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要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
嘿嘿
如果你还是学生,那要先把你的老师拉出来,打屁股!咋教的书?在我们公司从事无功补偿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29年里,常常有没有电工知识的客户提类似的问题。这样:
功率因数,广义的说,是负载对电源的利用效率。这里,如果以某个测量点来测量功率因数,那么,以测量点为界,则供电端就看作为电源,后面一端,则看作为负载。
而设备的功率因数,是用电设备的故有特性,只要设备没有变化,它的功率因数就不会变化(前提用电状况固定,如果电压变化,负荷变化,等等,起功率因数要发生变化,但是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与本问题无关,需要另外讨论)。
所以,你说的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我不是很明白是如何做,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假设你在供电线路上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可以使整个线路的功率因数提高,这本质是补偿线路,或者变压器等等的无功功率,但是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是不会改变的。
更多关于无功补偿、功率因数等等问题的资料可到这里来查找和讨论:https://..com/uteam/view?teamid=36954
② 如何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呵呵
这个题目很大啊,要说清楚,可以写一本书了。
如果简单的回答,那就是:在电力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设置提高功率因数的设备。这就是电力理论中很常见的一句话:使无功功率各处就地平衡。
③ 功率因数如何提高
提高功率因数的几种方法
可分为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和采用人工补尝两种方法:
提高自然因数的方法:
1). 恰当选择电动机容量,减少电动机无功消耗,防止“大马拉小车”。
2). 对平均负荷小于其额定容量40%左右的轻载电动机,可将线圈改为三角形接法(或自动转换)。
3). 避免电机或设备空载运行。
4). 合理配置变压器,恰当地选择其容量。
5). 调整生产班次,均衡用电负荷,提高用电负荷率。
6). 改善配电线路布局,避免曲折迂回等。
人工补偿法:
实际中可使用电路电容器或调相机,一般多采用电力电容器补尝无功,即: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一下为理论解释:
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的方法可用电容器的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感性负载于电源之间原有的能量交换。
在交流电路中,纯电阻电路,负载中的电流与电压同相位,纯电感负载中的电流滞后于电压90º,而纯电容的电流则超前于电压90º,电容中的电流与电感中的电流相差180º,能相互抵消。
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大部分是感性的,因此总电流将滞后电压一个角度,如图1所示,将并联电容器与负载并联,则电容器的电流将抵消一部分电感电流,从而使总电流减小,功率因数将提高。
并联电容器的补偿方法又可分为:
1. 个别补偿。即在用电设备附近按其本身无功功率的需要量装设电容器组,与用电设备同时投入运行和断开,也就是再实际中将电容器直接接在用电设备附近。
适合用于低压网络,优点是补尝效果好,缺点是电容器利用率低。
2. 分组补偿。即将电容器组分组安装在车间配电室或变电所各分路出线上,它可与工厂部分负荷的变动同时投入或切除,也就是再实际中将电容器分别安装在各车间配电盘的母线上。
优点是电容器利用率较高且补尝效果也较理想(比较折中)。
3. 集中补偿。即把电容器组集中安装在变电所的一次或二次侧的母线 上。在实际中会将电容器接在变电所的高压或低压母线上,电容器组的容量按配电所的总无功负荷来选择。
优点:是电容器利用率高,能减少电网和用户变压器及供电线路的无功负荷。缺点:不能减少用户内部配电网络的无功负荷。
实际中上述方法可同时使用。对较大容量机组进行就地无功补尝。
④ 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是什么方法有哪些
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是效益越好,发电设备越能充分利用。改善电路功率因数方法如下:
1)提高自然功率因数。自然功率因数是在没有任何补偿情况下,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方法:合理选择异步电机;避免变压器空载运行;合理安排和调整工艺流程,改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在生产工艺允许条件下,采用同步电动机代替异步电动机。
