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kinect智能家居

kinect智能家居

发布时间:2021-12-06 04:43:01

A. 微软为什么要向用户免费提供 Windows 10 升级服务

据国外媒体报道,大约20年前,当微软推出Windows 95时,盛况空前,人们在商店门口大排长龙,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接触到最新技术的那个人。当时,微软的产品对企业用户来说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吸引力,但即便是普通的消费者也心甘情愿掏出数百美元换回一盒薄薄的塑料碟片。20年之后,微软推出了Windows 10,但当年的盛况不复存在。绝大多数用户已经没有兴趣冲到商店里买上一份拷贝。而且,任何拥有Windows 7或后续版本的用户都可以免费升级至Windows 10,这在微软的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放弃传统的收入渠道,只为换取更加庞大的用户基础,对于微软来说,这是艰难的抉择,凸显了公司在移动领域面临的艰难局面。微软在桌面市场的影响力正日渐暗淡,公司不得不顺应趋势,向手机、平板电脑、游戏主机以及云端转型。微软的目标是创建能够跨平台运行的“通用应用”,该类型的应用一经编写,即可在各类搭载Windows 10的设备上运行,甚至还包括了Xbox以及即将面市的全息眼镜HoloLens。

庞大的用户基数无疑会让开发者侧目,微软希望借助免费增值的商业模型,将公司的核心软件产品以免费形式提供给广大用户,然后再利用其他手段变现。只是,由此带来的利润远远不及当年如日中天的Windows 95。但是,如今个人计算机设备的保有量也同样无法与当年同日而语,如果微软能够成功占据智能手机市场的部分份额,潜在的收入将会远胜从前。

实现免费增值的手段多种作样。不像谷歌或者Facebook,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软件厂商,微软没有打算从广告中变现。公司希望尽可能多的将用户纳入自身的生态系统,然后向他们推销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同时试图将这些用户的雇主也发展成为未来的客户,向他们销售专业版订阅服务或者是企业级批量授权。近日,微软削减了广告及地图部门的业务,印证了他们无意走谷歌那样的道路。微软的方向更接近于Evernote或Dropbox,致力于向移动领域转型。
微软不仅将自己的核心产品Windows免费提供给用户,新上台的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也充满远见的将公司的另一个看家产品——Office——免费在iOS以及安卓平台上推出,以便消除用户在不同平台上工作的痛苦。微软相信,他们能够在提供免费版本的同时获得其他方面的收入,因为在体验过免费版本之后,部分用户会转而为公司的订阅计划付费,从而获得更加强大的功能。

但尼莱·帕特尔(Nilay Patel )近日写到,这种战略面临一个主要的挑战。在桌面端PC上,许多服务都可以很好的运行于开放的Web上。Facebook、Periscope以及YouTube没有动机专为Windows创建通用应用版本,因为运行于浏览器中的网页版本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而对于如Uber以及Snapchat这类知名移动应用来说,它们同样不需要推出桌面版或者网页版。一个强大而优秀的桌面端系统不再能够吸引广大第三方开发者的目光。Windows Mobile也远未吸引到超越临界数量的用户。鸡与蛋的问题仍存。

如果Windows 10能够证明自己是一个出色的桌面级操作系统,抹消人们对于Windows 8的痛苦回忆,那么在短期内或许可以帮助公司吸引到一定数量的企业客户。但是,长期来看,PC日薄西山的趋势不可逆转。很难想象,公司未来可以成功说服消费者为了“定制报表”之类的功能付费。

班尼迪克·埃文斯(Benedict Evans)是知名风投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身边的一位投资人,他对此描述道:“消费级PC作为一种平台肯定会日渐暗淡。虽然这一趋势在企业用户市场的进展要较消费市场缓慢,但也不会停止。同时,其他软件业务模型也在悄然崛起,SaaS以及全新的生产力模型是一方面,而移动设备在性能上的提升是另一方面。这意味着无论是Office还是Windows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其吸引力正在衰退。”

埃文斯对此总结道,微软应该彻底认清目前的发展趋势,从传统软件业务上抽身,力争在Windows之外找到全新的机会,站稳脚跟,重获发展动力。然而,埃文斯对Xbox的看法有失偏颇,因为电视以及连接其上的各种智能设备正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计算机平台,有望获得爆炸性的增长。智能家居需要出色的语音以及视觉识别能力,而这些正是Kinect以及Cortana可以提供的。虚拟现实以及增强现实产品也拥有巨大潜力。长远来看,Windows 10所能为公司带来的最好结果就是推动人们成为Xbox以及全息眼镜HoloLens的用户。这对微软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会,甚至足以让公司重现昔日辉煌。

B. 谷歌IO大会2011 Android重大更新详解

【IT168 评测】今天的Google I/O大会主要都是对Android未来功能的堆砌,今后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基于安卓平台的云电影和音乐服务即将上线,手机+平板配合NFC近场通讯技术今后在家庭生活和社交中的应用应该是Android以后的发展方向。
文中图片文字整理自iGeek ,微博地址:http://t.sina.com.cn/igeekcn
强大实力的Android系统
Android的设备激活数目已经超过1亿台。
36个OEM 厂家,215个运营商,45万名开发者。
Android 已经有20万应用程序。
每天有40万台Android设备被激活,已经有45亿个应用程序被安装。

▲强大实力的Android系统

Android 3.1的更新
Android 团队的 Michael 宣布了 honeycomb 3.1
Verizon 的 Xoom 今天开始可以升级到 Android 3.1 Honeycomb

▲Android 3.1 Honeycomb
3.1 设备的 USB 可以工作在 Host 模式,可以通过 usb 直接从相机导入照片,还支持 USB 键盘,鼠标,甚至 xbox360的手柄。

全新的Android 发行版:冰激凌
Icecream sandswitch 公布,Logo 灰常可爱,是一个Android造型那个的冰淇淋夹心三明治。Icecream sandswitch 除了将继续开源之外还会适用于所有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注意,还包括电脑,难不成Chrome OS云系统要和Android整合么?

