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澳大利亚人的生活习惯
澳大利亚人一般喜欢吃牛、羊肉、鸡、鸭、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讲究花样,不吃辣,对中国菜颇感兴趣。爱吃各种煎蛋、炒蛋、冷盘、火腿、虾、鱼、西红柿等。西餐喜欢吃奶油烤鱼、炸大虾、什锦拼盘、烤西红柿等。
澳大利亚人的服饰与西欧人一样,均为西装革履。土著人的服饰也与西欧人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衣服很少洗,显得很脏。还有的土著人赤身裸体,或在腰间扎一块布遮盖。有的佩带臂环、项圈、前额箍和骨制鼻针。节日时,他们还在身上涂上各种颜色。
(1)格兰特家具扩展阅读
澳大利亚人娱乐活动:澳大利亚人热爱户外生活,例如:爬悉尼大桥,三百六十度饱览悉尼港的壮丽景色。与海豚畅泳,参观企鹅天堂,来澳大利亚看野生动物,骑骆驼漫步,骑马、探险,各种精彩刺激的活动应有尽有。
澳大利亚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东方人的矜持。他们兴趣广泛,喜欢体育运动,如冲浪、帆板、赛马、钓鱼、地滚球、澳式足球(Australianrulesfootball,俗称footy)、板球(cricket)、橄榄球(rugby)、篮球(netball)及游泳等都有众多的热衷者。
❷ “能者多劳”是不是坑自己
其实能者多劳这句话有时候也是挺不公平的,现在流行一句话说,我上班是为了来挣钱的,请不要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对于那些称能者多劳的老板,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压榨你的剩余价值。
老板可以用这句话来蒙蔽你,但是你自己不能用这句话来蒙蔽自己。毕竟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只有自己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千万不要用能者多劳这句话来坑自己,否则,不仅熬垮了自己的身体,也摧残了自己的心灵,久而久之,你就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厌烦情绪,这也是不利于激发你奋斗动力的,所以我十分不认可能者多劳这件事。
❸ 退休旷工用8年炸出530㎡洞穴屋,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风格始于英国。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大房子里,经常有一些带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褪色的印花布、斑驳的沙发以及一些外皮与油漆都剥落的柜子等。
居住在南京的小桔梗一家,就住在这样一种风格的家里。家中所有的门、楼梯扶手与部分家具都是设计师出图去定做的。所有的挂画都是打印出自己拍摄的照片。蕾丝和墙挂也都是小桔梗自己做的,既省钱,又充满自己的态度。
❹ 真正面目是什么
大家原先的猜测从陌生人最后的一句话里得到了印证。陌生人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然而他还在和自己的良心作斗争。虽然史密斯他们这些新朋友们热诚地接纳了他,但他却仍觉得对不住他们。自从他救了赫伯特之后,他就在花岗石宫附近活动。
生活又恢复了往常的样子。陌生人依旧单干,他也不和大家吃饭,高地的大树底下就成了他的栖身之处。他和伙伴们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一天,潘克洛夫又提出了他的疑问:“他为什么要把那张纸条扔在大海里呢?他为什么要人们去救他呢?”
“我想,”史密斯还是这样说,“他会向我们解释的。”
到12月10日,陌生人回到花岗石宫附近已经有一个星期了。这天,史密斯看见陌生人向他走来。
“先生,我请求你一件事。”陌生人平静而谦虚地对他说。
“朋友,请你相信我们。你有什么话就说给我听吧。”史密斯说。
陌生人浑身颤抖,双手捂着眼睛。
“先生,”他终于开口了。“我请求你答应我一件事。”
“有什么事?你尽管说。”史密斯说。
“你们在离这儿四五英里的地方有一个畜栏,能让我住在那儿照料那些牲畜吗?”