(2)采用人工补偿无功功率。装用无功功率补偿设备进行人工补偿,电力用户常用的无功功率补偿设备是电力电容器。
提高功率因数的途径主要在于如何减少电力系统中各个部分所需的无功功率,特别是减少负荷取用的。
无功功率,使电力系统在输送一定的有功功率时,可降低其中通过的无功电流。
(4)提高电路功率因数扩展阅读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及电弧炉等,大多属于电感性负荷,这些电感性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向电力系统吸收有功功率,还同时吸收无功功率。
因此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设备后,将可以提供补偿感性负荷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侧向感性负荷提供及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
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输配电线路中变压器及母线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是无功补偿的效益。
无功补偿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补偿系统的功率因数。因为供电局发出来的电是以kVA或者MVA来计算的,但是收费却是以kW,也就是实际所做的有用功来收费,两者之间有一个无效功率的差值,一般而言就是以kvar为单位的无功功率。
大部分的无效功都是电感性,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几乎所有的无效功都是电感性,电容性的非常少见,例如:变频器就是容性的,在变频器电源端加入电抗器可提高功率因数。
⑤ 如何提高电路功率因素
嘿嘿
你的抄这个问题很大啊。在我们公司从事无功补偿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29年里,偶尔有用户提类似的问题。这样:
由于你没有给出具体应用条件,所以才说你的问题很大。这类问题可能是:
1、用电设备的电路的功率因数,比如大功率电动机。
2、企业内电网电路的功率因数。比如企业配电房。
3、小的电子产品的电路的功率因数,比如LED灯。
对于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方案。简单说,对【1】,可以采用就地补偿电容器,最好采用就地补偿箱(比如:【ATJB动态/快速补偿箱】);对【2】,可以采用电容柜;对【3】,需要采用PFC线路;等等。只有你提出应用需求,我们才能帮助提出合理的方案。这里几句话很难说清楚。
更多关于无功补偿、功率因数等等问题的资料可到这里来查找和讨论:https://..com/uteam/view?teamId=36954
⑥ 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有什么意义如何提高功率因数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在输出相同的有功功率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无功电流,因此可以减小无功电流在线路电阻上产生的功率损耗。可以提高发电机的容量利用率,即如果功率因数提高,同容量的发电机可以输更多的有功功率。
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采用并联电容器补偿。变压器和电机尽量不要轻载。、尽可能地采用同步电机。
(6)提高电路功率因数扩展阅读: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方法,采用降低各用电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以改善其功率因数的措施,称为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方法 主要有:
1、正确选用异步电动机的型号与容量。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中小型异步电动机的用电负荷约占电网总负荷的80 %以上,几个主要电网中,电动机所耗能占整个工业用电量的60 %~ 68 %左右1因此做好电动机的降损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正确选用异步电动机,使其额定容量与所带负载相配合,
对于改善功率因数是十分重要的在选型方面,要注意选用节能型,淘汰高能耗的电动机,并依据电机机械工作对启动力矩、启动次数、调速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选用不同的型号。
电动机的效率η与功率因数cosφ是反映电动机经济运行水平的主要指标,都与负载率β有密切关系1 GB/ T 12497 - 90 对三相异步电机三个运行区域规定如下:当负载率β在70 %~ 100 %之间时,为经济运行区;当40 % ≤β ≤70 %时,为一般运行区;当β < 40 % 时,为非经济运行区;
2、根据负荷选用相匹配的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一次侧功率因数不但与负荷的功率因数有关,而且与负荷率有关若变压器满载运行,一次侧功率因数仅比二次侧降低约3 ~ 5 %;若变压器轻载运行,当负荷小于0. 6 时,一次侧功率因数就显著下降,