▲全新的 Android 发行版:冰激凌

加入视频追踪功能
Ice Cream sandwich 类似 Kinect 的动作控制功能,Google 叫它 Virtual Camera Operator ,适用于视频会议的自动摄像头追踪系统,摄像头会自动对焦缩放到说话的人脸上。

▲视频追踪功能

安卓市场加入电影租赁
会场宣布了 Android Market Movie Rental ,安卓市场电影租凭服务, $1.99 起。可以直接从云端传送高清电影到 Xoom 平板上,而 Xoom 的 Movie app 也支持直接在设备上租赁电影。

▲电影租赁
今天起就可以去 market.android.com 下载电影了,2.2 以上设备支持的云电影功能将在未来几周内发布。

▲ 下载电影

音乐的云播放
虽然和亚马逊一样没有获得音乐提供商的版权,但是 Google 还是发布了基于云端的音乐服务,Music Beta。虽然工程师在一直调侃iTunes,但我觉得Music Beta的风格和iTunes很像啊。支持3D的专辑外观。

▲云端的音乐服务
在测试期间免费,可以上传20000首歌曲(亚马逊只能上传2000首),现在可以现在 music.google.com/about 预览一下解解馋。

▲音乐预览

开放API 支持更多硬件外设
会场宣布了Android open accessory,未来设备的周边将可以通用。还现场演示了支持 Android 设备的自行车健身器,将手机插进去,自动下载相应的程序,骑健身器的同时手机上出现了一个小游戏,踩的越快游戏里面的机器人就上升,否则下降。Honeycomb 3.1 和 Gingerbread 2.3.4 支持这个新的 API!

▲Android 设备的自行车健身器
现场演示用 Xoom 控制一个实体的小球走迷宫游戏,接下来是一个视频,用xoom遥控一个巨大的小球迷宫(笑)。今天下午会有 Android accessories 的会议,同时 accessories 也将完全开放,没有任何 NDA,授权费等。更多信息请参考 accessories.android.com

▲小球走迷宫游戏

Android加入智能家居功能
会场宣布了 Android at Home,Android home Framework,有点类似智能家居的样子,现场工程师用手势控制灯光的打开和关闭。Android全面入侵生活,不过有点搞笑的是Google联合 lighting science 宣布支持 Android 的灯泡,就是灯泡 。玩游戏的时候灯光会伴随节奏一闪一闪的。

▲Android at Home
现场演示,如果CD盒里面有NFC的话,只需要用CD盒碰一下家里的Android 媒体中心,CD里面的内容就自动进入到播放列表开始播放。

▲Android 媒体中心
会议最后一个环节介绍了三星双核平板,GALAXY Tab 10.1存,限量版,预装的只是 Honeycomb 3.0,未来几周升级到 3.1。

▲三星GALAXY Tab 10.1

C. 武汉市探测者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武汉市探测者科技有限公司是2013-03-29在湖北省武汉市市本级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创业街6栋2楼。
武汉市探测者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1000630397627,企业法人高姗,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武汉市探测者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科技、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通讯工程、智能家居技术、能源环保技术的开发、转让、租赁、销售、集成、咨询服务;传统产业中的高科技、互联网运用;数字媒体、动画设计、平面图文设计、虚拟现实、多媒体、展览的策划;非特许行业策划、咨询、活动、宣传、展览展示、文化艺术交流(不含演出)的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不含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或技术)。(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

D. 目前市面上都有哪些高科技产品

Pebble是第一款「完全支持 iOS 功能」的智能手表,它拥有一块分辨率为 144 x 168 的 1.26 寸黑白背光屏幕,采用 e-paper 电子纸技术,可以通过蓝牙 2.1 + EDR 与其他设备连接。表身上有 4 个按键,内置震动马达和三轴加速度计,电池续航可以达到 7 天。

