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威廉莫里斯设计一身之中的重要作品
布料设计
【名称】郁金香与百合花
【分类】地毯(样品)
【时间】1875年
【产地】西约克郡
【材质】羊毛
【收藏】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采用机纺三股羊毛线按照基德明斯特方法编织而成。高58.4厘米,宽85.2厘米,重0.62千克。每组重复的图案模板高35.5厘米,宽23厘米。
威廉·莫里斯是19世纪英国设计师、诗人、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及自学成才的工匠。他设计、监制或亲手制造的家具、纺织品、花窗玻璃、壁纸以及其他各类装饰品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一改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流行品味。1868年至1870年间出版的叙事诗集《地上乐园》,借古希腊到中世纪的传说一抒胸中块垒。他亦是拉斐尔前派的重要成员,但极少留下画作。
2. 威廉莫里斯花纹的鉴赏
(这种文章我不会写,不过针对这个花纹,给你搜了一堆背景资料,你看你能不能断章取义一番,再加一点自己的观点,拼凑出500字)
紫繁篓 墙纸设计 ( Pimpernel )设计于1876年
典型的莫里斯经典设计,镜像对称,风吹动的野花花朵。可能是他本人的最爱,他用这个墙纸装饰他在Kelmscott House的餐厅(Kelmscott House,莫里斯的伦敦居所,他从1879年一直住到他去世那年1896)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的主要成员是威廉·莫里斯。
莫里斯的设计不仅包括平面设计,也有室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等。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创造了许多以后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将文字和曲线花纹拥挤地结合在一起,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和分隔画面等等。
工艺美术运动特点:
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柔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三.提倡歌德风格和其他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四.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五.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
莫里斯在设计中,大量的装饰都是东方式的、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特征,并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等,使装饰上有一种特殊的品位。
莫里斯强调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分析
威廉·莫里斯作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是拉菲尔前派的主要成员。(拉菲尔前派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手工艺传统,设计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严格的来看,莫里斯并不是一个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因为他的探索的重点恰恰否定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中心——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他的目的是复兴旧时代风格,特别是以中世纪、哥特风格,他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他认为只有哥特式、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用品,书籍、地毯等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其他的设计风格如果不是丑陋的,也是矫揉造作的。而应该否定,推翻。只有复兴哥特风格和中世纪的行会精神才能挽救设计,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位的设计。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主义这三个来源。他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采用手工艺的方式,采用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的装饰,因而,他的这个局限使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
即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2、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
3. 为什么莫里斯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英国坚称威廉莫里斯是现代工业设计之父,因为威廉莫里斯是英国人。但是威廉莫里斯是反工业的,反现代化的,所以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设计之父。
彼得贝伦斯被称为德国现代工业设计之父,因为他最早探索了功能主义,并且赞成批量化标准化,还培养了三个好徒弟。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埃。这三人与美国的设计巨头弗兰克赖特合称为现代主义四大巨头。而雷蒙罗威是美国的现代工业设计之父。
阿尔瓦阿图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工业设计之父,因为他奠定了斯堪的纳维亚的有机功能主义风格。
(3)莫里森家具扩展阅读:
人物生平:
1834年3月24日威廉·莫里斯
生于英国沃尔瑟姆斯托一户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成功的股票经纪人。14岁时莫里斯进入莫尔伯勒学院(Marlborough College),受牛津运动影响很深。
1853年他进入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Exeter College),为当牧师而学习神学。大学时期结识了正就任牧师的爱德华·伯恩·琼斯,二人结为终身挚友并在日后一同加入拉菲尔前派。
牛津生涯使莫里斯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为爱好中世纪的一切艺术、设计和建筑。22岁之时继承了一笔年金,藉此他和伯恩-琼斯结伴在法国北部徒步旅行,遍访哥特大教堂。
返英后莫里斯和伯恩-琼斯一同参与了乔治·埃德蒙大街的哥特复兴建筑工程。期间认识菲利普·韦伯,三人交好而且一起开创了工艺美术运动。莫里斯先是投身美术,但是很快就转向室内设计。
4. 威廉莫里斯的作品
是这个人吗?
