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位大侠提供一个高频放大电路,被放大信号为10-20MHZ,多谢多谢,主要是什么型号的放大器比较适
ggg TI 公司的INA 115即可以
② 为什么高频放大器增益不高
分两种情况:
1、分立电路(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构成的高频放大电路。
二楼说了一部分,结电容的存在使三极管内部形成了一个低通滤波器,就严重影响了三极管共射电路频率特性的提高,比如Ft=250MHz的三极管,通常通频带仅有6-10MHz,
不过二楼有一点错误,高频放大电路一般不会用搭成共射电路的形式,而是用共基极放大电路,这样结电容的影响会小很多,同样上面参数的三极管,通频带可以达到共射电路的两倍以上。
半导体特性也决定了,功率和频率的提高是一对矛盾,功率越高,则三极管的PN结面积越大,结电容也越大;频率越高,则需要结电容越小,同时伴随着功率的减少(通过电流能力弱了),所以高频功率型三极管的技术工艺难度极大,全世界没有一个工厂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以运放搭成的高频放大电路,
高频电路主要受运放GBW(增益带宽积)和SR(压摆率)的影响最大,还受到噪声的干扰。
GBW的限制使得电路的工作频率越高,增益越小;SR的限制使得高频状态下,输出信号幅度的提升越困难。所以我们一般进行高频放大的话,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使用电流反馈型运算放大电路,这样可以避开GBW的影响,获得理想的高频增益,然后用电压反馈型高速运放进行缓冲、隔离并输出。
不过这些运放都比较贵。TI公司里有不少这样的产品。
③ 给个5532中高频放大电路
NE5532是早期推来出的运放皇,瞬态源响应快,中高频表现优良。
图中运放输入端的耦合电容C1、C2取值偏大,且电解电容高频表现力不佳,建议选用无极性薄膜电容,容量在1~2μF左右。
运放输出端的耦合电容C21、C22取值也偏大,若不是推动耳机,也可更换为小容量无极性薄膜电容。若需推动耳机可在输出电解电容两端并联小容量无极性薄膜电容。
将C3、C4负反馈隔直电容短接(NE5532采用正负电源供电,可省略隔直电容),避免因电解电容的原因导致频响曲线不平坦,中高频表现可得到改善。
④ 高频小信号二级放大器电路图
想一级就放大一千倍是不可能的。另外觉得你设计的思路不对,高频信号最讲究带通、频率要求,实践中都是在频率计或示波器检测下完成设计的。
⑤ 100倍高频放大电路
直接用高频运放抄即可,推荐袭OPA695,这款运放单位增益带宽1500MHz(典型值),输入失调电压±0.5mV,用一级放大就可以实现100mV/5MHz信号100倍放大。实用电路形式如下图(比例电阻R1与R2之比应为1:99)——
⑥ 为什么高频放大电路存在移相问题
高频对电路有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容和三极管元件上。
1、对于电容元件:电容对于直流内不容导通,容抗x=1/2πfc,所以对于高频交流信号容抗很小,电容对于高频信号就会导通。
2、对于三极管元件:三极管对于直流信号没有放大作用。对于高频交流信号就会产生很大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这形形色色的电子元件。
高频是频率在3——30MHz的信号频率,这只是对高频的狭隘理解。而高频是包括3MHz到X00GHz的频率范围都可以称为高频。电视机在接收受到某一频道的高频信号后,要把全电视信号从高频信号中解调出来,才能在屏幕上重现视频图像。
⑦ 为什么共基放大电路适用于高频放大电路
这是来电路的特性决定的。共基源极放大电路输入阻抗小,输出阻抗高,稳定性好,可以在很高的频率上工作,低、中频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α(α=β/1+β)值通常在0.95以上,高的可达0.99以上,α值小于0.90的晶体管,这种电路的放大特性不十分好,但稳定性较好。而在这种电路中,高频晶体管的α值只要大于0.90就适合应用。综上所述共基极放大电路多用在高频放大电路。
⑧ 放大电路在高频区放大倍数下降的原因是( )
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而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
A. 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
B. 半导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
C. 半导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D.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
A.耦合与旁路电容的容值较大,对于高频信号可视为短路,在低频时影响甚大,填入第二空
B.双极结型晶体管(BJT)含有极间电容,在高频等效模型中不可忽略,影响甚大,在低频段视为断路(不存在),填入第一空
C.这个在大信号模型下才会引起失真,在这个问题中不予考虑
D.这个会导致饱和与截止失真,而与工作频率无关
⑨ 三极管高频放大电路
这是单管mos 射频放大电路原理图。仅供参考。
⑩ 什么是高频功率放大器,有什么作用
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发射机的末级,作用是将高频已调波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以满足发送功率的要求,然后经过天线将其辐射到空间,保证在一定区域内
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到满意的信号电平,并且不干扰相邻信道的通信。
高频功率放大器是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重要组件。按其工作频带的宽窄划
分为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两种,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通常以具有选频滤波作用的选频电路作为输出回路,故又称为调谐功率放大
