶潜也是努力想要“有助于讽谏”的,其序中叙说作赋之原委时就有这样的表述.他在序中自谦说:“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意思是,即便文辞不能如前人那么优美高妙,我也是要仿作一篇的.这就说明在文学的“逐美”时期里,陶潜也有这方面的追求和能力.事实上他的这篇骈赋超过了古人,而且在后来几乎所有的这样题材的古代诗文中也找不到可以媲美的作品.“赋是一种大规模的描写诗.”①陶潜以这样“大规模”的描写,充分显示了赋的优势特点,也表现出其个体的艺术造诣、丰富情感和创造精神.此赋写得镂金错彩,缠绵悱恻,渴望与失望、欣喜与恐惧、热烈与冷静、欢歌与悲叹等情感交织,心理矛盾激烈,感情跌宕起伏,形成了极大的内在张力.特别是中间部分的“十愿”与“十悲”,更是不遗余力,极尽铺张扬厉,逐层开展,尽写热烈爱恋中的一系列感受,心理过程微妙逼真,充分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驾驭力,形成了一气流转而百旋千回、自由奔放而酣畅淋漓的文势,形成了强烈而浓郁、悠长而缠绵的情韵,读来让人回肠荡气,生成一种快感的颤栗,久久沉浸于淳美的意境之中而不能自拔.
骈赋的出现,是文学的个性化表现的特殊要求,是文学真正成为“人学”的艺术特征,也是文学顺应了逐美的时代要求和趋势.这种对美的深刻需求,使魏晋人变汉大赋的乏情而为悯情,在内容上变大赋的炫耀性的堆砌为感发性的体物,因此在风格上也变大赋的富丽艳靡而为清疏幽怨,使骈赋成为那个时代文学形式美的代表和极至.即便要求近乎苛刻,文句、辞采和使事用典上十分讲究,但是,因为魏晋人执着的美的追求和高超的艺术技能,使极难对付的骈赋形式而达到“情兼雅怨”的标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绝少矫情、卖弄、堆砌的感觉,读后令人感奋而有袅袅之余音挥之难去.尽管有人说这些骈赋“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但是,它在体验世俗、缘情绮靡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成为觉醒个体的忧患意识的悲鸣载体.这种在文学上突出性灵抒发和形式美的创造,无疑是文学发展上的一大进步,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向.特别是到了齐梁,建立了美学、文论的系统,而欣赏论的出现,则是对骈赋的创作的总结,也是推动,并且使骈赋中运用和出现的美学的要素,渗透到了其他各个艺术乃至生活的门类里去了.朱光潜先生认为:赋本来是诗中的一种体裁.中国诗走上“律”的路,最大的影响是“赋”.诗和散文的骈俪化都起源于赋.朱先生解释说:“何以说诗和散文的骈俪化都起源于赋呢?赋侧重横断面的描写,要把空间中纷陈对峙的事物情态都和盘托出,所以最容易走上排偶的道路.”①朱先生赋的观念,严格意义上说是指骈赋,也就是说,骈赋不仅有其自身的形式优势,还对其他文体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魏晋骈赋的文体优势及其特征
魏晋人何以一定要用骈赋骋情呢?骈赋何以只有在这个时期最为畅行呢?思考这些问题很有意义.
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说:“建安之世,七子继兴,偶有撰述,悉以排偶易单行,即非有韵之文,亦用偶文之体,而华靡之作,遂开四六之先,而文体复殊于东汉.”⑦此论有两点意思为我们所同感:其一是骈赋出现于建安这个文风转变的重要时期,虽然其作者还没有自觉的文体意识,但是,在他们的撰述中,已经具备了骈赋的一些基本特点,而且,建安文人乃骈赋的开风气之先者;其二是因为这些骈赋形式的拥有,而使这些文字明显区别于东汉的抒情小赋.我们以为,虽然这种“文体复殊于东汉”,但又明显让人看到这是从小赋中胎脱而来,是在小赋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更适宜表现幽怨情感且更具有绮靡形态的美的形式.或者说,骈赋的直接源头,其主要艺术养分是屈宋的辞赋,而不是汉大赋.大赋之旨归在于讽谏,也结穴于讽谏,而铺排堆砌过多,又往往带有炫耀和自赏的意味,不仅冲淡了主题,致使结尾处的讽谏显得乏力,特别是削弱了赋的文学性,以至于有人这样认为,在大赋中增删去一些章节其内容与主题都不会受到影响.故而,大赋成了一种“官学”,一种死板的套路,一种浮肿而贫血的面目,而不是文学,更不是“人学”.
钟嵘处于骈赋的成熟期和高潮期,处于文学理论化、美学专门化的时代,他的《诗品》用“生命不谐”评论李陵的诗歌.钟嵘十分欣赏这种不谐的生命状态,欣赏这种生命状态中所产生的“幽忧”颤音,这实际上也是时代趣味的概括,是当时创作风格的总结性的提纯,自然也是对与诗歌同源甚至同质的骈赋的具体要求.他在《诗品》中多用“怨”来论述魏晋时期的诗人诗作,“怨”类字眼真有几十处之多.⑥钟嵘十分强调“怨”在文学中的地位,认为“怨”是与作者个人遭遇所引起的各种感慨分不开的,他在《诗品》中以“文多凄怆,怨者之流”评论李陵的诗歌,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他直接用作者的人生际遇来阐释这种幽怨主题的因果.
何谓“生命不谐”的颤音?这是孤独、困惑、烦恼、骚乱、彷徨、惶恐、惊悸、惆怅、抑郁、孤闷、愤慨、哀伤等等,诸多情感混合而成的悲悯心灵的交响,这是生命处于被毁灭性打击的绝境中而生成的本能上的大激动和大震颤,这就形成了情感上淋漓奔放、纵横排荡 而若决江河的抒发之需求,“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钟嵘《诗品》)而在对于这种生命颤音的展与骋上,骈赋比诗具有更多的优势.生命的苦难以及这种苦难所引发的个体人生的深沉感受和思考,不长篇敷陈不足以舒展情怀.陈诗的要求和长歌的性质,即是情感抒发对体裁的积极选择,是性情展示的特殊要求.辞赋的丰富性、繁复性和华赡性,非常有利于表现深沉而激荡的情感,适应个体生命的复杂难言的哀怨和惆怅的含蓄抒写,形成感人深切的艺术效果.从这种文体的性质看,骈赋,倒很像是舶来品的散文诗.
