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韩文的"卡萨诺娃"的中文意思
中 文 :贾科莫·卡萨诺瓦
英 文 :Giacomo Girolamo Casanova
韩 文 :
㈡ 明治巧克力
最早的巧克力的历史应始于美洲的发现。在1492年以前,人们对这种将使千千万万人着迷的食物还一无所知。
哥伦布从美国胜利返回后,将一批奇妙的珍宝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在那些奇珍异宝中 ,就有一些深棕色形似杏仁的可可豆。这是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的宫廷第一次看到可可豆-这种制造巧克力和可可粉的原料。
国王和王后做梦也没想到可可豆如此重要,于是,新世界提供的这种商业机会留给了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
巧克力的历史
天神的美食
在征服墨西哥的过程中,廓特兹发现了阿斯特克印第安人用可可豆准备他们王国的皇家饮品"巧克力特尔"(Chocolatl)意思是热的饮料。1519年,蒙特祖马皇帝用巧克力特尔招待他的西班牙客人。这些饮料装在金制高脚杯里,就像用来敬奉神灵一样。而这位皇帝据说一天要喝五十份或更多的巧克力特尔。尽管有着皇家气派,但蒙特祖马的巧克力特尔非常苦,不合西班牙人的口味。为使这种混合饮料更迎合欧洲人,廓特兹和他的同胞想出了用蔗糖将它加甜的主意。
当他们把巧克力特尔带回西班牙后,加甜的主意得到肯定,在加入了肉桂和香兰素等几种最新发现的香料后,这种饮料又经历了几次变化。最后,有人认为这种饮料加热会更好喝。
新饮料在西班牙贵族中很快赢得了赞誉。西班牙明智地着手在其海外殖民地种植可可,这就诞生了一项盈利的商业。令人惊讶的是,西班牙人成功地将可可工艺向其它欧洲国家隐瞒了近一百年。
巧克力推广到欧洲
被委托来加工可可豆的西班牙僧侣最后泄漏了这个秘密。不久以后,巧克力作为一种美味、有助于健康的食品在全欧洲博得了喝彩。它一度胜过了时髦的法国宫廷饮料。巧克力饮料很快越过海峡传到大不列颠。1657年,第一批著名的英国巧克力屋出现了。小作坊手工生产的方法及时给巧克力的大规模生产让了路。而一种经过改良的蒸汽引擎加速了生产转型。这种引擎使可可研磨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到1730年,巧克力的价格从每磅3美元以上降到了所有人都能承受的价格。1828年,可可榨压机的发明进一步降低了巧克力的价格,并有助于通过榨出部分可可脂-可可豆中自然形成的脂肪来提高饮料的质量。从那以后,喝的巧克力就有了更多今天所具有的平滑的黏性和悦人的香味。
十九世纪,巧克力的历史上又出现了革命性的发展。1847年,一家英国公司通过开发软糖巧克力推出了固体的"巧克力"。这是一种象天鹅绒般平滑的品种,几乎完全代替了原来曾主导世界市场的粗粒巧克力。
巧克力流传到美国
在美利坚合众国,巧克力的生产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都要进展迅速。在革命前的新英格兰-确切地说是1765年,第一家该国的巧克力工厂建立起来。巧克力也作为美国宇航员食品的一部分被带入太空。 (巧克力信息中心网)
巧克力的趣闻
巧克力:尊贵的遗产
可可树的果实在传入欧洲之前已被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食用了很长时间。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首次使用了"可可"这个词。玛雅印第安人进一步将可可树进行农业种植,并生产出第一种可可饮料。阿兹台克人相信,是他们的羽蛇神把可可豆赐予人类。阿兹台人信奉可可豆,把它用于宗教仪式和作为神的礼物。可可是阿兹台克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它被作为流通的货币使用。但只有贵族和勇士才能食用。
人类首次食用的巧克力是一种带有辣味和苦味的饮料。古代的阿兹台克人将可可豆烘烤并磨成粉,与水和玉米粉混合后,加入辣椒,吹打成泡状。这种饮料被称为"巧克力特尔"(Chocolatl)。
阿兹台克族的统治者Montezuma和他的朝中官员每天要喝50罐巧克力特尔。这种被称为万能药的珍贵饮料盛装于只用一次就被扔入湖中的金制高脚杯中。
第一个发现巧克力的欧洲人据信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在1502年从"新世界"归来后,将巧克力介绍给斐迪南国王的朝廷。几十年后,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在他征服墨西哥期间,从阿兹台克贵族那里发现了可可豆。
十六世纪在西班牙贵族中扩大巧克力影响的是哥伦布和廓特兹,但西班牙的玛丽亚·萨尔莎公主是在欧州掀起巧克力狂热的人。她将可可豆作为订婚礼物呈献给路易十四。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巧克力一直成为西班牙秘而不宣的食物。其后1606年这种食物才在意大利开始流行。1642年,巧克力被作为药品引入法国,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这种饮料实在太受欢迎,于是第一家"巧克力屋"在1657年成立,成为专门为普通大众提供热甜巧克力商家。
巧克力饮品在1765年进入美国,当时第一个巧克力工厂在新英格兰开张。甚至连托马斯·杰斐逊这个公认的美食家也称赞"巧克力具有健康和营养的优点"。
巧克力与其他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着广泛的关联。由于卡萨诺娃和杜巴利夫人相信巧克力可增加浪漫情调,巧克力因此在欧洲被推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657年,它变得越发地时髦,英国建立起了许多"巧克力屋"向公众供应巧克力饮料。
1828年,荷兰的Coenraad Van Houten发明了一种可以把可可脂从可可豆中提取出来的螺旋挤压机。这种Van Houten的碱式加工法(后来被称为"荷兰式")可以去除可可中的酸味和苦味,生产出更柔软、更甜的巧克力饮料。如今,碱式加工的可可粉仍被称为荷兰巧克力。
巧克力一直被人们作为一种饮料,直到1847年巧克力才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固体形式。发明者在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成功地生产出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块。牛奶巧克力于1876年问世,当时瑞士巧克力生产商Daniel Peter发现,向巧克力中加入奶粉可生产出更柔软和更淡的巧克力。
