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锡田家具电话

锡田家具电话

发布时间:2021-02-25 14:12:15

Ⅰ tamura锡膏中国代理商(经田村授权的)有哪些

苏州千岛电子有代理。

Ⅱ 无锡百亩田蔬果配送有限公司怎么样

无锡百亩田蔬果配送有限公司是2018-01-12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大尤家3号。

无锡百亩田蔬果配送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205MA1UWM1H6U,企业法人韩振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无锡百亩田蔬果配送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无锡百亩田蔬果配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Ⅲ 焊锡日中术语集(翻译中常用的焊锡术语日语和中文对照表)

半田 焊锡
半田コテ 烙铁
コテ先 烙铁头
半田糸 焊锡丝
フラックス助焊剂
铅フリー 无铅专焊锡
予热温度(时间属) 预热温度
半田温度(时间) 焊锡温度
半田不良 焊锡不良
半田濡れ 可焊性
ピンホール 焊锡孔洞
芋半田 虚焊(表面凸包内部可能空穴)
てんぷら (表面疏松像天妇罗)
半田多い(少ない)焊锡量多(少)
其他的你可以自己网络一下。

Ⅳ 云南省个旧矽卡岩型锡多金属矿田

个旧矽卡岩型锡多金属矿田位于云南省滇东南地区的个旧市,地处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的海西—印支断陷坳陷带。该矿田包括马拉格、松树脚、老厂、卡房等多金属锡矿床(图2-24),面积约1000km2,累计探明锡矿储量90.2万吨,是著名的特大型锡多金属矿田。

图2-24个旧锡多金属矿田地质图

(据冶金部西南冶勘公司,1984,修改)

1—第四系;2—上第三系;3—下第三系;4—上三叠统火把冲组;5—上三叠统鸟格组;6—中三叠统法郎组;7—中三叠统个旧组;8—下三叠统永宁镇组;9—下三叠统飞仙关组;10—上二叠统龙潭组;11—峨眉山玄武岩;12—前奥陶系哀牢山群;13—燕山晚期霞石正长岩;14—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15—燕山晚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16—燕山早期二长岩;17—燕山早期辉长岩;18—燕山早期辉绿岩;19—煌斑岩脉;20—实测断裂;21—推测断裂;22—地层界线

滇东南地区地层发育较齐全,除白垩系外,前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晚三叠世以前的地层以海相沉积为主,以后为陆相沉积。区域岩浆活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强度不等的岩浆活动,以华力西期海底基性火山喷发活动、印支—燕山期基性—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最为强烈。燕山期岩浆活动主要为酸性岩浆侵入,岩石以浅—中深成花岗岩为主,对滇东南地区(尤其是个旧地区)有色及稀有稀土金属的成矿富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滇东南地质构造复杂,依地质力学观点,处于云南山字型构造、哀牢山帚状构造、川滇经向构造及南岭纬向构造的交汇地带。

个旧岩浆杂岩体是燕山期多阶段侵入的基性、酸性及碱性岩组成的复合岩体,围岩为三叠系中统砂页岩和碳酸盐岩。东区岩体出露面积约320km2,外形略似肺状:西侧主要由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的龙岔河岩体,大体沿北北东向龙岔河断裂带侵入;东侧由贾沙辉长-二长岩、神仙水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白云山霞石正长岩等组成,沿北东向贾沙复向斜之核部侵入并受近南北向的隐伏断裂及北东向断裂的复合控制;东区岩体沿北北东向的五子山复式背斜核部侵入,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总分布面积约200km2,多隐伏地下,深部相连并有多峰式突起:北端的马松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有白沙冲、北炮台、尹家洞、松树脚等突起呈北西西向依次斜列;南端的老卡中粒—细中粒岩体则有菊花山-兰蛇洞、晒鱼坝、竹林、新山等小突起呈北北东向右行雁行状排列,突起与上部褶皱构造大体吻合;松树脚棋麟山、卡房芭蕉菁一带见有辉绿岩。从时间上来看,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属燕山早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的K-Ar法年龄分别为115~83.5Ma和80~62Ma,分属燕山晚期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霞石正长岩的K-Ar法年龄为62~60Ma,属燕山晚期第三阶段(冶金部西南冶勘公司,1984)。

马拉格锡矿床位于矿田北部的马松穹窿西段,矿区面积约50km2,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向白沙冲断裂、北北东—近南北向个旧断裂及次级的北东向断裂,并发育北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裂隙。出露的花岗岩体主要有两个,即白沙冲黑云母花岗岩及其南侧的北炮台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它们在深部相连接且有显著扩大的趋势,围岩为中三叠统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及泥灰岩、页岩。锡矿体主要有两类:①赋存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锡矿体,呈透镜状环绕北炮台岩体东南缘呈放射状分布,接触变质带自岩体向外依次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斜长岩→金云母绿泥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阳起石矽卡岩→白云岩,含铜锡硫化矿主要呈浸染状、脉状分布在阳起石矽卡岩带中,主要矿物为磁黄铁矿、黄铜矿,其次是黄铁矿、辉铋矿、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锡石、毒砂等,矿石的锡品位较低;②赋存于花岗岩接触带外侧碳酸盐岩中的层间氧化矿体,属锡石硫化物型,集中分布于马松穹窿翼部挠曲带及穹窿轴部断裂带中,形态复杂,有管状、似层状、脉状、囊状等,按主要矿产组合可划分为锡铜型、锡铅(锌)型和锡铟型,原生矿物因氧化很深而难以查明,主要矿物成分有褐铁矿、赤铁矿、水赤铁矿、及针铁矿、磁铁矿、锡石、孔雀石、蓝铜矿、方铅矿、白铅矿、水锌矿、菱锌矿、辉铋矿、自然铜等。

松树脚锡矿床位于矿田东北部的马松穹窿东段,矿区面积约2.4km2,主要构造有北西向白沙冲断裂、北北东向五子山复式背斜及次级的荷叶坝穹窿,地表无花岗岩出露,燕山晚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属马松岩体的一部分)隐伏于地下400m深处,出露地层为中三叠统个旧组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锡矿体有三类:①赋存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锡铜矿体,含锡铜矽卡岩主要是透辉石方柱石钙铝榴石矽卡岩,金属矿物有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铁闪锌矿、黄铁矿、磁铁矿、锡石、白钨矿、辉钼矿等;②赋存于外接触带碳酸盐岩中的层间氧化矿体,可分为层间条状似层状锡铅矿体、层间似层状条状锡铅矿体、层间脉状锡铅矿体,主要矿物有褐铁矿、方解石、石英及萤石、锡石、黄铁矿、毒砂、砷酸铅矿、白铅矿、孔雀石等;③赋存于距离花岗岩较远的白云岩或大理岩中的含锡白云岩型矿体,规模很小,矿石矿物较简单,含锡褐铁矿呈细脉浸染状充填交代白云岩,或者呈较大的矿脉充填于岩石的节理裂隙中。