从文体形态上比较,散文诗与赋一样,既是诗而又区别于诗.从表述的方式上比较,二者都是“独语”的抒发.可以说,独语性是散文诗最“正宗”的表现.何其芳就直接以“独语”称《野草》.⑧钱理群等也把鲁迅的散文诗说成是“‘独语体’的散文”.他们认为:“(‘独语’)是不需要听者(读者)的,甚至是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紧张与排拒为其存在的前提:惟有排除了他人的干扰,才能径直逼视自己灵魂的最深处,捕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包括直觉)、情绪、心理、意识(包括潜意识),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⑨以这些特征来看骈赋,在表述上也是完全酷似的.然而,我们的着眼点还不在其外形,而主要在于其内质,也就是说,在表现生命的大悲苦、大感动和大担当的情感和心绪上,二者有更多的共同点.法国象征派大师波特赖尔认为,散文诗“是以适应灵魂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的特殊文体.考察散文诗的诞生,它是灵魂大震颤的产物.⑩在这种源自于人生大痛苦,源自于生命大悲悯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上,让我们看到了魏晋骈赋的相似处.魏晋辞赋多写人生失意与哀悼悼亡的悲悯幽怨情感,这样的文体性质及其特征,与散文诗相通.魏晋人灵魂大挣扎而造成大震颤的存在体验,最适合用骈赋来表现.这就是骈赋的文体意义.刘熙载在《艺概·赋概》里说:“赋起源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迭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11)古人所云,也说的是赋体的这种形式特点和优势.我们不妨取证于王粲的《登楼赋》.此赋抒写的不是简单的身世之忧.赋中万感齐发,百转愁肠,离乡之忧,寄人篱下之忧,厌恶战争之忧,流离失所之忧,落拓江湖之忧,明君难遇之忧,怀才不遇之忧,生命无常之忧,真可谓哀怨之极.生命的大痛感及其大担当情怀而生成的大激动,自是“诗不能驭”,不用骈赋不足以骋情使气也.作者先是以乐景衬忧,引发怀归之悲,再通过对惨澹萧瑟景色的描写,来烘托和强化因为漂泊不定,踌躇不安而身心憔悴的精神状态,又反复用典,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激烈的感奋,情感如谷中之溪流,斗折蛇曲,在百转千回中到达抒情的高潮.
骈赋这种形式,决定了它擅长表现那种让作者心灵颤栗和生命痛感的深切内容,换言之,也只有这些内容,才是最佳骈赋产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列举大量的作品来说明.曹植的《白鹤赋》、《蝉赋》、《鹞雀赋》等都是写他遭受迫害的幽愤,写他忧谗畏讥的惶恐,代表了其赋最高成就的《洛神赋》,也是表现在特定环境中的哀怨已极的悲剧心态;祢衡被害时年仅26岁,他的《鹦鹉赋》代表了这时期咏物赋的最高成就,是其身处逆境时的心灵写照.向秀的《思旧赋》虽然文字极少,却写得百感交集,深切曲婉;江淹的《恨赋》、《别赋》表现的是一种让“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生命痛感,古人说“读之英雄雪涕”;鲍照的《芜城赋》吊古而伤今,以遒丽之文辞、俊爽之格调而写悲惨景象和哀怨心境,让清人姚鼐赞之为“赋家之绝境”,他的《舞鹤赋》也写得驱迈苍凉,诗人“结长悲于万里”,其赋中“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表现的正是一种生命不谐的音符;庾信的《哀江南赋》被人誉为骈赋的最高成就,更是灵魂震颤的“危苦之辞”,赋中大量使典,形成了恢弘博大而苍凉悲壮的气韵和史诗般的结构,诗人满怀去国羁孤之怨愤而感慨道:“春秋迭化,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 总之,这种灵魂大挣扎而造成大震颤的存在体验,最适合用辞赋来表现.骈赋以敷陈取胜的文体优势,适合抒情者对于过多积郁在心的情感的发泄.笔者在评论鲁迅写作《野草》时的心态时是这样表述的:“作者在极度的幻灭和虚无中进入神秘和超升的大境界,在旧我速朽的大酷刑里,诗人在心灵炼狱经过深刻的恐惧、锥心的裂痛和极端的孤独后,获得了死灭后新我诞生的大满足.”⑩ 我们以为,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看,这种创作心理和过程与魏晋重要骈赋作家是极其一致的.
《文心雕龙·情采》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12)刘勰比较诗赋而阐释情与文的关系问题,他所以轻赋而重诗,是因为赋体“采滥忽真”而生成的浮肿和贫血的形态.他在《文心雕龙·序志》里也说:“辞人爱奇,言贵浮诡”.(12)这些都体现了他以情性为上、标自然为宗的美学主张.然而,魏晋之际的重要辞赋作家正是出于“为情而造文”的需要,十分娴熟地运用骈俪的形式,而往往又都是在需要表现人生大悲恸、情感大动荡的时候而运用骈赋这种形式,善于用这种形式来发抒“危苦之辞”,因而形成了魏晋骈赋的悲悯主题和幽怨旋律.这种完全基于自我觉醒之上的文学的个性化表现的特殊要求,是文学真正成为“人学”和“美学”的时代需要,而非“为文而造情”的一种.我们以为:魏晋骈赋的成功,正在于其缘情绮靡美学观指导下逐美的实践以及所形成的骈俪美的形式.骈赋文学的失误,不是文体的失误,而是这种文体作者在追求绮靡形式时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的失落,在于因此而造成的气格下沉和思想浅薄.
参考文献: http://ke..com/view/679727.htm

