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收音机的天线真的有用吗为什么不用天线也能听
分类: 电脑/网络
解析:
FM、AM是根据频率对广播的一种分类方式。一般来说AM频率的电台是相对于远距离传播的节目用的,其福射范围大,是长波,多为一些大电台彩的方式,比如说美车之音啊,中央的一些节目啊,但是其收听效果不好,音质差,我们称为调幅广播。
FM则与之相反,其福射范围小,多在几十公里之内,比如一些城里的,学校里的电台之类,其针对性较强,我们平时听的广播节目多为这类,称为调频广播,音质较好
工作原理
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归纳为三步曲:第一步要接收到相应频率的无线电波,第二步是从无线电波上取出调制在其上的声音悔肢高信息,第三步为把声音信息还原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下面我们较详细地来介绍这三个过程:
1. 无线电已与我们人类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如广播、电视、无线通迅等,可以说我们是生活在无线电波的包围中。用于无线广播的无线电频率是非常众多的,一个频率对应一个电台的一套广播节目,而一台收音机一次也只能收听一个频率的广播节目。这就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收音机应能有选择性地接收无线电波的能力。事实上,收音机首先靠其本身配置的天线将各碧尺种频率的无线电波接收进来,然后通过一个具有选择功能的电路来择取听众所需收听的电台频率,此时自然就要将其它频率的无线电波滤掉。这一选择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台,书名应称之谓调谐。
2. 在接收到我们所需收听的电台高频电波后,下一步就是把"搭载"在电波上的声音信息取下来,前面我们已说过,这个"搭载"过程叫调制,那么现在把声音信号取下来则称为解调。解调是通过特别设计的电子线路来完成的。调饥好制的方式有调幅和调频两种,相对应的,解调的方式或采用的电子线路也是不相同的。需要说明的是,从天线上直接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是非常微弱的,在通过调谐电路后还需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到一定幅度才能送往解调电路。
3. 从无线电波上解调出来的声音信息此时还是一种幅度很低的电信号,我们人耳是听不到的,还需用功率放大电路将其放大,再通过喇叭或耳机才能还原成我们真正能听到的声音。
Ⅱ 求好的fm收音机原理图 资料 要是独立元件的哦
找这些干什么呀?是想学无线电吗?给你一大堆的电路图。不过我建议你装一台电子管的吧,虽说技术过时,但音色很好,现在很流行的。
Ⅲ 谁知道 FM的接收原理是什么
就是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检波(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送到耳机或喇叭变成音波。
bcl3000
由于科技进步,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如果把这许多电波全都接收下来,音频信号就会象处于闹市之中一样,许多声音混杂在一起,结果什么也听不清了。为了设法选择所需要的节目,在接收天线后,有一个选择性电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号(电台)挑选出来,并把不要的信号“滤掉”,以免产生干扰,这就是我们收听广播时,所使用的“选台”按钮。 选择性电路的输出是选出某个电台的高频调幅信号,利用它直接推动耳机(电声器)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它恢复成原来的音频信号,这种还原电路称为解调,把解调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就可以收到广播。 最简单收音机称为直接检波机,但从接收天线得到的高频无线电信号一般非常微弱,直睁迟接把它送到检波器不太合适,最好在选择电路和检波器之间插入一个高频放大器,把高频信号放大。即使已经增加高频放大器,检波输出的功率通常也只有几毫瓦,用耳机听还可以,但要用扬声器就嫌太小,因此在检波输出后增加音频放大器来推动扬声器。 高放式收音机比直接检波式收音机灵敏度高、功率大,但是选择性还较差,调谐也比较复杂。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放大几百甚至几万倍,一般要有几级的高频放大,每一级电路都有一个谐振回路,当被接收的频