老厂锡矿床位于矿田中南部的北北东向五子山复式背斜的中段、老卡岩体北端,面积约40km2,燕山晚期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及含斑黑云母花岗岩隐伏于地下200m深处,围岩为中三叠统个旧组灰岩、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西向背阴山断裂、近东西向梅雨冲断裂、北东向黄泥洞断裂及坳头山断裂等,裂隙带常见北东向张性—张扭性裂隙带以及平行近东西向断裂的羽状裂隙带。锡矿体有4类:①赋存于花岗岩突起的顶部及其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细脉带型锡矿体,由下至上依次为电气石石英脉、电气石长石矽卡岩脉、含锡电气石矽卡岩硫化物脉、电气石-含锂云母脉;②赋存于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锡铜钨矿体,呈脉状、柱状、透镜状、似层状及洼兜状,含矿矽卡岩主要是透辉石榴矽卡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磁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黄铁矿、铁闪锌矿、锡石、白钨矿、透辉石、钙铝榴石、斜长石、萤石、金云母、石英、绿泥石等;③赋存于外接触带碳酸盐岩中的层间氧化矿体,呈脉状、似层状及条状,主要赋存于大理岩与灰质白云岩互层带中,受次级挠曲构造、近东西向断裂带、层间滑动及破碎带控制,主要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水针铁矿、针铁矿、锡石及臭葱石、孔雀石、砷钙铜矿、铅矾、白铅矿、铅铁矾、砷铅矿等;④含锡白云岩型矿体,大量的褐铁矿赤铁矿脉、(长石)绢云母脉、含锰方解石脉、铁锰细脉沿断裂带及羽状裂隙在距离花岗岩较远的白云岩中的交织产出。

卡房锡矿床位于矿田南部,面积约30km2,地处北北东向五子山复式背斜南段与近东西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成矿岩体为燕山晚期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在新山一带呈岩舌及岩枝状出露地表,剖面上顶部向内凹入的蘑菇状,围岩为中三叠统个旧组下部灰岩、泥质灰岩及灰质白云岩和变辉绿岩。锡矿体有5类:①赋存于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钨锡矿体,含矿矽卡岩主要是阳起石透闪石矽卡岩及透辉石榴矽卡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磁黄铁矿、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白钨矿、锡石、石英、方解石、阳起石、透闪石、透辉石、石榴子石等;②赋存于花岗岩上部碳酸盐岩中的石英脉型锡钨矿体,锡石黑钨矿石英脉受次级褶皱和层间剥离及节理控制;③赋存于外接触带碳酸盐岩中的层间氧化矿体,分缓倾斜锡铜及锡铅矿体和脉状锡铅矿体两种;④含锡白云岩型矿体,分受层间构造控制的缓倾斜似层状矿体和受断裂控制的脉状矿体两种;⑤变辉绿岩型铜矿体,辉绿岩呈似层状或岩床状侵入个旧组上部灰岩中,被以后的花岗岩穿切,引起变质及蚀变,沿花岗岩与变辉绿岩的接触界面形成似层状、透镜状铜矿体,伴生锡、钨、铋,向外矿化逐渐减弱,金属矿物组合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等。

综上所述,个旧锡多金属矿田主要有7类矿体,即产于花岗岩岩株顶部突起部位的云英岩型锡矿体、产于花岗岩岩株顶部突起部位及接触带的电气石细脉带型锡矿体、产于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锡铜钨矿体、产于花岗岩接触带外侧碳酸盐岩中的层间(氧化)锡铜铅锌矿体、产于远离花岗岩的白云岩或大理岩中的白云岩型锡矿体、产于花岗岩与辉绿岩的接触界面的变辉绿岩型铜矿体以及地表广泛分布的各类砂锡矿体,它们在空间上以花岗岩体为中心向围岩呈有规律的分布(图2-25)。矿石主要有5种,即锡石-硫化物矿石、锡石-氧化物矿石、锡石-细脉带矿石、含锡白云岩矿石及砂锡矿。矿石具结晶粒状结构、放射状结构、乳浊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脉状结构、胶状结构、压碎结构,浸染状、块状、脉状、网脉状、条带状、土状、皮壳状、多孔状等构造。矿物成分复杂,已发现矿物146种,主要矿物组合为锡石、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黑钨矿、毒砂、褐铁矿、赤铁矿、针铁矿、孔雀石、白云母、石英、含锂云母、透辉石、阳起石、石榴子石、透闪石、方柱石、符山石、金云母、电气石、萤石、方解石,其次是白铁矿、辉钼矿、铁闪锌矿、黝锡矿、自然铋、辉铋矿、辉锑锡铅矿、蓝铜矿、辉铜矿、砷酸铅矿、白铅矿、硅锌矿、水赤铁矿、水针铁矿、臭葱石、菱铁矿、硅孔雀石、铅矾、铅铁矾、砷铅矿、黄玉、日光榴石、绿柱石、斜长石、绿泥石、铁电气石、绢云母等。有用组分以锡为主,铜、铅、锌、钨次之,伴生锂、铍、钼、铌、钽、铋、金、银等有益组分。

图2-25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模式图

(据赵一鸣,1995)

T2—中三叠统灰岩、白云质灰岩;①斑状黑云母花岗岩;②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③钾长石交代岩,伴有钨、锡矿化;④钠长石化花岗岩;⑤云英岩或云英岩化花岗岩,伴有锡、钨、铍、钼、铌、钽矿化;⑥钙矽卡岩铜锡(钨)矿体;⑦镁矽卡岩铜锡(钨)矿体;⑧产于碳酸盐岩中的锡铜铅锌(银)矿体;⑨层间交代型锡铜铅锌矿体;⑩脉状交代型锡铜铅锌矿体;

电气石细脉带型锡(钨铜)矿体;