㈡ 家具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重要的阶段

发展历程

家具是由材料、结构、外观形式和功能四种因素组成,其中功能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结构是主干,是实现功能的基础。这四种因素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由于家具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需求和使用目的而设计与制作的,因此家具还具有材料和外观形式方面的因素。

1、家具多指衣橱、桌子、床、沙发等大件物品。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八章:“一个背盒子枪和卡宾枪两件子家具的警卫员上来了。”家用的器具,指木器,也包括炊事用具等。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使用的具有坐卧、凭倚、贮藏、间隔等功能的器具。

通常由若干个零、部件按一定接合方式装配而成,已成为室内外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种槐柳楸梓梧柞:“凡为家具者,前件木皆所宜种。”可见,自古以来,中国家具一直以木材为主要用材,主要是木家具。

家具既是物质产品,又是艺术创作,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家具二重特点。家具的类型、数量、功能、形式、风格和制作水平以及当时的占有情况,还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地区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

家具是某一国家或地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某种生活方式的缩影,是某种文化形态的显现,因而家具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性。

某些所谓的实木家具的用料是中纤板、刨花板外贴贴胡桃木皮或其他木皮,并不是纯天然的木材做的。

2、古代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

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

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雅晋家具扩展阅读:

家具分类

1、按家具风格上可以分为:现代家具、后现代家具、欧式古典家具、美式家具、中式古典家具,新古典家具,新装饰家具、韩式田园家具、地中海家具。

2、按所用材料将家具分为:玉石家具、实木家具、板式家具、软体家具、藤编家具、竹编家具、金属家具、钢木家具,及其他材料组合如玻璃、大理石、陶瓷、无机矿物、纤维织物、树脂等。

3、按功能家具分为:办公家具、户外家具、客厅家具、卧室家具、书房家具、儿童家具、餐厅家具、卫浴家具、厨卫家具(设备)和辅助家具等几类。

4、家具按结构分类:整装家具、拆装家具、折叠家具、 组合家具、连壁家具、悬吊家具。

5、家具按造型的效果进行分类,普通家具、艺术家具。

6、按家具产品的档次分类可分为:高档、中高档、中档、中低档、低档。

㈢ 松木和核桃木有什么区别

一、颜色不同

松木:松木呈淡肉红色,心边材区分明显,边材黄白色微带褐色,心材黄褐至棕褐色。

核桃木:核桃木呈浅红褐色至棕褐色,还略微带一点紫色,,有时带有美斑点或条纹,而它的边材色浅,多呈灰白色或浅褐色。

二、材质不同

松木:松木材质坚韧,结构略粗,纹理直,是松科植物中耐腐性和力学性较强的木材。

核桃木木材质坚硬,耐磨、耐腐,具有一定的耐弯曲、比较适宜雕刻。

三、用途不同

松木:松木多用作建筑、电杆、桥梁、舟车、枕木、椿木、矿柱、器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领域。

核桃木:核桃木因为有优雅美丽的纹理、稳定的材性,通常用于制作古董和古家具,多用于木雕。

(3)雅晋家具扩展阅读

核桃木的分辨方法:

1、不同地区产的核桃木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但是一般都是红褐色至棕褐色这一个颜色区间,略微有一些紫色。

2、看木料边的颜色,边木的的颜色不是浅褐色就是灰白色。如果是乳白色的话,那就可能是胡桃木。

3、核桃木生长周期长所以光泽度很高,尤其是上光之后的光泽度可以跟紫檀木相媲美。光泽度不高就一定是假的。

4、用纹路来区分,核桃木的纹路很直,并且在花纹中带有深色或者黑色的花纹。

5、用斑纹来区分,在核桃木的径面会有射线斑纹,如果没有的话可能就是假的,除了这两种花纹还有瘿瘤等花纹。

㈣ 核桃木和胡桃木家具哪个好

胡桃木
胡桃木的边材是乳白色,心材从浅棕到深巧克力色,偶尔有紫色和较暗条纹。 可以供应经蒸气处理后边材变深的板材或不经蒸气处理。 树纹一般是直的,有时有波浪形或卷曲树纹,形成赏心悦目的装饰图案。
胡桃木易于用手工和机械工具加工。适于敲钉、螺钻和胶合。 可以持久保留油漆和染色,可打磨成特殊的最终效果。 干燥得很慢,需要小心避免窑中烘干后的降等损失。 胡桃木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胡桃木是密度中等的结实的硬木,抗弯曲及抗压度中等,韧性差。 有良好的热压成型能力。
心材抗腐能力强,即使在易于腐蚀的环境里也是最耐用的木材之一。 边材易于被粉蠹破坏。
主要用途
家具、做橱柜、建筑内装饰、高级细木工产品、门、地板和拼板。 是用来与浅色木材搭配的理想材料。
核桃木
是世界驰名的室内装修材,在我国又是制作贵重家具和雕刻工艺品的上好材料。
核桃木的材质差异较大,心材一般自浅红褐色至棕褐色,略带紫色,材色悦目、雅致,有时带美丽的斑点或条纹;边材色浅,多呈灰白色或浅褐色。树根、瘿瘤等常有特殊花纹,锯为薄木后是珍贵的装饰材料。
核桃木硬度中等至略硬重,纤维结构细而均匀,有较强韧性,特别是在抗震动、抗磨损方面性能优良,具有一定的耐弯曲、耐腐蚀性,但边材多需髹漆防蛀。核桃木需要经过迟缓的干燥程序,此后便不易发生变形、开裂,很适合开榫、雕琢等,胶粘性质亦佳。用核桃木制作的家具和雕刻工艺品以古朴雅致见长,质地温润细腻,纹理美观而又坚实耐用,极能显示雕磨功夫和木质纹理的自然美。
我国的核桃木家具以山西出产者最有名,被称为“晋作家具”。晋作家具自清初以来便形成了地方特色:造型和做工多仿作宫廷气派,用料厚重大度,形体庄重稳固,大件家具居多,不惜雕磨功夫,擅长彩绘金漆和铜活饰件;尤其是晋中和晋南的高档核桃木家具,常常仿作石雕工艺,所做的床榻、几案和柜格等宽大厚实,工艺精细、华贵,髹漆、上光后颇有紫檀家具的味道。
由于核桃木工艺价值很高,西欧和地中海附近也广泛培植,并成为国际性的珍贵家具和装修材料。其贵重程度与桃花心木齐名,并被作为枪托、器械和镟切工艺的标准材。
更多资料参考家居专题http://www.bao315.com/xcsc/jj

㈤ 写论文 求思路提示

中国古代的家具设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说神家氏设计发明了最早的床、席,有虞氏发明了最早的桌—— 俎。古代家具主要以竹、木为材料,由于竹木易于毁坏和腐烂,因此,迄今出土的古代家具甚少。商周的青铜器中有不少雕饰精美的俎、禁之类的家具。另外从象形的甲骨文字推测,床、几、案类的家具有周代已经广为应用。春秋战国时期,铜制和漆木家具的设计制作达到相当的水平。例如1978年在河北平山出土的战国时期金银镶嵌龙凤形铜方案,便是早期铜制家具中的一件珍品。又如湖北江陵出土的彩漆木雕禽兽座屏,河南信阳出土的漆几、卧榻式木床等漆木家具,亦堪称早期家具设计中的精巧之作。这些遗存的早期家具造型古拙,装饰繁缛,通常运用漆、绘、雕等多种装饰手法,装饰色彩华丽,纹饰丰富,雕饰精致,是具有很高艺术性、技巧性与实用性的设计佳作。

