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铜镜家具

铜镜家具

发布时间:2021-02-14 06:10:02

『壹』 中国古代的铜镜如何使用

通过对中国古代镜架与镜台空间位置三次转变的探讨,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在专不同历史时属期随着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作为室内梳妆用具的镜架与镜台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于镜架与镜台所在空间位置的逐渐变化,其形制、体量、高度也在慢慢地发生改变。
战国时期的镜架为独脚架,东汉至两晋时期出现三足架,唐代创造出新的交床型镜架形制、五代至两宋座椅型镜台,再由两宋座椅型镜台,演化为明清时期的宝座型、屏风型落地式家具,由交床型镜架变为折叠型镜架,都与社会生活的历史演变息息相关。
在研究镜架与镜台时,只有将其放在中国古代家具史、社会生活史的视野之下来考察,用一种动态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两者发展、变化的特点与动因。

『贰』 古代也有梳妆台吗,古代人管梳妆台叫什么呢

古代用的梳妆台叫妆奁。

妆奁是古人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内产生并容流行开来,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历史十分悠久。

中国传统造物追求“器以载道”的意境,妆奁的发展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铜镜家具扩展阅读:

妆奁的历史发展:

在战国时期,秦汉时期,漆器的妆奁大多是为名门贵族所享用的。在唐宋时期改革到宋代平民社会,人们在追求精致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器具的实用性,曾经繁荣的一段时间,适合居住在汉族风格的地板漆逐渐演变成一个多层的脚而坐。随着明代家具的发展,嫁妆最终演变为大型梳妆台和便携式梳妆台。

妆奁的变化与古人坐位的变化有很大关系。汉代小漆嫁妆适合坐在地上的时代,脚和坐姿终于在宋代确立下来,室内家具逐渐增多,大梳妆台也开始进入视野。

中国的家具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嫁妆由珍贵的木材制成,如红木和黄花梨。嫁妆的设计多继承为折叠式梳妆台的设计,外形小巧,便于携带,上盖打开,可托起一面镜子,箱内存放梳妆台用具的一些小抽屉。

『叁』 我家这样的房屋结构应该怎么辟邪,有些懂点风水的朋友说,窗户上挂铜镜就行,应该怎么挂

卧室风水是住宅风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1/3时间,我们几乎都在卧室度过,卧室是一个人最后的避风港,也是每天的加油站,卧室内的环境情况会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休息和睡眠,因此卧室的“风水”好坏关系着我们是否能拥有旺盛的精力、滋润的面色等等
一、卧房形状适合方正,不适宜斜边或是多角形状。
斜边容易造成视线上的错觉,多角容易造成压迫,因而增加人的精神负担,长期下来容易罗患疾病及发生意外。
二、卧房白天应明亮、晚间应昏暗
卧房应设有窗户,除了空气得以流通,白天更可以采光,使人精神畅快,而晚间窗户应备有窗帘,挡住户外夜光,使人容易入眠。 三、浴厕不宜改成卧房
现代大楼管线整体施工,所以整栋大楼浴厕都设在同一地方。如果将浴厕改为卧房,势必造成睡在楼上和楼下两层的浴厕当中,而浴厕本为潮湿、不洁之所,夹在当中必然对环境卫生有所影响,另外当楼上马桶、水管一开动也绝对会影响到您的安宁,所以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四、房门不可对大门
卧房为休息的地方,需要安静、隐密,而大门为家人、朋友进出必经的地方,所以房门对大门不符合卧房安静的条件。大门直冲房门容易影响健康和财运。
五、房门不可正对卫生间
卫生间是供人排泄的地方,容易产生秽气和湿气,所以正对房门会对卧房的空气产生影响,对人的生体健康有害。
六、房门不可正对厨房或和厨房相邻
厨房炉火煎炒、排出油烟,容易影响正对的房门,危害人体健康,并且使工作表现不稳定。厨房是生火之处,甚为燥热,所以也不宜与卧房相邻,尤其是睡床紧贴炉灶的墙。
七、房门不可对镜子
镜子有反射作用,在风水上可将煞气反射回去,所以可挡凶煞。但是镜子对着房门会将凶煞冲克照进卧房,招来不好运势。
八、镜子与落地门窗不宜对床
镜子是用来挡煞,作用是把煞气反射回去,所以不可对床。尤其人们从睡梦中醒来,在意识不很清楚时,容易被映在镜子或落地窗里的自己所惊吓。
九、睡床或床头不宜对正房门
睡觉时最讲求安全、安静和稳定,房门是进出房间必经之所,因此房门不可对正睡床或床头。否则睡床上的人容易缺乏安全感,并且有损健康。
十、卧房不宜摆过多的植物
过多的花草植物容易聚集阴气,并且植物于晚间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容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肆』 汉代家具有哪些新品