数显调频收音机
率改变时,谐振电路都要重新调整,而且每次调整后的选择性和通带很难保证完全一样,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现在的收音机几乎都采用超外差式电路。 超外差的特点是:被选择的高频信陆神号的载波频率,变为较低的固定不变的中频(465KHz),再利用中频放大器放大,满足检波的要求,然后才进行检波。在超外差接收机中,为了产生变频作用,还要有一个外加的正弦信号,这个信号通常叫外差信号,产生外差信号的电路,习惯叫本地振荡。在收音机本振频率和被接收信号的频率相差一个中频,因此在混频器之前的选择电路,和本振采用统一调谐线,如用同轴的双联电早早亏容器(PVC)进行调谐,使之差保持固定的中频数值。由于中频固定,且频率比高频已调信号低,中放的增益可以做得较大,工作也比较稳定,通频带特性也可做得比较理想,这样可以使检波器获得足够大的信号,从而使整机输出音质较好的音频信号。
Ⅳ 求解FM调频发射器电路图工作原理
此级是将前级的调频信号进行电压与电流的放大,输出负载则是个LC谐振回路,谐振在调频信号的中心频率上,而射频信号就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在安装调试中这个电感线圈是可以调节的,以获得准确的中心频率,效果是接收端的已解调信号的质量增强;
集电极上的电感为扼流圈,即阻交通直,对高频信号呈现出高阻状态,只为三极管提供直流通路;
Ⅳ 基于CD4046的FM调制解调的问题。
信息源(简称信源)的作用是把各种信息转换成原始信号。根据消息的种类不同信源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发送设慎卖备的作用产生适合传输的信号,即使发送信号的特性和信道特性相匹配,具有抗噪声的能力,并且具有足够的功率满足原距离传输的需求。 信息源和发送设备统称为发送端。 发尺晌送端将信息直接转换得到的较低频率的原始电信号称为基带信号。通常基带信号不宜直接在信道中传输。因此,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需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调制)到适合信道传输的频率范围内进行传输。这就是调制的过程。 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具有将信号放大和反变换功能的接收端将已调制的信号搬移(解调)到陵孝锋原来的频率范围,这就是解调的过程。
Ⅵ 如何调试an7410立体声解码电路
1)用立体声信号发生器;
2)用FM收音机,引出解调复合信号;
其实这类芯片电路没什么可调试的,电路、参数正确,都能够正常工作了
Ⅶ 射频电路设计的目录
第1章 射频电子学概述
1.1 电磁波谱
1.2 物理单位和物理常数
1.3 微波波段的字母命名法
1.4 射频电路的元件、布局和构造
1.5 同轴电缆传输线
1.6 警告
第2章 射频元件和谐振电路
2.1 谐振电路
2.2 向量
2.3 电感和电感器
2.4 电容和电容器
2.5 电容器在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2.6 射频/中频(RF/IF)调谐变压器
第3章 射频电路中的可变电容器
3.1 线性容值电容器和线性频率电容器
3.2 特殊的可变电容器
3.3 变容二极管的应用
3.4 注意事项和警告
第4章 自己动手制作电感
4.1 阿米德(Amidon Associates)线圈系统
4.2 制作自己的环形铁芯电感和RF变压器
4.3 铁氧体和铁粉棒
4.4 制作实例
第5章 无线接收器的原理与设计
5.1 调谐器
5.2 射频调谐(TRF)接收器
5.3 超外差式接收器
5.4 自制接收器电路
第6章 直接变频无线电接收机
6.1 基本工作原理
6.2 直接变频接收机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6.3 一些实际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及注释
第7章 射频放大器及预选器电路
7.1 JFET预选器电路
7.2 MOSFET预选器电路
7.3 噪声和预选器
7.4 应用于VLF、LF和AM BCB的宽带射频前置放大器
