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古代家具种类有哪些
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1、椅凳类
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后进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为三大种类:凳、椅子、宝座,并又细分成多种名称和造型:
(1)凳: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3)宝座。
2、桌案类
桌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较高,是中国礼仪文化之邦传承的产物,也是礼仪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中国的古代,对桌案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比如,供桌供案主要应用于敬念仙逝长辈和敬供先人;八仙方桌主要应用于接待重要宾客,例如“请上坐”指的是八仙方桌朝南的左边位子;圆桌主要应用于家人共餐,一家团圆之意。
按生活习惯和用途,中式桌案类家具大致分为供桌、方/圆/月牙桌、几案、其他等。
3、床榻类
床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材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珍贵硬质木材所制,如黄花梨、紫檀;另一类为白木材质,此类床榻或髹漆、或贴金、或镶嵌。
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那时还只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后才出现高足坐卧具。“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是有分工的。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
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增大,床与榻同样担负着坐卧两种功能,因而也就难以截然分清了。习惯上认为:床不仅长,而且宽,主要为卧具。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典家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罗汉床、贵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国时期的遗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罗汉榻、罗汉床、贵妃榻。
4、柜架类
柜子的使用大约始于夏商时期,古时的“柜”,并非我们今天所见之柜,倒很像我们现在所见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则是专指室内存放东西的地方。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柜子,应该是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我们这里说它是箱子,是按现代人的说法,如果按战国时的称呼,则应称为“柜”。
到了汉代,才有了区别于现今所谓“箱”的小柜子,柜呈长方形,下有四足,柜顶中部有可以开启的柜盖,并装有暗锁,柜身以乳钉作装饰。到了唐代,就有了较大的柜,能放置多件物品。宋代开始,已有专用的书柜,柜身呈方形,正面对开两门,内装两屉分为三格物。一直到明代之后,才创造出许多柜架类的新品种来。
从功能上区分,中国古典柜架家具大致可分为四类:
(1)卧室类:顶箱柜、官帽柜等;
(2)书房类:万历柜、网背书架、门书柜、千秋书架等;
(3) 珍玩类:多宝格、珍宝柜、博古柜等;
(4) 厨房类:亮格柜、碗橱等。
5、杂项类
按照杂项类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类别”:
(1)置物类:书箱、衣箱、官皮箱、百宝箱、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盘、提盒等;
(2)屏风类:地屏、床屏、梳头屏、灯屏、挂屏、曲屏风等;
(3)架具类:衣架、面盆架、镜台、烛台、承足(脚踏)等;
(4)摆件类:笔筒、墨盒、棋罐、瓶座、碟架、烟具、雕件等。
⑵ 中国古代的木质家具又硬又不舒服,古人为何用了几千年
中国古代的木质家具又硬又不舒服,古人用了几千年是因为文化的传承。
古代的木质家具又硬又不舒服,但是有垫子这些让它变得好看又舒服。我国木质家具种类比较多,光材料就有榉木、柚木、枫木、橡木、红椿、水曲柳、榆木、杨木、松木等。古代的木质家具可以长盛不衰,当然是离不开古人对木质的使用。不同材质的木头有不同的花纹和颜色,在普通家具中,木质家具应用比较广泛而且耐用。木质家具有几十年的使用寿命,最后还能用来传承给后代。
传统的木质家具种类非常多,古人可以挑选的范围非常大,总能找到自己所喜欢和合适的。不管只是想来张典雅古朴的床榻,还是想来个繁华无比的凳子,文化带来的不仅有习惯,还有前人留下来的木质家具。家具里面蕴含了人们的文化精神和情趣,人们已经习惯与木质家具相伴。
⑶ 请问我国古代实木家具的用材一般有哪几种
明清家具用材简述
明代细木家具的用材,是构成明式风格的一部分。因此在欣赏、判断家具年代和风格的时候,分析其材质情况和历史用材情况,也是主要内容。
明代家具用材,可分细木、柴木两大类。紫檀、花梨、鸂鶒木、铁力木、红木、乌木、楠木等均属细木,除楠木外又称硬木。榆木、榉木、杉木等都属柴木。从全国各地家具制造业和广大用户使用情况看,漆木家具占比重最大,但因为硬木坚固,容易保存,所以传世家具以硬木为多。本节所要说明的木材,也限于硬木。现将各种木材的特点分述如下:
紫檀
紫檀木是名贵木材,主要产于热带地区的南洋群岛,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也有少数生长。其木质坚硬,体重,放在水里立即下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博物要览》说"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从彩图中的家具实物照片中,可以看出它的纹理稠密,经打蜡磨光和空气氧化,逐渐演变成红紫、黑紫色。色调深沉稳重,有古雅静穆感。这是紫檀木家具的最主要特征。
使用紫擅制作器物,由来己久,东汉未年就见记载。到了明代,紫檀木受到皇家的宠爱。明代官方派员定期赴南洋采办,皇家储存了很多紫檀木。直到清代早期,宫廷制作家具,使用的多是明代的库存。清代认为紫檀是名贵木材之首,但是清中期以后,库存告罄,货源中断,紫檀紧缺。所以,清代中期以后的家具,就采用红木替代了。
花梨木
花梨木产于广东、广西,但数量不多,《博物要览》说:"花梨产交(交趾)广(广东、广西)溪峒,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花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具。"《广州志》记载:"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
花梨木又分新花梨与老花梨。老花梨又称黄花梨,材质适中,性温,不变形,有香气,色呈橙黄,有的红紫,有似狸斑的深浅相间花纹。明代高级考究的家具,多是用黄花梨制作。由于老花梨纹理漂亮,工匠们多采用通体光洁的处理,不作雕饰,以突出木材纹理的自然美,花梨家具华丽无比。
新花梨又称草花梨,色赤黄,木质疏松,棕眼粗,呈条纹,没有光泽,材质远远不如老花梨。
鸂鶒木
又称杞梓木、鸡翅木,也是贵重木材,出产在西蕃。我国广东、海南也产此木。此木质硬,苏州工匠有"木里含沙石"之说,破料时常常打锯,所以也叫它"砂石木"。
鸡翅木的纹理、色调比较特殊,受光照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有暗红色,也有更重些的紫褐色。这也许就是北京匠师所谓的新老之别。新的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不清;老的纹理细腻,有紫褐色深浅变化,而且有光泽,如同鸂鶒鸟的羽毛一般漂亮。鸡翅木材数量不多,所以,传世家具也较少。
铁力木
也叫铁梨木、铁栗木。产于印度和我国的广东、广西。树木直立高大,直径丈余,质地坚硬、沉重,纹理细美,心材呈暗红色。它的色泽和花纹,与鸡翅木很相似,只是纹理粗些。用铁力木打制的家具,经久耐用。