汉代家来具新品尚有衣柜、镜台。自镜台汉代壁画出现了最早的镜台形象。为圆形底座上贯长方板,顶上安装圆盘。奁平时收藏,只有人们在梳妆时才取出,或席地而坐、或坐于榻上,用架将铜镜悬起,旁置各种妆奁。这种情形可以在东晋《女史箴图》中可以看到。

『伍』 青铜镜的青铜镜特点介绍

一般铜镜在铸造时,多采用“开放式”和“合铸式”两种方法。“开放式”就是只有一块镜范,无注口和注沟,铸造时镜范平放,由上倾入溶液。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见到的是“合铸式”,即每镜有两块陶范,镜背范上雕刻花纹,中央刻有铸镜钮的凹部,并用与范同质的粘土作一短细的棒形的“沙芯”,横嵌在镜范的中部。镜面范刻成凹形平面,然后将两范合而为一。铸镜时将注口向上直立,慢慢注入铜溶液,待溶液冷却后,取出铸造好了的镜子,经过研磨就可以鉴容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过细腻精美的楼空花纹铜镜。这种铜镜是采用分铸的方法,把镜面和镜背纹饰分别铸造,再夹合在一起。这种复合铜镜,战国以后就基本绝迹了。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对宫内收藏的古镜正面多进行了处理,以达到重新鉴容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古镜面就采用了复合的方法,重新铸一镜面,研磨好后,再粘附在古镜正面。当然这种复合镜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复合镜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我国古代工匠在生产实践中,对冶炼和铸造铜镜的技艺不断地进行总结。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就记载了制作铜镜的合金比例:“金锡半谓之鉴隧之齐。”即铜50%,锡50%,是铸镜的合剂。这篇宝贵的文献,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时期的著作,但应该说也包含了商周以来青铜器铸造经验的总结。
战国以后,工匠们更是不断探索、实验。根据近代学者们化学分析,各种铜镜的合金成分,因其出产地域和时代的不同,铜和锡的比例有很大的差异。从战国开始,铜镜合金中普遍含有铅。铅加入合金后,使铜镜铸造的质量得到了提高:铅使得合金溶液在铸范中环流得特别良好;铅可使铸出品的表面异常匀整;可以利用铅在凝冷时不会收缩的特性,使铸造出来的镜背花纹特别整齐清晰;铅可以减少铜、锡合金溶解时极易发生的气泡,避免砂眼等毛病的产生。
汉代透光铜镜的发明是铸镜工艺的又一里程碑。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外形与普通镜一样。但当光线照在镜面上时,镜面相对的墙上,会反映出镜背花纹和铭文的影像,古人称之为“幻镜”。中国古代学者早就发现了透光镜的透光效应。《太平广记》记载:隋王度所得到的古镜“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损”。宋代周密《云烟过眼录》、沈括《梦溪笔谈》、金代麻九畴《赋伯玉透光镜》诗、明代郎瑛《七修类稿》、清代郑复光《镜镜(铃)痴》等,对透光镜都有记载和研究。解放以后,首先在上海发现了两件透光镜,并经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复制成功,终于揭开了“幻镜”之谜。研究表明,铜镜透光是铜镜在冷却和加工研磨镜面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所致。在铸镜时,镜薄处先冷,厚处后冷,而铜的收缩性大,使镜面各部分出现了与镜背图文相对应的凸凹不平和曲率差异,从而造成了图文虽然在背面,镜面却隐然有些迹象。所以一经日光照射,背面的纹饰就会反射出来。 造型多样,使用巧妙,铜镜多为圆形,方形次之。唐宋时期,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铜镜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圆形和方形的制式,根据使用、装饰等的要求,铸造出了带手柄镜以及八菱形、菱花形、八弧形、四方委角形、圆角方形、亚字形、云板形、鸡心形等铜镜。至于宋代受祟古风尚的影响,铸出的仿古鼎形、仿古钟形铜镜,更具时代风格。
中国古代铜镜的大小千差万别,但大体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小型铜镜尺寸一般在3厘米~8厘米,它们均小巧轻薄,用绹绳系于腰间,随身携带。中型铜镜尺寸在10厘米~39.4厘米,它们多厚重精美,使用时或悬挂在墙壁上,或置于镜台上,用毕还有考究的镜奁存放。晋朝画家顾恺之在著名的《女史箴图》中,对使用铜镜有着细致的描绘:画左边坐着一个男子,对着一座镜台,后面一位妇人拿着梳子替他梳头。右边还有一个男子,正在微仰着头,对着另一面镜子,镜子里映出其面目。画中镜台为落地式,支杆插入镜钮中,镜台中部尚有托盘。人物身旁放置有镜奁等物。1986年江苏省在文物普查成果展览中,展出了一面汉代铜镜,其钮中插一铜质支架,与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的镜台是一样的。