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产车间用固定资产维修计入什么科目
生产车间用固定资产维修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会计分录:
借:内管理费用容
贷:银行存款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不满足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属于固定资产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因为是日常维修费,所以它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应计入当期损益费用化。
Ⅱ 车间固定资产维修费应计入什么科目
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修理费计入“管理费用—维修费”。
因为计入制造费用会使成本虚增,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关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会计处理的规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
一是作为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修理费用发生时,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不再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
二是由于修理费用计入发生当期的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成本中不再包含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这一内容。其中关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不再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可以使会计信息更为谨慎,有利于防止会计信息的人为操纵,但不再考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与企业产品制造或
劳务提供的相关性,而将其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一、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全部计入期间费用产生的问题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单位价值高、使用期限长的特点,为维护其良好的技术状态,在其使用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修理费用。尽管在各行业、各企业中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在发生时一次全部计入期间费用带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1、违背了应正确划分成本费用与期间费用的成本核算原则。
成本费用是在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过程中发生的、由产品或劳务负担的费用,在其发生时应计入所生产产品的成本或所提供劳务的成本。期间费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不应由产品或劳务成本负担的费用。之所以不应由产品或劳务成本负担,主要是因为难于确认其归属的具体产品或劳务。将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修理费用中难以确认其归属的具体产品或劳务的修理费用,在发生时确认为期间费用有其合理性,但企业发生的可以确认其归属的具体产品或劳务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如为生产特定产品而专用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修理费用等,也一概计入期间费用,显然违背了产品或劳务的成本核算原则。
2、与固定资产其他费用的处理不相协调。
企业的固定资产随着生产经营过程的进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固定资产的持有费用,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保险费用;二是固定资产的使用费用,例如固定资产的能耗费用与修理费用,在租入固定资产进行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用也表现为一种固定资产的使用费用。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处理规定,将用于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折旧费用、保险费用以及能耗费用或租赁费用进行对象化,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或所提供的劳务成本中,而唯独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被排除在外,发生时不进行对象化而一概作为期间费用计入管理费用,这显然与固定资产其他费用的处理不协调。
3、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在发生时一次全部计入期间费用将导致所计算的产品或劳务成本不能足额反映生产的消耗水平,使成本信息不能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如果将企业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修理费用排除在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之外,其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就不能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和真实的生产消耗水平,将降低企业成本信息的使用价值。这在固定资产费用占产品或劳务成本比重较高的一些行业尤为突出。例如交通运输业主要是通过使用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构成运输或装卸成本的主要是固定资产耗费与人工耗费,不存在一般制造业中的原材料耗费,如果不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进行对象化计入运输或装卸劳务成本,就会使所计算的成本不完整。
4、将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不利于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与管理。
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水平是企业管理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企业生产用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以及维修通常由企业的生产部门负责,如果把企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计入期间费用而不对象化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即在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中不反映固定资产的修理耗费,显然不利于企业生产部门对这部分费用的控制与管理。
二、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会计处理思路
为了计算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成本或所提供的劳务成本,必然要求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企业的生产费用是进行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与特定的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存在着联系,应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费用与特定的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不存在直接联系,而与一定会计期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应将其直接作为期间费用而不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根据上述成本会计的费用划分原则,对于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还是期间费用,可以按照其与所生产的产品或所提供的劳务的关系来明确其归属。如果一项固定资产属于生产部门使用的,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即与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存在着联系,那么就应该进行对象化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如果一项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管理部门或销售部门使用的,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即与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不存在直接联系,那么就不能进行对象化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而应将其计入期间费用。学会计论坛
其中,对于与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存在着联系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还可以进一步根据所生产产品或所提供劳务的独享或共享关系来进行分类,以采用合理的方法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或所提供的劳务成本中。如果一项固定资产仅用于单一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例如某一机器设备仅用于加工生产某一产品,这类生产或服务对象明确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修理费用必然与使用固定资产而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有着直接的联系,应该将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直接根据成本计算对象全部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或所提供的劳务成本中;如果一项固定资产不仅仅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而是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例如某一机器设备同时被用于加工生产不同的产品,这类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同样具有明确的成本计算对象,只不过对于某一种产品或劳务来说是一种间接的联系,因此在处理上应先将其归集到所设置的“制造费用”或“营运间接费用”等科目中,然后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摊计入对应的产品成本中。
Ⅲ 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维修费计入哪个科目
1、企业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由于固定资产修理费内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容修理费并不能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不能为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本化的条件,因此需要费用化。
2、具体的会计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维修费
贷:银行存款
3、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
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
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失或是利益。具体包括:公司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税金、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开办费摊销、上缴上级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会费、财务报告审计费、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Ⅳ 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的维修费计入什么科目
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维修费属于固定资产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因为是日常维修费专,所属以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如果是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大修理费用,则应予资本化。
费用审查类别
1.无形资产摊销的审查
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估价是否真实、合理;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是否合理,注意查明无形资产仍可长期使用而其价值已全部摊销,或者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已到,而其价值尚未摊销完毕的情况,这可通过查阅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查明;有无将无形资产摊销列入固定资产折旧的错误处理。
2.土地使用费的审查
主要包括:根据有关规定,核实列支的土地使用费是否真实、正确;有无将上年度或下年度的土地使用费列作当年费用;对未办理土地使用证书或虽已办理了证书,但当年未支付土地使用费的,应查明其是否按规定预提了土地使用费,并计入当年损益。
Ⅳ 车间设备修理费计入什么科目
车间设备修理费主要是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发生支出时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回,会计分录为,答
借: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等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固定资产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局部损坏,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企业将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Ⅵ 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维修费用入什么科目
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计入“制造费用”科目;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可以通过“制造费用”科目,也可以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Ⅶ 生产车间设备维修费计入什么科目
车间机器设备维修费属于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管理费用”科目)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
也就是说,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化的修理费用不再计入“制造费用──修理费”科目,而是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修理费”科目。
准则讲解规定: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
新准则规定,不满足固定资产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明确指出: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销售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制造费用”科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费用项目是生产车间的机物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无固定资产修理费项目。
Ⅷ 生产车间设备维修费计入什么科目
车间机器复设备维修费属于管理费用
借:制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管理费用”科目)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
也就是说,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化的修理费用不再计入“制造费用──修理费”科目,而是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修理费”科目。
准则讲解规定: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
新准则规定,不满足固定资产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明确指出: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销售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制造费用”科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费用项目是生产车间的机物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无固定资产修理费项目。
Ⅸ 生产车间维修费计入什么科目
生产车间的房屋维修费,如果金额较大,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回,然后按一定的期限摊销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生产车间的房屋维修费,如果金额不大,可以在发生的时候一次性计入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然后分配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账务处理:
1、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 等科目。
2、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Ⅹ 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的维修费计入什么科目
应记入“制造费用—修理费”。
依据和相关规定如下:
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版中除直接权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行政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固定资产维修费列“管理费用”。)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