家具设计主要是随人们的生活方式、起居习惯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变化的。自商、周至三国时期,跪坐是人们主要的起居方式,因而相应形成了矩型的家具设计,席与床(又称榻)是当时室内陈设的最主要因素。直到汉朝时期,床、几、案、衣架等家具都还是低矮,屏风多置于床上。至东汉时期,高形可折叠的胡床(宋以后称交椅或太师椅)自西域传入中原。自此以后,垂足而坐的习惯逐渐增加。南北朝时期胡床逐渐普及民间,并且出现了其它各种形式的高坐具,如扶手椅、圆凳、方凳等。床、榻亦增高加大,有的上部还设床顶,四周围置可拆卸的矮屏,下部多以壶门装饰。床上除了有供倚靠的长几和半圆形凭同(又称曲几)以外,还出现了作为倚躺埋腰之用的隐囊。

隋唐时期,垂足而坐与席地而坐的习惯同时存在,出现了高矮型家具并用的局面,总的趋势是由上层阶级带动民间向垂足而坐和高型家具过渡。这一时期的高型家具有各类桌、案、凳、椅和床。后世所用家具类型已基本具备。家具的造型简洁实用,朴素大方,结构趋于合理的简化,嵌钿及各种装饰工艺被进一步运用到家具上。高型家具经五代至宋代已日趋定型化,并且衍化出了高几、琴桌和床上小炕桌等新的家具的式样。魏晋以来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至宋代已完全普及于民间,一般百姓家庭亦已使用高型家具。宋代家具的结构与造型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仿古建筑的梁柱式框架结构代替了隋唐流行的箱式壶门结构,装饰线脚大量出现,加上牙条等装饰附件的应用,家具腿部线条与断面的多样化处理,使宋代家具的外观造型颇为美观,风格清秀而不繁琐,朴素而不粗陋,实用功能和外观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为明清家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明代是家具设计的辉煌时期。由于宫殿、民居、园林等建筑的大量兴建,作为主要室内陈设品有家具的需求也相应大增。郑和下西洋以后,我国和东南亚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大量热带优质木材不断输入中国。当时的木工工具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种类繁多,加工便利,而且木工技术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出现了诸如《鲁班经》、《 饰录》、《遵生八 》、《三才图绘》等有关木作工程技术的著作。这些因素都推动了明代家具设计不断发展并达到历史的顶峰。明代家具种类繁多,用材考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形成别具一格的设计特色,被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种类主要有椅凳、几案、橱柜、床榻、台桌、屏座等六大类。不同的建筑空间配置不同的家具,一般厅堂、卧屏座等六大类。不同的建筑空间配置不同的家具,一般厅堂、卧室、书斋等都相应有几种常用的家具配置,并且还出现了成套家具的设计。明式家具采用的材料有紫檀、红木、花梨木、鸡翅木、楠木、铁梨大、瘿木、乌木、黄杨木、椐木等优质硬木。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一是注重结构美。不用胶和钉,主要用榫卯结构,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榫卯。二是注重材质美。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不加遮饰,色泽深沉雅致,木纹自然优美,质感坚致细腻。三是注重造型美。造型浑厚冼练,稳重大方,比例适度,线条流利。四是注重装饰美。装饰简洁,不事繁琐雕琢,装饰线脚简练细致,朴实无华。加上制作非常精工,一线一面、曲直转折均一丝不苛,严谨准确,致使明式家具显得格外隽永古雅、优美舒适、纯朴大方,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善统一,被誉为我国家具设计史上的顶峰杰作。明式家具不止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在世界家具设计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清代家具在结构和造型设计上基本继承了明式家具的传统,体量显得更加庞大厚重,出现了组合柜、可折叠与拆装桌椅等新式家具。而在装饰设计上,宫庭与达官显贵使用的家具为了追求富丽堂皇、华贵气派的效果,滥用雕镂、镶嵌、彩绘、剔犀、堆漆等多种方法,以及象牙、玉石、陶瓷、螺钿等多种材料,对家具进行不厌其烦的装饰,往往只重技巧,忽略效果,繁琐堆砌,以致破坏了家具的整体美少有此种弊病。清式家具以苏作、广作和京作为代表,被称为清代家具三大名作,造型与装饰设计各具地方特色,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

崇尚自然、“顺物自然”、反璞归真是中国工艺设计中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凡事求其天然本质,而无附加之华饰,即为朴,无巧美,即为拙,也是老庄哲学的核心内容。如庄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既雕既琢,复归于朴”。顺应自然,完全按照事物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和表现,反对一切人为的加工制作,这种非艺术思想,虽然不符合人的本性,但从审美价值方面看,庄子这种崇尚自然,主张无装饰的朴素美,其美学理想,又是十分深刻的。它切人了艺术把握世界的最神圣的理想之地,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天然之圣境,是一种得于自然又超乎于自然的审美体验。

“器完不饰”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中:“治国之道,上无苛令,官无烦治,土无伪行,工无淫巧,其事经而不扰,其器完而不饰。”在这里“器完而不饰”意为不作多余无谓的修饰、不虚饰无用之物,目的是提倡朴素平实的民风,它是从国家治理方略层面探讨“器”与“饰”的关系的。

人原本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依赖大自然的环境而生衍繁殖。因此,先民们在进行一些工艺设计的创造活动中,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设计作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协调与共生。自古以来,设计与自然之间从来都是紧密关联的

㈥ 杨树和柳树哪一个更适合做家具

1、杨树

根据《说文解字》对“杨”字的解释,杨树生长迅速,是最早能形成遮阳作用的树,所以“杨”字的繁体写法“杨”的右边部分取自“阳”字的繁体写法“阳”。

另有说法:杨树生长迅速,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这就是杨树得名为“杨”的原因。“杨”字与“扬”字读音相同,“杨树”就是“扬树”,表示树冠高扬的一类树。

2、柳树

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二、形态特征

1、杨树

乔木。树干通常端直;树皮光滑或纵裂,常为灰白色。有顶芽(胡杨无),芽鳞多数,常有粘脂。枝有长(包括萌枝)短枝之分,圆柱状或具棱线。叶互生,多为卵圆形、卵圆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在不同的枝(如长枝、短枝、萌枝)上常为不同的形状,齿状缘;叶柄长,侧扁或圆柱形。

2、柳树

乔木或匍匐状、垫状、直立灌木。枝圆柱形,髓心近圆形。无顶芽,侧芽通常紧贴枝上,芽鳞单一。叶互生,稀对生,通常狭而长,多为披针形,羽状脉,有锯齿或全缘;叶柄短;具托叶,多有锯齿,常早落,稀宿存。