由于这类镜台形体小,所以常用贵重材料制作,三国至南北朝的文献中就记载有“纯银镜台”、“玳瑁细镂镜台”、“玉镜台”等。还有一种放置于桌案上用的镜台,工艺效果特别考究,但时代偏晚。因为宋以后,坐具较前增高,一桌二椅的陈设渐次定型化,出现了高镜台这种家具,类似近代的梳妆台,镜子用架固定摆放在上边。大型铜镜,就是我们所说的穿衣镜,多是皇宫和王侯显贵家中的陈设。古史中关于这类铜镜的记载很多,最容易使我们联想到的是《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的故事。文章开头便说:“邹忌修八尺有余(今185cm),身体昳(音yi)丽。朝服衣冠窥镜……”邹忌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对镜打量自己的形貌。据记载秦咸阳宫曾有大方镜一块,宽4尺,高5尺9寸。魏晋到隋唐间,也曾铸造特大的铜镜。晋灭吴之后,有一位大文学家陆机由吴入洛,在仁寿殿前,也看到一座大方铜镜,高5尺多,宽3尺3寸。人站在院子里,就能把全身都照得非常清晰。后来又有一个在北方称霸的胡人石勒,他宫里安放着一座大镜,直径足有二三尺,下面有纯金盘龙雕饰的座子。隋炀帝在扬州迷楼过着荒淫无耻生活的时候,有一个佞臣叫王世充,因为进献了一座铜镜屏,讨得炀帝的欢心,被提拔到江都通守的重要职位。唐中宗李显,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公元706年一709年),也曾命令扬州的铸镜工厂,铸造方丈大镜,另制作一根铜柱,嵌上许多金花银叶,把这方丈大镜安顿在楼上置于宫苑中。中宗骑着一匹骏马,对着这座宝镜,照看自己骑在马上的雄姿,非常得意。(以上见《古今图书集成·考古典》第二百二十七卷引陆士衡文集、邺中记、河洛记及朝野佥载)。但这类大型铜镜的实物,我们却有很长时间难觅其踪。直到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一件西汉武帝前后的长方形夔龙纹多钮大铜镜,才使我们见到了大型铜镜: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这件大型铜镜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撑,镜背面和边上的钮可能就是与柱子和座子固定时用的。
铜镜不但要时时擦抹干净,而且还得常常去磨光,才能够保持光亮如新,照出影像来。磨镜在从前是一种专门职业,和磨刀剪的工匠们一样。操这项职业的人,手里拿着长约5寸、阔2寸5分的几块铁片,好像拍板的模样,沿街敲打着,妇女们听见后,即可出来磨镜,这叫做“惊闺”(见《事物原始》)。古代绘画作品上就有描绘这一景况的:画中磨镜者蹲在地上俯身于磨镜石上磨擦铜镜,一妇人手捧铜镜立于一旁等候。1982年7月,在四川彭山县亭子坡南宋虞公著夫妇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磨镜砖。砖为细泥灰陶质,呈圆形,直径26厘米,厚3厘米,磨面光滑平整。据发掘报告称,出土时砖的磨面上尚残留有少许墨色粉末及水银细粒,砖背面凿有由外到里的三条方向相同的弧形斜面棱槽,长7厘米~9.厘米,宽6厘米~7厘米(《南宋虞公著夫妇合葬墓》,《考古学报》1985年第3期)。 铜镜上的纹饰雕刻手法多种多样,无论是线雕、平雕、浮雕、圆雕、透空雕,都显得非常细腻生动。 纹饰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从几何纹饰到禽鸟花卉,从神话传说到写实图案,天上人间,人神杂陈,动物植物,交织并列,构思巧妙,包罗万象。早年绍兴出土、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汉代“伍子胥画像镜”,就是一件绝好的作品,镜背四乳分成四区环绕配置图案。第一组有铸铭“越王”、“范蠡”,二人席地而坐,相对交谈,表现范蠢在出谋划策,让越王勾践使美人计;第二组为着长裙的二女,有铸铭“玉女二人”,表现越王以玉女二人贿赂吴太宰伯嚭(音pi);第三组铸铭“吴王”,吴王坐在幔帐中,左手微举,表现吴王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决定将伍子胥赐死;第四组一人须眉怒竖,瞪目咬牙,手持长剑置于颈下,铸铭“忠臣伍子胥”,表现伍子胥被逼自刎。整个图纹采用浮雕手法,形态生动,惟妙惟肖,概括性极强。
早在商代,工匠们为了增强青铜器的装饰效果,就已经掌握了嵌赤铜工艺。春秋战国时期,金属细加工中的错金银、嵌红铜、嵌松石等技术更为精湛,用红铜、金、银的丝或片以及松石,嵌入器物内,镶嵌成不同的纹饰和图案。现已出土了许多这样的铜镜。四川省涪陵出土的“嵌松石透纹方镜”,镜背为四夔形,葬身有鳞纹及细致的短线条,夔纹之间填人绿松石。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金银错虺龙纹镜”,在钮座与边缘之间有六个虺龙缠绕,龙体有“金银错”花纹。边缘为一交叉涡纹带。嵌入的金银丝细如毛发,工艺极为精密,可谓巧夺天工。它既是优美的工艺佳作,又用艺术纹饰表达了祈福的含义。
总之,古代铸镜工匠,在长期的生产中,不断积累铸造铜镜的经验,使技艺达到了娴熟的水平。他们用智慧和创造才能,创造出的许许多多精美绝伦的铜镜,使今天的人们在欣赏和研究这些精湛的艺术品时,不能不为古代的灿烂铜镜文化而赞叹。

