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鱼缸水泵电路图原理: 请详细说以下着个电路图的工作原理,特别是芯片555,谢谢鱼缸水泵电路图
这个估计没人回答你啊,两个555构成了控制和信号发生电路,R14到R19应该是档位选择,专选择不同的档属位可以调节信号占空比,进而控制继电器J的通断时间,下面的电路就是一个13V的稳压电源
vt2是继电器驱动三级管,vt1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这个电路得结合整机要实现的功能才好分析详细的工作原理
B. 谁有鱼缸间歇定时器电路图
鱼缸间歇充氧定时器
给鱼缸充氧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稍有粗心大意就会带来严重损失。版笔者曾有过这样惨权痛的教训。不得已
自己将鱼缸充氧供电部分改作定时控制,实现了自动加氧。
一、工作原理
电路如附图所示。
CMOS
集成电路
CD4060
为
14
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它自带振荡器,有
14
级计数级,
但只有
Q4
~
Q10
、
Q12
~
Q14
共
10
个引出端,本制件仅选用了
Q12
~
Q14
三个引出端。
接通电源,
9V
电源经
C2
加至计数器清零端
(12)
脚,此时计数器清零并开始计数,设时钟频率为
1Hz
。计
数器开关
K1
、
K2
、
K3
、
K4
状态如附表中
a
项,当
K2
闭合,当
Q13
为高电平时,可控硅
VT1
触发导通,
继电器吸合;当
K4
闭合,
Q12
为高电平时,
BG1
截止,继电器松开;当下一个计数脉冲到达
Q12
时,
Q1
2
、
Q13
又回到初始状态
“0”
。
此过程循环使继电器开与吸合的时间之比为
3:1
。
其它状态的定时时间比如附
表所示。这样加上插座的切换就能得到多种不同的定时间歇比,配合
RV
的调节,对鱼缸充氧的各种要求
都能满足。
C. 鱼缸过滤器原理
自己DIY过滤器,最简单的就是做底部过滤器,简单,但是效果很好。国外很多人都会用底部过滤器。给你发一个成品图片。很容易做。解释:过滤棉的作用,过滤鱼的粪便和剩余饲料生化球:培养硝化细菌,起生物净化作用活性炭:吸附异味和有害元素,澄清水质珊瑚石、陶瓷环:培养硝化细菌,生物净化所有的过滤器原理都一样,只是外观和过滤材料的选用和摆放顺序的不同。过滤器必须有2种或以上的过滤方式即:物理过滤、生化过滤、化学过滤物理过滤:它是利用机械办法将水中较大的颗粒隔出掉。如剩余的饲料颗粒、死亡鱼只的尸骨、鱼体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表粘液等,一般多使用海绵、喷胶棉、细网目的尼龙网、棕榈叶纤维等。通常是设置在过滤系统的初始端,便于清洗。生物过滤:培养有益菌菌,通过细菌分解有害元素,如:氨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等等。常用的滤料有:生化球、陶瓷环、玻璃环、珊瑚砂等等(最主要的过滤方式,维持生态系统)化学过滤:它是利用化学制剂除去水的杂质的办法,所使用的制剂有水质安定剂、絮凝剂、除藻剂、蛋白质分解剂、除臭剂等等吸附过滤:它是木材、煤炭、果壳、动物骨等含碳量极高的物质能吸附海水中的蛋白质、微量元素、脱色、除异味,连臭氧的分子也能被它吸收。鱼儿的尿液,水中的微藻以及药物也都能被它吸附掉</a>
D. 谁能简单说一下水族箱的工作原理,我实在看不懂(有图)
E. 光控鱼缸闪烁灯电路,为何不闪烁如下电路原理图。
1、大概看了一下,此电路不具备震荡条件。
2、Q1导通时,由于Q2基极没限流电阻,Q2容易击穿。
3、Q2导通时,3V电压直接加在LED上,容易烧坏LED。(一般的LED导通电压为1.8V)
F. 下图555电路鱼缸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请说详细点
这是个典型的以时基电路555组成的自激多谐振荡器,又叫无稳态电路。
在电路接通版时,由于C1的两权端电压不能突变,因此2脚(低触发端)处于0电位,输出端U0为高电平,当C充电至2(Ucc)/3时,输出端U0由高变低,其内部放电管导通,C1经R1和内部放电管放电到Ucc/3时,输出端又由低变高,电容器再次充电,周而复始,形成震荡。因此,红绿两只LED灯就会不停地闪烁。
原理就是如此而已。
G. 突然想自制一个鱼缸充氧,请各位大虾们帮忙传个‘充氧控制器电路图’和马达那部分是怎样自制的。
DIY精神是好的。。15元一个的东西 还是直接买一个吧
H. 鱼缸水泵电路图 请详细说以下着个电路图的工作原理,特别是芯片555,谢谢鱼缸水泵电路图
这个就是个定时器电路呀。
让水泵间歇式开关??水泵不都是一直开着吗?不太了专解养鱼。
IC1有R3,c2复位,IC2先工作,属时间由R10和C4决定,大约半个小时后
IC2翻转,IC1开始计时,时间由R14~R19和C1决定,
根据档位不同大约是半个小时到3个小时左右。
I. 鱼缸上滤工作原理
鱼缸上滤其实原理抄很简袭单,就是用水泵将水抽到鱼缸上面的水槽中,其水槽中铺垫一层过滤棉,水经过滤后,从槽底的筛孔漏下重新流回鱼缸,而水中的杂质就留在水槽过滤棉上了..这样不断循环,既滤掉杂质,也起到增氧的作用。
水一般是溅出并非溢出,这是本身设计的问题。自己可适当调整出水口的位置和方向,尽量减少溅水,再就是在水槽上用塑料膜盖挡,不让外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