E. 看两台google home争论自己是不是人类

Paul Miller 是一位专业科技作家,也是著名科技博客 The Verge 的专栏记者。他对 Google 刚刚在 I/O 大会(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智能家居系统 Google Home 以及最大的对手——亚马逊的王牌智能家居产品 Echo 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昨天是 Google 开发者大会的第一天,Google 带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智能家居设备 Google Home,加入了 “智能助手” 领域的竞争游戏。显而易见,Google Home 不仅是对亚马逊 Echo 的强势回应,也被认为是智能助手系统的再一次升级:“坐” 在你的厨房里,听你的一切调遣。 亚马逊曾经将 “Echo” 的诞生看成一个伟大的突破(36 氪曾对 “Echo 的诞生始末” 进行过深度报道)。而现在,Google 却有点小无耻地将这个概念装进了自己崭新的梨形扬声器中。当然,Echo 身上也没有一个组件是 “原装” 的:无线喇叭是 Jambox 提供的,环境感知收听配件是微软 Kinect 的,自然语言查询技术是 Google 的。当然,购物平台是由亚马逊提供的。所以,亚马逊做到的,就是把漂浮在各处的理想化概念集中起来,转化为一个完美的组合产品,并给这个 AI 产品起了个好记的名字:Alexa。 而现在,Google 也有点儿手痒了。 很显然,Google 是有一些优势的。毕竟它是 Google,一个在人人都需要的中国站索引领域 “摸爬滚打” 十年以上的中国络巨头。但没有谁能保证这个新设备是否会轰动全球,因为……还记得那个被评为 2012年 最令人失望的十大产品之一的 Google Nexus Q(36 氪曾经为 Nexus Q 写过相关专栏文章)吗? 但是至少我们有几个靠得住的理由来证明,Google Home 的诞生的确给了亚马逊不少的压力。 让我们不妨来说说看,Google之所以拼命与 Amazon“抢饭碗” 以及亚马逊应该感到忧虑重重的几个理由: 1、Google 搜索是大部分中国站内容的必入 “关卡”,同时,Google 搜索也正在让自己的新助手(Google Home)学会引导人们更加频繁地使用它。Google Home 可以回答很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基于搜索来处理后续问题并根据问题跟踪更大的内容范围。 2、你可以通过 Google Home 控制自己的 Chromecast 电视棒。 3、如果你是个土豪,拥有一个超多房间的大别墅,而且不介意在每个房间里放置一个或多个 Google Home。OK,打开音乐,就可以通过多个 Google Home 及 Google Cast 扬声器同时播放。 4、Google日历与 Gmail 通常是使用者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与 Alexa 相比,Google Home 将为用户的待办事项列表与邮件提供更加简便的时间管理服务。 5、Amazon Echo 可能只限于美国及英语国家使用(说英文);而 Home 将很可能没有这些限制。所以,那些非英语国家终于能感受到,跟自己的智能家居对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6、根据一些 Echo 买家的反映,它的音质有点糟糕。所以,这一点我想应该难不倒 Google。 当然也有这种说法:两者之间也许只是打了个平局,很多人把 Echo现在的处境描述地过于困窘。原因大致如下: 1、这两个智能家居设备都可以向你报告天气情况、设定时间提醒、播放音乐……反正功能基本涵盖了大多数人类渴望的实际交互应用。 2、可能 Google Home 的音质并不比 Echo 好听到哪里去,很多人只是对前者过于乐观。 3、Google 可以将 Google Home 与你的 Google 账号进行捆绑?但如果你想在账号之间随意切换,这还只是一个理论优势而已。目前你还不能,所以现在这还没什么好自夸的。 4、家居的自动化仍然是一团亟待深入研究的迷雾。Amazon 正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碎片化地革新。这也意味着,Echo 在用户端还有很多工作及内容要去解决。Google 虽然承诺要将一些更尖端的东西融入 Google Home,比如说 Google Nest(曾被 Google 以 32 亿美元天价收购的智能家居公司)的一些基础性材料。但是 Google 从来没说到底什么时候进行操作,所以这一切还是想象。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就可以把这次 “对决” 看成平局。 好了,Echo的支持们也可以反驳。以下是我认为 Amazon正掌握着该领域的主动权,而 Google应该为变成 “跟风者” 而感到难过的原因: 1、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API、API、API!在某种程度上,亚马逊已经将 Alexa 相关技术的 “大门” 向开发者们广泛敞开。这就意味着,Alexa 可以做任何亚马逊从没有计划过的事情。为了控制这些崭新的功能,未来你可能必须记住各种不同的指令。感觉很烦?但至少 Alexa 有可能做到这些。而 Google Home 却不支持 API,感觉是不是也不怎么好? 2、尽管我们最好不要去将一些非人类的东西进行人格化及性别化,但对着智能家居时,用嘴唇和舌头发出 “Alexa” 这个单词好像比 “OK Google” 要容易很多。 3、你喜欢通过发出声音来买东西吗?OK, 亚马逊在 “智能化购物” 这方面更擅长一些。 4、是不是觉得 “Amazon 可能正在听你讲话” 听起来有点恐怖?但有些人觉得 “Google 随时都在潜意识地听你讲话” 这一点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5、很多人都办理了亚马逊的全年99 美元的 “亚马逊金牌会员制”(Amazon Prime),里面包含了一项免费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值得 Echo 买家高兴的是,Echo 已支持全球最大的流媒体音乐平台 Spotify;但 Google 方面目前还不清楚会有什么动作。但是 Google 真的希望让我去注册 Google 音乐播放器吗?当我想听某一个频道时,Google Home 真的能识别 Google 音乐播放器是个什么东西?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你现在想问我的个人意见,我估计,亚马逊现在正处于焦虑状态。Google 的整个商业模式是 “善于搜索”,而且正在往里注入数十亿美元进行完善。不得不承认的是,Alexa 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产品,而且在去年大多数时间里都被认为是该领域 “最值得骄傲的产品”,并且为人工智能行业带来了无数欢乐。但与最前沿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最前沿的信息储存及检索技术进行竞争,亚马逊能负担得起巨额的资金和精力吗? 从 Google 方面来讲,如果其可以在开发 Home 的过程中不出现漏洞,不中国功近利,不把产品的 “地基” 弄得太糟糕,Google Home 将对 Google 生态系统的建立产生长时间的积极推动作用

F. 3D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什么 有什么优势

3D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基于Web的3D智能家居系统的构架方案,是结合了当前最流行的“专虚拟现属实“的软件技术设计和硬件搭配,所体现出来的新的智能家居控制方式。3D虚拟现实技术使得虚拟场景与家庭实景保持同步,用户能够获得三维漫游沉浸感,实现了三维虚拟实景再现的技术。同时,3D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还可以构建出三维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家庭场景的远程再现,使用户在沉浸于虚拟现实环境中的同时完成各种远程监测与控制。
3D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涉及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具体功能可以通过3D动态手势识别方法,与计算机相连接的Kinect摄像头采集到深度图像和RGB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深度预处理,在RGB图像中进行人脸检测从而提取数据,分离人体手部区域图像,寻找手掌区域储存手掌位置信息。3D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代替传统的开关键盘控制,将人手的动作传递给一个中央系统,让人可以不需起身去各家居产品前进行调节而由计算机代劳。

G. 谷歌公司都有什么高科技产品

一、Google Glass
还记得Google 谷歌的里程碑式的产品Google Glass吗?内置GPS、动作传感器、摄像头等,可以指路、好友互动、拍照和拍摄视频,并与Google其他服务紧密集成,更是增加现实体验感,关于它具体能做什么,大家可以看看这里,美中不足的是,似乎好像没有显示战斗力的App哇。
现在Google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款眼镜的体验购买申请,但这次的申请似乎比较特殊,需要你在Google+ 或者Twitter上写一段申请,说出你要用这个Google Glass都去做什么(最少50个英文单词,必须加有 #ifihadglass,还可以上传图片/视频,但不能超过5张/15秒),而且申请者必须年满18周岁和居住在美国。如果你被谷歌选为Google Glass的体验者,需要支付1500美元(不含税),还会被邀请在纽约、旧金山或者洛杉矶,专门进行个人体验活动(这就是为什么需要申请人居住在美国的原因)。
像这样的超前的科技产品,性价比绝不是考虑的首要因素,更何况对于大多数国内的孩子来说,得到它的门槛真的不低,围观即可啦。