1911年Frank和Ethel Mars开始在美国华盛顿州生产巧克力。 真正刺激美国巧克力工业发展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陆军军需团委托许多美国巧克力制造商生产20-40磅的巧克力块,运到战场的基地。这些巧克力块被切成小片,分发给在欧洲作战的美国士兵。最后,把巧克力包成小块的任务又落到了生产商的肩上。
可可豆的种植 采摘 收获及装运过程
种植可可豆
可可是可可树的产物。可可树是一种热带植物,只在炎热的气候下成长。这样,它的种植就被限定在赤道南北各二十个纬度间的陆地上。假定有肥沃的土壤条件和精心的耕作,一旦成活,可可树就可以在充足的阳光下成长。可可种植园(人工种植下的可可树)通常位于谷地或沿海平原,必须有均匀分布的降雨量和肥沃、排水通畅的土地。
第一批果实
经过修剪和精心培植,大多数种类的可可树会在第五年开始结果。如果予以最好的护理,一些树种甚至在第三和第四年就有好的收成。
可可树是常绿树种,它硕大光滑的叶子在幼年时是红色的,成熟之后则变成绿色。在成熟期,人工种植可可树有15到25英尺高,但野生可可树高度可达60英尺以上。可可树的预计寿命仍在猜测中。一般认为二十五年后,一棵可可树的经济作用就可能被认为到了终点,这时就适于重新种植年轻的可可树来取代它。可可树全年都结果(或豆荚),而收获却通常是季节性的。由于可可树是自由交(过滤)授粉的,豆荚形成各种种类,其中包括拉美种、外来种和特利尼达德种。
收获可可豆
采摘成熟可可豆荚的工作绝非易事。可可树很脆弱而且根基很浅,工人不能冒险爬上去摘高处枝上的豆荚。
种植者为到地里干活的采摘工人配备了长把、手形钢刀。钢刀是为了够到并剪下最高的豆荚而不伤可可树的软树皮。随身携带的大弯刀则被用来采摘长在低枝干上的够得着的豆荚。
采摘后做些什么
收集者会同采摘者一同工作,将豆荚收集到篮中并运到田地的边上。在那里将豆荚破碎。如果方法得当,只要挥舞一两下大弯刀就可以劈开豆荚的木质外壳。一个训练有素的破碎者每小时能够劈开五百个豆荚。
完成收获需要耐心。通常从一个标准豆荚里都要挖出20到50粒乳白色的可可豆,然后丢弃豆荚的外壳和内膜。一个普通豆荚中经过干燥的可可豆不到58克重,确切地说制造1磅巧克力需用400粒可可豆。
可可豆与我们所熟悉的最终产品还是有很大差别。乳白色的可可豆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变成了淡紫色或紫色。此时,它们看上去并不象制成的巧克力,闻上去也没有熟悉的巧克力芳香。
装运作物
从豆荚中取出的可可豆或种子被装进盒子或堆积起来包装。包裹着可可豆的是一层开始升温和发酵的果肉。发酵持续三到九天,去除了可可的苦味,并产生出具有巧克力特点的原料。发酵是可可豆中所含糖分转化为酸—主要是乳酸和醋酸的简单过程。
发酵过程导致可可豆温度升到125华氏度,杀死了其中的细菌,并激活了存在着的酵素,形成当烘烤可可豆时产生巧克力味道的混合物。最后的结果是生成了深棕色的经过充分发酵的可可豆,这种颜色表明可可豆现在准备进入干燥过程了。
象所有饱含水分的水果一样,如果要保存可可豆的话,就必须将它们干燥。在有些国家,干燥工序十分简单:只是把可可豆铺在盘上或竹垫上,然后将它们放在阳光下晒烤。当潮湿的天气干扰了这种干燥法时,人工方法才得以应用。例如,可可豆可能被带进室内,在热气管下干燥。
如果有良好的天气,干燥过程通常需要几天。在这个间隙,农人经常翻动可可豆。他们利用这一机会挑选外运的可可豆,并将扁平、破碎或发芽的可可豆拣出来。在干燥中,可可豆会失去几乎所有的水分和超过一半的重量。
可可豆干燥后,就准备以每袋130到200磅装运了。它们很少被存入仓库,除非要等待买主检查的装运中心。
㈢ 明治巧克力的详细介绍
最早的巧克力的历史应始于美洲的发现。在1492年以前,人们对这种将使千千万万人着迷的食物还一无所知。
哥伦布从美国胜利返回后,将一批奇妙的珍宝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在那些奇珍异宝中 ,就有一些深棕色形似杏仁的可可豆。这是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的宫廷第一次看到可可豆-这种制造巧克力和可可粉的原料。
国王和王后做梦也没想到可可豆如此重要,于是,新世界提供的这种商业机会留给了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
巧克力的历史
天神的美食
在征服墨西哥的过程中,廓特兹发现了阿斯特克印第安人用可可豆准备他们王国的皇家饮品"巧克力特尔"(Chocolatl)意思是热的饮料。1519年,蒙特祖马皇帝用巧克力特尔招待他的西班牙客人。这些饮料装在金制高脚杯里,就像用来敬奉神灵一样。而这位皇帝据说一天要喝五十份或更多的巧克力特尔。尽管有着皇家气派,但蒙特祖马的巧克力特尔非常苦,不合西班牙人的口味。为使这种混合饮料更迎合欧洲人,廓特兹和他的同胞想出了用蔗糖将它加甜的主意。
当他们把巧克力特尔带回西班牙后,加甜的主意得到肯定,在加入了肉桂和香兰素等几种最新发现的香料后,这种饮料又经历了几次变化。最后,有人认为这种饮料加热会更好喝。
新饮料在西班牙贵族中很快赢得了赞誉。西班牙明智地着手在其海外殖民地种植可可,这就诞生了一项盈利的商业。令人惊讶的是,西班牙人成功地将可可工艺向其它欧洲国家隐瞒了近一百年。
巧克力推广到欧洲
被委托来加工可可豆的西班牙僧侣最后泄漏了这个秘密。不久以后,巧克力作为一种美味、有助于健康的食品在全欧洲博得了喝彩。它一度胜过了时髦的法国宫廷饮料。巧克力饮料很快越过海峡传到大不列颠。1657年,第一批著名的英国巧克力屋出现了。小作坊手工生产的方法及时给巧克力的大规模生产让了路。而一种经过改良的蒸汽引擎加速了生产转型。这种引擎使可可研磨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到1730年,巧克力的价格从每磅3美元以上降到了所有人都能承受的价格。1828年,可可榨压机的发明进一步降低了巧克力的价格,并有助于通过榨出部分可可脂-可可豆中自然形成的脂肪来提高饮料的质量。从那以后,喝的巧克力就有了更多今天所具有的平滑的黏性和悦人的香味。
十九世纪,巧克力的历史上又出现了革命性的发展。1847年,一家英国公司通过开发软糖巧克力推出了固体的"巧克力"。这是一种象天鹅绒般平滑的品种,几乎完全代替了原来曾主导世界市场的粗粒巧克力。
巧克力流传到美国
在美利坚合众国,巧克力的生产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都要进展迅速。在革命前的新英格兰-确切地说是1765年,第一家该国的巧克力工厂建立起来。巧克力也作为美国宇航员食品的一部分被带入太空。 (巧克力信息中心网)
巧克力的趣闻
巧克力:尊贵的遗产