铁力木因树体高大,所以材料也很宽大,适于打造大型家具。常见明式家具中的大翘头案,长达三米以上的案面,竟是用一块铁力木的整料作成。铁力木价格低廉,明式家具的大件多用此木。由于此木酷似鸡翅木,有些家具商,常以铁力木伪充鸡翅木,或在鸡翅木家具的个别构件上,以铁力木充替,真伪难辨。
椐木
或写成榉木、椇木。产于我国的江浙等地,木质坚硬,色纹并茂,其纹如天然美丽的山峦重叠,色如琥珀的黄花梨,是制作家具的良材。椐木在明清的民间家具中,使用较多。椐木家具的式样和制作手法,多取明式,与花梨、紫檀家具的式样和制作手法相同。
所以,椐木家具虽非贵重木材,但仍不失其艺术价值,极受珍爱者的欢迎。六十年代初,我在苏州一位农民那里,拍了一张明式清作的椐木柜;造型简洁、大方,现收进了本书的清代家具篇内。
红木
红木生长在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群岛,印度是主要产地。其木质的坚硬程度,和材质的重量,仅次于紫檀。红木色呈浅红色,但年久日深经空气氧化,逐渐会变成深红或黑红色,个别还能呈现墨色斑点。纹理细密光滑,并有轻微香气,表面光泽华丽。
清代乾隆以后,高级家具多数为红木。用红木制造仿明式花梨家具,表面确有花梨效果,往往乱真。仔细辨认,可发现它没有闪烁的斑斑金点和鬼面纹等花梨木的其它特征。
乌木
乌木产于海南、云南等地。性坚体重,纹理细腻,颜色黑如墨,光亮似漆,日久而不变。乌木材小,无大材,而且产量少,所以价格昂贵。因此,乌木家具只有炕桌之类的小件。但是北京故宫内,有一件乌木大罗汉床,镶粉彩瓷片,是清代家具,实为稀罕的珍品。
由于乌木量少材小的特点,一般多作台面的心板,或台面四周的边框,与其它不同颜色的木材搭配,形成深浅对比,或红黑成趣,很是新颖别致。
瘿木
瘿,"树瘤也、树根。"(《格古要论》)瘿木非指某一树种,而是指树根部位结瘤、或树干结瘤部位的木材。此处木材纹理特殊,效果奇异,历来受人喜爱。瘿木,实指木质纹理的特征。
瘿木,也写作影木。产于辽东、山西、四川等地。不同树种的影木,呈不同花纹,如:
楠木瘿--木纹呈山水、人物、花木、鸟兽状。
桦木瘿--俗称桦树包,呈小而细的花纹,小巧多姿,奇丽可爱。
花梨瘿--木纹呈山水、人物、鸟兽状。
柏木瘿--呈粗而大的花纹。
榆木瘿--花纹又大又多。
枫木瘿--花纹盘曲,互为缠绕,奇特不凡。
瘿木一般用作台面心板,可想,一件桌案的精致边框,配以自然成趣的瘿木台心,将是何等别致,新颖。
瘿木大材少见,仅见《博物要览》卷十载:"余昔于重庆余子安家得桌面,长一丈一尺,阔二尺七寸,厚一寸许,满面胡花,花中结小细葡萄纹及茎叶之状,名满架葡萄。"现在我们所见的传世家具中,瘿木只作镶板使用。
硬木制成的明式家具,年代越久越是漂亮。因为家具收藏家们,有许多使用经验,一位有名里的前辈告诉我:使用硬木家具要经常擦摸。擦,是用布擦,或用棕老虎擦。使得家具表面的浮蜡去掉,渗入木纹里面的蜡保持住,木质亮而不燥,呈现出润泽、含蓄、古朴、典雅的气质。
⑷ 农村老榆木家具谁要几十年的甚至上百年的
选购老榆木家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老榆木。 树是有生命的,不管生长了三十年也好,三百年也好,只能称之为老榆树,而不是老榆木。老榆木是指榆树砍伐倒以后,经历了上百年岁月沧桑的木头,所以现在存世的老榆木主要以经历过三至四代人的老房子拆下来的老房梁、落梁木为主,另外有一部分户外的老房门以及影壁墙上面的压墙木。 选购家具,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实用性,艺术性,以及升值保值空间。 家具首先是拿来用的,那么要讲究一个实用性。沙发是用来坐的,床是用来睡的,一个坐感不舒服的沙发,一张睡觉别扭的床,即使价格再便宜,看着再漂亮,买回家可能用段时间就烦了。 其次是一个艺术性。家具摆到家里,要起到一个装饰效果。不然5块钱路边买个塑料椅子也能坐,又何必去花大几千上万去买沙发。 最后就是升值保值空间。家具是一个耐用品,可能要用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那么用几年就坏或者用了以后就没有了价值的家具,作为临时过渡可以。但是如果能选择保值甚至升值的家具,可能当时买的时候稍微贵一点,但是十年以后,不但没亏,反而赚了。 那么如何选择老榆木家具呢? 现在老榆木家具在市场上也是越来越热,很多家具导购也开始误导消费者,把一些东北榆俄罗斯榆做的家具也说成是老榆木做的。