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类电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多少
一类电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工作电压大于250V至440V的电控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3mm,爬电距离>4mm。
定爬电距离值:
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
GB 8898-2001其判定数值等于电气间隙,如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加强绝缘可减少2mm,基本绝缘可减少1mm。
这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会受外力而减小,但它们不处在外壳的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
定电气间隙值: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 4943:2H 和 2J和2K,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 检索所需的电气间隙即可决定距离;作为电气间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录G替换,60065-2001使用附录J替换。
GB 8898-2001:电气间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电压,查图9来确定。 (对和电压有效值在220-250V范围内的电网电源导电连接的零部件,这些数值等于354V峰值电压所对应的那些数值:基本绝缘3.0mm ,加强绝缘6.0mm)。
『贰』 小家电安规电器间距要求基本绝缘3.0mm ,加强绝缘6.0mm是什么意思
绝缘分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及双重绝缘。逐级加强。详细回分类可以查网络或相答关安规教材。电气间隙还可以分为爬电距离与空间间隙。
绝缘的目的是与危险带电体隔离。以免发生电弧放电或漏电事故。
图中的距离是讨论与金属壶身的距离,其实还要考虑壶底部开孔(一般壶底都是塑料件,开孔一般会给容易忽略);先谈壶身,这个尺寸是最短直线距离还是绕绝缘材料爬行的最短距离。如你所说,增加塑胶块是可以提高这个距离的。一般爬电距离最容易获得。但是空间间隙——直线最短距离,一般来说,增加了绝缘块,这个距离就不是直线得方式测量,是折线方式测量,一般会增加这个距离。这个绝缘块多大,要根据实际结构来判断。
『叁』 220v和380v的最小爬电距离,最小电气间隙和隔离距离分别是多少
根据国家规范,爬电距离与空气温度、湿度、污浊度、含盐量等因素有关。一般正常情况下,理论上的爬电距离为“2毫米/千伏”。电压为220/380时的峰值电压为540伏,则爬电距离为1.1毫米。
『肆』 爬电距离怎么计算
首先有个爬电比距,根据所处环境污秽等级不同,分为0~4级。三级污秽的时候,发电厂变电站内设备的爬电比距是2.88cm/kV。(基于额定电压)
其次需要设备的额定电压。比如是220kV。
那么,爬电距离就是2.88cm/kVX220kV=6336mm 。也就是说,我们要求这个设备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爬电距离应大于6336mm。
爬电距离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
(4)家用电器爬电距离标准扩展阅读:
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GB/T 2900.18-2008电工术语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是两导电部件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二次侧部分之电气间隙≥0.5mm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在电气上,对最小爬电距离的要求,和两导电部件间的电压有关,和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指数有关,和电器所处环境的污染等级有关。
对最小爬电距离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出现爬电现象。
爬电距离在运用中,所要安装的带电两导体之间的最短绝缘距离要大于允许的最小爬电距离.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均有此规定值。
『伍』 小型家用电器国家标准有哪些
小家电国家标准基本常识
(一)标志和说明
国家标准对小家电商品要求列出相应的提示、说明或警示语,以免造成消费者不能正确使用,导致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伤害。
(二)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
国家标准对小家电商品要求结构和外壳上应按具备能使消费者对意外触及带电部件有足够的防护,以防止消费者受到意外的电击伤害。
(三)输入功率和电流
国家标准中对小家电商品的实际输入功率或输入电流与明示的额定输入功率或输入电流的误差有相应的要求,如超出误差范围则可能对消费者的正确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在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
国家标准中对小家电商品在额定输入功率下工作至稳定状态时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有相应的要求,如超出泄漏电流限值或在规定的耐电压试验中出现击穿,则该商品可能存在电击危险,可能会在消费者的正常使用时造成人身伤害。
(五)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
国家标准中对小家电商品在规定的潮湿条件下工作时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有相应的要求,如超出泄漏电流限值或在规定的耐电压试验中出现击穿,则该商品可能存在电击危险,可能会在消费者的正常使用时造成人身伤害。
(六)机械强度
小家电商品的结构和外壳上应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以保护消费者在正常使用时避免触及带电部件的危险。
(七)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
国家标准中对小家电商品使用的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有相应的要求,如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在销售的商品上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或结构不合理,导致电源线的导体截面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或电源连接不合理,则该商品可能存在电击危险,可能会在消费者的正常使用时造成人身伤害。
(八)接地措施
国家标准中对小家电商品的接地措施有相应的要求,如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在销售的商品上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或结构不合理,导致接地线的导体截面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或接地连接不合理,则该商品在可能存在电击危险时因接地措施存在隐患,导致消费者使用时造成人身伤害。
(九)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国家标准中对小家电商品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有相应的要求,如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则该商品可能存在电击危险,可能会在消费者的正常使用时造成人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