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春秋战国之前的家具是怎样的
中国春秋战国之前的家具是怎样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很难的,因为一没有相关文献可查,二没有出土的实物,这也难怪,因为木质家具本来就容易腐烂,流传下来的很少。
可以这样说,我国现代家具都是起源于古代的俎、几、席、斧依、禁等。可以说,几、俎就是桌案之始;禁、实就是箱柜之始;斧依就是屏风之始。《事物纪原》卷八云:“有虞三代有祖而无案,战国始有其称,燕太子丹与荆轲等案而食是也,案,盖姐之遗也。”
管如今已不再有这些家具,但这就是现代家具的起源。
『贰』 春秋战国家具有哪些类
案,长形的复桌子或架起来代制替桌子用的长木板。
俎,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凭几,供人们凭倚而用的一种家具,形体较窄,高度与坐身侧靠或前伏相适应。
禁,承酒尊的器座,可分为长方形与方形,有足与无足。其中,有足的称为“禁”,无足的称为“斯禁”。
庋具,一种贮藏家具,供储存衣物。战国庋具主要是箱,使用竹材或木材制作,早期由两块实木凿成,上下扣在一起。
座屏,带有底座而不能折叠的屏风,古代常用作室内主要座位后的屏障,或在较大空间建筑室内置于入口处,起遮挡视线的作用。
床,最早实物出土于长台关战国楚墓,长225、宽136厘米。床屉很低,仅高21厘米。床身用方木纵四横三组成长方框,各木件搭接后向外挑出作兽头状。木框上搭四根横牚,再上铺竹片,便于通风透气。据推测,竹片上还应有荐席和竹席。床框通体漆黑,以上朱漆彩绘回纹,立面一层,上面两层。床设六足,四角及前后中部各一,各足透雕两组卷云纹相对称,顶端凸榫,插入床身卯内。床足通体亦漆黑。床四周树栏,用竹、木条作成方格状,床栏前后的中部留缺口以便上下,通体漆黑。
『叁』 桌子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桌子第一次出现在哪个朝代战国时代有没有桌子桌子起源,要详细!
桌子是用以阅读、书写、饮食、摆设物品的家具或办公用具。
桌子源于我国。最早的桌子是既矮又小的案和几。
从汉字的角度倒是可以看出,甲骨文里就有几字,而且上古的时候人民习惯坐和跪,吃饭饮水很不方便,就需要桌子这样物件,所以依才取物,根据更远的习俗,推广使用了桌子,并制造了几这个字。
汉以前,人们阅读、书写、饮食均在矮床上放置案或几。物器的摆设除放在案几上外,还因物而宜设专用木架。
汉末,胡椅传入中原,随之出现了简单的桌子。
唐代,桌子已基本定型。
南宋,由于桌椅的普及,人们已由席地而坐改为凭桌坐椅。
西方于公元前 7 世纪出现了由一根腿支撑的桌子。
『肆』 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居设计
周朝未年复,周天子失去了控制诸侯制的能力,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时虽然战乱不止,但是各诸侯国的各自为政,振兴己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工人也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社会按照历史的轨迹在前进,奴隶社会在朝着封建社会转变。
髹漆工艺虽然在古文献中早见记载,在西周墓中也见过漆俎;但是漆工艺得到较大发展的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很多漆器已经取代了青铜器,漆家具的品种有明显的增加。战国的官方很重视漆工艺的发展,官方有专人负责管理,《史记》就记载着庄周曾为“漆园吏”。《春秋·谷梁传》中还记载了天子、诸侯、大夫等,按规定使用不同的漆色。这说明当时漆色丰富,髹漆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从大量的出土实物中得知,春秋战国时的漆家具,不仅有漆俎、漆几等原有品种,还出现了漆木床、漆衣箱、漆案等新的品种。这时的漆家具装饰技法多样,有彩绘和雕刻等手法,如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彩绘木床和雕花木案等,装饰纹样也很丰富,有涡纹、动物形象等,如湖北望山出土的漆座屏等,为后来汉代成为漆家具的高峰期奠定了基础。
『伍』 1、春秋战国时期家具的历史背景和成就。
1 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我国进入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回
政治:奴隶社答会朝着封建社会转变。
经济:重农抑商
文化:出现了老子、孔子等大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
2、家具种类
青铜冶炼技术发展迅速(青铜四龙四凤方案);
大量的漆木家具代替青铜家具(漆木床、漆衣箱、漆案)。
床的出现是人类生活进步的标志。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出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床的实物。长2.18米、宽1.39米、足高0.19米、通高0.44米。床体髹黑漆,装饰红色方形云纹,六个床足雕成长方卷云纹。床框有两根横档,一根竖档,上面铺着竹条编小的床屉,床上有竹枕。
