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画出这脉冲电路图
使用555电路生成脉冲(频率可调),后面接一个可调运放输出就可以了。
Ⅱ 怎样把交流电变成脉冲电(原理。电路图。电子原件)
最简单的:串联一个二极管就行了。这样在交流电的一个周期中,有时二极管导通,有时截止。但是这时产生的脉冲并不是方波,而是正弦波的一半。
复杂一点,可以使用施密特触发器来输出方波。这个比较麻烦,如果你要的话我再给你画图
Ⅲ 需要个脉冲电源的原理图
去www.ouravr.com看看吧,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Ⅳ 555脉冲电路图
555简易实用脉冲发生器电路
如图所示,电路包括一个内555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容和一个OTL功放级。R1、C1的充电时间常数值决定了脉冲宽度,C2通过R2的放电时间常数值决定了脉冲周期。OTL功放在75Ω负载上的输出幅度约为6V。
Ⅳ 急求一个能产生1Hz脉冲的电路图(用NE555,简单些好)
建议你用石英钟专用集成电路LM5512F来设计,不需调试即可获得精确的秒信号。用555需调试。
Ⅵ 脉冲电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电路图吗
网上收索,有的是
Ⅶ 求一份低频脉冲治疗仪的电路图
这里有个,给你参考参考:
低频治疗仪工作原理
KPM-01型低频治疗仪是一种适用于家庭保健治疗的便携式治疗仪。该治疗仪的治疗原理是模拟“针灸疗法”,对治疗肩周炎、腰痛、肌肉扭伤,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KPM-01型低频治疗仪采用袖珍便携式结构,电源用4节1.5V电池,外壳上设有电源开关、输出脉冲频率调节旋钮(调节范围:2~13Hz)、幅度调节旋钮(最大脉冲幅度约为100V)及输出连接导线。两根导线端分别焊有圆形电极,使用时,要将这两个电极用不干胶带对称地粘贴在人体患部两侧外表皮肤上。另外,该治疗仪还具有开机后延时输出电脉冲和30分钟后自动关机功能。
图29为KPM-01型低频治疗仪电原理图。该治疗仪以3块CMOS集成电路为主体,构成了低频治疗脉冲发生及输出电路、开机延时输出电路及30分钟定时自动关机电路。
低频治疗脉冲发生及输出电路由IC1:CD4081(四二输入端与门集成电路)、IC2:CD4069(六非门集成电路)中的非门4、5及VT3、VT4、RP1、RP2、VD1、VD2、VD4~VD6、电感线圈L等组成。其中IC2的非门4、5和R8、R9、RP2、C3构成自激式振荡器。自激式振荡器输出的脉冲波群即为低频治疗脉冲源,调节RP2即可在2~13Hz范围内对治疗脉冲频率进行调整,调节RP1即可调整治疗脉冲的电压幅度。自激式振荡器输出(IC2⑧脚)的脉冲波经RP1、R1、C4组成的RC电路,分别送入与门1、4内整形放大。由于电路参数τ=(RP1+R1)C4远大于自激振荡器输出的治疗脉冲宽度,所以,该电路属于RC微分电路,调节RP1即可改变微分脉冲的宽度。通过调节RP1可使IC1③脚输出脉宽为0~3ms连续可调的脉冲信号,在IC1③脚为“1”(高)电平时,VT3饱和导通;在IC1③脚为“0”(低)电平时,VT3截止。随着VT3的导通、截止,在自感线圈L上即产生幅度≤100V,频率在2~13Hz范围内的治疗电脉冲,并通过两只电极施加在患者的病变部位,使神经纤维受到微弱的脉冲电流刺激,达到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IC1与门4输出的脉冲,再经与门2整形放大后驱动VT4。IC1④脚为“1”(高)电平时,VT4导通,LED发光指示(治疗脉冲电压幅度高低随LED的亮度变化,亮度高时,脉冲电压的幅度也高);IC1④脚为“0”(低)电平时,VT4截止,LED熄灭。LED同步指示治疗电脉冲的强度和频率。在实际使用时,患者可根据自我感觉调整脉冲幅度和频率,并设定RP1和RP2的位置。
为了防止无意中将RP1设定在最大输出位置上,造成开机瞬间治疗脉冲幅度过大,患者突然受到刺激,适应不了,电路中特设置了开机延时电路,以保证在开机后能使治疗脉冲幅度渐次增大,让患者有一个由弱到强,逐渐适应的过程。该电路由IC2的非门6、C1、R2~R6、VT1、VD1、VD2等组成,当关闭电源开关后,C1瞬时短接,VD2导通,使VT1饱和导通,将IC2⑧脚输出的治疗脉冲(电压部分)对地短接分流;同时,C1通过R5及VD2、R4、VT1的基椛浼
Ⅷ 最简单的脉冲电路
这个就3元件,成本也低.
Ⅸ 求一脉冲发生器电路图
可以考虑自激多谐振荡器(用高频晶体管、电容、电阻、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