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流放大器原理
AA类放大器的特点是以电压控制放大器和电流驱动功率放大器构成电桥,使电压控制放大器工作在等效于无负载的状态(即输出电流为零),即使接以很重的负载,哪怕是电压与电流波形不相同的复合动态阻抗,这个电压控制放大器仍然能工作在甲类状态。
图1是AA类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和工作原理。
电路的构成是在甲类电压控制放大器A1之后设有乙类电流驱动放大器A2,这两个放大器和负载之间通过电桥加以耦合。
假设放大器A2的增益接近于无穷大,那么A点与B点电压相等,而有:
I2?R1=I3?R3 ①
I0?R2=I4?R4 ②
又设A2的输入阻抗为无穷大,则:
I3=I4③
将③式代入②式,得:
I0?R2=I3?R4 ④
由①式和④式,得:
I2=(R2?R3/R1?R4)?I0
当电桥平衡时,有:
R1?R4=R2?R3
于是:
I2=I0(即有100%的输出电流供给负载)
I1=I0-I2=0(即电压控制放大器空载工作)
这样,就意味着驱动负载的电流完全是由电流驱动放大器提供。而且在A1的反相输入端加有引自负载端的反馈,所以,负载的驱动电压是受这个A1控制的。这样一来,甲类电压放大器可以把工作点选择在器件线性最好的地方,给出最佳的输出特性,而电流放大器可以工作在效率最高的纯乙类状态。
『贰』 放大电路有什么作用放大电路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什么作用
放大电路简单说就是将信号源提供的微弱信号放大去驱动负载正常工作。因为信号源提供的信号功率太小,没办法去直接驱动负载,放大器控制外接直流电源的输出功率,使之随输入信号一起变化,然后将这个变化的能量输送给负载,使得负载正常工作。实质上是一种能量控制作用!
单管放大电路按结构分
共射级,共基极,共集电极(三极管)。场效应管有共源极。共漏极,共栅极三种。
按放大对象分有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此外还有单级放大器和多级放大器之分。
就三极管构成的单管放大器而言,
共射级电路具有反相电压放大、电流放大作用。多级放大器里多作为中间级电压放大器使用。
共基极放大器具有同相电压放大作用(电压放大器)。主要用在高频信号放大。
共集电极具有同相电流放大作用(电流放大器)。可以作为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输出级和隔离级使用。
当然,三种放大电路都具有功率放大作用。
专门的功率放大器主要向负载输出大电压和大电流,即高功率的。
『叁』 电压放大电路和电流放大电路的区别
1.首先从三极抄管放大器类型上决定:只要是看采取什么形式的放大电路,三极管放大器有三种形式,共发射极、共基极、共集电极,前两种是电压放大用途,后面的是电流放大用途。
2.其次是看你的想要被放大的信号源情况,例如,一个mp3输出信号要接喇叭听音乐,就需要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同时都有,先进行电压放大:把mp3的毫伏级别的信号输入到共发射极放大器前级,经过2-3级的电压放大达到1-2伏电压级别,再送到共集电极组成的电流放大器(也就是俗称功放)中,最后输出到喇叭。
3.区别是:电流放大器在放大电流时同时也有功率放大作用,电压放大器没有功率放大作用。
『肆』 电路中电流放大的物理原理
电子管与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不太一样,但是作用都是具有放大特性。
电子管的放大原理要先讲一下电子管的工作原理。
阴极上面涂有一种受热时会逸出电子的物质,中间用灯丝进行加热,使阴极附近产生逸出的电子云。这是从微观上说的,从宏观上说,逸出的电子离阴极非常近,所以对外不显电性。
栅极是阴极外面包围着的一层栅网离阴极很近。栅极加上负电压后对阴极电子的逸出数量有影响,可以抑制电子的逸出。
阳极是加有高压的最外围的极板,在高压的电场下,阴极逸出的电子会射向阳极板形成电流。
由于栅极能控制逸出电子的数量,所以就能控制职极电流。
因为栅极离阴极很近,所以微弱的电压变化就能有效的控制电子云的数量达到控制电流的目的,这就是放大作用的来源。
阴极加上一定的负电压后,电子被有效的控制着,再加上交流信号,就能控制流向阳极的电子的数量变化,在阳极接的电阻上得到变化的电压,这就是放大了的电压和电流。
由于极加的是负电压,所以没有电流。电子不会越过真空区跑到阴极上去。所以电子管栅的输入阻抗很高,基本上没有电流,所以电子管是电压放大器件。
晶体管利用的是半导体的特性达到放大作用的。以硅半导体材料为例,通过渗杂的方法在硅中加入磷后会形成三价的磷与四价的硅混合的晶体,硅与硅是以共价电子对相结合的,但是和磷之间因为缺一个电子,就只能空着那个位置,我们叫空穴。用这样的半导体做成一个基片,就是平时说的基极。在基片上用渗杂的方法建立两个N型区,就是和加磷相反,加了5价的元素,这样就在硅的晶体中出现了多一电子的元素。两个N区一个作为发射极,一个作为集电极。意思是一个用来发射电子,一个用来收集发射的电子。