三、分布范围

1、杨树

杨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主要分布北半球温带、寒温带森林树种,北纬22°—70°,从低海拔到4800米。在中国分布范围跨北纬25°~53°,东经76°~134°,遍及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等地。

2、柳树

柳树的适于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不论高山、平原、沙丘、极地都有柳树生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旱柳产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平原。垂柳遍及中国各地,欧洲、亚洲、美洲许多国家有引种。

㈦ 家具一般是什么木材

1.红木
所谓“红木”,从一开始,就不是某一特定树种的家具,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
黄花梨:为我国特有珍惜树种。木材有光泽,具辛辣滋味;文理斜而交错,结构细而匀,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强度高。
紫檀:产于亚热带地区,如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我国云南、两广等地有少量出产。木材有光泽,具有香气,久露空气后变紫红褐色,文理交错,结构致密、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
花梨木: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及南美、非洲。我国海南、云南及两广地区已有引种栽培。材色较均匀,由浅黄至暗红褐色,可见深色条纹,有光泽,具轻微或显著轻香气,纹理交错、结构细而匀(南美、非洲略粗)耐磨、耐久强、硬重、强度高,通常浮于水。东南亚产的花梨木中是泰国最优,缅甸次之。
酸枝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为东南亚国家。木材材色不均匀,心材橙色,浅红褐色至黑褐色,深色条文明显。木材有光泽,具酸味或酸香味,文理斜而交错,密度高、含油腻,坚硬耐磨。
鸡翅木:分布于全球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和南美,因为有类似“鸡翅”的纹理而得名。纹理交错、不清晰,颜色突兀,木材本无香气,生长年轮不明显。
综上所述:“红木”家具的特点为:

2.橡木
橡木属麻栎,属山毛榉科,树心呈黄褐至红褐,生长轮明显,略成波状,质重且硬,我国北至吉林、辽宁南至海南、云南都有分布,但优质材并不多见,优等橡木仍需要从国外进口,优良用材每立方达近万元,这也是橡木家具价格高的重要原因。
橡木家具的特性:
优点:
1) 具有比较鲜明的山形木纹,并且触摸表面有着良好的质感
2) 档次较高,适合制作欧式家具
缺点:
1)优质树种比较少,如果采用进口,价格较高。
2)由于橡木质地硬沉,水份脱净比较难,未脱净水制作的家具,过一年半载才开始变形。
3)市场上以橡胶木代替橡木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顾客专业知识不足,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利益。

3.橡胶木
橡胶木原产于巴西、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内产于云南、海南及沿海一带,使乳胶的原料。橡胶木颜色呈浅黄褐色,年轮明显,轮界为深色带,管孔甚少。木质结构粗且均匀。纹理斜,木质较硬。
优点:切面光滑,易胶粘,油漆涂装性能好。
缺点:橡胶木有异味,因含糖分多,易变色、腐朽和虫蛀。不容易干燥,不耐磨,易开裂,容易弯曲变形,木材加工易,而板材加工易变形。

4.水曲柳
水曲柳主要产于东北、华北等地。呈黄白色(边材)或褐色略黄(心材)。年轮明显但不均匀,木质结构粗,纹理直,花纹美丽,有光泽,硬度较大。水曲柳具有弹性、韧性好,耐磨,耐湿等特点。但干燥困难,易翘曲。加工性能好,但应防止撕裂。切面光滑,油漆,较粘性能好。

5.栎木
俗称柞木。重、硬、生长缓慢,心边材区分明显。纹理直或斜,耐水耐腐蚀性强,加工难度高,但切面光滑,耐磨损,胶接要求高,油漆着色、涂饰性能良好。国内的家具厂商多采用柞木作为原材料。国内厂家多用栎木作为家具用材:华日、华丰、汇丰、双叶
栎木的缺点:
1)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上百年),优质树种较少。
2)胶结要求很高,容易在接缝处开裂。
3)加工难度高,存在较多的加工缺陷。

6.胡桃木
胡桃属木材中较优质的一种,主要产自北美和欧洲。国产的胡桃木,颜色较浅。黑胡桃呈浅黑褐色带紫色,弦切面为美丽的大抛物线花纹(大山纹)。黑胡桃非常昂贵,做家具通常用木皮,极少用实木。

7.樱桃木
进口樱桃木主要产自欧洲和北美,木材浅黄褐色,纹理雅致,弦切面为中等的抛物线花纹,间有小圈纹。樱桃木也是高档木材,做家具也是通常用木皮,很少用实木。

8.枫木
枫木分软枫和硬枫两种,属温带木材,产于长江流域以南直至台湾,国外产于美国东部。木材呈灰褐至灰红色,年轮不明显,官孔多而小,分布均匀。枫木纹里交错,结构肾细而均匀,质轻而较硬,花纹图案优良。容易加工,切面欠光滑,干燥时易翘曲。油漆涂装性能好,胶合性强。主要用于板材类贴薄面。

9.桦木
桦木年轮略明显,纹理直且明显,材质结构细腻而柔和光滑,质地较软或适中。桦木富有弹性,干燥时易开裂翘曲,不耐磨。加工性能好,切面光滑,油漆和胶合性能好。常用于雕花部件,现在较少用。易分特征是多“水线”(黑线)。桦木属中档木材,实木和木皮都常见。产东北华北,木质细腻淡白微黄,纤维抗剪力差,易“齐茬断”。其根部及节结处多花纹。古人常用其做门芯等装饰。其树皮柔韧美丽。蒲人对此极有感情,常镶嵌刀鞘弓背等处。唯其木多汁,成材后多变形,故绝少见全部用桦木制成的桌椅。

10.榉木
重、坚固,抗冲击,蒸汽下易于弯曲,可以制作造型,钉子性能好,但是易于开裂。为江南特有的木材,纹理清晰,木材质地均匀,色调柔和,流畅。比多数硬木都重,在窑炉干燥和加工时容易出现裂纹。