史密斯注视着这个不幸的人,心中充满了同情。过了一会儿,他说:
“朋友,你住那儿恐怕不太合适,畜栏里的厩房只能住牲口。”
“我觉得那儿很好,先生。”
“你想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尊重你的自由。如果你觉得那里合适,你住那里也可以。但是我们随时欢迎你回花岗石宫来。既然你要住在畜栏里,为了让你住得舒服一些,我们一起去给你整理一下。”
“先生,我自己能够安排得很好。”
“朋友,”史密斯总是这样亲密地称呼陌生人,“这件事最好让我们来安排。”
“先生,谢谢你。”陌生人说完就走了。
大家一致同意工程师的提议,在畜栏里盖一所木头房子,并且想把它尽量弄得舒适些。
五个人马上带着工具到畜栏去。房屋不用一个星期就完工了,只等陌生人搬进去了。畜栏里现在已经有50多只羊了。房子就盖在离畜栏20英尺左右的地方,在那里就可以很方便地照看羊群。家具也为陌生人准备好了,桌椅床箱都有,还给他配备了一支枪、一些弹药和用具。
陌生人直到现在还不知道史密斯他们为他准备的新居是什么样子。他留在高地上,每天辛勤地劳动,把土地翻耕得又平又细,就等着播种了。
畜栏终于在12月20日这天全部收拾好了。大家告诉陌生人晚上他就可以到那里去睡了。
大家吃完晚饭后正在聊天,突然听见有人敲门。原来是陌生人。他一进来就说:“各位先生,在我离开你们以前,让我告诉你们我的历史吧。”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这几句话是史密斯他们早已盼望的,他们显得很感动。
陌生人虽然声音沙哑低沉,但他说得很快,好像生怕一停下来就失去了说下去的勇气。
陌生人叫艾尔通,英国人。曾经是格兰特当船长的不列颠尼亚号的水手长,由于煽动船上水手叛变,在1852年4月8日,格兰特船长把他丢在澳大利亚的西海岸就开船走了。
艾尔通并没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被抛弃后就化名为彭·觉斯,成了一群逃犯的头目。
1854年12月20日,由格里那凡爵士带领的寻找格兰特船长的一行人越过重洋,来到了一个爱尔兰农场。当时,彭·觉斯正在那个农场干活。从他们的谈话中,彭·觉斯知道了不列颠尼亚号遇险、格兰特船长失踪的消息。
格里那凡爵士那华贵的三桅船“邓肯号”引起了彭·觉斯极大的兴趣。他顿生歹意,立即编出许多谎言。格里那凡一行人就相信了他的鬼话,跟着他到了澳大利亚腹地。他同时暗地里串通了一群逃犯,策划劫持了“邓肯号”。
彭·觉斯由于一件偶然的事件,暴露了真面目,格里那凡一行人也因此得以死里逃生。格里那凡爵士本来要把彭·觉斯交给当地官方处置,由于他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在他的请求下,格里那凡爵士就把他遗留在大平洋中达抱岛这个荒岛上。格里那凡爵士临离开岛时说,将来他们会来接他的。
艾尔通被孤零零地抛在荒岛上。开始他企望通过辛勤劳动来洗清自己的罪孽。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待中的孤独终于压垮了他的意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逐渐变成了一个野人!
艾尔通一口气说完这些,就默默地站在一边,等待着接受新的最后判决。
史密斯站起来说:“艾尔通,我们认为你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赎清了过去的罪恶,已经得到了宽恕。那么现在我问你,你愿意做我们的伙伴吗?”
艾尔通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平静地拿起行李,和大家告别了。
“朋友,请你再稍等一下,我再问你一句话。”史密斯说,“你是不是曾经写了一张纸条,装在瓶子里,把它扔到了海里?”
“纸条?装在瓶子里?”艾尔通摇了摇头,“我从来没有把什么纸条扔到海里。”
他说完就鞠了个躬,转身走了。艾尔通刚才的话让史密斯及其伙伴们如坠五里云雾之中。
很快又到了1867年1月。畜栏里的牲畜让艾尔通饲养得膘肥体壮。为了减少艾尔通的寂寞,史密斯他们经常去看他。时间一久,大家便感到从花岗石宫到畜栏远了点。有时纳布做了点什么好菜,想通知艾尔通都有点不大方便。
史密斯酝酿着一个计划,就是在畜栏和花岗石宫之间架设电线,安上通讯装置,沟通两地的联络。史密斯一说出这个计划时,大家兴奋不已,就动手干了起来。
细长的铁丝是利用天然瀑布为动力拉出来的。有了铁丝,史密斯去制造电池,让同伴们去架线。锌皮在遗物角拾到的大木箱里有,硝酸和钾碱也有。电池很快就做好了。最后,工程师用导线和磁铁做成了收发报机。
一切准备就绪。2月2日这天,工程师从花岗石宫这头发了一个电报给艾尔通,向他问好。艾尔通马上作了回电,效果令人非常满意。大家都非常兴奋,特别是潘克洛夫,捧着电报匣子,摸这摸那的。以后他几乎就包下了收发报的事情,像个正规的电报员。
日子过得飞快,岛上的居民们又迎来了第四次麦收。这次麦收把粮仓都堆冒尖了。赫伯特拍下了许多风景照,放大后用来装饰石宫。
3月26日是个特殊的日子,移民们在岛上整整流落了两年。尽管现在的日子过得像模像样,但一缕缕乡愁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两年来没有一片帆影从岛边经过。故乡啊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的怀抱呢?