可可树的果实在传入欧洲之前已被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食用了很长时间。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首次使用了"可可"这个词。玛雅印第安人进一步将可可树进行农业种植,并生产出第一种可可饮料。阿兹台克人相信,是他们的羽蛇神把可可豆赐予人类。阿兹台人信奉可可豆,把它用于宗教仪式和作为神的礼物。可可是阿兹台克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它被作为流通的货币使用。但只有贵族和勇士才能食用。
人类首次食用的巧克力是一种带有辣味和苦味的饮料。古代的阿兹台克人将可可豆烘烤并磨成粉,与水和玉米粉混合后,加入辣椒,吹打成泡状。这种饮料被称为"巧克力特尔"(Chocolatl)。
阿兹台克族的统治者Montezuma和他的朝中官员每天要喝50罐巧克力特尔。这种被称为万能药的珍贵饮料盛装于只用一次就被扔入湖中的金制高脚杯中。
第一个发现巧克力的欧洲人据信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在1502年从"新世界"归来后,将巧克力介绍给斐迪南国王的朝廷。几十年后,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在他征服墨西哥期间,从阿兹台克贵族那里发现了可可豆。
十六世纪在西班牙贵族中扩大巧克力影响的是哥伦布和廓特兹,但西班牙的玛丽亚·萨尔莎公主是在欧州掀起巧克力狂热的人。她将可可豆作为订婚礼物呈献给路易十四。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巧克力一直成为西班牙秘而不宣的食物。其后1606年这种食物才在意大利开始流行。1642年,巧克力被作为药品引入法国,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这种饮料实在太受欢迎,于是第一家"巧克力屋"在1657年成立,成为专门为普通大众提供热甜巧克力商家。
巧克力饮品在1765年进入美国,当时第一个巧克力工厂在新英格兰开张。甚至连托马斯·杰斐逊这个公认的美食家也称赞"巧克力具有健康和营养的优点"。
巧克力与其他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着广泛的关联。由于卡萨诺娃和杜巴利夫人相信巧克力可增加浪漫情调,巧克力因此在欧洲被推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657年,它变得越发地时髦,英国建立起了许多"巧克力屋"向公众供应巧克力饮料。
1828年,荷兰的Coenraad Van Houten发明了一种可以把可可脂从可可豆中提取出来的螺旋挤压机。这种Van Houten的碱式加工法(后来被称为"荷兰式")可以去除可可中的酸味和苦味,生产出更柔软、更甜的巧克力饮料。如今,碱式加工的可可粉仍被称为荷兰巧克力。
巧克力一直被人们作为一种饮料,直到1847年巧克力才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固体形式。发明者在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成功地生产出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块。牛奶巧克力于1876年问世,当时瑞士巧克力生产商Daniel Peter发现,向巧克力中加入奶粉可生产出更柔软和更淡的巧克力。
1911年Frank和Ethel Mars开始在美国华盛顿州生产巧克力。 真正刺激美国巧克力工业发展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陆军军需团委托许多美国巧克力制造商生产20-40磅的巧克力块,运到战场的基地。这些巧克力块被切成小片,分发给在欧洲作战的美国士兵。最后,把巧克力包成小块的任务又落到了生产商的肩上。
可可豆的种植 采摘 收获及装运过程
种植可可豆
可可是可可树的产物。可可树是一种热带植物,只在炎热的气候下成长。这样,它的种植就被限定在赤道南北各二十个纬度间的陆地上。假定有肥沃的土壤条件和精心的耕作,一旦成活,可可树就可以在充足的阳光下成长。可可种植园(人工种植下的可可树)通常位于谷地或沿海平原,必须有均匀分布的降雨量和肥沃、排水通畅的土地。
第一批果实
经过修剪和精心培植,大多数种类的可可树会在第五年开始结果。如果予以最好的护理,一些树种甚至在第三和第四年就有好的收成。
可可树是常绿树种,它硕大光滑的叶子在幼年时是红色的,成熟之后则变成绿色。在成熟期,人工种植可可树有15到25英尺高,但野生可可树高度可达60英尺以上。可可树的预计寿命仍在猜测中。一般认为二十五年后,一棵可可树的经济作用就可能被认为到了终点,这时就适于重新种植年轻的可可树来取代它。可可树全年都结果(或豆荚),而收获却通常是季节性的。由于可可树是自由交(过滤)授粉的,豆荚形成各种种类,其中包括拉美种、外来种和特利尼达德种。
收获可可豆
采摘成熟可可豆荚的工作绝非易事。可可树很脆弱而且根基很浅,工人不能冒险爬上去摘高处枝上的豆荚。
种植者为到地里干活的采摘工人配备了长把、手形钢刀。钢刀是为了够到并剪下最高的豆荚而不伤可可树的软树皮。随身携带的大弯刀则被用来采摘长在低枝干上的够得着的豆荚。
采摘后做些什么
收集者会同采摘者一同工作,将豆荚收集到篮中并运到田地的边上。在那里将豆荚破碎。如果方法得当,只要挥舞一两下大弯刀就可以劈开豆荚的木质外壳。一个训练有素的破碎者每小时能够劈开五百个豆荚。
完成收获需要耐心。通常从一个标准豆荚里都要挖出20到50粒乳白色的可可豆,然后丢弃豆荚的外壳和内膜。一个普通豆荚中经过干燥的可可豆不到58克重,确切地说制造1磅巧克力需用400粒可可豆。
可可豆与我们所熟悉的最终产品还是有很大差别。乳白色的可可豆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变成了淡紫色或紫色。此时,它们看上去并不象制成的巧克力,闻上去也没有熟悉的巧克力芳香。
装运作物
从豆荚中取出的可可豆或种子被装进盒子或堆积起来包装。包裹着可可豆的是一层开始升温和发酵的果肉。发酵持续三到九天,去除了可可的苦味,并产生出具有巧克力特点的原料。发酵是可可豆中所含糖分转化为酸—主要是乳酸和醋酸的简单过程。
发酵过程导致可可豆温度升到125华氏度,杀死了其中的细菌,并激活了存在着的酵素,形成当烘烤可可豆时产生巧克力味道的混合物。最后的结果是生成了深棕色的经过充分发酵的可可豆,这种颜色表明可可豆现在准备进入干燥过程了。
象所有饱含水分的水果一样,如果要保存可可豆的话,就必须将它们干燥。在有些国家,干燥工序十分简单:只是把可可豆铺在盘上或竹垫上,然后将它们放在阳光下晒烤。当潮湿的天气干扰了这种干燥法时,人工方法才得以应用。例如,可可豆可能被带进室内,在热气管下干燥。
如果有良好的天气,干燥过程通常需要几天。在这个间隙,农人经常翻动可可豆。他们利用这一机会挑选外运的可可豆,并将扁平、破碎或发芽的可可豆拣出来。在干燥中,可可豆会失去几乎所有的水分和超过一半的重量。
可可豆干燥后,就准备以每袋130到200磅装运了。它们很少被存入仓库,除非要等待买主检查的装运中心。
㈣ 请能提供巧克力的相关信息给我