在N型区和P型区相接的地方出现了多出的电子进入穴的现象,原本是不带电的,进了电子就带上了电,电子跑到对方去了,原来的位置就带了正电。这个连接部位就叫作PN结。
由于两个N区渗杂的杂技不同,所要两个PN结不完全一样。当给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加上电压时,就破坏了原来的电荷平衡,使得电荷立即重新分布,因而持续的电压就产生了电流。
由于P区(基极)的电子被基极的正电压吸引,所以同时集电集与基极之间的电子也发生变化,集电集与基极间的PB结的电荷也需要重新分布。这时如果集电极-发射极之间加有正电压,就会产生电流。
由于基极电压是对PN结起作用,所以微小的电流就能破坏PN结的平衡,造成集电极产生很大的电流。这就是晶体管的放大作用的来源。
微小的基极电流控制了集电极较大的电流。
当基极电压不变的时候,基极电子被吸收的速度就不变,所以集电结可以流过的电流就是固定的。当基极电压略有升高,集电极的电流就会迅速变大。基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呈现成比例的关系。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比就是β值。如果基极电流不变,集电极电压的变化对集电极电流影响极小。所以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相当于一个电流源。
由于晶体管是靠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器件,所以晶体管是电流放大器件。
场效应管也有两个PN结,但是PN结之间并不是完全不能导电的。这由渗方法和渗杂数量来控制。导电的区域叫沟道。场效应管有一个栅极,类似于电子管的栅极,但是这个栅极不是抑制电子的发射,而是靠栅极电压形成的电场来控制沟道的宽窄。通过对导电沟道宽窄的控制达到控制场效应管导电能力的目的。
所以场效应管相当于一个可以由电压控制的电阻。大多数场疚应管源极和漏极是可以互相反用的,就像电阻一样不分方向。但是由于的不一定非常精确,两个PN结还是有所区别。所以正反方向的控制能力不一样,表现出放大倍数有一定差别。
由于栅极电压可以控制电阻,所以与场效应管串联的电阻上就会得到一个放大了的电压。这就是场效应管的放大原理。
『伍』 电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
电流放大器也叫电压跟随器,电压跟随器是用一个三极管构成的共集电路,它的电压增益是一,所以叫做电压跟随器。那么电压跟随有什么作用呢?共集电路是输入高阻抗,输出低阻抗,
这就使得它在电路中可以起到阻抗匹配的作用,能够使得后一级的放大电路更好的工作。举一个应用的例子:电吉他的信号输出属于高阻,接入录音设备或者音箱
时,在音色处理电路之前加入这个电压跟随器,会使得阻抗配匹,音色更加完美。很多电吉他效果器的输入部分设计都用到了这个电路。
电压跟随器是共集电极电路,信号从基极输入,射极输出,故又称射极输出器。基极电压与集电极电压相位相同,即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同相。电路的特点是: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电压增益近似为1,因此它可以完成上述功能。
电压跟随器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的特点,你可以极端一点去理解,当输入阻抗很高时,就相当于对前级电路开路,当输出阻抗很低时,对后级电路就
相当于一个恒压源,即输出电压不受后级电路阻抗影响。一个对前级电路相当于开路,输出电压又不受后级阻抗影响的电路当然具备隔离作用,即使前、后级电路之
间互不影响。
电压隔离器输出电压近似输入电压幅度,并对前级电路呈高阻状态,对后级电路呈低阻状态,因而对前后级电路起到“隔离”作用。
『陆』 单管交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原理很简单,不知道你是否了解水龙头的原理,把水龙头管路想象成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手拧的部分称之为基极,手拧的多少决定了水龙头的出水量!所以,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是通过对基极的控制来实现对输出端电流大小电压大小的控制!三极管并不是真正具备放大能力,因为所有的一切必须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所谓的放大能力是从整个电路的效应来看的!是把输入信号变大了,于是称之放大器!也就是说,三极管把输入信号的变化反应给了他所控制的电路!由于他所控制的电路电流较大,所以这个变化对于较大电流来说确实很大!于是输入端的变化被成倍的反应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