二、Jawbone Up
Jawbone UP 2是由Jawbone推出的一款智能健身腕带产品。配合iPhone或Android智能手机,该产品能记录你的日常活动、睡眠和饮食数据,帮助你了解和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其实市面上和Jawbone UP 2类似的产品还有Nike的FuelBand腕带、Fitbit及国内的咕咚、大麦健康。Jawbone UP 2的售价比Nike FuelBand便宜,而且还有睡眠唤醒功能。至于Fitbit、咕咚和大麦健康,都是小夹子设计,感觉没有腕带方便。
这款腕带的工作原理是,腕带中内置震动马达,可以在你睡眠时按照你预先设置的时间震动提醒你起床,也可以在你工作一定时间后提醒你休息和运动。腕带中还有一个动作感应加速器,可以记录你每天走的步数,然后根据你的身体数据计算出每天你燃烧的卡路里。
系统建议你每天为这款腕带同步2次,以使得数据更加精确,系统就能提供更符合你身体情况的建议。不过腕带不支持Fitbit那样的无线同步,每次需将腕带摘下来,取下保护帽并插入手机的耳机插孔,打开应用。长此以往或许会让你感到厌烦,这点十分不便。

三、MYO
随着Google眼镜的人气爆棚,越来越多的穿戴式计算设备涌现,加拿大Thalmic Labs开发出一款名为MYO的新产品,可戴在前臂的臂环。MYO臂环可以与PC、手机等其他设备连接,让用户不必直接触摸,用户只要动动手指或手掌,就能操控这些设备。
原理方面,利用的是手和手指动作的源动力——前臂肌肉,利用移动手臂时测量肌肉产生的电脉冲,使用肌电图技术,MYO的传感器可检测你做出的手势,并将其转变为对电脑、移动设备或遥控工具发出的数字命令。类似的技术已应用在高科技手臂和假肢。臂带内置肌肉运动感应器(三轴加速感应器、三轴陀螺仪),使用ARM处理器、可充电锂电池,通过蓝牙4.0传输数据。
光是想想,就激动万分,在不远的将来,戴着Google眼镜查看信息,动动手臂遥控操作电脑成为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如果再有脑电波控制,则人机交互达到了天人合一。
价格方面,官网目前已经开始预定149美元,不过要今年年底才能发货。

四、Leap Motion
Leap Motion终于来了,这是改变未来的体感神器?是鼠标键盘终结者?还是连接虚拟和现实的钥匙?但这货只要66.99美元,颤抖吧,比单买个Kinect配件都便宜!这货怎么玩?看下方视频吧~
自从Wii、PlayStation Move和Kinect这来自三大主机厂商的体感设备相继取得成功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把目标放在了体感这一新近崛起的领域上,然而一家叫做Leap Motion的公司凭借Leap创新的设计理念和$69.99的售价渐渐脱引而出。也许Leap会是一款能改变未来的产品,在体感崛起的大趋势下,以后操作电脑时再也不需要鼠标键盘,甚至也不需要触摸屏,只是轻松地做几个手势就好了。想想iPad的触摸带来怎样的改变吧,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到手即玩,完全不需要教会年长的父母怎么使用键盘和鼠标,而Leap Motion的体感技术,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Leap看上去只有一包口香糖的大小,仅由传感器和摄像头两部分组成。Leap没有Kinect高昂的售价,也不需要额外购买XBOX,更不需要足够大的室内空间,但Leap Motion的人却自称精确度是Kinect的200倍,可见对产品的信心。Leap的操作很简单,USB连接电脑后,传感器上方会创造出一个4立方英尺的空间,将手置于其中,然后就可以进行多种手势操作了,显然这样切水果的方式要比在触屏上玩耍更有乐趣。另外Leap Motion专门为开发者提供了SDK,以便于今后有更多适用的App。
Leap Motion官网目前接受预订,价格为69.99美元,可直邮中国,国际运费14.99美元,合计为84.98美元,约540元人民币。除Mac OS X系统之外,Leap还支持Windows,方便国内网友使用。什么值得买网友“fan_buy ”的推荐理由“本产品现在预订后,将从2月开始按照预定的先后顺序发货。实体店方面,将与百思买合作销售(可能也是采用先预定后取货的模式)。配合Win8,这款东西在桌面电脑上,应该还是有很大可玩性的。各位海淘达人,可以入手一个了!”。

五、3D显示屏
所有关注3D技术的目光都在打印机上时,这个来自日本Tom Nagae / DIRECTIONS公司的的掌上3D显示屏回归到最原始的光学原理来让iPhone变成便携3D影院。折叠起来时,Pal Top Theater(掌上影院)看上去像一个普通的手机壳。里面是有三块镜片组成:一块大镜片和两块成一定角度的小镜片。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效果却非常好。Palm Top Theater有一个免费的app供用户下载,这个设备并不是支持iPhone上的所有电影,而是一种把电影画面分成三层的特殊格式。 目前,iPhone版的Palm Top Theater售价为33美元,Tom Nagae / DIRECTIONS公司也已经制作了iPad版显示屏,但并没有公开发售。

六、3D打印机
目前3D打印渐渐成为一种潮流,并开始广泛应用在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数码产品开模等,能节约很多产品到市场的开发时间。其打印原理是先通过数字建模,再分层加工、迭加成形,最后完成打印。它不仅使立体物品的造价降低,且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可以“打印”各种形状的固体物件,满足兴趣甚至工业应用需求。
MakerBot是一家来自美国布鲁克林的公司,主要生产3D打印机等产品,2011年11月被知名科技媒体SAI评为“20家最具创新力的科技公司”之一,官网在此。今天推荐的这款3D打印机Makerbot Replicator 2,被《时代周刊》评为2012年最佳发明之一。Makerbot Replicator 2采用Dualstrusion技术,可用两种色彩同时打印,支持支撑打印,几乎能够打印所有的固体形状,打印出的模型层次感也不错。相比于上一代产品,Makerbot Replicator 2打印空间比前一型号大37%,达到410立方英寸打印空间(28.5*15.3*15.5 cm),可一次性打印更大更多部件。另外本代产品对打印所需的PLA材料也进行了优化设置,粘附力更强,有助于最后的成型。当然,要用好这台机器也不容易,在打印前要先去官网下载三维模型,否则就只能自己建模了。