巧克力来自可可树上的可可果豆,可可果是古代墨西哥“蛇神”的礼物,代表“喜悦的源泉”,并具有神奇的功力。
公元前约500年,阿兹台克人、托儿铁克人、玛亚人和印加人(古代墨西哥的原始人和印地安人)只吃可可果的新鲜果肉,因为可可豆苦涩难咽。偶然有一人将可可豆扔入火中,可可豆被烤干时发出的诱人香味引发此人将可可豆在石头间碾成糊状并品尝了它。
这便是巧克力几千年世界史的开始。
可可豆——树上长出的黄金。玛亚人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可可树的民族。一直以来,可可豆不单只可被调制成部落贵族的饮料,还是经久不衰的相当有价值的流通货币。大约100粒可可豆便可换一个健壮的奴隶。
600年 — 「Xocoati」
巧克力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前经已诞生。要数最先懂得利用可可的民族,可追溯至七世纪的马雅族人。他们利用可可豆 成一种饮料,在宗教仪式中饮用,名为「Xocoati」或「chacau haa」。
1200年 — 天堂之树
马雅帝国崩溃后,托尔特克人继续培植可可树,并称之为「天堂之树」,而可可豆亦成为一种货币单位,适用於整个中美洲。阿兹特克人亦非常重视可可树,认为可可树赐给他们智慧和力量。
1502年 — 长在树上的银子
虽说是哥伦布首先发现可可树,但实际上是来自西班牙的征服者最先发现可可豆原来是「长在树上的银子」。1513年,西班牙人Hernando de Oviedo y Valdez告诉别人他用了100粒可可豆买一个奴隶。
1519年 — 一试倾心
1519年4月,当西班牙征服者Herman Cortes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登岸时,墨西哥皇帝Moctezuma以为是羽蛇神按传说预言从大海中回到墨西哥。所以Moctezuma皇帝热情款待这位「羽蛇神」,并且言听计从,接受西班牙统治,更将可可种植园进贡给他。Moctezuma把略带苦味但他深信具催情作用的巧克力饮料介绍给Cortes,Cortes即时被「种银」的想法深深吸引。
1528年 — 甜美之路
Cortes带着可可豆和泡 巧克力的工具回到西班牙, 作程序记载於1530年撰写的史记内:「取30粒可可豆,注入1夸脱(即1/4加仑)水,然后加热并辗成粉末。再加入一种橙红色的天然色素和香料调匀。」其后,西班牙人将种植甘蔗的技巧引入墨西哥,而在传统哥伦比亚烹调法中加入糖和云呢拿的构思,令巧克力能够疯魔全欧洲每一颗心。
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的皇家贵族才有机会第一次见识到这种代表当时来自新大陆阿兹台克皇朝金币的可可豆。但可可豆真正巨大的商业价值并未得到认识。继哥伦布之后的西班牙征服者HERNANDO CORTEZ是可可豆欧洲发展史的第一传播人。当CORTEZ的船队到达中美洲(公元1520年),当时的阿兹台克皇帝MONTEZUMA向他敬献了当地最珍贵的饮料“XOCOTLATL”——一种用可可豆碾制调成(加入香草、胡椒和其他草本植物)的香口饮料。
CORTEZ发现MONTEZUMA皇帝每天至少引用50杯“XOCOTLATL”,他还了解到当地文化长期以来相信这种可可饮料可暖胃、预防感冒;可用于治疗腹泻、痢疾、发烧和肝衰弱;加入干辣椒食用可利尿、驱风、舒缓疲劳,增强抵抗力;更是一种神奇的天然催情剂。 (资料来源:1590-1796年的历史文献)
当时这种可可饮料依然相当苦涩。CORTEZ将可可豆带回西班牙后,西班牙人想出了加入例如桂皮、肉桂、香草等香料和糖的方法去改进这种可可饮料,用以进贡西班牙的皇族。西班牙人还成功地将可可饮料制造工艺的秘密垄断了将近一百年之久。
终于,此秘密还是被西班牙传教士们传了出去。很快,这种美味可口、有益健康的可可饮料风靡欧洲各国的皇家贵族,并成为当时最奢侈最时髦的食品。
1657年,随着第一家巧克力专卖屋在英国的建立,巧克力的饮食文化开始溶入欧洲成千上万的咖啡店文化之中。
1828年,荷兰化学家VAN HOUTEN发明了“水压制造法”,标志着巧克力制造工业新时代的来临。因为这种廉价的“水压法”不单是生产固体巧克力的开始,还是巧克力生产工业化的开始,并使其销售价格接近平民化的端倪。
1847年,“固体巧克力”和1867年“牛奶巧克力”的诞生,是十九世纪巧克力生产工业的两个历史性改革,而最终使得巧克力在二十世纪成为了真正全世界范围所有人都可享用的可口食品。
而这一切只是有关巧克力食品文化科学探索的开始。
在美利坚合众国,巧克力的生产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进展神速。在革命前的新英格兰——确切地说是1765年——第一家该国的巧克力工厂建立起来。
自那时起,巧克力获得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致于对其供应的任何干扰都能被敏锐地觉察到。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承认巧克力在营养和鼓舞盟军士气方面的作用 ,致使可可豆的输入竟占据了宝贵的运输空间。许多士兵对袋装巧克力充满了感激,因为巧克力给了他们熬到获得下次食物配给时的力量 。今天美国陆军的口粮仍包括三块4盎司的巧克力。巧克力也作为美国宇航员食品的一部分被带入太空。
巧克力药理知识
巧克力含有超过300种已知的化学物质。科学家们上百年来对这些物质进行逐一分析与实验,并不断在此过程中发现和证明了巧克力其各种成分对人体惟妙惟肖的药理作用。
巧克力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
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脂肪性物质在人体动脉中氧化或积聚起相当大的阻止作用。
心脏病的主要病症冠心病通常是由于脂肪类物质LDL(低浓度脂蛋白)在人体血脉中氧化并形成障碍物而引起心血管阻塞。
巧克力的苯酚复合物不单能防止巧克力本身脂肪腐化变酸,更能在被食入人体后,迅速给血管吸收,在血液中抗氧化物成分明显增加,并很快积极作用为一种强有力的阻止LDL氧化及抑制血小板在血管中活动的抗氧化剂。这些本分物质对人体血管保持血液畅通起着重要作用。
营养学家已证明在水果,蔬菜,红酒及茶叶等植物性食品中均含有此类天然的抗氧化苯酚复合物。
草莓堪称水果之中含抗氧化物之最,然而,巧克力的抗氧化物含量比草莓还高出八倍。
50克(一两)巧克力与150克(三两)上等红酒所含抗氧化物基本一致。
实验证明来自:
Andrew Waterhouse, 加利福利亚大学 葡萄栽培与酿制研究专家
Penny Kris-Etherton, 宾西维利亚大学营养学教授
Carl Keen, 加利福利亚大学内服药研究院,营养学院教授
Cesar Fraga,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配药与生物化学学院,物理化学教授
吃巧克力的常识
吃黑巧克力还是牛奶巧克力好?
