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认为格力集团为何35亿去投资小米
你认为格力集团为何35亿去投资小米?
9月3日,格力集团与小米集团、中信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约定在产业基金、金融服务、产业投资、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c
因为小米目前也在做空调之类的家电,此举自然会有助于小米在空调方面和格力展开,更激烈的正面竞争。而且显然做空调的小米,要比做手机的格力更加内行。因此,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于已经有美的这一大“外患”的格力来说,则无异于置身更加雪上加霜的境地。
Ⅱ 国家集成电路二期大基金入股,哪些股票
国家集成电路二期大基金入股是国有资产的股票进行投资。
Ⅲ 格力集团35亿投资小米
是的,格力集团在转让15%股权给高瓴资本,套现400多亿后,用35.45亿元投资了小米。据格力集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近日格力集团与小米集团、中信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约定在产业基金、金融服务、产业投资、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据了解,2019年12月2日,格力集团与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股权转让协议,12月2日晚上,约定珠海明骏以46.17元/股的价格受让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902359632股股份(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15%),合计转让价款为416.61亿元。
在转让格力电器后,格力集团转身拥抱了小米。
(3)格力投资集成电路大基金扩展阅读:
据了解,格力集团这35.45亿元投资的是小米发起的小米产业基金,该基金主要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核心装备、前沿科技等领域的小米生态链和优质供应商进行深度布局。
格力集团曾是格力电器的最大股东,但近年陆续出售股份后,前者只是后者普通股东的一员。去年4月,格力电器公告称,格力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票,交易完成后格力集团对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将下降至3.22%。
Ⅳ 小米格力在一起了是怎么回事
9月3日晚,格力集团与小米、中信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格力集团将出资35.45亿元参与投资和管理由小米集团发起的小米产业基金,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核心装备、前沿科技等领域的小米生态链和供应商进行深度布局。
借助小米集团在产业领域的丰厚积累以及格力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资金和平台优势,深入对接和引进小米生态链企业。
格力集团董事长周乐伟表示,此次与小米的合作,是打造一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战略部署,主要目的在于引导珠海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之所以与小米合作,是因为看中对方的品牌优势、投资策略、团队经验。
未来,格力将以小米产业基金为抓手,重点加强对智能制造领域新技术、新应用、制造升级等优质项目的投资与引进,推动先进产业落地珠海、引领珠海智能制造产业提质升级。
(4)格力投资集成电路大基金扩展阅读
此格力非彼格力:
需要注意的是,此格力非彼格力,一些眼尖的网友发现,这次与小米合作的是格力集团而非董明珠掌管的格力电器,虽然都叫格力,但有着本质区别。
格力集团由珠海国资委全资持有,原为格力电器大股东。而格力电器之前无疑也是格力集团旗下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资产。但可能是出于子公司实力要强于母公司的顾虑,为了减少格力集团始终对格力电器的依赖,格力集团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减持格力电器的股权,从最初的50.28%的持股比例,一路降到18.22%。
而去年格力集团更是发布公告称,将转让格力电器15%的股权。所以今年年初,格力电器完成混改,格力集团将其持有的15%的格力电器股权转让给了高瓴资本,格力电器的第一大股东已然发生了变更。
因此小米这次合作的并不是与之相爱相杀的格力,而格力空调加入小米生态的愿望也暂时落空。不过,还是希望这两个充满话题性的企业最终也能够合作,毕竟格力的空调与小米手机形成的生态结合在一起确实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Ⅳ 格力集团拟出资多少投资小米
据格力官方公布的消息,近日,格力集团与小米集团、中信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约定在产业基金、金融服务、产业投资、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根据协议,格力集团出资35. 45 亿元参与投资和管理由小米集团发起的小米产业基金。
对格力集团而言,小米集团的品牌优势、投资策略、团队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双方将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核心装备、前沿科技等领域的小米生态链和优质供应商进行深度布局。
