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电路图:
反相输入运算电路输入信号加在反相输入端,引入深度电压并联负反馈。集成运回放工作在线性区答,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反, 满足U0=-Rf/R1*Ui 。输入电阻偏小,输出电阻几乎为零。带负载能力强, 输出电压稳定, 还可以做成‘反相器’。
Ⅱ 同相放大电路图和反相放大电路图的区别
区别是输入端方向不一样。同相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回是答从同相输入端输入 ,反相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加在反相输入端。
Ⅲ 反相放大电路怎样实现反相
三极管输出电容’隔直通交;作用,三极管输出端只有交流分量即:-icRc。其中符号代表反方向。这就是三极管的反向放大作用。
电子电路中的运算放大器,有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输入端的极性和输出端是同一极性的就是同相放大器,而输入端的极性和输出端相反极性的则称为反相放大器。
反相器是CMOS电路中的基本增益级,采用共源结构,负载可以是有源负载或者电流源。
用一个集成运放、一个51K电阻、一个255K电阻、一个18K电阻和一个82K电阻构成一个带有部分正反馈的反向比例运算放大器。引入部分正反馈可以实现高增益放大,具体结构描述如下:
1.组成基本负反馈放大器部分:51K电阻一头接输入端,另一头接在运放的反向输入端,255K电阻一头接在运放反向输入端,另一头接在运放输出端。18K电阻一头接在运放的同向输入端,另一头接地,基本负反馈放大器部分的增益为5。
2.进一步组成带有部分正反馈的反向比例运算放大器:在上述基本负反馈放大器基础上再添加一个 82K正反馈电阻,电阻一头接在运放的同向输入端,另一头接在运放输出端即可,它的正反馈系数为K=18/(18+82)=0.18.这样的话输入电阻约 为51K(如果觉得输入电阻太大,则可用49.9K和249K电阻分别取代51K和255K电阻)放大倍数为A/(1-A*K)=5 /(1-5*0.18)=5/0.1=50。
Ⅳ 常用的脉冲电路有哪几种
电脉冲有各式各样的形状,有矩形、三角形、锯齿形、钟形、阶梯形和尖顶形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矩形脉冲。
要说明一个矩形脉冲的特性可以用脉冲幅度 Um 、脉冲周期 T 或频率 f 、脉冲前沿 t r 、脉冲后沿 t f 和脉冲宽度 t k 来表示。如果一个脉冲的宽度 t k =1 / 2T ,它就是一个方波。
脉冲电路和放大振荡电路最大的不同点,或者说脉冲电路的特点是:脉冲电路中的晶体管是工作在开关状态的。大多数情况下,晶体管是工作在特性曲线的饱和区或截止区的,所以脉冲电路有时也叫开关电路。
从所用的晶体管也可以看出来,在工作频率较高时都采用专用的开关管,如 2AK 、 2CK 、DK 、 3AK 型管,只有在工作频率较低时才使用一般的晶体管。
(4)常用反相电路扩展阅读
脉冲波形的主要参数。
(1)脉冲幅度Vm--脉冲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脉冲电压幅度的单位为V、mV,脉冲电流幅度的单位为A、mA。
(2)脉冲前沿上升时间tr--脉冲前沿从0.1Vm上升到0.9Vm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s、μs、ns。
(3)脉冲后沿下降时间tf--脉冲后沿从0.9Vm下降到0.1Vm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s、μs、ns。
(4)脉冲宽度tk--从脉冲前沿上升到0.5Vm处开始,到脉冲下降到0.5Vm处为止的一段时间。单位为:s、ms、μs或ns。
(5)脉冲周期T--周期性重复的脉冲序列中,两相邻脉冲重复出现的间隔时间。单位为:s、ms、μs。
(6)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周期的倒数,即f =1/T,表示单位时间内脉冲重复出现的次数,单位为Hz、kHz、MHz。
(7)占空比tk/T--脉冲宽度与脉冲周期的比值,亦称占空系数。
Ⅳ 求设计正弦波反相电路
这个需要自己设计吗?反相放大器是经典电路,1MHz频率应该用高速运放就可以了,转速率大于2*3.14* f *10V,即62.8V/us,LM318刚好够格,如果有速度更快的运放更好;两个外围电阻按照手册取经典值1k,电源供电必须超过输出电压要求,至少等于+-12V,用+-15V更好。
Ⅵ 反相器有什么作用
反相器电路输出电压所代表的逻辑电平与输入相反。反相器可以仅用一个NMOS晶体管或一个PMOS连接一个电阻来构建。因为这种“阻性漏极”方式只需要使用一种类型的晶体管,其制造成本非常小。不过,由于电流以两种状态之一流过电阻,这种阻性漏极配置有功耗和状态改变的处理速率问题。另外,反相器可以用两个互补晶体管配置成CMOS反相器。这种配置可以大幅降低功耗,因为在两种逻辑状态中,两个晶体管中的一个总是截止的。处理速率也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因为与NMOS型和PMOS型反相器相比,CMOS反相器的电阻相对较低。反相器也可以电阻-晶体管逻辑(RTL)或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使用三极管(BJT)构建。
