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电路wdm

电路wdm

发布时间:2022-08-15 20:49:47

Ⅰ 分别说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2008-11-13 20:30 (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
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a.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d.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
③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
①由于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转发时延(包括接收报文、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而且网络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时延就愈大,因此报文交换的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
②报文交换只适用于数字信号。
③由于报文长度没有限制,而每个中间结点都要完整地接收传来的整个报文,当输出线路不空闲时,还可能要存储几个完整报文等待转发,要求网络中每个结点有较大的缓冲区。为了降低成本,减少结点的缓冲存储器的容量,有时要把等待转发的报文存在磁盘上,进一步增加了传送时延。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的优点外,与报文交换相比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因为分组是逐个传输,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间。此外,传输一个分组所需的缓冲区比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样因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机率及等待的时间也必然少得多。
②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
③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机率必然减少,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
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对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显然更为合适些。
缺点:
①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少,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而且其结点交换机必须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②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一样,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使传送的信息量大约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③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若采用虚电路服务,虽无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总之,若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则采用电路交换较为合适;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从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上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技术很少用于数据业务网络,主要是因为其资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低。分组交换技术通过统计复用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当出现线路故障时,分组交换技术可通过重新选路重传,提高了可靠性。但是现实情况是:许多线路资源由于缺少交换能力而未被使用,使用的线路资源利用率往往不到百分之十,路由器平均一年的宕机时间不到5秒,发生故障的概率很小。因此上述原因对于当今选择交换技术没有意义。

而另一个方面,分组交换是非面向连接的,对于一些实时性业务有着先天的缺陷,虽然有资源预留等一系列缓解之道,但并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这些业务的QoS问题较为复杂。而电路交换技术是面向连接的,很适合用于实时业务,其QoS问题要简单得多。同时,与分组交换技术相比,电路交换技术实现简单且价格低廉,易于用硬件高速实现。且由于其不需要缓冲区,而光缓冲技术似乎还比较遥远,因此它更易于与光技术融合。当然,电路交换技术的用户与WDM之间的流量粒度不匹配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如果抛开现有的设施,从头组网的话,相信大家选择电路交换技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里可以举出一个例子对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做一个比较。假设一个服务器通过一条1Mbit/s的链路与100个用户连接,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Mbit/s链路与100个用户连接结果表: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带宽 1Mbit/s 10Kbit/s
平均时延 50s 100s
最大时延 100s 100s 文章出自air_net的网络博客。http://hi..com/air_net/blog/item/a1f944d084f5d3d4572c8427.html

Ⅱ 详细说明:光发射机的参数有哪些如何对这些参数进行测试

光发射机的构成
光发送机由输入接口、光源、驱动电路、监控电路、控制电路等构成,其核心是光源及驱动电路。在数字通信中,输入电路将输入的信号(如PCM脉冲)进行整形,变换成适于线路传送的码型后通过驱动电路光源,或者送到光调制器调制光源输出的连续光波。为了稳定输出的平均光功率和工作温度,通常要设置一个自动的温度控制及功率控制电路。
光源的调制
我们都知道,信息的处理都是在电的领域内完成的,在光纤通信中,我们必须把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号,这样才能在光纤上传播。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信息由LED或LD发出的光波所携带,光波就是载波,把信息加载到光波上的过程就是调制。光调制器就是实现从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的器件。
调制方式通常分为两大类,即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模拟调制又有两类,一类是用模拟基带信号直接对光源进行强度调制(D-IM);另一采用连续或脉冲的射频(RF)波作为副载波,模拟基带信号先对它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等进行调制,再用该受调制的副载波去强度调制光源。模拟调制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占有带宽较窄,但它的抗干扰性能差,中继时噪声累积。
数字调制是光纤通信的主要调制方式,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后,以二进制数字信号“1”或“0”对光载波进行通断调制,并进行脉冲编码(PCM)。数字调制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中继时噪声及色散的影响不积累,因此可实现长距离传输,它的缺点是需要较宽的频带,设备也复杂。
按调制方式与光源的关系来分,有直接调制和外调制两种。前者指直接用电调制信号来控制半导体光源的振荡参数(光强、频率等),得到光频的调幅波或调频波,这种调制又称内调制;后者是让光源输出的幅度与频率等恒定的光载波通过光调制器,光信号通过调制器实现对光载波的幅度、频率及相位等进行调制,光源直接调制的优点是简单,但调制速率受到载流子寿命及高速率下的性能退化的限制(如频率啁啾等)。外调制方式需要调制器,结构复杂,但可获得优良的调制性能,尤其适合于高速率下运用。
按被调制光波的参数分:强度调制、相位调制、偏振调制等。
目前光纤通信中应用最多的是光源的基带直接强度调制、副载波强度调制及数字调制,高速率时采用外调制。
光源的控制电路
系统对光源的要求是很高的,包括:
1.波长稳定性要求:WDM系统对光源发射波长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波长的漂移将导致信道之间的串扰。
2.功率稳定性要求:某信道功率的漂移,不仅影响本信道的传输性能,而且通过EDFA的瞬态效应影响其它信道的性能。
光源的控制电路主要包括温度控制和功率控制电路,它们的作用就是消除温度变化和器件老化的影响,稳定发射机性能。其它的控制电路还有光源慢启动保护电路、激光器反向冲击电流保护电路、激光器过流保护电路和激光器关断电路。
http://www.im08.com/html/net/fddi/index2/38465.shtml
光接收机
http://gzdzw.51.net/catv2.htm