黑巧克力即纯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口味不同。两者的区别是,黑巧克力的脂肪要低于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每100克含24克脂肪,而牛奶巧克力含33克),而且黑巧克力所含的盐分少(12微克对84微克)、糖分多(64克对55克)。真正会吃巧克力的人都只喜欢黑巧克力。有些巧克力美食家还定期聚会以专门品尝各种名巧克力。就像名葡萄酒和好咖啡一样,根据可可豆产地的不同和研制方法的差异,黑巧克力也有很多很出名的品种。
巧克力会让人发胖吗?
只有食用巧克力过量才会使人发胖。从所释放的热量上看,根本不用担心巧克力会有让人发胖的危险。一整板的巧克力(100克)所含的热量,并不比一份麦当劳炸土豆条(200克)所含的热量多。有些厂家建议人们吃淡巧克力,这些淡巧克力所含的脂肪要多于纯巧克力。事实上淡巧克力主要是减少了含糖量(用甜味物质来替代糖)。从绝对数值上看,淡巧克力所含的热量仅比普通巧克力所含的热量少了14%。再者,淡巧克力的口感很一般,实际上只有担心糖尿病的时候才会去专门去食用淡巧克力。
如果我吃了过多的巧克力都有什么危害?
这对你的肝脏没有任何危害,多吃巧克力绝对不会影响到人的肝脏。巧克力吃多了只会出现消化上的问题。就像所有脂肪含量较多(30%以上)的食品一样,巧克力吃多了也会造成肚子疼(比如胃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尤其是淡巧克力,它脂肪更多,而且含有较多的多元醇(食用过多会引起胃痉挛或腹泻)。巧克力食用过多的解救办法是:喝一杯清茶暖暖肠胃即可。
我为什么喜欢吃巧克力?
因为巧克力具有抑制忧郁、使人产生欣快感的作用,尤其是可可含量更多的黑巧克力,它含有丰富的苯乙胺,一种能对人的情绪调节发挥重要作用的物质。很多医生甚至把巧克力作为抗轻微忧郁症的天然药物,因为巧克力含有丰富的镁元素(每100克巧克力含410微克镁),而镁具有安神和抗忧郁的作用。根据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34%的法国女性和38%的加拿大女性承认,她们喜欢通过吃巧克力来提高性快乐的程度。
上床前吃巧克力好吗?
好也不好。在临睡前吃很多巧克力,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就像咖啡和浓茶一样,巧克力也有兴奋作用,它 会使睡眠不好的人更加难以入睡。不过,临上床前吃点巧克力也有它的好处,这是缘于巧克力的性刺激作用。它不但能使人产生欣快感,打通各种阻塞,而且它含有可可碱和咖啡因,这是两个重要的精神兴奋物质。巧克力能唤起人的身体感官,提高精神兴奋点,它不但能像咖啡和浓茶那样使人精力充沛,而且巧克力会使人更加性感妩媚。
巧克力吃多了真的也会使人头疼吗?
是的。因为巧克力和奶酪和红酒一样含有酪胺,这是一种活性酸,它也是引起头疼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物质会导致机体产生能收缩血管的激素,而血管又在不停地扩张以抵抗这种收缩,这就产生了烦人的头疼。同样如果你患有月经期综合征的话——这是1/3至1/2的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建议你还是少吃巧克力。人们已经注意到,尽管巧克力会让人产生短暂的欣快感,但女性在经期食用过多的巧克力会加重经期烦躁和乳房疼痛。
我吃巧克力上瘾吗?
也许吧。人们已经注意到,在女性月经期综合征期间、在季节变化而使人意志消沉的时候、或在感情破裂的关口,人们更喜欢吃巧克力,日消费量甚至达到500克。据统计,平均每个法国人每年吃掉了 6.69公斤巧克力,希腊人吃了2.84公斤巧克力,英国人吃了8.59公斤。世界上消费巧克力最多的是德国人,平均每个德国人每年吃了10.12公斤巧克力。尽情地吃吧,反正也不会得肝脏疾病。
巧克力的制做
手工巧克力
在当代社会中,巧克力是相爱的人们相互表达情意的凭证;是节日馈赠亲朋好友的精美礼品;是人们放松心情、补充能量的营养休闲食品,巧克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特有的食品属性以及特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特殊的营养食品,巧克力的品质和口感就成为消费者购买时的第一选择,而产品价格已经不再是巧克力行业的竞争热点。从全球巧克力行业发展的态势看,提高原料纯度、开发新口感、提升品牌形象,不断缩短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建立对位的联系等成了新的发展趋势。
据国家轻工业局副局长潘蓓蕾介绍,进口品牌的巧克力之所以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是因为相对于国内品牌来说,进口品牌具有五大优势:
1、原料优质化:采用天然及优质原料制作的纯巧克力以其独特的口感与风味逐步取代可可脂巧克力;
2、工艺科学化:采用精磨加精炼工艺使巧克力更加润滑、芳香;
3、品种多样化、营养化:含牛奶或果仁的巧克力增加了营养价值,而低脂、无糖巧克力却具有其它功能特点;
4、包装精美化:巧克力外包装材料及装潢技术进步既提高了产品本身档次,又保证了巧克力的质量;
5、产品组合化:将纯巧克力生产技术用于夹心、涂布、空心、糖果、膨化等食品中,组合成价格合理的巧克力产品。
面对高速增长的市场,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赶快行动,良机不容坐视!