『陆』 五子登科铜镜价格如何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这一时期出现和流行的镜类有:素镜(全素镜、单圈、双圈凸弦素镜)、纯地纹镜(方形的很少,图案都有地纹,但没有铭文)、花叶镜、四山镜、多钮镜等。镜多数为圆形,同时也出现了方形镜。一般镜身材料薄,多有边沿。整个造型规矩,给人以轻巧、典雅之感。镜钮主要为弓形钮,但钮顶部多饰有1至3道凸弦纹,所以又称“弦纹钮”。镜背面光素无纹饰者,除早期外已消失。纹饰刻画纤细,并多有地纹。

元明以后,铜镜制作更见衰势,除传统式样外,双鱼纹、双龙纹、人物故事如柳毅传书等是较新颖的式样。但这时的铜镜制作粗糙,较多的只有纪年铭文而无纹饰。在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仿造汉镜和唐镜的风气很盛,所仿铜镜多数是汉代的六博纹镜和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仿制铜镜一般形体较小,纹饰模煳不清,已无汉、唐铜镜的昔日风采。

状态————名称————————成交价(RMB)——————时间
已结束——海兽葡萄镜——————14,950,000——————2012-05-26
已结束——唐代莲叶伏龟金质对盘——9,200,000——————2011-11-17
已结束——宁壶—————————9,085,000——————2011-12-08
已结束——四乳神兽镜——————9,085,000——————2011-12-08
已结束——仙骑纹菱花镜—————8,740,000——————2011-05-13
————————————————————————————————————————————
谨记一件藏品出手的五大必备条件:
1.藏品好; 2.选择好的市场; 3.选择好的平台; 4.买家有实力; 5.价位合理。