7.5 宽带射频放大器(50Ω输入输出阻抗)
7.6 使用MC-1350P的宽带调谐射频/中频(RF/IF)放大器
7.7 VLF前置放大器
7.8 小结
第8章 组装中频放大器
8.1 放大器电路
8.2 级联对放大器
8.3 通用中频放大器
8.4 耦合至其他滤波器
8.5 集成中频放大器
8.6 中频信号处理集成电路
8.7 逐级检波对数放大器
8.8 中频放大器中的滤波器开关
参考文献
第9章 无线接收机特性详解
9.1 理想无线电接收机
9.2 计量单位
9.3 动态性能
9.4 动态范围
9.5 接收机性能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第10章 构造信号发生器和振荡器电路
10.1 振荡器电路的类型
10.2 1~20MHz晶体振荡器
10.3 高频(HF)/甚高频(VHF)缓冲放大器
10.4 455kHz调幅(AM)中频放大器测试校准振荡器
10.5 调幅(AM)及短波波段信号发生器
第1l章 射频定向耦合器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射频混合耦合器
12.1 混合耦合器的应用
12.2 相移混合器
1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 构造简单的超低频无线电接收机
13.1 接收机类型
13.2 调频电路问题
13.3 VLF接收机工程
参考文献
第14章 接收机里的干扰现象
14.1 无线电站干扰
14.2 其他干扰
第15章 针对电磁干扰的滤波电路
15.1 电磁干扰传输的方式
15.2 电子噪声
15.3 防止电磁干扰的措施
15.4 共模电流和差模电流
15.5 交流输电线滤波器
15.6 特殊的医学电磁干扰问题
15.7 计算机中的电磁干扰
15.8 小结
第16章 射频电感与电容的测量
16.1 电压驻波比(VSWR)方法
16.2 分压法
16.3 信号发生器法
16.4 变频振荡器法
16.5 使用射频桥路
16.6 测量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
16.7 小结
第17章 射频噪声桥的构建与应用
17.1 天线的调整
17.2 谐振频率
17.3 电容与电感的测量
第18章 射频电路中的向量
第19章 阻抗匹配:方法与电路
19.1 阻抗匹配的方法
19.2 L形网络
19.3 Pi(Ⅱ)形网络
19.4 电容式变压器网络
19.5 阻抗匹配电路
19.6 同轴电缆平衡一不平衡转换器
19.7 匹配短截线
19.8 四分之一波长匹配线
19.9 串联阻抗匹配器
第20章 双平衡混频器DBM的应用
20.1 双工滤波器电路
20.2 JFET与MOSFET双平衡混频电路
20.3 双平衡二极管混频电路
20.4 双极跨导单元双平衡混频器
20.5 前置放大器与后置放大器
20.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l章 PIN二极管及其应用
21.1 PIN 极管开关电路
21.2 PIN二极管的应用
21.3 小结
第22章 UHF和微波二极管、晶体管及集成电路
22.1 二极管器件
22.2 负电阻(-R)元件介绍
22.3 UHF和微波射频晶体管
22.4 半导体概述
22.5 晶体管的选择
第23章 LC射频滤波器电路
23.1 滤波器应用
23.2 滤波器构造
23.3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23.4 低通滤波器
23.5 高通滤波器
23.6 带通滤波器
23.7 带阻滤波器
23.8 其他带通滤波器
23.9 小结
第24章 工程中的时域反射法
24.1 TDR的基本原理
24.2 脉冲源
24.3 实验结构
24.4 实际测量
第25章 频率漂移问题的解决
25.1 频率移位问题
25.2 漂移问题
25.3 高频(VHF)问题
25.4 早期设备的问题
25.5 热量问题
25.6 设备更新
第26章 史密斯圆图
26.1 Smith圆图的组成
26.2 Smith圆图的应用
第27章 检波器与解调器电路
27.1 AM包络检波器
27.2 噪声
27.3 平衡解调器
27.4 同步调幅(AM)解调
27.5 双边带抑制载波(DSBSC)与单边带抑制载波(SSBSC)解调器
27.6 FM与PM解调器电路
27.7 鉴频器电路
27.8 比例检波器电路
27.9 脉冲计数检波器
27.10 锁相环FM/PM检波器
27.11 积分检波器
专业名词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