威廉·莫里斯(英)
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 )(1834—1896),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一位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同时又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莫里斯于1834 年3 月24 曰诞生在英国埃塞克斯郡沃尔瑟姆斯托城一个富商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拥有不少地产的证券经纪人。莫里斯从小酷爱文艺,特别是酷爱中世纪的艺术和建筑。他在少年时代沉浸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G.G.Byron, 1788—1824)和雪莱(P.B.shelley,1792-1822)的作品中,浪漫主义者那些不满现状、反抗压迫、以歌颂自由平等、强调个性解放为主题的诗篇,在他的思想感情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对于少年莫里斯来说,艺术的世界和幻想的世界不但是逃避庸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安乐乡,而且也是反抗它的根据地。
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1853—1855),莫里斯跟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包括当时的著名诗人和画家但丁·罗塞蒂和后来的著名画家伯恩一琼斯Burne—Jones,1833—1898)等以“拉斐尔前派协会”为中心,从事社会活动和艺术研究。
莫里斯在大学学习时期就开始写诗。他在1856 年和他的文友创办了一个月刊,叫做《牛津和剑桥杂志》。他的早期作品多数在这个杂志上发表。离开牛津大学之后,莫里斯一方面在一个建筑事务所工作,另一方面和罗塞蒂等致力于艺术的研究。他起初从事绘画,不久就转入诗歌创作。
1858 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捍卫桂尼维尔和其他诗歌》。1861 年,莫里斯和他的文友开设了一家美术装饰公司,承办美术设计、户内装饰等业务,同时制作染色玻璃、雕刻的家具、刺绣、地毯、窗帘等家庭用品。这家公司所宣布的宗旨是:通过艺术来改变英国社会的趣味,使英国公众在生活上能够享受到一些真正美观而又实用的艺术品。莫里斯认为实用装饰术起源于民间,因此极力主张把纯洁的、健康的趣味还给人民。
1896 年10 月3 曰莫里斯因病在伦敦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在他逝世后,他的女儿,梅·莫里斯(May Morris),把他一生的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浪漫故事、政论、杂丈、演讲词、书信和翻译等等,编成二十四卷的全集出版(1910—1915)。在莫里斯的散文作品中,《梦见约翰·鲍尔》和《乌有乡息》是他最重要的两部小说。
5. 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业有限公司莆田第一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业有限公司莆田第一分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2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从事服装、服饰、皮包、化妆品、太阳眼镜、家具用品、玩具日用百货、洗涤用品、文化办公用品、装饰用品、陈列用品及其相关商品的零售、批发等。
法定代表人:Lennart Magnus Olsson
成立时间:2014-10-28
工商注册号:350300500012780
企业类型:台、港、澳投资企业分公司
公司地址: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文献西路8号文献广场F3栋一楼101-114、119-128单元、二楼201、203-2012单元
6. 评论威廉莫里斯的设计风格以及设计思想(500字左右)
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设计家、诗人、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奠基人与领导者。所谓“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之贫弱、传统手工艺之式微,而力图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道路的一场改革运动。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1880—1890年间达到顶峰。虽然该运动主要局限于手工艺设计领域,而且具有反对机械化大生产和提倡中世纪哥特式复兴的不足,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设计改良运动。它所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弥补艺术与设计的隔阂;它所开创的真实自然的设计风格,有助于消除雕琢堆砌、玩弄技巧的设计弊病。从这意义上说,它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开端,作为该运动的领袖人物,莫里斯也就被后人尊为“现代设计的先驱”。
莫里斯早年学习过哲学、神学、建筑与绘画,而后由于强烈不满设计领域复古思潮、庸俗美学的大行其道以及对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滥用,而转向各类日用品的设计。1861年,他组建了著名的“莫里斯商行”,自行设计、生产、销售装设精美、工艺考究、趣味古朴、格调高雅的家具、织物、陶瓷、玻璃以及金工产品。在设计思想领域,莫里斯继承了著名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的思想,主张从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与伦理的角度去审视设计问题。
首先,他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以实现改良日用品的目的,认为艺术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实用艺术,反对在观赏性的“高等艺术”与实用性的“次等艺术”间强调分高下;其次,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力图通过手工艺的复兴来消除工业生产所造成的设计与制作相分离的弊端,因为他认为,这种分离既妨碍设计者进行合乎功能的设计,也不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最后,他反对机器生产的滥用和工业化对人性的扼杀,希望通过设计的改革,美的教化,实现社会主义的宏大理想,而对工业社会的不满,又导致了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对哥特式风格的过度崇拜。
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与装饰艺术家,他的设计开一代新风;作为一名思想深邃、眼光独到、立意高远的思想家、理论家、他关于艺术与手工艺的主张影响了几代人,不仅直接促成了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高潮的到来,而且还影响到欧洲大陆以及北美地区的“新艺术运动”。进入20世纪后,莫里斯的影响并为完全消退,无论是德国的“包豪斯”,还是北欧的“早期现代主义”设计思潮,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其启发。六七十年代之后,随着西方社会由工业化的转型,莫里斯的学说因其对文化与人性的重视,而再次受到了设计理论界的垂青。
莫里斯关于艺术与手工艺问题的思考,集中体现在发表于1877—1894年间的35篇演讲稿中,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装饰艺术》(1877)
《生活中的次等艺术》(1882)
《艺术与社会主义》(1884)