(5)格力投资集成电路大基金扩展阅读
双方合作的发展方向
今后,格力集团将借助小米集团在产业领域的丰富积累和资金平台优势,以格力集团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深入对接和引进小米生态链企业,并通过产业投资,将符合珠海发展战略的优质产业项目引入珠海,促进珠海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为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家电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与格力电器相比,小米智能家居的生态链更为全面、多品类,并形成了产业闭环,空间更为广阔;格力集团借助小米在产业领域的丰厚积累,可以填补更多产业空白,同时也可以通过产业投资的方式,引进符合珠海发展战略的优质产业项目。
Ⅵ 珠海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是同一个单位么有什么差别
1、股份变少,格力集团由珠海国资委全资持有,原为格力电器大股东。今年年初,格力电器完成混改,格力集团将其持有的格力电器15%股权以416.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高瓴资本。转让完成后,格力集团则只保留3.22%占股,从控股股东变为小股东。未来,格力集团将变身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
2、战略不同,尽管格力电器的董明珠和雷军“不对付”,但另一家“格力”已经成了小米紧密无间的投资伙伴。最新消息称,9月初,格力集团给小米投资了35.45亿元。
格力集团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近日格力集团与小米集团、中信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约定在产业基金、金融服务、产业投资、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据了解,格力集团这35.45亿元投资的是小米发起的小米产业基金,该基金主要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核心装备、前沿科技等领域的小米生态链和优质供应商进行深度布局。
3、隶属关系,格力集团曾是格力电器的最大股东,但近年陆续出售股份后,前者只是后者普通股东的一员。去年4月,格力电器公告称,格力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票,交易完成后格力集团对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将下降至3.22%。
Ⅶ 国家大基金是什么意思
一、国家大基金是什么意思
国家大基金全称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26日成立,首期募资1387.2亿元(相比于原先计划的1200亿元超募15.6%),为国内单期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
二、国家大基金资金构成
国家大基金一期于2014年9月成立,一期注册资本987.2亿元,投资总规模达1387亿元,主要股东是财政部、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中国移动、紫光通信等,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为期15年的投资计划。
国家大基金二期于2019年10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2041.5亿元。大基金二期是一期的延续,相比于一期的规模扩大了45%,可见国家扶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在股东方面,大基金二期同样由财政部、国开金融作为最大股东,投资均超过200亿元,不过总体来看,其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和市场化,共有27位股东,囊括央企、地方国资和民企,都颇具实力。
三、大基金一期与二期的异同点在何处?
首先,相同之处当然均是为了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加速半导体核心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而不同之处则更多体现在两期基金的投资策略及投资方向布局上。
查阅相关研究报告可知,大基金一期投资布局以制造领域为主,主攻下游各产业链龙头,二期则更聚焦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上游领域。
大基金一期从投资领域的分布情况来看:集成电路制造67%,设计17%, 封测10%,装备材料类6%。此外,其投资于产业链环节前三位企业比重达到70%。
大基金二期则是以设备、材料为投资重点,主要投资短板明显的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方向集中于完善半导体行业的重点产业链。
大基金二期的跟进一是接棒一期的大目标,二也是扶持其他更需要扶持的细分领域,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等等,持续向2014年6月份发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提到的:“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的目标迈进。
Ⅷ 大基金二期投资了哪些企业
按照目前的进度,大基金二期投资了紫光展锐、中芯国际等公司,因为这些公司目前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科技制造型公司。