一天晚上,史佩莱提议道:“我们应该再去一趟达抱岛。万一格里那凡爵士来接艾尔通,我们就可以回国了。况且艾尔通现在在我们这里,我们必须在那儿留下记号。”
把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乘风波浪号”于4月14日又动身往达抱岛去。艾尔通没有跟着去,留在了岛上。大家决定让艾尔通留守花岗石宫。
4月16日,“乘风破浪号”斜向驶往爬虫角。由于逆风而行,他们花了整整一天才到。他们在爬虫角抛锚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天亮时,他们沿着西岸前进。移民们曾经到过这片美丽的森林海岸,对它并不陌生,他们尽量靠岸前进,以便把一切看得清楚些。
这部分海滨到处是奇形怪状的岩石,高低不平,有的只有20英尺,有的比300英尺还高。
这一带的风景确实不错。岩石之间似乎搭着桥梁。有的地方拱门一个连着一个,有的地方巨大的洞窟非常雄伟,有的地方石柱、尖塔和拱门比任何“哥特式”教堂还好看。这里许多自然界的天然杰作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景观令一行人看得目瞪口呆。然而托普却对着玄武岩的峭壁狂吠,从那儿传回来奇怪的声音。
工程师觉得托普的叫声有些异样,建议把船向岸靠近一些行驶。于是“乘风破浪号”就贴着乱石前进。
第二天早上,风加大了,潘克洛夫吩咐张起帆前进。“乘风破浪号”很快向北颚角驶去。
“猛烈的西风恐怕又要刮起来了。”船长潘克洛夫说,“昨天傍晚时天边一片通红,今天早上又有马尾云出现,这个兆头不好。”
“那我们赶快到鲨鱼湾躲一躲吧。”史密斯说,“我想那里有可以避风浪的地方。”
“这部分海面好像布满了礁石。”赫伯特说。
“潘克洛夫,”史密斯说,“我们听你的,你认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放心吧,史密斯先生,”潘克洛夫说,“我会尽力想办法的!我宁死也要保护好乘风破浪号。”
“离颚骨角还有多少英里,史密斯先生?”赫伯特问。
“大概还有15英里。”史密斯答道。
“看来12点钟的样子,我们就可以到达颚骨角那里了。倒霉的是,那时刚好赶上退潮,海水正往海湾外面流。如果再加上风浪,恐怕不容易进去。”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颚骨角附近抛锚呢?”史密斯问。
“绝对不行。那样非搁浅不可。”水手叫道。
“那么该怎么办呢?”
“只有先想法子停泊在海面上,等涨了潮再说。如果运气好,傍晚七点钟的时候,争取能够进港,否则,我们就只好整夜停在海面上,等太阳出来再进去。”
“假如海滨有一个灯塔就好了。”水手说,“这样行船就容易多了。”
“亲爱的塞勒斯,”记者说,“我想起来了。那次要不是你们烧起篝火,我们就难以回到林肯岛了。”
“火?”史密斯听了记者的话以后,感到非常惊奇,“什么火?”
“就是上次我们从达抱岛归航时,我们找不到方向了,正在着急时,不是你们在眺望岗上燃起一堆火给我们引航吗?”
“那天晚上我绝对没有燃火。”工程师肯定地说道。
这下史佩莱和史密斯心里都充满了疑问。
如此看来,岛上肯定另有秘密。他俩都急于破解这个秘密。
4月下旬的一天,大家都聚在眺望岗上。
“朋友们,我有责任提醒你们,在这个岛上发生了许多神奇的事情。”史密斯郑重地向大家说。
接着他从自己掉进海里被人救起、托普在风暴雨里送信说起:“我那时能自己走到那里的沙丘吗?托普从来没有在林肯岛上生活过,它怎么会找到我们的?托普和儒艮搏斗时,儒艮死了,是什么给它划下的伤口?又是谁把铅弹打进了小野猪的身体?”