七、智能家居遥控器
BELKIN贝尔金WeMo switch+motion 智能家居控制器,美国亚马逊目前售价$83.8,亚马逊中国目前售价¥728元。 有了这个东东,你就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iPhone来遥控开关家中各种电器啦,设置设备自动运行时间,即使,你不在家中。

八、激光投影键盘
Celluon Magic Cube是一款通过激光影射在桌面的虚拟键盘及鼠标,简约的QWERTY布局,没有数字键盘,每分钟最多能支持350个字符的输入。投影芯片会跟踪人体手指动作,分辨出输入文字或是滑动鼠标操作。需要使用Micro USB接线进行充电、支持蓝牙 2.0 HID配对。我们可以将它连接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iPad、iPhone和带有蓝牙HID功能的安卓设备上,即插即用,且小巧的体积很方便携带,装在兜里就能带走了。
美国亚马逊目前售价125美元,使用信用卡通过转运公司来购买折合人民币约790元(未包含关税,关税不足50元免于征收),具体购买方法可参考此海淘攻略。这要是在火车上、旅途中拿出来使用,又是一款吸引眼球高科技装bility的利器。

九、Smartpen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持设备的普及,让人们能随时随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轻易上传至云端。理论上讲,只需一部智能手机,便足以纳下一切,让你远离传统的纸和笔。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在平板电脑上敲下一段笔记的时间,也许够你用签字笔在纸上写下一篇随笔,并画上一幅小插画了。Livescribe 公司试图为此做些什么。该公司发布了一款新的数码笔,Sky WiFi Smartpen。这支笔最大的特点,是在纸上书写内容的同时,将数据上传至网络。它配备一本专门设计的笔记本,并拥有最少 2G 存储,用于保存手写笔记和相应链接的音频文件。当你书写的时候,这些内容会通过WiFi直接同步到 Evernote,然后就可以在几乎任何 PC、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上查看。
Sky WiFi Smartpen 明年将提供更多的服务,届时内容可上传到 Google Drive,Dropbox 和 Facebook 上。也许你在想,该如何选择正确的网络并输入密码呢?配套的笔记本上印有链接按键,Smartpen上也有 OLED 显示器,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解决问题。同时,你可以为这支笔设定一个密码,以便保护你的隐私。Sky WiFi Smartpen 还可以边书写边录音,当你点击文字的时候,便会播放该文字对应时刻的录音,方便查询音频资料。

十、Pebble手表
Pebble是第一款「完全支持 iOS 功能」的智能手表,它拥有一块分辨率为 144 x 168 的 1.26 寸黑白背光屏幕,采用 e-paper 电子纸技术,可以通过蓝牙 2.1 + EDR 与其他设备连接。表身上有 4 个按键,内置震动马达和三轴加速度计,电池续航可以达到 7 天。
将 Pebble 通过蓝牙与iOS或Android设备连接之后,你就可以用它来完成通话、收发邮件、短信等操作了。通过下载你还可以更换它的桌面主题或是安装为各种运动(包括跑步、高尔夫球、骑单车等)专门设计的程序。另外,Allerta 还和 Freecaddie 合作打造了一款测距程序,其中包括了全球超过 25,000 个高尔夫球场的信息,让你在打高尔夫球时只需抬起手腕,就能轻松的了解和球洞之间的距离。所有程序都可以通过 iOS 或是 Android(版本至少为 2.3)设备来安装,而且在 Pebble 上也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

时代的发展比想象中迅猛,昨天还在实验室里看到的3D打印已经商业化,昨天还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隔空操作已经很便宜,可穿戴式计算的发展,智能家居的发展,势必澡就一个新的时代。人机交互也将发声新一轮的洗牌。最有趣的交互,将不再是人和计算机、任何智能手机的交互,而是人和任何智能设备的交互,可能是电视、可能是ATM、可能是手表、可能是眼睛、可能是一根笔……单一的交互形式已经不在适用,你以为手势交互已经是最直观最高效的交互的,可是语音交互、注视交互等等新的交互形式都在不断刷新着你的认知。而多种交互形式的结合,才是未来的趋势,把握好现在,放眼未来。

H. 有一种机器人,可以和他聊天,他可以管理家庭的无线家具,分普通版和智慧版买。白颜色。这种机器人叫什么

昨天在 36 氪上看到了一篇《深圳札记:为什么我们认为小米做智能家居的思路是错的》,内容非常有趣,文中关于小米模式是否能够在智能家居市场成功的讨论,让我发现原有自己非常想讨论这个话题:智能家居的未来是什么呢?
当开始想一些未来发展话题时,就会想起 2007年D5 峰会上乔布斯与盖茨关于 5年 后智能设备发展的对话。当时莫博士询问两人五年后他们会使用怎样的便携设备,乔布斯说是 iPhone,盖茨说是平板设备。站在 2014年 看,似乎是乔布斯赢了,不过盖茨未来也有机会获胜。
2007年,那时乔布斯刚刚发布 iPhone,微软第一次公布了 Surface 这个名称,虽然那时只是针对企业用的桌面电脑解决方案(有点像如今在微软各个公司摆着的 PixelSense),不过那时的盖茨就在布道他关于智能设备的远见。他所说的平板设备不仅仅是如今摆在人们眼前的 Surface RT 或者 Pro。而是一系列的应用场景的集合。
盖茨原话如是:“我认为未来你不仅拥有一个设备,我认为你走到哪都会有个全屏设备(Full Screen),她会有语音功能,某种意义的键盘……她可以放进口袋,但你回家,她会是一个至少 60 寸的大屏幕,你可以看电影玩游戏,这些都会跟互联网相连,而你在卧室或办公室会有类似的设备出现……我的观点是每一个水平或垂直表面,都会有一个投影仪,你能把信息放上去。你的桌子会成为一个操作界面……”

