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珐琅彩家具

珐琅彩家具

发布时间:2021-10-15 15:51:42

⑴ 古代后宫妃嫔所使用的器具(床榻、步辇、梳妆台、烛灯、食具等家具)名称

床榻:
红木贵妃床榻
花梨木床榻
黄花梨床榻
鸡翅木床榻
黄花梨床榻
檀木床榻
玉萱杉床榻

水柔床榻
雨馨棉床榻
步辇:
黄金辇(皇上坐)
凤舞辇(皇后坐)
金玉步辇(贵妃及皇贵妃坐)
莲雪步辇(妃坐)
依迷步辇(妃做)
杉木步辇(妃以下,贵人以上【不包含贵人】坐)
水萱步辇(贵人坐)
灯:
水晶碧玉灯
凤舞龙翔灯
海棠青玉灯

金莲凌月灯

雪枫丝水灯
清丽珊瑚灯

惜月若水灯
琴漫雪珊灯

⑵ 珐琅是什么呀

珐琅又称佛郎、拂郎、发蓝,是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和,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彩料后,再依其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烘烧而成为珐琅制品。

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2)珐琅彩家具扩展阅读:

景泰蓝艺术起源于欧洲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现知最早的标准珐琅器是出土于公元前13世纪墓葬的六枚迈锡尼金戒指。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到了清代景泰蓝工艺获得长足发展,清廷“造办处”专设“珐琅作”,专门制造宫廷景泰蓝器皿,品类丰富,突破早期的瓶壶碗盘,扩大至家具层面,以其工艺的繁复,造型的精美,色彩的艳丽,成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燕京八绝之一。

⑶ 明初的珐琅是怎么与家具相结合的

明初,珐琅常与高度发展中的明代家具相结合,产生出极强的配合艺术。如红漆嵌珐琅面梅花式香几,通高88厘米,面径38.5厘米。

香几通体髹红漆,几面为五瓣梅花式,中心打槽,嵌珐琅面心。高束腰上植以5根短柱,分5段嵌装绦环板,绦环板上开长方形委角透光,束腰下有托腮。壶门式牙子,5条腿为三弯腿式,腿子中下部起云纹翅,足端做成如意头并雕饰向上翻卷的卷草纹。

足下踩圆珠,落在台座上,台座面下亦有束腰,开长方形透光,

其样式与香几上部呼应,体现了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宣德时期珐琅工艺的基本特征:首先,多以浅蓝釉为地色,亦有少量用白色釉为地者,其上由宝石蓝、鸡血红、车磲白、墨绿、草绿、绛紫、娇黄等多彩釉色组成缠枝花卉和云龙戏珠图案,釉色纯正稳重,釉面蕴亮,但有砂眼。其次,习惯用缠枝莲作为主体装饰图案,缠枝莲的枝干多用单线勾勒,以∽形的弯曲转折串联起不同色彩的盛开的花朵。花头硕大,在肥厚的多层花瓣衬托下,中心处形成类似桃形的花蕊。这种缠枝图案的组成,似乎已成为定式,变化不大。也有以单线勾勒枝叶连缀多朵小花者,颇显新颖活泼。亦有用双线勾勒花卉的作品,但流行不甚普遍。

同时,掐丝的粗细,略显不匀,勾勒出来的花纹图案轮廓线衔接处不甚紧密,往往露出掐丝衔接的痕迹,铜胎的制造比较厚重,给人以自然朴实的美感。

依据这些基本特征,对没有时代款识,而艺术风格相似的作品,当可确定为宣德时期。

铜胎珐琅缠枝莲双耳炉、掐丝珐琅蕃莲纹出戟觚等作品,胎体厚重,釉色纯正稳重,以单线勾勒花卉枝干,花朵硕大,自身虽然没有制造的年代款识,但其艺术风格及釉色特点,均具宣德时期珐琅制品的特征。

⑷ 请教有一下,珐琅彩上的小冰裂纹是怎么形成的

现在像这种冰裂纹已经不光是运用在瓷器上了,还有家具啥的,都有类似于这种纹样的冰裂纹。

⑸ 什么叫珐琅珐琅和珐琅漆有什么区别

楼上朋友的回答有不妥之处,景泰蓝是铜胎掐丝珐琅器物的民间称谓。
珐琅分铜胎珐琅,瓷胎珐琅,琉璃胎珐琅,其实所谓珐琅就是一种由波斯传入中国的一种油性彩料,有别于中国本土所产的水粉料,是法文中颜料词汇的音译,珐琅漆是指珐琅颜料与漆料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装饰涂料。
珐琅是绘画在工艺品上,然后经过烧制,如陶瓷,搪瓷,上面的颜料就是珐琅。
珐琅漆用于工艺品,家具用品的涂刷,不用经过烧制,是装饰材料。