那么选购老榆木的时候就需要顾客了解一定的老榆木知识,仔细辨别。 首先是设计。设计决定了老榆木家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一件好的家具,设计的非常好,讲究舒适度和艺术性。产品设计的好,人体工程学的角度非常合理,那么用起来才会非常舒服。设计感比较强,那么摆到家里才会非常的漂亮。 其次是材质和做工。由于老榆木经历了上百年的岁月沧桑,木质本身布满了自然的干裂,还有一些老的榫眼、疤痕等,这些都是老榆木独有的印记,是新榆没办法模仿的。 榆木木性比较活,自古就有千年柳万年榆的说法,形容榆木柳木木性不死。即使是经历了上百年岁月的老榆木,木性也只能说是相对稳定,如果处理不好,还是非常容易开裂和变形的。那么老榆木家具对做工的要求就相对而言比较高。我曾经在一个朋友家亲眼见到小作坊出的老榆木茶几中间几面裂开了一个宽达一厘米的口子,直接能透过去看到地面。那么这种,买起来便宜,用起来吐血。做工主要看卯榫结构合不合理,拼板合不合理,以及有没有预留伸缩缝等。 最后是品相。品相是一个古玩行当的词汇。品相好了,一件产品的价值才会高。家具也是一样。一件产品,设计的很好,材质也没掺假,卯榫、拼板、伸缩缝都没有问题,可是工厂对工人要求不高,最后出来的产品就是感觉别扭,那么,这件产品是残次品,最后的升值空间一定不会大。
还有什么法律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我们的律师:
温州律师http://china.findlaw.cn/wenzhou
沈阳律师http://china.findlaw.cn/shenyang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⑸ 以前的农村用什么家具做饭
像我小的时候就住在农村,然后那个时候我们家里面做饭都是有个灶头,然后想要烧饭的话都需要烧柴火的。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农村都没有这样的灶头,现在的农村基本上都不烧柴火了呢?下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吧。主要现在农村的经济水平也都上来了,而且这样的柴火已经基本上买不到了,而且现在保护树木,然后爱护环境已经做得非常好了,然后有些柴货也买不到了,才会变得越来越贵了,而且这个时候交通越来越发达了。
其实烧柴货的话,对大自然的污染也是蛮重的,因为它排出来的一些乌烟瘴气,特别影响空气的质量,然后现在雾霾这么的严重,然后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路修得越来越好,慢慢的也从做饭烧柴慢慢的变成了天然气和煤气罐。
⑹ 古代一整套家具是多少件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⑺ 古代农民的木做的、工具有什么
由于我国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就已经发明了冶炼技术,农业用具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古代农民使用的农具、而且现代还在使用,主要是:
1、耕种用的犁架、楼架、锨。
(1)在三皇五帝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铁制工具了,种地、挖渠、修河时用铁锨(锹),凉晒粮食时用木锨。
黄河沿岸有铁木锨之称。
(2)由于农耕技术的变革,到了春秋时代发明了用牛牵拉耕地的铁犁头,架子是木制的。
现代世界上的机械化耕地,还在沿用铁犁,只是形态有所改变。
(3)到了汉朝时期,发明了播种用的三脚楼车,车架子是木制的。
现代世界上的机械播种机还在沿用这一技术,只是楼脚增多了。
2、木叉。
木制三叉叉子是重要的农具,在稻谷的装运、凉晒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木叉,在汉唐时代就已经随着种植技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3、车
发明于三皇五帝时代,车轮、车轴、车架都是木制的。
车,首先应用于装载、运输粮食,也是现代世界上主要的运载工具和概念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