Ⅲ 什么是 电路租用

租用电路业来务(leased circuit service)是向客户源提供租用的点到点承载通信信号传输的媒介。依托中国移动覆盖广泛的基于SDH、MSTP技术的传输网络, 能够为客户提供本地、跨市/省范围的电路租用业务。

包括:2Mb/s 、4Mb/s、6Mb/s、8Mb/s 、10Mb/s 、34Mb/s 、100Mb/s、 155Mb/s 、622Mb/s 、1Gb/s、2.5Gb/s等多种带宽,支持开展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

(3)电路wdm扩展阅读

特点:

1、客户各分支机构通过客户侧接入设备接入到我司SDH/MSTP网络中,客户数据经过城域传送网、传送网络到达客户总部所在地;同样客户总部通过客户侧接入设备接入到SDH/MSTP网络中,从而实现总部与各分支结构的互联。

2、通过现有MSTP/SDH网络提供电路,可提供2M、4M、6M、8M、10M、34M、100M、155M、622M、1G、2.5G带宽的电路出租。

3、电路租用采用SDH/MSTP接入,在干线层面采用SDH WDM方式传送。

Ⅳ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 (越详细越好!)

一、定义不同

1、电路交换(),是指按照需求建立连接并允许专用这些连接直至它们被释放这样一个过程。电路交换网络包含一条物理路径,并支持网络连接过程中两个终点间的单连接方式。

2、分组交换,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以分组为单位、使用存储-转发机制实现数据交互的通信方式。

二、结构不同

1、电路交换。 其基本结构是由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扩展而成的,所构成的交换网络也称为互连网络。

2、分组交换。其网络结构一般由分分组交换组交换机、网络管理中心、远程集中器、分组装拆设备、分组终端/非分组终端和传输线路等基本设备组成。

三、优缺点不同

1、电路交换。

(1)电路交换方式的优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

(2)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时的信道容量被浪费。

2、分组交换。

(1)分组交换方式的优点是不同的数据分组可以在同一条链路上以动态共享和复用方式进行传输,通信资源利用率高,使得信道的容量和吞吐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2)缺点是有时延抖动、开销大。

(4)电路wdm扩展阅读

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可以分为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数据包交换)、ATM交换、全光交换,标记交换。

其中电路交换有预留,且分配一定空间,提供专用的网络资源,提供有保证的服务,应用于电话网。

分组交换无预留,且不分配空间,存在网络资源争用,提供有无保证的服务。分组交换可用于数据报网络和虚电路网络。

Ⅳ 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

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

区别:

1、 电路交换是以电路为目的的交换方式,即通信双方要通过电路建立联系,建立后没挂断则电路一直保持,实时性高。

而分组交换是把信息分为若干分组,每个分组有分组头含有选路和控制信息,可以到达收信方,但是不能即时通信。

2 、分组交换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3 、分组交换由于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转发时延(包括接收报文、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而且网络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时延就愈大,因此报文交换的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

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5)电路wdm扩展阅读;

电路交换

一旦电路建立,通信双方的所有资源(包括线路资源)均用于本次通信,除了少量的传输延迟之外,不再有其他延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从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看出,电路交换会占用固定带宽,因而限制了在线路上的流量以及连接数量。

电路交换方式的优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时的信道容量被浪费;另外,如数据传输阶段的持续时间不长,电路建立和拆除所用的时间就得不偿失。