砂锡矿

个旧锡多金属矿田的形成,是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花岗岩侵入于有利构造部位后,含矿热流体在花岗岩突起部分富集,首先在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形成矽卡岩,伴生少量的磁铁矿、辉铋矿,矽卡岩的形成温度为650~426℃;紧接着花岗岩发生钾长石化、云英岩化、黄玉化、电气石化等蚀变,使围岩发生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形成锡、钨、铍、铌、钽等工业矿化,成矿温度为426~329℃;随后,在中低温热液阶段,发生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钠长石化、金云母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等蚀变,形成锡、铜、铅、锌等工业矿化,成矿温度为329~200℃;最后,以出现大量的碳酸盐矿物为特征,伴有微弱的锡矿化及赤铁矿化、菱铁矿化。

Ⅳ 曼家寨—铜街层状锡锌铟多金属矿床

位于老君山岩体南部偏西侧接触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寒武统田蓬组

复合岩性带内,由大理岩、石英云母片岩、矽卡岩、变粒岩、硅质岩及少量片麻岩组成。矿体与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矽卡岩密切伴生。

锡锌铟多金属矿体绝大多数为盲矿体,矿体呈多层状顺层产出,部分矿体与含矿层具有一定交角。矿体产状往往随含矿层同步褶曲,沿走向和倾斜具波状起伏变化。F1断层下盘矿体产状平缓,部分矿体倾角趋近水平。F1断层上盘矿体倾角稍陡,一般倾角10°~40°,局部倾角可达60°(图2.5)。

图2.5 曼家寨—铜街矿床典型地质剖面图

矿体外形不太规则,具分枝、膨胀、收缩等变化。大矿体一般为似层状,小矿体呈透镜状、扁豆体、囊状、条带状等,沿层间断层F1分布的陡倾斜矿体,局部为脉状。

厚大矿体中往往夹有大理岩和片岩,其形态很不规则,多呈扁豆状或似层状产出。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铁闪锌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锡石、黄铜矿、黄铁矿,其次为毒砂、铜蓝、辉铜矿、黝锡矿、菱铁矿等,其中铁闪锌矿为富铟高铁闪锌矿。脉石矿物有钙铁辉石、透辉石、绿泥石、阳起石、石榴子石、绿钠闪石、透闪石、绿帘石、斜黝帘石、白云母、金云母、石英、萤石、白云石、方解石等。

主要矿石结构有自形晶—半自形晶结构、他形晶结构、环带状结构、放射状(花朵状)结构、变胶状—胶状结构、变斑晶结构、交代细脉或补块结构、乳浊状结构、细粒状结构等。

主要矿石构造有致密块状构造、稠密浸染状构造、乳滴状构造、斑点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层纹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环带状构造等。

主要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白云母(绢云母)化、硅化、萤石化、碳酸盐化等。

Ⅵ  云南个旧市老厂锡铜矿床

一、大地构造单元

矿区处于NW、SN、EW三大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最西段的个旧断褶束内,其西端受红河断裂所截,与三江褶皱系相接,北面与扬子准地台相邻。出露巨厚的三叠系和部分上古生界构成的盖层褶皱,印支运动结束海相沉积,燕山运动是本区最主要的陆内变形。

二、矿区地质

(一)地层(表2-105)

表2-105个旧地区地层表Table 2-105Stratigraphic scale of Gejiu area

个旧组是主要容矿层位,岩性变化大,化石稀少。其中,马拉格段细分4层,为马拉格锡矿床容矿层位;卡房段细分6层,为老厂、卡房、松树脚锡铜矿床容矿层位。

(二)构造

区域褶皱系越北古陆北缘弧形构造的组成部分,北东向的五指山复背斜是个旧地区一级褶皱,全长40km。老厂锡铜矿处于次级的北东向湾子街背斜上。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主要为断裂。前者属于南岭构造体系,主要呈密集成群的容矿断层;后者属于川滇构造体系,以纵贯全区的个旧断裂为界,西部出露花岗岩大岩基,矿化较弱,东部出露一系列的隐伏花岗岩岩株,老厂等主要锡铜矿床均位于东部。北西向构造属三江褶皱系叠加复合的构造,表现为短轴褶皱和与北东构造复合、改造的形迹,往往是控制矿体、矿带富集的场所。总之,个旧地区以盖层褶皱为主,产状平缓,多方位的构造叠加,断块加穹隆的特点十分突出。

(三)侵入岩

个旧地区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侵入岩主要有三期(图2-156)。全区共有10个主要岩体,出露面积400km2

图2-156个旧地区岩浆岩分布略图Fig.2-156Sketch of magmatic rock distribution in Gejiu area

1—大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中斑状黑云母花岗岩;3—中粒黑云母花岗岩;4—细粒黑云母花岗岩;5—碱性正长岩;6—霞石正长岩;7—火山岩;8—辉长-二长岩;9—辉绿岩;10—变辉绿岩;11—印支期辉长岩;12—燕山早期花岗岩;13—燕山晚期花岗岩;14—燕山晚期正长岩;15—花岗岩等深线

印支期形成贾沙岩体,为辉长—二长岩。燕山早期形成龙岔河岩体,是个旧西区复式岩基的主体部分,岩性为偏基性的粗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同位素年龄值147Ma±3Ma。由于岩体中分布较多的角岩、闪长质花岗岩的包体,斜长石成分是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并存,锶同位素初始值0.7102±9,属混染型花岗岩浆阶段产物。燕山晚期的花岗岩类最重要。按其时序又分3个阶段。晚期早阶段形成马松岩体,为正常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同位素年龄值(100~103)±2Ma。锶同位素初始值0.7142±8(马拉格)、0.7088±5(松树脚),仍属岩浆演化未达到均一程度的混染型花岗岩。晚期中阶段形成神仙水、白沙冲、老厂、卡房、新山等岩体,包括粗粒等粒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等粒状浅色花岗岩两种组合,同位素年龄值(84.4±1.1)~(81.0±2)Ma。锶同位素初始值0.7102~0.7108;岩体中不含暗色包体;岩石化学以高硅富碱、贫铝低镁、No2O含量大于K2O为特征,为岩浆处于均一程度高的花岗岩。

燕山晚期末阶段形成白云山岩体,为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其Rb-Sr年龄值为93.3Ma±2.4Ma,在宏观上与侵位接触关系有矛盾;而K-Ar法年龄值59.5~62Ma,似为喜马拉雅期。其锶同位素初始值0.7038~0.7099,属幔源岩浆系列的分异产物。