手工巧克力店即是欧陆传统手工巧克力工艺不断发展的历史,也延续了欧洲饮食文化发展的历程。
西班牙地处西欧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是最早发现巧克力,并将巧克力带回欧洲大陆的国家,其纯手工巧克力制作工艺是西班牙手工业技艺代表成就之一。 1831年,西班牙人在毕尔巴鄂开设了第一家手工巧克力店。 170多年来,以其优质的原材料和精湛的手工巧克力工艺著称于世,是西班牙巧克力行业中最好的巧克力的代表。
十二生肖、卡通人物、小汽车、国际象棋……2月20日,记者在位于青年大街附近的一家手工巧克力店看到了很多新奇的巧克力。一位年轻的女顾客说,在这里买巧克力,可以自己动手做出个性化造型,无论是送人还是自己吃都会增添一份别样的甜蜜。
推门进入巧克力店,橱柜里各式花色和造型的巧克力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店主说,顾客只要把调好的可可液浇注在选好的模具里就可以做出巧克力的基本形状了,再刻上祝福的话语或是装饰图案,一块独一无二的巧克力就做成了。一般小店里都会有百余种模具,顾客还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做出特色巧克力来。
最后店主还特别传授了辨别巧克力优劣的小窍门:把巧克力放在温水里或者给它加温,如果它化了并与水融合成比牛奶还要稠一些的液体,就说明它是优质的;如果含有晶状物则是含有蔗糖;而如果不能化成液体,则可能添加了淀粉或是添加剂。
吃巧克力的误解
误解之一:吃巧克力会长胖
事实:这是关于巧克力最不科学的误解。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每天身体消耗的卡路里比摄入的卡路里少,便会一天天地长胖。每1.4盎司(约40克)的牛奶巧克力可提供210卡路里,由巧克力成分之糖分和可可脂产生,仅占人体每天所需2000卡路里的十分之一,即每天享用40克左右的巧克力是不足为惊的。更何况,现代科技已能够生产“健美巧克力”(即无糖巧克力)。这种健美巧克力是糖尿病患者以及减肥人士的福音,因为它不会构成摄入糖分的危险,同时又保留了巧克力的原始美味。
营养专家敬告: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脂肪和糖分来维持身体各部位的正常功能,特别是提供能量,帮助身体吸收重要的营养素和维持脑部功能正常运作。
资料来源:比利时CALLEBAUT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原料制造商之一
误解之二:巧克力是没有营养的糖类食品
事实:巧克力其实是极具营养价值的糖类食品,巧克力能提供相当数量人类身体每天所需的营养品。仅1.4盎司(约40克)的牛奶巧克力就含有3克蛋白质,人体每天所需的15%维生素B2,9%钙,7%铁,9%磷,6%镁和8%铜,更含有比普通牛奶成分更高的锌、钾、抗癞皮病维生素。
如果您的子女特别爱吃糖果,巧克力将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它绝对较其他糖类食品更具有营养价值,又能满足儿童馋嘴的要求。
资料来源:国际可可组织、国际食品信息委员会、美国人类营养资料服务中心
误解之三:吃巧克力会引起蛀牙
事实:任何食品中的糖分,要是在口中停留的时间久了,都会有引起各种牙齿疾病的危险,巧克力也不例外。但巧克力含有一种抵抗糖分中容易破坏牙床引起腐牙的酸性物质的天然成分。而巧克力的可可牛油所含的蛋白质、钙、磷酸盐及其他矿物质对牙床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减慢对牙斑的形成。再者,巧克力的糖分比任何其他食品中的糖分在口中要溶得快,所以食用巧克力对形成蛀牙的影响比食用任何其他糖类食品要相对少得多。
资料来源:波士顿FORSYTH牙医中心、宾夕法尼亚大学牙医学院、纽约洛切斯特EASTMAN牙医中心
误解之四:吃巧克力导致粉刺
事实:吃巧克力既不会引起也不会加重粉刺,粉刺最初不是由任何饮食引起的。
资料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皮肤病医学院、马里兰安纳波利斯美国海军学院
误解之五:巧克力含有大量咖啡因而导致“吃上瘾”
事实:1.4盎司(约40克)牛奶巧克力仅含有相当于6毫克的咖啡因 ,仅占一杯普通咖啡含量二十分之一。所以,巧克力中咖啡因的问题早已不是研究的问题对象。如果说人们吃巧克力“吃上瘾”,那绝对只是巧克力本身特殊的天然美味以及加入其中千变万化的内涵使然。
资料来源:巧克力生产商联盟、美国国家糖果制造商协会
喜爱巧克力的理由
喜爱巧克力的理由
由1:浪漫 (Romance)
爱是巧克力,爱是溶化的心。
在沐浴爱河的恋人们心中,巧克力被誉为“浓情巧克力”,它和玫瑰花相配是情人节最珍贵的礼物。巧克力的甜蜜温馨就如同荡漾在恋人们心中的甜蜜感觉,它有着孩童般的纯真甜蜜,女人般的柔美妖娆,抑或是男人般的浓厚深沉。只要你尝过,那滋味就会长久萦绕在你心中,是他,她,它,还是巧克力。
理由2:青春 (Youth)
精彩幸福的青春,拥有美丽的容颜,美丽的心情和美丽的故事。
还记得与朋友们相见时的那种按捺不住的心情吗?就像多姿多彩的M&M’s巧克力豆一样欢快愉悦。这些彩色的小精灵,缤纷的色彩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分享欢乐是它们的本色。有它们在,就有欢声笑语。有它们在,心情也会如晴空中的彩虹般亮丽。它们有像青春一样跳动的色彩,它们有飞扬的个性,它们有无畏的自信和勇气,它们更有满心的热情随时释放。你会情不自禁地被它们吸引,感染它们的颜色,分享它们的快乐...