1、国家大基金二期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2041.5亿元,比一期的两倍还多。按照相关进度,大基金二期的投资方向会以设计材料设备等为主。
2、最先投资紫光展锐其实不让人以外,因为紫光展锐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高举5G和AI两面技术旗帜。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国内5G通信芯片的龙头,也是国内唯一对公开市场提供5G通信芯片的公司(目前,华为海思的5G芯片仅自用)。
3、在首个投资项目紫光展锐确定之后,5月15日,国内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中芯控股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等多方订立新合资合同及新增资扩股协议。结合目前已投的两家公司来看,芯片制造以及设备制造龙头企业或更容易得到大基金二期的青睐。
拓展资料:
所谓大基金二期并不是指某个基金,因此没有场内场外之分,也不能申购。
而是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简称“国家大基金二期”)。是国家对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战略部署,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国家大基金二期共27位股东,既有财政部、地方,也有中国电信、联通资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紫光通信、福建三安等机构。
国家大基金二期基于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进行布局,设计环节、材料及装备预计是投资侧重方向,如对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和清洗设备等领域企业投资。望打造一个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体系,尤其是国产装备、材料等上游产业链环节。
Ⅸ 董明珠与雷军联手了,格力与小米有什么合作项目
9月4日,昨天晚上,珠海格力集团在官方微信号上正式宣布,格力集团与小米集团、中信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会在产业基金、金融服务、产业投资、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全方面合作。珠海格力集团希望能够通过强强联合,加速珠海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网友们看到小米和格力合作的消息后,更是表示董小姐终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居然和自己曾经看不起的公司合作了,不过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其实仔细看也就知道,和小米合作的是格力集团,而董小姐掌控的是格力电器,这是什么概念呢,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只是兄弟关系而已,因此董小姐压根就在这方面和雷布斯没有任何交集,不过虽然没有交集,从此以后董小姐也不会再去黑小米了,再黑小米的话岂不是打自己的脸了嘛。
作为吃瓜网友特别希望的就是,把格力的空调纳入小米生态里面来,现在的小米空调基本都是TCL,长虹等代工,如果让格力代工再把性价比做到极致,我相信这会是一次成功的合作。
Ⅹ 格力华发集团参投贾跃亭旗下FF,贾跃亭这次是否能够翻身
这一年的造车新势力喧嚣尘上,特斯拉一年内股价翻了7倍;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都大幅上涨,或许是乐视汽车的悲剧是因为生不逢时?
那么贾跃亭能翻身吗?下周回国的贾布斯能够下周回来吗?最近网传珠海国资20亿入股FF,格力、华发集团参投;这是贾跃亭回国有望?
有网络爆料称,在FF(法拉第未来)的最新一轮融资中,珠海市国资参与投资20亿元;珠海两大龙头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了此次投资,但投资金额低于20亿元。
很多都留言评论说;贾布斯快回来,钱准备好了,就等你的车了,一仗翻身!
尽管吉利和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的合作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双方“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的一致回应让“FF即将回归中国”的消息甚嚣尘上。
1月27日,有知情人士对外透露,在FF最新一轮融资中,珠海市国资参与投资20亿元,同时珠海两大龙头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了此次投资,但投资金额低于20亿元。
随后,有消息称珠海市相关部门正与法拉第未来洽谈FF融资及落地合作,法拉第未来已在横琴新区注册成立新公司,未来会以合资公司形式落地。目前珠海市方面已经在投资后就生产基地的建设等加紧进行各项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春节后,各方的合作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此外,消息指出,FF在美国借壳上市后,将在珠海建立生产基地,吉利或将作为合作方主导FF产品的生产和制造。
消息称,如果此次能在珠海顺利落地,FF 91 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贾跃亭能翻身吗?