由于电路交换对线路资源的独占性,使得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基本不会出现抖动现象,通信可靠性高,延时也非常小,仅仅是电磁信号传输时所花费的延时。

分组交换

较之电路交换对链路的独占性而言,不同的数据分组可以在同一条链路上以动态共享和复用方式进行传输,通信资源利用率高,从而使得信道的容量和吞吐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因为结点到结点的单个链路可以由很多分组动态共享。分组被排队,并被尽可能快速地在链路上传输

一个分组交换网络可以实行数据率的转换:两个不同数据率的站之间能够交换分组,因为每一个站以它的自己的数据率连接到这个结点上。

在同一个链路上可以同时传输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数据,当分组网络上有大量的分组时,可以根据设定数据传输的排队机制,保证优先级高的分组优先传输。当电路交换网络上负载很大时,一些呼叫就被阻塞了。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分组仍然被接受,只是其交付时延会增加。

在使用优先级时,如果一个结点有大量的分组在排队等待传送,它可以先传送高优先级的分组。这些分组因此将比低优先级的分组经历更少的时延。

Ⅵ ADSL采用什么技术FDM,TDM,WDM,是哪个。还有它是采用什么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哪个

ADSL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即FDM。在交换网络中属于电路交换

Ⅶ otn线路保护分为哪几种

下面就对OTN的几种应用方式进行探讨。 波分系统的全OTN化 根据对国内外厂家设备的调研,目前主流厂家的波分系统在线路侧已基本上采用了OTN结构,并均已支持符合G.709标准的OTN接口,可以实现不同系统的互通。多数厂家支持STM-64/OTU2信号的网管指配选择,便于实现OTU应用方式的选择(上下业务或中继)。在WDM系统中引入OTN接口,可以实现对波长通道端到端的性能和故障监测。OTN可以实现对多种客户信号的透明传送,是路由器采用10GE接口的前提条件。逐步在WDM系统中引入OTN接口,可以为未来引入大容量的OTN交叉设备做准备。 因此,标准OTN域间互通接口将是未来波分系统进行互通的主要接口形式。建议在今后的长途WDM系统建设中提出对符合G.709标准OTN接口支持的要求,要求提供标准域间互通接口OTU2(10Gbit/s)。 OTN交叉设备在长途骨干网的应用 随着长途IP网的发展、IP业务量的激增,长途骨干网的核心节点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业务量;且为了更有效地使用IP网络资源,提高中继电路的利用率或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在长途骨干网中应用大容量的OTN交叉设备是必要的。利用大容量OTN交叉设备,可以实现大颗粒波长通道业务的快速开通,提高业务响应速度。如果能加载ASON智能控制平面,还可以提供基于ASON的多种保护恢复方式,提高骨干传送网的可靠性。 同时,引入OTN交叉设备可以优化现有IP网络的组网结构,大幅度节省路由器组建IP承载网络的成本。其应用方式为: *IP网络的转接业务不再进入路由器实现中转,而是通过OTN设备在传输层直接完成转接,从而节约路由器的接口数量并降低对路由器容量的要求; *OTN设备提供的灵活保护恢复机制可以有效解决IP网络中继电路故障问题,提高网络生存性,可以减少全部依赖路由器保护场景下的链路冗余要求,提高链路利用率,降低IP网络的建设成本。 OTN交叉设备在城域网的应用 城域网中的情况比较复杂,相应的竞争技术也比较多。为了提高光纤利用率,在城域网/本地网中建设波分系统是必然的,基于波长级颗粒调度的OADM/ROADM是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选择。但对于子波长颗粒GE、2.5G等业务,OADM/ROADM并不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加之它本身存在的波长受限、恢复速度慢等缺陷,该方式需要与其他技术配合应用才可以实现城域网的多方面需求。 在城域网中采用OTN交叉设备,由OADM/ROADM实现波长级的调度和保护,由OTN交叉设备完成子波长级(GE,2.5Gbit/s)的调度和保护也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应用方式。

Ⅷ 声卡中经常看到的ALC和WDM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ALC,自动电平控制,是针对由于器件本身变化,环境引起工作点变化等,在电路中加入的稳定电平的电路.在一定范围内,ALC电路自动纠正偏移的电平回到要求的数值.
例如功率ALC电路,要求输出一定功率,由于器件由冷变热导致放大倍数变化,功率偏离要求,ALC电路自动感知这个变化,调整回路的参数,使得功率维持正常数值.
ALC可用于自动控制输出给扬声器的功率,可防止扬声器过载并优化动态范围。
ALC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输出限幅。输出限幅功能是将输出信号摆幅限制在预定的幅度,来保护电声元件不因过高的峰值而损坏。结果造成输出信号削波(失真) 。而ALC功能是通过降低增益来保护电声元件的,不会产生失真