从上述印支期中基性岩类演化到燕山晚期中阶段的超酸性岩类(没考虑白云山等碱性岩),其稀土特征演化很有规律:∑REE含量由940.6×10-6依次递减为195.52×10-6,其中老厂岩体为218.28×10-6;LREE含量由905.77×10-6依次递减为74.46×10-6(老厂);HREE由30.17×10-6依次增至143.82×10-6(老厂):w(LREE)/w(HREE)由30.02依次降低为0.52(老厂);δEu值由0.76依次降低到0.03(老厂)。可见,老厂锡铜矿是花岗岩类高度分异的结果。

老厂花岗岩体与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早阶段的混染型斑状花岗岩体相比较,其岩石分异众多指标均反映其高度分异特征。w(TiO2)/w(Ta)值早期岩体为2200,老厂为7~20;F〔w(Li+Rb)/w(Sr+Ba)〕值早期为193,老厂为6607~21563;长英质指数早期为81.50,老厂为90.45;w(Na2O)/w(K2O)早期为0.53,老厂为0.73;铝指数(A/CNK)早期为1.003,老厂为1.043;w(F)/w(Cl)比值早期为1.96,老厂为8.26;w(Rb)/w(Sr)比值早期岩体为0.259~0.966,老厂为2.98~63.88。老厂岩体平均含Snn达25×10-6,F平均达3750×10-6,远高于一般花岗岩。

个旧地区花岗岩类侵入体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后期形成的岩体主要隐伏于个旧断裂之东,自北向南形成马拉格、松树脚、老厂、卡房等大型锡铜矿床。这些岩体规模小-中型,以岩株、岩突为主,顶面起伏大,故上述图2-156专门将花岗岩顶面的等深线标出。

三、铜矿床地质

(一)矿体形态及规模

矿区面积5.7km2,为一个北东东向复式背斜。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条北东向断裂(黄泥硐断裂,坳头山断裂)所控制;北、南两侧分别为两条东西向断裂(梅雨冲断裂、忆苦冲断裂)所夹持。由于矿区主要矿床受隐伏花岗岩体控制,现选有代表性的地下中段(据坑道及控制占资料编制)锡铜矿床的水平断面(投影)如图2-157。除地表砂锡矿外,在垂直剖面上(图2-158)自下而上出现下列矿体:最深部是花岗岩接触带的含矿夕卡岩或锡石硫化物矿体;中部是层间破碎带及部分脉状氧化矿体;浅部是矿化大理岩。沿花岗岩株突起处,在中、浅部形成电气石细脉带矿体。全区大小矿体274个。

在上述各类矿体内,锡普遍达工业价值,但主要铜矿仅局限于花岗岩接触带的锡石硫化物矿体中。不同伴生元素的垂直分带为:花岗岩内云英岩化富集Sn、Be、W、Nb、Ta;花岗岩接触带富集Sn、Cu;中部氧化矿富集Sn、Pb;浅部氧化矿及矿化大理岩富集Pb、Ag、Sn;细脉带矿体富集Be、W、Sn、Li、Rb。作为最重要的锡铜矿体其形态随花岗岩起伏而变化,矿化规模大,矿体厚度及结构变化也大,以似层状为主,次为透镜状、似脉状、柱状、不规则状(图2-159)。长100~500m,宽25~250m,厚6~16m,局部膨大部位达30m。平均含Sn 0.3%~1.2%,富矿达2%~3%;

Cu平均1.18%,富矿达2%~3%。伴生的W、Bi、Be、Zn、Pb、Ga、In、Ag,有综合利用价值。最主要的湾子街矿段平均WO30.26%、Bi 0.03%、Be 0.127%、Zn 3.72%、Pb 4.91%、Ag 50.93×10-6

(二)矿石矿物成分

主要金属矿物有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锡石、黄锡矿、白钨矿、自然铋。

脉石矿物为透辉石、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符山石、透闪石、方柱石、萤石、石英、方解石。

在其他以锡为主的氧化矿体、细脉带矿体等中,铜含量低,多呈赤铁矿、褐铁矿中的结合氧化铜或孔雀石。

(三)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为粒状、变晶状、不规则状结构。局部发现由磁黄铁矿交代的胶黄铁矿残粒组成的鲕状、豆状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浸染状、斑杂状、网脉状。

(四)共生伴生有益组分

老厂锡铜矿床的伴、共生有益组分很多,不同类型矿体存在着不同元素组合的空间分带。据统计,铜(及钨)具工业价值的矿体分布距花岗岩体在300m以内,锡矿体在200~600m,铅锌银矿体多在500~1300m。

当老厂锡铜矿床沿岩株突起部位形成细脉型矿带的垂直分带时,其他元素组合变化规律为:下部富集Be、W,伴生Cu、Mo;中部富集Sn、B、F;上部富集Li、Rb、Cs,伴生Pb、Zn、Ag。

图2-157老厂锡铜矿床水平切面示意图(1∶20000)Fig.2-157Horizontal cross section of Laochang Sn-Cu Deposit(据黄廷燃)(after Huang Tingran)

1—隐伏花岗岩;2—花岗岩接触带硫化物;3—层间矿床分布范围;4—断裂;5—向斜;6—背斜

图2-158老厂各类矿床垂直分带示意图Fig.2-158Profile showing Vertical zoning of mineralization in Laochang

1—燕山中晚期花岗岩;2—夕卡岩;3—接触带硫化矿;4—砂矿;5—云英岩化;6—氧化矿;7—电气石细脉型

图2-159老厂接触带矿体形态图Fig.2-159Sketch showing shapes of orebodies at contact of Laochang Deposit(据《个旧锡矿地质》1984)(after<Geology of Tin Ore in Gejiu>,1984)

1—锡矿体;2—夕卡岩;3—长英岩;4—花岗岩;5—大理岩;6—大理岩与灰质白云岩互层;7—大理岩;8—坑道;9—钻孔

(五)近矿围岩蚀变

有用元素组合与隐伏花岗岩株有一定的空间关系的同时,蚀变分带也与岩体有相应的依存关系。碳酸盐围岩夕卡岩化发育于距岩体300m以内;黄铁矿化、金云母化等,距岩体可达500m;面型大理岩化由粗晶过渡到细晶以及广泛分布的褪色带距岩体可600m以上。

花岗岩体内普遍钾长石化;岩体边缘和顶部突起有显著的钠长石化和淡色云母,出现厚数米至数十米的自变质淡色碱长花岗岩;在有些地方,有分布不甚广泛的云英岩型锡矿体出现(如1021区)。