“一切皆有可能。”1月27日,有熟悉汽车行业的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贾跃亭在去年完成个人破产重组,就是为了消除FF的融资难题并推动FF 91回国量产。既然破产重组完成了,贾跃亭回国寻求融资也在意料之中。”
事实上,自2017年乐视金融危机爆发,作为FF的实控人的贾跃亭也确实给FF的融资带来了诸多阻碍,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贾跃亭的个人信用早已破产。而融资难也一直是FF 91难以量产的主要问题。
据了解,自2018年8月底,FF 91的首台预量产车下线以来,FF 91的量产时间从2019年一再推迟。
为了打通国内外融资渠道,2019年,贾跃亭正式提出个人破产重组、辞去CEO职务转任公司CPUO(首席产品和用户官),并迎来宝马“i8之父”毕福康出任FF首席执行官。
“个人破产重组方案的实施,将使贾跃亭个人担保义务和债务得以解除,从而可以回国推动和落实FF中美双主场战略,这对FF成功融资和未来IPO都是重大利好,尤其对FF中国业务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此前,贾跃亭债务处理小组表示。
自赴美造车以来,贾跃亭一直在寻找机会回归中国市场并推动中美双主战场战略。
在2018年与恒大牵手又迅速分手之后,贾跃亭在2019年申请个人破产重组,推动FF 91回国量产计划。贾跃亭认为,FF 91如果实现中美两地大规模量产,将有望实现成本大幅下降,这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将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而随着2020年7月贾跃亭个人破产重组的完成,FF似乎正迎来转机。
去年10月初,FF传出将在海外筹备以SPAC(特殊目的并购)的方式寻求美股IPO。去年10月14日,FF宣称其获得了美国两大金融机构提供的高达4500万美金(超3亿元人民币)的债权融资贷款。该贷款将被用于支持其旗舰电动车FF 91项目的最终投产,以及FF 81的下一步研发工作。
“与FF全体合伙人一起把FF做成,回国推动中美双主战场战略,依然是我人生下一阶段的核心使命。”贾跃亭曾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2月22日,贾跃亭债务小组宣布第二批债权人守约协议签署完毕,涉及22.81亿美元。这一守约协议涉及8家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解除或删除贾跃亭为双限或失信被执行人的案件。
“近期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捧也是FF的机会。如果FF能够顺利在美国借壳上市,贾跃亭或许可以借此翻身。”前述投资人士表示。
媒体消息称,FF最快在近两周就会提交SPAC上市材料,国内的融资事项届时也有望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新造车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有目共睹。特斯拉一年内股价翻了7倍;蔚来从2019年跌到不足2美元,一年内上涨35倍;即便是刚登陆美股市场不足一年的小鹏和理想也分别上涨102%和75%。
而这一趋势在2021年得到延续,截至1月26日收盘,特斯拉市值已高达8371亿美元;蔚来、小鹏、理想市值分别为942亿美元、423亿美元和292亿美元。这也意味着,仅4家新造车企业,就创造了接近万亿美元的市值。而传统车企中,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丰田汽车,总市值才不过2382亿美元。
而押宝蔚来的合肥市政府,也被业内称为“最牛风投”。
而与珠海国资的牵手的消息传出,也给了贾跃亭和FF无限的想象空间。
珠海需要FF吗?
在传出珠海国资入股FF之前,就有消息称, FF在珠海横琴成立了新公司——法法汽车(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F珠海公司”)。
启信宝显示,FF珠海公司于2020年12月14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2.5亿美元,由FF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 100%持股。公司法人为贾晨涛,其同时担任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的监事。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
公开资料显示,珠海市属国企近两年来新增产业投资项目200多个,涉及投资金额200多亿元,为珠海市各级各部门推荐引进企业超过200家,促成超过60家高科技企业签约或落户。战略投资方面,珠海市属国企通过投资并购成为8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和并表上市公司6家),总市值约500亿元,私有化1家。
2020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传统与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推广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扩大高端车型比例,提升新能源车比重。优化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为重点的汽车产业区域布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
目前珠海正加快培育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业内看来,距离量产就差临门一脚的FF,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尤其是电动车三电核心技术、软件、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方面的专利优势尤为明显,如果进展顺利,或许可以补足珠海在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短板。
“贾跃亭在国内的信誉尚未完全挽回,FF还有与恒大‘对簿公堂’的前科。”也有业内人士担心,与FF合作,风险不可控。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FF 正在推进预量产车的相关测试工作。去年12月9日,FF在其社交媒体账户上表示:“又一辆预量产车完成,它将加入测试车队上路测试,继续推进FF 91量产计划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