看到了吗?这就是盖茨眼里的未来智能生活,也许在 2012年 微软没有实现这些,但是致力于做物联网枢纽的 Windows10 似乎正在努力做到这些事: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屏幕,都会成为你的操作界面,比如一款可穿戴设备,或者是物联网下的智能桌子。特别是微软为 Xbox360 带来了 Kinect 后,似乎有了这么一个关于智能家居的定义——让家居第一次看到使用者,并为其服务。
在中国,智能家居的制造者现在大体上分两派。
以小米为首的中心派,小米主推 “智能家庭” 概念,从 Wifi 路由器为中心变为以智能插座为入口,谷歌大概也属于这个行列,他们都在行业里进行激进的并购。这些互联网巨头认为未来智能家居将以一件家具或一个系统为中心。
另一派则是标准派,以深圳硬件厂商为首,他们认为智能家居间需要有通信标准,比如 ZigBee,需要有无线充电标准,也需要有统一的人机交互标准,比如利用深度摄像头的体感操作以及语音识别。我更倾向于标准派,不过不完全是。
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智能家居将努力去中心化,就像盖茨当初预言一样,未来的世界你将拥有多个设备,无数个操作界面,为你提供统一的服务。这时你用来完成互联网搜索或者智能服务的设备,将不仅是一台电脑或者 iPhone,很可能是一个桌子或者一台冰箱。
在这样的未来,一个极力充当服务中心的恒温器或者智能插座似乎有点违和了。就像消费者不会刻意去购买一个万能遥控器,大多数厂商也不会屈服于生产一个中心设备的附属品。专注生产洗衣机的厂商,会生产性能更好更方便的智能洗衣机,这台洗衣机将能自动识别衣物、自动分类清洗,专注生产空调的厂商,也会生产会更具恒温性能的中央空调,某种程度上这样的产品才会大量被普及。这些智能家居唯一的共性,也许是他们能够具备更好的计算能力,她们都连结到互联网上,他们都能 “看到” 和 “听到” 使用者,并 “理解” 使用者的意图。
但是并不意味着小米或者谷歌就彻底错了,未来是很难预料的,即便是这些顶级公司,他们也认为在智能家居领域要快速试错,各类尝试我想他们都会去做。谷歌的立足点是美国家庭都习惯于使用恒温器,而中国家庭不可或缺的就是插座。这些商业洞察都对,只是让他们变成智能家居的中心,看起来非常难。试想一下吧,也许上一刻,你还开着特斯拉在回家路上,通过特斯拉向你家里的智能空调发去了开机的命令,下一刻你回到家,就在用手机来让智能空调调试至舒适的温度。
人们选择所谓智能家居或者智能设备追求的是方便,是易用性。就像阿里巴巴彻底改变了交易的场景一样,智能家居承担的一大功能点,就是改变所谓的服务场景。以前只能在某个场景下做的事情,在其他场景下也能用了。阿里让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买卖东西,那么智能家居很大程度上,也要完成类似的任务。
让人可以在任何人,在任何场景下,用任何方式都能享受到智能化服务,或许是智能家居一个可见的未来。要实现这样一个去中心化,任意场景下的标准化服务,或许需要更多的图形图像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比如 NLP(语义识别)和行为监测。未来或许所有带上这类摄像头的智能家居都会被我们植入相关的软件,通过对使用者的行为监测,来提供服务。
那么未来的智能家居里,会不会出现接近 “中心” 的产品呢?一个超级智能手表?家庭机器人或许会成为一类特别重要的智能家居。家庭机器人不会是智能家居的中心,而是未来家庭的新成员。这是智能家居承担的第二大功能点——拟人。
哆啦 A 梦、星球大战里的 C-3PO 和 R2-D2,还是机器人总动员里的瓦力和伊娃?这些不再是科幻,而会变为可见的现实,家庭机器人就是下一个 “克拉克轨道”。这些机器人也许会遵循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
事实上,利用图形图像和仿生学的机器人、机械臂早被利用在工业上。我因工作关系多次接触的德国图形图像老牌厂商 LMI,相关技术早就发展了几十年,他们的图形图像技术被应用在各类工业机器人中,比如富士康用来组装产品的超级机械臂。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大大小小不少硬件厂商正在将这些工业技术转为民用,他们正在努力为他们的客户们提供新的家庭成员。
有一位叫 Kevin Ochs 的极客值得关注,他不是机器人领域的专家,也不是智能家居业的创业者,他是 Dreamworks 的 Character Technical Director Supervisor。在梦工厂待了 12年,曾参与制作功夫熊猫和驯龙记等知名 3D 动画。这个充满幻想的超级极客有一个爱好——蛛型机器人(spiderlike octopod robot)。下面这段视频可以看到 Kevin Ochs 在这方面的工作。

I. Google Home或Amazon Echo值得买吗

Paul Miller 是一位专业科技作家,也是著名科技博客 The Verge 的专栏记者。他对 Google 刚刚在 I/O 大会(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智能家居系统 Google Home 以及最大的对手——亚马逊的王牌智能家居产品 Echo 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昨天是 Google 开发者大会的第一天,Google 带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智能家居设备 Google Home,加入了 “智能助手” 领域的竞争游戏。显而易见,Google Home 不仅是对亚马逊 Echo 的强势回应,也被认为是智能助手系统的再一次升级:“坐” 在你的厨房里,听你的一切调遣。
亚马逊曾经将 “Echo” 的诞生看成一个伟大的突破(36 氪曾对 “Echo 的诞生始末” 进行过深度报道)。而现在,Google 却有点小无耻地将这个概念装进了自己崭新的梨形扬声器中。当然,Echo 身上也没有一个组件是 “原装” 的:无线喇叭是 Jambox 提供的,环境感知收听配件是微软 Kinect 的,自然语言查询技术是 Google 的。当然,购物平台是由亚马逊提供的。所以,亚马逊做到的,就是把漂浮在各处的理想化概念集中起来,转化为一个完美的组合产品,并给这个 AI 产品起了个好记的名字:Alexa。
而现在,Google 也有点儿手痒了。