《手工艺的复兴》(1888)
7. 莫里斯/红房子/风格特点:
1、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
3、具有哥特风格和其它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功能实用。
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
6、每个室内是结构和面的逻辑派生。
7、每个室内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个性,但与此同时,它又必须是一个房房相连的大主题变调。
8、每个室内,从最大面积到最小细节,使用与整体相协调的材料。
(7)莫里森家具扩展阅读
莫里斯的“红屋(红房子)”取得了成功,不仅仅是采用功能需求为首要考虑,部分吸取英国中世纪、特别是哥特风格细节来设计住宅建筑,从而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同时还在于莫里斯从统一的方案出发,设计了整个建筑的室内、家具等等。
“红屋”的建成引起设计界广泛的兴趣与称颂,使莫里斯感到社会上对于好的设计、为大众的设计的广泛需求,其希望能够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好的设计,改变设计中流行的矫揉造作方式,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垄断,也抵御来势汹汹的工业化风格。
8. 威廉莫里斯设计一生之中的重要作品是什么
威廉·莫里斯(1834-1896)出生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他在五十年代已开始写诗,在“前拉斐尔派”的影响下,写过《地上乐园》(1868-1870)等作品。他早期诗歌大都取材于古代的中古的故事。七十年代,他到冰岛等地去旅行,回国后发表了以北欧古代传说为题材的史诗和抒情诗,其中最重要的是《佛尔松族的西古尔德》(1876)。这些作品都表现了诗人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现实的不满,企图从资本主义以前的文学艺术中寻找美好的理想。他举办了一个手工艺工场,生产日常生活所需的实用美术品。
艺术设计
莫里斯虽是画家,却主要是致力于工艺美术,用伯恩·琼斯的画稿,作漂亮的绒毯,从事绘画玻璃、陶器、家具、书籍装帧等各方面的工作。在从事这些工作以外,不能忘记的,是他参加拉斯金为中心的“美的社会主义运动”。据说“现代社会的矛盾,生活的丑恶,是机械文明和物质文明过度繁荣的必然结果”,要给由于物质文明而荒芜了的人们的心灵以美的东西,艺术的东西。如果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社会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得到解决。因此,日常的家庭用具、家具、衣服等等都必须作得价廉而物美,因此,工艺美术也就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批评家爱德华·卡本特、诗人济慈、剧作家王尔德等都参加了这个运动,试图在整个欧洲进行宣传。
工业设计
莫里斯于1834年3月24 日出身在埃塞克斯郡(Essex)的一个富商家庭。在17岁那年,他随母亲一道去参观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一方面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博览会的建筑——“水晶宫” 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而“水晶宫”(图2)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任何基本的设计原则,其滥用装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市场生产的商品。莫里斯对于当时展出的展品很有反感,这件事对他日后投身于反抗粗制滥造的工业制品有密切关系。
威廉·莫里斯作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是拉菲尔前派的主要成员。(拉菲尔前派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手工艺传统,设计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严格的来看,莫里斯并不是一个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因为他的探索的重点恰恰否定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中心——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他的目的是复兴旧时代风格,特别是以中世纪、哥特风格,他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他认为只有哥特式、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用品,书籍、地毯等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其他的设计风格如果不是丑陋的,也是矫揉造作的。而应该否定,推翻。只有复兴哥特风格和中世纪的行会精神才能挽救设计,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位的设计。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主义这三个来源。他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采用手工艺的方式,采用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的装饰,因而,他的这个局限使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即
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2、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
“红屋”的取得了很大成功,不仅仅是采用功能需求为首要考虑,部分吸取英国中世纪、特别是哥特风格细节来设计住宅建筑,从而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同时还在于莫里斯从统一的方案出发,设计了整个建筑的室内、家具等等。“红屋”的建成引起设计界广泛的兴趣与称颂,使莫里斯感到社会上对于好的设计、为大众的设计的广泛需求,他希望能够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好的设计,改变设计中流行的矫揉造作方式,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垄断,也抵御来势汹汹的工业化风格。
主要著作
《杰森的生与死》(1867)
《世俗的天堂》(1868-70),一系列讲述希腊和中世纪故事的诗歌
《乌有乡的消息》(1890)
《世界尽头的井》(1892)
《奇迹岛的水》(1896)
评价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是现代设计的先驱,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得益于莫里斯个人的努力。接下来的新艺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莫里斯的艺术之花在这场遍布整个欧洲装饰运动中竞相开放。德国工业同盟和包豪斯同样是以莫里斯的思想为起点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包豪斯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和现代设计风格的成熟。从莫里斯到包豪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史单元。然而,莫里斯的一生却充满了矛盾:他对现代设计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昭示作用,同时他又努力地使历史车轮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