⑹ NOSHMAN家居饰品的珐琅彩台灯放卧室怎么样

做工很精致,手工绘制的瓶身加上精工欧式花边底座,显得大气沉稳,再搭配折叠布艺灯罩,整体清丽悠然,灯光柔和,美观实用

⑺ 岭南的岭南特色

岭南建筑既有保留古制的一面,又有融汇中西方的另一面。岭南沿海尤其是广州一地得海上交通之便,中外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在广州西汉墓中出土的陶俑坐灯,造型是一个屈膝席地而坐的裸体男子只手高托灯盘。托灯之奴高鼻、突眼、颔有须、遍体划毛。专家认为是属于西亚或东非的人种,被贩运到中国为贵家大族“家内奴隶” 的胡俑。在广州出土的胡俑,还有女胡人俑,胡俑在顺德、三水的东汉墓均有发现。这正是广州地区海外贸易日益颇繁的反映。
明清建筑上将洋人形象作为托梁驼峰、作为托塔力士,甚至作为传统戏曲故事雕刻中的丑角,如佛山祖庙金漆木雕神龛、彩门雕刻历史故事场面,竟然雕刻了几个戴高礼帽、着燕尾服的洋人,被打翻在地和跪拜献表,神案两侧刻有洋人形象的侏儒托瓶。
清代民间建筑采用西方装饰手法和装饰材料,反映了中外交往的发展变化。明末,在澳门出现了葡萄牙人建的欧式教堂和居宅。之后,广州出现十三行商‘夷馆”,俗称“洋馆’,“有若洋画”,这是最早在中国内地出现的一批“西洋楼”。
清代,鸦片战争以后,在广州长堤及西堤一带,集中出现一批商业、金融、海关、邮局等西式大型公共建筑,采用了较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或工字钢建筑材料。沙面租界集中了数以百计的各类西方建筑,包括领事馆、银行、洋行、教堂、学校等,其形式有新古典式、券廊式、仿哥特式等;在广州市同其他地方,出现了教堂(其中有远东最大的石构哥特式教堂石室),教会学校和医院、洋式别墅。并影响到官方建筑(如请广东咨议局大楼)、民间居宅、工厂(如曾成为大元帅府的土敏土厂)。
成为法租界的广州湾,开埠城市汕头、海口,也山现了四式建筑。在各地,有外国传教上兴建的一批教堂及附属建筑。在侨乡,华侨回乡建屋,有侨居国的建筑风格,四邑侨居碉楼林立,称得上万国建筑博览会。岭南近代建筑更多表现出中西合璧的特征。
《法兰西公报》1860年4月11日登载的寄自广州的信,记述了法国人参观的广州某富商宅园,地板是大理石的,房子里也装饰着大理石的圆柱,极高大的镜子、名贵的木料做的家具漆着日本油漆,天鹅绒或丝质的地毯装点着一个个房间,镶着宝石的枝形吊灯从大花板上垂下来。
清末民初开始流行于岭南城镇的骑楼建筑,保留了源于干栏式建筑上实下虚的痕迹,柱式和临街一面又引进了西方的券廊和柱式,被称为“洋式店面”、不拘一格中西拼合的装饰手法,诸如套色玻璃、卷铁窗花、瓶式栏杆、拱形门窗,几何形水池,在岭南城镇曾经风靡一时,成为近代广东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举世闻名。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广绣与潮州刺绣合称粤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江苏的苏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粤绣始于唐朝。关于广绣有一段真实的故事。据史籍记载,唐代一个叫卢媚娘的14岁的广东姑娘在一幅一尺见方的丝绢上绣出一卷佛经《法华经》,字体比粟米还小而且点划分明。这个故事说明广绣的历史是多么悠久绵长,技艺是多么的卓越超群。广绣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手工业之一。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个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献给国王而得到重赏,广州绣品从此扬名海外,每年均有不少产品输出国外。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葡萄牙人克罗兹看到珠绣花鞋等一些广绣工艺品而发出“绝妙的工艺品”的惊叹。当时广州刺绣艺人已经达到极高水平,能够娴熟地和创造性运用绒线绣,用孔雀毛、马尾作线缕和勒线,用金线和银线刺绣。
明末到清朝中期是广绣业的繁荣时期。英国商人开始来样加工。由于来样设计色调丰富,突出了西洋画的艺术风格,运用了透视和光线折射原理,故对广绣产生深远的影响。广绣开始从民间小作坊小批量生产逐渐向商品生产发展。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的广绣绣品大量生产,使之出口进入了全盛时期。
到了清朝中叶,由于粤剧和粤曲的繁荣,使广绣又增加了一类新品种――粤剧戏服。当时广州状元坊制作的戏服已享誉国内,连宫廷戏班也慕名前来定制。乾隆年间广绣业已成行成市,绣坊、绣庄多达50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