2、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是利用多个激光器在单条光纤上同时发送多束不同波长激光的技术。每个信号经过数据(文本、语音、视频等)调制后都在它独有的色带内传输。WDM能使电话公司和其他运营商的现有光纤基础设施容量大增。制造商已推出了WDM系统,也叫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DWDM可以支持150多束不同波长的光波同时传输,每束光波最高达到10Gb/s的数据传输率。这种系统能在一条比头发丝还细的光缆上提供超过1Tb/s的数据传输率

Ⅸ 模拟电路的作品目录

第一章 半导体和半导体管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材料,我们称之为半导体。在电子器件中,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元素半导体,如硅(Si)、锗(Ge)等;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GaAs)等;以及掺杂或制成其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如硼(B)、磷(P)、锢(In)和锑(Sb)等。
第一节 半导体基础知识
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二、半导体材料分类
三、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
二极管又称晶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diode),另外,还有早期的真空电子二极管;它是一种具有单向传导电流的电子器件。在半导体二极管内部有一个PN结两个引线端子,这种电子器件按照外加电压的方向,具备单向电流的转导性。一般来讲,晶体二极管是一个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烧结形成的p-n结界面。在其界面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层,构成自建电场。当外加电压等于零时,由于p-n 结两边载流子的浓度差引起扩散电流和由自建电场引起的漂移电流相等而处于电平衡状态,这也是常态下的二极管特性。
一、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
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三、温度对二极管特性的影响
四、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五、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第三节 硅稳压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又叫齐纳二极管),此二极管是一种直到临界反向击穿电压前都具有很高电阻的半导体器件。
一、稳压管的电路符号、伏安特性及稳压作用
二、稳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第四节 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
一、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镓(Ga)与砷(AS)、磷(P)的化合物制成的二极管,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磷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
发光二极管 (英语: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 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这种电子元件早
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而用途也由初时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随着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出现而续渐发展至被用作照明。
LED只能往一个方向导通(通电),叫作正向偏置(正向偏压),当电流流过时,电子与空穴在其内复合而发出单色光,这叫电致发光效应,而光线的波长、颜色跟其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种类与掺入的元素杂质有关。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不易破损、开关速度高、高可靠性等传统光源不及的优点。白光LED的发光效率,在近几年来已经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在每千流明的购入价格上,也因为投入市场的厂商相互竞争的影响,而明显下降。虽然越来越多人使用LED照明作办公室、家具、装饰、招牌甚至路灯用途,但在技术上,LED在光电转换效率(有效照度对用电量的比值)上仍然低于新型的荧光灯。
二、光敏二极管
光敏二极管是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分也是一个PN结,和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是,为了便于接受入射光照,PN结面积尽量做的大一些,电极面积尽量小些,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微米。
光敏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于0.1微安),称为暗电流。当有光照时,携带能量的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称为光生载流子。
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光敏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是电子电路中广泛采用的光敏器件。光敏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一样具有一个PN结,不同之处是在光敏二极管的外壳上有一个透明的窗口以接收光线照射,实现光电转换,在电路图中文字符号一般为VD。光敏三极管除具有光电转换的功能外,还具有放大功能,在电路图中文字符号一般为VT。光敏三极管因输入信号为光信号,所以通常只有集电极和发射极两个引脚线。同光敏二极管一样,光敏三极管外壳也有一个透明窗口,以接收光线照射。
第五节 半导体三极管
一、三极管的结构、电路符号及类型
二、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三、三极管放大的概念和三种联接方式
四、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五、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六、三极管参数与温度的关系
第六节 场效应晶体管
一、结型场效应管
在一块N型(或P型)半导体材料的两边各扩散一个高杂质浓度的P型区(或N型区),就形成两个不对称的PN结。把两个P区(或N区)并联在一起,引出一个电极,称为栅极(g),在N型(或P型)半导体的两端各引出一个电极,分别称为源极(s)和漏极(d)。夹在两个PN结中间的N区(或P区)是电流的通道,称为导电沟道(简称沟道)。这种结构的管子称为N沟道(或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