下降达11 ~ 18 %,所以电力变压器的负荷率在0. 6 以上运行时才较经济,一般应在60 %~ 70 %比较合适为了充分利用设备和提高功率因数,电力变压器一般不宜作轻载运行。当电力变压器负荷率小于30 %时,应当更换成容量较小的变压器
3、合理安排和调整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和调整工艺流程, 改善电机设备的运行状态, 限制电焊机和机床电动机的空载运行1 例如可采用空载自动延时断电装置流程等
4、异步电动机同步化运行。对于负荷率不大于0. 7 及最大负荷不大于90 % 额定功率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必要时可使其同步化,即当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在起动完毕以后,
向转子三相绕组中送入直流励磁,即产生转矩把异步电动机牵入同步运行,其运转状态与同步电动机相似在过励磁的情况下,电动机可向电网送出无功功率,从而达到改善功率因数的目的。
⑦ 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一。 提高功率因数的实际意义
1. 对于电力系统中的供电部分,提供电能的发电机是按要求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设计的,发电机长期运行中,电压和电流都不能超过额定值,否则会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损坏发电机。由于发电机是通过额定电流与额定电压之积定额的,这意味着当其接入负载为电阻时,理论上发电机得到完全的利用,因为P=U*I*cosØ中的cosØ=1;但是当负载为干性或容性时,cosØ<1,发电机就得不到充分利用。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发电机的容量,就必须提高其功率因数。
2. 对于电力系统中的输电部分,输电线上的损耗:Pl=RI*I,负载吸收的平均功率:P.=V*I*cosØ ,因为I=P./V/ cosØ,所以Pl=R*P./V/cosØ(V是负载端电压的有效值)。 由以上式可以看出,在V和P都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功率因数cosØ会降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
在实际中,提高功率因数意味着:
1) 提高用电质量,改善设备运行条件,可保证设备在正常条件下工作,这就有利于安全生产。
2) 可节约电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企业的电费开支。例如:当cosØ=0.5时的损耗是cosØ=1时的4倍。
3) 能提高企业用电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潜力。
4) 可减少线路的功率损失,提高电网输电效率。
5) 因发电机的发电容量的限定,故提高cosØ也就使发电机能多出有功功率。
在实际用电过程中,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是最有效地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的方式。
在现今可用资源接近匮乏的情况下,除了尽快开发新能源外,更好利用现有资源是我们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办法。而对于目前人类所大量使用和无比依赖的电能使用,功率因数将是重中之重。
二.提高功率因数的几种方法
可分为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和采用人工补尝两种方法:
提高自然因数的方法:
1). 恰当选择电动机容量,减少电动机无功消耗,防止“大马拉小车”。
2). 对平均负荷小于其额定容量40%左右的轻载电动机,可将线圈改为三角形接法(或自动转换)。
3). 避免电机或设备空载运行。
4). 合理配置变压器,恰当地选择其容量。
5). 调整生产班次,均衡用电负荷,提高用电负荷率。
6). 改善配电线路布局,避免曲折迂回等。
人工补偿法:
实际中可使用电路电容器或调相机,一般多采用电力电容器补尝无功,即: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一下为理论解释:
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的方法可用电容器的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感性负载于电源之间原有的能量交换。
在交流电路中,纯电阻电路,负载中的电流与电压同相位,纯电感负载中的电流滞后于电压90º,而纯电容的电流则超前于电压90º,电容中的电流与电感中的电流相差180º,能相互抵消。
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大部分是感性的,因此总电流将滞后电压一个角度,如图1所示,将并联电容器与负载并联,则电容器的电流将抵消一部分电感电流,从而使总电流减小,功率因数将提高。