清末民初时期广绣业依然保持发展势头。民国十八年在广州举办的四省市绣品展览竞赛中,广绣以“孔雀牡丹”、“番狮”、“雪地风景”等作品参展,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广州刺绣以构图匀称,色彩斑斓,极富装饰性著称。19世纪英国人波西尔在其著作《中国美术》一书中,曾对广绣作过介绍,并称赞道:“中国人长于刺绣花鸟,而广东人更精于此艺。”另外,广绣作品《睡狮》、《孔雀图》、《四角大花披巾》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清代中叶许多外国商人慕广绣之名前来广州大量订购广绣,有的商人还带来外国国王肖像、耶稣像或一些图画照片进行来样加工订货。这说明广绣从清代起早已闻名海外,其产品行销海外,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国内,不少广绣佳作,作为贡品贡献给历代皇帝。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广绣的优秀作品。
广绣大致分为两大品类;一是盘金刺绣,二是丝绒刺绣。盘金刺绣以金线为主,辅以彩纷刺绣,金碧辉煌,灿烂夺目,雍容华贵。丝绒刺绣开丝纤细,色彩缤纷,绣出的花鸟尤其精美 。 广彩的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广彩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顾名思义,所谓织金彩瓷,就是在各种白胎瓷器的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仿佛锦缎上绣以色彩绚丽高雅华贵的万缕金丝,然后用低温焙烧而成。作为广州彩瓷初期产品的珐琅彩,以其高贵艳丽的特色,备受中外富豪贵族的喜爱,清廷列为贡品,外国一些王室贵族派官员专程来广州求购。后来干脆由欧洲商人带来彩瓷图样由中国商人按要求制造,专供出口。那时广东商人从景德镇运来瓷坯,采用江西粉彩技艺仿照西洋彩画的方法加以彩绘,再焙烧而成。后来广彩艺人继承明代彩瓷的艺术特色,吸收西洋画法,绘上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图案,逐渐形成独特的岭南艺术风格,并将许多图案固定下来,成为广彩的传统花款,例如花篮、龙凤、彩蝶、金鱼、古装人物等。最常用的构图是用花边图案围出若干形状各异的空格,在空格内绘以花卉、物景和人物。也有不设圈格,进行满花彩绘,表现一花多姿,百花齐放的画图。
广州织金彩瓷的风格不同于以景德镇代表的江西彩瓷,广彩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广彩是运用我国织锦图案的手法,以色彩艳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著称;广彩利用各种颜色和金银水进行钩、描、织、填,宛如无数金银彩丝织于白玉之上,显得是那么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有一首诗十分概括和形象地总结出广彩的特色:“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 ”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在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在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这种新的文化精神包含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兼容精神、创新精神。
特点: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博取诸家之长;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阅读全文

与珐琅彩家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五羊牌电动三轮车保修期 浏览:701
装饰厕所防水怎么处理 浏览:973
汕头格力空调维修点 浏览:440
家具厂如何推广销量 浏览:915
格兰仕深圳维修点 浏览:741
上海方太维修电话 浏览:264
浙江杭州苏泊尔家电公司怎么样 浏览:83
刷好防水漆多少时间能放水 浏览:607
赛睿保修多久 浏览:120
酒店后厨维修都包括什么 浏览:170
怎么做像孔雀的家具 浏览:174
实木家具安装视频教程 浏览:562
飘窗需要什么防水材料 浏览:717
南昌荣事达洗衣机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517
汽车维修公众号哪个好 浏览:907
南通顾家家居工厂 浏览:682
家具五金如何保养 浏览:853
南阳海尔冰箱维修电话 浏览:660
打米机维修视频 浏览:7
邯郸苏泊尔压力锅售后维修点 浏览: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