理由3:健康 (Health)
科学合理地食用巧克力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带来幸福。
巧克力有利于心脏健康。巧克力中的多酚广泛存在于可可豆,茶,大豆,红酒,蔬菜和水果中。赋予巧克力独特魅力的成份就是多酚。与其它食物相比,可可豆中多酚的含量特别高。研究表明,多酚具有与阿司匹林相似的抗炎作用,在一定浓度下可以降低血小板活化,转移自由基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因而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
巧克力增强免疫力。巧克力中的类黄酮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力的作用。通过药物手段调节免疫功能有一定风险。好在巧克力和其它食物既安全美味,又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巧克力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可可豆中天然存在的可可脂可以使巧克力具有独特的平滑感和入口即化的特性。研究表明,可可脂中含有的硬脂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另外,巧克力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的油酸具有抗氧化作用。橄榄油中也含有相同的物质。
美味加浓香,爱的信仰
巧克力有利于牙齿的保护。科学家们发现,可可豆中的单宁可以减少牙菌斑的产生,并有助于预防龋齿。牛奶巧克力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钾等矿物质。这些物质都对牙齿的珐琅质有好处。巧克力引发龋齿的可能性更小,这是因为巧克力在口腔中被清除的速度较快,从而减少了它和牙齿接触的时间。
理由4:力量 (Energy)
巧克力是运动和出游时理想的能量和营养补充剂。
运动营养学的研究表明,在运动之前,巧克力补充给身体的能量能够使肌肉和肝里的糖原处于最饱满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而在运动之后,巧克力能够及时补充人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延缓疲劳,有利于运动后身体的恢复。
巧克力中还含有钙、磷、镁、铁、锌和铜等多种矿物质。它们会促进氧在血液中的循环,及时为你补充在运动中消耗的营养物质。
理由5:关心 (Care)
巧克力是高品质的健康礼品,为你心爱的人送去关爱。
巧克力是人们喜爱的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它不仅味美,而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给你的健康带来无微不至的关心。而当你把巧克力送给最心爱的人时,就是把你的衷心祝福送给了他。
一块44克重的德芙黑巧克力中含有碳水化合物27.76克,蛋白质1.85克,脂肪13.2克,钙14.08毫克,磷58.08毫克,镁50.6毫克,钾160.60毫克,钠4.84毫克,所以巧克力能够补充人体每天对于多种营养素的需求。
理由6:博爱 (Love)
情与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用巧克力传递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感觉,一种与亲朋好友在一起享受由衷幸福的快乐。
营养丰富,味道醇美的巧克力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欢迎和喜爱。在喜庆佳节的日子里,在看望父母,老友重逢,朋友聚会的时刻,一盒精美的巧克力,会带去您对家人和朋友最真诚的祝福,人们一边品尝味道甜美的巧克力,一边娓娓讲述着那浪漫动人的情感故事。在沉醉于爱情的恋人们心中,巧克力像爱人执手相握的深情。有巧克力的日子就是幸福甜美的日子。巧克力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带来快乐、健康和幸福!
理由7:愉悦 (Joy)
巧克力是快乐的制造者。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巧克力给人带来好心情是因为巧克力中的苯乙胺可以帮助调节人的情绪。巧克力中还含有丰富的镁元素,镁具有安神和抗忧郁的作用。一块44克重的德芙黑巧克力中,镁的含量约为50.6毫克。
巧克力的甜蜜“诱惑”具有神奇的魔力。在远古玛雅文明时期,人们坚信是天神将可可豆赐予人类,他们认为可可豆的芳香使人精神振奋并能刺激情欲。现代社会也有同样的研究报道,适量食用巧克力可以帮助爱人们享受甜蜜的“性福”。
人们喜爱巧克力无可抗拒的美味,更多的人从巧克力的美味中体会到对生活的感悟。在很多人心底的美好记忆中,幸福的感觉就像巧克力的美味一样回味无穷,丝丝萦绕。有人说巧克力是甜的,有人说她是苦的,有人说她是快乐,有人说她是分享。巧克力给人带来的精神感受已经逾越了作为一种食品的价值。
巧克力是天赐的美味,带给我们情感和健康,喜爱巧克力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您在品味巧克力的美味时还会感受出更多喜爱巧克力的理由。
一周七天,“浪漫、青春、健康、力量、关心、博爱、愉悦…”我们每天都有一个喜爱巧克力的理由。
很多人会从身边走过,很多事一路漂远,但在时光的河流里,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像巧克力那样的口齿留香,像爱人执手相握的深情,像夜归时那一盏温暖的灯光。愿巧克力的浓情永远伴随着您与爱人、亲人和朋友分享幸福生活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㈤ 明治巧克力的详细资料
最早的巧克力的历史应始于美洲的发现。在1492年以前,人们对这种将使千千万万人着迷的食物还一无所知。
哥伦布从美国胜利返回后,将一批奇妙的珍宝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在那些奇珍异宝中 ,就有一些深棕色形似杏仁的可可豆。这是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的宫廷第一次看到可可豆-这种制造巧克力和可可粉的原料。
国王和王后做梦也没想到可可豆如此重要,于是,新世界提供的这种商业机会留给了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
巧克力的历史
天神的美食
在征服墨西哥的过程中,廓特兹发现了阿斯特克印第安人用可可豆准备他们王国的皇家饮品"巧克力特尔"(Chocolatl)意思是热的饮料。1519年,蒙特祖马皇帝用巧克力特尔招待他的西班牙客人。这些饮料装在金制高脚杯里,就像用来敬奉神灵一样。而这位皇帝据说一天要喝五十份或更多的巧克力特尔。尽管有着皇家气派,但蒙特祖马的巧克力特尔非常苦,不合西班牙人的口味。为使这种混合饮料更迎合欧洲人,廓特兹和他的同胞想出了用蔗糖将它加甜的主意。
当他们把巧克力特尔带回西班牙后,加甜的主意得到肯定,在加入了肉桂和香兰素等几种最新发现的香料后,这种饮料又经历了几次变化。最后,有人认为这种饮料加热会更好喝。
新饮料在西班牙贵族中很快赢得了赞誉。西班牙明智地着手在其海外殖民地种植可可,这就诞生了一项盈利的商业。令人惊讶的是,西班牙人成功地将可可工艺向其它欧洲国家隐瞒了近一百年。
巧克力推广到欧洲
被委托来加工可可豆的西班牙僧侣最后泄漏了这个秘密。不久以后,巧克力作为一种美味、有助于健康的食品在全欧洲博得了喝彩。它一度胜过了时髦的法国宫廷饮料。巧克力饮料很快越过海峡传到大不列颠。1657年,第一批著名的英国巧克力屋出现了。小作坊手工生产的方法及时给巧克力的大规模生产让了路。而一种经过改良的蒸汽引擎加速了生产转型。这种引擎使可可研磨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到1730年,巧克力的价格从每磅3美元以上降到了所有人都能承受的价格。1828年,可可榨压机的发明进一步降低了巧克力的价格,并有助于通过榨出部分可可脂-可可豆中自然形成的脂肪来提高饮料的质量。从那以后,喝的巧克力就有了更多今天所具有的平滑的黏性和悦人的香味。