11.松木
松木是一种针叶植物(常见的针叶植物有松木、杉木、柏木),它具有松香味、色淡黄、疖疤多、对大气温度反映快、容易胀大、极难自然风干等特性,故需经人工处理,如烘干、脱脂去除有机化合物,漂白统一树色,中和树性,使之不易变形。
新西兰松(智利):色泽淡黄,纹理通直,干燥易,变形小,力学强度中等,加工性能好适宜制作家具和各种木制品。
阿根廷松:颜色偏黄,密度比较大,容易开裂,色差比较明显
巴西松(乌拉圭):颜色淡黄,文理清晰,力学强度中等,适宜制作家具和各种木制品。
俄罗斯松:与东北松是同一产品,只是因为国界的不同而已,所以如果说是采用俄罗斯松,根本没有必要进口。而东北松的种类很多,红松(生长年限长一些,纹理比较细密,颜色偏红),白松(生长年限短一些,纹理比较粗)。白松包括很多类,樟子松、鱼鳞松、冷沙都是东北松,樟子松易变色,而冷沙是其中质量最差的一种松木,根本没有多少的用处。

12.鹅掌木
国内鹅掌木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国外鹅掌木产于美国东部及南部各州.边材呈黄白色,心材呈灰黄褐色或草绿色.年轮略明显,论间呈浅色线,管孔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纹理交错成一块板,结构甚细而均匀,有光泽.
鹅掌木易加工,刨削面光滑.干燥快而不开裂,宜用作雕花件,油漆和胶合性好.

13.杨木
我国北方常用的木材,其质细软,性稳,价廉易得。常做为榆木家具的附料和大漆家具的胎骨在古家具上使用。这是所说的杨木亦称“小叶杨”,常有段子般的光泽,故亦称“缎杨”,不是本世纪中才引进的那种苏联杨、大叶杨、胡杨等。杨木常有“骚味”,,比桦木轻软。桦木则有微香,常有极细褐黑色的水浸线。这是二者的差别。

14.杜木
亦称“杜梨木”,色呈土灰黄色,木质细腻无华,横竖纹理差别不大,适于雕刻。旧时多用此木雕刻木板和图章等。曾见山西商号所用微雕商标雕版,方寸之内人物、舟车,山川、屋宇等精致之极,并有数百蝇头小字于其上,令人叹为观止。此版即杜木镌成。

15.柏木
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药,柏子可以安神补心。每当人们步入葱郁的柏林,望其九曲多姿的枝干,吸入那泌人心脾的幽香,联想到这些千年古木耐寒长青的品性,极易给人心灵上以净化。由此可知,古人用柏木做家具时的情境。柏木色黄、质细、气馥、耐水,多节疤,故民间多用其做“柏木筲”。上好的棺木也用柏木,取其耐腐。北京大堡台出土的古代王者墓葬内著名的“黄肠题凑”即为上千根柏木方整齐堆叠而成的围障。可取香气而防腐。可见其在木植中级别之高。

16.楸木
民间称不结果之核桃木为楸,楸木棕眼排列平淡无华,色暗质松软少光泽,但其收缩性小,正可做门芯桌面芯等用。常与高丽木、核桃木搭配使用。楸木比核桃木重量轻,色深,质松,棕眼大而分散,是区别要点。

17.核桃木
山西吕梁、太行二山盛产核桃。核桃木为晋做家具的上乘用材该木经水磨烫蜡后。会有硬木般的光泽,其质细腻无性,易于雕刻,色泽灰淡柔和。其制品明清都有,大都为上乘之作。可用可藏。其木质特点只有细密似针尖状棕眼并有浅黄细丝般的年轮。重量与榆木等。

18.樟木
在我国江南各省都有,而台湾福建盛产。树径较大,材幅宽,花纹美,尤其是有着浓烈的香味,可使诸虫远避。我国的樟木箱名扬中外,其中有衣箱、躺箱(朝服箱)、顶箱柜等诸品种。唯桌椅几案类北京居多。旧木器行内将樟木依形态分为数种,如红樟、虎皮樟、黄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

19.楠木
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间,常称红木黄梨等硬木为“南木”,原意应为自南方的木材。乍听起来却极易与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㈧ 古代家具大都由哪些木料制成

中国古代家具,除了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名贵木材,民间家具采用更多的还是普通常见的
材质,-般称之为柴木,现简单做些介绍。
桦木:产东北华北,木质细腻淡白微黄,纤维抗剪力差,易“齐茬断”。其根部及节结处多花纹。古人常用其做门芯等装饰。其树皮柔韧美丽。蒲人对此极有感情,常镶嵌刀鞘弓;背等处。唯其木多汁,成材后多变形,故绝少见全部用桦木制成的桌椅。
杨木:我国北方常用的木材,其质细软,性稳,价廉易得。常做为榆木家具的附料和大
漆家具的胎骨在古家具上使用。这是所说的杨木亦称“小叶杨”,常有段子般的光泽,故亦
称“缎杨”,不是本世纪中才引进的那种苏联杨、大叶杨、胡杨等。杨木常有“骚味”,比桦木轻软。桦木则有微香,常有极细褐黑色的水浸线。这是二者的差别。
杜木:亦称“杜梨木”,色呈土灰黄色,木质细腻无华,横竖纹理差别不大,适于雕刻。旧时多用此木雕刻木板和图章等。曾见山西商号所用微雕商标雕版,方寸之内人物、舟车,;山川、屋宇等精致之极,并有数百蝇头小字于其上,令人叹为观止。此版即杜木镌成。
柏木: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药,柏子可以安神补心。每当人们步入葱郁的柏林,望其九曲多姿的枝干,吸入那泌人心脾的幽香,联想到这些千年古木耐寒长青的品性,极易给人心灵上以净化。由此可知,古人用柏木做家具时的情境。柏木色黄、质细、气馥、耐水,多节疤,故民间多用其做“柏木筲”。上好的棺木也用柏木,取其耐腐。北京大堡台出土的古代王者墓葬内著名的“黄肠题凑”即为上千根柏木方整齐堆叠而成的围障。可取香气而防腐。可见其在木植中级别之高。
樟木:在我国江南各省都有,而台湾福建盛产。树径较大,材幅宽,花纹美,尤其是有着浓烈的香味,可使诸虫远避。我国的樟木箱名扬中外,其中有衣箱、躺箱(朝服箱)、顶箱柜等诸品种。唯桌椅几案类北京居多。旧木器行内将樟木依形态分为数种,如红樟、虎皮樟、黄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
核桃木:山西吕梁、太行二山盛产核桃。核桃木为晋做家具的上乘用材该木经水磨烫蜡后。会有硬木般的光泽,其质细腻无性,易于雕刻,色泽灰淡柔和。其制品明清都有,大都为上乘之作。可用可藏。其木质特点只有细密似针尖状棕眼并有浅黄细丝般的年轮。重量与榆木等。
楸木:民间称不结果之核桃木为楸,楸木棕眼排列平淡无华,色暗质松软少光泽,但其收缩性小,正可做门芯桌面芯等用。常与高丽木、核桃木搭配使用。楸木比核桃木重量轻,色深,质松,棕眼大而分散,是区别要点。
楠木: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间,常称红木黄梨等硬木为“南木”,原意应为自南方的木材。乍听起来却极易与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㈨ 红木、乌木、紫檀和鸡翅木的区别及优缺点