几面窄,供凭倚用,有一定高度 。
案是用于放置物品的用具,案面比较宽,但比几矮。(新兴家具)
『陆』 战国时期有茶几吗
茶几在中国是入清之后开始盛行的家具。从明代绘画中所见,当时香几兼有茶几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几才从香几中分离出来,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新品种。所以战国的时候还没有茶几。
『柒』 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生产开始衰落,大部分生活用具被漆器所代替。手土业很发达,冶铁业、工艺品制作业占有重要地位,光洁精致的漆器就是代表。铁器工具的产生、髹漆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技术高超的名工巧匠的不断出现,使得家具在制作水平和使用要求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
从发掘出土的家具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家具制作已经使用了卯榫。在河南、湖南、湖北等地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中,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大型木墓以及随葬器物,特别是木结构的榫卯技术,为了解当时木工技术成就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有银锭榫、凸凹榫、格角榫和燕尾榫等,这些已与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方式相似,为后世榫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金属构件也在家具中得到应用,如安徽寿县蔡侯墓基坑底部发现残金叶及铜合页,证明使用铜合页把两个家具构件联系在一起,可以折叠、活动,丰富和增加了家具的结构形式及使用功能与家具的品种。铜合页有临猗县程村东周墓出土铜合页,炎城战国墓出土铜合页,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出土的铜合页,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铜合页(较链)等各种形式。
『捌』 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主要有哪些类型,分别叫什么名字。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
椅子,胡床或马扎。桌子,几和案。案分为书案和食案。“几“在古代不是供人坐的,而是供人依靠用的。床,胡床。被子:被裘。灯:瓦豆。镜子:镜鉴。
『玖』 春秋战国时期对我国家具史的贡献有哪些
1、漆木家具
春秋战国时期家具,以漆木家具为典型代表,形成我国漆木家具体系的主要源头,品类繁多。
从大量的出土实物中得知,春秋战国时的漆家具,不仅有漆俎、漆几等原有品种,还出现了漆木床、漆衣箱、漆案等新的品种。
彩绘木床:
我国最早的卧具,为后世各类床具的始祖。
楚式小座屏:
标志着中国家具开始具有纯粹的装饰欣赏价值。
2、灯具
春秋战国时,照明用的灯具开始出现,豆就是当时照明所用的工具,它是依照当时的食器——豆的形状制成。
当时人们是用豆脂作为燃料,将豆脂盛放在陶制的小碗里,放上一根灯芯,点燃照明。从古体字的“灯”就能看出,灯是从豆演变而来的。古籍中有记载:灯源于豆,瓦豆谓之登。
青铜器在当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研究认为,当时用青铜器做照明工具应该是贵族才享有的权利,粗制的陶器豆很可能是一般百姓用的。
3、食具
这一时期还没有发明桌椅,人们进食时仍然席地而坐,要将盛有食物的餐具放在食者面前的案上。食案的形状一般都是长方形,下面有四个短脚,案面上四旁有一道突起的周边,以防止食器滑出。
在上述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矮足漆案上放置的一双竹箸。说明箸已成为当时日常生活中主要食具。据先秦文献记载,箸是用来夹取羹汤中的食物。
食物的食具主要是鼎、壶、锺、钫、盒、盆、盘等。
『拾』 中国家具的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家具,以楚式漆木家具为典型代表,形成我国漆木家具体系的主要源头。楚式家具品类繁多:各式的楚国俎、精美绝伦的楚式漆案漆几、具有特色的楚式小座屏、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床……楚式家具有绚丽无比的色彩,浪漫神奇的图案,以龙凤云鸟纹主题,充满着浓厚的巫术观念。楚式家具作为一种工艺美术的早期形式,其简练的造型对后世家具影响深远。 全称楚式小座屏
标志着中国家具开始具有纯粹的装饰欣赏价值。 被广泛应用到家具装饰中,有浮雕和透雕等。开后世家具雕刻之先河。
中国家具 战国H形凭几:
其造型厚重古拙,标志着工艺美术从厚重的青铜艺术向轻巧的漆器艺术发展。
工艺源流
青铜铸造工艺大大发展,出现了失蜡法铸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