作为锡铜矿主要矿体的围岩蚀变无疑是夕卡岩化。接触变质阶段广泛形成无水夕卡岩和含水夕卡岩,只在个别地段叠加其上出现含锡磁铁矿夕卡岩,绝大多数直接叠加为锡石—硫化物矿体。早期的无水岛链状钙硅酸盐类构成的简单夕卡岩很少形成工业矿体;后期的含水硅酸盐类构成的复杂夕卡岩是个旧地区50%的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床赋存的主要容矿岩。

萤石化、电气石化是近矿蚀变的重要标志,其范围可叠加于夕卡岩带的锡铜矿体内,也可随裂隙带向上运移较远,尤以不同类型的电气石脉为甚。

黄铁矿化、金云母化、大理岩化、褪色带等离锡铜矿体可达数百米距离,也是找矿标志。

其他如黄玉化、绿柱石化、锂云母化、褐铁矿化、锰土化等在上述主要蚀变分带内仅有次要的指示意义。

(六)矿床物化探异常

重力测量对于判断隐伏花岗岩体的规模、产状、厚度等效果较好。图2-160系个旧地区重力异常图,西区花岗岩基为主要重力低,东区老厂、马拉格等隐伏花岗岩株构成等值线较复杂的重力低。在岩基、岩株突起部,等值线梯度缓,四周梯度陡。

电测深法对于进一步确定花岗岩界面的起伏十分有效。

土壤测量及原生晕主要依据矿床分带从追索远距离的Pb、Zn、Ag异常和近矿的Sn、W、Cu异常对找矿更直接。

图2-160个旧矿区重力异常图Fig.2-160Gravity anomaly of Gejiu ore district(据李杏林)(after Li Xinglin)

重砂沿水系、土壤的异常对发现Sn、W的地表显示及远距离搬运有较好的指示价值。

五、成矿条件

(一)稳定同位素

(1)硫同位素:老厂的黄铁矿、方铅矿δ34S变化不大,众数在0~1‰,平均值十分靠近陨石硫,充分反映岩浆成因的特点。

凡是个旧东区与燕山晚期各阶段花岗岩有关的锡、铜、银矿床,包括松树脚、双竹等,其δ34S均在—2‰~+8‰之间。比较而言,变化幅度以老厂最小,平均值也最靠近0轴。个旧西区与燕山早期或更前的混染型花岗岩有关的成矿硫化物的δ34S平均值>8‰,变化于—1‰~+22‰之间,显示有较多外生硫的加入。

(2)氢、氧、碳同位素:老厂4件全岩δ18O平均值为+11.85‰,与个旧东区各矿区的马拉格(+11.12‰)、卡房(+11.93‰)十分接近,而个旧西区较早形成的混染花岗岩却有一定变化,为+7.82‰~+13.55‰,但总的具富δ18O的特征,系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老厂矿区未作氢同位素测定,但与其相似的马拉格包裹体水δD值—95‰,卡房包裹体水—77‰~—95‰,与个旧西区的龙岔河、神仙水岩体的包裹体水δD值—58.5‰~—99‰也大体接近。

初步认为,凡早于主要硫化物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大气降水不足1/5;而主要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阶段的成矿流体则以大气降水为主,尤其是碳酸盐阶段其大气降水占3/4左右。老厂锡铜矿床没有测定碳同位素。个旧西区的龙岔河岩体对其包裹体CO2测定的δ13C值为—5.0‰~—28.2‰。初步认为,这既显示来源于深部碳,也有沉积围岩中有机碳的加入。老厂矿区在热液成矿阶段,夕卡岩化及大理岩化过程中脱碳的加入也是十分可能的。

(3)铅同位素:老厂矿区方铅矿206Pb/207Pb1.188,与东区其他矿区的比值1.18相近;206Pb/204Pb=18.55,与东区其他矿区18.43~18.67一致;207Pb/204Pb=15.62,与东区其他矿区15.08~15.67相似;208Pb/204Pb=39.46,与东区其他矿区39.98~40.29近似。上述数据说明,铅同位素组成相当均匀,反映岩浆源和成矿物质都来自地壳较深部位,并经受高度的熔融与均一化。铅同位素μ值8.8~9.0,也是地壳源铅的特征。

(二)包裹体测温及副矿物特征

老厂岩体的副矿物为独居石、磷钇矿,具S型花岗岩特征,形成锡矿。而个旧东区的马松岩体的副矿物为褐帘石、榍石、磁铁矿、磷灰石,具I型花岗岩特征,也形成锡矿。两者的区别除成岩时代、岩体基性程度、演化阶段外,可能正如姚金炎(1964)所指出,老厂矿区的岩体侵入于开放环境,除锡石硫化物外,锡石-石英矿系大量发育;而松树脚矿区岩体侵入于相对封闭环境,只形成锡石硫化物矿体。个旧的实例说明,S型和I型花岗岩可以共存,I型花岗岩也可具有成锡专属性。

老厂岩体的包裹体爆裂法测温为615~655℃。据曾骥良等(1984)的熔化实验结合地层盖层厚度推算,老厂锡铜矿的花岗岩形成于2.5~4km深处,其压力条件为1500~3000kg/cm2,初熔温度为624~631℃。

戴福盛(1996)测定石榴子石夕卡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温度为401℃;老厂黄铁矿爆裂法温度为386℃;闪锌矿(测自松树脚)均一法温度180~257℃,平均220℃;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法温度204~217℃。

石平方(1986)认为,磁黄铁矿生成时,硫逸度fs2=(8.6×10-7~6×10-5)Pa,αFe=0.55~0.65;铁闪锌矿生成时,硫逸度fs2=(1.0×10-4~3.6×10-5)Pa。

包体中没有发现含盐子矿物,说明溶液处于盐度不饱和状态。包体成分贫碱性组分(K+、Na+、Mg2+、Al3+等)而富酸性组分(CO2、H2O、CH4、N2、HF-等),成分较单一。

(三)成矿条件分析

(1)个旧组下段(卡房段)是最重要的容矿层位。原生矿中90%的锡、96%的铜、4 4%的铅储量均赋存于卡房段内。

个旧组碳酸盐岩按化学成分包括4种,其中锡铜矿主要富集于钙质碳酸盐岩、钙镁质碳酸盐岩中;铅主要富集于镁质碳酸盐岩中;铜主要富集于含硅铝质碳酸盐岩中。个旧组内发现多层含膏(盐)蒸发盐的碳酸盐岩,其褪膏化、褪白云化、膏溶角砾岩、隐藻碳酸盐岩、富碳及生物碎屑灰岩对容矿十分有利。岩性交互层次越多、不同岩性突变界面、围岩物性变异处常是矿化强度增加的场所。