十九世纪,巧克力的历史上又出现了革命性的发展。1847年,一家英国公司通过开发软糖巧克力推出了固体的"巧克力"。这是一种象天鹅绒般平滑的品种,几乎完全代替了原来曾主导世界市场的粗粒巧克力。
巧克力流传到美国
在美利坚合众国,巧克力的生产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都要进展迅速。在革命前的新英格兰-确切地说是1765年,第一家该国的巧克力工厂建立起来。巧克力也作为美国宇航员食品的一部分被带入太空。 (巧克力信息中心网)
巧克力的趣闻
巧克力:尊贵的遗产
可可树的果实在传入欧洲之前已被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食用了很长时间。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首次使用了"可可"这个词。玛雅印第安人进一步将可可树进行农业种植,并生产出第一种可可饮料。阿兹台克人相信,是他们的羽蛇神把可可豆赐予人类。阿兹台人信奉可可豆,把它用于宗教仪式和作为神的礼物。可可是阿兹台克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它被作为流通的货币使用。但只有贵族和勇士才能食用。
人类首次食用的巧克力是一种带有辣味和苦味的饮料。古代的阿兹台克人将可可豆烘烤并磨成粉,与水和玉米粉混合后,加入辣椒,吹打成泡状。这种饮料被称为"巧克力特尔"(Chocolatl)。
阿兹台克族的统治者Montezuma和他的朝中官员每天要喝50罐巧克力特尔。这种被称为万能药的珍贵饮料盛装于只用一次就被扔入湖中的金制高脚杯中。
第一个发现巧克力的欧洲人据信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在1502年从"新世界"归来后,将巧克力介绍给斐迪南国王的朝廷。几十年后,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在他征服墨西哥期间,从阿兹台克贵族那里发现了可可豆。
十六世纪在西班牙贵族中扩大巧克力影响的是哥伦布和廓特兹,但西班牙的玛丽亚·萨尔莎公主是在欧州掀起巧克力狂热的人。她将可可豆作为订婚礼物呈献给路易十四。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巧克力一直成为西班牙秘而不宣的食物。其后1606年这种食物才在意大利开始流行。1642年,巧克力被作为药品引入法国,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这种饮料实在太受欢迎,于是第一家"巧克力屋"在1657年成立,成为专门为普通大众提供热甜巧克力商家。
巧克力饮品在1765年进入美国,当时第一个巧克力工厂在新英格兰开张。甚至连托马斯·杰斐逊这个公认的美食家也称赞"巧克力具有健康和营养的优点"。
巧克力与其他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着广泛的关联。由于卡萨诺娃和杜巴利夫人相信巧克力可增加浪漫情调,巧克力因此在欧洲被推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657年,它变得越发地时髦,英国建立起了许多"巧克力屋"向公众供应巧克力饮料。
1828年,荷兰的Coenraad Van Houten发明了一种可以把可可脂从可可豆中提取出来的螺旋挤压机。这种Van Houten的碱式加工法(后来被称为"荷兰式")可以去除可可中的酸味和苦味,生产出更柔软、更甜的巧克力饮料。如今,碱式加工的可可粉仍被称为荷兰巧克力。
巧克力一直被人们作为一种饮料,直到1847年巧克力才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固体形式。发明者在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成功地生产出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块。牛奶巧克力于1876年问世,当时瑞士巧克力生产商Daniel Peter发现,向巧克力中加入奶粉可生产出更柔软和更淡的巧克力。
1911年Frank和Ethel Mars开始在美国华盛顿州生产巧克力。 真正刺激美国巧克力工业发展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陆军军需团委托许多美国巧克力制造商生产20-40磅的巧克力块,运到战场的基地。这些巧克力块被切成小片,分发给在欧洲作战的美国士兵。最后,把巧克力包成小块的任务又落到了生产商的肩上。
可可豆的种植 采摘 收获及装运过程
种植可可豆
可可是可可树的产物。可可树是一种热带植物,只在炎热的气候下成长。这样,它的种植就被限定在赤道南北各二十个纬度间的陆地上。假定有肥沃的土壤条件和精心的耕作,一旦成活,可可树就可以在充足的阳光下成长。可可种植园(人工种植下的可可树)通常位于谷地或沿海平原,必须有均匀分布的降雨量和肥沃、排水通畅的土地。
第一批果实
经过修剪和精心培植,大多数种类的可可树会在第五年开始结果。如果予以最好的护理,一些树种甚至在第三和第四年就有好的收成。
可可树是常绿树种,它硕大光滑的叶子在幼年时是红色的,成熟之后则变成绿色。在成熟期,人工种植可可树有15到25英尺高,但野生可可树高度可达60英尺以上。可可树的预计寿命仍在猜测中。一般认为二十五年后,一棵可可树的经济作用就可能被认为到了终点,这时就适于重新种植年轻的可可树来取代它。可可树全年都结果(或豆荚),而收获却通常是季节性的。由于可可树是自由交(过滤)授粉的,豆荚形成各种种类,其中包括拉美种、外来种和特利尼达德种。
收获可可豆
采摘成熟可可豆荚的工作绝非易事。可可树很脆弱而且根基很浅,工人不能冒险爬上去摘高处枝上的豆荚。
种植者为到地里干活的采摘工人配备了长把、手形钢刀。钢刀是为了够到并剪下最高的豆荚而不伤可可树的软树皮。随身携带的大弯刀则被用来采摘长在低枝干上的够得着的豆荚。
采摘后做些什么
收集者会同采摘者一同工作,将豆荚收集到篮中并运到田地的边上。在那里将豆荚破碎。如果方法得当,只要挥舞一两下大弯刀就可以劈开豆荚的木质外壳。一个训练有素的破碎者每小时能够劈开五百个豆荚。
完成收获需要耐心。通常从一个标准豆荚里都要挖出20到50粒乳白色的可可豆,然后丢弃豆荚的外壳和内膜。一个普通豆荚中经过干燥的可可豆不到58克重,确切地说制造1磅巧克力需用400粒可可豆。
可可豆与我们所熟悉的最终产品还是有很大差别。乳白色的可可豆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变成了淡紫色或紫色。此时,它们看上去并不象制成的巧克力,闻上去也没有熟悉的巧克力芳香。
装运作物
从豆荚中取出的可可豆或种子被装进盒子或堆积起来包装。包裹着可可豆的是一层开始升温和发酵的果肉。发酵持续三到九天,去除了可可的苦味,并产生出具有巧克力特点的原料。发酵是可可豆中所含糖分转化为酸—主要是乳酸和醋酸的简单过程。
发酵过程导致可可豆温度升到125华氏度,杀死了其中的细菌,并激活了存在着的酵素,形成当烘烤可可豆时产生巧克力味道的混合物。最后的结果是生成了深棕色的经过充分发酵的可可豆,这种颜色表明可可豆现在准备进入干燥过程了。
象所有饱含水分的水果一样,如果要保存可可豆的话,就必须将它们干燥。在有些国家,干燥工序十分简单:只是把可可豆铺在盘上或竹垫上,然后将它们放在阳光下晒烤。当潮湿的天气干扰了这种干燥法时,人工方法才得以应用。例如,可可豆可能被带进室内,在热气管下干燥。
如果有良好的天气,干燥过程通常需要几天。在这个间隙,农人经常翻动可可豆。他们利用这一机会挑选外运的可可豆,并将扁平、破碎或发芽的可可豆拣出来。在干燥中,可可豆会失去几乎所有的水分和超过一半的重量。
可可豆干燥后,就准备以每袋130到200磅装运了。它们很少被存入仓库,除非要等待买主检查的装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