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二物理的求P的四大公式是什么
速度v(m/s)
v=
s
/t
(s::路程;
t::时间
)
重力g(n)
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质量/v:体积
(m:质量;v:体积)
浮力f浮(n)
f浮=g物—g液
(g液: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
动滑轮
f=
(g物+g轮)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
滑轮组
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
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w)
p=
w/t
(w:功
t:时间
)
压强p(pa)
p=
f/s(f:压力s: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
)
串联电路: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电压u(v)
u=u1=u2=……
电阻r(ω)
1/r=1/r1+1/r2+……
欧姆定律
i=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
电功率
p=ui=i²r=u²/r(u:电压
i:电流
r:电阻
㈡ 电路公式大全
1、电来源——开关—自—负载——导线 合起来就是一个基本电路的模式, 电路的计算公式是欧姆定律 U=I*R
2、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
3、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P=P1+P2
4、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5、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6、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㈢ 电路题,请问一下这个功率怎么计算的p=uicosθ,我知道计算公式可是不知道怎么算,拜托高手了!
很明显这个无源网络的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之间相位相差了 θ = 60° = 105° - 45°
所以,
P = 1/2 * Um * Im * cosθ
= 1/2 * 10 * 5 * cos60°
= 1/2 * 50 * 1/2
= 12.5 W
即答版案 A 是正确的。权
若使用正弦函数来表示电压和电流的话,则:
u(t) = 10sin(10t + 135°),
i(t) = 5sin(10t + 195°)
可见,电流 i(t) 超前 电压 u(t) 60° 相位角。
㈣ 电路计算公式请高手解惑 P=UI=U²/R U/R=I
p=ui在任何情况来下都适用,而源p=i^2r和p=u^2/r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适用
因为后两个公式是根据p=ui和欧姆定律u=ir得来的,而u=ir是纯电阻电路的欧姆定律,这个公式只在纯电阻电路中适用
比如说发动机就不属于纯电阻,日光灯也不是纯电阻,就不等用后两个公式来计算它们的功率,只能用p=ui
但白炽灯,即普通的灯泡可以算作是纯电阻,可用后两个公式计算功率
㈤ 计算电功率的公式P=IU和P=I^2R有何不同
电功率公式 P=IU
对于确定的负载有:U=RI,或 I=U/R 。代入公式 P=IU可导出:P=I^2R 或 P=U^2/R 。
可见,P=I^2R 或 P=U^2/R 同 U=RI 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后面两个公式是前面那个的导出式。
只要已知 R、U、I 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选择公式 P=IU 、P=I^2R 或 P=U^2/R 来求得电功率。
㈥ 电路计算时什么情况用公式P=U²/R,什么情况用公式P=I²R,这两条公式应该如何应用
对于你所说来的这两个公式来说,它自是对纯电阻电路来说的,否则就不成立了。第一个用在并联电路中比较多,因为并联电路电源不变,第二个用在串联多,因为电流不变。这两个公式都可以解决问题,关键是看哪个用的最快捷就选那个了
㈦ 电学所有的计算公式有哪些
一、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顺便说一下,记公式、是一方面,主要是要知道怎么用!!!
㈧ 电流计算公式
三相电的额定电流都是线电流,额定电压都是指线电压,若已知电压U、负载视在功率专S(三相电输出视在功属率)和功率因数cosφ时,可以先求出负载的有功功率P,然后在求电流I。负载的有功功率P为:P=S×cosφ,线电流I为:I=P/(√3×U)对于三相星形负载,负载的电流就是线电流;对于三相三角形负载,负载电流是相电流,等于√3倍的相电流。
三相电功率计算公式:已知总的三相各相电流,计算它的用电功率P=1.732×U线×I×COSφ(功率因数COSφ一般为0.7~0.85之间)如:变压器容量为500KVA功率因数从0.7提高到0.95,每千瓦功率需补偿电容量0.691千乏,那么:500×0.691≈346(千乏)。
(8)电路求p公式扩展阅读
短路电流计算按照金属性短路进行计算,一般情况下,三相短路电流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最小。低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易按照有名值法。
预期最大短路电流可用于校验电气设备的热稳定性、动稳定性、分断能力和耐受能力,校验导体的热稳定性、动稳定性等;预期最小短路电流可用于短路保护设备灵敏度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