(2)老厂锡铜矿化的花岗岩母岩是区内侵位阶段最晚、分异程度最高、具典型壳源重熔特征的岩体。岩体偏酸性、富碱、贫钙镁、富含辉发分、有益元素背景值高等特点对成矿十分有利。隐伏花岗岩株盖层不厚,但剥蚀程度低,各类型矿床得以保存。岩株顶面波状起伏的形态对矿体的控制与富集十分重要。图2-161将隐伏花岗岩的突起形态和锡铜矿体等的分布规律相对照,直观地反映两者的密切关系。其中,一系列NE向的多峰式背状次级突起带(拱王山-菊花山-蓝蛇硐、晒鱼坝-05、403-1021、4141突起等)是老厂锡铜矿聚集最重要条件之一。

(3)老厂矿床锡铜等资源的汇聚除得益于南岭东西带、川滇南北带、三江特提斯带三者的复合外,矿区还受到北东向华夏体系或环太平洋带的叠加,多种应力场的彼此交织与平衡,造成了本区短轴褶皱、穹窿、层间滑脱、次级断层的有利配置,构成形态多样的容矿构造。

(4)巨厚的不纯碳酸盐岩受中等深度花岗岩的侵位,造成广泛发育的接触变质和热液蚀变晕圈。铜和锡矿最为富集的是由硅铝质、钙质、钙镁质三类碳酸盐岩形成的透辉石、钙铝榴石类夕卡岩。

富水、挥发分溶液的上升、改造导致含水夕卡岩与锡石硫化物密切共生。老厂矿区多种热液蚀变,尤其是电气石化、萤石化、方柱石化、云英岩化、锂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褪色等既呈面型分布,又具典型的垂向分带,是成矿作用有序演化的表征。

(5)综合老厂各类原生矿体特征,其成矿阶段分为:接触变质的硅酸盐阶段,只形成含白钨矿的夕卡岩,成矿温度400℃左右;氧化物阶段形成云英岩型、黑钨矿石英脉型、电气石细脉带型、含铍花岗岩等矿体,成矿温度350~380℃;硫化物阶段是区内锡、铜及多金属成矿期,成矿温度260~350℃;碳酸盐阶段矿化弱,以多金属和低品位锡矿为主,成矿温度200~260℃或更低。

(6)成矿元素的多样性也反映老厂矿床的一个特点。除与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如Li、Be、Nb、Ta、Rb、Cs、B等形成独立矿物或类质同象外,产出种类繁多的稀少矿物。例如:羟铍石、木锡矿、水锡石、黄锡矿、硼钙锡矿、水镁锡矿、辉锑锡铅矿等,有些矿物在国内罕见。另外,硫盐矿物不发育也是本区特点。

(7)不难看出,老厂锡铜矿是与花岗岩类有关的典型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但在成因上仍有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一是层间氧化矿有无其他成因的叠加(去膏盐化、岩溶或其他),二是个旧地区超大型锡质的汇聚有无三叠统半封闭盆地沉积初始富集的因素。

图2-161老厂花岗岩形态(a)与锡石-硫化物型矿床(b)空间关系示意图Fig.2-161Schematic maps sketch of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shape of Laochang granite(above)and cassiterite-sulfide-type orebodies(below)

a—隐伏花岗岩等高线图;b—接触带矿体分布图;1—锡矿体;2—锡铜矿体;3—钨矿体;4—隐伏花岗岩顶面突起等高线;5—花岗岩凹陷带

图2-162滇东南锡钨铅锌银矿床区域成矿模式Fig.2-162Metallogenic model of Sn-W-Pb-Zn-Ag deposits in Southeast Yunnan province(据罗君烈)(after Luo Junlie)

1—燕山早期花岗岩;2—燕山晚期第Ⅰ阶段花岗岩;3—燕山晚期第Ⅱ阶段花岗岩;4—喜马拉雅期碱性岩;5—夕卡岩中硫化矿体;6—似层状、脉状氧化矿、硫化矿体;7—网状矿体;8—蚀变花岗(斑)岩中矿体

六、矿床模式和找矿标志

(一)矿床模式

由于滇东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锡、钨、铜、银、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属于燕山期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系列。为比较老厂锡铜矿床与其他矿床的异同,在此引述罗君烈(1995)总结的本区区域成矿模式(图2-162、图2-163)和10种矿床类型。其中,牛屎坡式是变花岗斑岩的锡钨矿床;松树脚式是接触带的夕卡岩型为主的锡矿床;马拉格式是近接触带管筒状氧化矿脉群的锡矿床;卡房式是接触带与辉绿岩交汇带的似层状铜锡矿床;双竹式是远离接触带受断层控制的脉带多金属锡银矿床;老厂式是垂直分带发育最全的包括云英岩型、锡石硫化物型、层间氧化矿、细脉带型锡铜矿床;南秧田式是层控夕卡岩白钨矿床;薄竹山式是面型夕卡岩铜钨矿床;白牛厂式是热水沉积叠加花岗

图2-163个旧地区锡矿6种类型成矿模式Fig.2-163Metallogenic model of six-typed tin deposits in Gejiu area(据罗君烈)(after Luo Junlie)

1—花岗岩;2—花岗斑岩;3—变辉绿岩;4—夕卡岩中的磁化矿体;5—氧化矿体;6—断裂带及氧化矿体;7—锡石、电气石网脉带外围含锡白云岩;8—矿化元素分带;9—顶部富挥发分的熔浆;10—氧化物硅酸岩富集的熔浆;11—早期硫化物富集的熔浆;12—晚期硫化物富集的熔浆

岩高中温热液再生的银多金属矿床;都龙式是可能有火山沉积初始富集的层控锡多金属矿床。前面6种矿床类型都在个旧地区单独构成一个成矿亚系列。

(二)找矿标志

上述成矿条件及矿床特征已清楚看出其找矿标志可概括为:

(1)燕山晚期多阶段、高侵位的岩株、岩突发育区,尤其是分异程度高的酸性、超酸性岩体;

(2)多种构造体系及多方向构造成分复合的地段,尤其是穹窿、短轴褶曲、层间剥离、次级断裂有利配置的地域;

(3)个旧组(尤其是卡房段)巨厚不纯碳酸盐岩系并有多层膏盐化、隐藻、生物碎屑、富炭质等相变界面发育的地区;

(4)花岗岩体背状突起带、凹兜、岩舌等顶面波状起伏处;

(5)花岗岩体自变质、夕卡岩化、多种热液蚀变分带发育;