很显然,Google 是有一些优势的。毕竟它是 Google,一个在人人都需要的网站索引领域 “摸爬滚打” 十年以上的网络巨头。但没有谁能保证这个新设备是否会轰动全球,因为……还记得那个被评为 2012年 最令人失望的十大产品之一的 Google Nexus Q(36 氪曾经为 Nexus Q 写过相关专栏文章)吗?
但是至少我们有几个靠得住的理由来证明,Google Home 的诞生的确给了亚马逊不少的压力。
让我们不妨来说说看,Google之所以拼命与 Amazon“抢饭碗” 以及亚马逊应该感到忧虑重重的几个理由:
1、Google 搜索是大部分网站内容的必入 “关卡”,同时,Google 搜索也正在让自己的新助手(Google Home)学会引导人们更加频繁地使用它。Google Home 可以回答很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基于搜索来处理后续问题并根据问题跟踪更大的内容范围。
2、你可以通过 Google Home 控制自己的 Chromecast 电视棒。
3、如果你是个土豪,拥有一个超多房间的大别墅,而且不介意在每个房间里放置一个或多个 Google Home。OK,打开音乐,就可以通过多个 Google Home 及 Google Cast 扬声器同时播放。
4、Google日历与 Gmail 通常是使用者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与 Alexa 相比,Google Home 将为用户的待办事项列表与邮件提供更加简便的时间管理服务。
5、Amazon Echo 可能只限于美国及英语国家使用(说英文);而 Home 将很可能没有这些限制。所以,那些非英语国家终于能感受到,跟自己的智能家居对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6、根据一些 Echo 买家的反映,它的音质有点糟糕。所以,这一点我想应该难不倒 Google。
当然也有这种说法:两者之间也许只是打了个平局,很多人把 Echo现在的处境描述地过于困窘。原因大致如下:
1、这两个智能家居设备都可以向你报告天气情况、设定时间提醒、播放音乐……反正功能基本涵盖了大多数人类渴望的实际交互应用。
2、可能 Google Home 的音质并不比 Echo 好听到哪里去,很多人只是对前者过于乐观。
3、Google 可以将 Google Home 与你的 Google 账号进行捆绑?但如果你想在账号之间随意切换,这还只是一个理论优势而已。目前你还不能,所以现在这还没什么好自夸的。
4、家居的自动化仍然是一团亟待深入研究的迷雾。Amazon 正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碎片化地革新。这也意味着,Echo 在用户端还有很多工作及内容要去解决。Google 虽然承诺要将一些更尖端的东西融入 Google Home,比如说 Google Nest(曾被 Google 以 32 亿美元天价收购的智能家居公司)的一些基础性材料。但是 Google 从来没说到底什么时候进行操作,所以这一切还是想象。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就可以把这次 “对决” 看成平局。
好了,Echo的支持们也可以反驳。以下是我认为 Amazon正掌握着该领域的主动权,而 Google应该为变成 “跟风者” 而感到难过的原因:
1、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API、API、API!在某种程度上,亚马逊已经将 Alexa 相关技术的 “大门” 向开发者们广泛敞开。这就意味着,Alexa 可以做任何亚马逊从没有计划过的事情。为了控制这些崭新的功能,未来你可能必须记住各种不同的指令。感觉很烦?但至少 Alexa 有可能做到这些。而 Google Home 却不支持 API,感觉是不是也不怎么好?
2、尽管我们最好不要去将一些非人类的东西进行人格化及性别化,但对着智能家居时,用嘴唇和舌头发出 “Alexa” 这个单词好像比 “OK Google” 要容易很多。
3、你喜欢通过发出声音来买东西吗?OK, 亚马逊在 “智能化购物” 这方面更擅长一些。
4、是不是觉得 “Amazon 可能正在听你讲话” 听起来有点恐怖?但有些人觉得 “Google 随时都在潜意识地听你讲话” 这一点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5、很多人都办理了亚马逊的全年99 美元的 “亚马逊金牌会员制”(Amazon Prime),里面包含了一项免费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值得 Echo 买家高兴的是,Echo 已支持全球最大的流媒体音乐平台 Spotify;但 Google 方面目前还不清楚会有什么动作。但是 Google 真的希望让我去注册 Google 音乐播放器吗?当我想听某一个频道时,Google Home 真的能识别 Google 音乐播放器是个什么东西?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你现在想问我的个人意见,我估计,亚马逊现在正处于焦虑状态。Google 的整个商业模式是 “善于搜索”,而且正在往里注入数十亿美元进行完善。不得不承认的是,Alexa 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产品,而且在去年大多数时间里都被认为是该领域 “最值得骄傲的产品”,并且为人工智能行业带来了无数欢乐。但与最前沿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最前沿的信息储存及检索技术进行竞争,亚马逊能负担得起巨额的资金和精力吗?
从 Google 方面来讲,如果其可以在开发 Home 的过程中不出现漏洞,不急功近利,不把产品的 “地基” 弄得太糟糕,Google Home 将对 Google 生态系统的建立产生长时间的积极推动作用。