器或谐振功率放大器;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路则是传输线变压器或
其他宽带匹配电路,因此又称为非调谐功率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
量转换器件,它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成为高频交流输出。
在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中已知,放大器可以按照电流导通角的不同,
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类工作状态。甲类放大器电流的流通角为360o,
适用于小信号低功率放大。乙类放大器电流的流通角约等于 180o;丙
类放大器电流的流通角则小于180o。乙类和丙类都适用于大功率工作。
丙类工作状态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是三种工作状态中最高者。高频功率放
大器大多工作于丙类。但丙类放大器的电流波形失真太大,因而不能用于
低频功率放大,只能用于采用调谐回路作为负载的谐振功率放大。由于调
谐回路具有滤波能力,回路电流与电压仍然极近于正弦波形,失真很小。
除了以上几种按电流流通角来分类的工作状态外,又有使电子器件工
作于开关状态的了类放大和戊类放大。丁类放大器的效率比丙类放大器的
还高,理论上可达100%,但它的最高工作频率受到开关转换瞬间所产生的
器件功耗(集电极耗散功率或阳极耗散功率)的限制。如果在电路上加以改进,
使电子器件在通断转换瞬间的功耗尽量减小,则工作频率可以提高。这就是
戊类放大器。
我们已经知道,在低频放大电路中为了获得足够大的低频输出功率,必
须采用低频功率放大器,而且低频功率放大器也是一种将直流电源提供的能
量转换为交流输出的能量转换器。高频功率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共同特
点都是输出功率大和效率高,但二者的工作频率和相对频带宽度却相差很大,
决定了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低,但相对频带
宽度却很宽。例如,自20至 20000 Hz,高低频率之比达 1000倍。因此它们都
是采用无调谐负载,如电阻、变压器等。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高(由几百
kHz一直到几百、几千甚至几万MHz),但相对频带很窄。例如,调幅广播电台
(535-1605 kHz的频段范围)的频带宽度为 10 kHz,如中心频率取为 1000 kHz,
则相对频宽只相当于中心频率的百分之一。中心频率越高,则相对频宽越小。因此,
高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都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由于这后一特点,使得这
两种放大器所选用的工作状态不同:低频功率放大器可工作于甲类、甲乙类或
乙类(限于推挽电路)状态;高频功率放大器则一般都工作于丙类(某些特殊情
况可工作于乙类)。近年来,宽频带发射机的各中间级还广泛采用一种新型的宽带
高频功率放大器,它不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而是以频率响应很宽的传输
线作负载。这样,它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变换工作频率,而不必重新调谐。
综上所述可见,高频功率放大器与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共同之点是要求输出功率
大,效率高;它们的不同之点则是二者的工作频率与相对频宽不同,因而负载网络
和工作状态也不同。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输出功率、效率、功率增益、带宽和谐波
抑制度(或信号失真度)等。这几项指标要求是互相矛盾的,在设计放大器时应
根据具体要求,突出一些指标,兼顾其他一些指标。例如实际中有些电路,防止干
扰是主要矛盾,对谐波抑制度要求较高,而对带宽要求可适当降低等。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其效率的高低与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有直接
的关系。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可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等。为了提高放大器的工作效率,
它通常工作在乙类、丙类,即晶体管工作延伸到非线性区域。但这些工作状态下的
放大器的输出电流与输出电压间存在很严重的非线性失真。低频功率放大器因其信号
的频率覆盖系数大,不能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因此一般工作在甲类状态;采用推挽
电路时可以工作在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因其信号的频率覆盖系数小,可以采用谐
振回路作负载,故通常工作在丙类,通过谐振回路的选频功能,可以滤除放大器集
电极电流中的谐波成分,选出基波分量从而基本消除了非线性失真。所以,高频功
率放大器具有比低频功率放大器更高的效率。
高频功率放大器因工作于大信号的非线性状态,不能用线性等效电路分析,
工程上普遍采用解析近似分析方法——折线法来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工作状态。
这种分析方法的物理概念清楚,分析工作状态方便,但计算准确度较低。
以上讨论的各类高频功率放大器中,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提供足够强的以
载频为中心的窄带信号功率,或放大窄带已调信号或实现倍频的功能,通常工作
于乙类、丙类状态。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对某些载波信号频率变化范围大得
短波,超短波电台的中间各级放大级,以免对不同fc的繁琐调谐。通常工作于甲类状态。