拓展资料:
反相器性能常用表示输入-输出电压关系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VTC)来测定。曲线图能反映出元件的参数,包括噪声容限、增益和操作逻辑电平。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组建的20微米反相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反相器理想化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是单位阶跃函数,这表明反相器能在高电平和低电平间无延迟精确的翻转,但在实际元件中,曲线存在过渡区。曲线表明若输入为低电压,则输出为高电压;若输入为高电压,则输出电压逐渐接近0V。过渡区的斜率是性能测量的指标,过渡区越陡峭,即斜率越大,性能越好,若斜率接近无穷,则电路能在高电平和低电平间精确翻转,反相器就是理想的。
噪声容限可以通过每一工作区中的最大输出电压VOH和最小输入电压VIL的比值来测定。
输出电压VOH可以在级联多个元件时测定信号驱动强度。
Ⅶ 电压反向电路
用反相器抄就可以了,数字电路中有现成的反相器集成电路可供选择,如果你想自己做也是很简单的,我给你画个电路图如下:至于元件参数你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的工作电流确定,如没有特殊要求三极管可选NPN型小功率管如C1815等,电阻R1=100欧、R2=47欧、R3=100千欧。
Ⅷ 要做个电源反相电路,+12v转-12v,输出功率在1w左右,选择什么芯片合适
人家要的是反相电源,楼上的“宗山幽居”纯粹是胡出主意,7912能把+12V转换成-12V吗?
建议你用MAX765,它的输入电压范围是+3V~+15V,输出电压-12V,最大输出电流250mA。实用电路外围元件和连接如下图——
Ⅸ 反向、同向求和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反相求和放大电路与同相求和电路的差异在于输入信号分别从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输入。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反或相同。
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便于叙述,假设反相输入端的电位为U-,同相输入端的电位为U+),得U-=U+=0
再列出“-”端的KCL:(Ui1-U-)/R1+(Ui2-U-)/R2+(Ui3-U-)/R3=(U--Uo)/Rf
整理得到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式:Uo=-(Rf/R1*Ui1+Rf/R2*Ui2+Rf/R3*Ui3)
假设R1=R2=R3=R,则Uo=-Rf/R*(Ui1+Ui2+Ui3)
电路放大倍数Av=Rf/R,输出信号是三路输入信号之和的Av倍。“-”仅代表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反,或差180°。同相求和电路与此类似。
(9)常用反相电路扩展阅读:
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工作状态,所以有时往往要画出它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才能进行分析;电路往往加有负反馈,这种反馈有时在本级内,有时是从后级反馈到前级,所以在分析这一级时还要能“瞻前顾后”。在弄通每一级的原理之后就可以把整个电路串通起来进行全面综合。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是从输入端向放大电路内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它等于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实际负载电阻后,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之比,即Ri=Ui/Ii。对于信号源来说,输入电阻就是它的等效负载。
对负载而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可等效为一个信号源。输出电阻越小,输出电压受负载的影响就越小,若Ro=0,则输出电压的大小将不受RL的大小影响,称为恒压输出。当RL<<Ro时即可得到恒流输出。因此,输出电阻的大小反映了放大电路带负载能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