分为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两种。
由于结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输入电流iG>>0,因此很少应用输入特性,常用的特性曲线有输出特性曲线和转移特性曲线。
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本章 小结
习题一
第二章 晶体管交流放大器
第一节 放大器概述
一、概述
放大器是能把输入讯号的电压或功率放大的装置,由电子管或晶体管、电源变压器和其他电器元件组成。用在通讯、广播、雷达、电视、自动控制等各种装置中。
增加信号幅度或功率的装置,它是自动化技术工具中处理信号的重要元件。放大器的放大作用是用输入信号控制能源来实现的,放大所需功耗由能源提供。对于线性放大器,输出就是输入信号的复现和增强。对于非线性放大器,输出则与输入信号成一定函数关系。放大器按所处理信号物理量分为机械放大器、机电
放大器、电子放大器、液动放大器和气动放大器等,其中用得最广泛的是电子放大器。随着射流技术(见射流元件)的推广,液动或气动放大器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电子放大器又按所用有源器件分为真空管放大器、晶体管放大器、固体放大器和磁放大器,其中又以晶体管放大器应用最广。在自动化仪表中晶体管放大器常用于信号的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主要形式有单端放大和推挽放大。此外,还常用于阻抗匹配、隔离、电流-电压转换、电荷-电压转换(如电荷放大器)以及利用放大器实现输出与输入之间的一定函数关系(如运算放大器)。
二、放大器的分类 光纤放大器不但可对光信号进行直接放大,同时还具有实时、高增益、宽带、在线、低噪声、低损耗的全光放大功能,是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器件;由于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衰减对光网络传输速率与距离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1550nm频段的波分复用,从而将使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波分复用(WDM)、密集波分复用(DWDM)、全光传输、光孤子传输等成为现实,是光纤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在目前实用化的光纤放大器中主要有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和光纤拉曼放大器(FRA)等,其中掺铒光纤放大器以其优越的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接入网、光纤CATV网、军用系统(雷达多路数据复接、数据传输、制导等)等领域,作为功率放大器、中继放大器和前置放大器。
光纤放大器一般都由增益介质、泵浦光和输入输出耦合结构组成。目前光纤放大器主要有掺铒光纤放大器、半导体光放大器和光纤拉曼放大器三种,根据其在光纤网络中的应用,光纤放大器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用途:在发射机侧用作功率放大器以提高发射机的功率;在接收机之前作光预放大器以极大地提高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在光纤传输线路中作中继放大器以补偿光纤传输损耗,延长传输距离。
三、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四、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固定偏置共发放大电路
一、电路构成
二、固定偏置共发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三、固定偏置共发放大电路交流参数的计算
四、放大电路的图解法
第三节 分压式直流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工作点的稳定
二、分压式直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
第四节 射极输出器
一、电路结构
二、射极输出器的静态工作点
三、射极输出器交流参数的计算
第五节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一、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二、单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六节 多级放大电路
一、级间耦合方式
二、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的计算
第七节 调谐放大电路
一、LC并联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
二、简单调谐放大器
三、典型调谐放大电路和调谐放大电路的应用
第八节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
一、电路构成
二、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三、电路交流参数的计算
本章 小结
习题二
第三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反馈放大器的分类
一、正反馈和负反馈
二、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三、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四、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五、本级反馈和级间反馈
第三节 反馈放大器的判断
一、确定反馈元件
二、判断反馈类型
三、判断反馈极性
……
第四章 直流放大电路与集成运放
第五章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七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八章 调制、解调与变频
实验
附录

阅读全文

与电路wdm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收到保险公司赔的小车维修怎么做账 浏览:988
pubg12月2日什么时候维修好 浏览:920
农机乱档维修视频 浏览:143
nzone保修时间查询 浏览:769
属于节水家电有哪些 浏览:945
定远电器维修 浏览:236
联想显示器维修多少钱 浏览:436
晋城煤气灶家电维修 浏览:452
贴片电路板 浏览:341
家电来源渠道有哪些 浏览:348
防水三元丁什么材料好 浏览:664
4s店显示屏保修多少年 浏览:655
家居产品的设计分析 浏览:257
厕所防水油怎么去除 浏览:212
京东家电专卖店关集店怎么样 浏览:20
南京市民维修热线电话 浏览:42
金正音箱维修点查询 浏览:220
保修后刷机 浏览:607
绍兴方太特约维修电话号码 浏览:619
雅士尔家具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