(6)矿化组合复杂但作有序分布的区段;

(7)重力低、具有电测深异常、锡钨铜多金属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等显示区;

(8)古代采硐、矿渣等遗迹。

Ⅶ 淘锡坑矿田近年来勘查工作进展

自2006年以来,淘锡坑地区的深部探测工作持续进行,主要由赣南地质大队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一起承担。矿产资源研究所派出陈郑辉、刘善宝和郭春丽3位博士以淘锡坑为重点开展研究和勘查工作,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同时,许建祥和曾载淋两位赣南地质大队的总工程师以赣南区域为主、兼顾淘锡坑矿区的勘查工作。

一、历年来完成的工作量

2006年,章源钨业公司开展了一批矿权(区)的地质找矿工作,进展良好。对淘锡坑、塘漂孜、天井窝矿区进行了钻探施工,对新安子、仙鹅塘、高坌进行了坑道编录,对淘锡坑、塘漂孜、高坌、白溪、银岭、新棚里进行了地表调查,完成了大量的实物工作量,取得了新增资源量/储量约2万t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与综合,为2007年勘查选区及方案提供了依据。2007年,继续理顺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按4个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公司矿权的勘查工作:

详查矿区:安排在淘锡坑矿区、新安子矿区(涉及矿权:淘锡坑、东峰、新安子、石圳)进行重点勘查工作。主要用地质填图、槽探、钻探和坑探等手段对以上矿权已有的矿体及矿化线索进行控制和追索,达到控制矿体估算储量/资源量以及新发现矿体的目的,探求122b+333+3341资源量。

普查矿区:安排在塘漂孜、仙鹅塘矿区(涉及矿权仙鹅塘、下石溪、塘漂孜、枫树排)。主要用

地质填图、槽探和稀疏钻探工程对已有的矿体及矿化线索进行控制和追索,探求333+3341资源量。预查矿区:依据2006年勘查工作成果,选择白溪、银岭矿区(权)开展预查地质工作,主要是用地质填图、槽探等手段寻找矿化线索,圈定矿化异常,为下步普查提供依据。

预查前期矿区:对高坌、碧坑、长流坑、新棚里矿区(权)开展预查前期工作,主要是用地质填图和少量槽探等手段寻找矿化线索,圈定矿化异常,其投入应达到矿权法律规定的最低投入以上。

2008年,继续加大找矿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公司拥有的矿权的地质勘查工作,主要部署如下:①继续安排在淘锡坑-仙鹅塘、新安子-石圳两片的重点勘查工作,主要使用地质填图、槽探、钻探和坑探等手段,对片区范围的矿权已有的矿体及矿化线索进行控制和追索,达到控制矿体估算储量/资源量以及新发现矿体的目的;②开展高坌-碧坑-长流坑片区的普查工作,2006年以来,本区已发现一批地表线索,有寻找中-大型矿床的潜力,2008年将加密地表工作,待时机成熟并得到公司认可后,有希望成为今后的重点勘查片区;③开展新棚里、天井窝、白溪、银岭、羊古脑等矿区的预查工作,主要是用地质填图、化探,辅以少量槽探寻找矿化线索,圈定矿化异常,为下步普查提供依据。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4000m、坑探1000m、槽探5000m3。预期提交:WO3+Sn资源量(332+333+334)类2万t。其中:

硐探:主要安排在仙鹅塘矿区:PD1已施工480m,2008年继续施工完成PD1探矿工程,根据探

矿成果情况布置下一步的硐探工程。继续羊古脑、白溪的探矿工程。计划完成工作量1000m。

钻探:①淘锡坑矿区:烂埂子以北新发现一组近SN向含钨锡石英脉,2007年完成钻孔ZK3701,显示该脉组具有一定的价值,2008年继续施工钻探以查明该脉组矿体特征。南部的牛角湾-横坑一带进行了重点地表调查,2008年将实施钻孔验证。②新安子矿区:2008年钻探工作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地表钻探:选择在新安子之东区段,按160m勘探间距,对42~53号矿体和9~26号矿体进行追索;对上庵区段选择较为有利地段进行钻孔揭露。二是坑内钻探:选择在195中段,对9~27号脉和42~55号矿体进行倾向上追索,同时探明矿区花岗岩赋存标高,为矿山长期建设提供后备资源。

二、项目进展情况

根据项目2007年度任务与要求,对章源公司拥有矿权(含合作矿权)的矿区开展了如下工作:

1)地质测量:完成1∶5000地质测量10km2,1∶10000地质填图11km2

2)土壤测量:在高坌-长流坑矿权主要成矿地段完成1∶10000土壤测量10km2

3)槽探工作:对主要矿区均施工有槽探工程,共施工30条槽探,编录斜长2373.5m,累计完成土石方4761.99m3

4)硐探工作:仙鹅塘矿区塔背坑施工PD1,设计工作量880m,由公司自行组织实施,目前掘进至480m,2008年将继续掘进。羊古脑、白溪矿区分别布施平硐工程。

5)坑道编录:主要对淘锡坑矿山生产坑道进行了地质编录,仙鹅塘、羊古脑、白溪硐探工程进行跟进编录,累计完成坑道编录2666.4m。

6)钻探工作:完成4个,即:淘锡坑ZK4012、ZK3701,新安子ZK2601,枫树排ZK001,现正施工:淘锡坑ZK5041、新安子ZK1701,累计完成进尺2233.37m。

7)工程测量:对部分探矿工程进行了GPS测量,共测点45个。

8)采样与化验:2007年共完成化学样品分析216个。

9)室内工作:对所有原始资料进行了装订成册,通过自检、互检及抽检,完成了原始图件编制工作,质量均符合规范要求,综合图件进行了编制。

10)报告编制:着手新安子矿区储量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

三、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2007年有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公司拥有矿权(含合作矿权)的矿区地质找矿工作,对已有矿山不断地通过新探明资源储量,提供矿山生产所需,对各探矿权进行了有重点、有步骤地勘查,建立了良好的阶梯形找矿梯队。主要成果有:①淘锡坑矿区着重在外围找矿,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用新理论、新方法,运用“棋盘格控矿理论”指导找矿。通过地表填图、槽探揭露和钻探验证,初步得到肯定,大大扩大了淘锡坑矿区的找矿远景;②启动新安子矿区外围找矿,开展龙潭面区段、新安子之东区段、龙头区段和上庵区段的找矿工作,完成龙潭面区段钻孔ZK2601的深部揭露工作;③通过1∶1万土壤测量、1∶1万地质测量和槽探工程在碧坑-长流坑矿区发现较好的找矿线索,为本区域开展普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工作区取得的成果如下:

1.详查矿区

(1)淘锡坑矿区

地表工作:通过1∶5000地质填图、民窿调查、槽探揭露,在淘锡矿矿区烂埂子以北发现1组近SN向含钨锡石英脉(线),带宽50m、延长>700m,单条脉幅0.2~5cm,矿化浓度较强,地表有采沟。深部进行钻孔验证,见矿情况良好。牛角湾以东发现1组近SN向云母石英脉(线)带,带宽50m,走向控制约400m,有待进一步深部验证。

钻探工作:ZK3071主打烂埂子脉带北延,验证TC307-1揭露之石英脉,终孔孔深570.01m。通过施工,全孔脉幅≥1cm之石英脉约58条,<1cm见23条,揭露出真厚3cm以上萤石石英脉、黄铜矿石英脉、黑钨矿石英脉、黑钨矿云母石英脉达10条之多,其中≥5cm见7条,另见1条含碳酸盐硫化物石英脉,真厚达28cm。总的特点是脉幅≥3~7cm者多,脉体厚度偏小,大脉少(其原因是所见位置偏高,标高在+300m左右),成带明显,钨的品位高。ZK5041目的是揭露牛角湾Ⅻ号矿化带的深部情况,设计孔深500m,于2007年12月2日开钻,目前孔深280m,矿化情况尚未明朗。

(2)新安子矿区

地表工作:通过1∶5000地质填图、民窿调查、槽探揭露,新安子矿区确定了4个主要工作区段,即:龙潭面区段、龙头区段、上庵区段和新安子之东区段。龙潭面区段有3条槽探控制和民窿,带宽约80m,延长>200m,单条脉幅0.5~8cm,产状195°~230°∠73°~86°,地表品位WO30.344%、Sn0.20%,2007年实施ZK2601进行了深部揭露。新安子之东区段:依据原勘查成果,继续向东追索,地表可见云母石英脉(线)标志带,现正实施钻孔揭露。上庵区段:通过1∶5000地质填图及结合原有勘查成果,该区段石英脉(线)标志带发育,2007年着重对Ⅳ号标志进行追索,发现多条4~8cm含硫化物石英脉,可作为下步钻探的依据。龙头区段:有两条槽探和民窿控制,带宽20m,延伸>200m,单脉宽3~12cm,产状190°~230°∠75°~86°,地表品位WO31.22%。

钻探工作:龙潭面区段ZK2601目的为揭露新安子矿区西北部钨锡矿化石英脉深部矿化情况,终孔孔深650.48m。钻孔共揭露含钨石英脉、石英细脉268条,其中<1cm者193条,1~5cm者64条,5~10cm者7条,10~20cm者4条,其中4条见黑钨矿。新安子之东区段ZK1701,目的是追索42~53号矿脉东延情况,设计孔深750m(表4-31)。

表4-31 新安子钨锡矿区ZK1701矿化情况表

2.普查矿区

仙鹅塘矿区:2007年仙鹅塘矿区主要是PD1继续掘进,目前已至480m,已揭露Ⅰ、Ⅱ号两个矿带,见脉情况基本与钻孔控制吻合,下一步将向前继续掘进,以揭露芦柴坑铅银矿带,预计约800m。PD1揭露石英脉条数多,脉幅以2~10cm者为多,>5cm者33条,最大脉幅18cm,矿化整体较差,有少量矿脉可见锡石、白钨矿、黄铜矿,矿化情况(表4-32)。

表4-32 仙鹅塘矿区平硐PD1矿化情况表

续表

枫树排矿区:2007年,矿区地表在张天堂之东延方向,发现1组NWW向含钨锡石英脉,带宽约200m,延长>200m,带内见单脉>8条,脉宽3~10cm,产状190°~210°∠76°~81°,单脉间距在15m左右,主要矿化有:黑钨矿、锡石和黄铜矿。曾有民采行为,可见多处采沟和民窿。针对V9~V6等4条石英脉,布施ZK001进行深部揭露,钻孔于2007年12月17日开钻,2007年12月26日终孔,终孔孔深226.50m,钻孔共揭露5cm以上石英脉2条,其中最大的真厚8cm。

羊古脑矿区:2007年主要施工了硐探,硐探布施在1号矿带,目前已施工平硐140m,揭露出5条含钨钼石英脉,脉幅3~10cm,产状160°~175°∠72°~85°,脉中见有黑钨矿、辉钼矿、方铅矿、黄铜矿,工程仍在施工中。

表4-33 长流坑矿区槽探矿化情况表

3.预查矿区

长流坑-碧坑矿区:2007年通过1∶1万土壤测量、1∶1万地质测量和槽探工程(表4-33),在庙背坑-芦萁山一带发现1组近SN向含钨锡石英脉带,矿带走向延长>800m,宽5~20m。见黑钨矿、锡石、黄铜矿等矿石矿物。初步了解该区域找矿前景,为今后开展勘查提供了一个普查基地。

新棚里钨矿区:2007年在岩体内接触带控制了数十条EW向石英脉,脉幅1~10cm,单脉延伸20~50m,主要矿化为黑钨矿、锡石,但地表品位较差,有待进一步工作查明。

Ⅷ 湖南锡田地区指的是哪里构造上有什么特征吗

湖南锡田矿区,湖南锡田锡铅锌金金属矿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是在回国土资源大调答查“湖南诸广山—万洋山地区锡铅锌金金属矿评价”项目中发现的新矿区。
可以看网络文库“湖南锡田锡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特征”,有相关地形知识

阅读全文

与锡田家具电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威海文登家具 浏览:923
中国移动a4维修视频 浏览:770
陕西省有多少家电厂 浏览:698
了解家用电器种类教案 浏览:304
找家具油漆工 浏览:955
河北蜂巢家居有限公司 浏览:417
电路挖矿 浏览:797
什么牌子的家用电器最贵 浏览:860
普通的防水材料怎么使用 浏览:895
家居绩效 浏览:388
抚顺手机维修电话 浏览:8
东莞汽车维修哪里便宜 浏览:35
防水手表被洗衣机洗了怎么办 浏览:93
湖州海尔维修电话号码 浏览:881
本田竞瑞车头维修费多少 浏览:204
潮州小米维修授权中心 浏览:975
新密附近哪里有修家具的 浏览:432
杭州惠普打印机维修点 浏览:62
智能家居o2o 浏览:172
深圳家居工厂 浏览: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