一个一个的谜团,大家听得呆了。史密斯干脆把百宝箱不是偶然搁浅、平底船是那么凑巧地漂过来、艾尔通根本就没写过纸条等等疑问都提了出来。
大家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不得不承认,岛上确实存在着秘密。
史密斯还把托普有时奇怪地在沟通花岗石宫和大海之间的那个井口旁乱走这件事也告诉了大家。史密斯虽然曾经把井底探看过一遍,却没有发现可疑的东西。
由于这次的谈话,大家决定暂时不去达抱岛,等冬季过后把林肯岛彻底搜查一遍。
这个冬天在平静中过去了。尽管这样,这些怪事还是经常成为花岗石宫里的话题。本来史密斯他们一直坚持要彻底搜查一下林肯岛,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使得他们的计划改变了。
❺ 八国联军的八国都只那八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1900年6月11日,日本驻华使馆书记杉山彬被刚调入京的清兵甘军所杀。至6月15日,军机处曾一度传旨,令在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及山东巡抚袁世凯速入京,6月16日慈禧召开御前会议后,亦曾发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谕。不料到了翌日(6月17日)收到洋人出兵的同时还要求她归政于光绪的情报。於是慈禧态度作出一百八十度转变。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K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杀害;酿成战争的导火索。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义、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义和团及朝廷军队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各国在准备以武力解救使馆的同时,北京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全权公使窦纳乐( Claude Maxwell MacDonald)负责指挥防衞。
事件最终演变为国际军事冲突,在事件平息之前,约有45,0001名来自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英军中包括英在威海卫训练的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兵团)、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俄国的八国联军以及反抗拳乱的中国军队与义和团拳民对战。联军的指挥官是英国人Gaselee将军。就在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之前,联军早于6月17日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联军占领了天津;直隶总督裕禄兵败后自杀。联军在8月4日向北京进发,沿途并没有遇到真正有力的抵抗。当时沿途的清兵和义和拳民估计有15万之多,而联军总数开始时仅3万多人(后来有所增加)。时值8月,气候炎热而潮湿,加上沿途浓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为进军增添了种种困难。联军于8月14日凌晨来到北京城外,经两天的激战,到8月15日逐步攻占了北京各城门,随即与清军在京城各处展开巷战。至8月16日晚,八国联军已基本占领北京全城。慈禧及皇室在北京陷落之后逃到西安。
在美国的历史记载里,称这次军事解除公使馆危机行动为中国解救远征,中国则称之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德军在北京陷落之后两个月才到达中国。他们因为热切执行德皇威廉二世7月2日发布的命令:「你们知道,你们面对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你们要勇敢地作战,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还不敢窥视德国人,四出掳掠,而备受批评。威廉二世的这段讲话是对5世纪匈奴入侵欧洲的回忆。后来这段话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英国人借用来贬损他们的德国敌人。
俄国除了与随联军进攻北京外,更另外从南北两路派二十馀万人进占中国东北。北路俄军8月攻占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9至占领吉林省城吉林;南路8月占据营口,10月占领沈阳,10月6日两军会师,占据了东北全境。
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徵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兵)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
❻ 马丁格兰特注册过商标吗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
马丁格兰特商标总申请量3件
其中已成功注册0件,有3件正在申请中,无效注册0件,1件在售中。
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马丁格兰特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
第1类(化学制剂、肥料)
第2类(颜料油漆、染料、防腐制品)
第3类(日化用品、洗护、香料)
第4类(能源、燃料、油脂)
第5类(药品、卫生用品、营养品)
第6类(金属制品、金属建材、金属材料)
第7类(机械设备、马达、传动)
第8类(手动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安防设备)
第10类(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成人用品)
第11类(照明洁具、冷热设备、消毒净化)
第12类(运输工具、运载工具零部件)
第13类(军火、烟火、个人防护喷雾)
第15类(乐器、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
第16类(纸品、办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类(橡胶制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
第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
第20类(家具、家具部件、软垫)
第21类(厨房器具、家用器皿、洗护用具)
第22类(绳缆、遮蓬、袋子)
第23类(纱、线、丝)
第24类(纺织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6类(饰品、假发、纽扣拉链)
第27类(地毯、席垫、墙纸)
第28类(玩具、体育健身器材、钓具)
第29类(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类(面点、调味品、饮品)
第31类(生鲜、动植物、饲料种子)
第32类(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
第33类(酒、含酒精饮料)
第34类(烟草、烟具)
第35类(广告、商业管理、市场营销)
第36类(金融事务、不动产管理、典当担保)
第37类(建筑、室内装修、维修维护)
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