艺术品收藏与拍卖,被人称为继股市,房产和汇市后的第四只经济蓄水桶,它是一城市经济与文化繁华的窗口,随着亚洲在国际拍卖市场的地位降不断提升,国石作为开拓市场的先驱,会继续积极扩展亚洲区艺术品拍卖业务,并加强投资,制定更为长远的发展策略。我们将形成三个艺术品市场,第一以为中心,第二以上海为中心,第三以北京为中心,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艺术品玉收藏的大潮中,上海国石将继续展现创新的精神,秉持其一贯活泼弹性的行事作风与坚持专业的态度,并且随着客户的需求玉收藏品味的演变,努力服务全球各地仍然继续增加中的顾客,引领我们迈向美好的廿一世纪。
2011年7月17日,由上海君道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君道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大型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在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圆满收槌。此次拍卖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艺术品爱好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大会伴随着最后一件拍品的成交而圆满收槌,上海君道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2011年春拍,较去年秋拍比有大幅的增长,现场总成交额近1亿元,突破公司成立三年来最好的成绩。
征集范围:
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不限。
精品陶瓷:古代各窑口到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杂项清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等。
明清家具: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最好。
买家构成:菲华收藏家俱乐部:国石集团客户;胡润百富买家;山西大买家;江浙房地产老板;温州商会,温州企业家 联合会;上海赛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买家等等!
公司特色:上海君道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公司除以拍卖形式帮助藏家达成交易外,展厅销售也占有很大比例。公司拥有自己的精品展厅,凡高档藏品都可展出,以此吸引更多买家欣赏和购买。

『柒』 婚礼带铜镜是什么意思

婚礼带铜镜的意思:驱邪除妖,寓意着和谐美好,破镜重圆。

新娘结婚的时候揣内在怀中或挂在腰间的铜镜容,意思是照妖驱邪,或用来装饰花轿。相传周公与桃花女以娶嫁为名欲降服对方,周公向下花轿走来的桃花女连射三箭,桃花女用揣在怀中的“妖镜”(铜镜),降住对方。

铜镜会陪伴在出嫁女子身边一辈子,夫妻两公用寓意着和谐美好。到老了, 一方如果先行离世,人们就会把铜镜分成两半,一半伴随夫妻两中的一个入土,另外一半等到另一边去世的时候一起安葬,意喻“破镜重圆”。

(7)铜镜家具扩展阅读:

铜镜的相关成语:

破镜重圆:

【解释】: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出自】:宋·李致远《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

译文:破镜重圆,分钗钿合,重新寻找绣户珠箔。

【示例】:破镜重圆从古有,何须疑虑反生愁?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昏镜重磨:

【解释】:昏镜:昏暗的铜镜。将昏暗的铜镜重新磨光。比喻重见光明。

【出自】: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投至今日,得见孔目哥哥呵!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译文:投到今天,发现孔目哥哥呵!似乎那拨云见日,将昏暗的铜镜重新磨光。

『捌』 中国铜镜收藏大家是哪位

王世襄先生,是铜镜的收藏大家。要知道铜镜也是家具的一部分。听说十年浩劫前王先生就有上千块铜镜收藏。

『玖』 汉代铜镜怎样鉴定真伪

这样的青铜镜品种,真品完整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00左右;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阅读全文

与铜镜家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是家电维修扫描仪 浏览:311
小钱如何在迷你世界中制造家具 浏览:560
电子城电器维修 浏览:249
现代组合家具 浏览:243
洛阳联合家电维修 浏览:852
南宁朵唯手机维修点 浏览:413
临沂电子电器维修招聘 浏览:116
红木家具锯木是什么意思 浏览:869
广州下水道疏通维修电话 浏览:115
oppor9plus不显示维修视频 浏览:57
广汽厂家电话号码是多少 浏览:537
闲鱼怎么搞到卖家电话 浏览:136
珲春红松家具 浏览:124
机电设备维修是什么职称 浏览:712
格力空调郑州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179
配有彩页的家具书籍有哪些 浏览:555
秦皇岛哪里有家具卖 浏览:239
华为售后维修点天津静海 浏览:491
华硕笔记本光驱保修多少年 浏览:619
发动机连杆弯曲维修费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