1:首先来说这个红木。按照现在的《国标》来说,红木分为五属八类,其中就包括后面您提到的乌木、紫檀和鸡翅木等,它们都被统称为红木类。不过木材名称能称之为“红木”的只有一种,那就是“老红木”。(南方称为红酸枝)之所以加上一个“老”字,并不是说它是早年间存下来的木材,这样理解是错误的,而是为了区分于现在这些所谓红木类的木材。
2:关于这个乌木,它也是泛指一类的木材,比如乌木 厚瓣乌木 毛药乌木 蓬塞乌木等..具体的你可以看下面。
3:紫檀其实紫檀木也分很多种,就像红木一样,弄不好就被忽悠了。紫檀木被《中国树木分类学》分类为“紫檀属豆科植物,约有十五种”。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紫檀木只有一种,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叶紫檀”。
小叶紫檀,为檀科紫檀属植物,以印度紫檀最优。最早对于紫檀的记载是晋·崔豹的《古今注》,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紫檀非千年不能成材,并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入水即沉。小叶檀木纹不明显,色泽初为橘红色,久则深紫色如漆,几乎看不出年轮纹。脉管纹极细,呈绞丝状如牛毛。并且小叶紫檀还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紫檀能止血、止痛、调节气血。
“紫”寓意着祥瑞,在加上紫檀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所以在明清两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说,就实属极品,更何况流传至今?加之这些,好象给紫檀木蒙上了一曾更加神秘的色彩。其实欧美人士重视紫檀的程度较我国尤甚,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个15厘米长的紫檀棺椁模型,参观者都无不惊讶而羡慕,以为稀有。所以说对于紫檀木“寸木寸金”这样的说法丝毫不为过。
小叶紫檀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将立即分解成粉红色,且与酒形成较粘的胶状物,倾倒时能连成线。这是鉴别紫檀木的有效方法。 4:鸡翅木:鸡翅木,又作“
鸂鶒木”或“杞梓木”,其木质纹理酷似鸡的翅膀,故名。《中国树木分类学》介绍:“鸡翅木属红豆属,计约四十种,在我国生长有二十六种。”可见现今鸡翅木家具也并非同一树种。鸡翅木也有新老之分老者肌理细腻,有紫褐色深浅相间的蟹爪纹,细看酷似鸡翅。尤其是纵切面,木纹纤细浮动,变化无穷,自然形成各种山水、风景图案;新者木质粗糙,纹理浑浊不清,干涩无光,而且容易翘裂起茬。
真正的老鸡翅木早以绝迹,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鸡翅木都是产自福建以及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的新鸡翅木,其价格与草花梨相当。
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同时,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所谓“红木”,从一开始,就不是某一特定树种的家具,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
紫檀:产于亚热带地区,如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我国云南、两广等地有少量出产。木材有光泽,具有香气,久露空气后变紫红褐色,文理交错,结构致密、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
鸡翅木:分布于全球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和南美,因为有类似“鸡翅”的纹理而得名。纹理交错、不清晰,颜色突兀,木材本无香气,生长年轮不明显。
:“红木”家具的特点为: 优点: 1)颜色较深,多体现出古香古色的风格,用于传统家具。 2)木质较重,给人感觉质量不错。
3)一般木材本身都有自身所散发出的香味,尤其是檀木。 4)材质较硬,强度高,耐磨,耐久性好。 缺点:
1)因为产量较少,所以很难有优质树种,质量参差不齐。 2)纹路与年轮不清晰,视觉效果不够清新。 3)材质较重,不容易搬运。
4)材质较硬,加工难度高,而且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 5)材质比较油腻,高温下容易返油。
乌木又叫阴沉木,因为木质主要是成黑色。主要产于市场岷江流域,三峡等地区,生长环境要求低洼,水分充足,氧气稀薄等条件。乌木木质坚硬,且质地细腻、纹理清晰,树干笔直,可以达到20多米高。乌木的生长环境决定了质含有桉脂油等天然防腐剂,让乌木有了不腐、不朽、不蛀的特性。用千年不腐来形容也不为过。乌木特性不易变形决定了乌木家具经久耐用的特点,所以用材制作高档硬木家具。
优点一:乌金木家具中天然精彩的纹理,在乌金木的天然木色中,金色和黑色曲线相互交织,跃然眼前,不仅颜色醒目,而且极具流动的视觉感,并且这种纹理在任何一个切面都可以清清楚楚的表现出来,因此乌金木家具就自然的散发着浓烈的自然气息。
优点二:乌金木家具仿佛蕴含金属质感,这主要是因为乌金木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一般乌金木都生产在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地方,由于长期在矿物中汲取养分和水份,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含有金属质感,这一点难能可贵,这也是乌金木家具成为名贵家具中的一员的原因之一。
优点三:乌金木家具比其他材质的实木家具要重很多,这是因为乌金木的木质结构十分出色,密度大、硬度高,其结构与红木中的鸡翅木类似,在其结构中的管孔细密且深浅木纹相间,因此要比其他木材要沉得多,而且个性十足。
乌木的优缺点:乌木本质坚硬,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
可达到镜面光亮,有的乌木本质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
乌木质地沉稳而厚重,色泽暗沉,材源奇缺,为不可再生资源,乃蜀之珍宝,利用其自然天成之势,加工成各种根雕,山子,文房用品,实为高档馈赠佳品,极具收藏价值。现藏有作品数百件可供选择。
乌木的价值及用途
一、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乌木解毒,主治霍乱吐痢、风湿、感冒等疾病.民间有“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的说法.所以乌木有做药的用途,药用价值极高.
二、艺术价值.乌木本质坚硬,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更因为她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手工艺术品的极佳材料.如制作筷子、刀柄、烟袋、车挂件、玉器底座、木雕、乐器、箱盒等.
三、制作家具.乌木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材料.乌木制成的家具,乌黑发亮,古朴深沉,木质优良,不易生虫,不发霉,不腐烂.乌木传世家具大多是炕桌之类的小型家具.乌木作为家具的名贵木材,一般多做桌子的面板,或台面四周的边框,与其他不同材色的木材搭配,形成深浅对比,红黑成趣,很是新颖别致
紫檀木家具的优点:1颜色较深,多体现出古香古色的风格,用于传统家具,2木制较重。3紫檀木自身散发出香味。4材质较硬,强度高,耐磨,耐久性好。
缺点:1质量参差不齐。2视觉效果不够清新。3不容易搬运。4容易出现开裂现象。5高温下容易饭返油
鸡翅木家具因内部纹理类似鸡翅而得名,常见的鸡翅木有非洲鸡翅木和缅甸鸡翅木,中国的北方也有少量的鸡翅木,人们称作铁刀木。虽然鸡翅木比较珍贵,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鸡翅木家具的优点:鸡翅木家具有显著独特的纹理,质量非常不错,而且绝不生虫。用鸡翅木做出来的家具看上去很有档次,很受儒雅人事的喜爱,而且鸡翅木家具很有艺术感,放在家具中绝对能够彰显主人的品味
鸡翅木家具缺点:鸡翅木家具价格相对来说比较贵一些,而且现在新的鸡翅木家具木质粗糙,木丝有时容易翘裂起茬。而且鸡翅木家具雕刻稍微有一些难度,所以市面上很少有成套的鸡翅木家具。
鸡翅木家具的辨别方法: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假冒伪劣的鸡翅木,要学会辨认。真的鸡翅木非为老鸡翅木和新鸡翅木,明清的家具都是用的老鸡翅木,木色比较灰,纹理不是很明显,只能胜任一般的雕刻;新鸡翅木一般是清代晚期的家具,纤维粗,韧性好,不宜雕刻,颜色略黄,纹理分明,一般在购买的时候都要认准鸡翅木家具的物理性能。1:首先来说这个红木。按照现在的《国标》来说,
红木分为五属八类,其中就包括后面您提到的乌木、 紫檀和鸡翅木等,它们都被统称为红木类。不过木材名称能称之为“
红木”的只有一种,那就是“老红木”。(南方称为红酸枝) 之所以加上一个“老”字,并不是说它是早年间存下来的木材,
这样理解是错误的,而是为了区分于现在这些所谓红木类的木材。2:关于这个乌木,它也是泛指一类的木材,比如乌木 厚瓣乌木 毛药乌木 蓬塞乌木