第39类(运输仓储、能源分配、旅行服务)
第40类(材料加工、印刷、污物处理)
第41类(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娱乐服务)
第42类(研发质控、IT服务、建筑咨询)
第43类(餐饮住宿、养老托儿、动物食宿)
第44类(医疗、美容、园艺)
第45类(安保法律、婚礼家政、社会服务)
❼ 旧中国的耻辱和今日中国的强大的资料
析比较“中英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两课,我们可以看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同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罪行史的一部分。
两起战争皆因鸦片而起,都以清政府丧权辱国为结局。它们不是孤立的,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有其共性。因此在教授这两课时,采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则能使学生对两起历史事件、现象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观察、理解、分析和评价历史以及识辨大是大非的能力。这也是根据学生怎样学来设计自己怎样教的重要原则 。
首先,这两次鸦片战争,有相似之处,可把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所谓的西方文明国家的侵略扩张。第一次,是英国迫切需要对外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第二次是英、法、美等国,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并使之合法化。所谓战争的导火线,仅是发动战争的借口。基于此,可廓清这一特定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试想,当时如果没有禁烟运动 ,没有两起事件的发生,它们就会偃旗息鼓吗?否。它们依然会寻找另外的借口发动战争。因为它们早已选中中国作为其侵略对象,蓄谋已久,战争迟早要爆发。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透过历史的表面现象,认清侵略者的本质和狡诈手段,区别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进程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这是历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在这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我们试比较一下清政府、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各持什么态度,就很容易看出清政府的丧权辱国和人民大众的英勇不屈。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内:道光帝惊恐万分,派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琦善妥协,奕山投降,牛鉴临阵脱逃,后来签订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浦条约》。爱国官兵和广大人民:三元里人民抗英,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英勇牺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不作认真的战争准备,完全寄希望于俄美两国“调停”。当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最终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与此相对照的是,南海、番禺两县几万人民成立团练局,抵抗侵略;防守大沽炮台的士兵开炮打击入侵者,大沽人民冒着枪林弹雨,给战士送饼送面。
1.10多亿中国人已解决了近百年留下的生存问题——温饱问题,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了不得的伟绩。
2.中国人在中低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已形成了可挑战外界的能力,这给外界百姓造成的影响是振聋发聩。
3.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正脚踏实地解决科技现代化问题。现今很多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的项目,已纷纷被快速解决;更今人欣慰的是,我们是以远低于这些发达国家在其它地区的售价,解决了这些问题。
4.说中国已很强大,有些不符实际;但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且有13亿人坚持社会主义的中等产业水平国家,谁也不敢小视,因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举全国之力来对付外来入侵和进行维护国家统一。
5.我们中国人是每月1000元可过,每月100元也可活,不怕打烂坛坛罐罐,这在发达国家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6.外界对中国人已无可奈何,但我们的危机在内部。
强大的中国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9日报道,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专家克劳斯•贝尔格对中国载人宇宙飞行给以高度评价。 报道说,迄今为止,美国始终阻挠中国参加国际宇航项目。为此中国研制出了自己的宇宙飞船。贝尔格说:“运送宇航员进入太空的密封舱是中国在俄罗斯宇宙飞船密封舱的基础上,配备了新的工艺与技术研制成功的,它比俄罗斯的密封舱更加现代化。我估计,中国为俄式密封舱配备了30%到40%的新技术。” 中国为发展宇航技术投入了多少资金,目前尚不清楚。不算技术研究的费用,仅进行一次太空飞行就要耗资2000万美元。毫无疑问,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最近几年内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它已经将自己的卫星送入太空,而且还拥有了多种型号的火箭。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将再次显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实际上中国是想以此证明,它已经摆脱了技术上落后于西方的局面。现在,中国的火箭技术已经大踏步地赶了上来。今年9月1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枚使用固体燃料的火箭。贝尔格说:“我认为,中国人在这方面已经迅速赶了上来。因为,在此之前,他们所有的火箭使用的还都是液体燃料。” 但是,在最尖端的技术方面,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中国至今还不能像美国、俄罗斯和欧洲国家那样制造出液体氧气和氢气火箭。不过,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正在跃跃欲试,争取获得世界航天领域第三超级大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