J. 苹果音箱HomePod亮相 和Echo,Google Home有什么不同

PaulMiller是一位专业科技作家,也是著名科技博客TheVerge的专栏记者。他对Google刚刚在I/O大会(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智能家居系统GoogleHome以及最大的对手——亚马逊的王牌智能家居产品Echo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昨天是Google开发者大会的第一天,Google带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智能家居设备GoogleHome,加入了“智能助手”领域的竞争游戏。显而易见,GoogleHome不仅是对亚马逊Echo的强势回应,也被认为是智能助手系统的再一次升级:“坐”在你的厨房里,听你的一切调遣。亚马逊曾经将“Echo”的诞生看成一个伟大的突破(36氪曾对“Echo的诞生始末”进行过深度报道)。而现在,Google却有点小无耻地将这个概念装进了自己崭新的梨形扬声器中。当然,Echo身上也没有一个组件是“原装”的:无线喇叭是Jambox提供的,环境感知收听配件是微软Kinect的,自然语言查询技术是Google的。当然,购物平台是由亚马逊提供的。所以,亚马逊做到的,就是把漂浮在各处的理想化概念集中起来,转化为一个完美的组合产品,并给这个AI产品起了个好记的名字:Alexa。而现在,Google也有点儿手痒了。很显然,Google是有一些优势的。毕竟它是Google,一个在人人都需要的网站索引领域“摸爬滚打”十年以上的网络巨头。但没有谁能保证这个新设备是否会轰动全球,因为……还记得那个被评为2012年最令人失望的十大产品之一的GoogleNexusQ(36氪曾经为NexusQ写过相关专栏文章)吗?但是至少我们有几个靠得住的理由来证明,GoogleHome的诞生的确给了亚马逊不少的压力。让我们不妨来说说看,Google之所以拼命与Amazon“抢饭碗”以及亚马逊应该感到忧虑重重的几个理由:1、Google搜索是大部分网站内容的必入“关卡”,同时,Google搜索也正在让自己的新助手(GoogleHome)学会引导人们更加频繁地使用它。GoogleHome可以回答很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基于搜索来处理后续问题并根据问题跟踪更大的内容范围。2、你可以通过GoogleHome控制自己的Chromecast电视棒。3、如果你是个土豪,拥有一个超多房间的大别墅,而且不介意在每个房间里放置一个或多个GoogleHome。OK,打开音乐,就可以通过多个GoogleHome及GoogleCast扬声器同时播放。4、Google日历与Gmail通常是使用者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与Alexa相比,GoogleHome将为用户的待事项列表与邮件提供更加简便的时间管理服务。5、AmazonEcho可能只限于美国及英语国家使用(说英文);而Home将很可能没有这些限制。所以,那些非英语国家终于能感受到,跟自己的智能家居对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6、根据一些Echo买家的反映,它的音质有点糟糕。所以,这一点我想应该难不倒Google。当然也有这种说法:两者之间也许只是打了个平局,很多人把Echo现在的处境描述地过于困窘。原因大致如下:1、这两个智能家居设备都可以向你报告天气情况、设定时间提醒、播放音乐……反正功能基本涵盖了大多数人类渴望的实际交互应用。2、可能GoogleHome的音质并不比Echo好听到哪里去,很多人只是对前者过于乐观。3、Google可以将GoogleHome与你的Google账号进行捆绑?但如果你想在账号之间随意切换,这还只是一个理论优势而已。目前你还不能,所以现在这还没什么好自夸的。4、家居的自动化仍然是一团亟待深入研究的迷雾。Amazon正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碎片化地革新。这也意味着,Echo在用户端还有很多工作及内容要去解决。Google虽然承诺要将一些更尖端的东西融入GoogleHome,比如说GoogleNest(曾被Google以32亿美元天价收购的智能家居公司)的一些基础性材料。但是Google从来没说到底什么时候进行操作,所以这一切还是想象。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就可以把这次“对决”看成平局。好了,Echo的支持们也可以反驳。以下是我认为Amazon正掌握着该领域的主动权,而Google应该为变成“跟风者”而感到难过的原因:1、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API、API、API!在某种程度上,亚马逊已经将Alexa相关技术的“大门”向开发者们广泛敞开。这就意味着,Alexa可以做任何亚马逊从没有计划过的事情。为了控制这些崭新的功能,未来你可能必须记住各种不同的指令。感觉很烦?但至少Alexa有可能做到这些。而GoogleHome却不支持API,感觉是不是也不怎么好?2、尽管我们最好不要去将一些非人类的东西进行人格化及性别化,但对着智能家居时,用嘴唇和舌头发出“Alexa”这个单词好像比“OKGoogle”要容易很多。3、你喜欢通过发出声音来买东西吗?OK,亚马逊在“智能化购物”这方面更擅长一些。4、是不是觉得“Amazon可能正在听你讲话”听起来有点恐怖?但有些人觉得“Google随时都在潜意识地听你讲话”这一点更加令人毛骨悚然。5、很多人都了亚马逊的全年99美元的“亚马逊金牌会员制”(AmazonPrime),里面包含了一项免费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值得Echo买家高兴的是,Echo已支持全球最大的流媒体音乐平台Spotify;但Google方面目前还不清楚会有什么动作。但是Google真的希望让我去注册Google音乐播放器吗?当我想听某一个频道时,GoogleHome真的能识别Google音乐播放器是个什么东西?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你现在想问我的个人意见,我估计,亚马逊现在正处于焦虑状态。Google的整个商业模式是“善于搜索”,而且正在往里注入数十亿美元进行完善。不得不承认的是,Alexa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产品,而且在去年大多数时间里都被认为是该领域“最值得骄傲的产品”,并且为人工智能行业带来了无数欢乐。但与最前沿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最前沿的信息储存及检索技术进行竞争,亚马逊能负担得起巨额的资金和精力吗?从Google方面来讲,如果其可以在开发Home的过程中不出现漏洞,不急功近利,不把产品的“地基”弄得太糟糕,GoogleHome将对Google生态系统的建立产生长时间的积极推动作用。

阅读全文

与kinect智能家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合肥家具除甲醛如何处理 浏览:457
楼顶开裂用什么防水材料 浏览:441
苹果广西售后维修点吗 浏览:739
广州市苹果维修电话 浏览:46
家电的市场部活动怎么写 浏览:535
开平二手家电市场在哪里 浏览:202
捷安特的售后维修 浏览:644
楼房地砖下的水管保修期多少 浏览:733
去维修点修电脑要注意什么 浏览:787
三星3门冰箱维修多少钱 浏览:199
苹果手机买了没到一年保修吗 浏览:573
国家电网什么时候给五险一金 浏览:585
防水材料有个网叫什么 浏览:411
防水胶能溶于什么 浏览:34
华为配件有保修吗 浏览:805
秦川天然气表保修多久 浏览:736
20米防水檐费用大概多少 浏览:377
家电电脑维修部电话 浏览:375
广西潮湿地方用什么木料的家具 浏览:692
挫树做家具 浏览: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