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达到原值的多少可以计入固定资产
维修支出大于账面余额的50%,或者延长了使用寿命两年以上,或者是改善了固定资产性能等等,符合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就可以资本化。还有就是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性能改善,工艺改进的,或者适合于与之前不同的用途的情况。否则,就费用化。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实物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在新准则下,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一般要看是否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也就是,是否能够带来“增量收益”,如果能,就资本化,一般是维修支出大于账面余额的50%,或者延长了使用寿命两年以上,或者是改善了固定资产性能等等,符合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就可以资本化。
还有就是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性能改善,工艺改进的,或者适合于与之前不同的用途的情况。否则,就费用化。
Ⅱ 固定资产是什么意思固定资产维修费用资本化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固定资产?
(1)凡使用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资产,称为固定资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列为固定资产。
(2)属于整体之一部分,不便或不宜划分,而其整体总值符合固定资产标准者,应列为固定资产。
(3)凡相同种类、规格的设备、器具、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虽然单位价值不足2000元,但数量较多,总值较大,而又集中管理者亦应列为固定资产。
(4)单台电动机其功率为30KW以上(含30KW)应列为固定资产。
(5)成套生产装置上的管道、阀门、仪器仪表、线路在竣工时应列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修理费怎样才符合资本化的条件?
1、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2、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九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企业可根据大修理计划和预计的大修理支出,采用待摊方法或采用预提方法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大修理费用如果采用待摊的方法,在大修理完工时将修理费用作为待摊费用处理。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计入“待摊费用”总账账户借方;分摊期在一年以上的计入“递延资产”总账账户借方。
与此同时,由辅助生产车间自营大修理的实际成本,应计入“辅助生产”总账账户和所属修理车间辅助生产明细账的贷方;支付或应付外单位承包进行大修理的工程价款,应计入“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账户的贷方。
Ⅲ 固定资产维修费用资本化条件
一、正面回答
固定资产维修资本化条件,当大修理费用没有采用预提的办法,并且支出较大,收益期超过一年的大修理支出,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按照相关条例规定,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支出: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二、分析详情
判断固定资产修理支出是资本化支出还是费用化支出应根据资本化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企业将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的,应将相关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三、固定资产六大类包括的内容
1、房屋和建筑物,是指产权属于本企业的所有房屋和建筑物;
2、一般办公设备,指企业常用的办公与事务方面的设备;
3、专用设备,是指属于企业所有专门用于某项工作的设备;
4、文物和陈列品,是指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各种文物和陈列品;
5、图书,是指专业图书馆、文化馆的图书和单位的业务书籍;
6、运输设备,是指后勤部门使用的各种交通运输工具。
Ⅳ 固定资产维修费用资本化条件
固定资产维修资本化条件是:当大修理费用没有采用预提的办法,并且支出较大,收益期超过一年的大修理支出,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支出:
1、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2、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固定资产大修理所规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确定摊销期限。与原先的企业所得税法相比,新税法提高了修理支出资本化比例,由支出占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提高到占取得固定资产计税基础50%以上。
第六十九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Ⅳ 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达到原值的多少可以计入固定资产
维修支出大于账面余额的50%,或者延长了使用寿命两年以上,或者是改善了固定资产性能等等,符合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就可以资本化。还有就是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性能改善,工艺改进的,或者适合于与之前不同的用途的情况。否则,就费用化。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实物管理。
https://imgcdn.idongde.com/qa/2020/05/20/11/1589945872893152
(5)固定资产维修费标准扩展阅读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固定资产
Ⅵ 维修费占固定资产比例,多少合适
维修费为固定资产原值的3%-5%,正常工作状况,并不导致固定资产性能的改变或固定资产未来经济效益的增加。发生时一次计入当期费用。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一般数额较大,受益期较长,而且通常会使固定资产的性能、质量等都有较大的改进。
特点:
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它不是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是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固定资金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前者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逐步完成的,后者是在固定资产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时,用平时积累的折旧基金来实现的。
在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时,需要支付相当数量的货币资金,这种投资是一次性的,但投资的回收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进行的。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固定资产
Ⅶ 固定资产的修理费怎样才符合资本化的条件
1、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2、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九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7)固定资产维修费标准扩展阅读:
企业可根据大修理计划和预计的大修理支出,采用待摊方法或采用预提方法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大修理费用如果采用待摊的方法,在大修理完工时将修理费用作为待摊费用处理。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计入“待摊费用”总账账户借方;分摊期在一年以上的计入“递延资产”总账账户借方。
与此同时,由辅助生产车间自营大修理的实际成本,应计入“辅助生产”总账账户和所属修理车间辅助生产明细账的贷方;支付或应付外单位承包进行大修理的工程价款,应计入“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账户的贷方。
分月摊销已经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时,应按摊销期内每月平均的应摊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
同时记人“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贷方。
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方法进行核算时,要事先计算各期的预提数额。
固定资产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预计大修理费用总额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月大修理费用预提额=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12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核算方便,减少核算工作量,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分类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预提额。
Ⅷ 固定资产大维修计提 的标准
新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大修理会计处理的两种方式:
允许资本化处理的,即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回一:
(一)修理支答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可以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并按新价值重新计算折旧额。
不能资本化处理的应费用化处理,一律在发生时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再计提或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