并联电容器的补偿方法又可分为:
1. 个别补偿。即在用电设备附近按其本身无功功率的需要量装设电容器组,与用电设备同时投入运行和断开,也就是再实际中将电容器直接接在用电设备附近。
适合用于低压网络,优点是补尝效果好,缺点是电容器利用率低。
2. 分组补偿。即将电容器组分组安装在车间配电室或变电所各分路出线上,它可与工厂部分负荷的变动同时投入或切除,也就是再实际中将电容器分别安装在各车间配电盘的母线上。
优点是电容器利用率较高且补尝效果也较理想(比较折中)。
3. 集中补偿。即把电容器组集中安装在变电所的一次或二次侧的母线 上。在实际中会将电容器接在变电所的高压或低压母线上,电容器组的容量按配电所的总无功负荷来选择。
优点:是电容器利用率高,能减少电网和用户变压器及供电线路的无功负荷。缺点:不能减少用户内部配电网络的无功负荷。
实际中上述方法可同时使用。对较大容量机组进行就地无功补尝。
⑧ 提高电感性负载电路功率因数的适宜方法是( )。给出原因 谢谢!!~
提高电感性负载电路功率因数的适宜方法是: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合适大小的电容。因内为电感上电压超前,电容容上电压滞后。对于某频率的交流电,大小匹配的电感电容并联电路可等效为纯电阻电路,功率因数提高。
提高功率因数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电源的回路电流,即那些无功电流,因为电流越大,在导线上形成的压降就越大,损耗也越大。
(8)提高电路功率因数扩展阅读:
相关原理
利用电容与电感的并联谐振,电容可以抵消那部分感性电流,即那些无功电流,这些无功电流只在电感与电容并联谐振中形成回路。
不在与电源形成回路,从而在电源的回路中减少了一部分无功电流,而在电源回路中的只剩下了有功电流,即负载的电流,这是一个纯电阻的电流,因为一个纯电阻电路的功率因数为最大的。
不在与电源形成回路,从而在电源的回路中减少了一部分无功电流,而在电源回路中的只剩下了有功电流,即负载的电流,这是一个纯电阻的电流,因为一个纯电阻电路的功率因数为最大的
⑨ 如何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
提高功率因数的几种方法可分为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和采用人工补尝两种方法:提高自然因数的方法:1).恰当选择电动机容量,减少电动机无功消耗,防止“大马拉小车”。2).对平均负荷小于其额定容量40%左右的轻载电动机,可将线圈改为三角形接法(或自动转换)。3).避免电机或设备空载运行。4).合理配置变压器,恰当地选择其容量。5).调整生产班次,均衡用电负荷,提高用电负荷率。6).改善配电线路布局,避免曲折迂回等。人工补偿法:实际中可使用电路电容器或调相机,一般多采用电力电容器补尝无功,即: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一下为理论解释: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的方法可用电容器的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感性负载于电源之间原有的能量交换。在交流电路中,纯电阻电路,负载中的电流与电压同相位,纯电感负载中的电流滞后于电压90º,而纯电容的电流则超前于电压90º,电容中的电流与电感中的电流相差180º,能相互抵消。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大部分是感性的,因此总电流将滞后电压一个角度,如图1所示,将并联电容器与负载并联,则电容器的电流将抵消一部分电感电流,从而使总电流减小,功率因数将提高。并联电容器的补偿方法又可分为:1.个别补偿。即在用电设备附近按其本身无功功率的需要量装设电容器组,与用电设备同时投入运行和断开,也就是再实际中将电容器直接接在用电设备附近。适合用于低压网络,优点是补尝效果好,缺点是电容器利用率低。2.分组补偿。即将电容器组分组安装在车间配电室或变电所各分路出线上,它可与工厂部分负荷的变动同时投入或切除,也就是再实际中将电容器分别安装在各车间配电盘的母线上。优点是电容器利用率较高且补尝效果也较理想(比较折中)。3.集中补偿。即把电容器组集中安装在变电所的一次或二次侧的母线上。在实际中会将电容器接在变电所的高压或低压母线上,电容器组的容量按配电所的总无功负荷来选择。优点:是电容器利用率高,能减少电网和用户变压器及供电线路的无功负荷。缺点:不能减少用户内部配电网络的无功负荷。实际中上述方法可同时使用。对较大容量机组进行就地无功补尝。
⑩ 提高感性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有那些
理想的抄电感与电容串联谐振时,电源的回路电流无穷大!理想的电感与电容并联谐振时,电源的回路电流为零!提高功率因数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电源的回路电流,即那些无功电流,因为电流越大,在导线上形成的压降就越大,损耗也越大。利用电容与电感的并联谐振,电容可以抵消那部分感性电流,即那些无功电流,这些无功电流只在电感与电容并联谐振中形成回路,不在与电源形成回路,从而在电源的回路中减少了一部分无功电流,而在电源回路中的只剩下了有功电流,即负载的电流,这是一个纯电阻的电流,因为一个纯电阻电路的功率因数为最大的,即为1!希望你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