㈩ 楸木和楠木哪种家具好

一、不管从质量、材质等各个方面来说,楸木和楠木家具都各具特点,是不错的选择,消费者根据喜好选择即可。
二、楸木
(一)优点:
1、质量
胡桃楸木以前属于硬杂木类,密度适中、韧性卓越,加工性能好,不易开裂变形,其耐磨度也较好。 但棕眼排列平淡无华,色暗质松软少光泽,管胞比较粗,木射线明显,不易干燥,加工一定比其他木材难度大,价格也较为昂贵。
2、外观

单从外观上来看,胡桃楸木并不算是特别出众的。胡桃楸木没有榉木戏剧化的山形纹,不及柚木的黄金色泽,没有老榆木的曲折纹理。但胡桃楸木却有着另一种雅致的品味,平淡的纹理如行云流水,清晰而均匀,鲜有瘤结,质朴无华的特点与田园风格十分契合。现今市场上都用楸木制作乡村田园风格家具。木材软硬适中、重量中等,具有干缩率小、刨面光滑、耐磨性强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构细而匀。
3、胡桃楸木以前属于硬杂木类,做家具效果很好,但加工一定比其他木材难度大。 纹理好看,现在很流行。明清两代史料记载,胡桃楸木是当时器具的首选木材,是世人鉴赏之材。其制作的家具,既具备红木家具的实用、观赏、保值升值的特点,又具备红木因水土不服、干裂、变型、开缝所达不到的品质。所以能够长期保存,另外楸木家具的优点还体现在相对价值上,对于金丝楠木还有其他一些名贵的木材来说,楸木的价格还算是较为平和,也是很多家居人士都能买的起的。收藏和使用价格也都算是优等。

(二)缺点:

1、楸木家具是一种全实木家具,其硬度是不如一些高级塑料家具以及铁制家具的,因此,楸木家具不可以使用硬物碰撞;

2、楸木家具要避免高温,实木家具都是比较惧怕高温的,达到着火点的话就会燃烧,引发安全问题的出现;
三、楠木:
(一)优点
要说楠木家具作为我国国产的高档家具,其优缺点自然十分明显,而且优点大过缺点太多,相比较而言,楠木家具的缺点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1、耐腐蚀强
楠木是生长在亚热带的乔木,其生长周期长达数百年,因此极其珍贵。楠木的耐腐蚀性极好,即使是在极端湿热的环境中,楠木家具也不会被氧化腐蚀,因此自古代开始,楠木就被大量用于制造家具。
2、防虫性强
众所周知,木材被虫蛀是常见的现象,也是木材最大的天敌,楠木在生长期内就比较容易被虫蛀,而一旦成熟,其木质内含有独特的香味,这种香味具有驱散蚊虫的作用,因此楠木家具具有极强的防虫性。
3、防寒性好
楠木本身就性温和,即使在冬季也不冷,楠木家具的木质紧密,内部温度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小,因此在冬季也具有良好的防寒性能。
4、不易变形
楠木数百年的生长周期,导致了楠木的木质十分紧密,因此用于制造成的楠木家具很少会发生变形或者开裂等现象,这是其他材质的家具所部具备的特点。
(二)缺点
楠木家具的缺点与其优点相比,就显得毫不起眼,目前楠木家具能被称之为缺点的特点,或者就是重量比一般的家具重很多,而且楠木家具价格也并非普通消费者能够承受的。

阅读全文

与雅晋家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家电网网上笔试考什么 浏览:641
北京宜家家居在哪里 浏览:198
哈尔滨奥迪哪里维修 浏览:571
香港lg手机售后维修点 浏览:294
东风小康特约维修服务站电话 浏览:550
甲醛家具如何处理 浏览:136
西安家居公司 浏览:646
新房顶楼防水层能坚持多少年 浏览:946
中国防水防尘的枪是什么枪 浏览:823
淋浴房没有预埋挡水条怎么做防水 浏览:519
傲品家具如何 浏览:693
怎么查国家电网入围厂家 浏览:645
洛阳市家具城 浏览:249
龙客家具 浏览:52
郑州市管道维修电话 浏览:664
京东厂家维修多久 浏览:334
点钞机维修怎么样 浏览:417
意凡家居怎么样 浏览:296
新款a8后尾灯维修费 浏览:540
维修场所使用证明去哪里开的 浏览: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